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风·子衿》原文、译文及赏析

合集下载

《诗经·郑风·子衿》原文及赏析

《诗经·郑风·子衿》原文及赏析

《诗经·郑风·子衿》原文及赏析《国风·郑风·子衿》是《诗经》中的一首诗。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

为先秦时代郑地的华夏族民歌。

此诗写单相思,描写一个女子思念她的心上人。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诗经·郑风·子衿》原文及赏析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诗经·郑风·子衿》原文及赏析【原文】青青子衿①,悠悠我心②。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③?青青子佩④。

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⑤,在城阙兮⑥。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释】①子:诗中女子指她的情人。

衿:衣领。

或读为“紟”,即系佩玉的带子。

②悠悠:忧思貌。

③宁不:犹何不。

嗣:《释文》引《韩诗》作“贻”,寄也。

“音”谓信息。

④佩:指佩玉的绶带。

⑤挑、达:往来貌。

⑥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是男女惯常幽会的地方。

【赏析】由于孔子曾说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经学家便将《诗经》的每首诗都套上“思无邪”的灵光圈,致使一部《诗经》竞成了儒家的道德教科书。

如本篇《子衿》,《毛诗序》认为“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

孔颖达疏进一步解释说:“郑国衰乱不修学校,学者分散,或去或留,故陈其留者恨责去者之辞,以刺学校之废也。

经三章皆陈留者责去者之辞也。

”可是我们在诗中实在看不出什么“学校废”的迹象。

朱熹指出:“此亦淫奔之诗。

”(《诗集传》)倒是看出这是男女相悦之辞,纠正了前人的曲解臆说。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

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

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

“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

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国学诗经之《国风·郑风·子衿 》译文和注释

国学诗经之《国风·郑风·子衿 》译文和注释

国学诗经之《国风·郑风·子衿》译文和注释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译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思念。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把音信传?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城楼上。

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样长!注释子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

子,男子的美称,这里即指“你”。

衿,即襟,衣领。

悠悠:忧思持续的样子。

宁(nìng):岂,难道。

嗣(yí)音:寄传音讯。

嗣,通“贻”,给、寄的意思。

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

挑(táo)兮达(tà)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

挑,也作“佻”。

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鉴赏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

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

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

“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

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当前。

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使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

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

《诗经郑风子衿》原文、注释及赏析

《诗经郑风子衿》原文、注释及赏析

《诗经xx衿》原文、注释及赏析《诗经xx衿》赏析xx子衿,[1]悠悠我心。

[2]纵我不往,xx不嗣音?[3]xxxx,[4]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xx不来?挑兮达兮,[5]在城阙兮。

[6]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衿(JN),?的假借字。

《经典释文》:“衿,本亦作襟。

衣领。

”《颜氏家训书证篇》:“古者斜领下连于衿,故谓领为衿。

”这里诗人用它代所思的情人。

[2]悠悠,忧思不断貌。

[3]宁,反诘副词,岂,难道。

嗣,《韩诗》、《鲁诗》作诒,嗣、诒古同音通用。

《韩诗》云:“诒,寄也。

曾不寄问也。

”嗣音便是送音问的意思。

[4]佩,佩玉。

“青青子佩”是指系佩玉的绶带。

[5]挑,达,亦作佻、B,独自来回地走着。

《毛传》:“挑达,往来貌。

”胡承珙《毛诗后笺》:“《大东》‘轻率公子’,《传》训独行。

此挑达训往来者,亦谓独往独来。

”[6]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闻一多《诗经通义》:“盖城墙当门两旁筑台,台上设楼,是谓观,亦谓之阙。

……城阙,为城正面夹门两旁之楼。

“今名城门楼。

这是一位女子思念情人的诗。

《毛序》:“《子衿》,刺学校废也。

乱世则学校不修焉。

”三家无异义,而且“青衿”一词已成为读书人的代称。

但是我们在诗中根源看不出什么“学校废”的迹象,《毛序》的附会是显然的。

朱熹《诗集传》说:“此亦淫奔之诗。

”他看出这是男女相悦之辞,但是他在《白鹿洞赋》中又云:“广青衿之疑问,宏菁莪之乐育。

”可见《毛序》的影响之大,连说《诗》攻《序》的朱熹都难以避免。

末章写她在城阙等待情人而不见来,心情焦炙,来回走着,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一样漫长。

这种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刻划了诗人的心理活动。

心理描写法,在后世文坛上发展得更加精细,更加深刻,更加多样化,而上溯其源,三百篇已开其先。

正如钱锺书《管锥编》所指出的那样:“《褰裳》之什,男有投桃之行,女无投梭之拒,好而不终,强颜自解也。

《丰》云:‘悔余不送兮’,‘悔余不将兮’,自怨自尤也。

诗经《子衿》赏析:生动描绘了一个女子对心上人的深切思念

诗经《子衿》赏析:生动描绘了一个女子对心上人的深切思念

诗经《子衿》赏析:生动描绘了一个女子对心上人的深切思念《子衿》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属于《国风,郑风》的一部分。

全诗共三章,每章四句以简洁而深情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女子对心上人的深切思念。

以下是对《子衿》的赏析:一、作品原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看你,你难道就不给我寄传音讯?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看你,难道你就不能到我这来吗?走来走去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观楼上。

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几个月那么长!2、注释子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

