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江苏省青年教师观摩课〈理想的风筝〉之实录(示范文本)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理想的风筝实录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理想的风筝实录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理想的风筝实录1、揭题正音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14课,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师:这个字在这里读轻声(手指筝)再读一遍课题生:再齐读课题,筝读轻声2、回顾预习,加深印象。

师:课文主要写谁?生:刘老师师:预习得真好,我把他写在黑板上。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文章的主人翁是刘老师。

(板书:刘老师)师:昨天老师让大家从文中画出最受感动的地方,读一读,旁注并写出自己的感受或体会,并写出自己读完课文后的疑问,大家完成了吗?生:完成了。

师:很好!老师再给大家一点时间,把自己找到的地方反复读三遍,开始。

生:放开朗读受感动的地方。

3、自由交流,谈感受。

生1: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

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从这里我体会到刘老师的爱国主义精神。

师:谈得好,读得流利,怎样读出刘老师对祖国的热爱,哪个词应该读重音?生:慷慨陈词师:一起读这个词生:齐读师:什么是慷慨陈词?生:形容情绪激昂师:对,形容充满正气、情绪激昂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个词我们读作:慷慨陈词。

放到句子里读。

生:读整个句子。

(慷慨陈词读重音)师:哪个句子应读低缓而又沉重?往下读。

生:齐读(语气沉重、低缓)师:刘老师虽然身体残疾,但仍然坚持给我们上课,而且上得非常好。

(板书:课上、讲课)师:在刘老师影响下,我从小就播了理想的种子,以后真的考入了历史学系。

师:谁再来交流?生2: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嘴里还不停地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从这里我看出了刘老师对一件东西的追求很强烈。

师:对什么东西追求这么强烈?生:风筝师:真好,能看出你是有经过思考的。

(板书:追风筝)刘老师仅仅在追风筝吗?生:这还表示他对生命与生活的爱与追求。

师:真聪明,你也把这句话读一读生:有感情读师:读得真好,像他这样读。

生: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嘴里还不停地喊着:(师引:怎么喊?)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师:是呀!生命不止,追求不息,生命之火不灭,追求的脚步永不停息!师:谈得很好,谁再来?生3:我相信我的刘老师不会这样,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理想的风筝 课堂教学实录(苏教版六年级第十二册)

理想的风筝 课堂教学实录(苏教版六年级第十二册)

理想的风筝课堂教学实录(苏教版六年级第十二册)春天又到了。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

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

而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逢到这时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入天空的风筝。

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

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

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

而左腿,却从膝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

这条腿何时、为什么截去,我们不知道。

只是有一次,他在讲课的时候讲到女娲氏补天造人的传说,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

甩到地上的泥巴也变成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了,被摔到地上摔丢了腿和胳膊。

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

”教室里自然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飘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

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

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

而他每次的一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他的课讲得极好。

祖国的历史,使他自豪。

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

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

后来,我考入了历史学系,和刘老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他不喜欢笔试,却喜欢在课堂上当众提问同学,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

我记得清楚极了:倘若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案一侧,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满意地在记分册上写下分数,亲切、大声地说:“好!五分!”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吃惊地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

《理想的风筝》教学实录

《理想的风筝》教学实录

《理想的风筝》教学实录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用朴实的语言刻画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

课文主要记叙了腿有残疾的刘老师课上笑说丟腿、转写板书、课下和学生一起放风筝这三件事,在对刘老师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腻描写之中,突出体现了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以及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追求理想的思想品质,同时体现出作者对他深深的思念、赞美与钦佩之情。

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善于用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并充分注意了人物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之间的联系,使这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能相映生辉,互为例证,共同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对文本已有不同程度的理解。

我通过看学生的预习发现,大部分学生能从整体上读出刘老师的乐观、自信、顽强、爱生活、爱学生的品质。

而作者是怎样把刘老师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来的则需要我们教师的指导。

于是,我在设计教学时,就重点教在学生不会处,将长文短教。

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2、品读课文,体会刘老师顽强的生命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从中感受浓浓的师生情。

