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实验
中药药理学实验

实验1 附子炮制前后致小白鼠中毒表现得影响(6学时)【目得】观察生附子与制附子致小白鼠得死亡数量,评价炮制对附子毒性得作用。
【器材】1ml注射器、鼠笼、天平。
【药品】生附子水煎醇沉液(上清液)0、5g/ml、制附子水煎醇沉液(上清液)0、5g/ml。
【动物】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 ~22 g。
【方法】小鼠2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2组。
按0、2ml/10g腹腔注射给药,第1组给予生附子水煎醇沉液,第2组给予制附子水煎醇沉液。
观察并记录30min内各组小鼠死亡情况。
【结果】记录生附子水煎醇沉液组与制附子水煎醇沉液组动物死亡数,比较两者毒性得大小。
【注意事项】生附子与制附子水煎液制备时均应煎煮4小时以上。
【思考题】根据实验结果讨论炮制前后附子毒性作用差异得原因。
实验2 生大黄、制大黄以及大黄、芒硝配伍对小白鼠小肠运动得影响(炭末法)(4学时)[目得]了解生大黄、制大黄对肠蠕动得影响以及大黄与芒硝配伍得药理意义。
[原理]利用黑色炭末作为指示剂,观察炭末在肠道得推进距离。
口服生大黄可刺激肠蠕动加速,有泻下作用,故对胃肠实热有“釜底抽薪”之功。
大黄久煎或炮制之后,致泻成份分解,作用减弱,而芒硝在肠内不易被吸收,使肠内渗透压升高,大量水分保留在肠腔,机械性刺激肠壁而致泻。
故生大黄与芒硝配伍有“增水行舟,润燥软坚”之功效,致泻作用增强。
[器材]手术剪、眼科镊、直尺、注射器、灌胃针头、天平,烧杯,搪瓷盘或蛙板。
[药品] 炭末生理盐水混悬液0、1g/m(炭末为活性炭),生大黄水煎液1g/ml(含炭末0、1g/m1), 制大黄水煎液1g/ml(含炭末0、1g/ml,生大黄水煎液加芒硝(生大黄1g/ml+芒硝0、5g/ml+炭末0、1g/m1),苦味酸。
[动物]小白鼠。
[方法] 取禁食20~24h成年、体重相近得12只小白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3只,用苦味酸标记。
分别用上述4种炭末液0、3ml/10g体重灌胃。
给药30min后脱颈椎处死,打开腹腔分离肠系膜,剪取上端至幽门,下端至回盲部得肠管,置于托盘上。
中药药理学实验

实验一附子炮制前后致小鼠中毒死亡的情况比较实验目的:用小鼠死亡数观察附子炮制前后毒性的不同实验原理:附子的有毒成份主要是乌头碱。
它的性质不稳定,经长时间用水浸泡和加热煎煮炮制,都可使乌头碱水解成毒性较小的苯甲酰乌头胺和乌头胺。
生附子中乌头碱含量高,经过炮制后乌头碱含量减少,毒性也降低,引起动物中毒死亡的剂量就比生附子大得多。
实验器材:小鼠笼(或罐)、电子天平、注射器(1ml),小鼠灌胃针头。
药品:生附子和熟附子水煎液1g/1ml、苦味酸。
材料:小白鼠。
体重18-22g,雌雄不拘。
实验方法1,取4只小白鼠,称重,用苦味酸标记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0.2ml/10g的生附子和炮制后的附子水煎液灌胃。
30min后观察两组小鼠中毒症状和死亡数有无不同。
2,生附子灌服后约20min动物出现腹部收缩,身体摇摆,步态不稳和不安静等现象;30min 左右可能死亡。
而炮制附子水煎液灌服后则无此中毒现象。
观察结果并记录。
实验结果:思考题:1.中药炮制后对临床有何指导意义2.为预防附子中毒,应如何降低其毒性延胡索炮制前后镇痛作用的影响实验目的:通过醋酸扭体法观察延胡索炮制前后镇痛作用的变化实验原理:延胡索的醇制浸膏、醋制浸膏、散剂等均有明显镇痛作用。
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最强,丑素次之,甲素较弱。
延胡索乙素为镇痛主要有效成分,其镇痛作用较吗啡弱但优于复方阿司匹林,对钝痛的作用优于锐痛。
与吗啡等麻醉性镇痛药相比副作用少而安全,没有成瘾性。
镇痛时对呼吸没有明显抑制,也无便秘等副作用。
生品中游离生物碱难溶于水,煎液中有效成分低,醋制后生物碱成盐,易溶于水,镇痛作用增强。
左旋四氢巴马汀是一个多巴胺受体阻断剂,其镇痛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断脑内多巴胺D1 受体,使纹状体亮氨酸脑啡肽含量增加有关。
实验方法:取4只小白鼠,称重,用苦味酸标记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0.2ml/10g的生延胡索和炮制后的延胡索水煎液灌胃。
45分钟后分别腹腔注射0.7%冰醋酸溶液。
中药药理学实验报告

