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海滨”说“故人”——论庐隐创作的女性视角剖析
女性解放与命运的归宿

女性解放与命运的归宿——赏析《海滨故人》庐隐,中国现代女作家。
原名黄淑仪,又名黄英,福建闽侯人。
与冰心、林徽因齐名,被称为“福州三大才女”。
虽有这样的美誉,但当代很少有读者知道这个名字。
庐隐的一生与中国现代大多女作家的经历是相似的,在家里饱受冷眼与嫌弃,偶得机遇进入学校学习知识,靠自己的努力独立生活。
在动荡多难的时代背景下引发个人哲思,以及对女性解放与命运归宿问题的思考。
庐隐大多作品所流露的悲观情调大致也是由她所处的环境所导致的。
详读了几次《海滨故人》,大致可以从题材、思想内容、作品风格三个方面来分析这一长篇小说。
一、从题材来看——“自叙”体庐隐是善于运用独白和自叙的方式来创作的作家,她的作品大都以她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倾诉了"五四"时期中国女性意识的青春期迷惘的感情。
通过作品中女性内心世界的情感诉求,表现了"五四"时期知识女性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以及在探索自身解放之路中的迷惘。
茅盾曾说:“我们读了庐隐的全部著作,总觉得她的题材的范围很仄狭;她给我们看的,只不过是她自己,她的爱人,她的朋友——她的作品带着很浓厚的自叙传的性质。
”(矛盾:《庐隐论》)而这一以自叙为题材的特点在她的《海滨故人》里表露无遗。
长篇小说《海滨故人》是她的代表作。
作品描写了露沙等五位女青年,天真浪漫,用自己的幻想编织着未来的自由王国。
露沙小时因为出生与自己外祖母的去世赶在同一天,而未曾得到父母的爱,在教会学堂遭遇同学歧视,追求爱情又碍于传统礼节而失败,难得有几位同窗挚友,也因各自不同身份、不同背景而不能长相聚,所以深感世界的寂寞与人生的不幸,因此情绪也甚为感伤、悲观。
露沙的身世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庐隐前半生经历的真实写照。
不仅《海滨故人》如此,像《丽石的日记》也通过丽石与沅青的友谊来诉说作者与朋友的经历。
又如《何处是归程》真实地反映了自己婚后归于平淡家庭生活的苦闷。
虽然在我们现在看来,单一地以自叙的方式来创作未免显得势单力薄,也可看出初踏上文学道路的女性作家表达能力的局限性,但我们也不可以忽略了由“自叙”而发出的真挚、强烈的个人情感是我们现在作家难以做到的事实。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庐隐作品中女性的郁症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庐隐作品中女性的郁症陈淑婷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摘 要:庐隐作品中的女性多是悒郁的,甚至也会因悒郁过度而亡。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庐隐作品——《丽石的日记》、《海滨故人》、《沦落》、《父亲》中女性的“病”与“死亡”进行分析。
关键词:庐隐;女性主义作者简介:陈淑婷(1992.6-),女,广东佛山人,广州大学大学人文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048-01“中国式的世纪末的苦闷”[1]是茅盾在《幻灭》中借张曼青之口说出当时在知识分子中肆蹿的“时代病”,社会和个人的“新”与“旧”相碰,再加上外患未了、内患迭起,青年知识分子自觉生而“无用”,于是越感“苦闷”,而庐隐笔下的丽石、露沙等女性知识分子也同样逃不过“时代病”的爪牙。
而且,被压制在男权之下,同时又在妇女解放思潮频迭的时代语境中生存,产生了渴望解放的想法,但却苦于与现实的落差,这种“苦闷”最终演变为悒郁病,甚至也因此而死。
一、郁症的始与终“五四”时期是近代中国社会新旧交替的时期,更是新旧碰撞的时期。
新的事物以萌芽的姿态对旧的事物进行压制,然而旧的事物也在以顽固的抵抗之势对新的事物进行反噬。
女性主义在新时代赋予的语境下产生,同时也经受了来自男权社会顽固的地位与势力而施加的压制。
女性主义,即又称女权主义、妇女解放、性别平权主义,是指为结束性别主义、性剥削、性歧视和性压迫,促进性阶层平等而创立和发起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批判之外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性底层的权利、利益与议题。
