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李商隐)注释及译文

合集下载

李商隐诗词《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原文译文赏析

李商隐诗词《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全诗以⼼理活动为出发点,诗⼈的感受细腻⽽真切,将⼀段可意会不可⾔传的情感描绘得扑朔迷离⽽⼜⼊⽊三分。

下⾯是分享的李商隐诗词《⽆题·昨夜星⾠昨夜风》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题·昨夜星⾠昨夜风》 唐代·李商隐 昨夜星⾠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彩凤双飞翼,⼼有灵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应官去,⾛马兰台类转蓬。

【译⽂】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上⽆彩凤的双翼,不能⽐翼齐飞;内⼼却像灵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分组来⾏酒令,决⼀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应该上朝点卯;策马赶到兰台,像随风飘转的蓬蒿。

【注释】 画楼、桂堂:都是⽐喻富贵⼈家的屋舍。

灵犀:旧说犀⽜有神异,⾓中有⽩纹如线,直通两头。

送钩:也称藏钩。

古代腊⽇的⼀种游戏,分⼆曹以较胜负。

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中,令⼈猜。

分曹:分组。

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猜。

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指更⿎。

应官:犹上班。

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

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

这句从字⾯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伤飘零意。

【赏析】 ⾸联以曲折的笔墨写昨夜的欢聚。

“昨夜星⾠昨夜风”是时间:夜幕低垂,星光闪烁,凉风习习。

⼀个春风沉醉的夜晚,萦绕着宁静浪漫的温馨⽓息。

句中两个“昨夜”⾃对,回环往复,语⽓舒缓,有回肠荡⽓之概。

“画楼西畔桂堂东”是地点:精美画楼的西畔,桂⽊厅堂的东边。

诗⼈甚⾄没有写出明确的地点,仅以周围的环境来烘托。

在这样美妙的时刻、旖旎的环境中发⽣了什么故事,诗⼈只是独⾃在⼼中回味,我们则不由⾃主为诗中展⽰的风情打动了。

颔联写今⽇的相思。

诗⼈已与意中⼈分处两拨⼉,“⾝⽆彩凤双飞翼”写怀想之切、相思之苦:恨⾃⼰⾝上没有五彩凤凰⼀样的双翅,可以飞到爱⼈⾝边。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原文译文赏析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原文译文赏析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原文|译文|赏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全诗以句中的“别”字为通篇文眼,描写了一对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抒发了无比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但其中也流露出诗人政治上失意和精神上的闷苦,具有浓郁的伤感色彩。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原文唐代: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及注释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注释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东风,春风。

残,凋零。

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蜡炬:蜡烛。

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

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应觉:设想之词。

月光寒:指夜渐深。

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

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探看(kān):探望。

赏析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

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

李商隐《无题》原文、注释及解析

李商隐《无题》原文、注释及解析

李商隐《无题》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无题[唐] 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②。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③。

隔座送钩春酒暖④,分曹射覆蜡灯红⑤。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⑥。

〔注释〕①本篇选自李商隐《李义山诗集》。

无题,作者对所写的内容有所隐讳,不愿或不便标题,所以自称为“无题”。

②画楼,有彩画装饰的楼。

桂堂,用香木(如楠木等)构筑的厅堂。

③灵犀,古人把犀牛角中心有一条白纹道贯通的叫作“通天犀”,看作是神奇灵异之物。

④送钩,古时宴席上的一种游戏,把钩互相传送,一人藏在手中,令人猜,不中者罚酒。

⑤分曹,分成几摊。

射覆,古代的一种游戏,在器皿下覆盖着东西让人猜。

⑥兰台,即秘书省,唐代人们的习惯称法。

〔解析〕李商隐写过许多组无题诗,文辞都十分优美,但内容往往很难揣测。

这一首无题的内容却较易捉摸,因为同组的另一首无题七绝,有“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的诗句,很可能诗人所思念的,是一位出身富贵人家的绝色佳人。

“昨夜星辰昨夜风。

”字面上写的是昨天,诗人的立足点却在今天。

全句的意思是:星辰,还是昨晚一样的星辰;风,还是昨晚一样的风。

这是诗人在深情地留恋着昨天的晚上。

“昨夜”两字的一再重复,说明昨晚的情景实在令人难忘,在胸中萦回不已。

“画楼西畔桂堂东。

”这是昨夜诗人和他心上人相会的地点。

楼是画栋雕梁的楼,堂是桂木构建的堂。

在这样华贵雅致的环境里,会见自己心爱的人,怎能令人忘怀?如果我们把这两句连在一起吟哦,这意境是多么的优美:星星闪烁着光芒,微风在轻轻飘拂,一对恋人在这温馨而又旖旎的夜晚中相聚,该有多么的幸福和欢欣啊!回忆不能代替现实。

