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李商隐)

合集下载

李商隐《无题》原文、注释及解析

李商隐《无题》原文、注释及解析

李商隐《无题》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无题[唐] 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②。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③。

隔座送钩春酒暖④,分曹射覆蜡灯红⑤。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⑥。

〔注释〕①本篇选自李商隐《李义山诗集》。

无题,作者对所写的内容有所隐讳,不愿或不便标题,所以自称为“无题”。

②画楼,有彩画装饰的楼。

桂堂,用香木(如楠木等)构筑的厅堂。

③灵犀,古人把犀牛角中心有一条白纹道贯通的叫作“通天犀”,看作是神奇灵异之物。

④送钩,古时宴席上的一种游戏,把钩互相传送,一人藏在手中,令人猜,不中者罚酒。

⑤分曹,分成几摊。

射覆,古代的一种游戏,在器皿下覆盖着东西让人猜。

⑥兰台,即秘书省,唐代人们的习惯称法。

〔解析〕李商隐写过许多组无题诗,文辞都十分优美,但内容往往很难揣测。

这一首无题的内容却较易捉摸,因为同组的另一首无题七绝,有“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的诗句,很可能诗人所思念的,是一位出身富贵人家的绝色佳人。

“昨夜星辰昨夜风。

”字面上写的是昨天,诗人的立足点却在今天。

全句的意思是:星辰,还是昨晚一样的星辰;风,还是昨晚一样的风。

这是诗人在深情地留恋着昨天的晚上。

“昨夜”两字的一再重复,说明昨晚的情景实在令人难忘,在胸中萦回不已。

“画楼西畔桂堂东。

”这是昨夜诗人和他心上人相会的地点。

楼是画栋雕梁的楼,堂是桂木构建的堂。

在这样华贵雅致的环境里,会见自己心爱的人,怎能令人忘怀?如果我们把这两句连在一起吟哦,这意境是多么的优美:星星闪烁着光芒,微风在轻轻飘拂,一对恋人在这温馨而又旖旎的夜晚中相聚,该有多么的幸福和欢欣啊!回忆不能代替现实。

对于诗人来说,这幸福,这欢欣,犹如过眼烟云,稍纵即逝。

伊人不在,剩下的只有苦苦的思念。

“身无彩凤双飞翼。

”为了爱情,诗人真想要像色彩艳丽的凤凰那样,张开双翅,飞到心上人那里。

但是,这翅膀在哪里呢?堪为慰藉的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他和心上人之间的心灵,却是息息相通的,正像犀牛那只灵异的独角一样。

李商隐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唐代诗人李商隐以男女离别为题材的爱情诗。

以句中的“别”字为通篇文眼,描写了一对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抒发了无比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但其中也流露出诗人政治上失意和精神上的闷苦,具有浓郁的伤感色彩,极写凄怨之深、哀婉之痛,并借神话传说表达了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深切思念。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无题⑴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⑵。

春蚕到死丝方尽⑶,蜡炬⑷成灰泪始干⑸。

晓镜⑹但愁云鬓⑺改,夜吟应觉⑻月光寒⑼。

蓬山⑽此去无多路,青鸟⑾殷勤⑿为探看⒀。

【注释】⑴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⑵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东风,春风。

残,凋零。

⑶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⑷蜡炬:蜡烛。

⑸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⑹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

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⑺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⑻应觉:设想之词。

⑼月光寒:指夜渐深。

⑽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

⑾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⑿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⒀探看(kān):探望。

【白话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创作背景】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

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

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

《无题》(李商隐)注释及译文

《无题》(李商隐)注释及译文

无题1之老阳三干创作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2。

春蚕到死丝方尽3,蜡炬成灰泪始干4。

晓镜5但愁云鬓6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7此去无多路,青鸟8殷勤9为探看10。

【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肯意标出能够暗示主题的题目时,经常使用“无题”作诗的题目。

2.残:凋零
3.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4.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5.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
6.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方青春年华
7.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方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8.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9.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10.探看:探望
【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干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定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成
及。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李商隐无题全文赏析

李商隐无题全文赏析

李商隐无题全文赏析无题作者: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注解】:1、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2、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3、送钩:也称藏钩。

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

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4、分曹:分组。

5、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

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6、鼓:指更鼓。

7、应官:犹上班。

8、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

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

这句从字面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韵译】: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评析】:的。

就李商隐的“无题”诗来看,似乎都是属于写艳情的,实有所指,只是不便说出而巳。

此诗是追忆所遇见的艳情场景。

先写筵会时地;接着写形体相隔,人情相通;再写相遇的情意绵绵;最后写别后离恨。

艳丽而不猥亵,情真而不痴癫。

【注释】:送钩,古代宴会中的一种游戏,把钩在暗中传递,让人猜在谁手中,猜不中就罚酒。

射覆,古代的一种游戏,在器皿下覆盖东西让人猜。

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时李商隐任秘书省正字。

【赏析】李商隐的七律无题,艺术上最成熟,最能代表其无题诗的独特艺术风貌。

这首七律无题,内容是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又采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就构成了诗的主体。

