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册 苏轼《石钟山记》PPT课件
合集下载
苏轼《石钟山记》古诗词PPT

基本内容
诗词翻译
《水经》中说:“鄱阳湖的湖口有一座石钟山在那 里。”郦道元认为石钟山下面靠近深潭,微风振动 波浪,水和石头互相拍打,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 般。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现在如果把钟磬 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何 况是石头呢!到了唐代李渤才访求石钟山的旧址。 在深潭边找到两块山石,敲击它们,聆听它们的声 音,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那座山 石的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 传播,余音慢慢地消失。他自己认为找到了这个石 钟山命名的原因。但是这个说法,我更加怀疑。敲 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是这样,可唯独这 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
石钟山记
宋代·苏轼
宋朝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
演讲人: 演讲时间:
目 01 录 02
03
04
作者简介 基本内容 诗词赏析 诗人典故
第一部分
作者简介
古诗词的内容:按内容分,可分为叙事诗、抒 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 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等。
作者简介
母丧居乡
五月,苏轼父子三人收到程氏在家中病逝的消息, 急忙回眉山老家奔丧。将程氏安葬于眉山安镇乡可 龙里老翁泉旁后,苏轼也在此为母守孝。在乡期间, 苏轼常与亲朋来往于眉山、青神,也曾拜访当时镇 守成都的龙图阁学士王素,并上书王素提出蓄兵、 赋民等问题。
基本内容
诗词翻译
凡事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根据主观猜测去来 判断它的有或没有(正不正确),可以吗?郦道 元见到和听到的,大概和我一样,但是说得不详 细;士大夫终究不愿夜晚乘着小船停靠在悬崖绝 壁下面,所以不能知道真相;而渔人和船工,虽 然知道却又不能用文字表达、记载。这就是世上 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缘故。而浅 陋的人用斧头敲打石头的办法来寻求(石钟山得 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事情的真相。我之所 以记下以上的经过,是因为叹惜郦道元的解释过 于简略,也嘲笑李渤的解释太浅陋了。
《石钟山记》课件(共51张ppt)

石钟山位于湖口县鄱阳湖出口处。 海拔61.8米,相对高度约40米左右, 面积仅0.2平方公里。因山石多隙, 水石相搏,击出如钟鸣之声而得名。 尤以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曾夜泊山下, 寻声探源,并撰写闻名天下的《石钟 山记》而相得益彰。
侧景 夜景
正景
石钟山地势险要,陡峭峥嵘,因控扼 长江及鄱阳湖,居高临下,进可攻,退 可守,号称"江湖锁钥",自古即为军事要 塞,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登临山上,既 可远眺庐山烟云,又可近睹江湖清浊。 如在月色之夜,可谓"湖光影玉壁,长天 一月空"。自古以来,文人雅士络绎不绝 来此山赏景。如唐代李勃,宋代苏拭、 陆游,元代文天祥,明代朱元璋,清代 曾国藩等。郭沫若留诗《登湖口石钟山》 于此。石钟山从唐代起就有建筑,经历 代兴废,现仍存怀苏亭、半山亭、绀 [gàn]园、船厅、江天一览亭、钟石、 极慈禅林、听涛眺雨轩、芸芍斋、石钟 洞、同根树等景点,但多为清代重建。
同糊“至含” 唐李渤始访其遗踪,第得一双段石于潭上旧,里址扣指、而所陈聆在迹之地,,。这
指石钟 山命名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韵:指声音。 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徐:慢
的原因。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唐代李渤才访求石钟山的旧址。在深潭边找到两 块山石,敲击它们,聆听它们的声音,南边那座山石 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清脆而响亮, 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余音慢慢地消失。 他自己认为找到了这个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但是这个 说法,我更加怀疑。敲击后能发出铿锵声响的石头, 到处都这样,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 呢?“
兼词 “于彼”
击、拍
把
第一段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
《石钟山记》ppt课件

明请, 即在简 可此单
,处说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水经》说:“鄱 阳湖的湖口有一座石钟 山在那里。”郦道元认 为石钟山下面靠近深潭, 微风振动波浪,水和石 头互相拍打,发出的声 音好像大钟一般。这个 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 如果把钟磬放在水中, 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 它发出声响,何况是石 头呢!
