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检验指导书
过程检验指导书(SIP)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零部件检验指导书表格

文 件 号版 本客户名称产品名称产品型号部品重要度■A □B □C
制作日期零件类型■总成□单品生效日期
工序标准文件检查(1)
焊天线(2)组装上下盖(3)功能测试对码
(4)压超声波(5)主机刻字(6)线束穿插(7)终测/全检(8)包装(9)____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过程检验指导书(SIP)
检查要求
工序流程检查作业指导书、检验指导书、图纸是否准备好,与实际物料是否相符,各类的点检表是否点检(核对关键参数)检查焊接点吃锡是否呈圆锥形,板面是否连锡,焊渣锡珠
等,确保板子表面干净整洁,无任焊接不良。
1、检查卡线插头是否插到位,必须回拉一下。
2、检查上下盖组装后是否有缝隙,有没有合上,不能装
反。
检查确保每个遥控器都有码,不能掉码,掉码会影响后端工序,也有可能导致不良流出。
1、检查测试员有没有按要求去操作。
2、检查测试时灯关是都符合要求。
3、声音是否符合要求(如音小、嘶哑)。
4、检验员进行抽检(功能检测、外观检查)
1、按照包装规范要求进行检查:A、检查标签有没有贴错 (名称、规格、型号、数量)。
B、检查有没有漏装少装产品,是否摆放整齐。
1、检查超生波值、气压值、和溶接时间是否SOP要求(气压值:2.0-2.5之间)(熔接时间:3.7秒)
2、30分钟对压好的产品做一次跌落时间。
1、核对产品刻字要求与SOP是否一致。
2、字体不能偏移,不能缺画少画,位置保持一致。
1、检查线束、套管与本产品是否匹配,是否符合标准。
2、检查线束是否穿插,有无破损、损伤等缺陷不良。
过程检验指导书模板(共2篇)

过程检验指导书模板(共2篇)过程检验指导书模板 1.0 目的为了规范过程检验方式,明确各有关部门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责任,防止生产过程中质量问题的发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特制定本检验规范。
2.0 范围包括制造过程中及其相关工艺的检验。
3.0 职责3.1 生产部负责领料确认、工艺检验、自主检验及不合格的处理记录;3.2 品质部负责巡回检验、移转检验及其记录;3.3 新产品的检验由技术部主导,生产部/品管部配合。
4.0 工作程序4.1 工艺检验:在生产开始前,由生产部车间之班组长或技术员对生产之工艺或设备进行调整、确认,以确保其能达到最佳工作状态,满足产品质量要求。
4.2 领料确认:生产部领料人员应领用正确的原辅材料、零配件,以确保其规格型号、性能满足加工机产品质量要求。
4.3 专门检验:4.3.1 是指针对比较重大或复杂的质量、技术问题,由品管部召集,会同生产部/技术部相关人员进行的检验。
4.3.2检验完成后,品管部应填写《检验报告》及对其归档保存,必要时可复制给相关部门,或者品管部组织相关人员参加质量、技术讨论会。
4.4 首件检验4.4.1 在批量生产前,品检员应会同车间之班组长或技术员对首件产品进行检验。
4.4.2首件检验之抽样方式依《抽样方案表》。
4.4.3首件检验完成后,品检员应在《检验报告》上填写相关记录。
4.4.4首件检验不合格,品检员应即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矫正或改进,并重新进行首件检验,至合格为止,必要时应填写《车间质量问题评审及处理报告》。
4.4.5所有产品于生产前必须做首件检验,且只有首件检验合格后才能正常生产。
4.5自主检验4.5.1自主检验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作业员对其所生产产品之外观、规格性能等所进行的部分或全部检验的过程。
4.5.2自主检验完成后,作业员应在《检验报告》上填写相关记录4.5.3自主检验发生不合格,作业员应即时停产,并报告相关人员及时处理,直至问题解决后,方可继续生产,同时应对本时间段所生产产品进行隔离、标识及全检确认。
过程检验作业指导书