她的身世遭遇和爱情生活中某些具体情事就是通过追思回忆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的。

这首诗侧重于抒写女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之感,写法非常概括。

【诗歌鉴赏】李商隐《无题》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李商隐《无题》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李商隐《无题》原文及翻译赏析李商隐《无题》原文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其二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李商隐《无题》注释、“昨夜”句:《尚书?洪范》“星有好风。

”此含有好会的意思。

星辰:众星,星之通称。

2、画楼:指彩绘华丽的高楼。

一作“画堂”。

桂堂:形容厅堂的华美。

3、灵犀:犀角中心的髓质像一条白线贯通上下,借喻相爱双方心灵的感应和暗通。

4、“隔座”二句:邯郸淳《艺经》:“义阳腊日饮祭之后,叟妪儿童为藏钩之戏,分为二曹,以校胜负。

”隔座送钩,一队用一钩藏在手内,隔座传送,使另一队猜钩所在,以猜中为胜。

分曹:分组。

射覆:《汉书?东方朔传》:“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

”把东西放在菠盖物下使人猜。

5、嗟(jiē):叹词。

听鼓应官:到官府上班,古代官府卯刻击鼓,召集僚属,午刻击鼓下班。

6、走马:跑马。

兰台:《旧唐书?职官志》:“秘书省,龙朔(高宗年号)初改为兰台。

”当时李商隐在做秘书省校书郎。

类:类似。

转蓬:《坤雅》:“蓬,末大于本,遇风辄拔而旋。

”指身如蓬草飞转。

转,一作“断”。

7、阊(chāng)门:阊阖,传说中之天门。

萼绿华:传说中之女仙名。

《真诰?运象》:“萼绿华者,自云是南山人,不知是何山也。

女子,年可二十上下,青衣,颜色绝整。

以升平三年十一月十日夜降于羊权家,自此往来,一月辄六过。

来与权尸解药。

”《零陵县志》:“秦萼绿华,女仙也,以晋穆帝升平三年,降于羊权家。

自谓行道已九百年,授权道术及尸解药,亦隐影化形而去。

好事者比之九疑仙人萼绿华。

”8、抵:至,到。

《广雅?释诂》:“抵至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遂从井陉抵九原。

”一作“尚”。

相望:期盼伊。

相,偏指一方,即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望,盼望,期待。

《楚辞?九歌?湘君》:“望夫君兮未来,吹考差兮谁思。

《无题》(李商隐)注释及译文

《无题》(李商隐)注释及译文

无题1之阿布丰王创作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2。

春蚕到死丝方尽3,蜡炬成灰泪始干4。

晓镜5但愁云鬓6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7此去无多路,青鸟8殷勤9为探看10。

【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肯意标出能够暗示主题的题目时,经常使用“无题”作诗的题目。

2.残:凋零
3.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4.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5.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
6.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方青春年华
7.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方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8.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9.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10.探看:探望
【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干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定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成
及。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李商隐无题原文及翻译

李商隐无题原文及翻译

李商隐无题原文及翻译(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好词好句、文案短句、作文大全、读后感、观后感、诗词歌赋、语文知识、文言知识、名言警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copywriting short sentences, complete essay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poetry, song and fu, Chinese knowledge, classical Chinese knowledge, famous aphorism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李商隐无题原文及翻译李商隐《无题》原文及翻译、赏析《无题》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李商隐《无题》全诗赏析

李商隐《无题》全诗赏析

李商隐《无题》全诗赏析
春蚕到死丝方尽[chūncándàosǐsīfāngjìn]
【解释】:丝:双关语,“思”的谐音。

比喻情深谊长,至死不渝。

全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出自】:唐·李商隐《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赏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更是因为运用了生
动的比喻,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成为一曲悲壮的千古绝唱。

近日,因教学上的需要,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有的赏析文章进而把这句话理解成在写“别后相思”。

例如,苏教版新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学参考书上说,“颔联(指这句话)写别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这里的‘丝’和思念的‘思’谐音”。

