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

合集下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规律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规律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规律
1.先发展经济,然后再进行政治改革。

新民主主义革命要求首先解决
农民和工人的生存问题,因此必须先发展经济,提高生产水平,从而改善
广大人民的生活条件。

2.建立统一的革命领导权。

新民主主义革命需要建立一个由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他革命力量共同组织的统一的领导权,以实现统
一战线的形成。

3.开展武装斗争。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武装斗争是不可避免的手段,必须以武装斗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为建立新民主主义政权
创造必要条件。

4.统一战线和革命民主。

统一战线和革命民主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
要规律,必须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广泛民主和协商民主。

5.发展人民解放军。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军队是人民解放军,它必须
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坚决执行革命任务,为夺取革命胜利奋斗到底。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其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发生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思想源头。

它的直接起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款。

强烈的爱国主义导致了这场由学生发起进而发展到全国各阶层的抗议运动。

它同时引发了各种新思潮进入中国,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21年,毛泽东等12 人代表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经历了北伐战争(1924-1927年)、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和全国解放战争(1945-1949年)四个历史阶段。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赢得了抗战胜利。

但1945年,国民党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经过三年解放战争,最终于1949年推翻了国民党政府。

新民主主义革命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如下:第一、国际环境: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世界已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这就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定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定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定义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彻底的民主革命,它是中国在20世纪初由封建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的最初阶段。

它的主要任务是:推翻外来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打破国家的封建主义,开创独立、民主、统一的现代国家。

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下列几个显著特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场由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合起来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共产党是以工人阶级为基础,联合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政党。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为人民民主利益而战。

这场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外来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打破国家的封建主义,开创独立、民主、统一的现代国家。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

这场革命发生在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起步阶段,从而产生了土地制度的问题、民族和国家民主问题、社会问题等各种重大矛盾和问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具体表现为:•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国向中国提出要求,并逐步通过多种方式侵占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

随后,其他国家也相继加入侵略战争行列,使中国成为“半殖民地”的国家。

•封建土地制度的压迫和剥削。

自秦汉以来,中国的土地制度就是以地主剥削农民为基础,并形成了全国性的封建王朝。

这种制度保障了地主阶级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却极大的压迫和剥削农民市民。

•经济落后,社会落后。

19世纪末,中国是全球的“病夫国家”,经济几乎停滞不前,这使得中国在科技、教育、文化、军事等各领域均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

在这种特定历史条件下,中国社会出现了各种重大矛盾和问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爆发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和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持续了几年,并以中国共产党的胜利结束,该党成为中国政治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力量。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和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 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通过推进武装斗争和革命运动,为中国人民赢得了政治主权和民主权利,让中国共产党成为具有执政基础的最大党派。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认识和总结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认识和总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我国近代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段历史时期,是我国领导的一场伟大斗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我国从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全面的评估,探讨其深度和广度,力求撰写一篇富有价值的文章。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在谈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首先需要了解其历史背景。

在晚清时期,我国社会呈现出了严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外国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和侵略战争,剥削压迫我国人民,国内封建势力严重剥削压迫农民和工人。

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面临深刻的危机和困境,急需进行彻底的改革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迅速兴起的。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基础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认识,我们需要了解其理论基础。

等革命先驱者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这一理论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我国的统治,建立一个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新型和国民经济。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场波澜壮阔的斗争过程。

我国领导的革命武装力量不断壮大,各地人民群众掀起了广泛的斗争,形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潮流。

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我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新我国的胜利,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转变。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我国社会的彻底改革,实现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

这场伟大革命不仅影响了我国,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标志着我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了国际社会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5】个人观点和总结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认识和总结,我深感其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新我国崛起,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是我国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辉煌成就。

然而,我们也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深入学习和总结历史经验,不断推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国梦而努力奋斗。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统一战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策略是建立统一战线,联合各阶层的力量,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大联合。

在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共产首先要团结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形成了反帝反封建统一战线。

2. 武装斗争:武装斗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形式,通过革命武装力量的斗争,推翻封建统治,反抗外来侵略者。

在中国,共产领导的红军、人民解放军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3. 农村包围城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战略方针是以农村包围城市。

通过在农村中组织农民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渐形成对城市的包围和压力。

4. 革命军队的建设:革命军队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至关重要。

共产领导的军队在革命斗争中起到了先锋和中流砥柱的作用。

5. 群众基础的广泛动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得益于群众的广泛动员和参与。

广大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革命群众的参与和支持是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6. 积极的外交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积极发展外交斗争,争取
国际社会的支持和援助,尤其是与苏联建立了互利合作关系。

这些基本经验给予了中国未来社会主义革命的指导原则,并对其他国家的革命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
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中完整地表述总路线的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 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点, 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 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中
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
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中国革命为什么是从农村走向城市?
——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部分;农村是反 动统治政权的薄弱环节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 大国----根本原因 国民革命的影响----必备的客观条件 继续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重要的客观条件 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必要的主观条件 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正确--最重要的主 观条件
第三、与世界革命的关系不同。旧民主
主义革命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 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 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 部分。 第四、革命的目的不同。旧民主主义革 命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为最终目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要建立人民民主专 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然后再使之 发展,进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首要对象:帝国主义主要对象:封建主义对象之一:官僚资本主义不同历史阶段集中反对的主要敌人有所不同。

大革命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时国民党新军阀;在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时日本帝国主义;在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时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人民大众”的主体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之一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为什么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1)这是由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条件所决定的;(2)中国民主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无力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取得胜利;(3)十月革命后的中国无产阶级迅速成长,能够肩负起革命的重任。

◆中国无产阶级自身的特点和优点(1)从诞生之日起深受三重大山压迫,革命要求强烈;(2)分布集中,利于队伍组织和团结,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强大革命力量的形成;(3)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同盟军。

◆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实现途径(1)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2)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这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3)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对资产阶级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基本策略;(4)必须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这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包括以下主要内容: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中国无产阶级领导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民族民主革命。

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属于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保证实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⑷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基本力量是四个阶级的联盟,即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⑸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分两步走的,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史料探究】
1、材料1919年6月12日《上海学联告同胞书》:“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

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五四运动取得了怎样的成果?五四运动取得胜利的关键是什么?
2、材料1926年国民政府誓师北伐,国民革命如同狂风暴雨冲击着旧世界,国民革命军犹如秋风扫落叶撼动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图一国民革命宣传标语图二北伐战争形势示意简图
(1)A城属于北伐战争的什么战场?北伐的主要对象是谁?北伐战争的最主要功绩是什么?
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

据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正在进行的与之有直接关系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6.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

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
A.自强与求富
B.进化与革新
C.改良与革命
D.民主与科学
7.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一“革命的火焰”()
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8.共和国成立首日,一则更正启事被《人民日报》郑重置于头版:本报二十九日所刊《义勇军进行曲》词“最大的吼声”应为“最后的吼声”,特此更正。

《人民日报》刊发《义勇军进行曲》的时代背景是()
A.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
B.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激化
C.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民英雄纪念碑镶嵌着八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浮雕镌刻着170多个人物形象,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28年来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史实。

图一1839年图二1919年图三1937~1945年图四1949年4月21日材料二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请回答:
(1)请写出材料一中四幅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2)指出材料一中图二、图四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