[2]在庐隐的《丽石的日记》、《海滨故人》①等作品中,女性主义层面上体现得更多的是妇女解放,且主要围绕女性的恋爱观、婚姻观以及贞操观等观念的解放上。
在庐隐的笔下,这些女性感情非常丰富,也极度容易受到来自“婚恋”解放层面上情感的支配。
庐隐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庐隐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庐隐,本名黄英,1899年出生于福建闽侯县一个封建官宦家庭,父亲是前清举人。
她出生之日,恰逢外祖母去世,家人由此将她视为不祥的人,从小就将她交由奶妈抚养,六岁时父亲病逝,家道中落后母亲带着几个孩子投奔舅父,在舅父家依然受到歧视。
九岁时被送进一所教会学校就读,生活单调,校规严酷,庐隐大病一场,几乎送掉性命。
童年的厄运给她留下的是一颗残破的心和易感多愁落落寡合的性情。
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女性文学开始崛起,有代表性的女作家有冰心、冯元军、石屏梅、白薇、凌淑华、庐隐等人。
他们的创作中是几千年封建制度里女性灵魂苏醒的歌唱。
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民主运动,同时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革命,伴随人们的思想解放和人的意识的觉醒,妇女问题作为中国社会的改革问题之一,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在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也出现了一个空前的高潮。
李达在女子解放论里写道“世界女子过去一大部分的历史,是被男子征服的历史,”男子好像是天神、是主人,女子好比是奴隶、囚犯。
所谓女子解放的话,也可叫做解放奴隶、囚犯。
沈雁冰解放的妇女与妇女的解放一文指出,妇女解放是让妇女从良妻贤母里解放出来,同男子一样,共同担负改良社会,促进文化的责任。
这些女作家大都出身书香门第,在中国广大妇女尚在为衣食温饱而忧的时候,他们大多已经进入正规学校,成为中国官办高等学府中最早的一批女学生,其中若干人还有机会出国,留学海外,汲取了西方人道主义个性解放的营养,所以他们最先感到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的中国社会对人性和妇女的压迫问题。
与当时的女作家一样,庐隐也受了深刻的五四影响,她的创作充满了五四气息,以问题小说登上文坛。
她以敏感倔强而忧伤的女性眼光看待当时的社会,披了恋爱的衣裳执着的探讨人生。
海滨故人是庐隐在1923年发表在小说月报上的一部中篇小说,也是她蜚声文坛的成名作,有强烈的自传色彩,作品中的露莎和她的一群好友,其生活原型是作者本人以及他大学时代几位关系密切的同学。
庐隐《海滨故人》赏析

庐隐《海滨故⼈》赏析发布时间:2016-6-26编辑:互联⽹关键词:海滨故⼈庐隐彷徨苦闷苏联⼼理学家维⼽茨基认为,既然社会⼈的⼼理被视为该时代的包括艺术在内的⼀切意识形态的共同的⼟,那也就是承认,艺术最直接地受社会⼈的⼼理的制约和规定。
作为“五四的产⼉”的⼥作家庐隐在其代表作《海滨故⼈》中记录了她的悲哀的⽣涯,同时也突出再现了她⾃⾝内在的情绪。
“鲁迅先⽣曾援引过匈⽛利诗⼈裴多菲题B.S.夫⼈相⽚的诗句:因为她是苦恼的夜莺。
同样,庐隐也是‘苦恼的夜莺’。
”①“五四”新⽂化运动⾼喊妇⼥解放、婚姻⾃由的⼝号,然⽽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封建势⼒顽固,使妇⼥解放步履维艰。
处于中西⽂化⼤碰撞的时代,庐隐要求妇⼥解放,渴望爱情⾃由,但她同时也是在中国传统⽂化的氛围中长⼤的,⾝上⼜刻着传统⽂化的烙印,使她的现代思想与传统思想相互交织,常使她陷⼊⼈⽣抉择的两难境地:⼀⽅⾯⽆法抗拒感情上的召唤,另⼀⽅⾯⼜带有⼀种负罪感。
这样的⼀种⽭盾⼼理,使她只能在两者的夹缝中苦苦挣扎。
作为⼀只“苦恼的夜莺”,这些使她对⼥性⼈⽣的个体追求和不可知的前途充满了绝深的悲怨,也就是在这种⼼态的交织下使她对⼥性的命运有了更深切的体验。
这种⼼态,在她的⼩说《海滨故⼈》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海滨故⼈》是庐隐的成名之作和代表作,同时也是她作为“苦恼的夜莺”歌唱的结晶。
