勺子里的秘密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勺子里的秘密》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勺子里的秘密》活动名称:勺子里的秘密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观察和思考的能力;2. 引导幼儿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3. 培养幼儿的实验探究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准备材料:1. 不同种类的勺子(金属勺子、塑料勺子、木勺子等);2. 不同种类的材料(水、砂糖、盐、小石子等);3. 大碗或容器;4. 小勺;5. 幼儿绘画纸、彩色笔等。
活动流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幼儿观察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勺子,询问幼儿勺子有什么用?为什么用不同材料制成的勺子?2. 实验探究(15分钟)a. 准备不同种类的勺子,并将它们放在一个大碗或容器中。
b. 随机选取一种勺子,向幼儿展示并询问幼儿这种勺子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为什么他们认为这种材料适合制成勺子。
c. 引导幼儿用小勺分别舀取不同种类的材料放入勺子中,观察和比较不同材料在不同勺子中的表现。
d. 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同样的材料放在不同勺子中是否有不同的表现?为什么?e. 鼓励幼儿自己尝试,通过实验发现勺子里的秘密。
3. 总结与展示(10分钟)a. 引导幼儿回顾实验过程,并让他们连线勺子和材料并描述自己的发现。
b. 让幼儿用彩色笔在绘画纸上画出实验场景,并写下自己的发现。
c. 邀请一些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绘画作品。
4. 结束(5分钟)回顾整个活动,帮助幼儿总结并触发他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扩展活动:1. 让幼儿自己设计实验,探究不同勺子对于其他材料的影响。
2. 引导幼儿探究其他日常生活物品的制作材料,并进行类似的实验比较。
3. 观察和比较勺子的形状和功能,让幼儿尝试用不同形状的勺子舀取不同的物品,观察和比较结果。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镜子》,详细内容为“勺子里的哈哈镜”。
通过让幼儿探索勺子背面作为凸透镜的成像特点,使幼儿初步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勺子背面作为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观察到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勺子背面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操作、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勺子、放大镜、蜡烛、火柴、画有笑脸的纸片、实验操作台。
学具:每组一套勺子、放大镜、蜡烛、火柴、画有笑脸的纸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勺子,引导幼儿观察勺子背面,提问:“大家看看这个勺子背面是什么形状的?像不像我们之前学过的放大镜?”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点燃蜡烛,将勺子背面贴近蜡烛,使蜡烛在勺子背面形成放大、倒立的像。
引导幼儿观察并解释:“勺子背面像放大镜一样,把蜡烛放大了,而且放大的像是倒立的。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在勺子背面的成像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勺子里的哈哈镜2. 内容:(1)勺子背面是凸透镜(2)凸透镜的成像特点:放大、倒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回家后,用勺子背面观察家里的物品,看看还能发现哪些有趣的成像现象。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让幼儿观察勺子背面凸透镜的成像现象,使幼儿对光的折射有了初步的认识。
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继续探索光的折射现象,例如:观察玻璃杯中水的折射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同时,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幼儿的合作交流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实践情景引入。
2024年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勺子里的秘密》含反思

2024年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勺子里的秘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勺子里的秘密》选自幼儿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围绕勺子的材质、结构、使用原理等方面展开,引导幼儿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勺子的基本结构、材质及使用原理,提高幼儿对日常物品的认知能力。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分享的学习态度,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勺子的使用原理及不同材质的特点。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以及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不同材质的勺子、放大镜、实验材料等。
2. 学具:画纸、彩笔、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不同材质的勺子,引导幼儿观察、讨论,激发幼儿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通过讲述故事,引导幼儿思考勺子里的秘密。
3. 例题讲解:教师展示不同材质的勺子,讲解其特点及使用原理。
4. 随堂练习:幼儿分组观察、讨论,记录观察结果,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勺子里的秘密》2. 内容:不同材质的勺子、勺子的结构、使用原理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勺子,记录其材质、结构、使用感受等,与家长分享。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幼儿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发现其他有趣的科学现象,与家长分享,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勺子的使用原理及不同材质的特点。
