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
三十六计之二围魏救赵

胜战计·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文】
进攻兵力集中、实力强大的敌军,不如使强大的敌军分散减弱了再攻击。
攻击敌军的强盛部位,不如攻击敌军的薄弱部份来得有效。
【注释】
①共敌不如分敌:共,集中的。
分,分散,使分散。
句意:攻打集中的敌人,不如设法分散它而后再打。
②敌阳不如敌阴:敌,动词,攻打。
句意为先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先打击气势低盛的敌人。
【典故】
事件《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是讲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的桂陵之战。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欲释失中山的旧恨,便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
这中山原本是东周时期魏国北邻的小国被魏国收服,后来赵国乘魏国国丧伺机将中山强占了,魏将庞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距离赵国又很近,不若直打赵国都城邯郸,既解旧恨又一举双得。
魏王从之,欣欣然似霸业从此开始,即拨五百战车以庞涓为将,直奔赵国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赵王急难中只好求救于齐国,并许诺解围后以中山相赠。
齐威王应允,令田忌为将,并起用从魏国救得的孙膑为军师领兵出发。
这孙膑曾与庞涓同学,对用兵之法谙熟精通。
魏王用重金将他聘得,当时庞涓也正事奉魏国。
庞涓自觉能力不及孙膑,恐其贤于己,遂以毒刑将孙膑致残,断孙两足并在他脸上刺字,企图使孙不能行走,又羞于见人。
后来孙膑装疯,幸得齐使者救助,逃到齐国。
这是一段关于庞涓与孙膑的旧事。
《三十六计》胜战计·围魏救赵原文及翻译

《三十六计》胜战计·围魏救赵原文及翻译
《三十六计》胜战计·围魏救赵
原文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进攻兵力集中、实力强大的敌军,不如使强大的敌军分散减弱了再攻击。
攻击敌军的强盛部位,不如攻击敌军的薄弱部份来得有效。
注释
①共敌不如分敌:共,集中的。
分,分散,使分散。
句意:攻打集中的敌人,不如设法分散它而后再打。
②敌阳不如敌阴:敌,动词,攻打。
句意为先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先打击气势低盛的敌人。
解析
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
现借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所谓围魏救赵,是指当敌人实力强大时,要避免和强敌正面决战,应该采取迂回战术,迫使敌人分散兵力,然后抓住敌人的薄弱环节发动攻击,致敌于死地。
对敌作战,好比治水:敌人势头强大,就要躲过冲击,如用疏导之法分流。
对弱小的敌人,就抓住时机消灭它,就象筑堤围堰,不让水流走。
所以当齐救赵时,孙子对田忌说:“想理顺乱丝和结绳,只能用手指慢慢去解开,不能握紧拳头去捶打;排解搏斗纠纷,只能动口劝说,不能动手参加。
对敌人,应避实就虚,攻其要害,使敌方受到挫折,受到牵制,围困可以自解。
”。
三十六计在商战中的典型运用

三十六计在商战中的典型运用
在商战中,三十六计的典型运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 瞒天过海:这种策略是通过欺骗或误导对手,使其产生错误的判断,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例如,一家公司可能会隐瞒某些信息或发布夸大品质的广告,以吸引顾客购买其产品或服务。
但是,这种策略必须谨慎使用,因为如果被发现,它可能会对公司的声誉和信誉造成严重损害。
2. 围魏救赵:这个策略指的是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以解救自己的困境。
在商业竞争中,这种策略可以用来针对竞争对手的弱点,从而减轻自己的压力。
例如,一家公司可以通过研究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找出其弱点,然后针对这些弱点开发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以吸引更多的顾客。
但是,这种策略必须谨慎使用,因为如果攻击对手过猛,可能会引起对方的反击。
3. 趁火打劫:在敌方处于危机的时候,趁机对之使用武力而夺取胜利。
在商业经营中,这个策略也可以运用,比如在对手遇到困难或者危机时,利用他们的弱点进行打击,以此夺取市场或者资源。
商场围魏救赵的经典案例

