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孩子
怎么对待孩子

1、以最耐心和最诚实的态度回答孩子提出的所有问题,如果不会,查资料解决。
2、认真地对待孩子提出的正经问题和看法,不要讥笑和责备。
3、为孩子准备一个陈列架,让他在上面展示自己制作的物品。
4、只要与创作有关,不要责备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太乱,但要培养他养成收拾东西的好习惯。
5、给孩子一个房间或者房间的一部分,主要供他玩耍。
6、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了,不用再表现自己。
7、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8、帮助孩子制定他的个人计划和设计完成计划的方法。
9、带孩子到他感兴趣的地方去玩。
10、孩子在场,父母不要吵架。
11、帮助孩子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阶层的孩子正常交往。
12、父母遵循合理的行为标准并留心使孩子照着做。
13、不要拿孩子进行对比,从来不说孩子比别的孩子差,客观的分析长处短处,告诉他们,并指出上进的方法。
14、绝不用辱骂来惩罚孩子。
15、向孩子提供书籍和材料,以便他能干自己喜欢的事。
16、让孩子独立思考问题。
17、定期为孩子读点东西。
18、让孩子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
19、让孩子学会幻想,去幻想,孩子编故事后,家长要适当夸奖。
20、认真对待孩子的个人要求。
21、每天都抽时间与孩子单独在一起。
22、允许孩子参加计划家务和外出旅行的事情。
23、从来不因孩子犯错误而戏弄他。
24、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要尽量予以答复。
25、鼓励孩子与各种年龄的人自由交往。
26、详细拟定实验计划,帮助孩子了解更多的事情。
27、允许孩子收信各种废弃物。
28、鼓励孩子发现问题,随后解决这些问题。
29、在孩子干事情过程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东西。
30、从不空洞地和不真诚地表扬孩子。
31、诚实地评价自己对孩子的感情。
32、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
33、让孩子有机会真正自己作决定,相信孩子的理智。
34、帮助孩子成为有个性的人。
35、帮助孩子寻找值得注意瓣电视节目。
36、发挥孩子们具有的积极性,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能力。
37、从来不对孩子的失败表示瞧不起。
对待孩子的态度及方法

对待孩子的态度及方法
作为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这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以下是一些关于对待孩子的态度及方法的建议:
1. 理解与尊重孩子的需求和感受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理解和尊重孩子的需求和感受。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我们应该在与孩子交流和互动时,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意愿,不要强制他们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
2. 给予适当的关注和支持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我们应该花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鼓励他们尝试新事物和探索世界。
同时,我们也应该给予他们适当的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挑战。
3.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独立性。
我
们可以鼓励孩子尝试新的事情,让他们学习独立处理问题和解决困难。
同时,我们也应该给予他们信任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4. 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家庭氛围
良好的沟通和家庭氛围是对待孩子的重要方面。
我们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注他们的情感和需要,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同时,我们也应该在家庭中营造和谐的氛围,让孩子感受到爱和温暖。
5. 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最后,我们应该以身作则,做好榜样,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我们应该让孩子学习到正确的价值观和做人的道理,培养他们的公德心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家庭的和谐和稳定。
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加强学习和实践,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孩子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孩子一、爱与赞许孩子们幸福与快乐的程度,全靠我们给他们的爱与赞许而定。
我们一定要和孩子站在一边。
与孩子站在一边就是给孩子爱,那并不是一种占有的爱,也不是一种不讲理智的爱,而是一种让孩子感觉到你爱他,也赞同他一切行为的爱。
这是不难做到的,我就知道许多永远和孩子站在一边的父母,他们从不要求孩子回报,结果得到了很多回报。
他们都了解:孩子只是孩子,并不是小大人。
明理的学生家长,从来不问学生在学校怎样,他们自己看得很清楚。
那些不对劲的家长则不断问我:他认字了没有?什么时候才会变得爱干净?他去不去上课?我们要对孩子有信心。
有的家长做得到,有的则做不到。
如果你对孩子没有信心,他会感觉得到,会觉得你不够爱他们,否则你就应该更信任他们。
当你认可他们的时候,你有什么话和什么事都可以对他们讲,因为赞许会打消所有顾虑。
问题是:如果你不认可自己,你是否能认可孩子?如果不了解自己,你便不能认可自己;你对自己的行为和动机了解得越清楚,认可自己的可能性也越大。
我衷心希望,家长对自己和孩子天性的了解,能防止孩子的心理问题。
我要再次强调:如果家长把他们过时的想法、做法和道德观强加在孩子身上,就会毁了孩子的一生,他们是为过去而牺牲了孩子。
我知道,天下最困难的事,莫过于放弃我们认为重要的东西,但是只有割舍,我们才能发现生命、进步与幸福。
父母一定要放弃成见,也一定要摒弃藏在权威和批判后面的仇恨,以及由恐惧造成的不容忍的态度,他们必须摒弃旧的道德观和舆论。
很多女孩跑来对我说:“我没有一件事能讨好妈妈,她样样都比我做得好,如果我织毛线或缝衣服做得稍微不好一点,她就大发脾气。
”孩子对爱和理解的需要远远超过对知识的需要。
他们需要爱与赞许。
只有真正有勇气和爱心的父母,才有能力给孩子表现善良的自由。
这个世界充满苛责。
这种说法只不过比“这个世界充满仇恨”好听一点罢了。
父母的仇恨造成问题儿童,就像社会的仇恨造成罪犯一样。
唯一的救赎是爱,难处在于:没有一个人能被强迫去爱。
正确的对待孩子