对于诗人来说,这幸福,这欢欣,犹如过眼烟云,稍纵即逝。

伊人不在,剩下的只有苦苦的思念。

“身无彩凤双飞翼。

”为了爱情,诗人真想要像色彩艳丽的凤凰那样,张开双翅,飞到心上人那里。

但是,这翅膀在哪里呢?堪为慰藉的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他和心上人之间的心灵,却是息息相通的,正像犀牛那只灵异的独角一样。

《无题》原文及翻译赏析

《无题》原文及翻译赏析

李商隐《无题》原文及翻译赏析无题唐代: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注释⑴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⑵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东风,春风。

残,凋零。

⑶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⑷蜡炬:蜡烛。

⑸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⑹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

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⑺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⑻应觉:设想之词。

⑼月光寒:指夜渐深。

⑽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

⑾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⑿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⒀探看(kān):探望。

赏析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

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

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

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

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

李商隐《无题》原文和翻译译文

李商隐《无题》原文和翻译译文

李商隐《无题》原文和翻译译文1、李商隐《无题》原文和翻译译文李商隐《无题》原文和翻译原文: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象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2、王安石《读《江南录》》原文及翻译译文王安石《读《江南录》》原文及翻译王安石原文:故散骑常侍徐公铉奉太宗命撰《江南录》,至李氏亡国之际,不言其君之过,但以历数①存亡论之。

虽有愧于实录,其于《春秋》之义②,箕子之说③,徐氏录为得焉。

然吾闻国之将亡必有大恶,恶者无大于杀忠臣。

国君无道,不杀忠臣,虽不至于治,亦不至于亡。

纣为君,至暴矣,武王观兵于孟津,诸侯请伐纣,武王曰:“未可。

”及闻其杀王子比干,然后知其将亡也,一举而胜焉。

季梁在随,随人虽乱,楚人不敢加兵。

虞以不用宫之奇之言,晋人始有纳璧假道之谋④。

然则忠臣国之与也,存与之存,亡与之亡。

予自为儿童时,已闻金陵臣潘佑以直言见杀,当时京师因举兵来伐,数以杀忠臣之罪。

及得佑所上谏李氏表观之,词意质直,忠臣之言。

予诸父中旧多为江南官者,其言金陵事颇详,闻佑所以死则信。

然则李氏之亡,不徒然也。

今观徐氏录言佑死,颇以妖妄,与予旧所闻者甚不类。

不止于佑,其它所诛者,皆以罪戾,何也?予甚怪焉。

若以商纣及随、虞二君论之,则李氏亡国之君,必有滥诛,吾知佑之死信为无罪,是乃徐氏匿之耳。

何以知其然?吾以情得之。

大凡毁生于嫉,嫉生于不胜,此人之情也。

吾闻铉与佑皆李氏臣,而俱称有文学,十余年争名于朝廷间。

《无题》(李商隐)注释及译文

《无题》(李商隐)注释及译文

无题1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2。

春蚕到死丝方尽3,蜡炬成灰泪始干4。

晓镜5但愁云鬓6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7此去无多路,青鸟8殷勤9为探看10。

【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2。

残:凋零
3.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4。

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5。

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
6.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7。

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8.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9。

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10。

探看:探望
【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无题》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无题》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无题》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无题唐·李商隐原文: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注释: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东风,春风。

残,凋零。

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蜡炬:蜡烛。

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

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髮,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应觉:设想之词。

月光寒:指夜渐深。

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

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探看(kān):探望。

赏析:首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在聚散两依依中突出别离的苦痛。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

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

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李商隐《无题》注释及译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李商隐《无题》注释及译文

李商隐《无题》1“相见时难”的“难”指困难,“别亦难”的“难”指难受,两个“难”意思不同。

见面本来已很困难,所以分别时也更令人难受。

2“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

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以双关、对偶和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这句话的本义是:我的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才能停,我的泪水像烛泪烧成灰烬方流尽。

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身精神。

3“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思”,属双关语,暗指对情人的思念。

4“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妙处。

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

“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

“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

“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

5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

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

.理解性默写李商隐在《无题》中抒写浓郁的离别之恨的名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抒写缠绵的相思之苦的名句。

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诗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名句。

描写了坚贞不渝的爱情,至死不变的思念的句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的诗句是“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中通过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诗经特征《诗经》无论是民歌还是文人诗,都是合过乐的歌词,因而形式上有许多相同之处。

如大都分章,四言为主,句尾押韵,且多是隔句用韵等等。

但文人诗以叙事见长,如周人史诗大都是叙事诗,而民歌则多抒情诗;文人诗写得较为板滞,文字干涩,不及民歌生动活泼而富于变化。

《诗经》艺术的最高成就,应以民歌为代表。

总括起来,它有如下特色:1、从创作方法来看,《诗经》民歌开创了文学史上现实主义的传统,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题1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2。

春蚕到死丝方尽3,蜡炬成灰泪始干4。

晓镜5但愁云鬓6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7此去无多路,青鸟8殷勤9为探看10。

【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2.残:凋零
3.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4.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5.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
6.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7.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8.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9.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10.探看:探望
【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