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村落选址风水意象
徽州古村落:风水文化下的理想桃花源

徽州古村落:风水文化下的理想桃花源在徽州,村落的起源、发展和布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风水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旧时风水家有言:“阳宅须教择地形,背山面水称人心;山有来龙昂秀发,水须围抱作环形;明堂宽大斯为福,水口收藏积万金;关煞二方无障碍,光明正大旺门庭。
”这是姚廷銮在他的《阳宅集成·基形》中,为村落基址的选择所定下的基本原则,也就是徽人通常所说的“傍水结村,依山造屋”。
理想的村落模式是枕山、环水、面屏,有河流或溪水从村基前湍湍流过。
傍水结村依山造屋徽州一些依山傍水的村庄,初期均是傍着水流的走势建成狭长状,只是随着人口的繁衍与屋宇的增多,才渐渐由纵向朝横向发展,成为一大片真正意义上的村落。
徽州多山多水的地貌为村落的选址提供了较多的空间,许多村子的起源均是其先人根据风水理论选择的结果。
方氏荷村派始祖选择荷村作为他们的基址,是因为其地“阡陌纵横,山川灵秀,前有山峰耸然而特立,后有幽谷窈然而深藏,左右河水回环,绿林阴翳”,遂“慕山水之胜而卜居焉”。
湾里裴氏则自谓他们的村落为“鹤山之阳黟北之胜地也,面亭子而朝印山,美景胜致,目不给赏,前有溪,清波环其室,后有村,葱茏荫其居,悠然而虚,渊然而静……惟相其宜,度其原,卜筑于是,以为发祥之基”。
歙县西溪南的吴氏始迁祖也是几经选择比较,才找到现在这块吉地。
从这些选择中可以看出,依山面水是重要的条件,而风水不过为其罩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休宁的茗洲,为了面向朝山,人家的大门甚至一律面北而开。
卧牛形的宏村但风水是个复杂的问题,有些时候,虽然山水俱胜,也未必就能发达。
如宏村汪氏,其地雷岗后有“幽谷茂林”,前有流水潺潺,但在长达300年的时间里,却不断遭受火灾的侵扰,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请高人来治理了。
所以他们后来请来远近闻名的风水先生何可达。
何可达先后用了10年的时间,走遍了远山近川,反复审视了山脉河流的走向与形势,才认定宏村的地理为一卧牛形,必须按照牛形进行村落的总体规划,宗族才能兴旺发达。
徽州古建筑的风水文化解析

徽州古建筑的风水文化解析
徽州古建筑的风水文化解析
徽州古村落的建筑特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建筑学界的瞩目.本文从徽学史料及徽州古村落实例出发,对徽州古村落里的风水文化进行了解析,对村庄的选址、水口的营建、民居的特点以及禁忌的镇符等做了论述,并提出徽州古村落的建造受到了风水学的很大影响,在很多方面留下了风水文化的烙印.
作者:胡善风李伟作者单位:胡善风(黄山学院,旅游系,安徽,黄山,245021)
李伟(黄山规划处,安徽,黄山,245000)
刊名: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年,卷(期):2002 4(3) 分类号:G07 K928.71 关键词:徽州古村落风水民居水口。
徽州古村落的空间环境意象

摘要文章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解析了徽州古村落环境空间的整体性、复合性、意象的两极性和环境的归属性,揭示了徽州古村落的空间组织特点及其给予人们的多层次的心理感受。
关键词徽州古村落整体性复合性两极性归属性徽州有“东南邹鲁,程朱阙里”之称,文风尤盛。
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剧等艺术流派都蕴涵着深厚的地域文化传统。
徽州古村落是徽州地域文化的物质载体,长期以来经历了文化冲突变迁的砺炼,在不断发展中形成了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良好的协调关系。
其和谐丰富的空间环境给予人们多层次的空间体验;其丰厚的人文历史的积淀和独特的建筑技艺使之成为我国传统建筑中的瑰宝。
研究徽州古村落空间环境不仅是对地域文脉的延续与传承,还在探讨聚居环境的人性化建设方面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l.环境的整体性提到徽州古村落,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青山绿水与粉墙黛瓦交相辉映的意象:层层叠叠的马头墙、一进进的牌坊和深深的院落,正如清代诗人曹文埴的描述“青山云外深,白屋烟中出”。
这种整体性的意象取决于古村落的整体布局、空间尺度、建筑风格以及细部形式上的相似与协调。
l.l图—底关系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图一底对比明显则界限分明,客体容易被感知。
徽州古村落与周围山青水秀的环境正是形成了这样一种对比中求和谐的图—底关系。
鲜明的色彩对比易于凸显图—底关系。
灰瓦白墙的村落因而很容易被瞬间把握成为环境中的焦点。
加之视知觉组织倾向于“完形”的特征———重新组织知觉范围内的形状位置、色彩、光线等,使之显现整体感———村落有如契入环境中的画卷给人以豁然开朗的兴奋感。
徽州古村落存在着多层次的图—底关系。
随着观察角度、距离的不同而呈现动态变化。
灰白色块不断变动着比例关系,互为图—底。
深入村落中,精致的门窗、俊逸的重檐衬着厚重平实的墙面,有着水墨写意的神韵。
l.2相似性原则格式塔心理学认为:类同因素的存在能够弱化视觉反应引起的紧张心态。
因而大小、形状、方向、材料、颜色等相似的建筑群体容易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整体。
徽州古民居纪实之风水篇

