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1:贤达之士不弃妻4篇

合集下载

传统美德的典故

传统美德的典故

传统美德的典故成语典故大家都知道吧,那成语都有哪些典故呢?下面是店铺带来的传统美德的故事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传统美德的典故11、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3、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4、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美德一直被视为人们行为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美德小故事不仅为我们传递了优秀的道德观念,更是激励我们秉持美德、做好人的榜样。

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这些感人至深的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吧。

故事一,孝顺父母。

从前,有一位名叫阿宝的小男孩,他非常孝顺父母。

有一年,他的父亲生病了,家里的药费用光了。

阿宝想了一个办法,他到处借钱,最后终于凑够了父亲的治病费。

父亲病好后,他主动承担了家里的家务活,让母亲可以好好休息。

他的孝顺深深感动了父母,也感染了周围的人。

故事二,诚实守信。

有一个小女孩叫小芳,她非常诚实守信。

有一天,她在路上捡到了一只钱包,里面装满了钱和证件。

小芳没有犹豫,她第一时间把钱包交给了警察叔叔。

后来,失主找到了小芳,非常感激她的诚实。

小芳因为一次小小的行为,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赞扬。

故事三,友善乐观。

有一个男孩叫小明,他总是乐观向上,善待周围的人。

有一次,他发现同班同学小红情绪低落,于是主动和小红聊天,鼓励她。

小红因为小明的关心而慢慢走出了阴影,两人成为了好朋友。

小明的友善乐观感染了身边的人,让大家都感到温暖和快乐。

故事四,勤俭节约。

有一个女孩叫小美,她非常勤俭节约。

每次吃饭都会把剩下的菜带回家,不浪费一粒米一滴水。

她还会主动帮助别人,用自己的行动影响身边的人。

小美的勤俭节约不仅让她的家人感到欣慰,也让她的朋友们受益匪浅。

这些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美德的力量。

无论是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友善乐观还是勤俭节约,都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具体表现。

让我们铭记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让美德之光照亮我们的成长之路,让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践行这些美德,让美好的品质成为我们的自然习惯。

中华德育故事(精选16篇)

中华德育故事(精选16篇)

中华德育故事中华德育故事(精选16篇)了解一个国家就要先了解它的历史,历史故事是让我们最容易了解中国历史、外国历史、世界历史、清朝历史等不同地域,不同朝代历史最快捷方法。

经典历史故事等你来品味。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华德育故事,欢迎大家分享。

中华德育故事篇1周朝时期,孔子门生之中,德行出众。

以孝行著称的闵子骞,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

为了更好的照顾闵损,父亲续娶了一位妻子。

后来,继母生了两个孩子,这年冬天,闵损父亲要外出了。

对闵损说:“有你娘在家照顾你,我也就放心了。

记住,在家要听娘的话。

”闵损说:“放心吧”。

然后父亲就走了。

父亲外出以后,闵损的生活就在砍柴挑水之间飞快度过。

家里所有的重活,几乎都落在他一个人肩上。

但是闵损对此没有一点怨言。

继母的两个孩子在放风筝,继母对闵损说:“闵损,还不赶紧干活儿!劈完柴禾,再把水缸里的水填满。

”闵损说:“是的,母亲。

”这时候,他的两个弟弟在争着吃饭,不让闵损和他们一起围着桌子吃饭。

当闵损看到继母为兄弟夹菜时,不仅想起生母对自己的教诲。

生母教导闵损说:“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到了冬天,后母让他穿着芦花填的“棉衣”,而让两个亲生儿子穿用棉花填做的棉衣。

闵损被冻得直哆嗦。

闵损的父亲看见长子穿着“棉衣”还哆嗦,追问下知道了实情,十分生气,要赶走后妻。

闵损便对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求父亲不要这样做。

”继母得知后,非常受感动,悔改了自己的行为,从此以后对三个儿子一样看待。

中华德育故事篇2上古尧帝的时候,洪水遍地,百姓们不能够安居,尧帝派大禹去治水。

大禹为人聪明机智,和蔼可亲,又意志坚强,非常讲信用。

大禹接受治水任务时,结婚才四天。

可是为了天下黎民百姓,大禹毫不犹豫地告别妻子。

与大臣益、后稷一起启程赴任。

大禹到任后,吸取父亲鲧治水的经验教训,努力实践,终于找到了合理的治水方法。

他认为,父亲用堵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只有劈开大山,开挖大河,让洪水顺着河流入大湖和大海,才能根治洪水。