另外,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的是一篇署名郝世峰的文章(国际在线),不但强调“丝”与“思”的谐音,来说明“春蚕到死丝方尽”在写“思念”(文中的意思就是“别后思念”),而且,在赏析“蜡炬成灰泪始干”时,还借唐朝以前的诗句“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和“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思君如夜烛》),来证明“蜡烛燃泪”是在比喻“思念之痛的煎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题 李商隐
作者介绍:
李商隐,唐代诗人。字义山, 号玉溪生,又号樊南子,一生政 治上很不得意。是晚唐骈文的代 表作家。其骈文属对工整,用事 精切,疏密相间,气韵自然。他 的无题诗很有名,都有很美的意 境。
学习目标:
1、学习声情并茂地朗诵。
2、理解和体会诗中的意 境和情感。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 溪生,又号樊南子,一生政治 上很不得意。是晚唐骈文的代 表作家。其骈文属对工整,用 事精切,疏密相间,气韵自然。 他的无题诗很有名,都有很美 的意境。
思方尽 相思之泪才干 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无怨
无悔,尽心尽力,只有奉献,不求索取。
《望月怀远》作者: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畅想:
相思
本诗的主题?
• 3、“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中
“晓 镜”(早晨起来梳妆)
的 是谁?“夜吟”的又是谁? • 女主人公愁的是什么? 诗人为何会觉“月寒”?
• 蓬山原指西王母的住处, 为什么作者会说“此去 无多路”?“青鸟”又 借指什么呢?
• 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 后虽难相见,但总可以 互通音讯。这是诗人的 自我安慰。
欣赏
• 赠别(杜牧) 多情却是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名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现在人们 赋予了它是什么意思?
原意: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
新意: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 执着追求。
重病期间,周总理仍旧坚持工作,在他 身上,我们可以领悟到什么叫“春蚕到 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千
古名句,你怎样理解?
• 答、用生动的比喻,巧妙的谐音,表现对爱人 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语言摇曳多姿,精彩感 人。
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诗中的警句。此句 运用了双关语,“丝方尽”隐喻,“泪始干”隐喻。后被大家 常喻为无私奉献的象征,和你的亲人联系起来,你认为谁最有 资格享用?为什么?能举一例吗?
思考交流:
• 1、全诗的“眼”是哪个字? •“多情自古伤离别”
赏析:
相见难啊离别更难,何况正值暮春时节, 东风无力,百花凋残,此情此景,人何 以堪?
• 2、你是如何理解“春蚕到死丝方 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的?
• “丝”即“思”,泪也因思而落。 以春蚕、蜡炬为喻,说明我对你 的爱和思念至死不变。
《无题》练习题
• 2.请你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 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 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
2.内容、情感: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 渝的深情(诗人借写爱情抒发了政治失意的苦闷之 情)。语言、写法:从比喻、对偶、(谐音)双关 等修辞的角度或语言风格的悲剧色彩等角度谈都可; 如扣住“到”或“成”、“方”或“始”中某一字 的强调作用谈也可。(2分,如果考生答题仅从字面
• 3、“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 应觉月光寒”中“晓镜”(早 晨起来梳妆)的是谁?“夜吟” 的又是谁?
• 女主人公愁的是什么?诗人为 何会觉“月光寒”?
• 蓬山原指西王母的住处,为什么 作者会说“此去无多路”?
• 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 见,但总可以互通音讯。这是诗 人的自我安慰。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 暮暮”
•“多情自古伤离别”
• 相见难啊离别更难,何况 正值暮春时节,东风无力, 百花凋残,此情此景,人 何以堪?
• 2、你是如何理解“春蚕到死丝 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的?
“丝”即“思”,泪也因思而落。 以春蚕、蜡炬为喻,说明我对你
的爱和思念至死不变。
赠别(杜牧)
多情却是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意思解释只给1分。)
3、“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两个“难”分别是什么意思?
作者突出的是哪一种难?
• 答:(1)困难(2)难受,把两种“难”作 对比,以“相见时难”反衬“别亦难”,表 达分别时的难舍难分。
4、“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景物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1)点明离别的季节;(2)渲
染离别的气氛;(3)烘托人物凄楚的 心情。
•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 岂在朝朝暮暮”
欣赏歌曲《别亦难》
2013年中考语文古诗词曲鉴赏《无题》练习题
• 1.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以“无题”为 题等于没有题目,你能够根据诗的内容或情感
为本诗拟写一个题目吗?请写下你拟的诗题。
答.相思(思念、愁思、离情、 别思、伤别等)(2分,拟题扣住
诗歌内容、情感即可。)
《无题》“相见时 难别亦难”一首, 是一首抒离别相思 的爱情诗,写难以 经受的离恨、终生 不渝的回忆及重见 无期的哀伤。 是
李商隐“无题”诗 中最脍炙人口的名 篇之一,意境朦胧, 感情深沉,极富艺 术感染力。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声情并茂Biblioteka 朗诵。 2、理解和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能力目标
学习作者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 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的表现方法。
情感目标
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 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
整体感知 理清文脉 听读: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思考:诗所表达的感情?
• 1、全诗的“眼”是哪个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