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体诊断基本手法及一般检查

合集下载

一、基本检查和一般检查

一、基本检查和一般检查
11.步态:正常人步态自如.异常时有蹒跚步态、醉酒步态、
共济失调步态、慌张步态、跨阈步态、剪刀步态、间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跛行。
12.皮肤:检查颜色、湿度、弹性、皮疹、脱屑、皮下出血、
蜘蛛痣、肝掌、水肿(视诊触诊)、皮下结节、瘢痕、毛发。
a弹性:手背或上臂内侧部位,以拇指、示指将皮肤提起。
b皮下出血与出血鉴别:皮下出血压之褪去,出血则不消失。
性征)之间的关系来判断。
正常体型:无力型(瘦长型)、正力型(匀称型)、超力型(矮胖型)
异常:巨人症、侏儒症、呆小症等。
8.营养:根据皮肤、毛发、皮下脂肪、肌肉的发育情况综合判
断。前臂屈侧或上臂背侧下1/3处脂肪分布的个体差异最小,为判断脂肪充实程度最方便最适宜的部位。
营养状态:分良好、中等、不良三等级。良好、中等属正常营养状态。
5。嗅诊:
是通过嗅觉来判断发自病人的异常气味与疾病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医师用手将病人散发的气味扇向自己的鼻部,然后仔细判断气味的名称及用法。
例子:恶臭脓液可见于恶性坏疽;呼吸呈刺激性蒜味见于有机磷杀虫剂中毒;烂苹果味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三、一般检查
1.性别:正常人根据性征判断,注意疾病状态下性征改变。
一、介绍体格检查的一般要求
1.检查前、后要洗手。
2.医生应衣帽整齐(必须穿白大衣),态度严肃,举止端庄,言语亲切,站在病人的右侧进行检查.
3.充分暴露被检查部位(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尽量利用自然光线。注意病人保暖,关心爱护病人,以求得病人的配合。
4.检查要全面系统而有重点,观察要仔细、准确,避免遗漏.
适用:大量腹水时肝、脾及腹腔包块难以触及者。
以右侧腹部示教肝脏检查。
注意事项:
1.检查前医师要向病人讲清触诊目的,消除病人紧张情绪,取得病人密切配合。

体格检查基本方法、一般检查及头颈部检查问答题

体格检查基本方法、一般检查及头颈部检查问答题

体格检查基本方法、一般检查及头颈部检查问答题体格检查是医学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医生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并做出初步诊断。

本文将介绍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一般检查及头颈部检查的问答题。

一、体格检查基本方法1.1 仪器准备: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等1.2 环境准备:保持检查室安静、整洁,确保患者的隐私1.3 体位要求:根据不同检查部位,患者需采取不同体位,如仰卧、俯卧等二、一般检查2.1 体温检查:使用体温计测量患者的体温,了解患者是否发烧2.2 心肺听诊:使用听诊器听诊患者的心脏和肺部,检查心率和呼吸情况2.3 血压测量:使用血压计测量患者的血压,了解患者的血压情况三、头颈部检查3.1 头部检查:观察头部皮肤、头发、眼睛、耳朵等部位,检查是否有异常情况3.2 颈部检查:触诊颈部淋巴结,检查颈部血管是否通畅3.3 甲状腺检查:检查甲状腺是否肿大,了解甲状腺功能是否正常四、问答题4.1 什么是体格检查?为什么要进行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通过观察、触摸、听诊等方式检查患者身体状况的一种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做出正确诊断和治疗计划。

4.2 体格检查中常用的仪器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常用的仪器包括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等,它们可以帮助医生测量体温、听诊心肺情况、测量血压等,为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4.3 头颈部检查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在头颈部检查中,需要注意观察头部皮肤、触诊淋巴结、检查甲状腺等部位,以及注意患者的舒适度和隐私保护。

五、结论体格检查是医学诊断的重要步骤,通过仔细的体格检查,医生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基础。

在进行体格检查时,医生需要仔细准备仪器、环境和患者体位,同时注意细节和隐私保护,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通过问答题的形式,可以帮助医生和医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诊断学绪论、基本检查法、一般检查