文件管理号:版本号:第1版实施日期修订日期xxxxxxx过程检验作业指导书受控状态发放号发放日期编制审核批准日期:日期:1目的按注册产品标准要求对xxxxxxx生产过程中的检验进行详细的规定,保证其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xxxxxxx生产组装过程的检验3职责3.1质检部负责各具体操作程序的制定。
3.2质检人员负责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检验,质检部经理监管。
4操作规程4.1抽样方法按照GB/T2828标准,对提交的产品批进行抽样。
并在进货检验报告中记录抽样方案。
4.2检品名称:xxxxx(PC)4.2.1检验项目及限度检验项目标准要求检查水平AQL 外观印刷清晰、无炼入异物、无纤维毛发部件完整、无缺件、破损,穿刺部位锋利密封性不漏气4.2.2检验方法a)外观:目测b)部件:目测c)密封性:冲吸泵?4.3检品名称:XXXX(PC)4.3.1检验项目及限度检验项目标准要求检查水平AQL 外观印刷清晰、无炼入异物、无纤维毛发部件完整、无缺件、破损,穿刺部位锋利密封性不漏气4.3.2检验设备和仪器:冲吸泵4.3.3检验方法a)外观、部件:目测b)密封性:冲吸泵?质检部xxxxxxx过程检验作业指导书文件管理号:版本号:第1版页码:3/54.4检品名称:XXXX(ABS)4.4.1检验项目及限度检验项目标准要求检查水平AQL 外观无炼入异物、无纤维毛发部件完整、无缺件、破损4.4.2检验方法a)外观:目测b)部件:目测4.5检品名称:XXXX(ABS)4.5.1检验项目及限度检验项目标准要求检查水平AQL 外观印刷清晰、无炼入异物、无纤维毛发部件完整、无缺件、破损4.5.2检验设备和仪器:4.5.3检验方法a)外观:目测b)部件:目测4.6检品名称:XXXX4.6.1检验项目及限度检验项目标准要求检查水平AQL 外观印刷清晰、无炼入异物、无纤维毛发部件完整、无缺件、破损组装1.气腹针针外管长度应可以盖住气腹针针孔;2.阀芯箭头方向与阀体平行4.6.2检验方法a)外观:目测b)部件:目测c)组装:目测4.7检品名称:ABSXXXXXX4.7.1检验项目及限度检验项目标准要求检查水平AQL外观印刷清晰、无炼入异物、无纤维毛发部件完整、无缺件、破损组装1.穿刺指示标志指示为“OFF”2.刀片需在刀头内部4.7.2检验方法a)外观:目测b)部件:目测c)组装:目测4.8检品名称:XXXXX4.8.1检验项目及限度检验项目标准要求检查水平AQL 外观无炼入异物、无纤维毛发部件完整、无破损4.8.2检验方法a)外观:目测b)部件:目测4.9检品名称:包装盒4.9.1检验项目及限度检验项目标准要求检查水平AQL完整度见附件封口封口完整、无破损、裂痕;封口处平整、无异物、纤维、毛发4.9.2检验方法c)完整度:目测d)封口:手感、目测、渗漏5、相关文件6、记录质检部xxxxxxx过程检验作业指导书文件管理号:版本号:第1版页码:5/56.1过程检查记录。
过程检验作业指导书

过程检验作业指导书1.目的为了加强产品生产现场品质的管控,有效的控制和降低潜在的质量风险,确保生产过程中产品品质处于受控状态。
2.适用范围适用本公司所有产品的从领料生产到包装完成各工序的检验。
3.检验依据产品图纸、检验指导书、样品、装配工艺等产品资料文件。
4.检验程序4.1.物料入场检验1.1人员及职责装配线设置物料专员,负责从仓库领取当天装配水炮所用物料,分配不同物料给不同工位装配人员。
1.2具体工作内容1.2.1从仓库领取装配所需的物料。
1.2.2清点物料数量,分配物料给各个工位。
1.2.3检查物料的质量,包括规格型号、外观、一致性、性能等,检验无误后,开始组装。
2.部件组装检验2.1自检装配人员每装配完成第一个部件后,进行自检合格后在装配剩余部分,整批装配完成后逐个进行自我检验,全部无误后,才能流到下一工序。
如果组装的部件有一部分部件组成,则装配人员需要对上一工序的部11件举行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2.2互检装配人员在一批部件自检完成后,要求相邻工序装配人员或下一工序装配人员给做互检,互检完成后,检验人签字确认。
2.3巡检4巡检是出产过程中,检验员对出产出的产品举行巡回检验,质检员对产品举行抽样家宴,目的是为了避免成批不合格品的发生或工艺发生异常。