它清晰地勾勒出⼀批“五四”知识青年从追求到幻灭的⼼灵历程、作品的主⼈公露莎和她的同窗好友玲⽟、莲裳、云青、宗莹,这群在⼥⾼师范读书的青年本来“都是很有抱负的⼈,和那醉⽣梦死的不同”。
她们天真活泼,假期住在海边,“对着⽩浪低吟,对着激越⾼歌”,过着⽆忧⽆虑的⽇⼦。
在“五四”精神的感召下,她们产⽣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妇⼥解放和爱情⾃由的强烈的愿望。
她们以“探索⼈⽣”为⼰任,但“⼈⽣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她们并不清楚。
她们抱着美妙的幻想⾛向⽣活,希望做⼀个“社会的⼈”,可是年青的⼼灵同旧的习俗观念⼜难以割断。
庐隐小说中的女性苦闷描写及其成因分析

从 而 形 成 了 她 小 说 的苦 闷 感 伤 色 彩 。五 四 运 动 后 , 她 小 说
中的这种色彩更加浓厚 , 在 这 时 期 的小 说 中 , “ 我 们 看 见 一
些‘ 追 求 人 生 意义 ’ 的 热 情 的 然 而 空 想 的 青 年 们 在 书 中苦 闷
关键词 : 庐 隐 小说 ; 女性苦闷 ; 苦 闷成 因
中图 分 类 号 : I l O 6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9 4 7 6 ( 2 o 1 5 ) 0 3— 0 0 4 6 — 0 3
DoI : 1 0 . 1 3 4 5 0 / . c n k i . z k n u . 2 0 1 5 . 0 3 . 0 1 0
地徘徊 , 我 们 又 看 见 一 些 负 荷 着 几 千 年 传 统 思 想 束 缚 的 青 年们在书中叫着 ‘ 自我 发 展 ’ , 可 是 他 们 的 脆 弱 的 心 灵 却 又
动辄多所顾忌” E l ”。正 如 鲁 迅 所 说 , 人 生 最 苦 痛 的是 梦 醒 了无 路 可 走 。
一
不定 , 她 的 心 在 欲 爱 怯 爱 中 受 到 苦 闷 煎 熬 。《 海滨 故人 》 中
、
庐 隐小 说 中女 性 苦 闷 的表 现
的露 沙 接 受 了五 四思 潮 青 呼 唤 爱 情 的信 时 , 她 的 心底 泛 起 了 爱 的 波 浪 , 但 梓 青 有
身平凡 , 受 过 良好 教 育 , 感情细腻 , 性格倔 强 , 充 满 了对 爱 的
憧憬和对理想的追求 , 执着 于追 求人 生 的 意 义 , 却 无 法 找 到 人 生 的真 正 意 义 , 以至于不得 不怀疑人 生、 否定 人生 、 游 戏
踟蹰而行——《海滨故人》中的女性成长

踟蹰而行——《海滨故人》中的女性成长一九一五年,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
民主和科学,犹如一声春雷,震撼了中华大地,惊醒了沉睡了不知多久的人性。
伴随着随后的五四运动,自此中国的知识分子们开始了他们对自我人生价值的探索与追求。
同时,这股力量也撼动着中国妇女界,许多妇女开始欲求挣脱身上封建的枷锁,其中的进步知识分子,开始新的觉醒,逐渐将女性意识融入文学,发表文章,表达思想。
作为其中一份子的庐隐,她在五四初期便是北京女高师学生会社会活动的积极分子,发表论说文章,主张男女平等,呼唤中国妇女的觉醒和人性的解放,成为“‘五四’时期的女作家能够注目在革命性的社会题材的第一人”。
她的代表作品《海滨故人》,便是借由那个时期的五个青年女大学生,通过他们对婚姻、爱情的态度与做法,来展现那段踟蹰而行的女性成长。
庐隐笔下的女性人物,她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各自的特色:敢于精神恋爱的露莎;悲剧爱情的云青;自由追寻爱情的玲玉,恋爱自由的莲裳,归于保守的宗莹。
这五个主要女性角色的经历与态度,展现了那个时代重压在女性思想上的枷锁,也展现了时代下女性的不断成长,这恰如一场漫长而踟蹰的前行。
红血般的开场是他们青春的开始,是时代女性觉醒的象征;云雾罩满的海滨,无法归来的故人,结尾是他们挣脱不开的时代枷锁。
一、火红朝阳的爱情追逐文章开篇便说:“她们样样不同的朋友,而能比一切同学亲热,就在她们都是很有抱负的人,和那醉生梦死的不同”,以此为切入点,简单介绍了这五位在五四运动后,于高校大学就读的女大学生,作为接受了新思想、新知识的女性形象,她们五人在对于爱情方面体现出了时代下不同程度的觉醒。
显而易见的是体现在女性群体之间对于爱情的追求正常化,不同于传统文学中描写出的女性面对爱情的避讳和隐藏,例如王侯将相小说中的男女有别。
