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体诊断教案
诊断学基础教案

诊断学基础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常见的临床诊断方法和技巧。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疾病的初步判断和诊断。
教学内容第一节:诊断学概述1.介绍诊断学的定义和作用。
2.解释临床诊断的重要性和意义。
3.讲解临床诊断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1.介绍病史采集的步骤和方法。
2.讲解体格检查的常用技巧和方法。
3.演示如何进行典型疾病的体格检查。
第三节: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1.介绍常见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及其意义。
2.解释各种辅助检查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范围。
3.演示如何正确选择和解读实验室检查结果。
第四节:影像学检查与特殊检查1.讲解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适应症。
2.介绍特殊检查方法的使用场景和注意事项。
3.演示如何正确解读影像学检查结果。
第五节:诊断学思维与诊断推理1.介绍诊断学思维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2.解释常见的诊断推理方法和技巧。
3.演示如何运用诊断学思维进行疾病的推理和判断。
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疾病的初步判断和诊断。
3.演示实验:通过演示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操作过程,让学生亲自参与并掌握相关技能。
4.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在小组或全班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促进互动和思维碰撞。
评价方式1.平时表现: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参与度和积极性进行评价。
2.作业考核:布置相关作业,包括案例分析、实验报告等,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进行评价。
3.期末考试:设置综合性的考试,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评价。
教学资源1.教材:提供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供学生阅读和学习。
2.多媒体设备:使用投影仪、电脑等设备进行教学演示和展示。
3.实验室设备:提供实验室所需的检查设备和器材。
4.案例资料:准备一些典型病例资料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教学安排课时内容第一节诊断学概述第二节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第三节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第四节影像学检查与特殊检查第五节诊断学思维与诊断推理课时内容第六节案例分析和讨论第七节实验操作演示第八节学生自主小组讨论第九节作业布置和答疑第十节期末考试注:每节课时为2学时,共计20学时。
体格检查教案与讲稿 诊断学

南华大学教案与讲稿(2011年度)课程名称:诊断学授课年级:任课教师:南华大学授课教案5.听诊的方法与临床应用7分钟6.嗅诊的方法与临床应用05分钟课后思考题1.触诊方法的分类与适用范围?2.怎样进行叩诊?叩诊音分哪几种?3.听诊器体件的适用范围?教研室审阅意见:教学主管签名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南华大学授课讲稿教学内容辅助手段时间分配开场白:同学们,我们今天将开始体格检查章节的学习,在学习全身及各部位的体格检查方法之前,我们必须掌握最基本的体格检查方法,也就是今天我们这堂课将给大家讲述的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的五种基本体格检查方法。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下什么是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是检查者用自己的感引用医院看病时医生的查体的过程官或借助简单工具(如听诊器、叩诊锤等)检查人体状况的方法。
医师进行幻灯展示体全面体格检查后对病人健康状况和疾病提出的临床判断称为检体诊断。
查时的工具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有五种:即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
在系统的体查中视、触、叩、听诊的内容虽各不相同,但其基本手法和原则一致,在体格检查中应注意如下事项:(1)检查者仪表要端庄,举止要大方,态度要和蔼,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2分钟和良好的医德修养。
举例说明(2)体格检查时手法要轻柔、精确、规范、全面而有重点。
如被检查者卧位,检查者应站于被检查者右侧,一般用右手进行检查。
(3)房间要有充足的光线、合适的室温和安静的环境。
被检查者要有舒适的体位,如坐位或卧位。
检查时依次暴露各个被检查部位,力求系统,全面而突出重点,尽量做到在一个体位时尽可能作更多的检查,将局部检查结合到全身检查中(4)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
通常先观察一般情况,然后检查头、颈、胸、腹、脊柱、四肢、外生殖器、肛门和神经系统等,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遗漏。
南华大学授课讲稿教学内容辅助手段时间分配(5)检查过程中应关心、体贴被检查者。
检查时可适当和被检查者说话。
关心其病情,对被检查者给予良好配合表示谢意等。
教育教学诊断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3. 增强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提高自身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开展做好铺垫。
