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思》赏析
春思原文赏析及翻译

春思原文赏析及翻译春思原文赏析及翻译春思原文赏析及翻译1春思唐代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译文燕地小草像碧丝般青绿,秦地的桑树已叶翠枝绿。
当你怀念家园盼归之日,早就思念你而愁肠百结。
春风啊你与我素不相识,为何吹进罗帐激我愁思?注释燕草:指燕地的草。
燕,河北省北部一带,此泛指北部边地,征夫所在之处。
秦桑:秦地的桑树。
秦,指陕西省一带,此指思妇所在之地。
燕地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的秦地。
君:指征夫。
怀归:想家。
妾:古代妇女自称。
此处为思妇自指。
罗帏:丝织的帘帐。
赏析李白有很多描写思妇心理的诗篇,《春思》是其中之一。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春”字通常语意双关:既指春天,又可以用来比喻男女之爱。
此诗《春思》中的“春”就包含有这两方面的意思。
此诗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春天景物起兴,别具一格。
思妇触景生情,想起了远方的丈夫,颇为伤怀。
她申斥春风,正是明志自警,恰到好处。
开头两句:“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可以视作“兴”。
诗中的兴句一般是就眼前所见,信手拈起,这两句却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的春天景物起兴,颇为别致。
“燕草如碧丝”,当是出于思妇的悬想;“秦桑低绿枝”,才是思妇所目睹。
把目力达不到的远景和眼前近景配置在一幅画面上,并且都从思妇一边写出,从逻辑上说,似乎有点乖碍,但从“写情”的角度来看,却是可通的。
试想:仲春时节,桑叶繁茂,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盼望在燕地行役屯戍的丈夫早日归来;她根据自己平素与丈夫的恩爱相处和对丈夫的深切了解,料想远在燕地的丈夫此刻见到碧丝般的春草,也必然会萌生思归的念头。
见春草而思归,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首句化用《楚辞》语,浑成自然,不着痕迹。
诗人巧妙地把握了思妇复杂的感情活动,用两处春光,兴两地相思,把想象与怀忆同眼前真景融合起来,据实构虚,造成诗的妙境。
所以不仅起到了一般兴句所能起的烘托感情气氛的作用,而且还把思妇对于丈夫的真挚感情和他们夫妻之间心心相印的亲密关系传写出来了,这是一般的兴句所不易做到的。
贾至《春思》全诗翻译赏析

贾至《春思》全诗翻译赏析贾至《春思》全诗翻译赏析《春思二首》是唐代诗人贾至的组诗作品。
第一首诗先点染出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的画面,以写气图貌之笔传出了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浓春景象,后转写诗人纵然在美好的春光中仍然排遣不去的、与日俱长的愁恨。
第二首诗则是以想象之笔描绘春光艳冶的长安城中权贵公子们的奢靡生活。
组诗就春立意,巧用反衬手法。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贾至《春思》全诗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贾至《春思》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译文1:草色青翠,柳芽嫩黄,桃花茂盛,李花芳香扑鼻。
可春风却不能将我的愁绪吹走,这春日偏偏使我的愁闷更加难以排遣。
译文2:草色青青柳丝嫩黄,桃花繁茂似锦杏花芳香袭人。
轻柔的东风带来无限生机,它可不会吹走忧愁,越来越长的春日,使我这带着烦闷的人怎么消磨啊!作者:贾至(718—772)唐代官员、诗人。
字幼邻,洛阳(今属河南)人。
累任校书郎,单父尉,起居舍人,一度升至中书舍人,后调职汝州刺史,接着贬官岳州司马。
公元762年(代宗宝应元年)复职中书舍人,最后官至右散骑常侍。
贾至能文能武,工于古诗。
著有文集三十卷,《全唐诗》里收集其诗一卷,共计46首。
赏析:贾至的《春思二首》载于《全唐诗》卷二百三十五。
下面是古典诗词专家陈邦炎先生对组诗第一首(“草色青青柳色黄”)的赏析。
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
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认为贾至所写的一些绝句“皆谪居楚中而作”。
这首诗大概也是他在贬谪期间所写。