3、学习细节描写。

教学重点:通过评词析句,感情朗读,体会刘老师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与学法:教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后相互交流,进行思想的启迪碰撞,从而体会刘老师顽强的生命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的精神。

学法:以自读自悟,语文悟情为主,辅以小组合作探索。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引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心中的老师应该是这样的:课件出示:三只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过渡:同学们,那苏叔阳心中的刘老师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课文22《理想的风筝》(齐读课题),从字里行间去看看苏叔阳是怎样通过这三件事来描写刘老师的。

二、品味细节,感受人物(一)笑说丢腿,一“笑”见神韵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浏览课文,描写说丢腿的这件事在第几段,刘老师从外貌上看,与众不同在哪里?谁来说?指名学生读。

《理想的风筝》教学实录

《理想的风筝》教学实录

《理想的风筝》教学实录1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认识本课5个生字及文中出现的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德育渗透点通过理解课文,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2、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理解两方面事例之间的关系,明白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选取了两方面的事例来写人,才能更全面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放一次风筝(实物)风筝一只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手拿风筝,问:“这是什么?”(板书:风筝),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放飞过风筝,那么你在放风筝时的心里感受是怎样的?请说一说。

2、师小结:听了大家的感受,似乎你们都觉得风筝挺好玩,然而作者对风筝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他的心中,风筝就是理想的象征(板书:14_理想的风筝)。

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3、交流所得。

三、品读、探究。

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读揣摩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

2、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教师深入某些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3、班上汇报。

(同学之间互作补充、评价,师作适当点拨)(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刘老师在课堂上,“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不知道要跳跃旋转多少次”。

这是靠顽强的毅力给学生上课。

6下22《理想的风筝》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6下22《理想的风筝》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理想的风筝》(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课题: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认识刘老师师:有这样一位作家,每到春天,看到一只只同白云戏耍的风筝时,他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他少年时代的刘老师。

他在回忆自己的老师时这样说: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位老师,让作者三十年都难以忘怀呢?想认识这个刘老师吗?生:想!师(出示语段):那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外貌描写。

生:自由读。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从这段文字中认识了一位怎样的老师?生:我认识了一位慈祥的老师。

生:我认识了一位残疾的老师。

师:从哪儿看出来的?生:他有一条强健有力的右腿,而左腿,膝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已经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

师:嗯,很会读书嘛。

生:我认识了一位年近花甲的老师,从“一头花白的头发”看出来的。

生:我认识了一位忠厚的老师。

师:刚才从这段文字中,我们认识了一位年近花甲、慈祥、忠厚而且腿有残疾的老师,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让刘老师的形象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

生:有感情地齐读。

【课文导入部分精心选择文章中的外貌描写语段,通过学生的朗读,让他们对刘老师有了直观感性的初步认识,为下文学生进一步走进刘老师的精神世界作了有益的铺垫和预设。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师:为什么一到充满生机的春天,作者就会想到这位残疾的刘老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理想的风筝》,相信学完课文,这个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

请大家打开课本,大声朗读课文。

在朗读之前,老师给你提三个要求,谁来读?生:读“自读要求①②③”。

【阅读课文之前让学生对阅读要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使之阅读时有明确的目标指向,这样阅读时更能集中注意力,同时也能切实提高阅读质量。

】师: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要求大声读课文吧。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读完了吗?生:读完了。

《理想的风筝》教学实录及评析

《理想的风筝》教学实录及评析

《理想的风筝》教学实录及评析
一、体会思念之情,探寻写作目的
师:(出示学习任务)本节课我们完成四个任务:一、探讨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二、探讨作者选取的事例有什么讲究。