诊断学绪论、基本检查法、一般检查
计算机体层扫描 CT 磁共振成像装置 MRI 单光子断层照相机 SPECT 正电子断层照相 PET 聚合酶链反应仪 PCR
诊 断 学 ↓ 绪 论
诊 断 学 ↓ 绪 论
01
每个症状和体征
02
正常生理性、 功能性表现
03
异常病理生理改变
与临床医学各科对疾病的诊断有着一定的区别
诊断学中的诊断
临床诊断( clinical diagnosis)
疾病诊断过程一般有三个环节: 1、调查研究、收集完整和确实的诊断资料 2、结合和分析资料,建立初步诊断 3、有需要时作其他有关检查、动态临床观察、最后验证和修正诊断
诊 断 学 ↓ 绪 论
诊 断 学 ↓ 绪 论
01
临床诊断的要求
Learned with time and practice
William Osler
Teach the eye to see, the finger to feel, and the ear to hear
HOW TO LEARN
反复的临床实践经验
丰富的医学知识
鉴别、综合、分析
常用体格检查的器具
实验室检查结果应结合临床考虑
注意点
诊 断 学 ↓ 绪 论
诊 断 学 ↓ 绪 论
如心电图、肺功能和各种内镜检查,以及临床上常用的各种诊断操作技术等;这些辅助检查在临床上诊断疾病时;亦常发挥重要的作用
辅助检查 ( assistant examination)
诊 断 学 ↓ 绪 论
近 10年诊断技术显著进步
诊 断 学 ↓ 绪 论
01
第二篇 体 格 检 查 P71
教学大纲
第一章 目的与要求: 了解:进行体格检查时的注意事项。 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的检查方法及临床表现。 教学内容: 详细讲解:触诊的方法:浅部触诊法,深部触诊法。 (分别介绍深部滑行触诊法,双手触诊法,深压触诊法,冲击触诊法及主要用途)。叩诊方法及注意事项, 重点讲解:视诊的内容:全身状态视诊和局部视诊,叩诊音及正常分布。嗅诊及某些异常气味的临床意义。 一般介绍:触诊的注意事项。听诊方法及注意事项。

检体诊断方法

检体诊断方法

第一章
基本检查方法


视诊: 是检查者用 视觉来观察和了 解病人全身或者 局部表现的一种 评估方法。
一 、方法:
(一)检查部位充分 暴露,在明亮自 然的光线下观察。 (二)在观察搏动、 轮廓、胃肠型、 局部隆起等情况 时应从侧面观察。
二 检查内容: (一)全面视诊:一般状态的内容。 如:年龄、发育、营养、面容、 表情、皮肤、意识、姿势、步态。 (二)局部视诊:仔细、更深入细致地观察。 如:巩膜、粘膜、舌苔、出血点、 黄疸、心尖搏动等。

生者用手叩击病人身体表面某一 部位,使之振动而产生声响,根据声响特 点来判断被检查部位的状态有无异常。
叩诊方法:
1、直接叩诊法: 2、间接叩诊法:
(一)直接叩诊法: 用并拢的右手 掌面或者指端叩击 检测的部位。 由于接触面较 大,不能准确确定 病变的边界和范围, 适用于胸腹部范围 较广泛的病变。
第三篇
检体诊断
内科教研室


一 定义: (一)体格检查: 是医生在完成健康病史的采集后,运 用自己的感觉器官(眼、手、鼻、耳)或 者借助于简单的检查工具(体温计、听诊 器、血压计、叩诊锤等)来了解被检查者 身体健康状况的检查方法。 (二)体征: 体格检查获得的检查结果称体征。
二 基本方法:视、触、叩、听、嗅。
三 注意事项: 1、检查部位充分暴露,气温较低时注意暴 露不宜过久,防止受 凉(尤其是老人和 小孩)。 2、在明亮、充足的自然光线下观察。 3、病人不能化妆。 4、观察搏动、轮廓、胃型、肠型 等情况时 应从侧面观察。