检验员对个生产工序产品品质状况进行巡回检查,在巡检过程中需特别注意物料加工的工位、常换人、有新人上岗的工位以及关键工位,如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生产管理负责人进行改善。
巡检过程中同时注意操作人员是否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如发现操纵人未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应立即要求作业人员改善。
检验员有权对不符合规定的操作,现场易引发质量问题和生产效率的操作,要求进行整改。
5.不合格的处理方法5.1由自检、互检发现的由装配人员引起的不合格品,由装配人员自行返工维修,返工后的产品需要重新检验。
返工返修仍然不能解决的,可以做报废处理。
5.2巡检发现不合格品,必须标识隔离零丁存放,举行集中同一处理。
过程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为明确公司半成品灌、包装过程检验规范,确保成品品质得到有效控制,从而避免不合格品流入下一道工序或客户手中,特制定作业指导书。
2.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所有产品的批量生产,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半成品灌、包装过程品质控制。
3. 解释检验流程:首检/巡检。
检验标准与检验方法:任何批次半成品灌、包装过程均分两个步骤进行检验:首检、巡检。
4. 内容4.1首件检验4.1.1各生产车间在批量投产前,当班首件(包括设备更换、修理后及工艺参数改变,包装批号变更,使用的半成品批号变更、班组人员更换)时都必须在各工艺参数调整稳定并且都符合BOM(物料清单)表文件、生产作业指导书、标样规定要求后,自检及互检合格后,首件送给品质部进行检查。
4.1.2首件检查待确认样品车间组长负责进行标识,IPQC在接到首件后必须马上(在五分钟内)安排首件检查,以免耽误生产。
4.1.3考虑到首件检的时效限制,气密性试验及理化、卫生指标另行检验。
4.1.4品质部IPQC严格按照标样/生产作业指导书/检验规范进行检查,仅当所有的外观及功能性项目检查合格后才可判定首件检查结果合格,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首件确认表上,并确认首件检验记录表上必须明确记录该包装批号,及与其对应所使用的所有装配半成品批号,以保证从装配到包装过程批号的可追溯性。
4.1.5 首件检查合格后,即时回复生产线可进行批量灌/包装。
4.1.6首件检查不合格时,品质部IPQC必须马上(在五分钟内)反馈给生产车间并在首件确认表上好记录,生产车间必须重新调整好工艺参数后重新送样检查,品控部IPQC应重新填写首件确认表记录。
4.1.7同一批成品的灌、包装过程分段先后报检,先后检验、先后签复。
4.1.8 生产部接责任检验员签复的《装配首件确认表》和《包装首件确认表》后区别其确认段对应批量作业。
4.1.9 如果没有经过首件检查合格,生产车间就擅自投入生产,并因此而产生的不合格品,生产车间必须负全部责任。
生产过程检验指导书

生产过程检验指导书1. 简介本指导书旨在提供生产过程检验的操作指南,以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生产过程检验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检验,能够及时发现生产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从而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符合标准要求。
2. 检验过程生产过程检验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工作:检查检验设备是否完好,准备好检验所需的样品和相关记录表格。
2.样品抽取:从生产线中随机抽取样品,确保样品能够代表整个生产批次。
3.检验项目:根据产品的特点和相关标准,确定需要进行的检验项目。
例如,对于食品行业的生产过程检验,可能包括感官检验、化学成分检验、微生物检验等。