诗中表达的愁恨,看来不是一般的闲愁闲恨,而是由他当时的身份和处境产生的流人之愁、逐客之恨。
可与这首诗参证的有他的另一首《西亭春望》诗:“日长风暖柳青青,北雁归飞入窅冥。
岳阳楼上闻吹笛,能使春心满洞庭。
”这里,除明写诗人身在岳州外,“柳青青”的景色与“草色青青柳色黄”既很像,而“日长风暖”的景象也近似“偏能惹恨长”的“春日”与“不为吹愁去”的“东风”。
唐诗《春思》原文及赏析

春思【原文】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注释】⑴燕草:指燕地的草。
燕,河北省北部一带,此泛指北部边地,征夫所在之处。
⑵秦桑:秦地的桑树。
秦,指陕西省一带,此指思妇所在之地。
燕地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的秦地。
⑶君:指征夫。
怀归:想家。
⑷妾:古代妇女自称。
此处为思妇自指。
⑸罗帏:丝织的帘帐。
【译文】燕塞春草,才嫩得象碧绿的小丝,秦地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树枝。
郎君啊,当你在边境想家的时候,正是我在家想你,肝肠断裂日子。
多情的春风呵,我与你素不相识,你为何闯入罗帏,搅乱我的情思?【白话译文】燕草刚如碧丝之时,秦地的桑树已绿树成阴了。
当君才开始想家的时候,妾已相思得肝肠欲断了。
春风啊春风,我与你并不相识,你为何闯入了我的罗帏?【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思妇心绪的诗。
开头两句以相隔遥远的燕秦春天景物起兴,写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思念远在燕地卫戍的夫君,盼望他早日归来。
三、四句由开头两句生发而来,继续写燕草方碧,夫君必定思归怀己,此时秦桑已低,妾已断肠,进一层表达了思妇之情。
五、六两句,以春风掀动罗帏时,思妇的心理活动,来表现她对爱情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
全诗以景寄情,委婉动人。
【鉴赏】文学赏析李白有很多描写思妇心理的诗篇,《春思》是其中之一。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春”字通常语意双关:既指春天,又可以用来比喻男女之爱。
此诗《春思》中的“春”就包含有这两方面的意思。
此诗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春天景物起兴,别具一格。
思妇触景生情,想起了远方的丈夫,颇为伤怀。
她申斥春风,正是明志自警,恰到好处。
开头两句:“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可以视作“兴”。
诗中的兴句一般是就眼前所见,信手拈起,这两句却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的春天景物起兴,颇为别致。
“燕草如碧丝”,当是出于思妇的悬想;“秦桑低绿枝”,才是思妇所目睹。
把目力达不到的远景和眼前近景配置在一幅画面上,并且都从思妇一边写出,从逻辑上说,似乎有点乖碍,但从“写情”的角度来看,却是可通的。
春思(皇甫冉)原文及赏析

春思(皇甫冉)原文及赏析春思春情正浓,春意盎然。
这抹清新而温暖的季节,仿佛一位美丽的仙子,轻轻飞舞在大地上,给人们带来无尽的希望和欢欣。
这时候,许多诗人都会被春天的魅力所感动,创作出许多美丽动人的春天诗词。
其中,由唐代诗人皇甫冉所作的《春思》就是一首令人沉醉其中的佳作。
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首诗的原文及赏析吧。
《春思》原文: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想见春风吹柳絮,便上柴门向北枝。
赏析:《春思》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春天时的思绪。
首句“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出大自然的繁荣和生机勃发。
绿色的山原,白色的满川,以及子规的啁啾声和绵绵细雨,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绝伦的图画之中。
接下来的两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用简洁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春天花草繁茂的景象。
五彩斑斓的花朵竞相开放,如此美景让人不禁陶醉其中。
而低矮嫩绿的浅草,还未能承受马蹄的践踏,显得更加纯洁和脆弱。
