白砂糖检验标准

合集下载

白砂糖指标

白砂糖指标

白砂糖主要品质指标白砂糖主要品质指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白砂糖((GB 317-1998)),其质量标准分为精制、优级、一级和二级。

另外,白砂糖国家新标准(GB 317-2***,替代GB 317-1998)已经修订完毕,正在国家审批程序之中。

附录2:《白砂糖》国家标准的新、旧指标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17-1998:感官要求(1)晶粒均匀、粒度在下列范围内应不少于80%;——粗粒:0.800~2.50mm;——大粒:0.630~1.60mm;——中粒:0.450~1.25mm;——细粒:0.280~0.800mm。

(2)晶粒或其水溶液味甜无异味。

(3)干燥松散、洁白、有光泽、无明显黑点。

表2 理化要求项目指标精制优级一级二级蔗糖分,% ≥99.8 99.7 99.6 99.5还原糖分,% ≤0.03 0.05 0.10 0.17电导灰分,% ≤0.03 0.05 0.10 0.15干燥失重,% ≤0.06 0.06 0.07 0.12色值,IU ≤30 80 170 260混浊度,度≤ 3 7 9 11不溶于水杂质mg/kg≤20 30 50 802: 卫生要求项目指标精制优级一级二级二氧化硫(以SO2计)mg/kg ≤10 20 40 50砷(以As计),mg/kg ≤0.5 0.5 0.5 0.5铅(以Pb计),mg/kg ≤ 1.0 1.0 1.0 1.0铜(以Cu计),mg/kg ≤ 2.0 2.0 2.0 2.0菌落总数,个/g ≤200 350 350 350大肠菌群,个/100g ≤30 30 30 30致病菌(系指肠道致病菌和致病性球菌)不得检出不得检出不得检出不得检出螨(在250g白砂糖中)不得检出不得检出不得检出不得检出附录1:食糖的品种与质量食糖因原料、加工工艺不同,有普通白砂糖,精制幼(小粒)砂糖、精制绵白糖,普通绵白糖,方糖和块糖,冰糖,红糖等。

精制幼砂糖即精制小粒砂糖,因其纯净度高,蔗糖份含量达到99.8%以上,水份含量极少,各项卫生指标控制严格,晶粒小、均匀、松散,易溶化、易贮藏,不易受潮结块,特别适合于供作家庭常备食用糖和餐桌糖。

食品原材料 白砂糖 验收方案

食品原材料 白砂糖 验收方案

白砂糖验收方案
一、目的
明确检验标准,快速准确地对白砂糖进行检验,特制定本检验方案。

二、抽样方法
按照兼前顾后的原则,随机多点取样。

五、拒收条件
1. 品种不符,整批拒收;
2. 在抽检时发现有明显的色泽差异,整批拒收;
3. 抽检时发现肉眼可见异物,按照抽样表的接收或拒收限值进行处理;
4. 如在抽检时未发现有异物或异味,而在生产使用时发现有异物或异味的现
象,经品控确认后,未使用的原料作退货处理,已使用的原料全部作报废处理;
5. 抽检时发现包装被有毒有害物污染,整批拒收;
6. 运输车辆运输过有毒有害物品的,整批拒收。

白砂糖检验标准Y006

白砂糖检验标准Y006
6、试验方法:本标准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蒸馏水或离子交换水。
6.1感官
将样品倒于干净的白纸上,在自然光线下目测其颜色和状态,直接品尝起滋味。
6.2干燥失重
a法:称取20~30g样品于已烘干至恒重的称量瓶中,置于105℃的烘箱中干燥3h,取出冷却后称重,计算减少的重量。
b法:称取9.5~10.5g样品于已烘干至恒重的称量瓶中,置于130℃的烘箱中干燥18min,取出冷却后称重,计算减少的重量。
5、检验规则
5.1每批白砂糖必须附有生产厂的产品合格证。
5.2抽样规则
以堆为单位,从糖堆的四个侧面及上面共五个面抽样,上面抽中心一个点,每个侧面在其中一条对角线上按如下规定均匀抽取若干点:300t以上(含300t)为三个点;300t以上每增加100t增加一个点,也即300t以下(含300t)的糖堆每堆抽13个点,300t以上的堆抽取的点数按式下面公式计算。
6.3蔗糖分:按GB317-1998中4.2规定的方法检验。
6.4还原糖分:按GB317-1998中4.3规定的方法检验。
6.5色值:按GB317-1998中4.6规定的方法检验。
6.6重金属及其它指标:按GB317-1998规定的方法测定。
6.7微生物:按GB4789规定的方法测定。
7、保质期:在所要求的保存条件下保质期不少于18个月。
优级
一级
蔗糖分,% ≥
99.7
99.6
还原糖分,% ≤
0.05
0.10
干燥失重,% ≤
0.06
0.07
色值,IU ≤
80
170
浊度,≤
7
9
不溶于水杂质,mg/kg
≤30
≤50
4.2.2重金属及其它指标:符合GB317-1998标准要求。

