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跨北外翻译硕士MIT笔译考研经验初试
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学考研经验教训整理分享

5
买了一两本《今日中国》法语版,隔几天读一两篇文章,不求增加多少词汇量, 主要是提高读长难句的能力,同时也为法译汉做一点准备。 政治:
重点推荐书目: 田维彬: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冲刺重点热点全析(总结的很简明,把选择题考 点单列出来方便记忆) 风中劲草: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冲刺背诵核心考点(这个我只看了近现代史总 结的部分,不过整体也很好) 任汝芬最后四套题、肖秀荣最后四套题、启航 20 天 20 题(这个也是大家都 知道的,到最后快考的时候把这三套题做了,大题差不多背一下,一般会押中一 点大题) 这一门的复习不用开始太早,九月份就可以,甚至更晚一点也行,因为如果 看得太早可能都忘了。第一轮可以根据喜好选择大纲解析,任汝芬序列一什么的 把所有知识点细细地过一遍,觉得会出选择的就混个眼熟,大题就稍微记一下, 但一般背不下来,到最后看四套题 20 题就好。看每一部分都是从宏观到微观, 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先分清什么马哲、毛概、近现代史,然后哲学里可以再 分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等,框架清晰了,做大题的时候才不会混乱。还 有就是看近现代史的时候不用总结出每个事件是哪一年发生的,只要对其有个大 概的时间框架就可以。 答题的时候首先要控制好时间,在田维彬那一本书的结尾有介绍,大题一定 要写满,写整齐,分条答,让老师可以看到采分点,答的时候也要看清答题框架, 不要把这一题写到下一题的框子里,也不要因为把答题纸折了起来,没看到另外 一面也是这道题的答题空间,最后没话写,空了好多白。我考完对答案发现选择 题错的很惨,应该就是大题帮我提了分。 调剂: 这是一个极为纠结和痛苦的过程,在这里要告诉大家的血泪教训是:考北外, 无论初试考了多少分,一定要立马找调剂!!!!!还有就是专业课一定要能考 多高考多高!!总分再高专业课不够也是没有用的。
北外翻译硕士考研真题

北外翻译硕士考研真题北外翻译硕士考研是广大翻译专业学子的梦想之一,也是对自己翻译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
以下将为大家介绍北外翻译硕士考研的真题内容与备考建议。
一、北外翻译硕士考研简介北外翻译硕士考研,全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硕士考研,是中国最具知名度和权威性的翻译硕士考试之一。
该考试旨在选拔翻译行业人才,对考生的翻译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以及专业知识进行考核。
二、北外翻译硕士考研真题类型北外翻译硕士考研的真题类型分为笔译和口译两种,其中笔译占据主要部分。
笔译考试以英语为外语,分为汉译英和英译汉两个方向。
口译考试则包括同传和交替传译两个环节。
三、北外翻译硕士考研真题内容1. 笔译真题北外翻译硕士考研笔译真题通常以一篇长文的形式出现,其中包括了多个段落和语言难度较高的句子。
考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准确、流畅地翻译出文中的每一个句子和段落。
举例来说,可能出现以下的一段话:原文段落:Dr. Thompson, a leading figure in the field, has devoted his entire career to studying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His research findingshave alerted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and policymakers to the urgent needfor action. However, he cautions against overreliance on technology as asol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He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individual responsibility and changes in behavior as key factors in combating climate change.