接下来的两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表达了诗人对湖东风景的喜爱。
湖泊旁的绿杨树投下的阴影与白色的沙堤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幽静而美丽的画面。
对湖东风光的眷恋之情,在诗人的笔下得到了精准地描绘。
最后两句“想见春风吹柳絮,便上柴门向北枝”,则展现出诗人对春天的向往之情。
诗人想看到春风吹拂柳树的絮状花朵,于是他匆匆走到家门口,向着北方的枝条眺望。
这种对春风和生机的期盼,正是诗人内心深处无尽的向往和渴望。
通过《春思》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春天的深深眷恋和向往之情。
诗中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春天的美丽景色,以及诗人对春风、花草的喜爱之情。
这首诗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它将人们带入了春天的世界,唤醒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春思》贾至 赏析

春思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释】: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历乱”:花开极茂盛。
【翻译】:远望草色已经显出嫩绿,柳叶已经泛黄,桃李盛开极茂盛,香气弥漫。
东风不能把我的愁苦吹走,而春天惹恨,把我的愁苦引长。
【赏析】:诗的第一、二句春天明媚动人,生机盎然的特点。
全诗侧重表现诗人内心的愁思。
诗中景物描写是抒情的基础和依据。
诗歌前两句,诗人选取春天景物进行描绘,着意渲染春天的绚烂风光;三、四句抒情,转写愁思,东风不能吹愁,春日却能兴恨,前咏美好之景,全为春恨做铺垫。
以乐景写哀情,情感表达婉曲深刻。
1草、柳、桃花、李花示例:春意盎然(生机勃勃)2示例一:“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将春日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抱怨春日把恨引长,产生度日如年之感,表达了诗人与日俱增的愁绪以及无法排遣的苦闷。
示例二:“惹”是招引(或:引起)的意思,诗人抱怨舂日把恨引长,产生度日如年之感。
妙用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与日俱增的愁绪以及无法排遣的苦闷。
【阅读训练】:一: (1)、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春天景色的什么特点?(2分)(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3)、诗歌中有两个字透露了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这两个字是什么?诗人是怎样表达的?有何艺术效果?(4)、开头两句以嫩绿、鹅黄两色来点染明媚春光的目的是什么?(5)这首诗的前二句写了怎样的春景?对下文写情有什么作用? (6)作者抒发感情能突破常理,结合诗歌的后二句加以赏析。
二: (7).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春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4分) (8).有人说这首诗的后两句“无理而妙”,请结合相关诗句加以赏析。
(4分) (9).前两句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从整首诗来看,这两句有什么作用?(5分) (10).有人评价三、四两句在情感的抒发上“构思新奇”,说说你的理解。
(6分)【参考答案】一:(1).明媚动人、生机盎然。
《春思》李白全诗赏析

《春思》是唐代伟大诗人所创作的新题乐府诗。
此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明媚的春日里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表现思妇的思边之苦及其对爱情的坚贞。
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注释】⑴燕草:指燕地的草。
燕,河北省北部一带,此泛指北部边地,征夫所在之处。
⑵秦桑:秦地的桑树。
秦,指陕西省一带,此指思妇所在之地。
燕地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的秦地。
⑶君:指征夫。
怀归:想家。
⑷妾:古代妇女自称。
