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学案九年级上探究水的组成学案(张成)
科粤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4.2 水的组成 教案 (1)

水的组成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2、过程与方法: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重点: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方法:实验探究手段:多媒体、实验辅助教学。
课时:一课时实验准备:直流电源、水电解器,试管、酒精灯、火柴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空气的组成如何?2、情景导入: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俗话说“不吃一月,无水一周”,今天我们学习探究水的组成。
3、讲授新课:想一想:1、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2、留意过我们身边的天然水都是纯净物吗?3、水究竟是由哪些元素组成?一、介绍氢气物理性质: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化学性质:可燃性(产生淡蓝色火焰)验纯方法:如图所示实验:思考:通过上面的学习,你知道可以怎样检验氢气呢?学生讨论回答氢气的检验方法。
下面我们通过电解水实验来研究水的组成。
二、水的组成水的电解实验现象:1、两极都产生无色的气体2、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3、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4、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讨论: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
结论1、有氢气和氧气生成,说明电解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H2O −−通电 H2+O2分解反应−→讨论:氢气(H2)氧气( O2)水(H2O)在组成上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从元素种类的角度去考虑)结论2、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物质的简单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物质的分类,请大家阅读课文最后一段。
三、物质的分类认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区分方法。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2水的组成 教案

《4.2 水的组成》教案教材分析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又学习了一种新的物质——氢气,并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在课题之后还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水的组成揭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系统知识。
本节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元素的概念埋下伏笔,对正确书写化学符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a、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b、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了解水的化学式;c、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关系,并可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②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b、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③德育目标: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b、通过观看有关水资源和水的污染的录像,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①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
②教学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即从宏观现象转向微观分析。
教学理念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辨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博采演示教学法、课件展示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诸方法之长,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组织,并体现以下特点: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重点改进了演示实验,利用实物投影将实验投在屏幕上,将实验加以放大,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实验装置、步骤、现象都展现在每一个学生眼前,使实验效果更清晰、更直观,让每个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突出了重点。
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课件展示出一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如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水属于哪类物质?水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分析,最后探究得出结论。
科粤版化学九上4.3探究水的组成 学案

九年级粤教版初中化学同步练习第四章生命之源―水4.3 探究水的组成一、本周教学内容4.3 探究水的组成了解水的物理性质;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二、重点、难点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三、教学过程4.3 探究水的组成●水的物理性质问题:1. 冰能浮在水面上,与水的哪个性质有关?2. 玻璃瓶中的水结冰后为什么常将瓶子冻裂?3. 高原地区烧开水为什么要用高压锅?物理性质总结1. 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
2. 在压强为101.3kPa时,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
3. 温度为4℃时,水的密度(1g·cm-3)最大。
●探究组成水的元素1. 研究物质组成的方法(1)分解法(2)化合法2. 水通电实验(1)接通电源后两极各有什么现象?电极上有大量气泡生成(2)与正极连接的玻璃管中气体和与负极连接的玻璃管中气体体积谁多谁少?正极气体体积大约是负极气体的二分之一。
(3)通电后,产生的是什么气体?通过实验进行检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体积较少的气体,木条复燃,是氧气。
在玻璃尖嘴处点燃体积较多的气体,该气体可以燃烧,是氢气。
(4)我们可以怎样来表示水通电这个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2H2O 通电2H2↑+ O2↑(5)通过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实验事实,关于水的组成,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
(6)我们怎样用原子、分子的观点来分析电解水的反应呢?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
水分子分解成许许多多的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组合成氢分子、氧分子,许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在一起生成氢气、氧气。
根据实验中氢气、氧气的体积比为2:1,说明水是有固定组成的。
精确实验表明: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课堂练习:1. 冬天,带水的自来水管容易冻裂,主要原因是()A. 铁管热胀冷缩B. 铁管热缩冷胀C. 液态水比冰密度大D. 冰比液态水密度大2.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A.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科粤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四章生命之源——水4.2水组成》4(20210228215821)