在《海滨故人》中,每个女生对于爱情的谈论都是已经公开化正常化,接受爱情对于自身的需求。
在女性个体方面,露莎是五人中对于爱情最为勇敢之人,她的爱情观热烈而真挚,渴望的是精神上的交流与沟通。
文学论文_海滨故人_女性群体的自我追求及其现代意义

海滨故人群是庐隐 在 社会问 题型 ! 小说 中塑造 的第一 批觉醒了的中国现代知识女性 形象 , 她们亲身经受了 五四 ! 风潮的洗礼 , 认识到 人 ! 的尊严 , 努力 追求自 我的 实现。可 以说 , 追求自我 价 值实 现是 海 滨故 人群 人 生追 求的 最 高法 则 , 是她们精神世界所表现出的一致 特征。为了这 个目标的 实现 , 她们在封建 礼法 之网中 苦苦 挣扎 , 身心 备受 摧残。由 于庐隐本人即是这批现代知识 女性群体中的 一员 , 并且也曾 为了追求自我付 出了惨 重的 人生代 价 , 所以 , 在 展示海 滨故 人群的奋斗史 时 , 庐隐 的心情 是极 为沉重、 愤 激的。她 用饱 沾着血和泪的笔 , 忠 实地记 录下 了这段 艰难 的历程 , 为 我们 描绘了中国第一批现 代知识女性追求自我的心灵史。 在庐隐的小说中 , 海滨故人群的自 我追求主要 体现在两 个方 面 : 第 一 , 对情爱 的寻找 和失落 ; 第二 , 对 事业的困 惑和 彷徨。 一、 自我在情爱中的寻找和失落 追求自主的爱情 、 婚姻是五四新青 年追求自我 价值实现 的一个重要方面 , 表 现在庐 隐的 小说中 , 就 是海 滨故人 群对 理想男子汉的寻找 , 这一追求目标寄寓 着她们对人 生的理解 和自我价值选择。由于她们是 最先觉醒的少 数知识分 子 , 与 周围强大的 黑暗 势 力相 比 , 她 们只 是汪 洋 上飘 浮的 一 叶小 舟 , 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 , 在这 种情况下 , 她们渴望 找到自己 的异性同行者 , 同 舟共 济。她们 理想中 的男 子汉 , 往往 是精 神上的慰藉者和凭 依者 , 是 灵 !的 化身 , 他们 与女人的 相悦 相爱 , 很大程度上带有柏 拉图式 的 精神恋 爱 !的 意味 , 而不 收稿日期 : 2006- 06- 10 作者简介 : 1 . 张根柱 ( 1969 2 . 曹允亮 ( 1950
回到“海滨”说“故人”——论庐隐创作的女性视角剖析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回到“海滨”说“故人”——论庐隐创作的女性视角学院:文化传媒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学号: ****************:***教师职称:教授填写日期: 2014 年 03月 05日摘要庐隐是被“五四”的惊雷从浓厚的封建的氛围中震觉醒的一个女性。
她作为“五四”后的第一代女性新文学作家,有着特殊的女性观,而其女性视角的选择建构了她独特的文学世界。
庐隐在《海滨故人》集中塑造了一系列为追求人生意义而陷入矛盾、苦闷、彷徨的青年知识女性形象。
通过她们反映了“五四”时代青年女性矛盾而复杂的心理。
庐隐以擅长用细腻的笔触描写知识青年女性苦闷、彷徨的各种心理著称。
在对女性命运酣畅淋漓的书写中,庐隐细腻地描摹了女性独特的情感方式和心理体验,以及在父权制和男性霸权社会里的困惑与生存困境。
同时女性视角的选择也使其叙事方法受到了约束,第一人称叙事方法的使用,自我浪漫的抒情方式以及自叙传手法的运用等,使其作品具有了浓厚的浪漫主义的色彩。
关键字:庐隐海滨故人女性观女性视角女性形象AbstractLu Yin was the air of the "May 4th" from feudal atmosphere of starting, the awakening of a female. As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female literature after the "May 4th" writer, she has a special view of women, the choice of the female perspective to construct the unique literary world, reflecting the "May 4th" era knowledge complex and contradictory psychology of the female, also outlined a series of in