正确的对待孩子作为家长你想让孩子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呢?作为老师你想给孩子创造一个怎样的精神环境呢?我觉得家庭应是孩子温馨的港湾;老师是孩子慈爱的妈妈。
家长和老师要考虑的不应该只是孩子“听不听话”、“乖不乖”,更多的是要怎么正确的对待孩子。
下面谈谈自已的一些感悟:一、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孩子是一个独立人格的人,他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要求、愿望。
家长和老师要尊重孩子,平等地对待孩子。
对孩子说话的音量要适中,不要大嗓门:尽可能蹲着和孩子说话,用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议。
如“我认为你这样做比较好”,并让孩子明白这样做的理由和益处,这时孩子会自觉的按你的要求去做。
不要过多地干涉孩子的活动,不要经常说“不许这样”“不许那样”,要尊重孩子“自己来”尝试。
要尊重探究和认识周围世界的特点,接纳孩子的错误,不要用相同的尺度去衡量所有的孩子,应给予他们更多独立和自由,关爱和接纳每一个孩子,使孩子不断感受和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喜爱、鼓励和支持。
师宇舫园长曾说过:“‘东摸摸西’是孩子探求新知的途径,不能让那一声声断喝喝退孩子求知欲望:请想脏兮兮的小手是他们和这个世界的接触,没有接触怎么会有感知,别用‘卫生’这个字眼拴住孩子蠢蠢欲动的心灵,别因为孩子打破器认为孩子还太小不能做某种事,其实孩子在那个时候往往是可以做得比较好的,不要因为大人们的自负推迟了孩子学会这种本领的时间”。
二、做孩子的朋友父母与孩子之间要有朋友式的讨论和交流,要把孩子当做家中平等的一分子,有意识的让孩子参与家庭活动中,如“爷爷、奶奶过生日,请孩子帮忙选礼物”,“请孩子想想要怎样布置自己的小天地”等。
老师除了是孩子的“良师”外,更应该用孩子的眼光和孩子一起看世界,成为孩子的“益友”。
孩子的世界是线纯真无邪的,老师只有走近他们,多听他们的心声,与他们做心与心的交流,才能更深地了解孩子。
三、注重言传身传教育家马卡柯说:“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这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教育方法。
家长如何对待孩子

一:把孩子视为家庭的平等成员,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让孩子独立思考,自由选择。让孩子自由选择并不是说父母就无所作为,父母可以引导,可以帮助分析,最终的选择权在孩子手里。如果孩子选择错了,她自己将承担责任,一旦意识错了,她能很快改正。如果是你帮她做的选择,即使对了,她也不一定会做的很好;要是错了,她会怨恨你,因为责任在你。
三:争取理解孩子,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理解孩子的愿望,尊重孩子的选择,支持孩子的正当要求。同时也要向孩子敞开自己的胸怀,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思想,感受父母的喜怒哀乐,争取孩子的信任和理解。这不仅能帮助家长真正成为孩子的朋友,而且有助于家长更好的引导孩子成长。
四:对孩子成长的过成中要用摆实事、讲道理的方法。不要轻易对孩子的行为做出评价、发指令,要尽量引导孩子去思考。要多关心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对于问题,应通过谈话、协商,取得相互间的沟通和理解,最后求得公正合理的答案。
六:主动和孩子交流心里想法。与孩子沟通,目的是要增进彼此的了解将自己的见解和要求向孩子说清楚让孩子明白父母的意思,便是沟通。其实仅仅如此是不够的,因为那只是单向性的,目的只是让孩子了解父母,要求孩子能做到父母所期望的。这些父母是否想过:你们要求孩子听话和了解你们的意思,但你们有没有了解过孩子的想法?沟通,要求父母主动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向孩子表达,同时多倾听孩子的心声,互相倾听,互相了解。这样,才能了解孩子心中的所思所想,而后“对症下药”给予适当的引导,使孩子健康成长。
五:做孩子的朋友,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原则,迁就孩子的错误。我们强调给孩子发展兴趣爱好的自由,但并非自由放任。应该把握一定的尺度、提出严格的要求。孩子确是错了,就不能任何迁就,一定要严肃指出,并做出相应的解释,以免下次重犯。如果是自己错了就敢于向孩子承认。要用自己的言行、作风给孩子做出表率,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对待孩子的态度及方法