白砂糖验收标准

白砂糖验收标准

白砂糖验收标准
1、目的:确保原物料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及成品加工质量需求
2、范围:适用白砂糖采购、验收
3、职责:原物料检验员负责按标准进行验收检验
原料名称白砂糖
产地不限定
等级/
抽样频率每批次必检
抽样方法采用前中后随机抽样,感官抽样量为:低于50件抽3袋,50-100件以上抽5袋;100以上8袋参考国标GB/T 317 白砂糖GB13104 食糖
指标项目要求检验方法检验方式
感官指标
色泽
白色至浅黄透明状
,有光泽
取适量样品置于洁净、干燥
的白色盘(瓷盘或同类容
器)中,在自然光线下,观
察其色泽和状态,闻其气
味,品其滋味
入厂检验组织状态
晶体颗粒状、无受潮化开
现象,流动性良好,允
许结块不超过整体重量
的5,且用手可以捏碎
入厂检验滋/气味
口尝甜味明显,无发苦、
涩口等不良滋味
入厂检验杂质
每平方米表面积内长度
大于0.2mm 的黑点数量
不多于15 个
入厂检验
理化指标
干燥失重() ≤0.07 GB/T 35887 入厂检验二氧化硫残留量(以SO2
计)(g/kg)
≤0.1 GB 5009.34 入厂检验蔗糖分() ≥99.6 GB/T 35887 型式检验还原糖分() ≤0.10 GB/T 35887 型式检验电导灰分() ≤0.10 GB/T 35887 型式检验色值(IU) ≤150 GB/T 35887 型式检验不溶于水杂质(mg/kg) ≤40 GB/T 35887 型式检验浑浊度(MAU) ≤160 GB/T 35887 型式检验。

食品企业白砂糖收标准

食品企业白砂糖收标准

食品企业白砂糖的验收标准主要参照国家标准进行。

具体验收指标如下:
1. 感官指标:白砂糖的颜色应为白色至浅黄色透明状,并且具有光泽。

同时,它的组织状态应为晶体颗粒状,无受潮化开现象,流动性良好。

允许结块但不超过整体重量的5%,且结块应能够用手捏碎。

口感上,白砂糖应有明显的甜味,无发苦、涩口等不良滋味。

2. 理化指标:干燥失重应不超过0.07%,二氧化硫残留量(以SO2计)应不超过0.1g/kg,蔗糖分含量应大于或等于99.6%,还原糖分含量应不超过0.10%,电导灰分应不超过0.10%,色值(IU)应不超过150,不溶于水杂质含量应不超过40mg/kg,浑浊度(MAU)应不超过160。

3. 食品安全指标:总砷含量应不超过0.5mg/kg,铅含量应不超过2.0mg/kg。

同时,白砂糖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等项目指标应符合GB13104的规定。

此外,白砂糖的验收还需要注意抽样频率和抽样方法。

抽样频率应为每批次必检,抽样方法应采用前中后随机抽样。

感官抽样量根据白砂糖的数量有所不同,低于50件抽3袋,50-100件以上抽5袋,100件以上抽8袋。

以上就是食品企业白砂糖的验收标准,通过这些标准可以确保白砂糖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及成品加工质量需求。

白砂糖的分级质量与检验二

白砂糖的分级质量与检验二

白砂糖的分级质量与检验二2005-3-11 15:19:12 期货日报四、白砂糖的检验这里所谈的对白砂糖的检验,其对象系指经国家认可的生产工厂,按标准《GB317-1998》所要求的质量进行生产制造,且符合标准《GB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要求堆存入库的成品白砂糖,检验是对其内在品质、单包计量工、包装/标识和堆存条件等所进行的一种认可式的检验。

其结果可表明所验货物的即时品质状况,也可对预见使用时限提供参考。

对此所实施的检验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1.确定所验货物是否符合取样条件确认货物是否符合取样条件是判定所抽取样品是否具有代表性的前题。

对堆存入库的货物应首先查明货物来源、生产包装日期、包装计量/标签标识等情况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其次应查明货物包装是否受到外来物的污染,堆存是否符合要求等。

总之,货物各项外观特征是否一致等是确定能否抽取样品的先决条件。

2.样品的抽取所验货物因加工批号、原料情况(来源、种类、地点、季节等)、加工方法、运输、保藏条件和销售中的各个环节(如有无防蛀、防污染、防蟑螂及防鼠等设备)不同,以及相关人员责任心和卫生知识水平有差异等均可对所验项目指标造成影响。

因此,依相关检验标准的要求所抽取的样品必须有代表性。

白砂糖可以按每个交收批作为一个检验批,也可按每个堆存单位作为一个检验批。

取样时从每个堆存单位的4个侧面及上面共5个面进行抽样,上面可在其中心部位确定一个取样点,每个侧面在其中一条对角线上按如下规定均匀置布若干点。

如300吨以下堆存单位(含300吨)布3个点,300吨以上每增加100吨增加一个点。

取样布点数可按下式求得:n=4(M/100)+1。

取样时必须在无菌操作下进行,每一点用专用抽样器抽取150克,装入洁净无菌的容器内,边取边混合,将每垛各点所取样品置于专用样品容器内混均,作为该垛位的样品。

若每批有多个堆存单位也可将各所取样品混均后作为该批样品。

取样后在容器外立即贴上标签,每件样品必须标记下列内容:品名、来源、数量、地点、取样时间及取样人员等,并立即送交实验室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