2. 诊断阶段(1)教师出示一个具体问题,让学生思考并找出问题所在。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3)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给出建议。
3. 解决问题阶段(1)教师根据学生的诊断结果,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尝试解决问题。
(3)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 合作学习阶段(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合作学习任务。
(2)各小组共同探讨,完成合作学习任务。
(3)小组代表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3)教师针对学生的反思,给出建议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数量。
3. 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本节课的教案、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
2. 教学案例:提供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3. 小组合作学习工具:如笔记本、彩笔等。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3. 教师要善于总结和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上海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网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学年:2011-2012学期:1课程名称:诊断学基础(胸部检查——胸壁及胸廓检查)题目:检体诊断时数:1本次课程要求与需要解决的问题:1.了解胸壁的检查方法、内容和临床意义。
2.掌握异常胸廓的特点和脊柱畸形引起的胸廓变化。
授课组织形式:课堂讲授,临床见习上海中医药大学授课教案课程名称:诊断学基础(胸部检查——胸壁及胸廓检查)授课教师:金涛授课时间:2020111111-20-20-201212年度1学期1周内容教具、时间分配、使用教材和参考书一、本课的目的和要求1.了解胸壁的检查方法、内容和临床意义。
2.掌握异常胸廓的特点和脊柱畸形引起的胸廓变化。
二、本课的重点、难点胸壁的检查方法、内容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
正常胸廓和异常胸廓(桶状胸、扁平胸、鸡胸、漏斗胸)胸廓一测性或局限性变形、胸廓局部突起及脊柱畸形引起的胸廓变形。
胸壁静脉、皮下气肿及胸壁压痛。
三、内容安排(含教学程序、主要内容、小结、复习思考题、下节课预习范围及后续课程介绍)教学程序:胸廓的检查方法、内容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胸壁的检查、乳房主要内容:胸廓的检查方法、乳房的触诊复习思考题:桶状胸的临床意义PPT ,使用教材:诊断学基础撰写人金涛教研室内科学撰写日期202011.0911.09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学年:2011-2012学期:1课程名称:诊断学基础(胸部检查——肺部检查)题目:检体诊断时数:2本次课程要求与需要解决的问题:1.了解呼吸类型、频率、节律、深度及两侧呼吸运动正常情况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2.掌握语音震颤的检查方法及其增强、减弱或消失的临床意义。
3.了解胸膜摩擦感的检查法和临床意义。
4.掌握肺部叩诊的方法和内容。
5.掌握正常肺部的叩诊音和肺部的病理性叩诊音及其临床意义。
6.掌握正常呼吸音和病理性呼吸音的发生机理、听诊特点和临床意义。
7.掌握干罗音、湿罗音、捻发音和胸膜摩擦音的发生机理、听诊特点和临床意义8.掌握语音传导的听诊方法及其增强和减弱的临床意义。
2024年诊断学常见症状教案(含)

诊断学常见症状教案(含附件)教案诊断学常见症状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诊断学常见症状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
2.培养学生运用诊断学方法,对常见症状进行正确判断和诊断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症状与疾病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常见症状的分类:全身性症状、局部症状、精神症状等。
2.常见症状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1)发热:病原微生物感染、无菌性炎症、恶性肿瘤等。
(2)头痛:颅内病变、颅外病变、全身性疾病等。
(3)咳嗽:呼吸道感染、过敏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4)胸痛:心绞痛、心肌梗死、肺栓塞等。
(5)呼吸困难:肺部疾病、心脏疾病、中毒等。
(6)腹痛:急性胃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等。
(7)呕吐:胃肠道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等。
(8)腹泻:感染性腹泻、非感染性腹泻等。
(9)黄疸:肝细胞损害、胆道阻塞、溶血性疾病等。
(10)水肿: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等。
3.诊断学方法在常见症状中的应用: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4.常见症状的诊断思路:从症状入手,结合病史、体征和辅助检查,进行全面分析,逐步缩小诊断范围。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常见症状的基本知识和诊断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临床案例,引导学生运用诊断学方法进行症状分析和诊断。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常见症状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思路。
4.实践操作法: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操作等方面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和临床思维能力。