翻译:汤普森博士是该领域的一位知名人物,他的整个职业生涯都致力于研究气候变化的影响。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口译MTI考研经验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口译MTI考研经验我本科的专业是英语(国际法),大一时总觉得英语好的人很多,要把英语学得登峰造极炉火纯青是一条艰辛而不现实的道路。
于是把大量时间都用在自己的专业法律上。
但是在大二时误打误撞跟同学一起报了个口译班,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口译。
大二下学期时开始知道北外高翻这一英专人心目中神圣的存在,从此北外高翻就成了内心憧憬的圣地。
之前一直想报考同声传译专业,从大三上学期开始就有意识地开始看那四本北外高翻的推荐书目。
但学校一位非常牛逼学姐考两年同传也没能进复试的惨痛经历让我开始犹豫要不要冒这个险,最后在五一期间下定决心报考MTI口译。
从此正式开始考研路。
政治:因为自己是文科生,所以政治花的时间不多也并不费劲。
自己报了个政治辅导班,准确来说一点儿用也没有,不过多少图个心理安慰。
毕竟周围同学都报了,自己不报心理不踏实。
总结起来如果高中是文科生,且政治还学得不错的话,那把风中劲草多看几遍,考前背背肖秀荣四套题,再做个1600题就足够了。
我考政治时做35题时没看见旁边有个除了左边的小答题框外,右边还有A4纸大的大答题框。
结果整个大题答案只填满了左边的小框,右边的大框几乎是空白的。
不过考场上自己发现这一问题后也没有太担心,反而庆幸了一下没有把36题的答案填金右边大框。
考场上这种莫名其妙突如其来的盲目乐观精神帮助我镇定地完成了政治考试,最后得了71分,自己还是挺满意的。
英语翻译基础:这一科是最能体现考生基础和水平的一科,考试时间紧任务重,基本上没有什么超常发挥的可能,自己平时什么样就能考出什么样。
今年题材非常丰富,有文学娱乐,官方文件,军事哲学。
拿到试卷浏览时就在心里赞叹北外高翻果然不一般。
准备这一科跟自己平时的积累是绝对分不开的。
前面的词组翻译大多都能在china daily中找到答案。
后面有英汉汉英翻译各两段。
四本推荐书目是一定要看的。
不过平卡姆那本中式英语之鉴自己只是大概翻了翻。
因为自己觉得这本书例子太丰富,如果读前几章已经领会了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后面的只要每章拣三四个例子看看就好。
北外翻译硕士考研经验贴

北外翻译硕士考研经验贴在考研期间发量蹭蹭减少的我对学长学姐的经验贴是抱着很大的感激之情的,因为从贴里对考研北外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受益匪浅。
从决定考研到复数录取都有说不尽的坚守和等待,考上以后更想把自己的一些感受写出来,一方面造福各位考研人,一方面留下些自己努力过的印记。
我是2018年考的北外英院翻硕笔译,从最初决定考研到最终考上,大半年的复习准备,最终成绩389,专业课238,初试第三,综合第二。
一、全年复习安排3-5月:这个时间段是学校放榜的时候,所以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段大概了解北外翻硕真题的偏好。
北外每年的初试线都是国家线,但是进入复试的分数线需要参照两门专业课的成绩,所以专业课是重中之重。
我准备考研的时候,认识一个学校二战的学长,给我推荐了很多的考研准备的信息等等,其中凯程翻译硕士的指导老师对考研规划安排的还挺不错。
大家准备的时候可以多参考一些网上的信息,初期对考研有个合理的把握很重要。
6-9月:这几个月需要拿来巩固自己的专业课基础,如果是觉得自己英语底子竞争优势不强的同学,一定要把握好这个时间段,把基础打牢。
对于跨专业的同学来说,这个时期就需要好好静下心来夯实英语基础,还要找几本翻译的参考书目动笔练!一定要动笔才能找到感觉。