anguish images of women in pursuit of meaning of life. Lu Yin to good at describing various mental anguish wanders the intellectual women. In saturated -- with the fate of female writing, female unique psychological experience and emotional way and the existential plight and confusion in the male society are expressed in detail. At the same time, the choice of the female perspective also restrict the choice of its narrative method. The use of the first-person narrative methods, and capitalism on the use of the technique, etc., to make it work with the extraordinary splendrous of romanticism.Keywords: Lu Yin Memorize the seaside female view female perspective Female Characters目录摘要 (2)Abstract (2)前言 (4)一、庐隐的女性观 (4)(一)、庐隐的女性观及其成因 (4)二、庐隐《海滨故人》中的女性视角 (6)(一)、女性视角观照下的社会 (6)(二)、女性视角关照下的女性形象 (6)(三)、女性视角关照下的男性形象 (8)三、女性视角关照下的叙事方式 (9)(一)、自我浪漫的抒情方式 (9)(二)、浓厚的自叙传色彩 (10)四、总结 (11)五、致谢词 (12)六、参考文献 (13)前言庐隐,原名黄淑英,又叫黄英,福建闽侯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回到“海滨”说“故人”——论庐隐创作的女性视角学院:文化传媒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学号: ****************:***教师职称:教授填写日期: 2014 年 03月 05日摘要庐隐是被“五四”的惊雷从浓厚的封建的氛围中震觉醒的一个女性。
她作为“五四”后的第一代女性新文学作家,有着特殊的女性观,而其女性视角的选择建构了她独特的文学世界。
庐隐在《海滨故人》集中塑造了一系列为追求人生意义而陷入矛盾、苦闷、彷徨的青年知识女性形象。
通过她们反映了“五四”时代青年女性矛盾而复杂的心理。
庐隐以擅长用细腻的笔触描写知识青年女性苦闷、彷徨的各种心理著称。
在对女性命运酣畅淋漓的书写中,庐隐细腻地描摹了女性独特的情感方式和心理体验,以及在父权制和男性霸权社会里的困惑与生存困境。
同时女性视角的选择也使其叙事方法受到了约束,第一人称叙事方法的使用,自我浪漫的抒情方式以及自叙传手法的运用等,使其作品具有了浓厚的浪漫主义的色彩。
关键字:庐隐海滨故人女性观女性视角女性形象AbstractLu Yin was the air of the "May 4th" from feudal atmosphere of starting, the awakening of a female. As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female literature after the "May 4th" writer, she has a special view of women, the choice of the female perspective to construct the unique literary world, reflecting the "May 4th" era knowledge complex and contradictory psychology of the female, also outlined a series of in anguish images of women in pursuit of meaning of life. Lu Yin to good at describing various mental anguish wanders the