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物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食品异物厂家管理制度

食品异物厂家管理制度

食品异物厂家管理制度一、食品异物的来源1、原料异物:原料异物是指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原料中存在的异物,如农产品中的土壤、树枝、昆虫等。

食品异物厂家应规范采购原料,选择有资质的供应商,对原料进行严格检验,确保不携带异物。

2、生产设备异物:生产设备异物是指在加工过程中设备损坏导致的异物,如机器零件、润滑油等。

食品异物厂家应定期检验设备,做好设备维护和保养,避免设备异物对食品质量的影响。

3、人为异物:人为异物是指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掉落的异物,如工具、饰品等。

食品异物厂家应教育员工注意个人卫生,规范操作流程,严禁将异物带入生产车间。

二、食品异物的检测1、视觉检查:食品异物厂家应设置检查站点,定期对产品进行视觉检查,排除异物的存在,确保产品质量。

2、金属检测:食品异物厂家应配备金属检测设备,对产品进行金属异物检测,避免金属片等异物污染产品。

3、X光检测:食品异物厂家应设立X光检测点,对产品进行X光检测,发现异物问题及时处理,确保产品出厂合格。

三、食品异物的预防1、加强员工培训:食品异物厂家应定期组织培训,加强员工对食品异物的认识,提高员工素质和责任感。

2、设立检测流程:食品异物厂家应建立完善的检测流程,制定检测标准和操作规范,确保每道工序都有相应的检测措施。

3、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食品异物厂家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设立质量管理岗位,加强质量管理监督与检查。

四、食品异物的处理1、退货处理:一旦产品出现异物问题,食品异物厂家应及时停止生产,封存问题产品,通知销售商和消费者,进行产品召回和退货处理。

2、责任追究:食品异物厂家应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造成问题的责任人员进行问责,严格追究责任。

3、持续改进:食品异物厂家应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原因,制定改进措施,持续改进产品质量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食品异物厂家管理制度是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

食品异物厂家应加强管理,提高员工意识,加强检测与预防措施,处理食品异物问题,确保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健康。

异物防护管理制度

异物防护管理制度

异物防护管理制度一、总则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引入的异物,保障员工安全和产品质量,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引入异物的各个环节。

三、责任部门1. 生产部门负责监督生产车间的异物防护工作;2. 安全环保部门负责制定和推动异物防护相关的政策和措施;3. 品质部门负责检测产品中的异物并协助改善生产过程;4. 职工承担各自岗位上的责任,积极参与异物的防护工作;5. 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和评估异物防护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四、异物防护标准1. 原料入库前必须进行严格检查,确保无异物;2. 生产场所必须保持整洁,杂物须注意及时清理;3. 设备必须安装过滤器,防止异物进入产品流程;4. 操作人员必须佩戴符合要求的工作服和劳保用品;5. 成品包装前必须进行过滤和检查,确保无异物;6. 成品储存过程中,必须保持清洁卫生,严禁杂物进入。

五、异物防护管理流程1. 异物防护培训所有员工必须接受异物防护的专业培训,了解异物对生产和产品的危害以及防护的方法。

2. 异物防护策划安全环保部门针对可能存在异物的环节,制定相应的防护策划,并在相关生产环节实施。

3. 异物检测品质部门对生产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的异物隐患。

4. 异物紧急处理一旦发现异物进入产品流程或产品,应立即停止相关生产活动,并进行紧急处理,及时清除异物。

5. 异物事故报告一旦发生异物事故,相关部门必须及时上报,并进行事故原因分析和处理,确保不会再次发生。

六、异物防护管理评估管理部门定期对异物防护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内部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制度改进方案。

七、异物防护管理制度的宣传企业要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加强员工对异物防护的认识和重视度,定期开展专题培训和宣传活动。

八、其他本异物防护管理制度所指的异物包括但不限于石子、金属、塑料、纸屑等各种杂物,以上述杂物可能引起的危害为中心进行管理。

异物管理规定职责(3篇)

异物管理规定职责(3篇)

第1篇一、总则为了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产品质量的稳定,防止异物混入产品,保障消费者权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特制定本异物管理规定及职责。

二、定义1. 异物:指在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存等过程中,非产品固有成分,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安全、卫生的任何物质。

2. 异物管理规定:是指为预防和控制异物混入产品,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制度。

3. 职责:是指本规定中规定的各级人员、部门在异物管理中的具体任务和责任。

三、组织架构及职责1. 异物管理领导小组(1)职责:负责制定、修订和实施异物管理规定;监督、检查异物管理工作的落实;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异物管理工作。