触诊: 检查者通过手与被检查者体表局部接 触后的感觉或被检查者的反应,发现其身 体某部有无异常的检查方法。 最常用于腹部检查。

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与一般检查

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与一般检查

语态:语态异常指语言节奏紊乱,见于
震颤麻痹、舞蹈病、手足徐动症等
八、面容与表情(facial features and expression)
九、体位(position)
自主体位:身体活动自如,不受限制。
被动体位:不能自己调整或变换体位。 强迫体位:强迫仰卧位、强迫俯卧位、
强迫侧卧位、强迫坐位、 强迫蹲位、 强迫停立位、 辗转体位、 角弓反张位
清音 鼓音
过清音
浊音
实音
正常肺部的叩诊音。 含有大量气体的空腔器官,正常为胃泡 区及腹部,病理见于肺内巨大空洞、气 胸和气腹。 鼓音与清音之间,见于肺组织含气量增 多,弹性减弱的疾患,如肺气肿。 叩击被少量含气组织覆盖的实质脏器时 可获得浊音,如心脏或肝脏的相对浊音 区。病理如肺炎。 心、肝脏,病理见胸腔积液和肺实变等。
十、姿势(posture)
是指举止的状态,疾病可影响姿势的改变
颈部活动受限为颈椎疾病;充血性心衰多取 坐位,胃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发作常捧腹
十一、步态(gait)
蹒跚步态 醉酒步态 共济失调步态 慌张步态 跨阈步态 剪刀步态 间歇性跛行
皮肤
一、颜色(color) 苍白
贫血、末梢毛细血管痉挛或 充盈不足
银白色鳞状脱屑见于银屑病
六、皮下出血(subcutaneous hemorrhage)
小于2mm为瘀点,3-5mm为紫癜,大于 5mm为瘀斑;片状出血伴有皮肤显著隆起为 血肿。皮疹受压时可褪色或消失,瘀点和小 红痣受压后不褪色。
七、蜘蛛痣与肝掌
(spider angioma and liver palms)
一、叩诊方法
间接叩诊法
右手指自然弯曲,以中指指端叩击左手 中指末端指关节处或第二指骨的前端,叩击 方向应与叩诊部位的体表垂直。每次只要连 续叩2-3下,力量均匀一致,自上而下,两侧 比较。

体格检查基本方法、一般检查及头颈部检查问答题简版

体格检查基本方法、一般检查及头颈部检查问答题简版

体格检查基本方法、一般检查及头颈部检查问答题标题:体格检查基本方法、一般检查及头颈部检查问答题引言概述:体格检查是医学诊断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检,可以获取大量的客观信息,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方案的依据。

本文将介绍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包括一般检查和头颈部检查,并通过问答题的形式进行详细阐述。

正文内容:一、体格检查基本方法1.1 观察法1.1.1 体态观察:观察患者的站立姿势、步态、肢体活动度等,以评估其一般情况和运动功能。

1.1.2 皮肤观察:观察皮肤的颜色、湿度、弹性、完整性等,以发现可能存在的皮肤病变。

1.1.3 粘膜观察:观察口腔、咽喉、鼻腔等粘膜的颜色、湿度、糜烂、溃疡等,以发现可能存在的病变。

1.2 触诊法1.2.1 一般触诊:用手掌、指尖等进行触诊,以观察患者的温度、湿度、肿胀、压痛等情况。

1.2.2 脉搏触诊:触摸患者的动脉,以了解患者的脉搏频率、节律、强度等,以及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

1.2.3 腹部触诊:用手掌进行腹部触诊,以了解腹部的肿块、压痛、肠鸣音等情况。

1.3 听诊法1.3.1 心脏听诊:用听诊器听取心脏的心音,以了解心脏的节律、音调、杂音等情况。

1.3.2 肺部听诊:用听诊器听取肺部的呼吸音,以了解呼吸音的强度、音调、杂音等情况。

二、一般检查2.1 体温测量2.1.1 体温计的选择:选择适合的体温计,如电子体温计、水银体温计等。

2.1.2 测量方法:将体温计放置在患者的腋下、口腔或肛门,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测量。