intellectual women. In saturated -- with the fate of female writing, female unique psychological experience and emotional way and the existential plight and confusion in the male society are expressed in detail. At the same time, the choice of the female perspective also restrict the choice of its narrative method. The use of the first-person narrative methods, and capitalism on the use of the technique, etc., to make it work with the extraordinary splendrous of romanticism.Keywords: Lu Yin Memorize the seaside female view female perspective Female Characters目录摘要 (2)Abstract (2)前言 (4)一、庐隐的女性观 (4)(一)、庐隐的女性观及其成因 (4)二、庐隐《海滨故人》中的女性视角 (6)(一)、女性视角观照下的社会 (6)(二)、女性视角关照下的女性形象 (6)(三)、女性视角关照下的男性形象 (8)三、女性视角关照下的叙事方式 (9)(一)、自我浪漫的抒情方式 (9)(二)、浓厚的自叙传色彩 (10)四、总结 (11)五、致谢词 (12)六、参考文献 (13)前言庐隐,原名黄淑英,又叫黄英,福建闽侯人。
于1899年5月4日在福建出生,1934年5月13日在上海去世,在世光阴35年。
庐隐的一生创作时间不长,创作的题材独特。
她是以被五四震醒的一个知识女性的眼光来看世界的女作家。
其主要代表作品有:《海滨故人》、《灵海潮汐》、《曼丽》、《象牙戒指》等。
《海滨故人》是庐隐的第一部小说集,共有小说十四篇。
主要有:《一个著作家》、《海滨故人》、《一封信》、《前尘》、《两个小学生》、《沦落》、《彷徨》、《或人的悲哀》、《余泪》、《丽石的日记》、《月下的回忆》等篇目。
庐隐和丁玲都是在“五四”后有着明显女性视角的新文学女作家。
但丁玲因为她的传奇一生和多变的文学道路吸引了很多研究者,而个性鲜明的庐隐则因为早年去逝加上其创作上的“停滞”受到了研究者的冷落,成了“故人”。
现在,我们只有回到“海滨”,即庐隐的文学世界中,重新解读其创作文本,体验其文学世界,及审视其女性视角,并通过这种解读找到其创作特色与审美视角的关系,然后再确立其作品的价值,揭开“故人”的真实面纱。
在女性视角关照下,庐隐在《海滨故人》中塑造了一系列为追求人生意义而陷入苦闷的女性形象,在其特殊女性视角观照下,她们不是传统的贤妻良母,而是一个个拥有独立思想和觉醒意识的女性;她们有着顽强、坚毅、含垢忍辱的性格;因为她们没有足够的能力保护自己而成为欲望和权力的牺牲品,但又无法摆脱这造化弄人、无力对抗且令人绝望的现实。
死亡和爱一样,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庐隐经常使用死亡来作为叙事手段,但在其女性视角的关照下,死亡并不是阴森恐怖,反而是一种解脱。
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庐隐也因性别特征常常影响到她的创作取材方式。
她的作品大多取材于生活,她写的都是身边的人和事,还不自觉地应用了一些女性作家的创作手法。
一、庐隐的女性观(一)庐隐的女性观及成因“所谓女性观,是指人们对于女性存在的本质、状况及价值的认识。
” [1] 庐隐是受“五四”运动影响的新文学女作家。
她提倡女性解放,鼓励中国女性摆脱封建传统的枷锁;冲破封建旧社会女性的奴性意识,重新塑造女性人格;争取男女平等,走向社会。
并以身作则,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表示对女权运动的支持。
在庐隐的小说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对于“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传统婚姻,庐隐是持坚决否定和抗拒的态度。
在《一个著作家》中,她就写了一对相亲相爱的青年男女邵浮尘与沁芬,因为父母的包办婚姻,沁芬被迫嫁给一位有钱人,两人受不了相思之苦而先后殉情的故事。
