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过马路成因与对策

合集下载

浅谈中国式过马路的成因与对策

浅谈中国式过马路的成因与对策
( 三)北京奥运会对大学生项 目增多、时间延长 、科学性提高 大学生拥有 深厚的文化底蕴 , 使 得他们对体育有 了更深层次 的认识 , 积 极投身到体育活动中去。如体育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出现频率最高、参 与人数最多、活动时间最持久的一项 内容 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后,高校校 园
参考文献 : [ 1 ]马仲 良 , 王鸿 春 , 黄 亚玲 . 人 文奥运 研 究 … J. 北京 体 育大 学 出版
社 , 2 0 0 5 . 1
【 2 ] 孙葆丽 , 北京奥运会三大理念探析 [ J ] , 北京社会科学 ,2 0 0 3 ( 1 ) : 2 8 — 3 4 【 3 ] 宋光春 :《 2 0 0 8 年奥运 会对我国经济及 大众体育需求 的影响 [ J 】山 东理工大学学报 2 0 0 7 年第 2 3 卷第三 【 4 ] 姜千秋 , 张淼 . ( ( 2 0 0 8 年北京奥运会对 高校体育文化 的影响探讨》… . 沈 阳体育学院学报 ,2 0 0 8 . 0 6 . 【 5 ] 舒为平 , 北 京奥运会 对全民健 身活动 的影 响 【 J ] . 成都体 育学院学报 2 0 0 3 年第 2 9 卷第三期 . 【 6 ] 刘操 ,( ( 2 0 0 8 年北京奥运会对全 民健身和社会文明的影响》【 J ] , 消 费导刊》2 0 0 8 年0 6 期. [ 7 】 黄腊秀 , 但爱兰 , 王爱华 .( ( 2 O 0 8 年奥运会对 高校体育发展的影响》 [ J ] ,华北煤炭 医学院学报 2 0 0 5 年7 月第 7 卷第 4 期.
浅谈中国式过马路的成因与对策
3 1 5 1 7 5 宁波 大红鹰 学 院信 息 工程 学院 浙 江 宁 波 金正 丰 靳 尚炀 彭绪 山
摘 要:在 当今 “ 中国式过马路”泛滥的年代,我们 需要做 的是对这种现状及危害程度进行分析,找出原 因,并给 出相对的解决办法。 关键 词:中国式过 马路 危 害程度 解决办法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分析论文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分析论文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分析论文由美国心理学家亨特提出,他的观点认为,心理学已由争论心理学是什么和是怎样的思辨时代进入了实验时代,心理学已走上了客观地研究人类行为的道路。

心理学应当努力地描述和解释、预测和控制有机体对外在的,主要是社会环境的外显行为。

他同其他的行为主义者一样,力求避免应用带有心灵色彩的术语。

以下是今天店铺就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分析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阅读:“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分析全文如下:【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快发展,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过马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而过马路遵守交通规则与否则成为衡量国民素质的一个基本标准。

过马路不仅仅能折射一个国家法律法规的健全程度,而且能折射出一国社会文化底蕴的浓厚程度,而“中国式过马路”这一名词的出现则揭示了中国人过马路时闯红灯现象严重的社会现实。

本文拟在结合“中国式过马路”的现状、原因对其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并与国外作对比,浅谈中国如何摆脱这一现状。

【关键词】“中国式过马路” 闯红灯忍耐限度路权分配对策。

1.“中国式过马路”及其现状。

“中国式过马路”是近期活跃在网络上的名词,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1]而本文认为“中国式过马路”是指扰乱交通秩序、给交通安全带来威胁的一系列行为,主要表现为行人闯红灯、越线、行人与机动车互不相让、不走斑马线、违规翻越马路中间的隔离栏等。

其中,闯红灯作为“中国式过马路”最重要的表现更是受到社会关注。

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里,据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前10个月,全国因闯红灯肇事造成死亡798人;因违反道路标志线肇事造成死亡26154人;因机动车未礼让行人肇事造成429人死亡;因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肇事造成161人死亡。