此处为思妇自指。
⑸罗帏:丝织的帘帐。
【白话译文】燕草刚如碧丝之时,秦地的桑树已绿树成阴了。
当君才开始想家的时候,妾已相思得肝肠欲断了。
春风啊春风,我与你并不相识,你为何闯入了我的罗帏?【赏析】李白有很多描写思妇心理的诗篇,《春思》是其中之一。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春”字通常语意双关:既指春天,又可以用来比喻男女之爱。
此诗《春思》中的“春”就包含有这两方面的意思。
此诗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春天景物起兴,别具一格。
思妇触景生情,想起了远方的丈夫,颇为伤怀。
她申斥春风,正是明志自警,恰到好处。
开头两句:“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可以视作“兴”。
诗中的兴句一般是就眼前所见,信手拈起,这两句却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的春天景物起兴,颇为别致。
“燕草如碧丝”,当是出于思妇的悬想;“秦桑低绿枝”,才是思妇所目睹。
把目力达不到的远景和眼前近景配置在一幅画面上,并且都从思妇一边写出,从逻辑上说,似乎有点乖碍,但从“写情”的角度来看,却是可通的。
试想:仲春时节,桑叶繁茂,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盼望在燕地行役屯戍的丈夫早日归来;她根据自己平素与丈夫的恩爱相处和对丈夫的深切了解,料想远在燕地的丈夫此刻见到碧丝般的春草,也必然会萌生思归的念头。
见春草而思归,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首句化用《楚辞》语,浑成自然,不着痕迹。
诗人巧妙地把握了思妇复杂的感情活动,用两处春光,兴两地相思,把想象与怀忆同眼前真景融合起来,据实构虚,造成诗的妙境。
唐诗赏析-皇甫冉《春思》原文译文鉴赏

皇甫冉《春思》原文|译文|鉴赏'《春思》是唐代诗人皇甫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是借闺妇抒写春怨,期望早日了结战事,征夫能功成名遂。
全诗流露非战情绪,也是借汉咏唐,讽刺穷兵黩武。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层城一作:秦城)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译文莺歌燕语预报了临近新年,马邑龙堆是几千里的疆边。
家住京城比邻着汉室宫苑,心随明月飞到边陲的胡天。
织锦回文诉说思念的长恨,楼上花枝取笑我依然独眠。
请问你主帅车骑将军窦宪,何时班师回朝刻石燕然山。
注释1、马邑:秦所筑城名,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
龙堆:白龙堆得简称,指沙漠。
2、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
3、苑:这里指行宫。
4、机中句,窦滔为苻坚秦州刺史,后谪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
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
论:表露,倾吐。
5、为问两句: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
元戎:犹主将。
返旆:犹班师。
勒:刻。
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
这首诗题为《春思》,大意是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
在明媚的春日里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反侵略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
盛唐是社会相对安定的时期,但边境战争却并未停息。
前方将士与家乡亲人相互思念之情。
仍然是诗人们吟咏的重要主题。
这一类诗作总的来说具有较为深刻的社会意义,内容也较为充实。
由于富有真情实感.其中不乏千古传涌的佳作。
首联“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对比鲜明,动人心弦。
“莺啼燕语”,这是和平宁静的象征;新年佳节,这是亲人团聚的时辰。
但是,另一方面,在那遥远的边关,从征的亲人却不能享受这宁静,无法得到这温情。
上句“莺啼燕语”四字,写得色彩浓丽,生意盎然。
使下句“马邑龙堆”,更显得沉郁悲壮。
诗人好似信笔而下,但震撼力却很强。
春思原文赏析及翻译精选14篇