4.检验方法:根据检验项目,选择相应的检验方法和仪器设备。
确保检验方法准确、可重复,并遵守相关的标准操作规程。
5.数据记录与分析:在检验过程中,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对于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样品进行记录,并分析其原因。
6.结果判定:根据产品标准要求和检验结果,判定样品是否合格。
对于不合格的样品,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进行相关记录。
7.检验报告:根据检验结果,编制检验报告并保存。
检验报告应包括样品信息、检验项目、检验结果以及相关图表和结论。
3. 检验要点和注意事项在进行生产过程检验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要点和注意事项:•抽样方法:抽样要随机、均匀,以确保样品能够代表整个生产批次。
同时,避免抽样过程中的污染和损坏。
•检验方法选择:根据产品的特性和标准要求,选择适合的检验方法和仪器设备。
在选择检验方法时,要考虑准确度、可靠性和操作简便等因素。
•设备校准和维护:定期对检验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并准确测量。
•数据记录:检验过程中要及时、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使用标准的记录表格,以便后续分析和比对。
•异常处理:当发现样品不符合标准要求时,要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记录下相应的处理过程和结果。
•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过程检验是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要遵守相关的质量管理规定和程序,确保检验的可追溯性和可重复性。
过程检验作业指导书

过程检验作业指导书Process n Work n1.PurposeXXX the control of product quality on the n site。
effectively control and ce potential quality risks。
and ensure that the product quality is in a controlled state during the n process.2.Scope of nXXX for all products of the company.3.n BasisProduct drawings。
n ns。
samples。
assembly processes。
and other product n documents.4.n res4.1.Material Receiving n4.1.1 XXX and ResponsibilitiesXXX。
and distributing XXX.4.1.2 Specific Work Content4.1.2.1 XXX.4.1.2.2 XXX materials。
XXX.4.1.2.3 Inspect the quality of the materials。
including ns。
appearance。
consistency。
performance。
etc。
After the XXX correct。
assembly can begin.ponent Assembly n4.2.1 nAfter the XXX assembly。
they conduct self-XXX。
they conduct n one by one。
Only when all are correct。
can it flow to the next process.If XXX some parts。
过程检验指导书 检验记录 范本