2.终结性评价:通过考试、临床技能考核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常见症状基本知识和诊断方法的掌握程度。
3.反馈评价:收集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五、教学资源1.教材:诊断学教材、临床医学教材等。
2.网络资源:医学网站、临床案例库、在线课程等。
《幼儿园晨检》教案

幼儿园晨检教案一、背景和目的晨检是幼儿园日常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环,通过对幼儿早期健康进行全面检查,以最早的方式发现幼儿身体不适、健康问题和家庭状况等,及时调整幼儿健康管理策略,从而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的效果,对于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本教案旨在指导教师开展幼儿晨检。
二、适用范围本教案适用于幼儿园中各班级的晨检工作,包含所有幼儿,特别是近期出现过身体不适的幼儿。
三、具体内容1. 时间安排每日早上7:30-8:30,所有幼儿按班级顺序进行晨检。
2. 负责人安排每个班级的班主任和保健医生共同负责晨检工作,班主任对本班幼儿进行检查,保健医生全程辅助。
3. 检查项目(1)体温使用电子体温计检测每个幼儿的体温,并记录在幼儿个人健康档案里。
(2)呼吸观察幼儿鼻腔、口腔及胸部的呼吸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3)心跳轻轻触摸幼儿的手腕处,记录幼儿的心跳情况。
(4)视力进行简要的视力测试,观察幼儿视力情况。
(5)口腔卫生观察幼儿口腔卫生状况,如牙齿是否整齐、口臭等。
(6)饮食情况调查幼儿饮食习惯及是否喜欢吃健康食品,如蔬菜、水果等。
4. 处理异常情况对于发现的身体异常情况,保健医生将及时记录并通知幼儿家长。
如情况较为严重,将根据幼儿个人情况进行进一步治疗。
5. 教育引导每日在晨检过程中,班主任和保健医生会针对不同情况给予幼儿相关的教育引导。
如对于饮食方面的问题,提醒幼儿要多吃健康食品;对于实施个人卫生方面的问题,提醒幼儿养成洗手、刷牙等良好的习惯。
四、实施流程1. 教师安排每个班级的班主任和保健医生作为晨检的主要负责人,每日在晨检时安排好自己的职责。
2. 时间安排晨检时间为每日早上7:30-8:30,所有幼儿按班级顺序进行检查。
3. 设备准备事先准备好相应的防疫、检查等设备和工具,如电子体温计、心率表、口罩等。
4. 晨检开展按照预定的流程进行晨检工作,并及时记录相关信息。
五、注意事项1. 保证安全晨检工作中,要保证幼儿的安全。
检体诊断学复习资料讲课教案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第一课绪论问诊和咳嗽学习要求:1、熟悉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了解诊断学的学习方法;2、熟悉问诊的重要性,掌握问诊的内容(特别是主述和现病史)、问诊的方法及技巧,了解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3、了解咳嗽咳痰的概念,掌握其病因和临床表现,熟悉其发病机制。
课后思考题:1、诊断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注意症状和体征的概念)(一)采集病史:问诊(interview)询问主观感觉的异常或不适——症状:指疾病引起患者主观感受到的生理功能变化和病理形态改变。
①病人的陈述(Complaints);②症状诊断(Symptomatic diagnosis)(二)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用感观、简单工具作客观检查发现的异常征象—体征(Signs):医生利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简单的工具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发现疾病所引起的机体解剖结构或生理功能上的客观变化。
(三)化验即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三大常规:血、尿、粪常规;肝肾功、电解质及其他化验;心电、超声;其他特殊检查2、诊断学的学习方法?(了解)(一)树立良好医德医风:细致关心、体贴入微才能学到东西;工作的高度灵活性、主动性(二)重视实践(掌握正确的方法,强调标准化、规范化,接触病人、主动学习)(三)熟悉诊断疾病步骤,了解自己的作用,理论联系实际学习①搜集资料(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化验与特检、观察疾病全过程);②分析资料3、问诊的内容?(掌握主述和现病史)(一)一般资料(general data)(二)主诉(chief complaints):为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和)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其持续时间。
即症状或(和)体征加时间。
(三)现病史(history of present illness):即病史中的主体部分,它记述患者患病后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四)既往史(past history)(五)系统回顾(systems review)(六)个人史(personal history)(七)婚姻史(merrital history)(八)月经史(menstrual history )(九)生育史(childbearing history)(十)家族史(family history)4、痰液的性质与疾病的联系?(选择或填空)铁锈色痰——肺炎球菌肺炎;黄绿色或翠绿色痰——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痰白粘稠牵拉成丝——真菌感染;大量稀薄黏液痰,粉皮样物——棘球蚴病(包虫病);粉红色泡沫痰——肺水肿;数百至数千ml痰液(浆)——考虑肺泡癌5、痰量多时静置后出现分层现象?(填空)上层为泡沫,中层为浆液或浆液脓性,底层为坏死组织碎屑6、咳嗽的伴随症状?(选择)咳嗽咳痰伴发热——感染性呼吸道炎症等咳嗽伴胸痛——感染性炎症、肿瘤、气胸等咳嗽咳痰伴体重减轻——结核、肿瘤等咳嗽伴咯血——结核、肿瘤、炎症等咳嗽伴呼吸困难——心肺疾患、气胸、胸腔积液等咳嗽伴哮鸣音——支气道哮喘、气道异物、心性哮喘咳嗽咳痰伴杵状指(趾)——支扩、肺脓肿、肿瘤等咳嗽伴大量脓性痰——肺脓肿等咳嗽伴呕吐——百日咳等第二课呼吸困难学习要求:1、了解呼吸困难的概念,掌握其病因和临床表现,熟悉其发病机制。
诊断学完整教案.