这无疑是庐隐对包办婚姻最激烈的抗拒。
中国现代女作家一直都是以女性的自我实现作为她们追逐的目标,而这种追逐恰恰是她们从封建传统文化中觉醒的重要表现。
对于女性的自我实现,最为重[1]刘云简析陈衡哲女性观之特点——试分别与冰心、庐隐女性观比较滁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要的思想前提就是冲破封建的被动的女性自我角色和生存方式。
在这样的思想前提之下,庐隐坚决否定知识女性的传统家庭角色。
她力图在家庭之外的其他领域中塑造新的知识女性角色,试着让她们重新找回女性的自我价值。
所以庐隐塑造的青年知识女性大多都是“叛女”,她们具有独立自主的觉醒意识、争强显胜和个性张扬的共同特征。
就像她说的那样:“所以我对于今后妇女的出路,就是打破家庭的藩篱到社会去,逃出傀儡家庭,去过人类应过的生活,不仅仅做个女人,还要做人,这就是我唯一的口号。
”[1]庐隐强调的是女性个性主义,所以其小说中的女性时而热烈奔放、时而感伤彷徨、时而矛盾挣扎。
例如,她的作品《海滨故人》中的露沙、云青、宗莹、莲裳、玲玉,《前尘》中的伊,《丽石的日记》中的丽石等,庐隐描述的这些青年知识女性都是要求打破封建传统的枷锁,重塑女性人格、追求个性解放、争取男女平等和婚姻自由,努力寻找属于她们自己的爱情和幸福,获得爱的权力的形象。
但是,在面临几千年的封建烙印和强大的男权社会的情况下,理想与现实产生了巨大的冲突,她们又极其矛盾、苦闷、挣扎、彷徨。
在《或人的悲哀》中,亚侠在爱情面前,她犹豫不决,不时做知与情的战争。
无论是知战胜情,抑或情战胜知,终究都会沉入无边无尽的苦海,都会永劫难逃。
她不停地犹豫徘徊、苦苦挣扎,让自己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
亚侠对人生问题痛苦的追问和精神彷徨无着的悲哀,已经充分地暴露了她内心深刻的危机和矛盾。
她深陷感情的漩涡不能自拔,却始终没有得到理想的完美爱情;她不甘心被人玩弄愤而反抗,得来的结果却是“我何尝游戏了人间,只被人间游戏了我!”。
这些不幸的遭遇让亚侠对人生产生了自我怀疑,并陷入了不想又不能不想的困境。
亚侠对人生究竟的探索始终找不到答案,她既想放纵情欲,又不甘心就此堕落,于是终日矛盾、苦闷、彷徨,最终只能怀着悲凄虚无之感,投湖自尽。
“庐隐既是一个受虐的女性,她也是一个叛时代的女性”。
[2]庐隐小说创作的这种特殊的女性视角及其特殊的女性观与她自己的人生经历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在庐隐降生之前,她已经有了三个哥哥,她的降生对于当时家庭应该是一件非常喜庆的事。
可是命运之神总喜爱造化弄人,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恰巧这天也是她外婆归天之日。
由于其家庭受传统的封建思想的影响,庐隐反被视作不吉之人,在家庭里备受排挤、冷落,长时间的孤寂与压抑使她的个性敏感又强势。
“她表面上是一个乐天派,内心却是一个悲观的人。
”[3]家庭给她童年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创伤,再加上成年后爱情与婚姻的不幸,让她一直深陷人生的悲苦漩涡无力摆脱。
因此,在庐隐的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都是女性的迷茫无措与感伤忧郁,努力地在男权社会中求得女性的认同与理解,争取女性应有的平等与独立。
这就是庐隐女性观的体现,她坚决抗拒传统的女人成为男人的附庸。
并明确地说过,“对于家庭的经济,固然应当男女分担,对于家庭的事务,也应当男女共负……男女间只有互助的、共同的生活,而没有依赖的生活”。
[4][1]杨汉云从庐隐、冰心早期小说看现代女性追求的冲突与互补南通大学学报 2006年第2期.[2]刘大杰,等.肖凤、孙可、《庐隐选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第64页.[3]肖凤《庐隐评传》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1月版,第225页.[4]同上[1]二、庐隐《海滨故人》集中的女性视角一、女性视角关照下的社会庐隐是被“五四”的惊雷“震”上文坛的。
在学校里,作为学生干部的她,积极参加学生运动,非常关注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