平均每天2.6人死于“闯灯”、86人死于“越线”、1.4人死于“不让”、0.5人死于“强占”。

[2]具体情况如下:通过数据以及图表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严重,其中越线已经成为破坏社会安全中的重要因素,这一现状亟待解决。

生命健康:中国式过马路

生命健康:中国式过马路
中国式过马路 1、产生原因:
安全意识不强,道德素质低下,法制观 念淡薄; 我国法制建设不健全,相关部门执法力 度不够; 交通信号灯设置不科学。
2、中国式过马路的性质、危害、后 果
• 危害:扰乱正常的交通秩序;危害人们生 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损害法律尊严和影响 文明风尚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请从心理健康和法律角度对“中国 式过马路”的行为进行劝告:
心理健康: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我 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和尊重他人的生命。 法律: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性。行使生命健康 权表现中的D点。
如何杜绝中国式过马路?
• 政府(国家): • 公民: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问题分析及对策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问题分析及对策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中国式过马路行为问题分析及对策学生姓名:学号:指导老师:专业:行政管理年级:18春学校:宁波广播电视大学2020年10月目录引言 (1)1 “中国式过马路”问题分析 (1)1.1 路人自身存在的问题 (1)1.1.1路人存在侥幸者心理 (1)1.1.2公民意识较为薄弱 (2)1.2 交管部门存在的问题 (2)1.2.1执法力度不够 (2)1.2.2交通管理混乱 (2)1.3 城建规划存在的问题 (3)1.3.1城市规划不合理 (3)1.3.2道路基本设施不足 (3)1.4 当前社会环境存在的问题 (3)2 从行政管理角度提出治理对策 (3)2.1 地方政府部门从宏观角度考虑 (3)2.1.1 强化治理主体建设 (3)2.1.2 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4)2.2 地方政府从现实角度考虑 (4)2.2.1 完善交通基础设施 (4)2.2.2 加大执法力度 (4)2.3 宣传部门加大对于守法意识的宣传 (5)2.3.1 开展事故案例宣传教育 (5)2.3.2 提升社会民众的素质教育 (5)2.4 发挥社会群众的监督作用 (5)3 结论 (6)参考文献 (6)【摘要】“中国式过马路”问题作为一个极为常见的社会问题,如今已经给社会民众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困扰,而路人又做为交通路上的弱势群体,发生意外轻则受伤重则致死。

本文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来分析探讨该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进而提出适当的解决对策,为政府加强道路交通管理,防范意外发生做出一定参考。

本文认为:在对该现象进行行政治理时,政府部门首先要从宏观角度考虑,强化自身建设并出台完善相应法律法规。

其次要从现实角度出发,加强城建规划部门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管部门的执法权力及执法力度。

最后要通过党委宣传部门及政府各委办局的宣传科室对事故案例进行宣传教育,在对社会民众的素质教育进行一个提升。

当然从根源处讲,若是想要根除中国式过马路这种社会现象,必须要从我国国民的意识形态着手,加强道德建设,提升国民素质。

试论“中国式过马路”成因及应对措施

试论“中国式过马路”成因及应对措施

试论“中国式过马路”成因及应对措施试论“中国式过马路”成因及应对措施“`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跟红绿灯是没有关系的,只看人不看灯。

”近日,“中国式过马路”走红网络,引发热议。

反思现状,集体闯红灯现象在中国确实屡见不鲜进一步说,“中国式”的集体违规行为,在其他地方也不少见地上垃圾多,自己也会扔有一人坐在养护的草坪上,大家也会上去坐坐踩踩……不讲规矩,只言利害,理直气壮地挑战着社会公德。

“中国式过马路”表面看来是城市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它却与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践踏草坪、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诸多“小事”一起,透视出当代中国社会正在遭遇的道德问题的冰山一角。

是什么造成了“中国式过马路”不道德现象发生与存在,究其原因,不外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