商场围魏救赵的经典案例
"围魏救赵"这个典故出自中国战国时期,是战争中的一种策略。
但在商场中,“围魏救赵”通常被用来形容一种在竞争中采取的策略,即通过牵制、分散对手的注意力和资源,以便自己能够在其他方面取得优势。
尽管没有特定的“经典案例”,但这种策略在商业领域中有很多应用。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案例描述:
案例描述:
一家新成立的小型咖啡馆想要在城市繁忙的咖啡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
面对大型连锁咖啡品牌的竞争,他们采取了“围魏救赵”的策略。
首先,他们选择在城市的小巷深处开设咖啡馆,避免直接与大品牌正面竞争。
然后,通过创意的装修、特色的咖啡和独特的文化氛围,吸引了一批忠实的小众顾客。
同时,他们通过在社交媒体上展开精巧的营销活动,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个小而精致的咖啡馆。
这让大品牌感到难以对付,因为他们的注意力和资源分散在更广泛的市场中。
最终,这家小咖啡馆成功地在小众市场中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赢得了一批忠实的顾客。
这个过程中,他们巧妙地采用了“围魏救赵”的战略,通过绕过直接竞争对手,以独特的优势在市场中立足。
1。
营销“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

营销“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作者:孙怡梦来源:《经营者》2015年第09期摘要“围魏救赵”的核心内容是攻击敌人没有防备的虚弱部位来间接地牵制敌人,以达到最后的目的。
在营销中可以理解为在某一行业,某一企业通过寻找到竞争对手在某一市场上的空白并占领该市场并进而取得该行业的市场份额优势。
三星与苹果是智能手机行业的宿敌,正是看到了苹果手机坚持采用3.5英寸屏幕,2012年8月,三星发布首款超过5英寸屏幕的手机——Galaxy Note机型。
该机型帮助三星缓和了S系列与iPhone的竞争,并且市场份额差从2011年的0.2%拉大至14.5%。
关键词营销“围魏救赵” 苹果三星一、“围魏救赵”与孙子兵法(一)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意为与其攻打集中的正面强敌,不如迫使敌人分散兵力以后再打,迎击敌人的正面攻势,不如迂回到敌人虚弱的一方,伺机消灭敌人。
这一计来源于我国历史上的一次战役,在《史记》中有较详尽的记载。
春秋时期,魏要攻赵,赵向齐求救,齐便传出要攻打魏。
魏听此消息后立即撤兵,但却半路被齐埋伏,惨败,赵因此得救。
可见,作战如治水,对来势凶猛的敌人要避免正面冲击;对弱小的敌人要直接一举歼灭。
攻击敌人的要害和虚弱部位,使对方受到形势的阻碍和限制,不能继续进行其军事行动,战事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这一计的核心内容是:攻击敌人没有防备的虚弱部位来间接地牵制敌人,以达到最后的目的,即避敌之长攻其之短。
(二)从孙子兵法看“围魏救赵”的本质《孙子兵法》据说是由春秋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孙武所著,《三十六计》最早出初见之于春秋战国故事。
两书可以说在同一时间出现,单两书的侧重点不同。
《三十六计》是通过将某一具体的战役或实例通过一句话进行总结,而《孙子兵法》是从本质上对战争的规律进行总结。
个人认为《三十六计》是具体版的《孙子兵法》,而《孙子兵法》是《三十六计》的本质。
在“围魏救赵”中,涉及三个国家及他们的军事行为。
围魏救赵的原文