2.2 血压测量2.2.1 血压计的选择:选择适合的血压计,如水银血压计、数字血压计等。

2.2.2 测量方法:将血压计套在患者的上臂上,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测量。

2.3 心率测量2.3.1 手动测量:用手指触摸患者的动脉,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的心跳次数。

2.3.2 心电图测量:通过心电图仪器记录患者的心电图,以获取更准确的心率数据。

三、头颈部检查3.1 头部检查3.1.1 头颅观察:观察头部的形状、大小、颅骨畸形等情况。

基本检查与一般检查

基本检查与一般检查

(二)生命体征--血压

正常血压:90-139/60-89㎜Hg 通常指动脉血压或体循环血压。 临床上通常用汞柱式血压计以间接法测 量血压
(三)发育



通过年龄、智力、身体成长状态(包括身高、体重、 第二性征)进行综合评价 正常指标:头的长度=身高1/7‾1/8;坐高=下肢 双上肢展开=身高; 胸围=身高1/2 病态发育(与内分泌的改变密切相关) eg:巨人症、侏儒症、呆小病、女性男性化、佝偻 病 受种族遗传、内分泌、营养代谢、生活条件、体育 锻炼、疾病等因素的影响
为音调较浊音更高,音响更弱,振动持 续时间更短的叩诊音 正常情况下见于无肺组织覆盖区域的心 脏或肝脏,谓之为心或肝脏的绝对浊音区 病理情况下见于大量胸腔积液和肺实变


(二)叩诊音
叩诊音 音响强度 音调 清音 浊音 强 较强 低 较高 持续时间 长 较短 正常 正常肺 心、肝被肺缘 覆盖的部分 肺炎 病理状态
(一)叩诊方法
体位:
①坐位或卧位--胸部
②仰卧位--腹部
③肘膝位--少量腹水
(一)叩诊方法


1、直接叩诊法
以右手中间3指的掌面或指端直接拍击 被检查的部位,借拍击所产生的反响和指下 的振动感来判断病变的情况 适用于胸、腹部病变面积广泛或胸壁较 厚的患者 eg:胸膜增厚、粘连或大量胸水、腹水等

听诊
注意事项:


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 室内宜暖和 患者和检查者均应处于舒适体位
听诊


听诊器: 由耳件、体件及软管3 部分组成 体件类型有二种: 1、钟型,适用于听取低 音调的声音 2、鼓型,适用于听取高 音调的声音
听诊

(一)听诊方法

《诊断学》---基本检查法、一般检查(b)

《诊断学》---基本检查法、一般检查(b)

(一)发育
发育受遗传、内分泌、 营养代谢、生活条件及 体育锻炼等多种因素的 影响。 内分泌的改变: 巨人症 侏儒症 呆小病


• •
内分泌的改变:巨人症、侏儒症、呆小病

性激素异常对发育的影 响:阉人症(男人女性 化)、女人出现男性化、

幼年时期营养不良亦可 影响发育,如维生素D 缺乏时可致佝偻病。
④冲击触诊法:用于大量腹水时触诊肝脾等
注意事项
1、检查前医师向病人讲清触诊的目的,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取得
病人的密切配合。适当与患者交谈以分散患者注意力。 2、医师手应温暖,手法应轻柔,由浅入深,由健侧到患侧。在检查
过程中,应随时观察病人表情。
3、通常取仰卧位,双手置于体侧,双腿稍曲,腹肌尽可能放松。检 查肝、脾、肾时也可嘱病人取侧卧位。
(T)、脉搏(P)、呼吸(R)和血压(BP)。