自
一 自以为得之矣(自己 代词)
词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 介词)
多 义
焉
崆崆焉(相当于“然” 形容词词尾)
微波入焉(兼词,“于是” 即“到那里”)
石钟山位于现在的江西省湖口县鄱阳湖东岸。
游记,指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以描绘山川自然、 风景名胜为内容,写旅途的见闻和对大自然风光 之美的感受。
朗读全文
课堂总结
苏轼《石钟山记》不只是一篇游记,在登山临水的兴致之 中,始终萦绕着求真辨伪的旨趣,将情趣和理趣融为一体,其 中体现的质疑、求实和求知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这
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样,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 这是为什么呢?
思
郦道元、李渤对石钟山得名 考
由来各有什么说法?
探
作者为什么对二人的说法提
究
出质疑?
得名由来
作者态度 作者依据
郦 下临深潭,微风鼓浪, 人常疑之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
道 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二于 体 , 处
繁 琐
于内容 是不必 添加我笑着对苏迈说:“你知道
,,过具
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段注 文 于 体
意 版
石钟山记PPT(优秀课件)63 人教版

苏轼平生最讲究实际,早年他针对北宋 危机的形势,上书仁宗皇帝,要求革新弊政。 神宗时代,他认为熙宁新法有些激进,便站 在保守派一边反对,等到哲宗亲政,旧党上 台要彻底废除新法时,他却又“因法以便民, 民赖以安” 竭力主张保留新法的合理内容。 即使遭贬,也不“随时上下”,这种可贵的 求实精神不仅贯穿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也体 现在他的作品中——深入实地考察和因事阐 发。《石钟山记》就是在深入调查后总结事 理的一篇文章。
郦 元 ——言之不详 所
叹
以 士大夫 ——不肯夜泊绝壁下
不 传
渔工水师 ——知而不能言
惜
陋者(李渤)——考击以求 笑
课文结构
郦说 ——人常疑之 游因——质疑 李说 ——余尤疑之
石
钟
看法 ——因声命名
山 记
游历——解疑 方法 ——实地考察
事不目见耳闻, 游感——结论: 而臆断其有无,
可乎?
写作特色 议论 引入
核心
记叙
辅 助
生发 议论
重考察 反臆断
描写潭上夜景
讨论:
苏轼关于石钟山得名由来的 看法对不对呢?怎样理解本文的 价值和意义所在?
学习苏轼不迷信,不盲从,大 胆质疑,勇于探索,通过实践得出 结论的精神。
关于石钟来历还有一些民间神话 传说:天上玉皇大帝建造灵宵宝殿, 用九华山白玉石雕刻了两口玉石神钟, 命力士下凡搬运,力士腾云驾雾,肩 挑双钟,途经鄱阳湖与长江汇合处上 空时,因贪看景色,不觉神钟脱肩落 地,一在鄱阳湖畔,一在长江之滨, 因而才有上、下石钟山之分。
今以钟磬置水 中,虽大风浪 不能鸣也,而
况石乎!
得双石于潭上,扣而
石之铿然有声者,
李
聆之,南声函胡,北 余 尤 音清越,桴止响腾, 疑 之
《石钟山记》ppt课件

整体感知
读准字音
彭蠡(lǐ) 郦元(lì) 钟磬(qìng)
桴止响腾(fú) 铿然(kēnɡ) / 硿硿(kōng)
栖鹘(qīhú)
磔磔(zhé) 鹳鹤(guàn)
噌吰(chēnɡhónɡ) 穴罅(xià) 窾坎(kuǎn)
无射(wúyì) 镗鞳(tānɡtà)
朗读第一段 1、《水经注》是谁的作品?他认为石钟 山是怎样命名的? 2、李渤认为石钟山又是因为什么命名?