中华文明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文明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文明传统美德故事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

那你知道中华文明传统美德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中华文明传统美德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中华文明传统美德故事:冯谖焚券诗曰:冯谖弹铗,客于孟尝,收债市义,焚券免偿。

战国时,齐国有个冯谖。

《战国策》记载:冯谖家比较贫困,寄食于孟尝君门下,终日粗茶淡饭。

冯谖怀才不遇,牢骚满腹,靠在柱子上弹铗唱道:“长铗归来兮,食无鱼牎。

”孟尝君得知,吩咐总管给他鱼吃。

不久,冯谖又弹铗唱道:“长铗归来兮,出无车牎。

”孟尝君又让总管给他车子。

过了一段时间,冯谖第三次弹铗唱道:“长铗归来兮,无以为家牎。

”孟尝君再次派人供他老母衣食。

冯谖弹铗索要待遇,丝毫没有降低其名士的风流。

冯谖从此不再弹铗,尽心竭力为孟尝君做事。

有一次,冯谖替孟尝君到薛地去讨债,他假传孟尝君的命令说,凡是百姓们欠的债,都不用还了,然后又把全部的债票当着百姓们的面统统烧掉才回来。

孟尝君看见冯谖回来了,就问:“债都收完了吗?为什么回来得这样快呢?”冯谖回答:“收完了。

”孟尝君又问冯谖买了什么回来?冯谖回答:“买了'义’回来,我看你的府上,金银谷米绫罗绸缎,都是富足得很,只缺了'义’,所以我替你买了稀有的东西回来。

”孟尝君听了,勉强应了一声。

后来孟尝君不做齐国的相国了,他门下所有的食客都走了,幸亏有冯谖出谋划策,孟尝君才再次做了齐国的相国,并安居高位数十年。

中华文明传统美德故事:祖逖避难诗曰:祖逖避乱,亲党共之,车载老疾,躬自奔驰。

东晋时期,有一个叫祖逖的人,天性无拘无束,度量很大,把钱财看得很轻,喜欢做侠义的事情,每每到种田人家去的时候,假称他哥哥的意思,把谷米和绸布分给贫苦的人。

京师里发生了战乱,祖逖就带领亲戚和同乡的人,有几百家,到淮泗地方去避难,把自己家所有的车子马匹,都乘载那些老年和生病的人,自己却是步行,所带的药物和衣服粮食,都和那一班人共有。

后来元帝叫他做了刺史,祖逖因为国家山河破碎,前途很危险,心中一直存有振兴恢复的志向,后来终于打过长江,恢复了一部分失去的土地。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1、贤良淑德的孔夫子
传说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中国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及政治家,后人尊称他为“圣人”或“贤良淑德的孔子”。

传说孔子到庙桃中去饮酒,一位身體强壮的老板向他要酒,孔子却拒绝了。

那人就劈腿站立起来,另一把腿伏在孔子对前,瞪大双眼瞪视,孔子说:「这位老哥子,您不要急,等我喝完这把酒,就把它给你」。

老板被孔子的诚恳言辞打动了,终于听了孔子的话,将腿伏到原处。

此时,孔子已经知道此人的用意,就拿出杯来,把一大杯,装满了酒给他。

他说:“老家伙,你别走,就到这里坐吧!”
从此之后,古代后人都颂扬说:孔子贤良淑德,让世人汲取醍醐灌顶,有其精神。

2、让有限的西瓜成全众人的桂枝香
吴道子是古代中国一个年少英才,后来成为诗人、政治家。

他非常勤奋好学,是诸子百家中受公认最有潜力的。

有一次,吴道子给士人事全部招待,士人们见他受到宠爱,想思春起笑。

吴道子的书架中,只剩下一把空手,独有一个西瓜。

士人想:吴道子这招待真是可怜,就即刻离去。

为了不使士人觉得受讽说,徐熙即刻把西瓜切件,四散向士人,人人手中带西瓜就走。

后来,每一个士人都把吴道子的礼遇,说到了家人听着、朋友间讲述,引起士人众目睽睽,心服口服。

吴道子的正义正气,为后来的义士所称赞,令人叹服,足歌桂枝香般无限。

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传统美德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美德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已经成为了每一个中国人骨子里的精神基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享一些传统美德的故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精神信仰。