(一)
体温
⒈体温( temperature)测量及正常值:
⑴口测法: ⑵肛测法: ⑶腋测法:
体温测量方法
⑴口测法:将体温计置
于舌下,闭唇5分钟

正常值:36.3℃~ 37.2℃。
体温测量方法
⑵肛测法:让病人侧卧, 将肛表头端涂润滑油后, 徐徐插入肛门达体温计 的一半以上,5分钟读 数
不同的声音。医生借助叩击发出的不同音响来帮助判断 体内器官状况有无异常的检查方法。 叩诊方法: 1.直接叩诊法
2.间接叩诊法
注意事项:
(1)叩诊检查时要求室内环境安静。 (2)根据叩诊部位不同,嘱患者采取适当的体位,如胸部 叩诊时采取坐位或卧位,腹部叩诊时采取仰卧位。 (3)叩诊检查时,既要注意叩诊音的变化,又要注意叩诊 部位的震动感差异,同时应注意对称部位的比较和鉴别。 (4)叩诊检查的力度应根据不同的检查部位、病变组织的 性质、范围、深浅等情况而定,如叩诊心脏、肝脏相对 浊音界时力度应轻柔,叩诊心脏、肝脏绝对浊音界时应 用中等力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叩诊
叩诊是用手指叩击身体表面某一部 位,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根据震动 和声响的特点来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 器状态有无异常的一种方法。用手或 叩诊锤直接叩击被检查部位,诊察反 射情况和有无疼痛反应也属叩诊。
三、叩诊
叩诊时应充分暴露被检查者的部位, 肌肉尽量放松,并比较两侧对称部位 的异同。 注意不同病变的振动所引起指下感觉 的差异,与叩诊音响的变化,两者互 相配合才能获得满意的叩诊印象。
2.深部触诊法
根据检查目的和手法不同分为以下几种 1.深部滑行触诊法 2.双手触诊法 3.深部触诊法 4.冲击触诊法
2.深部触诊法
(1)深部滑行触诊法: 医师用右手并拢的二、 三、四指平放在腹壁 上,以手指末端逐渐 触向腹腔的脏器或包 块,在被触及的包块 上作上下左右滑动触 摸。
2.深部触诊法
弥漫性腹肌强直:弥漫性腹 膜炎;局限性腹肌强直:阑 尾炎、胆囊炎。腹肌高度紧 张呈板状腹。
2.深部触诊法
深部触诊法主要用于检查和评估腹 腔病变和脏器情况。
嘱患者平卧,屈膝以松弛腹肌,与 患者谈话转移其注意力常有助于腹 肌的松弛。
2.深部触诊法
检查者的手应温暖,否则冰凉的手可刺 激引起肌卫,即自发性痉挛。 嘱患者张口平静呼吸,检查者由浅入深, 逐渐加压以达深部。 下腹部检查时,最好嘱患者排空尿液。 触诊时要手脑并用,边触摸边思索。
一、视诊
视诊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适宜的光源。 2、正确的方法。 3、结合其他检查方法。
二、触诊
触诊是医师通过手接触被检查部位时 的感觉进行判断的一种方法。它可以 进一步检查视诊发现的异常征象,也 可以明确视诊所不能明确的体征。触 诊的适用范围很广,尤以腹部检查更 为重要。
二、触诊
手的感觉以指腹和掌指关节部掌面的 皮肤最为敏感。 身体各部位均可采用触诊检查,按检 查部位和目的不同,可嘱患者采取适 当的体位予以配合。
1.浅部触诊法
浅部触诊法适用于体表浅在病变、关节、 软组织以及浅部的动脉、静脉、神经、 阴囊和精索等。 浅部触诊法于腹部检查更为适用。腹部 的压痛、腹肌的紧张或痉挛强直的区域。 应系统有序的对整个腹部进行检查
1.浅部触诊法
以右手的平展部分或指腹, 而不用指尖施行,手指必须 病拢,应避免用指尖猛戳腹 壁,检查每个区域后,检查 者的手应提起并离开腹壁, 不能停留于整个腹壁上移动
检体诊断 基本手法及一般检查
检体诊断
通过体格检查来收集资料、认识疾病 的诊断方法,称为检体诊断。 检体诊断是每一位临床医师必须熟练 掌握的最常用、最基本的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是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眼、 耳、鼻、手等),或借助于简单的诊断工 具(听诊器、叩诊锤、血压计等)来了解 患者机体状况的一组最基本的检查方法。
三、叩诊