(2)组成:由公司总经理、生产部、质量部、设备部、采购部、仓储部、销售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2. 生产部(1)职责:负责生产过程的异物预防与控制,确保生产过程符合异物管理规定。

(2)具体职责:- 制定生产过程中的异物预防措施,并组织实施;- 定期对生产设备、工器具进行检查,确保其清洁、无异物;- 加强生产人员的培训,提高异物预防意识;- 发现异物,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并上报领导;- 定期对生产环境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异物管理规定。

3. 质量部(1)职责:负责产品质量的监控,确保产品符合异物管理规定。

(2)具体职责:- 制定产品质量检验标准,明确异物检验项目;- 对产品进行异物检验,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发现异物,及时通知生产部采取措施;- 对异物来源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定期对检验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检验技能。

4. 设备部(1)职责:负责生产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清洁、无异物。

(2)具体职责:- 制定设备清洁、保养计划,并组织实施;-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清洁、无异物;- 发现设备问题,及时上报领导;- 对设备进行保养,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5. 采购部(1)职责:负责采购过程中的异物预防与控制,确保原材料、包装材料等符合异物管理规定。

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异物控制管理制度

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异物控制管理制度

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异物控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食品安全,提高产品质量,防止和控制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异物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14881-2013)等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食品生产企业在原料采购、加工、包装、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异物控制管理。

第三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安全异物控制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加强培训,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食品安全。

第二章异物分类与来源第四条异物分为外来异物和本身异物。

外来异物是指非食品原料和非食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如金属、玻璃、塑料、纸屑、木屑、纤维、昆虫、头发等。

本身异物是指食品原料中本身存在的杂质,如粮食中的尘土、水果蔬菜中的昆虫等。

第五条异物来源主要包括:(一)原料采购过程中带入的异物;(二)生产设备、容器、工具等磨损、脱落产生的异物;(三)生产环境中的异物,如尘埃、昆虫、细菌等;(四)包装材料中的异物;(五)运输、储存、销售过程中的异物污染。

第三章异物控制措施第六条原料采购环节:(一)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审查;(二)要求供应商提供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原料,并对原料进行验收、检验;(三)原料储存时应采取防尘、防虫、防鼠等措施,避免原料受到污染。

第七条生产环节:(一)定期对生产设备、容器、工具进行清洗、消毒,防止磨损、脱落产生异物;(二)加强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管理,定期对生产环境进行清洁、消毒,防止尘埃、昆虫、细菌等异物污染;(三)加强原料、半成品、成品的防护措施,防止异物混入。

第八条包装环节:(一)选择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包装材料,并对包装材料进行验收、检验;(二)包装过程中应严格操作,防止异物混入;(三)包装完成后应进行密封,防止异物进入。

第九条运输、储存、销售环节:(一)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避免污染食品;(二)储存环境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防止异物污染;(三)销售过程中应注意防护,防止异物混入。

餐厅异物管理制度

餐厅异物管理制度

餐厅异物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顾客的用餐安全,提高餐厅服务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餐厅异物管理制度适用于餐厅的所有从业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

第三条餐厅从业人员应遵守本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第四条餐厅应设立异物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和执行异物管理方案。

第五条餐厅应定期进行异物检查与整改,并进行记录。

第六条对于违反本管理制度的行为,餐厅将给予相应的处罚,包括警告、停职、开除等。

第七条本管理制度应定期进行检讨和完善。

第八条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第二章异物的分类及危害第一条异物指不属于食材本身的任何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第二条异物可分为硬性异物和软性异物。

第三条硬性异物包括但不限于:玻璃、金属、塑料等。

第四条软性异物包括但不限于:纸屑、头发、昆虫等。

第五条异物对人体可能造成食道、胃肠道创伤,引起食物过敏等。

第三章异物管理流程第一条异物检查应定期进行,每周至少一次。

第二条异物检查应由异物管理小组负责,全面检查餐厅的食材、餐具、厨房等环境。

第三条发现异物后,应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并隔离,并记录在册。

第四条对于已经被发现的异物,应及时清理,剔除并做好记录。

第五条对于未知异物,应及时通知主管部门,进行检测鉴定。

第六条对于频繁出现的异物,应深入调查原因并加强管理措施,确保食品安全。

第七条异物管理小组应定期汇报检查情况和整改措施,并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

第四章异物的控制措施第一条餐厅应购买符合国家标准的食材,严格把关食材质量。

第二条餐具应定期消毒,确保使用安全。

第三条厨房应保持清洁卫生,防止昆虫等异物的滋生。

第四条门店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特别是针对易产生异物的部位。

第五章异物事件处理第一条一旦发现异物事件,餐厅应立即停止相关食品的使用,并通知客人。

第二条餐厅应立即清理现场,并进行相关记录。

第三条对于因异物而引起的客人投诉,餐厅应立即展开调查,并给予合理的赔偿。

第四条对于违规行为的员工,应立即停职并接受处理。

食品异物的管理制度

食品异物的管理制度

食品异物的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防范食品异物对消费者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消费者权益,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市所有餐饮企业、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销售企业。