如果时间比较充裕,也可以开始准备收集百科词条和梳理政治的考试大纲。
10-11月:收集真题翻译词条,不建议太早收集,因为大部分人并不会一开始就看,或是看了到现在也忘了,倒不如在初期把精力花在打基本功上。
北外从10年开始的翻译词条,一直到18年,都需要拿来记。
这些词条往往都是网上的,没有标准答案,所以如果能找到学校翻译方面的老师或者学长学姐会是个很好的帮助。
百科就是不断强化词条的记忆,同时注意开始着手练习应用文和大作文,政治跟好政治大神的节奏就好。
基英要保持每天的阅读和做题后的反思。
12月:最后的一个月要做的只有一点,复习补漏。
背过的词条是不是看到就能复述出来?看到中译英是不是知道该删繁就简,英译中是不是该化长为短?如果都做到了,就请告诉自己,放心上考场吧!二、关于初试北外的初试包括:政治、翻译硕士英语(19年起不再考二外,改成英语了,对其他专业跨考的同学来说算是小福利啦)、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英语翻译基础。
翻译硕士考研经验谈(超全)

翻译硕士考研经验谈(超全)成绩出来了,看到拟录取那三个字,一下子平静了。
想想从去年6月份,到现在,一年而已,却觉得考研的岁月倏忽而过,早成了很遥远的过去。
现在整日玩乐enjoy毕业季的心情,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兑现这个要写考经的承诺。
因为每次回想,记起来的全是零零碎碎的片段,那些和研友们一起吐槽一起叹息的镜头,那些一个人趴桌上不想坚持的时光,那些个早上起不来的日子,那条飞奔而去抢座位的路。
学姐又在煽情,写个考经废话太多了。
好吧,先报一下初试成绩,我考的是北外翻译硕士(MTI)的笔译专业,初试有四科:政治(65),法语(84),翻译基础(专业课一)(105),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专业课二)(120),总分374。
不知道大家晓不晓得北外复试的时候只用两门专业课的成绩,我的专业课成绩加起来是225,不是很好,属于中等吧,因为复试的时候听说还有240+的,所以我不是什么大牛,大三的时候考过一次二级笔译,实务也没有及格,考研的时候只想报个自己向往的学校,所以就选了北外,但是心里一直没底,能做的也只有咬牙坚持,一步一步的慢慢走,只是感谢那时候的坚持,才能有现在的安生日子。
一、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百科知识是专业课之一,满分150分,25个名词解释,每个2分,一篇应用文写作40分,一篇大作文60分。
百科是我考得最好的一科,但也是考试之前我最没底的一科,因为我自己知识面很窄,也没有读过很多书,历史也学得不好,想想就打怵。
但这一科,按我自己的经验,绝对可以好好复习准备提高成绩。
因为好好分析真题就发现,北外的百科虽然是名词解释,但并不是特别难,主要侧重历史文化方面,所以我的复习方法是各个击破,用过的书有中国历史,世界通史,中国文学史,世界文学史,中国古代史,就是这些类的书,不一定非要用哪本,但看的时候一定要把可能考到的人物,术语等做好笔记,等考前就靠你的笔记了。
虽然百科很exclusive,但好好复习一定能涵盖考点。
【插播广告:既然这一科我考的还拿得出手,笔记又很重要,所以学姐想卖掉自己的笔记资料,我的笔记全是词条,即名词冒号后加我整理的解释答案,一共整理了一个大笔记本,一个小笔记本,包括世界历史中国历史世界文学史中国文学史等,售价100。
北外高翻考研经验_经验交流_

北外高翻考研经验北外高翻即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译训部开始以高级翻译学院的名义招生,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为国内培养高级口译人才。
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北外高翻考研经验的例文,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北外高翻考研经验篇一现在已是20xx年4月28日。
刚查到复试成绩。
面试:77.83,总分:78.98.录进北外高翻MTI。
虽然没能上最想上的MA,但是它的确帮我跨越了梦想的一步!4月中旬北外复试结束以后,我一直想写一些关于自己考研经验的东西。
虽说每个人备考方法习惯都有差异,但毕竟自己在准备考试的初期看过许多前辈的经验贴,觉得颇有启示,收到了很大的助益。