泛舟赤壁
泛舟赤壁
石钟山上的古寺
背景介绍
苏轼一生遭受政治磨难。入朝任职 后,因不同意王安石推行新法,出任杭州 通判,后改为知密州、徐州、湖州。宋神 宗元丰二年(1079),御史李定等弹劾他 作诗讽刺新法,以“谤讪朝廷”罪被捕下 狱,这就是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 案”。幸而未死,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 练副使。元丰三年(1080)到黄州。元丰 七年(1084)被调赴汝州(今属河南), 这年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 团练副使时,顺便送他长子苏迈到饶州德 兴县(今属江西)任县尉,途径湖口,游 览了石钟山,写了这篇文章。
苏轼(1037-110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人,北宋文 学家。嘉祐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苏轼曾任杭州通 判,密州、徐州、湖州、颍州等地的知州,官至礼部尚书。又 曾被贬黄州、惠州、儋州,北还后的第二年病死于常州。与父 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这首诗讥笑的是苏轼那不加修理的、乱蓬蓬的 络腮胡须。可是,转而一想,这样说他的胡须似乎 又还没有抓到痛处,觉得自己没有占到便宜,于是, 仔细端详起来,她终于发现哥哥的额头扁平,了无 峥嵘之感,一副马脸,长达一尺,两只眼睛距离较 远,整体结构就是:五官搭配不合比例,当即又喜 孜孜地再吟诗一首:
《石钟山记》优质PPT课件

焉:兼词,于此 临:靠近、临近 鼓:激荡、掀起
搏:撞击、拍打 洪:大
是:这 以:把 置:放 虽:即使 鸣:使动,使……发出声音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 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 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始:才 访:寻访 遗迹:旧址,陈迹。指所在地 得:找到 扣:敲打 函胡:通“含糊”,重浊而模糊
记叙实地考察石钟山,得以探明其名由来 的经过。
1.石钟山的名字到底是如何得来的呢?这一段又写了几种说 法?在原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完成以下表格。
人物
得名由来
作者态度
作者依据
寺 僧
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 一二扣之,硿硿焉。
笑而不信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 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
哉?
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
石钟山记
苏轼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
士、铁冠道人。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
走 近
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
苏
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
轼
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焉,涵澹澎湃而为此(大声发于水上,
噌吰如钟鼓不绝)也。
笑谓迈曰
苏 轼
有大石当中流……空中而多窍,与风水 非常自信
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
实地考察 目见耳闻
二者相应,如乐作焉。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 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 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石钟山记》ppt课件38张

内涵解读:
1、知人论世。 苏轼一生遭受政治磨难。因他对王安石推行的新法持不同的态度,那些拥护
新法而得势的朝臣便竭力收罗苏轼的诗文,断章取义,专摘只言片语,然后罗织 罪名,弹劾他讥刺新法。宋神宗元丰二年,因谤讪朝廷罪被捕下狱,这就是北宋 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同年十二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被禁锢。 直到元丰八年神宗死后,哲宗立,苏轼才复被起用回朝。 2、《石钟山记》写于元丰七年六月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团练副使之时,这 就是在将近七年漫长的谪居期间,由此可知苏轼是在结合自己的惨痛经历在感慨: 事不目见耳闻,不可主观臆断!
任务二:文章中作者有三笑,请分别找出来,并分析作者为什么笑。
二笑: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窽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苏轼为什么笑? 夜游石钟山
森然欲搏人的怪石 磔磔惊飞的栖鹘 阴森恐怖 似咳且笑的鹳鹤 冷清凄厉
不虚此行 笑语苏迈
心动欲还 意外探得声音来源
2、古代常见的纪年法: ①干支纪年法。干即天干,共十位:甲、乙、丙、丁、戊、己、庚、 辛、壬、癸;支即地支,共十二位:子、丑、寅、卯、辰、巳、午、 未、申、酉、戌、亥。一干一支互相结合以纪年,六十年一轮。 ②帝王年号纪年法。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汉武帝起有年号, 后多用年号纪年。如开元、天宝为唐玄宗的年号。 ③王公年次纪年法。这种纪年法多在春秋战国时代,以元、二、三等 序数记。如赵惠文王十六年、鲁孝公二十五年等。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心动: 心惊害怕
发于水上:状语后置句,从水上发
译文:我正心惊害怕想要回去(的时候),却(听到)巨大的声
音从水面上传来,噌吰噌吰地响着像(击)钟(敲)鼓一样连续
1、知人论世。 苏轼一生遭受政治磨难。因他对王安石推行的新法持不同的态度,那些拥护
新法而得势的朝臣便竭力收罗苏轼的诗文,断章取义,专摘只言片语,然后罗织 罪名,弹劾他讥刺新法。宋神宗元丰二年,因谤讪朝廷罪被捕下狱,这就是北宋 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同年十二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被禁锢。 直到元丰八年神宗死后,哲宗立,苏轼才复被起用回朝。 2、《石钟山记》写于元丰七年六月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团练副使之时,这 就是在将近七年漫长的谪居期间,由此可知苏轼是在结合自己的惨痛经历在感慨: 事不目见耳闻,不可主观臆断!