研究水的构成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经过电解水实验,理解水的构成,加深对分子、原子观点及化学反响的实质的理解(二)经过研究水的构成实验,发展学生察看水平、实验水平、剖析推力水平易科学研究水平。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研究水的构成实验,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学生谨慎务实的科学精神。
教课要点:研究水的构成教课难点:对水分解的微观理解教课过程:一. 水的分解实验现象:通电后电极上产生____________,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体积较小,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体积较大,两者的体积比是____________。
气体的查验:体积较小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类气体是____________。
体积较大的气体靠近火焰时能焚烧,火焰呈淡蓝色,这类气体是____________。
(1)水在通电后,产生了两种物质,即氧气和氢气,在反响中耗费了电能,是汲取能量的化学变化。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揭露了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反响物的分子先分裂成原子,原子再从头组合成新的分子。
水通电后获得了氢气和氧气说了然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构成的;氢气由氢元素构成;氧气由氧元素构成。
二.水分子的微观变化经过水分子的微观表示图①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②每两个氢原子联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联合成一个氧分子,③大批的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别构成了氢气和氧气,④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构成的,⑤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⑥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在必定的条件下,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从头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等。
小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构成的。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科粤版(2012)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4.2 水的组成 教案(表格型)

班级初三·班科目化学教学时数课时课题第四章第二节水的组成教学目的和要求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3、学会用微观概念解释水的组成。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2、通过观察实验, 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电解水的实验,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1、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
2、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的过程, 即从宏观理解转向微观分析。
教学方法问题导思、实验探究等方法教具实验所需仪器、药品复习检查1、物质依据其组分的不同可分为哪些类?2、纯净物依据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可分为哪些类?3、水属于以上的哪类?它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板书设计§4.2 水的组成1、水的物理性质:纯水通常为无色、无气昧、无味道的透明液体,1 大气压下, 凝固点为0℃, 沸点为100 ℃,4 ℃时密度最大, 为1克/立方厘米2、探究水的组成①电解水的反应式:(H2O)(H2)(O2)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
③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即:H2O④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为新分子。
西安市教育委员会监制课堂练习见教案中西安市教育委员会监制西安市教师教案专用纸副页(乙种)[演示]实验4-6:将电解器下端的两个电极与直流电源相连接,接通直流电源,引导学生观察两电极上的现象及产生气体的体积,气体少的一管产生约10mL气体时停止实验。
[提问]1、接通电源后两极各有什么现象?2、分别与正极、负极连接的两支玻璃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怎样?3、通电后, 产生的分别是什么气体?4、如何通过实验进行检验?[演示]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体积少的气体。
使体积较多的气体通过干燥管,在玻璃尖嘴外点燃。
新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 4.2 水的组成 教案(教学设计)

第四章生命之源——水4.2 水的组成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了解氢气的性质。
3.认识水的组成。
4.了解化合物、氧化物和单质的概念及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充分利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电解水实验;水的组成。
1.对化合物、氧化物和单质概念的理解。
2.研究化合物组成的基本方法。
[展示图片]湛蓝的大海、奔腾的长江、巍巍的雪山、清澈的山泉、洁白的云朵、多彩多姿的水世界;自来水、纯净水、矿泉水……各种不同的饮用水。
[设问]自然界中以不同形式存在的水,是否都有相同的组成?如何探究水的组成?[设置情景]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不仅江河湖海中含有水,各种生物体内也都含有水,一般都在60%以上。
水这么常见,你们了解它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水的组成”。
[简史导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水都被看成是一种元素,直到18世纪,科学家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才最终认识了水的组成。
我们就沿着科学家的研究足迹一起揭示水的组成的奥秘吧!1.氢气的燃烧实验[演示]教师展示预先收集的一瓶氢气,让学生观察并归纳氢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
[教师补充]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小。
[讲解]氢气是一种能燃烧的气体,但若氢气不纯,在空气中点燃后会发生爆炸,因此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演示实验]氢气纯度的检验及氢气在空气里燃烧。
[教师]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学生]氢气能够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小水珠生成,触摸烧杯外壁,感到发烫。
[补充]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所以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
如果氢气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就有可能会发生爆炸。
氢气可以燃烧,所以氢气可以用点燃气体来检验,若气体燃烧则生成的气体为氢气。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4.2《水的组成》教案(2)