叩诊在胸、腹部检查方面尤为重要,常 用于:确定肺尖的宽度、肺下界、胸膜 的病变、胸膜腔液体或气体的多少、肺 部病变的范围和性质、心界的大小和形 状、肝、脾的边界,腹水的有无和多少, 以及子宫、卵巢、膀胱重要的第一步。 视诊适用的范围广泛,可提供重要 的诊断资料。 视诊必须要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临 床经验和临床技能作为基础,否则往 往会出现视而不见的情况。
一、视诊
视诊可观察患者一般状态和许多全身性 的体征,如发育、营养、体型或体质、 意识、表情、体位、姿势和步态等。
局部视诊可了解患者机体各部分的改变 如皮肤黏膜颜色的变化、舌苔的有无, 头颈、胸廓、腹部、四肢、肌肉、骨骼 和关节外形的异常等。
一、视诊
对特殊部位,如耳膜、眼底、支气管 与胃肠黏膜等,则需用某些器械如耳 镜、纤维支气管镜、胃镜等协助检查。
一、视诊
疾病的临床征象繁多,只有通过深 入细致和敏锐的观察,才能发现对确 定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的临床征象。
同部位的视诊内容和方法不同,但 它简便易行,适用范围广,常能提供 重要的诊断资料和线索,有时仅用视 诊就可明确一些疾病的诊断。
体格检查时的异常发现,称为体征。
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目的是收集患者有关健康的正 确的资料,通过体格检查结合临床表现 和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可对大多数疾病 作出临床诊断。
体格检查一般在病史收集完毕后进行。
体格检查
病床或体检桌应置于适当适 当的位置,以便检查者可进 入患者的两侧,理想的安排 是置于检查室的中央。 患者舒适地卧于检查床上, 适当披盖准备接受检查。 检查者应剪短指甲并洗手以 减少疾病的传播。
二、触诊
触诊的内容: 体温、湿度、震颤、波动、摩擦
感、移动度、血管搏动、淋巴结、脏 器、压痛,以及包块的位置、大小、轮 廓、表面性质、硬度等。
二、触诊
浅部触诊法(light palpation) 深部触诊法(deep palpation)
1.浅部触诊法
浅部触诊法:用一手轻轻放在被检 查部位,利用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协 同配合,轻柔地进行滑动触摸。适用 于体表浅在病变的检查和评估。
体格检查基本手法
基本检查法
体格检查的方法有: 视诊 (Inspection) 触诊 (Palpation) 叩诊 (Percussion) 听诊 (Auscultation) 嗅诊 (Smelling)
一、视诊
视诊是医师用视觉来观察患者全身或 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 在所有的诊断方法中,视诊使用器械 最少,最难学,但是得到的体征最多。
体格检查
医师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医德修养。 如患者卧位,检查者应站在患者的右侧,一般用右手 进行检查。 务必细致、准确、正规、全面而有重点,避免反复翻 动患者。 顺序进行,先观察一般情况,然后依次检查头、颈、 胸、腹、外生殖器、肛门直肠、脊柱四肢和神经。 关心体贴患者。 对于急慢性传染病做好隔离、消毒工作。 根据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新体征。
(2)双手触诊法: 用于肝、脾、肾 和腹腔肿物的检 查。
2.深部触诊法
(3)深压触诊法:用于 探测腹腔深在病变的部 位或确定腹腔压痛点。 检查反跳痛时,在手指 深压的基础上迅速将手 抬起,并询问病人是否 感觉疼痛加重或察看面 部是否出现痛苦表情。
2.深部触诊法
(4)冲击触诊法:又称为浮沉触诊法。 一般只用于大量腹水时肝、脾及腹腔包 块难以触及者。 以3-4个并拢的手指取70-90角,置 于腹壁上拟检查的相应部位,作数次急 速而有力的冲击动作,此时指端下可有 腹腔脏器浮沉的感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