1. 孝顺:《孟子》中有一篇名为《滕文公》的篇章,讲述了一个名叫滕文公的人,他因为非常孝顺而被誉为“孝公”。

滕文公一直想尽办法为父亲延寿,包括献上了自己的肉来当药材。

这个传说让人们认识到,孝顺是传统美德中最为重要的一项。

无论是孝顺父母,还是孝顺祖先,都是中国人自古以来所推崇的品德。

2. 忠诚:在《三国演义》这个名著中,诸如关羽、张飞等历史人物都表现出了非常的忠诚。

其中最令人感动的莫过于关羽斩颜良,救阿斗的故事。

有一次,颜良偷袭了刘备的营地,关羽一人独自阻挡,趁机斩了颜良,救出了阿斗。

这个故事深入人心,让人们懂得了忠诚和勇气是中国传统美德中的重要品质。

忠诚不仅仅是对国家和皇帝,更是对家族和友谊之情的表现。

3. 诚实:《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爱人以诚,交友以信。

”这表明诚实是中国传统美德中最为重要的品质之一。

在《聊斋志异》中,我们可以看到孔雀东南飞的故事,说的就是一个诚实的故事。

孔雀在一些恶人的指引下,假装往东南方向飞去。

但是,一位老实人信以为真,向城里头马上汇报,于是整个城市的人们都出来行走了一圈,发现这上面就是一只孔雀,而且还是死的。

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诚实不仅仅是一个基本的道德标准,而且还可以带来好的结果。

4. 勤劳:《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天下之至柔,马之后”。

说的意思是山溪流水,回荡悠悠,大自然中的事物都极其勤劳。

勤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传统美德,它被赋予无数道德因素,如人类的生产力、农民的生产以及企业家的精神活力等等。

这些都表现了勤奋所带来的巨大作用。

在成千上万的劳动者身上,勤奋的精神信仰以及他们的勤奋实践都彰显了中国人民富有创造性的每分每秒。

我国传统美德的小故事

我国传统美德的小故事

我国传统美德的小故事在我们国家,有许多传统美德一直被代代传承。

下面,我将给大家讲述几个有关我国传统美德的小故事,希望能够生动、全面地展现这些美德的价值和作用。

故事一:孝心之美有一位叫小明的孩子,他非常懂事而且孝顺。

有一天,小明的爷爷生病了,需要留在医院治疗。

为了照顾爷爷,小明主动请假回家。

他每天早上起床给爷爷准备好早餐,一边哄爷爷吃药,一边陪着爷爷聊天。

下午,小明还会给爷爷读报纸,陪爷爷散步,让他感到温暖和关心。

小明的行为让他的爷爷十分感动,也让大家看到了孝心之美。

故事二:诚实之美有一次,小红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一个掉落的钱包,里面有很多现金和一些重要的证件。

小红知道这是别人的财物,她犹豫了一下,毅然决然地决定把钱包带回家交给警察叔叔。

警察叔叔找到了失主,并迅速将钱包归还给了他。

失主非常感动,送给小红一些奖励作为感谢。

小红的诚实让大家看到了诚实之美的价值,而她的行为也成为了身边人学习的榜样。

故事三:友爱之美小亮是一位很友善的小朋友,他总是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玩具和小零食。

有一次,小明生日的时候,因为他的家庭条件不好,没有办法请同学们来家里开生日派对。

小明感到很伤心,但小亮没有忘记这个特别的日子。

他放学后来到小明家,带了一份特地做的生日蛋糕和一份精心挑选的礼物。

小明和小亮一起度过了一个特别而快乐的生日,这让他从心底里感受到了友爱之美。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用心关心他人,能够带来无尽的温暖和幸福。

以上这些小故事虽然只是冰山一角,但它们却展现了我国传统美德的方方面面。

孝心之美让我们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性;诚实之美教会了我们不论是在得到与失去中,都要保持诚实守信;友爱之美则提醒我们关心他人、分享快乐才能让世界更美好。