客观方面原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道路的发展跟不上车辆的增长速度,使得各条道路上都车满为患。

道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行人只得见缝插针地跟机动车抢道了。

不少城市在道路规划中缺乏超前意识,存在忽视和漠视行人通行权利的倾向,一些路段的红绿灯设计得不合理,行人通行的信号灯时间太短,转弯的车辆又多,而且根本没有礼让行人的意识。

一百多秒的等待只换来十来秒的通行时间,个别人耐不住性子,看准时机,“挺身而出”,后面的人赶紧尾随而上,很快“凑齐了一撮人”。

行人乱穿马路是造成交通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却很少有人反思城市交通设施是否周到方便。

国外城市交通研究表明,人行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的最佳间隔距离是150 米,否则就超出了人的忍耐极限,可能造成行人乱穿马路。

但是,中国城市规划者闭门造车,常让行人兜大圈。

主观方面,还是国人的素质问题,即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不强所致。

从道德层面来讲,一些人缺乏遵守社会公道的意识,交通安全意识淡薄。

马路上的红绿灯,是衡量我们人性的一个尺标。

面对闪烁的红灯,太多的人总是急不可耐,好像是去赶火车似的,分秒耽搁不得。

有时我们也抱怨社会风气不好,但在抱怨的同时自己又没做好诸如讲诚信、讲礼貌,不乱扔垃圾、不乱写乱画等一些“小事”。

中国式过马路

中国式过马路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
人们常常说“安全问题大于天”,可是面对几十秒的红路灯,几乎全部的人都将安全抛之脑后。

红灯期间横穿马路的现象屡见不鲜,我想横穿马路的人中,有急事待处理的应该只占极少部分吧,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司空见惯呢?
我认为以下方面是这种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第一,很多人存在侥幸心理,觉得横穿马路不会出现安全问题,殊不知一旦出现意外将是终生的遗憾;第二,法不责众的社会观点影响大家的判断,从众心理作怪,看到有人不遵守交通规则,于是盲目跟随;第三,公民安全意识淡薄,法律监督惩罚措施没有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

如何才能减少这种现象的出现呢?希望我的提议可以对这种现象起到一定作用。

首先,加强安全宣传教育,让“中国式过马路”问题得到大家的高度重视,激发大家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的觉悟;其次,加强监管力度,在对闯红灯等机动车违规现象做出惩罚的同时,对不按交通规则行驶的路人也作出相应惩处;最后,科学合理设置红路灯时长,根据各个路口人流量及车流量对红路灯时长作出合理调整。

安全问题不容小视,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严于律己,时时刻刻做好表率,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交通定会愈发通畅!
131324009
赵晓军
13级应用生物科学班
生命科学学院。

中国式过马路政治论文(2)

中国式过马路政治论文(2)

中国式过马路政治论文(2)中国式过马路政治论文篇二浅析“中国式过马路”【摘要】众所周知,“红灯停,绿灯行”是世界通行的交通规则。

但“中国式过马路”却是“凑够一撮人马上走,和红绿灯无关”,这句高度概括的“中国式过马路”,不由引发了社会公众的普遍热议。

“中国式过马路”这一现象的出现,不仅和公民交通意识淡薄有关,更和交通管制不力密切相关。

因此,破解“中国式过马路”难题,不仅只是一道公民素质题,更是一道社会管理题。

【关键词】过马路原因交通管制措施一、出现“中国式过马路”的原因(一)客观因素。

1.路权分配不公平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止2010年9月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1.99亿辆,其中汽车8500多万辆,每年新增机动车超过2000万辆。

随着机动车辆的大幅增加,交通状况的改变,中国的路权分配并未做出及时的调整,交叉口交通设施的规划设计及建设管理的理念,没有考虑到过街行人的充分需求,而是片面追求长周期和增加车道数,极端的维护机动车的利益,与此相对,则是行人利益的牺牲以及路权的严重挤压。