所以尽管现在已经是4月下旬,回想大半年以前的考研生活虽然有点模糊,但为了后来之人在复习时候能够更省力,更高效,也为了总结我自己这大半年来忙乱的学习生活,我还是想要尽力回忆复习细节,写下这样一篇经验总结。
先报一下我考研的初试分数:政治:76,二外法语:84,基础英语:126,英汉同传:119. 总分:405。
回想查到初试分数的那一晚,真的是几年来最最惊讶最最开心的一个晚上。
当时是抱着必死的决心来考试的,那天原本在图书馆复习专八的我终于坐不住了,7点多就回到宿舍。
听说晚上可能就能查分,心怯怯之中就把自己的考试信息发给在上海的一个朋友,让他晚上帮我查查。
然后自己点开一个美剧心不在焉地看。
没想到看了不到5分钟,朋友突然给我发来一张截图,一点开我就呆了,看了无数遍都不敢相信,居然成绩已经公布啦,他发来的就是我的初试分数!而且比我想象之中高那么多!激动之中致电老爹,老爹在电话那头竟然流泪了,我在这头也哭了。
1.关于我的本科专业学习先说说我的本科专业吧。
我的本科专业是商务英语。
有人常常借口各种客观原因来为自己各种不理想的成绩开脱。
别的专业是否有这样的差距我不清楚,但是对语言类的专业来说,我觉得老师再好,设备再好,也只是起一个模范和促进的作用,并不能决定你是否可以变得优秀。
北外考研英语笔译(MTI笔译)备考经验整理分享

北外考研英语笔译(MTI笔译)备考经验整理分享一、翻译基础考试结构:15个英译汉短语、15个汉译英短语、一篇英译汉、一篇汉译英时间:3小时单词是基础,用到的词汇书汇总:1.刘毅10000词2.新东方的专八词汇3.新东方的《中高级口译考试词汇必备》4.平时练习翻译中不认识的单词【另外单词是永远记不完的,但是你遇到不会的,就要立马记下了,并反复记忆,后来你会发现,再遇到翻译时,你不会的单词变的少了。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的就是,一定要反复地回过头来复习你遇到的生词,有计划的复习,循环往复,这样才有效果,并且要积累一些高级词汇,不要一看到重要,就想到important,一看到好,就想到good之类的,要有高级替换词】30个短语翻译北外出题紧跟潮流热点,比如今年考的“NASA”,bitcoin就是往年考过的,“Paparazzi”也很简单,ladygaga有首歌名就是这个,ALS则是今年流行的IcebucketChallenge相关,还有十八届四中全会,如果你看了政府工作报告,一定不陌生。
当然,也有比较生僻的。
备考方法:1、中国日报英语点津上的新词新译,北外的好多题都是出自其中。
把英语点津上的词语翻译专门整理打印出来,按照计划每天复习一点。
一定要坚持每天看,并且要多看几遍,因为一遍是根本不能全部记住。
2、还有就是政府工作报告,这个推荐大家去背诵,不单单是短语,对段落翻译也很有用,比如今年的“量化宽松政策”就是出自政府工作报告,“十八届四中全会”也是。
4、卢敏出的《笔译二级三级通用的词汇》和ChinaDaily出的一本书《最新汉英特色词汇词典》(短语这部分范围广,需要每天积累,并不断复习。
忘记,再背诵,再忘记,再复习背诵,反复进行。
另外,我建议:如果你觉得自己有些短语背诵的差不多了的话,别掉以轻心,下笔写一下,或许你会发现自己记得并不是那么牢固,每个短语只有一分,大小写错误,少了S,统统都是没有分了,所以一定要记得准确,虽然是30分,但是也不要太过于担心,因为有些短语翻译在段落中也可以用的,或者在段落翻译的时候,也学习了短语翻译,这些都是相通的。
2022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硕士考研真题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

设步伐。 【学科情况】 此专业为专业硕士。专业硕士和学术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方
向各有侧重。专业硕士主要面向经济社会产业部门专业需求,培养各 行各业特定职业的专业人才,其目的重在知识、技术的应用能力。(专 业硕士)英语笔译是(专业硕士)翻译下的二级学科专业。翻译硕士专 业学位的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英文缩写为 MTI。英语笔译专业设置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 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具有较强的语 言运用能力,熟练的翻译技能和宽广的知识面,适应国家经济、文化、 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笔译人才。