XXXXXX有限公司过程检验指导书项目\总成名称零件名称工序号OP30文件编号页次车型\总成图号X5-001-100零件图号工序名称CNC机加工版本图示区特性控制项目控制指标特殊特性重要度监测方式样本量频次控制方法 (记录)产品特性尺寸KPC B目视5%%首末巡巡检记录表外观KPC B游标卡尺/卷尺100%首末巡材质、性能KPC B检验平台/塞尺1%%首末巡其他KPC B目视首末巡过程特性1KCC A100%首末巡2KCC B100%首末巡3KCC A目视100%首末巡更改记录编制审核批准序号更改说明签字日期日期:日期:日期:样件试生生产XXXXXX有限公司过程检验记录表检验日期\总成名称宝马X5制动零件名称工序号OP30文件编号检验员班 次\总成图号X5-001-100零件图号工序名称CNC机加工版 本特性控制项目控制指标特殊特性重要度样本量频次首末巡检验数据备注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产品 特性尺寸KPC B5首末巡外观KPC B10%首末巡其他KPC B5首检KPC///过程 特性1KCC A100%首末巡2KCC B100%首末巡3KCC A100%首末巡异常处理:样件试产量产XXXXXX有限公司过程检验指导书表单编号:项目\总成名称宝马X5制动零件名称工序号OP30文件编号页次车型\总成图号X5-001-100零件图号工序名称CNC机加工版本A/0图示区No.步骤作业说明BOM工装设备工艺参数产品特性检验反应计划项目要求KCC项目要求KPC数量频率记录检验者生产安全要求:更改记录编制审核批准序号更改说明签字日期日期:日期:日期:样件试产量产XXXXXX有限公司过程检验指导书项目\总成名称宝马X5制动零件名称工序号OP30文件编号页次车型\总成图号X5-001-100零件图号工序名称CNC机加工版本A/0No.步骤作业说明BOM工装设备工艺参数产品特性检验反应计划项目要求KCC项目要求KPC数量频率记录检验者生产安全要求:图示区更改记录编制审核批准序号更改说明签字日期日期:日期:日期:样件试产 量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引用标准:GB/T 3797-2005 电气控制设备GB/T 10223-2005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电控设备基本实验方法GB 5226.1-2008 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一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 50171-1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T 19862-2005 电能质量监测设备通用要求1.0目的:为了规范产品的检测控制流程及检测人员对产品过程的符合性判定工作,同时加强对产品制造过程的品质把控,以避免过程中不合格项造成的产品品质减低以及整改、检验成本提高,做到提前预防而编制此过程检验作业指导书。
2.0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电气系统产品的过程检验指导。
3.0定义:工序检验:针对已识别的对产品品质有直接影响需重点关注且在下道工序难以实现检验,或在后续检验执行过程中对前工序品质有影响时开展的定工序检验。
巡检:检验员在生产现场随机抽查在制产品质量以及作业资料、工具所开展的检验工作。
4.0职责:品管部负责公司内在制产品的过程检验,按照检验标准及技术要求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判定,妥善处理品质异常情况,填报相应记录,并承担本检验作业指导书及过程检验方法、标准改进建议的反馈工作。
5.0控制程序(即检验方法):检验前,仔细阅读项目图纸、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5.1线缆制作检查:5.1.1 线缆的使用,线缆必须使用无任何破损,线径必须符合各项目工艺要求的导线。
5.1.2 导线线号的使用,线缆两端必须使用线号(除特殊要求外),线号字迹效果不得有歪斜、残缺、污垢、管长不均匀、字体不统一、线号标示不居中、用笔涂改或添写等均不能使用,6 mm2以上线缆采用扎带辅助固定在线缆端头处。
特别注意:线号管不能做绝缘使用;黄绿接地线及电缆屏蔽线在电路图上无线号标注要求时,可以不标明线号,如遇特殊情况以该项目工艺规定为准。