在空间上,小汽车占据了交通干道的绝大部分,自行车、行人不仅无权占用主干道,在辅路上的空间也被挤压到最低限度。

此外,道路中央不仅缺少供行人驻足的空间,更没有任何的保护设施。

而在时间上,在一些复杂的平交路口,红绿灯的设计充分满足了机动车的直行、左转、右转的需求,却大大压缩了行人的通行时间,使行人难以从容通过。

2.交通信号设计不合理关于交通信号的设计和研究表明,“行人忍受等待时间”和“行人可接受等待时间”,是设置信号灯周期的重要参考依据。

行人可忍受等待时间是体现行人过街心理的重要标志,也是交叉口信号控制的必要约束条件。

在中国首部《城市道路人行过街设施规划与设计规范》中规定:交叉口信号控制行人过街可忍受等待时间不宜超过80秒,但通过实际调查却发现:在我国的闹市区路口红灯时长普遍超过100秒,等待红灯时间最短115秒,最长则达145秒。

对中国式过马路的建议

对中国式过马路的建议

对中国式过马路的建议
中国式过马路指的是中国人过马路时的行为习惯,通常不遵守交通规则,造成交通混乱和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有以下建议。

首先,应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学校教育应将交通安全教育纳入课程,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此外,市政府可以组织交通安全宣传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展览等形式,向广大市民普及交通规则和安全知识。

其次,加强交通执法。

交警部门应加大对违章过马路行为的处罚力度,对违章行为进行严厉制裁,以起到警示作用。

同时,需要加强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执法监督,确保执法公正、严格。

第三,改善交通设施。

在繁忙的人行道上设置人行横道、地下通道、天桥等,方便行人过马路,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此外,定期检修和维护交通设施,确保其良好的使用状况,减少因设施损坏而引发的交通安全问题。

第四,加强交通管理。

市政府应加大对交通流量高的路段和节点的管理力度,采取科学合理的交通组织措施,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为行人过马路提供更好的环境。

同时,应加强对交通规则的宣传和监督,让市民充分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

最后,建立积分制度。

对于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可以采用积分制度,将违法行为与相应的罚款金额相结合,形成一种激励
机制。

通过积分制度,可以让市民养成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减少违规行为,提高交通安全水平。

总之,要改变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习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加大交通执法力度、改善交通设施、加强交通管理以及建立积分制度等措施的综合应用,相信中国式过马路的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交通安全水平可以得到明显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式过马路的成因与对策
摘要:在当今“中国式过马路”泛滥的年代,我们需要做的是对这种现状及危害程度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给出相对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中国式过马路危害程度解决办法
中国式过马路的定义:“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这种说法极为刺,不过却当的符合当前社会现状。

现在的局面就是大家都深知中国式过马路是不正确的,是违反交通法规的,然而仍然有许多人知其不可而为之。

因为他们都带着从众心理、侥幸心理。

分析当前中国式过马路的现状,从中找出根本原因,对这种现象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一、当前中国式过马路的现状及其危害程度
(一)中国式过马路的现状。

北京市西三环公主坟商业区是北京西部重要的交通节点,记者观察发现,如果车流不间断行人硬闯红灯的情况很少见,但只要来往的车流不是很密集,中间有能够通过的空间,很多人就会不管是不是红灯,只顾低头过马路,根本不顾危险。

五羊邨是广州市中心人口密集最高的区域之一。

记者观察到,当车辆直行灯变红,转向灯为绿灯、行人灯仍为红灯时,如果车辆很少,已经在路口等候的行人都会立即过马路,而不是等待20秒后行人灯转为绿灯。

记者观察了15分钟,200多个过马路的行人都是如此,中间还有7个行人在直行灯都未变红灯、但直行车辆较少时,
就直接穿过马路,其中还有白发苍苍的老人和抱着孩子的母亲。

[7] (二)中国交通事故现状。

2010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造成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

2011年,全国共接报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0812起,共造成62387人死亡,其中营运客货车辆肇事50296起,占23.9%,造成20648人死亡,占33.1%。