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幼儿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的实例、简单的语言和直观的演示,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勺子里的秘密》含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勺子里的秘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勺子的不同材质、形状和用途,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
2. 培养幼儿运用科学方法探索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勺子的基本特征,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难点:引导幼儿运用科学方法探索勺子与重力、浮力等科学现象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材质、形状的勺子,实验器材(如水、沙子、小球等)。
2. 学具: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讲述故事《小熊的勺子》,引导幼儿关注勺子的不同形状、材质。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生活中见过的勺子。
2. 探索勺子的特征(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观察各种勺子的材质、形状、用途。
邀请幼儿用画笔和彩泥制作自己喜欢的勺子。
3. 实践活动(10分钟)进行勺子实验,如:勺子提起小球,勺子浮在水中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幼儿思考勺子与重力、浮力的关系。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勺子的不同材质、形状、用途。
2. 勺子与重力、浮力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勺子,记录它们的材质、形状和用途。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本次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在实验环节,部分幼儿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够细致,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勺子,观察、记录并分享他们的发现。
同时,引导幼儿关注其他日常用品的科学原理,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活动的具体设计3. 作业设计的实施与答案的反馈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家长参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在于让幼儿通过观察、探索勺子,了解其基本特征,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勺子里的秘密》(1)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勺子里的秘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勺子里的秘密”。
通过让幼儿观察、探索勺子内的现象,了解浮力、表面张力等科学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勺子里的秘密,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 帮助幼儿掌握简单的科学原理,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浮力、表面张力等科学原理。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合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勺子、水、盐、色素、橡皮泥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器材,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装满水的勺子,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勺子里有什么秘密吗?”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勺子里的现象,如浮力、表面张力等,并讲解相关科学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勺子里的现象,并尝试解释原因。
4. 小结与讨论(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六、板书设计1. 勺子里的秘密2. 内容:(1)浮力:物体在水中受到的向上力。
(2)表面张力:液体表面产生的一种力,使液体表面积缩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一个关于浮力的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思考:为什么勺子里的水会向上凸起?2. 答案:(1)实验报告。
(2)因为液体表面存在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积缩小,从而产生向上凸起的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幼儿的操作方法,引导幼儿思考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2. 拓展延伸:(1)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探索更多关于浮力和表面张力的秘密。
(2)开展科学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有趣的勺子》PPT课件

• 勺柄这里“多一点点”,这样在喝汤的时 候有什么好处?
• 不会滑落、拿着更方便等。
弯 一 点 点
• 勺柄“弯一点点”,设计师为什么要这样 设计呢?又增加了怎样的功能?
• 可以挂在杯子边缘,卫生又方便。增加了 夹东西的功能等。
孔 多 一 点 点
勺子身上“孔多一点点”,使用这样 的勺子方便在哪里?
可以悬挂,还可以盛饺子、面条等更 方便等。
把 高 一 点 点
勺子“把高一点点”,对比观察,这样的 勺子什么时候使用更方便?
盛汤的时候“把”高一点,使用更加方便 等。
设计师聪明的在勺子的大小、形状、 材质方面“改变”了“一点点”,有 了更多的用处,也更有趣了。
作业要求:
请你设计一把有趣的、 漂亮的、新颖的勺子。
你们知道人们为什么要发明勺子吗?它的产 生又和什么有关系?
人们为了吃热腾腾的粥饭更加方便,才发明 了勺子,可见,勺子的发明离不开勺子的使 用功能。
我们一起来欣赏各种各样的勺子。
这些勺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勺子都是由勺和勺把两 部分组成。
不同点:每一把勺子都不一样。
多 一 点 点
谢 谢!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精选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勺子里的哈哈镜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启蒙教材第四章《有趣的镜子》,详细内容为“勺子里的哈哈镜”。