对待孩子的态度及方法
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法是每个家长必须要认真思考和掌握的技能。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他们的态度和方法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发展。
首先,家长应该采用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孩子。
无论是在表现好还是表现差的时候,都应该给予鼓励和支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受到了重视和关注。
同时,家长应该尽可能地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要让情绪的波动影响到孩子。
其次,家长应该采用合适的方法来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的方法应该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
例如,对于有自我意识强烈的孩子,家长可以采用引导的方式,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家长可以采用温和的方式,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适应新环境或新事物。
最后,家长应该注重与孩子的沟通。
沟通是一种双向的交流方式,家长应该时常与孩子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心声,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引导他们。
同时,家长也应该时常给孩子传递一些积极的信息,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综上所述,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家长需要具备一定
的教育经验和技能,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以便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对待孩子的态度及方法

对待孩子的态度及方法
在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法上,以下几点是非常重要的:
1. 尊重和倾听: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认真倾听他们的需求和问题。
当孩子想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时,给予充分的关注和理解。
2. 耐心和关爱:对待孩子要有耐心,尤其是在他们遇到困难或犯错时。
用关爱和支持的态度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而不是严厉指责和惩罚。
3. 鼓励和支持:给予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敢于尝试新事物、挑战自己的极限。
在他们取得成就时,表达对他们的认可和赞美。
4. 设立合理的规矩和边界:为孩子设立合理的规矩和边界,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行为应该在什么范围内。
同时,也要教育孩子承担责任,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5. 培养独立和自信: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逐渐学会自己处理事物。
6. 以身作则:作为父母或者教育者,我们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让孩子看到我们如何处理困难、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从而影响他们的成长。
7. 保持沟通: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
当他们遇到问题时,可以随时与我们交流,共同面对和解决。
8.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当孩子出现情绪问题时,要及时给予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总之,在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法上,我们要关爱、尊重、鼓励、支持他们,同时设立合理的规矩和边界,培养他们独立和自信,保持良好的沟通,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
以这样的方式来陪伴孩子成长,相信他们会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有能力的人。
家长该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犯错

家长该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犯错
自己的孩子如果犯了错误,相信大多数的家长的第一反应都会是发火。
然而你有没有想过这样做的后果呢?那么,孩子犯了错,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呢?
一:必须对孩子的犯错有快速的反应,特别是危害自己孩子或者他人的行为2制止,要知道安全第一是最重要的。
二:要时刻保证自己情绪的冷静,不要冲动,如果实在压抑不住,不要辱骂孩子,可以说:“天啊”等等,即发泄了情绪,又不使孩子感到受辱。
三:要搞清犯错的原因。
不要光知道“到底发生了啥事”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可以更加了解自己孩子,不至于不明原因而冤枉孩子。
四:训孩子要语言简洁,不要太啰嗦,孩子的接受能力有限,简单的话往往比絮叨更管用。
让孩子知道错在什么地方,怎么做才是对的。
五:有的父母认为处罚对管孩子非常重要,但儿童专家们却不同意,认为处罚只有在你所有的解释和说服都不管用的情况下才需要,而这种情况很少见。
通常,你只要把孩子手里的巧克力拿走,同时告诉他:“今天不可以再吃巧克力了。
”就能达到目的。
六:强化效果儿童教育和心理专家们那里流传着做父母的8字箴言:始终如一,说到做到。
别看孩子小,他们的思维方式可是很有逻辑性的,他们会认为“如果爸爸妈妈没有说到做到,那他们的话也就可以不听了”。
所以,在规范孩子行为方面,你的规则可以很少,但一定要坚持贯彻到底。
记住永远不要对孩子说威胁的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对待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是值得期待的珍宝,父母老师的责任是帮助他,塑造他,让他挺拔向上,健康成长。
如何来雕塑这件珍品呢?
一是把孩子的优点放大来看。
孩子有好的表现,应立刻称赞,以此增强孩子的荣誉感和自信心。
这要求做父母(老师)的要善于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用发展性的眼光看待,每个孩子都潜藏着独特的天赋。
二把孩子的前途放远来看
看待孩子父母要高瞻远瞩,放下焦虑和功利心态。
相信孩子天生是一个学习者,是一个有用的人才。
三平等地对待孩子,让他自由飞翔。
平等地对待孩子就是要把孩子当作朋友,尊重是其最好的体现。
平等和尊重会给孩子建构一个完美的人格,而一定的自由度能给孩子建构很高的智能。
四多角度看待问题,确保孩子持续发展。
老师家长需要从不同方面查找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
只有把原因找准、找全、找透,才能把问题解决好而不留后患
五自查不足,常常学习。
父母老师应该时时检挑自身这些细微的小节,不断完善自己,给孩子正面的影响、熏陶和暗示,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成功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