授课内容、过程、方法和时间分配
(1)症状:是指在患病的状态下,患者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与感受,主要是患者主观感觉到的异常或不适。
(2)体征:在体格检查时医生发现的异常表现。
3.体格检查
(1)定义:是医师应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简单的工具,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观察和检查,揭示机体正常和异常征象的临床诊断方法。
发热的发生机制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
直观教具与教学媒体
黑板、黑板檫、粉笔
授课内容、过程、方法和时间分配
复习巩固:1、诊断学、症状、体征的定义
2、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3、临床诊断的种类
导入新课:发热(俗话叫发烧),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而且有时候烧的比较严重,正如我们常开玩笑说:“你是不是脑子被烧坏了”。我们一起学习常见症状—发热。
(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体温波动幅度可达数度,无热期[间歇期)持续1日乃至数日,反复发作。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4)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5)回归热:体温骤升至39℃以上,持续数日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日,即有规律地交替一次。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等。
(2)基本方法:视(望)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
4.实验室检查
定义:是通过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实验方法对被检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组织标本等进行检查,获得疾病的病原体、组织的病理形态或器官状态等资料,再结合病情进行全面的分析的诊断方法。
5.辅助检查(仪器或设备检查)
(1)X线检查
(2)心电图检查
(3)超声诊断
(4)内镜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及要求
1、掌握发热、咳嗽与咳痰、咯血的病因
2、掌握发热、咳嗽与咳痰、咯血的临床表现
3、熟悉发热、咳嗽与咳痰、咯血的伴随症状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发热、咳嗽与咳痰、咯血的临床表现及伴随症状
教学难点:发热、咳嗽与咳痰、咯血的病因判断
教学主要内容及时间分配
一、发热
1.发热的病因(5分钟)
2.发热的临床表现(15分钟)
教学重点:水肿、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及伴随症状。
教学难点:水肿、意识障碍的发生机制。
教学主要内容及时间分配
一、水肿
1、病因与临床表现(25分钟)
2、伴随症状(8分钟)
3、问诊要点(7分钟)
二、意识障碍
1、病因与发生机制(10分钟)
2、临床表现(15分钟)
3、伴随症状(8分钟)
4、问诊要点(7分钟)
教学方法及
3.发热的伴随症状(10分钟)
二、咳嗽与咳痰
1.咳嗽与咳痰的病因(5分钟)
2.咳嗽与咳痰的临床表现(20分钟)
3.咳嗽与咳痰的伴随症状(5分钟)
三、咯血
1.咯血的病因(5分钟)
2.咯血的临床表现及伴随症状(10分钟)
3.咯血与呕血的鉴别(5分钟)
教学方法及
辅助手段
课堂讲授
多媒体教学
举例、讨论启发式教学
教学录像
启发提问
1、简述肺源性呼吸困难的临床类型。
2、简述左心衰所致呼吸困难的临床特点。
3、支气管哮喘与心源性哮喘如何鉴别?
4、什么是发绀?有哪些常见病因?
课后回顾
参考书目
陈文彬潘祥林主编《诊断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陈惠军主编《诊断学》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年
《检体诊断》技术教案
授课教师
备注
章节名称
第一篇第四节呼吸困难第六节发绀
授课方式
理论课(√);实践课();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目的
及要求
1、掌握呼吸困难、发绀的病因、临床表现
2、熟悉呼吸困难、发绀的发生机制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呼吸困难、发绀的临床表现及伴随症状
教学难点:呼吸困难、发绀的问诊要点和病因判断
教学主要内容及时间分配
《检体诊断》技术教案
时间
班级
授课教师
备注
章节名称
绪论
授课方式
理论课(√);实践课();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目的
及要求
一、熟悉检体诊断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掌握检体诊断技术的主要内容。
三、熟悉临床诊断的种类与步骤。
四、熟悉学习检体诊断技术的目的、方法与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检体诊断技术的主要内容
4、问诊要点(5分钟)
5、伴随症状(10分钟)
教学方法及
辅助手段
课堂讲授
多媒体教学
举例、讨论启发式教学
教学录像
启发提问
1、呕血、便血的常见病因各有哪些?