水的组成【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水电解的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3.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与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水电解的实验和根据实验分析探究水的组成的方法。
难点:用分子、原子知识解释电解水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纯净的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
在101千帕时,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厘米3.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所以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能浮在水面上。
冰山、海洋、湖水、沼泽。
二、水与人类的关系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世界上用于农业的淡水占人类消耗淡水总量的60%~80%。
工业上要用大量水来洗涤、溶解、加热或冷却,并用水作原料来制造化肥等产品。
在动力工业上,水力发电在总发电量中占有一定比率。
在交通运输上,内河及海洋航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三、探究组成水的元素水的电解实验装置图,接通电源,观察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
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一段时间后试管1和试管2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科学研究证明,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很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很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更小的粒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例如,在水电解的反应里,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
这个实验也验证了上章学过的这个结论: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根据精确的实验测定,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因而水的化学式是H2O。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水的组成》学案

4.2 水的组成【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3.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旧知回顾】1.元素是用来描述物质的组成的,、、是用来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的。
2.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知学习】1.通常情况下,纯净的水是的,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沸点是,4o C时密度最大,为。
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所以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能浮在水面上。
2.电解水实验:(1)接通电源后我们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接负极的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检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正极的试管1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检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负极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分解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属于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4 ) 上述实验能证明的结论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注意:在实验过程中,在水中加入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讨论】:1.在水的电解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2.在上述变化前后,参加反应的元素种类有无变化?得到什么结论?【自我检测】1.电解水的实验说明了()A、水是一种常见的元素B、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混合物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2.电解水所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A.1:8B.8:1C.1:2D.2:13.下列水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在通常情况下,1 L水中只能溶解大约30mL氧气B.水是无色无气味的C.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可得到氢气和氧气D.水在1.01×105h时冷却至0℃可结成冰4.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将产生的气体各自收集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 题 : 《饮用水》学案 时间:2011.10.27
主 备: 张 成 班级:九年级( ) 班 学生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观察电解水的实验,描述实验现象,进而推理、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自学导航】
阅读教材105-110页,结合已有的知识归纳水的物理性质
1、水的物理性质:
(1)
(2) (3)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观察教师演示实验4-5,描述实验现象
1.通电后两个电极都产生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体积 ,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体积 ,它们的体积比约为 。
2.把正极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 ,说明是 ;将负极气体 用火柴点燃,气体能 ,发出 火焰,这是 。
合作探究二、讨论完成
1.结论:电解水时,正极产生 ,负极产生 ,二者的体积比为 。
2.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电解水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3、电解水微观解释 水分子分解示意图:
分子 原子 原子 分子 分子
4、电解水实验的结论: (1) (2)
(3)
【分层检测】
一、应知应会
1.下列关于水的性质的叙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降温到0℃,水结成冰
B .加热到100℃,水变成水蒸气
C.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 D.给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2.当电解水的电解器通电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A.电极上有气泡产生,两个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B.有氢气和氧气生成,而且体积比约为2∶1
C.每个水分子都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D.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二、达标测评
1.纯净的水是
A.单质B.混合物 C.非金属 D.化合物
4.关于水的组成的正确说法是
A.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由氢气和氧气两种分子组成
C.由水分子组成 D.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3.每一个水分子的构成是
A.一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 B.氢、氧两种元素
C.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 D.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4.下列有关水的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由2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
B.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水由氢和氧构成
D.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5.关于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正极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 B.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正极的2倍
C.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两极产生的气体都比空气轻
三、拓展提升
1.水分子中的氢、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_,氢、氧元素质量比为______。
2.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极产生______,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极产生______。
该实验证明了水的组成,也可以证明在化学变化中______。
3.3L氢气是多少克?8g氧气是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0.09 g/L,氧气的密度为1.43 g/L)
【课后巩固】P.110习题1、2、3、4、5 (课本上完成)
【感悟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