春思原文赏析及翻译精选14篇春思原文赏析及翻译1春思二首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红粉当垆弱柳垂,金花腊酒解酴醿。
笙歌日暮能留客,醉杀长安轻薄儿。
古诗简介《春思二首》是唐代诗人贾至的组诗作品。
第一首诗先点染出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活力盎然的画面,以写气图貌之笔传出了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浓春景象,后转写诗人纵然在美妙的春光中仍然排遣不去的、与日俱长的愁恨。
第二首诗那么是以想象之笔描绘春光艳冶的长安城中权贵公子们的奢靡生活。
组诗就春立意,巧用反衬手法。
翻译/译文春天青草丛生,绿柳抽芽,桃花挂在枝头丛丛点缀,李子花的香味飘得远远都是。
〔但是在这样活力盎然的春天〕,春风仍然不能为我吹散烦恼忧愁,我的愁思怨恨偏偏在这春天一直滋长。
美人在吆喝着卖酒,扭动着腰肢的佳人们〔在旁边作陪〕;金花茶配着米酒可以解酴醿酒。
在这日夜不连续的歌舞声中,最能留住来往的客人,能把长安所有的轻薄人都醉死在这温顺乡里。
注释⑴春思:指纵然在美妙的春光中仍然排遣不去的的愁恨。
⑵历乱:指烂漫。
⑶当垆〔lú〕:指卖酒。
垆,放酒坛的土墩。
⑷腊酒:即腊月酿制的酒。
酴〔tú〕醿〔mí〕:酒名。
⑸轻薄儿:指轻佻浮薄的人。
创作背景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
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认为贾至所写的一些绝句“皆谪居楚中而作”。
根据诗人的身世结合这首诗的内容来推断,这首诗当为贾至在至德〔唐肃宗年号,756—758〕年间被贬谪为岳州司马时所作。
赏析/鉴赏鉴赏贾至的《春思二首》载于《全唐诗》卷二百三十五。
下面是古典诗词专家陈邦炎先生对组诗第一首〔“草色青青柳色黄”〕的赏析。
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
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认为贾至所写的一些绝句“皆谪居楚中而作”。
这首诗大概也是他在贬谪期间所写。
诗中表达的愁恨,看来不是一般的闲愁闲恨,而是由他当时的身份和处境产生的流人之愁、逐客之恨。
可与这首诗参证的有他的另一首《西亭春望》诗:“日长风暖柳青青,北雁归飞入窅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思》赏析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春思》赏析。
《春思》是李白描摹思妇心理的诗作中著名的一首。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
“春”字往往语带双关。
它既指自然界的春天。
又可以比喻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
诗题“春思”之“春”。
就包含着这样两层意思。
全诗描述了仲春时节。
独处秦地的思妇终日盼望在燕地行役屯戍的丈夫早日归来的情景。
她根据自己平素与丈夫的恩爱相处和对丈夫的深切了解。
料想远在燕地的丈夫此刻见到碧丝般的春草。
也必然会萌生思归的念头。
诗人巧妙地把握了思妇复杂的感情活动。
用两处春光。
兴两地相思。
把想象与怀忆同眼前真景融合起来。
据实构虚。
造成诗的妙境。
所以不仅起到了一般兴句所能起的烘托感情气氛的作用。
而且还把思妇对于丈夫的真挚感情和他们夫
妻之间心心相印的亲密关系传写出来了。
这是一般的兴句所不易做到的。
作品名称,《春思》赏析。
创作年代,唐代。
文学体裁,《春思》。
作者,李白。
作者。
李白。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
他的诗。
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
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
的确无人能及。
北宋初年。
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
又尊他为词的始祖。
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
至今聚讼纷纭。
其实。
李白的乐府诗。
当时已被之管弦。
就是词的滥觞了。
吴天。
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
何事入罗帏?【简析】燕。
指今河北北部的辽宁一带。
当年是戍边之地;秦。
今陕西一带。
系征夫们的家乡。
作品将少妇的心态刻画得逼真细腻。
【注解】:1。