通过这些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传统美德的指导意义和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孝顺、诚实和友爱,用我们的行动来传承和弘扬这些美德。

只有当每个人都肩负起责任,秉持着传统美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和睦。

中华美德故事实用(4篇)

中华美德故事实用(4篇)

中华美德故事实用(4篇)中华美德故事篇一在中国文化中,美德,在各个人物中都非常重要:如荆轲为报太子丹知遇之恩,孤身一人进秦国刺秦王,这也是美德;诸葛亮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为蜀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世人称颂。

现如今,我们中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开展,我认为在学习成绩以外,最重要的是道德。

也就是说许多的中学生抽烟、喝酒、阅读不良信息,这都是不注重美德的修养,还有自身的原因。

美德在于一点一滴的积累,而且还有自身对美德的信仰、尊重、崇敬。

将中华美德学习,并理论,是我们中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唯有将美德发扬至上,才能使中华文化有进步,我们才配做一个有道德、责任的中学生。

小羊跪下向母羊吸奶,乌鸦尚知将腹中的食物吐出给自己的父母吃,何况我们人类呢?在如今的社会里,打骂父母,甚至杀害父母。

这些人难道有良知有道德吗?这些人没有道德,更何况美德呢!人生在世,百事孝为先,孝顺也是美德,徐庶为了母亲不被曹操杀害,决然为了救母亲而降曹。

有许许多多的孝顺的事例被后人传送,学习他们的美德,学习他们的孝顺精神,让他们的故事永远流传吧!中华美德,经久不衰的美德,用我们诚意去学习美德,做中华美德的传人,使我们所拥有的美德文化,更加辉煌,更加灿烂吧!中华美德故事篇二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它具有五千多年连续不断的文明史,拥有博大精深、远流长的思想文化。

其中,始终贯穿着中华儿秀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道德品质,这些可以被统称为中华美德。

谈起中华美德,大家多多少少都能说出一些,比方:热爱祖国、孝敬父母、明礼诚信、自尊自强……其实,关于中华美德的不止这些。

春华秋实,岁月无痕。

光阴的飞逝,为我们的人生留下了许多珍贵财富,太多的记忆、太多的感情,使我们始终无法释怀;太多的感动、太多的追求,使我们久久不能遗忘。

人生的旅途漫长遥远,在我们饥渴时,都想要一碗心灵鸡汤;在我们疲惫时,都想找一个灵魂的港湾来休息。

这时,身边处处都有中华美德。

有一位伟大的人曾说:“生命不可能从谎话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1:贤达之士不弃妻4

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1:贤达之士不弃妻东汉初期的名臣宋弘,不仅以清节威德着称于世,在处理夫妻关系上,也称为千古绝音。

宋弘,汉光武帝即位以后,拜为太中大夫。

后来又做了大司空,被封为侯。

自己将所有的田地租税收入和朝廷给的俸禄,一并用来赡养九族中的人,因而自己虽然官高位显,家中却没有多少财产。

这一年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的丈夫死了,她守了寡,光武帝念及姐弟之情,时不时地请她入宫见面、聊天,也想再替姐姐找一个好丈夫。

这一天两人坐在一起议论朝中的大臣,汉光武帝便想趁此机会,旁敲侧击地看看姐姐的态度,于是说道:“姐姐看我这朝中众臣,谁是真正的贤士?”公主回答说:“依我之见,宋弘为人有威望,有道德,其它人无法跟他相比。

”这样一来,皇帝明白了姐姐的意思,她是看中了宋弘的人品,就宽慰姐姐说:“别急,等我想个办法,慢慢找个机会把这件事办了。


由于深知宋弘的为人,光武帝为此颇动了一番脑筋。

他知道要是让人直接去说媒,而宋弘不同意,这岂不是让姐姐的面子丢尽了,就是自己也不好下台。

于是过了几天,他找了个机会召见宋弘,让公主坐在一座屏风后面听他们谈话。

上来就论及公主的
婚事,恐怕太唐突,所以聪明的汉光武帝就先从民间的谚语开始,向宋弘提问:“我听人讲民间有这样的谚语,说一个人当了高官,他过去的旧相识就要被换掉,不再来往了;要是一个人发了大财,有了钱,纳几个妻妾,这也是常情啊!”宋弘听了,明白了一二,他正色回答皇帝的问话说:“臣听说人贫贱时交的朋友,富贵的时候不能忘记他们,而贫贱时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的妻子,也不能因为自己富裕了就休弃她,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贤达之士所做的。