北外注重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现有在职 在编教职工 1200 余人,另有来自 60 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教师近 200
人。学校拥有国家级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万人计划”哲学 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长江学者”讲座 教授、国家百万千万人才工程、国家“四个一批”人才、青年“长江 学者”等高水平师资。教师中超过 90%拥有海外学习经历。中国外语 与教育研究中心教师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培养目标】 此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应具备几下几方面的能力: 1、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 2、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熟练的翻译技能和宽广的知识面。 3、能够胜任不同专业领域所需的高级翻译工作 4、具有专业笔译能力的高级翻译人才。 【就业情况】 随着中国国际化程度的加深,与各国的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往 来也越来越频繁,所以为了深化交流,增强沟通,中国需要众多外语 类的高级人才,尤其是在英语方向的翻译人才。因此(专业硕士)英语 笔译的就业前景是十分乐观的。尤其是在学习期间辅修经贸、金融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是三跨考上北外的MTI笔译。
前几天收拾东西的时候收拾出来一堆资料,想了想考研这段日子的经历,真的是无语凝噎啊。
一直以来都是潜水党,在考研期间在论坛上也得到了很多学长学姐的帮助,还有一起努力的小伙伴,最后能考上很开心。
心想着就来分享一下自己的初试复试经验和资料,像当初的学姐和学长一样~顺便攒个人品~~我是非211,985的一类学校新闻专业的,六级刚过500,大概就是吃着自己高中的老本。
高中是理科的,至于为什么选了北外的MTI的笔译,这是个很纠结的过程,大部分都是自己的原因就不啰嗦了,直接切入正题。
考试科目自然不用说,大家都知道。
我考的是英院的笔译,一是我自己比较喜欢自己翻东西的感觉,二是口译属于高翻学院复试占70%,自己本身就是跨专业,有点没底气。
分数的话有点不好意思说出口,总分373还算是可以,政治65,日语91,翻译基础90(膝盖已碎),百科127. 北外今年的笔译线是211,我只多了六分,再按照初复试比例算,基本上擦线,而且很不占优势,虽然最后很幸运的录取了,但是大家也知道翻译基础这门课在复试是还会再考一遍,我这分数,想想都想抱着树哭。
但是也是因为这个计分方法,初试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也拉小了,所以压线翻身的机会还是很大的,凡事都要辩证看哈。
所以,大家在复习的时候,特别是跨考的童鞋,一定要注意各个科目复习的力度,整体来衡量一下,特别重视好专业课,专业课中翻译基础这门课更是要作为重中之重来看待。
之所以考这么差还敢舔着脸来写经验贴,就是想把自己的一些经验特别是血淋淋的教训,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毕竟每个人的情况和学习方法不同,说的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帮我指出来或者提一些建议,这样以后的学习也会更加的顺利一些。
一、政治和二外(日语)这两门科目只要单科过国家线,然后帮助总分过北外的总分线,其他就不太要紧。
因为自己高中时理科的,高一就分科了,政治历史全然没学啊,所以我给自己定的就是政治过线,不做过多纠缠,日语尽量考高一些,使得这两门课的总分不和别人拉太大的差距。