三、探讨作者抓住人物动作写的妙处。

四、探讨开头写景内容对表现刘老师形象有什么作用。

师:题目是写风筝,实际是写——
生:刘老师。

(师板书:刘老师)
师:很显然,文章是写人的。

苏叔阳是著名的作家,30多年后,他还想着刘老师。

文章中有一段话告诉了我们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打开课本,迅速找到那段话。

生:因为作者深深地,深深地想念刘老师。

师: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很快就发现了这句话。

那么,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
生:思念。

(师板书:思念)
师:老师发现写思念很简单,因为作者直接就写在这里了,这样的写法叫直抒胸臆,我们来读读看。

生:(读)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师:要是我读,我就不这
样读。

(师范读,生静默,回味,再读。


师:表达情感,你以为声音读得高高的就能读得深情吗?不是,我们再来一遍。

(生再读)
师:你读得声音越低,思念的程度就——。

《理想的风筝》教学实录与点评

《理想的风筝》教学实录与点评

《理想的风筝》教学实录与点评
《理想的风筝》教学实录与点评
精点丰学情思共生一《理想的风筝》教学实录与点评
执教/张敬义点评/滕衍平
一、课前谈话,学法引领
师:同学们,对于咱们六年级的同学来说,大家一定掌握了很多有效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比如:不动笔墨一
生:不读书。

师:意思是说读书的时候要思考,在读书的过程中留下圈画、思考的痕迹。

还有:读万卷书——
生:行万里路。

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突出了读书与实践的重要性。

既要读有字的课本,更要学会读无字的课本,有时我们也可以说,读万卷书不如——
生:行万里路。

师:行万里路,不如——
生:读万卷书。

(众笑)
师:(板书:不如阅人无数)知道什么意思吗?读书很重要,实
践也很重要,从别人的身上学习更重要。

同学们,我们不妨把刚才的这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生自由练习)
生: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师:同学们,阅人就是读人,从他人身上获得人生的启迪!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近刘老师,并和他一起去放飞一只只理想的风筝(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生:(齐)理想的风筝。

最新整理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理想的风筝课堂实录

最新整理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理想的风筝课堂实录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理想的风筝课堂实录课堂实录:一、读题思文: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我知道大家都没有预习过,但这正是考验阅读能力的时机,看看我们五〔3〕班的实力吧。

〔板题〕理想的风筝,读题思文,你想到了什么〔激发学生思维〕生1:理想的风筝,写什么内容啊题目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生2:理想和风筝有什么关系生3:理想的风筝是写什么人的什么事〔学生思维比拟活泼,根本上能抓到主要问题〕二、读提示,抓问题:师: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我们先看看阅读提示有什么要求吧。

生1:这儿有个问题。

〔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二者有什么关系〔3〕如果我们也写一位自己尊敬的人,从这篇课文可学到哪些表达方法〔读后归纳〕生2:你还可以自己提问题。

生3:我们在读书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和大家讨论。

三、自读感悟,汇报交流:生1:〔读〕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

这一段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样子。

生2:〔读〕他不喜欢笔试,却喜欢在课堂上当众提问同学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室一侧,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欣赏美妙和乐曲。

这里,我看到刘老师是多么爱学生啊。

师:说的真好,静静地伫立,欣赏一首美妙的乐曲,学生的朗朗书声是老师最动听的音乐。

生3:〔读〕他的课讲的极好。

祖国的历史说明刘老师知识渊博,又非常爱国,我佩服这样的老师。

生4:〔读〕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是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飞上蓝天。

这些文字写的非常美,我好似看到了刘老师在痴痴地看风筝。

师:那你再读一读,看能不能读出刘老师痴迷的样子生4:〔再读,情感投入〕四、深读探究,突破难点:师:在我们的印象中,残疾人一般是是怎么样的生1:在街头乞讨,伸着手,一幅可怜巴巴的样子。

生2:不能自食其力,要别人帮助。

生3:没什么信心一样,活得很不容易。

生4:脏兮兮的,让人讨厌。

师:文中的刘老师给我们什么东西样的印象生1:很阳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六年级语文:江苏省青年教师观摩课〈理想的风筝〉之实录(示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六年级语文:江苏省青年教师观摩课〈理想的风筝〉之实录(示范文本)
一、导入
1.请同学们读读这些词语,看看这些词语中哪一组让你想到刘老师的哪一件事情?
2.指名读
3.师生交流
第一组让我想起了他“丢腿”的这件事情
第二组写了刘老师上课写板书的事情
第三组写了春天放风筝的事情
第四组写了春天追风筝的事情
4.我们初读课文,刘老师给你一个什么样的印象?
(1)师生交流
(2)刘老师有坚忍不拔的意志。