任务二:文章中作者有三笑,请分别找出来,并分析作者为什么笑。
二笑: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窽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苏轼为什么笑? 夜游石钟山
森然欲搏人的怪石 磔磔惊飞的栖鹘 阴森恐怖 似咳且笑的鹳鹤 冷清凄厉
不虚此行 笑语苏迈
心动欲还 意外探得声音来源
2、古代常见的纪年法: ①干支纪年法。干即天干,共十位:甲、乙、丙、丁、戊、己、庚、 辛、壬、癸;支即地支,共十二位:子、丑、寅、卯、辰、巳、午、 未、申、酉、戌、亥。一干一支互相结合以纪年,六十年一轮。 ②帝王年号纪年法。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汉武帝起有年号, 后多用年号纪年。如开元、天宝为唐玄宗的年号。 ③王公年次纪年法。这种纪年法多在春秋战国时代,以元、二、三等 序数记。如赵惠文王十六年、鲁孝公二十五年等。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心动: 心惊害怕
发于水上:状语后置句,从水上发
译文:我正心惊害怕想要回去(的时候),却(听到)巨大的声
音从水面上传来,噌吰噌吰地响着像(击)钟(敲)鼓一样连续
《石钟山记》课件(共42张PPT)

苏轼一生遭受政治磨难。入朝任职后,因不同意王安石推 行新法,出任杭州通判,后改为知密州、徐州、湖州。宋神宗 元丰二年(1079),御史李定等弹劾他作诗讽刺新法,以“谤 讪朝廷”罪被捕下狱,这就是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 幸而未死,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元丰三年(1080)到黄州。元丰七年(1084)被调赴汝州, 这年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团练副使时,顺便送 他长子苏迈到饶州德兴县任县尉,途径湖口,游览了石钟山, 写了这篇文章。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chēnɡhónɡ 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
方:正 心动:内心惊恐 噌吰:形容钟鼓的声音 钟鼓:名作动,敲钟击鼓 绝:停止 舟人:船夫
译文:我正内心惊恐想要回去(的时候),却(听到) 巨大的声音从水面上传来,声音洪亮像敲钟击鼓一样连 续不停,船夫非常害怕。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xià,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
涵澹澎湃而为此也。 徐:慢慢地 察:细看,观察 之:代发声处
则:同乃,原来是 罅:裂缝 焉:兼词“于此”
涵澹澎湃:涵澹:水波动荡。澎湃:波浪相激。
为:形成
石钟山简介
石钟山位于现在的江西省湖口县鄱阳湖东岸。这座 山包括两部分,县城南的叫上钟山,县城北的叫下钟山。 两山相距不到一公里,海拔都只有70米上下。《石钟山 志》将两山合称为“双钟山”,又叫“双石”。在地质 构造上,双钟山属石质小山。两山外貌上尖下圆,状如 伏钟。两山相比,下钟山比较奇峭,又临大江,号称 “江湖锁钥”,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使:派
而:连词,表修饰
扣:同叩,敲击,敲打 独:单独,独自
硿硿焉:硿硿地响
绝:陡峭
固:仍旧,还是
译文:寺院里的和尚叫一个小孩拿着斧头,在杂乱的石 头中间选择其中一两处敲击它,硿硿地响,我仍旧笑笑, 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光明亮,(我)独自和苏迈乘 着小船,划到陡峭的山崖下面。
元丰三年(1080)到黄州。元丰七年(1084)被调赴汝州, 这年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团练副使时,顺便送 他长子苏迈到饶州德兴县任县尉,途径湖口,游览了石钟山, 写了这篇文章。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chēnɡhónɡ 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
方:正 心动:内心惊恐 噌吰:形容钟鼓的声音 钟鼓:名作动,敲钟击鼓 绝:停止 舟人:船夫
译文:我正内心惊恐想要回去(的时候),却(听到) 巨大的声音从水面上传来,声音洪亮像敲钟击鼓一样连 续不停,船夫非常害怕。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xià,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
涵澹澎湃而为此也。 徐:慢慢地 察:细看,观察 之:代发声处
则:同乃,原来是 罅:裂缝 焉:兼词“于此”
涵澹澎湃:涵澹:水波动荡。澎湃:波浪相激。
为:形成
石钟山简介