2、呕血有哪些临床表现?
3、黄疸在临床上如何分类?各型黄疸的实验室检查特点是什么?
课后回顾
参考书目
陈文彬潘祥林主编《诊断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教学录像
启发提问
1、常见的发热类型有哪些?
2、咳嗽与咳痰的病因、临床表现是什么?
3、咯血的常见原因有哪些?如何鉴别咯血与呕血?
课后回顾
参考书目
陈文彬潘祥林主编《诊断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陈惠军主编《诊断学》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年
《检体诊断》技术教案
《检体诊断》技术教案
时间
班级
四、问诊的注意事项(10分钟)
教学主要内容及时间分配
一、呕血30
1、常见病因(3分钟)
2、发生机制(2分钟)
3、临床表现(10分钟)
4、伴随症状(10分钟)
5、问诊要点(5分钟)
二、便血10
1、病因(2分钟)
2、伴随症状(5分钟)
3、问诊要点(3分钟)
三、黄疸40
1、胆红素代谢过程(2分钟)
2、病因与发布机制(3分钟)
3、黄疸的分类、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20分钟)
时间
班级
授课教师
备注
章节名称
第二篇问诊
授课方式
理论课(√);实践课();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目的
及要求
1、熟悉问诊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2、掌握问诊的内容与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问诊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主要内容及时间分配
一、问诊的重要性(10分钟)
二、问诊的内容(40分钟)
三、问诊的方法与技巧(20分钟)
时间
班级
授课教师
备注
章节名称
第一篇第九节呕血与便血第十一节黄疸
授课方式
理论课(√);实践课();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目的
及要求
1、熟悉呕血与便血的病因。
2、掌握呕血与便血的临床表现及伴随症状。
3、掌握黄疸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呕血与便血的临床表现及伴随症状。
教学难点:黄疸的病因与临床表现。
2、完整的临床诊断包括哪些内容?
3、如何学好检体诊断技术?
课后回顾
参考书目
陈文彬潘祥林主编《诊断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陈惠军主编《诊断学》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年
时间
班级
授课教师
备注
章节名称
第一篇第一节发热第二节咳嗽与咳痰第三节咯血
授课方式
理论课(√);实践课();
教学时数
2学时
2.检体诊断技术的学习方法与要求
教学主要内容及时间分配
一、检体诊断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20分钟)
二、检体诊断技术的主要内容(30分钟)
三、临床诊断的种类与步骤(15分钟)
四、学习检体诊断技术的目的、方法与要求(15分钟)
教学方法及
辅助手段
课堂讲授
举例、启发式教学
启发提问
1、问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辅助手段
课堂讲授
多媒体教学
举例、讨论启发式教学
教学录像
启发提问
1、全身性水肿的常见病因有哪些?各临床特点是什么?
2、意识障碍临床表现有哪些?
3、意识障碍的问诊要点有哪些?
课后回顾
参考书目
陈文彬潘祥林主编《诊断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陈惠军主编《诊断学》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年
《检体诊断》技术教案
陈惠军主编《诊断学》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年
《检体诊断》技术教案
时间
班级
授课教师
备注
章节名称
第一篇第十三节水肿第十四节意识障碍
授课方式
理论课(√);实践课();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目的
及要求
1、掌握水肿的病因与临床表现。
2、熟悉意识障碍的病因及发生机制
3、掌握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及伴随症状。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呼吸困难
1、常见病因(5分钟)
2、发生机制(5分钟)
3、临床表现(25分钟)
4、伴随症状(10分钟)
5、问诊要点(5分钟)
二、发绀
1、概念(2分钟)
2、发生机制(3分钟)
3、病因(4分钟)
4、临床表现(10分钟)
5、伴随症状(6分钟)
6、问诊要点(5分钟)
教学方法及
辅助手段
课堂讲授
多媒体教学
举例、讨论启发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