三、食品异物的定义食品异物是指在食品中本来不应该存在的杂质,如沙子、玻璃、金属、塑料等。

四、食品异物的来源1. 外部来源:指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存放等过程中受到外部杂质的污染。

2. 内部来源:指食品本身存在缺陷,比如食品包装破损、生产设备原因等。

五、食品异物管理责任1. 餐饮企业:餐饮企业应在食品采购、加工、存储、烹饪等环节加强监管,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2. 食品生产企业:食品生产企业应加强原料检验,严格控制生产过程,确保食品生产过程中不受到异物污染。

3. 食品销售企业:食品销售企业应对进货的食品进行检验,确保不销售存在异物的食品。

六、食品异物的处理措施1. 发现食品异物:如发现食品中存在异物,应立即停止销售,将食品送至检验机构进行检验,查明异物来源并追溯销售渠道。

2. 处理食品异物:若检验确认食品中含有异物,应立即召回相关产品,进行退货处理,并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3. 加强监管检查:建立食品异物监管检查制度,定期对餐饮企业、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销售企业进行检查,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七、食品异物事故处理程序1. 事故报告:餐饮企业、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销售企业在发现食品异物事故后应立即向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报告,同时对相关产品进行召回处理。

2. 事故调查: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将对食品异物事故进行调查,查清事故原因,追责相关责任人,并对事故涉及范围进行追踪检测和处理。

3. 事故通报:对食品异物事故的调查处理结果,应及时向社会公布,以维护消费者权益,提高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八、食品异物管理制度的落实1. 企业责任:各餐饮企业、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销售企业应落实食品异物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员工培训,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意识。

异物控制的相关规章制度

异物控制的相关规章制度

异物控制的相关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设施正常运行,避免因异物导致的事故和损失,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内部各个部门和岗位,所有员工必须严格遵守。

第三条对于可能危及设备安全和人员健康的异物,应该积极清除,并提出改进措施。

第四条所有员工在工作中发现异常情况或异物时,应及时汇报,并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处理。

第五条公司将定期开展异物排查工作,并根据情况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第六条对于违反异物控制规定的员工,将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理。

第七条公司将不定期开展异物控制培训,提高员工对异物控制的重视和认识。

第二章异物分类及危害第八条根据异物的来源和危害度,将异物分为以下几类:1. 金属异物:可能对设备造成物理损坏。

2. 塑料异物:损坏设备或导致电气故障。

3. 纸张异物:可能引发火灾危险。

4. 液体异物:导致设备短路或电器故障。

5. 尖锐异物:可能对人身造成伤害。

6. 有机物异物:可能引发化学反应。

第九条以上述异物为例,对其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详细描述,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第十条对于较为常见的异物,例如纸屑、食物渣等,应该定期清理,确保工作环境整洁。

第十一条特殊工种或场所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异物防控措施。

第三章异物控制措施第十二条设备管理部门应该定期巡检设备,及时发现异物,并做好记录,及时处理。

第十三条各个部门负责人应对本部门的异物排查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并提出改进措施。

第十四条员工在工作中发现异物时,应立即上报,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安全。

第十五条公司应配备相应的清理设备和人员,进行定期的异物清理工作。

第十六条公司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其对异物控制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第十七条公司应定期组织演练,检验异物控制紧急情况下的处理能力。

第十八条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异物控制档案,记录各项工作的情况和处理结果。

第四章异物处置程序第十九条对于发现的异物,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程序。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有异物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有异物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有异物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 食品中异物的预防与控制1. 目的:确保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不受到异物污染,保障消费者健康和食品安全。

2.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食品生产、加工、储存和运输环节。

3. 责任:3.1 生产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异物控制措施。

3.2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和检查异物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

3.3 所有员工必须遵守相关异物控制规定。

4. 异物定义:异物是指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非故意混入的任何外来物质,包括但不限于金属、玻璃、塑料、石头、昆虫等。