围魏救赵的原文围魏救赵的原文主要有两部分:1.《三十六计》中的原典:1.原文:共敌不如分敌①,敌阳不如敌阴②。
2.注释:1.①共敌不如分敌:共,集中的。
分,分散,使分散。
句意:攻打集中的敌人,不如设法分散它而后再打。
2.②敌阳不如敌阴:敌,动词,攻打。
句意为先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后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
3.译文:进攻兵力集中、实力强大的敌军,不如使强大的敌军分散减弱了再攻击。
攻击敌军的强盛部位,不如攻击敌军的薄弱部分来得有效。
2.《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的记载:1.原文: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
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
” 于是乃以田忌为将军,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
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
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2.译文:之后魏国攻打赵国,赵国情势危急,求救于齐国。
齐威王想要以孙膑为大将,孙膑推辞谢绝说:“受过刑(膑刑:挖掉膝盖骨)的人不能胜任。
” 于是就用田忌做将军,而以孙膑为军师,坐在辎车(古代一种有帷盖的大车)之中,坐着出谋划策。
田忌想要引兵去赵国,孙膑说:“(那些)解开杂乱纠缠丝线的人不是整个去拉,劝救斗殴的人不必参与械斗,避开激烈之处而直捣空虚的地方,使(紧张的)形势受到遏止,事情就自然解决。
现在梁国(魏国,都城大梁,因此也称梁)攻打赵国,精兵锐卒一定都用在国外作战,而老弱残兵留在国内。
您不如引兵快速趋向大梁,控制魏国的交通道路,冲击魏国虚弱的地方,它一定会放弃攻打赵国来自救。
这样我们就一举解开赵国之围并且坐收魏国失误。
”。
三十六计:第二计 围魏救赵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注释】共敌:指兵力集中的强敌。
敌阳:古代兵法把先兵攻敌、先发制人的战略叫“敌阳”。
敌阴:古代兵法把伺机进击、后发制人的战略叫“敌阴”。
【译文】与其攻打集中的正面之敌,不如先用计谋分散它的兵力,然后各个击破;与其主动出兵攻打敌人,不如迂回到敌人虚弱的后方,伺机歼灭敌人。
【讲解】此计名出自战国时代孙膑“围魏救赵”的故事。
公元前353 年,魏国大将庞涓率大军攻打赵国,把赵国的都城邯郸围得水泄不通。
在赵国的要求下,齐国任命田忌为统帅、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
孙膑认为,魏国派主力部队攻打赵国,国内一定空虚,如果先攻打魏国的都城大梁,魏军必然回师自救,赵国之围便会自然消除。
田忌采纳了孙膑的建议,率领齐军直奔大梁,庞涓不得不放弃邯郸,率魏军日夜兼程赶回大梁。
在半路上,庞涓遭到齐军的伏击,几乎全军覆没。
古人云:“治兵如治水。
”面对来势凶猛的强敌,一味硬碰,无异于以卵击石。
所以应当避其锋芒,采用分导引流的办法:或者攻击敌人的薄弱之处牵制它,或者袭击敌人的要害部位威胁它,或者绕到敌人背后打击它。
如此一来,敌人就不得不放弃原来的目标。
这是一种转化敌我双方地位的迂回策略。
在此计中,“围魏”是“救赵”的前提条件,不论是真围还是假围,不论是明围还是暗围,“围魏”必须能够引出“救赵”这个后果。
也就是说,“围魏”与“救赵”之间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否则,“围魏救赵”只能是一厢情愿的美好打算。
“围魏救赵”有三种含义:(1)避实击虚。
《孙子兵法·虚实篇》认为,水的流动规律是避开高处而流向低处,同样道理,用兵的规律是避开敌人的坚实之处而攻击其薄弱之处。
避实击虚是克敌制胜的法宝。
(2)以攻为守。
进攻是最积极的防御。
在敌兵压境的情况下,如果一味地防御,就会愈来愈被动。
应当利用一切机会发动进攻,打乱敌人的阵脚,从而变被动力主动。
(3)以迂为直。
在几何学中,两点之间的直线是最短的。
商业版三十六计解析