有人说,我国交通事故,可以这么形容每5分钟就有一人丧身车轮,每1分钟都会有一人因为交通事故而致残。

二、引发中国式过马路的根本原因
“过马路,左右看,红灯停,绿灯行”,这是幼儿园小朋友一入学就开始接受的交通安全教育。

所以说,这不是教育不到位的问题。

可是,根据相关调查,只有小部分人会真正地看红绿灯过马路。

那么人群集体违规现象如何由来?
(一)从众心理。

当红灯时,如果一部分人群看着车少,通过了人行道。

这一举动会松动正在遵守规则等待绿灯的行人的心灵。

他们会认为,大家都这样,多我一个不多,反正都是一起走,这就有了凑够一撮人就走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形成。

(二)侥幸心理。

因为大家都会这么想,这么多人一起过马路,即使不是绿灯,车辆也只能让我们,而且交通部门所说的罚款,并没有真正落实,只是吓唬吓唬人的。

而且对于现阶段的交通法规来说,行人与非机动车在道路中相对
于机动车来说是弱势,因此交通法规对机动车的处罚力度远远大于其他群体。

(三)处罚力度不够。

随着“中国式过马路”这一新词的出现,各地交通部门也纷纷出台了相应的处罚条例。

比如,石家庄行人若出现闯红灯、不走人行横道、翻越护栏等违法行为,将被处以50元以下罚款。

石家庄交管局局长表示,在大路口,对群体性闯红灯的,要处罚前三名犯法者;在小路口,对于闯红灯的行人,将全部处以50元以下罚款。

然而对于行人未遵守交通法规闯红灯等行为,虽然出台了处罚条例,但是,大多数城市的都只是纸上谈兵,未真正落实到实处,而且行人罚款的处罚难度也确实比机动车处罚要大。

因此,只有执法者秉持公平、严格的执法态度,不看人下单,不畏惧权贵,对所有违法者一视同仁,才能真正在民众的心里树立起法律尊严,让“中国式过马路”消失。

(四)红绿灯设置不够人性化。

调查显示:”中国式过马路”与红灯时间是否超出行人忍耐限度有关,不能完全归责于行人素质,更深层次的反映是红绿灯设置问题与交通上行人与车辆重视程度不同。

三、制约、杜绝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建议
“中国式过马路”问题的严重性,大家都有目共睹,若不好好整顿,恐怕会导致中国的交通进一步恶化,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安全。

针对这些问题,现提出几点建议,以制约、杜绝中国式过马路。

(一)从自身做起。

在“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中,我们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

数据显示,有77.55%的人表示自己曾参与过。

很多时候,我们完全可以坚持自己的原则,等到绿灯再走。

我们要做的很简单,只要坚定自己的信念,遵守交通法规。

同时,也是对自己,对他人生命的一种负责。

(二)将处罚落实到实处。

对于行人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应予以严惩,加大惩戒力度,真正把处罚、罚款落实到个人。

(三)实地考察后,制定符合各路段的红绿灯设置。

加一个红灯倒数机制,让行人可以明确的知晓红灯的剩余秒数,增加行人不闯红灯的几率。

调查发现,67.35%的人们表示,城市内交通指示灯具有读秒功能,能减少人们闯红灯的几率。

(四)建立天桥、地道等设施缓解行人压力。

有89.8%的人赞同使用天桥、地道等类似的设施供行人安全通行的做法。

四、总结
“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亟待解决,然而要想杜绝,也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

无论是行人本身,还是交通管理部门,或者是交通设施的建设,都需要大家共同配合完成。

那么,如果每位交通参与者都积极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牢固树立文明交通安全意识,那么距离彻底挥别“中国式过马路”也就为时不远了。

参考文献:
[1]江德斌.“中国式过马路”与“中国式处罚”[j].政治法制.2012,(34)
[2]中国式过马路,你过了吗[j].职业教育(上、中旬).2013,(1)
[3]路超,姚萍.如何改变_中国式过马路[j].道路交通管
理.201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