徽州古民居纪实之风水篇(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故事大全、作文大全、教案大全、游戏大全、句子大全、诗词大全、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tories, composition, lesson plans, games, sentences, poems, family educati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rimary education, other mode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徽州古民居纪实之风水篇徽州传统宅园探寻之旅,正式开启。
崇尚风水风俗:古徽州村落文化传统的历史考察

崇尚风水风俗:古徽州村落文化传统的历史考察崇尚风水风俗:古徽州村落文化传统的历史考察世界近代科学地理学的奠基者李尔特曾经说过:“地球上人类的每个物质成就,不论是一间房屋、一个农庄或一个城镇都代表着自然和人文因素的综合。
”①村落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固有成分,历史文化的积淀和人文观念的影响,造就了中国古代独特的村落文化。
一、古徽州传统村落的历史演化古往今来,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称为聚落,它包括房屋建筑、或聚落内部的街道、广场等人们活动的场地,供居民洗涤饮用的池塘、河沟、井泉,以及聚落内部的空闲地、果园、林地等构成部分。
村落和城镇是聚落的两大类存在形式。
其中村落的形成发展,从客观因素看,与自然环境(包括气候条件)有直接的关系;从社会背景看,则赖于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和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促成。
根据不同的标准,村落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在结构上,可以分集居型村落和散居型村落;在成因上,有原始定居型与移民型之分。
一般认为,古代徽州区域聚落经过自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的漫长演变,成形于秦汉南北朝时期,从秦(公元前210年)置黟、歙二县开始,此后历经中原士族大姓的数次南迁,徽州聚落(先村落后城镇)也逐渐从原始定居型向移民型变化着,因而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直至北宋,徽州仍是自然经济统治下的闭塞之地。
真正的勃兴开始于南宋至明初,并在明中叶至清中叶达到了鼎盛。
古徽州正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移民社会。
南迁徽州的中原移民是徽州早期新型村落的主要建造者,最初他们多以始祖或始迁祖为中心集居繁衍。
明代程尚宽在《新安名族志》里所列92个“新安名族”,由外入徽的占去大多数,最显著的“新安十五姓”就包括有汪、程、吴、黄、胡、王、李、方、洪、余、鲍、戴、曹、江、孙等十五大姓。
但是随着人口的繁衍,村落与宗族逐渐扩散。
再者,若从经济动因看,徽州村落的兴衰,除了农林经济外,还与徽商的兴衰是紧密联系的。
南宋至明清,这一时期(明中叶至清中叶)正是徽商走出家门叱咤商场的黄金时代。
徽州村落诗意栖居的风水宝地