通过探索勺子背面反射成像的特性,使幼儿初步了解光的反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勺子背面作为“哈哈镜”的成像特点,感受光的反射现象。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勺子背面反射成像的原理。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观察勺子背面反射成像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勺子、透明胶带、小玩具、手电筒。
学具:每组一个勺子、小玩具、手电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勺子背面,提问:“你们觉得勺子背面像什么?”邀请幼儿用勺子背面观察周围物体,引导幼儿发现勺子背面成像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演示:将小玩具放在勺子背面,用手电筒照亮,观察勺子背面的成像。
讲解勺子背面反射成像的原理。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勺子背面的成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观察到的成像特点。
六、板书设计1. 勺子里的哈哈镜2. 内容:勺子背面成像特点光的反射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小镜子,与父母一起发现镜子的反射现象。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对勺子背面成像的兴趣较高,但在理解反射原理方面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引导。
2. 拓展延伸:让幼儿探索其他物体的反射现象,如镜子、水面等。
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科学探索过程。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勺子背面反射成像的原理。
2. 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观察勺子背面成像的特点。
3. 例题讲解:演示勺子背面反射成像的过程及原理。
4. 作业设计:观察家里的镜子,探索反射现象。
一、教学难点解析1. 成像原理:勺子背面呈弧形,光线照射到勺子背面时,发生反射。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勺子里的秘密》及教学反思(大全五篇)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勺子里的秘密》及教学反思(大全五篇)第一篇: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勺子里的秘密》及教学反思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勺子里的秘密》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感知镜子的多样性,发现镜子的特点,激发幼儿对镜子的好奇心,体验镜子游戏的快乐,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勺子里的秘密》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对镜子的好奇心,体验镜子游戏的快乐。
2、感知镜子的多样性,发现镜子的特点。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小镜子、不锈钢勺子、反面带有双面胶的小动物图片数份,最少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一、导入:师:桌子上有一些东西,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二、幼儿玩镜子。
1、提问:①你是怎样玩的镜子?②发现了什么?小结:镜子可以照出影子来,利用镜子,你不转头就可以看见身体后面的小朋友。
2、谁还有不同地发现:①阳光下,你发现了什么?②墙上为什么会有光点?(镜子将阳光反射到墙上就产生了光点。
)③墙上的光点会动吗?④你是怎样让它动的?(光点随镜子的晃动而晃动。
)小结:在阳光下,镜子可以在墙上产生光点,还能让光点移动到想让它到的地方。
3、观察“勺子里的哈哈镜”。
(1)师: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像镜子一样,能照出影子来?(2)玩“勺子里的哈哈镜”的游戏。
提问,帮助幼儿有条理地探究。
①你在勺子的什么地方看到了自己?是什么样子?(原来勺子是个哈哈镜)。
②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影像一样吗?有什么不同?③从勺子里的哈哈镜看到的自己与镜子里的一样吗?为什么?小结:勺子的凹面与凸面对光反射的不同,幼儿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奥妙。
三、游戏:1、我们把小动物贴在镜子上?2、怎样让你的大灰狼(小兔子)跑的快点儿?3、请幼儿尝试。
小结:“动物追逐战”太好玩了,你的小动物跑的快吗?四、我是小小摄影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勺子里的秘密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镜子的好奇心,体验镜子游戏的快乐。
2.感知镜子的多样性,发现镜子的特点。
重点难点:
活动准备:小镜子、不锈钢勺子、反面带有双面胶的小动物图片数份,最少人手一份。
观察与指导:
一、活动的导入:师:桌子上有一些东西,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
二、幼儿玩镜子
1.提问:①你是怎样玩的镜子? ②发现了什么?
小结:镜子能够照出影子来,利用镜子,你不转头就能够看见身体后面的小朋友。
2.谁还有不同地发现:
①阳光下,你发现了什么?
②墙上为什么会有光点?(镜子将阳光反射到墙上就产生了光点。
)
③墙上的光点会动吗?
④你是怎样让它动的?(光点随镜子的晃动而晃动。
)
小结:在阳光下,镜子能够在墙上产生光点,还能让光点移动到想让它到的地方。
3.观察“勺子里的哈哈镜”。
1.师: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像镜子一样,能照出影子来?
2.玩“勺子里的哈哈镜”的游戏。
提问,协助幼儿有条理地探究
①你在勺子的什么地方看到了自己?是什么样子?(原来勺子是个哈哈镜)。
②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影像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③从勺子里的哈哈镜看到的自己与镜子里的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勺子的凹面与凸面对光反射的不同,幼儿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奥妙
三、游戏:
①我们把小动物贴在镜子上?
②怎样让你的大灰狼(小兔子)跑的快点儿?
③请幼儿尝试。
小结:“动物追逐战”太好玩了,你的小动物跑的快吗?
四、我是小小摄影师。
①带领幼儿到室外,借助勺子“摄影”
②请幼儿说说在勺子里的哈哈镜里看见了什么?它跟原来的物体相比,有什么变化?
③引导幼儿思考:用不同的勺子“拍摄”的同种物体,结果是否一样?为什么?
④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勺子大小、新旧与影像之间的关系,给幼儿留下继续探究的空间。
幼儿在玩“哈哈镜”中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把不锈钢碗、勺子、镜子、杯子、三菱镜等“镜子”投放在科学区中,供幼儿继续探究其中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