1、政治:这个我真的没脸说,本来觉得自己考得还挺好的,结果只有65,后面主观题答太差啦,不过对于考研时才知道马恩不是前苏联,而是德国,而且还震惊了很久。
觉得毁三观的我来说,已经很满足了。
复习的思路大致上就是其他人一样,肖秀荣,风中劲草这些系列的,最后真的要说肖四肖八不容错过,压中好几道大题你绝对值得拥有。
庆幸的是,考研过程中把自己之前的哲学这一部分缺口给补上来了,这一块对我来说真的觉得很难,所以如果大家觉得在哲学上有问题的话,推荐张俊芳的马原,网站上的音频和讲义都有,这老太太简直把马原讲神了,条理很清楚,做题技巧也很好。
按部就班,不犯低级错误,不出重大失误,政治基本上过线没问题。
就算是这块不太熟悉,也不要心急,像我这种纯白痴,高中还是理科,天天叫着毁三观毁三观叫了几年才知道三观是哪三观的人都能考到65,大家一定都能考高分的。
2、日语:我的二外是日语,貌似现在二外还不能考西语,给看到的同学稍微提个醒。
考了91分,我挺意外的,不过也挺开心的。
这个事情再一次证明了,你努力到了,真的会有回报的。
我个人觉得,日语的难度是在N3-N2之间的,但是语法题没有能力考试那么绕。
既然是这样,我就觉得至少要学到N2才能保证日语不会拖后腿,而且学的多一些坐在考场上自己心里也有底,有备无患嘛。
而且,12年之前的题目很简单,基本语法基本词汇,翻译都是日翻中。
但13年的题目感觉难度增大了,虽然词汇上面没太大的变化,但是语法上明显感觉难度到N2了,后面的阅读还出现了主观题目,竟然竟然还有中翻日,前所未有啊。
看到13年题目的时候我的心就咯噔了一下,还好我不是13年考。
虽然翻译的是常用的N2N3语法点,但是中翻日没准备的话,有时候都很难下笔。
虽然14年没有再考中翻日,题目比13年简单,还是建议大家准备到N2难度,偶尔练一下日翻中。
虽说大家可能面对题目无措的情况都是一样,就怕一时慌乱,栽在二外上那真的是太可惜了。
14年的题目整体上词汇上题量没有怎么改变,但是分值都变成0.5一个了,然后语法题目多了10个还是15个,有一些是一级的语法点,阅读还是很常规的题目,没有能力考试的阅读灵活,题目设置很简单,认真一点基本上没问题,日翻中挺简单的。
多说一句,今年日语二外的考生多少有了解,那就是试卷的要求是把阅读的选择题写在答题纸上,跟通常的考试不一样,很多同学(包括我),直接就涂答题卡了,后来考完了才知道。
当时以为要完蛋了,幸好最后虚惊一场……不然绝壁要弃考了唉,想提醒大家的就是,虽然考试很紧张,但是还是要认真一些,看清楚题目的要求,省的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担心麻烦。
①词汇:标日四本书的词汇,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这些可以分块记,也可以按照课本的顺序记。
考点就是读音,意思。
就是大家平常记单词的容易混淆的地方,读音上多注意长短音,我记单词基本上就是记每个字的假名,然后到时候自己拼,重要的就是把中间特殊的读音记下来,这里往往就是考点。
意思上的考点就是,有的相同读音,意义不同的词,比如计、谋、图、量、测,基、本、元、素都是一个音这些都是一样的写法,但是具体的用法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选词。
另外,前几年的题目选择题中,也出现了副词形容词这些题目,就是每次记得能让人抓狂的那些长的很像,各种有促音变的一些词,也注意一下。
自己平时没事多积累注意总结,每天记一定的数量,隔一段时间再好好复习,中间忘了也没关系哈,多过几遍就会慢慢补上来的~没有忘却哪里来的记忆(反正我是这么安慰自己的)。
②语法:我的方法就是四本书学完了以后自己把所有的语法条总结了一遍,把相似的,易混淆的放在一起比较,每个语法的接续问题,使用的时候要注意的事项都写清楚,或者有的是把一个词,一个语法条的各种用法总结在一起便于记忆。
还有一些语法的做题技巧,最好是在每个语法条旁边配上一个句子,既复习了语法,也顺带当做翻译。
语法这一块这两年的比重和难度都有所增加,希望大家重视起来,这对后面的阅读也是很有帮助的。
③阅读,翻译:这一块就是常规难度,我就是很平常练一练翻译,做一做阅读。
有一点就是一定要每天都练阅读啊!我7月份考了N2以后暑假两个月基本上都在复习专业一,每天只是记记单词,没做阅读,九月份回去做阅读完全读不下去啊,大家一定不要隔得太长时间,语感手感都很重要的。
我是零基础开始学的日语,去年上半年开始学的,认真学习的时间差不多快半年过了N2,真的是零基础啊,连五十音都认不全,入门的时候报了培训班,但是上了半个月,那个进度慢的乌龟都不忍直视,我就没上了我就自学的,平时找老师要题目做,老师帮我总结了一下考点。