()I(I Villa s of、I l llizl/()11
文+赵焰 图+张建平 王斌 陈开瞳 周勇
徽州 村 蛀 令 人魂 梦绕 ,允满 ri.'} ̄i'illIli总 ,J 鲜 明 的特 色 l 体 现 义化 ‘息 稠I 林 渊 I:。 从 迎 筑的 ,“度 :II发 ,徽 州 村 ·个 n 的 支撑 点 就 址风 水 。 III J:深 受 朱 的影 响 ,徽 州 人 IT{ 从 义 化 占 足 “人 ” I:厶 、 找 l:赋 r,rI L三的 所 以忻 意 义。 此 , 村 的选 址 I:,徽 州 人格 外
宏村人请到的是休宁县城海阳的风水师何可达 。
何可达来到了宏村后 ,先是跟宏村 的居 民大谈 了一番 风水理论 ,比如 “商家门不朝南 ,征家 门不朝北”之 类,因为商属金 ,南属火,火能克金 ,故而不吉利 ; 征属水 ,水克火,也不吉利。商、征 ,实际上都是徽州 商人或移民的代称。然后 ,何可j 又说了—通墓地选择 的要素 ,他引用了程颐所说的 “五患”, “五患 是什 么呢?就是在选择葬地时,使该地他 日不为道路 ,不为 城廓,不为沟池,不为贵势所压 ,不为耕地所及。何可 达还搬 出了朱熹的一套理论 :坟地要 “安 固久远 ”, “使其形体全面神灵得安 ,如果 “择之不精 ,地之不
,
…水乳交融的 火 。 仃入 学. ¨E,陶渊明的 《桃花源iL!》就足以徽州村落的山j貌为隘本的 , 黟 还发 r陶氏宗谱,雕 至令仍 竹陶氏后人。 “I:地、I;-IU , 禽俨然,钉I ̄1.1tI荚池桑竹三 k 拜鞲褒通,鸡犬韩1闻。 巾往来种作。 ;(衣糟
悉如I外人。北发 ;,JP'Ifl ̄r1乐”..这样昀臻 整■煳—孽堑 呵见。对此.我.rI1呵以Jd!Jlllll ̄吉,就
徽州传统聚落选址中的生态适应性分析

徽州传统聚落选址中的生态适应性分析韦法华【摘要】The study analyzes the principle for the cocation of a house the ory in the traditional settlement location in Huizhou and its ecological adaptability, and points out the adoption of the topographic selection, the treatment of water system and the bionic shape and the defensive image establishment of Huizhou traditional settlement guided by cocation of a house the ory.%分析了徽州传统聚落选址中运用的风水学说的原则及其生态适应性,提出风水学说指导下的徽州传统聚落在对地形的选择、水系的处理、仿生形态的运用和防御性意象的营造方面具有生态意义。
【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2(038)020【总页数】3页(P6-8)【关键词】专统聚落;风水学说;生态适应性【作者】韦法华【作者单位】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合肥2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41.5“青山云外深,白屋烟中出。
双溪左右环,群木高下密。
曲径如弯弓,连墙若比栉。
自入桃源来,墟落此第一。
”曹文植在诗情画意中道出了徽州传统聚落的优美,展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美景长卷。
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徽州传统聚落,其价值不仅体现在独具匠心的营构、巧妙的布局、精致的细部,更体现在其选址中对于环境的观照,对自然的适应与共生、模仿与类比。
探究徽州传统聚落在选址上的生态适应性,对于思考和解决当代人居环境建设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中式设计徽派建筑的风水秘学

中式设计徽派建筑的风水秘学中式设计徽派建筑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尤以民居、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
在古代,都邑、村镇、宫宅、园囿、寺观、陵墓等从选址、规划、设计及营造,均受到风水的影响。
中国中式设计古典园林亦是如此,天人合一说风水理论的哲学基础就是“天人合一”宇宙观,是一种人与自然关系的体现,它贯穿于中国古老哲学的始终,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
中国古代建筑受风水影响最大的就是追求一个适宜的大地气场,即对人的生长发育最为有利的外环境。
这个环境要山清水秀、风调雨顺。
因为有山便有“骨”有水便能“活”。
山水相匹、相得益彰。
中式设计古建筑中皖南古村落宏村基本保持了几百年前原有的风貌,齐整的青石板街巷,古式的木门板店面,伸向路中高耸的马头墙屋檐,及街头巷尾架设的古朴石凳、石墩,几乎全是明清时期修建的。
宏村首先利用村中一天然泉水,扩掘成半月形的月塘,作为“牛胃”;然后,在村西吉阳河上横筑一座石坝,用石块砌成有六十多厘米宽400余米长的水圳,引西流之水入村庄,南转东出,绕着一幢幢古老的楼舍,并贯穿“牛胃”,这就是“牛肠”。
沿途建有踏石,供浣衣、灌园之用。
“牛肠”两旁的民居里,大都有栽种着花木果树的庭院和砖石雕镂的漏窗矮墙,曲折通幽的水榭长廊,小巧玲珑的盆景假山。
弯弯曲曲“牛肠”,穿庭入院,长年流水不腐。
然后在村西虞山溪上架四座木桥,作为“牛脚”。
从而形成“山为牛头,树为角,屋为牛身,桥为脚”的牛形村落。
月塘常年碧绿,塘面水平如镜,塘沼四周青石铺展,粉墙青瓦整齐有序分列四旁,蓝天白云跌落水中,老人在聊天,妇女在浣纱洗帕,顽童在嘻戏。
后来的风水先生认为,从风水学角度来看,月塘作为“内阳水”,还需与一“外阳水”相合,村庄才能真正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