石钟山位于现在的江西省湖口县鄱阳湖东岸。这座 山包括两部分,县城南的叫上钟山,县城北的叫下钟山。 两山相距不到一公里,海拔都只有70米上下。《石钟山 志》将两山合称为“双钟山”,又叫“双石”。在地质 构造上,双钟山属石质小山。两山外貌上尖下圆,状如 伏钟。两山相比,下钟山比较奇峭,又临大江,号称 “江湖锁钥”,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使:派
而:连词,表修饰
扣:同叩,敲击,敲打 独:单独,独自
硿硿焉:硿硿地响
绝:陡峭
固:仍旧,还是
译文:寺院里的和尚叫一个小孩拿着斧头,在杂乱的石 头中间选择其中一两处敲击它,硿硿地响,我仍旧笑笑, 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光明亮,(我)独自和苏迈乘 着小船,划到陡峭的山崖下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景点,但多为清代重建。
2020年10月2日
石 钟 山 记
苏 轼
6
2020年10月2日
7
因事说理的游记
<——— ———›
事 —— 怀疑前人说法而夜游石钟山
{依 目 据的
探察其得名由来。
理 —— 事不目见耳闻,
不可而臆断其有无。
2020年10月2日
8
质疑 —— 察疑 —— 释疑
对象 态度
理由
{质 郦说
得双石于潭上 石之铿然有声者
状语(介宾结构)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
2020年10月2日
10
{ 察
时间
疑
元丰三年
人物 苏轼
工具 小舟
六月丁丑日夜 苏迈
作者心理变化过程:
笑 — 心动 — 笑
重点描写对象:
人声
营造阴森可怖的气氛,和下文的
{ 栖鹘磔磔声
}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
声 若老人咳且笑声 之下,故莫能知“相呼应。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10月10日
15
疑
李说
疑之 今••••••而况石乎! 尤疑之 石••••••何哉?
思考:从苏轼对前人说法的两次质疑,我们可以 从他身上学到什么精神?
不迷信古人,不盲目从众,坚持独立思考的精神。
2020年10月2日
9
通假字:
重点字、词、句
函胡 =含糊
活用的字词: 微风鼓浪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鼓 鸣
而此独以钟名
名
特殊句式:
4
侧景 夜景 正 景 2020年10月2日
石钟山地势险要,陡峭峥嵘,因控扼 长江及鄱阳湖,居高临下,进可攻, 退可守,号称"江湖锁钥",自古即为 军事要塞,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登临 山上,既可远眺庐山烟云,又可近睹 江湖清浊。如在月色之夜,可谓"湖光 影玉壁,长天一月空"。自古以来,文 人雅士络绎不绝来此山赏景。如唐代 李勃,宋代苏拭、陆游,元代文天祥, 明代朱元璋,清代曾国藩等。郭沫若 留诗《登湖口石钟山》于此。石钟山 从唐代起就有建筑,经历代兴废,现 仍存怀苏亭、半山亭、绀园、船厅、 江天一览亭、钟石、极慈禅林、听涛 眺雨轩、芸芍斋、石钟洞、同根树等
欢迎
2020年10月2日
1
2020年10月2日
象 鼻 山
因 形 得 名
2
2020年10月2日
石 钟 山
32 1 、、、 兼因因 而声形 有得得 之名名
3
2020年10月2日
石钟山位于湖口
县鄱阳湖出口处。海拔 61.8米,相对高度约 40米左右,面积仅 0.2平方公里。因山石 多隙,水石相搏,击出 如钟鸣之声而得名。尤 以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曾 夜泊山下,寻声探源, 并撰写闻名天下的《石 钟山记》而相得益彰。
噌弘如钟鼓不绝声 微风鼓浪,
款坎镗嗒之声
} 水石相搏,—> 古之人不余欺也
声如洪钟
2020年10月2日
11
重点字、词、句
通假字: 莫=暮
识=志
活用的字词: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舟
特殊句式: 古之人不余欺也 宾语前置句
思考:从苏轼夜乘小舟,亲身涉险,实地 考察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精神?
不畏艰险,勇于实践的科学探索精神。
2020年10月2日
12
—›
—
释 疑 郦元言之不详 —› 叹
{ 士大夫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下
世 渔斧斤考击求之 —› 笑
不
传
2020年10月2日
13
2020年10月2日
出行前,要做好充分的 准备 ,以下提供的是常用装 备的清单,在实际应用中可 根据自己郊游线路和时间等 情况自由取舍。
一级物品(必备):背 包、睡袋、雨衣、帽子、手 套、地图、食物、指北针、 常用药、水壶(最好是保温 的)。
二级物品:哨子、小刀、 手电、电池、灯泡、笔记本、 垃圾袋、卫生纸、打火机、 针线包 。
其他:望远镜、相机、 毛巾、防寒衣物等。 14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rea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djusted and printed at will after downloading. Welcome to download!