5. 预防措施:5.1 原料控制:确保所有原料在进入生产线前经过严格检查,无异物污染。

5.2 设备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生产设备,防止设备磨损导致的异物混入。

5.3 工作环境:保持生产环境整洁,避免工作环境中的异物污染食品。

5.4 员工培训:定期对员工进行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对异物控制的意识。

6. 检测与监控:6.1 定期对生产线进行异物检测,使用金属探测器、X光机等设备进行监控。

6.2 对检测出的异物进行溯源分析,找出污染源并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7. 应急处理:7.1 一旦发现食品中有异物,立即停止生产,隔离受影响的产品。

7.2 启动应急预案,对事件进行调查,评估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

8. 记录与文档:8.1 记录所有异物事件的详细信息,包括时间、地点、异物类型、采取的措施等。

8.2 保持所有相关记录和文档的完整性,以备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管机构检查。

9. 持续改进:定期审查和更新异物控制程序,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应性。

10. 培训与宣传:10.1 对新员工进行异物控制程序的培训。

10.2 定期对所有员工进行食品安全和异物控制的再培训。

通过实施上述制度,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食品中异物的污染,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
为防止生产产品被异物污染,确保产品质量,规范员工良好的行为规范,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舒适,特制定本制度。

2.定义和范围
2.1.罐体中不应该有的物质均称为异物。

2.2.工厂部经常出现的异物主要分为:人体异物、环境异物、虫害异物、金属异物、
尖锐物品、玻璃制品和化学制品、原辅材料的包装物等。

2.3.适用于公司所有区域
3.职责
3.1.各部门主管负责安排人员对该区域进行异物管理控制。

3.2.各部门主管负责监督检查该区域的异物管理控制状况。

3.3.公司食品安全小组负责对各部门进行监督检查
4.人员的控制
4.1.疾病控制:经体检或监督人员观察,凡是患有或似乎患有疾病、创面,包括疖、
疮或感染性的创伤,或可成食品包装材料的微生物污染源的员工,直至消除上述病症之前,均不得参与作业,否则会造成污染。

必须要求员工,发现上述疾病,要向上司报告;
4.2.上岗前必须体检,凡患有或可能患有妨碍食品生产卫生的人员不得进入工厂部;
4.3.所有与产品可能接触的人员,必须经健康检查并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工作;4.4.所有进入生产区的人员上岗前应在更衣室穿戴好清洁、完好的工作服和工作鞋,
工作服应无毛絮;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不得涂抹口红、睫毛油、香水,男员工严禁留长发、留胡须;不得将与生产无关的个人用品和饰物带入车间;不得佩戴不稳固的饰物,如手表、钥匙、项链、耳钉、耳环、发卡等,不化妆;保持公共场所(更衣室、厕所、沐浴室、工间休息室等)整洁、卫生;
4.5.工作区域不得有抽烟、饮酒、嚼口香糖、零食等行为,不准随地吐痰,吸烟到公
司指定吸烟区。

4.6.随手关门,防止外界昆虫进入车间。

4.7.废弃物应放入指定地点,同时每位员工都有维护厂区内卫生的义务和责任,不论
任何人在厂区内发现垃圾和杂物时须及时自觉捡起,并放入垃圾箱。

4.8.手部受刀伤或其他外伤时,应将伤口包扎好,方能继续工作,特别是成品岗人员;
4.9.进入车间或手弄脏后要洗手、消毒,员工遇有下述情况必须洗手,特别是成品区
员工:
a)上岗之前;
b)上洗手间前后;
c)处理被污染的原材料之后;
d)从事与生产无关的其他活动之后;
e)在工作期间也应勤洗手
4.10.进入车间必须洗手、烘干、风淋间风淋10秒,方可进入生产区域。

4.11.员工不得随便进入与本岗位无关的场地。

4.12.成品区域员工和挑拣隔离品人员必须戴发网或帽子、手套,发网、手套应完好,
手套应经常清洗防止污染罐体;
4.13.空罐任何时候不得盛放其他物品;
4.14.设备维护、保养后,应保持良好卫生状态,防止罐体污染等;
4.1
5.禁止有意或无意的乱用化学用品,特别与罐体相接触设备和输送线(除锈剂、
润滑剂)。

4.16.领班、作业长有责任和有义务去检查员工的个人卫生,检查劳动防护用品是否
穿戴整洁,检查员工精神面貌,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各部门管理人员有责任和义务实施监督。

5.环境的控制
5.1.必须对环境设施进行养护、检查;
5.2.厂区内必须有通风装置且保持正压,进口需有过滤网;
5.3.排水设施需畅通,无堵塞现象;
5.4.地面、墙壁必须保持干净,做到无水、无油、无尘、无异味;
5.5.设备卫生需清扫彻底,不能残留洗涤剂(玻璃清洁剂、酒精等)。