商业版三十六计解析文学2006-08-16 11:41:42 阅读38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三十六计之一胜战计1. 瞒天过海暂且掩盖某种商业行动,把握时机,出奇不意的推出新产品.2. 围魏救赵避实就虚,寻找对方弱点,分散竞争对手的商业力量,各个击破.3. 借刀杀人所谓的借就是借钱财、借技术、借人才等等以壮大发展自己,从而能在商业竞争中胜出。
4. 以逸待劳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的时候,静观其变,研究对策,控制局势的发展。
5. 趁火打劫不失时机的捕捉竞争对手的经济情报,一旦时机成熟就果断出击。
6. 声东击西有时掩盖自己的的真实商业意图,有意转移对方的注意力。
三十六计之二敌战计7. 无中生有机遇是靠自己抓来的,但有时也是无中生有自己创造出来的,创造是关键。
8. 暗度陈仓故意暴露自己的商业意图,用以迷惑竞争对手或以此吸引顾客,暗中行动,战胜对手赢得顾客。
9. 隔岸观火商业对手内部出现分裂,矛盾冲突日益激烈的时候,坐山观虎斗,静观其变,坐收渔翁之利。
10.笑里藏刀表面上对自己的商业意图坦诚无疑,让竞争对手放松警惕,寻找时机战胜对手。
11.李代桃僵放弃小的牺牲保全大局,放弃商业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产品,用更多的精力发展自己优势项目。
12.顺手牵羊抓住微小的商机,乘隙向对手的薄弱处进攻发展,空手得利。
三十六计之三攻战计13.打草惊蛇对于隐蔽的对手,自己不轻举妄动,用佯攻助攻等方法引出竞争对手,中我埋伏,战胜对手。
14.借尸还魂改造旧企业、旧产品,充分利用所有己存在的价值取向,避免一次白手起家的艰难。
15.调虎离山把竞争对手诱到次要的方向上,自己却在主要的方向上发展,以达到胜利的目的。
16.欲擒故纵为了夺取和保存某种东西而暂且放纵之,以待时机,最后把他夺回来。
17.抛砖引玉在推销自己的产品时,先抛出一些诱饵来诱发和刺激顾客的购买欲,以此来赚取更多的利润。
18.擒贼擒王在商业战场中,善于找出主要竞争对手,然后集中力量将其“擒”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魏救赵”的“围”是手段,“救”才是目的,要达到“救”的目的,就要分散对方的注意力。商业谈判中,成功地运用此计,既要注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又得讲究“阴功吹火”,确实搔在对方的“痒处”,避免“明火执仗”,过早地暴露自己。(北京何百功)
于是,我方经过研究,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设计了一套颇为周密的谈判方案。谈判伊始,我方就在上次那200万吨货物延期交货一事上大做文章。我方说:“由于你们上次延期交货,使我方失去了几次展销良机,从而导致我方遭受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对方听罢,以为我方会提出索赔要求,自然心慌意乱,忙不迭地对延期交货问题加以解释,表示歉意,尔后便诚惶诚恐心神不安地等着我方的反应。看时机已成熟,我方趁机提出削价的要求,明确指出希望上次延期交易的损失能通过这次减价10%来弥补,对方无奈,只好表示同意。
于是,我方又乘胜追击,提出由原来预定的200万吨增加到500万吨,对方最终不得不在合同上签字,结果谈判圆满成功。
老练的谈判者在谈判中常常避免就自己真正关心的问题进行强攻,而是指左趋右,绕道迂回前进,使对方顾此失彼,首尾不能相顾,最终不得不妥协。我方谈判者正是巧妙地运用了“围魏救赵”之计,使谈判一举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此后不久,DW产品在国内供不应求,该公司准备进一步同外商洽谈再进口该产品事宜。为了给国家节约外汇资金,同时也为了降低进口商品的采购成本,提高公司的盈利水平,该公司欲向对方提出降低价格10%的要求。他们当然知道,在国际市场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若在双方谈判一开始就提出该要求,肯定会遭到对方拒绝,对方断难接受,这就必须采用一定的谈判技巧,迫使对方就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