白砂糖验收标准

白砂糖验收标准

白砂糖验收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白砂糖的标签、包装、运输、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判定规则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甘蔗、甜菜或糖为原料生产的白砂糖、2 验收标准2.1 运输要求2.1.1 厢式货车运输,货品使用垫板垫放,保持卫生状态;2.1.2 运输车辆保持干燥通风、干净整洁无异味,不得与易污染物品混装混运;2.1.3 运输途中车厢保持上锁或使用车封,保障货品安全。

2.2 包装要求编织袋内衬PET袋包装,标识完整,包含:品名、等级、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厂址厂名、执行标准和QS标识等信息。

PET包装袋符合食品包装卫生要求。

具体包装重量、规格和包装尺寸根据订货合同协定执行。

2.3 文件要求供应商必须提供随货检验合格证明或报告,检验报告格式必须规范,报告内容包括:品名、等级、规格、重量、生产日期、检验项目和结果等内容,并加盖检验章或公章。

2.4 技术要求2.4.1 感官要求2.4.2 理化要求具体产品等级根据订货要求执行,理化要求符合下表:2.4.3 卫生要求具体产品等级根据订货要求执行,卫生要求符合下表:2.4.4 参考文件GB 317《白砂糖》GB 13104《食糖卫生标准》2.4.5 产品必须符合其他中国现行或未来实行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2.4.6 供应商必须每年度提供所供物料的型式检验报告以及每个批次的出厂检验报告。

3 缺陷分类与描述3.1 缺陷分类3.2 缺陷可接受率备注:缺陷可接收率指产品相应的缺陷率在在可接收范围内时,整批产品接收,但不免除供应商回收或调换其中有缺陷产品的责任。

缺陷超过相应的可接收率时,整批产品拒收。

4 抽查比例100包以上按3%-5%开包检查,不足100包至少检查3包,每包随机抽查200g。

白砂糖质量标准

白砂糖质量标准

颁发部门:[质管部]
生效日期:[ 年月日] 复审日期:[ 年月日] 文件拷贝号:[ ]
分发清单:
目录
1. 物料基本信息 (3)
2. 取样、检验方法相关文件及文件编号 (3)
3. 限度要求 (3)
4. 贮存条件和注意事项 (4)
5. 有效期 (4)
6. 变更历史 (4)
1. 物料基本信息
1.1. 产品名称:白砂糖
1.2. 物料代码:
1.3. 编制依据:《国家食品标准GB317-2006》
1.4. 合格供应商:按公司批准的“合格供应商名单”执行。

2. 取样、检验方法相关文件及文件编号
3. 限度要求
4. 贮存条件和注意事项:清洁、干燥、严禁白砂糖与有害、有毒、有异味和其他
易污染物品混运、混贮,用船运载和仓贮时糖堆下面应有垫层,以防受潮;糖仓
内应保持干燥,避免高温。

5. 有效期:
6. 变更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检验项目:
2.1材质证明:
每批产品必须有产品检验报告(厂家内部或官方部门出具),如无,则整批拒收,来料的名称、标签与采购单不相符的,整批产品退回。
2.2外包装及感官检验:(AQL值:主要MAJ:1.0轻微MIN:2.5)
项目
要求
方法
缺失
MAJ
MIN
外包装
外包装应牢固、洁净、有相应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制造商,执行标准等。
***食品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FW-QC-IQC-011
版号
A1
文件名称:白砂糖检验标准
页次
1/1
生效日期
2012.08.01
1、抽样方法:
1.1感官检验:以包(袋)为判别单位,采用MIL-STD-105E LEVEL 2抽样
1.2理化及卫生检验:以每一生产期为一个检验批。
1.3采样数量:20包以下采2包,20-50包采5包,50包以上采8包。采样总数须大于250克。
工厂内部
二氧化硫,mg/kg
20
1次/年
官方机构
砷,mg/kg
≤0.5
1次/年
官方机构
铅,mg/kg
≤1.0
1次/年
官方机构
铜,mg/kg
≤2.0
1次/年
官方机构
3.相关标准
GB317-2006白砂糖
4.相关记录
进料检验报告
目测
外包装严重不洁、外漏,没有标签

轻微不洁、破损,
标志不全

外观
晶粒均匀、干燥松散,色洁白,光泽
目测
色泽异常

滋味
味甜,无异味

气味异常

杂质
无可见黑点,异物
目测
异物

2.3理化及卫生要求(0收1退):
项目
指标
监控频率
检验机构
菌落总数cfu/g
≤1000
每批
工厂内部
大肠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