不能残留清洁
工具的碎片(刷子毛、刀口布、拖把的碎片等);
5.6.保持纱窗、门帘等基础设施完好,若有损坏由维修人员进行及时维修;
5.7.各工段的灭蚊灯完好,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
5.8.窗户要密封,门缝需管制,进入车间要做到随手关门;
5.9.洁净区密封处应密封,洗手消毒处不漏水;
5.10.确保空调,电缆口、排风口等等通往生产区域外的洞口必须设置软帘或网罩等
装置,防止蚊虫、老鼠等害虫进入;
5.11.卫生间需安装有闭门装置,确保其能自行关闭;
5.12.与虫害控制公司签订虫害控制合同,行政部每月需对虫害控制效果评估,并与
由虫害控制公司共同出具虫害控制报告,如虫害控制不达标时采取相应应对措施。

6.设备的控制
6.1确保设备完好,避免在加工过程中产生异物(拉伸过程中金属分层、修边过程中
罐口毛刺、彩印内印罐、内涂料堆积等);
6.2养成良好设备点检习惯,避免设备中小零件松动脱落;
6.3输送线应定期维护保养,避免传动系统油品泄漏;
6.4所有的气流输送线进风口滤网必须定时清洁更换;
6.5所有的与罐体接触的输送线需定期清洁、消毒;
6.6生产操作工使用工具应每班清点,接班人员应确认;
6.7设备维修人员应在维修后确认工具数量;
6.8维修设备的废弃物应及时带出生产区域;
6.9维修后的设备应清洁干净(含设备、工作台面、地面、特别是与产品的接触面更
要彻底清理消毒);
6.10如果设备出现突发性故障,维修时可能会造成产品出现重大污染时或食品安全隐
患,需将正常生产中的产品全部清理,然后实施;
6.11监视设备定时检查。

7.易碎品控制
7.1车间内所有照明设施必须安装防爆灯;
7.2生产区域必要地玻璃制品必须贴防护膜;
7.3相关人员应对生产区域的玻璃定期检查;
7.4在使用有机玻璃的位置检查有机玻璃的自然褪化情况,如发现有褪化迹象时应及
时予以更换;
7.5生产区域发生易碎品破碎,应立刻停止作业,并及时进行清理碎片,并对该区域
的产品专人进行全部认真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重新生产,并对有问题的产品作废品处理;
7.6生产区域内不得使用玻璃温度计,严禁使用水银温度计;
7.7生产过程中严禁在生产区域更换灯具;
7.8禁止个人将易碎品带入生产区域(玻璃瓶装饮料、保温杯等)。

8.尖锐物品的管理
尖锐物品包括:①办公用品:大头针、订书针、曲别针等;
②相关刀具:剪刀、办公用小刀、自制刀、美工刀等易折断刀片的刀具;
③设备维修用:钻头、螺钉等。

8.1生产现场使用的工具需进行清点,特别是设备维修后,防止遗留工具可能带来的
危害。

8.2生产现场禁止使用可折断刀片的刀具。

8.3禁止将订书针、大头针、曲别针等带入生产现场;
8.4设备动力部在维修设备时,不得在生产中开展可能产生尖锐物品的工作,如钻孔
(可能产生金属碎屑等污染产品)、锉削金属物品等。

维修时若需要螺钉等尖锐物品,需按照使用数量进行申领,剩余螺钉等尖锐物品必须及时归还库房,禁止遗留在生产现场。

及时填写出入库记录。

9.方法的控制
9.1定期评估加工方法,工艺有无先天缺陷,生产过程是否混入异物;
9.2人流、物流通是否明确,是否有意外情况发生;
9.3原辅材料、成品标识能否有效区分;
9.4产品标识用品是否容易混入产品;
9.5隔离品处理方法是否正确、是否会造成不同产品相混淆;
9.6更换产品时,原滞留品种是否及时清除、是否有效;
9.7消毒方法是否正确;
9.8化学用品控制方法是否完善。

10.原辅材料和包装物控制
10.1原辅料保持卫生清洁,不准存放与产品无关的物品(成品木托盘、隔层纸严禁挪
为它用);
10.2原材料的外包装不得进入加工区;
10.3隔层纸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夹带纸屑,应定期检查;
10.4木托盘、木盖板在使用是否携带木屑,是否有发霉。

11.教育培训
工厂部所有管理人员、都必须经过异物污染预防等方面的培训才能正式上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