景点,但多为清代重建。
2020年10月2日
石 钟 山 记
苏 轼
6
2020年10月2日
7
因事说理的游记
<——— ———›
事 —— 怀疑前人说法而夜游石钟山
{依 目 据的
探察其得名由来。
理 —— 事不目见耳闻,
不可而臆断其有无。
2020年10月2日
8
质疑 —— 察疑 —— 释疑
对象 态度
理由
{质 郦说
得双石于潭上 石之铿然有声者
状语(介宾结构)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
2020年10月2日
10
{ 察
时间
疑
元丰三年
人物 苏轼
工具 小舟
六月丁丑日夜 苏迈
作者心理变化过程:
笑 — 心动 — 笑
重点描写对象:
人声
营造阴森可怖的气氛,和下文的
{ 栖鹘磔磔声
}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
声 若老人咳且笑声 之下,故莫能知“相呼应。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10月10日
15
疑
李说
疑之 今••••••而况石乎! 尤疑之 石••••••何哉?
思考:从苏轼对前人说法的两次质疑,我们可以 从他身上学到什么精神?
不迷信古人,不盲目从众,坚持独立思考的精神。
2020年10月2日
9
通假字:
重点字、词、句
函胡 =含糊
活用的字词: 微风鼓浪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鼓 鸣
而此独以钟名
名
特殊句式:
4
侧景 夜景 正 景 2020年10月2日
石钟山地势险要,陡峭峥嵘,因控扼 长江及鄱阳湖,居高临下,进可攻, 退可守,号称"江湖锁钥",自古即为 军事要塞,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登临 山上,既可远眺庐山烟云,又可近睹 江湖清浊。如在月色之夜,可谓"湖光 影玉壁,长天一月空"。自古以来,文 人雅士络绎不绝来此山赏景。如唐代 李勃,宋代苏拭、陆游,元代文天祥, 明代朱元璋,清代曾国藩等。郭沫若 留诗《登湖口石钟山》于此。石钟山 从唐代起就有建筑,经历代兴废,现 仍存怀苏亭、半山亭、绀园、船厅、 江天一览亭、钟石、极慈禅林、听涛 眺雨轩、芸芍斋、石钟洞、同根树等
欢迎
2020年10月2日
1
2020年10月2日
象 鼻 山
因 形 得 名
2
2020年10月2日
石 钟 山
32 1 、、、 兼因因 而声形 有得得 之名名
3
2020年10月2日
石钟山位于湖口
县鄱阳湖出口处。海拔 61.8米,相对高度约 40米左右,面积仅 0.2平方公里。因山石 多隙,水石相搏,击出 如钟鸣之声而得名。尤 以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曾 夜泊山下,寻声探源, 并撰写闻名天下的《石 钟山记》而相得益彰。
噌弘如钟鼓不绝声 微风鼓浪,
款坎镗嗒之声
} 水石相搏,—> 古之人不余欺也
声如洪钟
2020年10月2日
11
重点字、词、句
通假字: 莫=暮
识=志
活用的字词: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舟
特殊句式: 古之人不余欺也 宾语前置句
思考:从苏轼夜乘小舟,亲身涉险,实地 考察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精神?
不畏艰险,勇于实践的科学探索精神。
2020年10月2日
12
—›
—
释 疑 郦元言之不详 —› 叹
{ 士大夫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下
世 渔斧斤考击求之 —› 笑
不
传
2020年10月2日
13
2020年10月2日
出行前,要做好充分的 准备 ,以下提供的是常用装 备的清单,在实际应用中可 根据自己郊游线路和时间等 情况自由取舍。
一级物品(必备):背 包、睡袋、雨衣、帽子、手 套、地图、食物、指北针、 常用药、水壶(最好是保温 的)。
二级物品:哨子、小刀、 手电、电池、灯泡、笔记本、 垃圾袋、卫生纸、打火机、 针线包 。
其他:望远镜、相机、 毛巾、防寒衣物等。 14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rea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djusted and printed at will after downloading. Welcome to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