图1:线号穿在线缆上的方向及效果图2: 图3 不合格线号示图 5.1.3 线鼻子的压接:①、导线压接线鼻子的时候必须使用合理的压接工具如下:图4:适用0.5mm 2~6mm 2管状欧标端子 图5: 适用0.5mm 2~6mm 2管状欧标端子线号尾朝向线鼻子线号方向从左到右字迹不清,后段管子未切线号管脏 线号管长不一线号不居中图6:适用压接以下冷压端子 图7: 适用OT 等线鼻子压接工具图8: 适用0.5~10mm 2端子 图9:重载专用压接工具②、导线的线鼻子必须使用与导线截面积相对应的线鼻子且不能单双混用,因实际工艺有不同规格的线并在一起的情况,在选择双线鼻子时按下列方式进行。
a )16 mm 2+10 mm 2,16 mm 2+6 mm 2,16 mm 2+4 mm 2用双16绿色线鼻子。
b )10 mm 2+6 mm 2,10 mm 2+4mm 2,10 mm 2+2.5 mm 2,16 mm 2+2.5 mm 2及其以下用双10象牙白色线鼻子。
c )6 mm 2+4mm 2,6 mm 2+2.5mm 2,10 mm 2+1.5 mm 2及其以下 用双6黑色线鼻子。
d )4 mm 2+2.5mm 2,4mm 2+1.5 mm 2,6 mm 2+1.5 mm 2及其以下用双4灰色线鼻子。
e )2.5mm 2+1.5mm 2,2.5mm 2+1.0 mm 2及其以下用双2.5蓝色线鼻子。
图10: 端头错误使用 图11:端头正确使用③、线缆压接的线鼻子应饱满,长度合适,无铜丝裸露、回铜、损坏(绝缘层、金属部分)等,串口线缆如无特殊要求均为串口端保留屏蔽层焊接串口外壳进行接地,重载线缆压接不能有断芯现象。
以下是状态的对比。
单端头压接双线双端头压接双线无漏铜、回铜漏铜、回铜图12: 错误压接 图13:正确图14: 压接不饱满 图15:正确图16:压接错误 图17:正确压接④、多芯线缆制作中内层绝缘层以及屏蔽层不能有破损,热缩管经处理后须平整、光滑;如下:图18: 错误剥外层 图19:正确图20: 错误处理 图21:正确压接饱满不饱满屏蔽层、内层线缆绝缘损坏焊点须可靠、光亮截面须无毛刺外绝缘层须压在外壳内压痕方向压反、不平整、光滑,线鼻子压坏压痕须在右边热缩管鼓包、不平整图22:串口焊接效果图 图23:成品效果图 5.1.4 对6mm 2以下(除0.5 mm 2外)的线缆采用抽检形式,每种类型抽检比例为20%,6mm 2以上、0.5mm 2的线缆采用全检形式,若检验过程中判定不合格批次的该批次退操作人员整改并要求组长级以上人员签字确认,再次交检时加大抽检比例到50%,若仍存在不合格批次的,报生产管理人员并要求整改。
所有线缆检验及整改,需由品管部检验人员判定合格后予以放行。
批次判定不合格标准见下表。
检验量(端头个数)判退不合格数(端头个数)检验量≤101 检验量≤100 10 100<检验量≤300 30 300<检验量50表1:判定标准 5.2 槽轨、安装检查5.2.1 槽轨加工,槽轨长度须符合该项目工艺文件要求,加工面须无毛刺(如无特别要求线槽加工须从出厂时的两端面往中间加工,弃中间部分)。
图24:端面未处理 图25: 合格端面处理效果图5.2.2 槽轨铆接;铆接前安装板上、安装孔内须无铁屑等杂物;无特殊规定外:线槽安装用加宽铝铆钉铆接;主控柜中开关电源和PLC 的导轨用加宽钢铆钉铆接,带支架的安装接线端子的导轨用螺钉加弹、平垫带止退螺帽固定,其余导轨用加宽铝铆钉铆接;变桨柜的导轨全部用加宽钢铆钉铆接;铆接检查采用塞尺检查,铆接后铆钉面与槽轨间隙不得大于0.15mm (包括0.15mm ),采用铆钉铆接支架与槽轨的,槽轨与支架间隙不得大于0.3mm (包括0.3mm )且无松动现象,采用螺钉紧固线槽、导轨及支架的,须紧固且无松动。
不合格的在相应位置做出标示并在《问题记录单》上详细记录,整改后判定合格予以放行。
铆接对比图如下:端面毛刺未处理图26:铆接不合格 图27:铆接合格 5.2.3 线槽与线槽交汇出线槽处理须无毛刺、尖端,线槽侧面全部处理,处理效果图如下:图28:线槽交汇处处理效果图5.3 器件、非标件安装5.3.1 非标件安装:根据该项目工艺文件安装牢固、美观、正确安装,无特殊规定时,钢镀锌座用圆头不锈钢“+”螺钉固定,固定座卡子固定钢镀锌条;铜镀锡条固定点超过2处时,铜条两端须加工ø6的通孔,用沉头不锈钢“+”螺钉穿过通孔再与固定座一起固定,底板须攻丝或带止退螺帽固定,中间固定与钢镀锌的一致。