”听了这话,皇帝也就明白了宋弘的想法,更佩服他的为人。

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2:举案齐眉见道义后汉时期,有一位叫梁鸿的读书人,是扶风平陵地方的人,家境十分贫寒,父亲早早就过了世,当时正值乱世,梁鸿年幼,无力葬送,只得用一张草席裹住父亲下葬。

父亲去世后,家里生活更加艰辛,梁鸿虽然年少,但很坚毅,他刻苦求学,曾被保送到当时最高的学府「太学」里学习。

因他聪明好学,精通经史典籍,为人又有德行,使得当时的人都很敬佩他。

后来,梁鸿回到了家乡,继续学习以提升自己。

乡里有许多人家,见梁鸿一表人才,气质儒雅,为人勤劳踏实,又有着高深的学问,很仰慕他高操的品德,都希望把女儿嫁给他,前来提亲的人非常多,其中不乏有位高财多之家的貌美女子,但都被梁鸿婉言谢绝了。

在梁鸿的心中,始终尊崇道德,并不贪慕名利财色,他是希望能够找到一位志同道合的人,能够成就彼此的道德学问。

同乡里,有一位孟家的女儿孟光,她生得肥胖,皮肤很黑,相貌丑陋,力气又很大,能够把舂米的石臼举起来,但她贤淑知
礼,聪明有德。

孟家的家境极为富有,前来提亲的人也不少,但每每有人来提亲时,征求孟光的意思,她总是不愿意,一直拖到三十岁,还是没有成亲。

孟光的长相虽丑,但她从不因此而自卑,也不因富有而骄慢,她不愿追求名利富贵的生活。

在她的内心,重视的是品德的修养,当见到前来求亲者,大多重视的是家中的财富,她自然是不愿意。

虽然年龄很大了还没有成亲,她并未因此担忧,每日依然尽心孝敬父母,安于本分,习女功,学道德。

纵然有人因此说些什么,她也从不放在心上孟光有如此坚定的信念,父母却很焦急,看着女儿一年比一年大,还是没有成亲,终于忍不住责问女儿:「这么多年来,有这么多的人前来提亲,其中有富家的子弟,也有相貌俊朗的人,或是有地位,或是有才华,可你每次都不肯答应,现在都到了三十岁了,还没有满意的人家,你到底是想要怎样的人才行呢?」孟光于是回答说:「希望节操能像梁鸿那样的。

」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3:程母育子程母侯夫人,是大中公程珦的妻子,程(颢)明道、程(颐)伊川的母亲。

她对公婆尽孝道,治家有规矩讲家法。

她性情谦和随顺,尊敬丈夫,即使小事,也必须报告大中公而后行。

她从不打奴仆,若见子弟对仆人稍有呵责,必定教训说:“人的贵贱虽不同,但同样都是人!”她待婢女仆人很宽厚,处处怕伤害他们;而对孩子,一有过错,小的责问批评,大的请示大中公,一定要其改过才罢休。

她曾说过:“子女之所以不孝,都是由于当母亲的隐瞒其过错,父亲不能得知,因而无法及时教训于他。

”程母生了六个儿子,死掉四个,只剩下明道、伊川两兄弟,怎么不极其珍惜!孩子才几
岁,走路跌倒,仆人急忙抱扶,程母总是斥责孩子说:“你若慢慢走,会跌倒吗?”吃饭的时候,她让孩子坐在自己身边,若孩子要尝名贵的羹,程夫人即呵斥制止说:“小时处处满足他的要求,长大后怎么得了呀!”孩子要是与人争执、吵架,虽然儿子是对的,她也不袒护,说:“担心的是他长大后不能受委屈,不担心他不能伸啊!”所以二程夫子,从小时候对饮食衣服一点挑剔都没有,也绝无恶言骂人。

二人长大后,成为宋代大儒。

看了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