燕:今河北北部。
辽宁西部。
2。
秦:今陕西。
燕地寒冷。
草木迟生于较暖的秦地。
3。
罗帏:丝织
的帘帐。
【韵译】:燕塞春草。
才嫩得象碧绿的小丝。
秦地桑叶。
早已茂密得压弯树枝。
郎君啊。
当你在边境想家的时候。
正是我在家想你。
肝肠断裂日子。
多情的春风呵。
我与你素不相识。
你为何闯入罗帏。
搅乱我的情思?注解:这是一首表现思妇心理的诗。
所谓“春”思。
一来实指春季。
二则喻爱情。
赏析。
开头两句:“燕草如碧丝。
秦桑低绿枝”。
可以视作“兴”。
“燕草如碧丝”。
是思妇的悬想;“秦桑低绿枝”。
才是思妇所目睹。
诗人深刻地把握了思妇复杂的感情活动。
用两处春光。
兴两地相思。
把想象与怀忆同眼前实景融合起来。
据实构虚。
造成诗的妙境。
不仅起到了一般兴句所起的烘托感情气氛的作用。
而且还把思妇对于丈夫的真挚感情和他们夫妻之间心心相印的亲密关系表现出来了。
这是一般的兴句所不易做到的。
另外。
这两句还运用了谐声双关。
“丝”谐“思”。
“枝”谐“ 知”。
这恰和下文思归与“断肠”相关合。
增强了诗句的美与含蓄美。
“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
”丈夫春日思归。
足慰离人愁肠。
按理说。
诗中的女主人公应当感到欣喜才是。
而下句竟以“断肠”承之。
这又似乎违背了一般人的心理。
但如果联系上面的兴句细细体会。
就会发现。
这样写使表现思妇的感情又进了一层。
诗中看似不合理之处。
正是感情最为浓密所在。
女主人公的可贵之处在于阔别而情愈深。
诗的最后两句是:“春风不相识。
何事入罗帏?”诗人抓住了思妇在春风吹入闺房。
掀动罗帐的一霎那的心理活动。
表现了她忠贞不移的高尚情操。
春风撩人。
春思缠绵。
申斥春风。
正所以明志自警。
以此作结。
恰到好处。
《春思》是李白描摹思妇心理的诗作中著名的一首。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春”字往往语带双关。
它既指自然界的春天,又可以比喻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
诗题“春思”之“春”,就包含着这样两层意
思。
全诗描述了仲春时节,独处秦地的思妇终日盼望在燕地行役屯戍的丈夫早日归来的情景,她根据自己平素与丈夫的恩爱相处和对丈夫的深切了解,料想远在燕地的丈夫此刻见到碧丝般的春草,也必然会萌生思归的念头。
诗人巧妙地把握了思妇复杂的感情活动,用两处春光,兴两地相思,把想象与怀忆同眼前真景融合起来,据实构虚,造成诗的妙境。
所以不仅起到了一般兴句所能起的烘托感情气氛的作用,而且还把思妇对于丈夫的真挚感情和他们夫妻之间心心相印的亲密关系传写出来了,这是一般的兴句所不易做到的。
作者李白
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确无人能及。
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
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
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
就是词的滥觞了。
【简析】燕,指今河北北部的辽宁一带,当年是戍边之地;秦,今陕西一带,系征夫们的家乡。
作品将少妇的心态刻画得逼真细腻。
【注解】:
1、燕: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
2、秦:今陕西,燕地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的秦地。
3、罗帏:丝织的帘帐。
【韵译】:
燕塞春草,才嫩得象碧绿的小丝,
秦地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树枝。
郎君啊,当你在边境想家的时候,
正是我在家想你,肝肠断裂日子。
多情的春风呵,我与你素不相识,
你为何闯入罗帏,搅乱我的情思?
注解:这是一首表现思妇心理的诗。
所谓“春”思,一来实指春季,二则喻爱情。
赏析
开头两句:“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
枝”,可以视作“兴”。
“燕草如碧丝”,是思妇的悬想;“秦桑低绿枝”,才是思妇所目睹。
诗人深刻地把握了思妇复杂的感情活动,用两处春光,兴两地相思,把想象与怀忆同眼前实景融合起来,据实构虚,造成诗的妙境。
不仅起到了一般兴句所起的烘托感情气氛的作用,而且还把思妇对于丈夫的真挚感情和他们夫妻之间心心相印的亲密关系表现出来了,这是一般的兴句所不易做到的。
春思另外,这两句还运用了谐声双关。
春思“丝”谐“思”,“枝”谐“ 知”,这恰和下文思归与“断肠”相关合,增强了诗句的美与含蓄美。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