子,男子的美称,这里即指“你”。

衿,衣服的交领。

悠悠:忧思不断的样子。

宁(nìng):岂,难道。

嗣(sì)音:保持音信。

嗣:接续,继续。

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

挑(tiāo,一说读tāo)兮达(tà)兮:独自徘徊的样子。

挑,也作“佻”。

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三、创作背景关于《郑风·子衿》的主旨和背景,历代学者众说纷纭,主要可以归纳为两种观点:一为刺学校废说及其衍生出来的师友之间相责相勉说,二为淫奔说及其衍生出来的男女爱情说。

刺学校废说,源自《毛诗序》:“《子衿》,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

”《毛诗正义》云:“郑国衰乱不修学校,学者分散,或去或留,故陈其留者恨责去者之辞,以刺学校之废也。

经三章皆陈留者责去者之辞也。

”孔颖达认为此诗的背景是《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

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

郑人废毁学校可能只是诗作的社会背景,而诗人更多的想表达的是对此种背景下的废学之风的悲痛和感慨。

“刺学校废”的主旨见解,影响深远。

宋欧阳修《诗本义》、苏辙《诗集传》都坚持“刺学校废”说。

明胡广等所作《诗传大全》坚决捍卫“刺学校废”说。

诗经子衿全文及赏析

诗经子衿全文及赏析

诗经子衿全文及赏析导读:《国风·郑风·子衿》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

此诗写单相思,描写一个女子思念她的心上人。

下面是诗经子衿全文及赏析,请参考!诗经子衿全文及赏析《诗经·郑风·子衿》原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诗经·郑风·子衿》作者简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

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

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三类。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

“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

“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一般来说,来自民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贵族的诗作,相形见绌,诗味不多。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

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而《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

赏析由于孔子曾说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经学家便将《诗经》的每首诗都套上“思无邪”的'灵光圈,致使一部《诗经》竞成了儒家的道德教科书。

如此篇《子衿》,《毛诗序》认为“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原文及赏析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原文及赏析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原文及赏析导读:《诗经·国风·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作品赏析:由于孔子曾说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经学家便将《诗经》的每首诗都套上“思无邪”的灵光圈,致使一部《诗经》竞成了儒家的道德教科书。

如此篇《子衿》,《毛诗序》认为“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

孔颖达疏进一步解释说:“郑国衰乱不修学校,学者分散,或去或留,故陈其留者恨责去者之辞,以刺学校之废也。

经三章皆陈留者责去者之辞也。

”可是在诗中实在看不出什么“学校废”的迹象。

朱熹指出:“此亦淫奔之诗。

”(《诗集传》)倒是看出这是男女相悦之辞,纠正了前人的曲解臆说。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

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

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

“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

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近人吴闿生云:“旧评:前二章回环入妙,缠绵婉曲。

末章变调。

”(《诗义会通》)虽道出此诗章法之妙,却还未得个中三昧。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

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原文译文赏析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原文译文赏析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原文译文赏析《国风·郑风·子衿》先秦:佚名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译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看你,你难道就不给我寄传音讯?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看你,难道你就不能到我这来吗?走来走去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观楼上。

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已经有三个月那样长!【赏析】《国风·郑风·子衿》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

此诗写单相思,描写一个女子思念她的心上人。

每当看到颜色青青的东西,女子就会想起心上人青青的衣领和青青的佩玉。

于是她登上城门楼,就是想看见心上人的踪影。

如果有一天看不见,她便觉得如隔三月。

全诗采用倒叙的手法,充分描写了女子单相思的心理活动,维肖维妙,而且意境很美,是一首难得的优美的情歌,成为中国文学描写相思之情的经典作品。

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

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

“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

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

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

《国风·郑风·子衿》诗经译文及鉴赏答案

《国风·郑风·子衿》诗经译文及鉴赏答案

《国风·郑风·子衿》诗经译文及鉴赏答案《国风·郑风·子衿》描写的是单相思,描写了一个女子思念她的心上人。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讲述单相思的古诗吧,希望同学们可以好好看一下。

《国风·郑风·子衿》先秦:佚名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国风·郑风·子衿》译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看你,你难道就不给我寄传音讯?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看你,难道你就不能到我这来吗?走来走去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观楼上。

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已经有三个月那样长!《国风·郑风·子衿》注释子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

子,男子的美称,这里即指“你”。

衿,即襟,衣服的胸前部分。

悠悠:忧思不断的样子。

宁(nìng):岂,难道。

嗣(sì)音:保持音信。

嗣:接续,继续。

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

挑(tiāo,一说读tāo)兮达(tà)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

挑,也作“佻”。

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国风·郑风·子衿》赏析《国风·郑风·子衿》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

此诗写单相思,描写一个女子思念她的心上人。

每当看到颜色青青的东西,女子就会想起心上人青青的衣领和青青的佩玉。

于是她登上城门楼,就是想看见心上人的踪影。

如果有一天看不见,她便觉得如隔三月。

全诗采用倒叙的手法,充分描写了女子单相思的心理活动,维肖维妙,而且意境很美,是一首难得的优美的情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描写相思之情的经典作品。

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

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

“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风子衿》赏读
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襟,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衣佩,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我来回踱着步子呵,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意境浅析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他的恋人。

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

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

“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

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
三个月那么漫长。

全诗不到五十字,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

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画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

正如我们现在常说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可见对恋人的思念之切;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象,可谓字少而意多。

末尾的内心独白,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

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本诗已开其先。

所以钱钟书指出:“《子衿》云:‘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薄责己而厚望于人也。

”已开后世小说言情心理描绘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