二、新授
1.这节课我们随着作者的追忆,一起走近这位特殊的老师。

指名读第一件事情写刘老师的,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让你读到了怎样的刘老师。

(1)师生交流
学生:这是一个幽默的刘老师。

(读文章)
幽默在哪儿?师生交流
透过这种幽默,你还读到了一种什么样的刘老师?(师生交流)这是一个非常开朗的刘老师。

这是一个笑对人生的刘老师
(2)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刘老师怎样向我们讲述这个故事的?从这个笑这个词语中你们感受到什么?
(3)谁再来读读这个刘老师丢腿的故事,读出他的幽默、乐观来。

(4)学生读
2.刘老师的故事自然也感染了同学们,每个人的笑后对泛出了一种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呢?
师生交流
同学们对老师丢腿感到非常惋惜。

……
3.下面请同学继续读刘老师写板书的事情,边读边想,你又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刘老师?
(1)学生自读课文
(2)师生交流
学生说,教师板书:敬业
请学生读读相关的语句,说说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到这些语句的呢?
再请个学生朗读相关的文字。

(幻灯出示)
同学们,我写板书可能是比较轻松的,但是对于刘老师呢?
请学生再读相关的文字。

学生读完后,问学生,读板书,大家感受到了什么?(写板书很艰难)
(3)如此艰难,每转一次都会赢得同学一次心跳。

(4)还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刘老师?
无私奉献的刘老师
在课堂上,刘老师的心情怎样?
师生交流
请同学再来读这个故事,体会刘老师心中的情感。

4.然而最难忘的是刘老师放风筝的事情,北方的春天……(老师范读一段)下面就跟随刘老师一起放风筝,读了刘老师放风筝这件事情,看看你们又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刘老师。

请大家高声诵读这两个小节。

(1)学生读课文
(2)拿出笔,看看读了这件事,你有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刘老师,划出你觉得重要的词语,并在这些词语边上写写自己的感悟。

(3)师生交流
学生说:刘老师是个认真细致、心灵手巧的老师
学生说:他的腿……把风筝送上天的快乐。

(这是一个喜欢挑战
自我的刘老师)
学生说:……
(4)教师出示:他总是手持线管……在风中翱翔盘旋。

学生读
同学们,此时的刘老师没有说一句话,但是他的心里在想什么呢/
学生:他希望他的学生在未来的日子里和燕子一样高飞;
他还会想着什么呢?
学生:风筝啊,飞吧,你载着我的梦想高飞吧。

请一位同学载把这句话读读,我们再来体会一下,当他看着燕子时,心里在想着什么?
学生读想着想着,我们的刘老师就……
5.同学们老师脸上甜蜜的笑,作者在写的时候,用了一个什么样的词语?
学生:“漾”
从这个字,大家感受到什么?
笑容是漾出来的,像水纹一样漾出来的。

请一位学生再读这句话。

(学生读)
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刘老师?
师生交流,教师板书。

6.刘老师在春天不仅放风筝,还……
你们读到了什么?
这是一个坚强的刘老师。

(学生说,学生读)
谁来读一下呢?读出刘老师用于挑战自我的勇气。

(学生读)
7.同学们,这一声喊,唱唱浮现在我的眼前。

刘老师春天放风筝的情景,请一位学生再来读一读。

(1)他放飞的是风筝,还放飞什么?
(2)自己的理想、快乐、理想、生命、信念
(3)刘老师用他的手放起了风筝,给予了我们什么呢?
(4)学生说:做人应该顽强地面对自己的人生。

做人要挑战自己,不能向悲观屈服。

做人要勇敢、坚强
(5)再读文章
8.在美丽的春景中,是什么让我不由自主想起了刘老师?
(1)师生交流
(2)所以在春天的日子里,作者就会想起刘老师。

(3)谁来读这句话?(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4)学生读
三、小结
1.刘老师给了我们很多东西,相信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也有所启迪。

理想的风筝
丢腿乐观
笑写板书顽强
放风筝、追风筝坚强、快乐
可在这填写你的名称
YOU CAN FILL IN THE NAME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