二、翻译基础:这一块,我更没脸说了。
虽然练习的时间比较长,但是考的很不理想,虽然我觉得自己的水平不止90分,群里面各种大神遍地都是,我就说说自己教训吧。
前面的词语翻译是大家共同的软肋,没有哪个人能够拍胸脯说不担心这一块,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太过于纠结着一块,这个在于自己日常的积累,今年的感觉挺难得,我有把握写对的是15个,本来觉得很沮丧,但是下来问问大家说写到15个就很不错了,心里多多少少有点安慰。
复习的话,词语点津不用多说,肯定要看的,今年四五个词语都是出自于China Daily上的,像是词语翻译英翻中里的拖延症之类的,我都是在那里看到的。
一天一看我嫌麻烦浪费时间,就一周一次,总结,把自己觉得重要的(多看几遍真题就会有感觉哪些像是会考的)写下来,能够归纳在一起的总结好存档,便于自己考前复习(同时也利于复试复习),按照计划复习记下来。
同时还看了这几年其他学校的词语翻译这一块,一些国际组织的缩写……复习这个的时候有大海捞针的感觉,不过后来就释怀了,一是大家都是这样,二是自己在练翻译的过程中发现词语翻译其实也是在考察自己的源语和目的语的表达能力,而且看得很多词组是不是的会出现在段落翻译或者是补充自己的背景知识,复习都是相通的,有一段时间我觉得就因为这30分,天都要塌了,希望大家能够放宽心态,不要过于担心,但同时不能疏忽大意。
段落翻译,练习的书、平时要去的网站大家都知道。
英翻中一篇是南北差距,一篇是18大的一些政策,时政经济气息相当浓,所以呢大家在复习政治的时候就当是复习专业课呀,这样一想就觉得赚到了耶!英翻中挺简单的,中间的长难句不是太难,有些句子需要调整句子顺序符合中文习惯,基本上属于一般的难度。
不过,希望大家在平时的练习上多注意用词,政论经济偏文学这些文章风格不同,用词如果不符合风格就会读起来很别扭,影响整体译文的质量。
中翻英,第一篇其实看上去和平常练得差不多,但是信息量很大,不认真处理看完整就下笔的话写到一半就想撕卷子,什么创新,什么孵化器……我今年就是犯了这种错误,急着下笔,没有分析好前后句子的逻辑关系就急着下笔,翻到第四句话就翻不下去,然后一心慌,这篇汉翻英就完蛋了,估计就得了个十几分吧。
第二篇讲的和中国文化有关的,去年的是道和刀,今年是园林。
内容记不太清楚了,大致是:中国人的宇宙观从文学上看讲究“天人合一”?其理法是“比兴”……还有什么“外塑其形内溯其源”什么的,后面还有一句讲的是?“园林的制造方法?是‘比兴’衍生出来的‘借景’明旨?定意?相地?造型?理微?余韵?……”那可真的是看的痛彻心扉,但是这一篇我翻的好一些,虽然翻不到很好,但基本上把文章的意思都表达出来了,可能如果不是这一篇翻的好一些,我就真的彻底的玩完了。
虽然文章看上去很高大上,各种文艺尽显汉语的内敛优美又对仗,中间还有少许文言文,只要把这些话的大白话翻译出来就好。
翻译最起码一定保证每天一篇英翻中,中翻英,哪怕其他的不复习也要保证,特别是考完初试,到复试这段时间千万不能松懈,手生了翻得时候违和感特别强。
另外就是,翻译这一块不可能有突飞猛进,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也不要贪多嚼不烂,多多体会理解和总结,毕竟翻译没有标准的答案,坚持练一段时间,有了量,自己总结体会,进步就在你不知不觉中出现了。
因为是跨考的,所以基础比较差,这一块我也练得比较多,在一开始为了培养语感锻炼理解能力,每天晚上我都会两个小时做一篇经济学人的精读,一是积累背景知识,偶尔练习一两篇,二是怕考试碰到比平常练习难度大的题目心慌,我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好的学习方法,反正我练翻译的A4纸有700多张,虽然考的不高。
还有就是我觉得背诵也是一个好的办法,早上的时候我会把自己觉得好的译文背下来,背熟,就是到说了上句能立马顺出下句的程度,背了二三十篇,有时候汉翻英的有些词就会一下子跳出来,用的很顺手。
翻译这一块确实需要自己不断的训练和翻译才有用,即便是看到别的人翻译或者是经验,但是这些都不能为自己所用,只有把东西加以理解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在表达出来才行,而这个过程是谁都没办法代替了,也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