文件袋安装须有钢镀锌固定。
柜门加热器固定支架用钢铆钉铆接,导轨用3颗螺钉带自锁螺帽固定。
不合格项标示后在《问题记录单》上详细描述,整改后判定合格予以放行。
安装效果如下图:图29:钢镀锌固定方式 图30:铜镀锌两端固定方式 图31:铜镀锌中部固定方式四周任一间隙大于0.15mm四周任一间隙小于0.15mm交汇处处理效果“+”字圆头“+”字沉头“+”字圆头图32:铜镀锌安装效果图图33:钢镀锌安装效果图图34:加热器固定效果图 图35:文件袋固定效果图5.3.2 器件和标识安装,根据相应项目《××布局图》检查器件的安装位置、规格、型号、稳固性、品牌、方向、间距、标识、外观等(物料编码除外);采用螺钉固定的须按照力矩要求检查(见附录),所使用螺帽或螺钉不能有损坏现象(变压器采用加宽平垫);不合格的在《问题记录单》上详细记录或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并要求立即整改,合格后的用油漆笔做标记。
重要部分安装及标示如下图(特殊或另有要求根据工艺文件规定安装):钢铆钉铆接螺钉固定须做工艺处理(折弯处理,不应有折痕及破坏镀层)须做工艺处理(折弯处理,不应有折痕及破坏镀层)图36:变压器标示位置 图37:变压器紧固检测合格后效果图图38:开关电源标示位置图39: ABB 断路器标示位置 图40:施耐德断路器标示位置 图41: 西门子断路器标示位置器件标示位置警示标示位置油漆笔标记,使用加宽平垫标示位置标示位置标示位置标示位置图42:时间继电器标示位置 图43:负荷开关标示位置 图44:端子型模块标示位置图45:ABB 接触器标示位置 图46:有标示粘贴牌的标示粘在标示牌上 5.3.3 对于有操作手柄的元件应将其调整到位,不得有卡阻现象;在元器件操作时,不应有受到空间的妨碍和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5.3.4変桨柜体的底板装回柜体后,进行力矩检验,力矩合格后用油漆笔标注,如果力矩合格但有槽轨变形的须更换,不合格项标示后在问题记录单上详细描述,整改后判定合格予以放行。
5.4 布线、接线检查5.4.1 依据标准:《GB 2681-81》部分内容:黑色:装置和设备的内部布线;棕色:直流电路的正极;蓝色:标示位置警示标示位置器件标示位置模块型器件标示位置器件标示位置有器件标识牌标示位置直流电路负极;淡蓝色:三相电路的零线或中性线;黄和绿双色:安全用的接地线;交流三相电路的A 相:黄色、B 相:绿色、C 相:红色;5.4.2 布线基本要求:整齐美观,信号线和电源线、动力线尽量不铺设在同一个线槽内,具有层次感(大线、器件下层线缆在下面,小线、器件上层线缆在上面),禁止拐直角,保证电缆“横平竖直”,控制线和动力线禁止平行且靠得很近布置(必要时须做相应工艺处理),走线顺序参照 GB/T3797-2005(见下图)。
图47: 错误 图48:正确(线缆弯曲有弧度)图49: 正确布线 图50: 错误布线图51: 走线顺序线缆弯曲无直角不整齐,美观布线交叉间距不小于15mm应从该处出线5.4.3 主控柜安装板布线流程a)、接地条上地线,开关电源地线,控制变压器地线,模块上地线的连接。
b)、10 mm2及其以上的线的连接。
c)、马达断路器出端与接触器入端线的连接。
d)、接触器出端和断路器入端、端子的连接。
e)、多段线(并线)、开关电源以及控制器等模块电源的连线。
f)、PLC上PTAI216,AIO288,CNT204/R上的线的连接及屏蔽层的处理;然后DI232,DO232上的线的连接及处理。
g)、串口线以及柜内线的绑扎处理。
检验员在检验过程中主要检查生产人员是否按照该流程操作。
5.4.4 主控柜体布线流程a)、柜体按钮的接线及绑扎处理。
b)、将镀锌背板装回柜体。
c)、负荷开关处的接线,柜门加热器、插座接线、冷却风扇处的接线及绑扎处理。
检验员在检验过程中主要检查生产人员是否按照该流程操作。
5.4.5 变桨柜布线流程a)、安装板装回柜体内,接端子处的大线、柜内控制器、模块的地线、重载的电线b)、端子、继电器、接触器、加热器等的接线。
c)、控制器(驱动器)的接线及绑扎处理。
d)、重载的接线及绑扎处理。
检验员在检验过程中主要检查生产人员是否按照该流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