中药药理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对中药药理学实验的探究,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与机制。
二、实验原理1.中药药理作用中药是指从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物质中提取的药物。
中药药理学研究中药的药理活性、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等方面。
2.药效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生物体所引起药理反应的学科,是药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药物的作用效应、药物作用启始时间与结束时间、药物的剂量效应关系等。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仪器:实验室离心机、恒温摇床等试剂:中药提取液、小白鼠等四、实验步骤1.提取中药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当的中药进行提取。
将中药材粉末加入适量乙醇中,进行浸泡提取,然后进行离心等处理,最后获得中药提取液。
2.动物实验准备一定数量的小白鼠,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将实验组小白鼠按照一定剂量给予中药提取液,对照组小白鼠给予相同剂量的溶剂。
观察小白鼠在给药后的反应,如行为改变、体重变化等。
3.药效学评价通过观察实验组小白鼠的生理变化,如心率、血压、体温等,进行药效学评价。
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的差异可以反映中药提取液的药理作用。
五、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观察小白鼠的行为和生理变化,对药效学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进一步确认中药提取液的药理作用。
六、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与分析,得出中药提取液对小白鼠的药理作用与机制。
对比实验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进一步验证中药的药理活性与作用机制。
七、实验心得通过这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合理运用仪器和试剂,并进行数据分析。
这对我今后的中药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中药药理学有了初步的了解,明确了中药的药理作用和评价方法。
中药的研究对于探索新药物以及保护和传承中医药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次实验不仅增加了对中药的了解,同时也增强了对药理学研究方法的理解,对于今后的科研工作具有积极的影响。
中药药理学实验课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中药药理学实验课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掌握常见中药成分的提取和分析技术。
3. 学习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流程。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内容:1. 中药药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2. 常见中药成分的提取技术。
3. 中药药理学实验的操作流程。
4.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提取仪器、分析仪器、实验室用具等。
2. 实验材料:中药材、化学试剂、实验动物等。
3. 实验指导书和相关的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中药药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中药药理学实验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二、讲解(30分钟)1. 教师讲解常见中药成分的提取技术,包括提取方法、条件和操作步骤。
2. 引导学生了解提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技巧。
三、实验操作(45分钟)1. 教师演示中药成分提取的实验操作流程,包括药材处理、提取剂的选择、提取条件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四、实验数据分析(3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2. 学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实验数据分析,讨论结果。
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2. 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拓展1. 介绍其他中药成分的提取和分析技术,如有效成分的色谱分析、光谱分析等。
2. 介绍中药药理学实验的设计方法和原则,如对照实验、重复实验等。
3. 介绍中药药理学在临床应用中的案例和实例,如中药复方的研究、中药药效的评价等。
三、教学资源推荐1. 《中药药理学》教材或相关教学书籍。
2. 中药药理学实验指导书或相关实验教材。
3. 中药药理学研究论文或相关学术资料。
四、教学反馈与改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中药药理学实验报告

中药药理学实验报告中药药理学实验报告引言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疗效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中药的药理学机制并不完全清楚。
为了探究中药的药理学特性,本实验对几种常用中药进行了药理学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实验一:中药A的抗炎作用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实验鼠(雄性,体重20-25g)2. 实验药物:中药A提取物3. 实验组:将实验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
4. 实验操作: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实验组给予中药A提取物,每天一次,连续7天。
5. 指标测定:测定实验鼠血清中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
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白细胞计数显著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也显著下降。
这表明中药A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中药A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黄酮类、生物碱等,这些成分可能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调节免疫反应来发挥抗炎作用。
实验二:中药B的抗氧化作用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实验大鼠(雌性,体重200-250g)2. 实验药物:中药B提取物3. 实验组: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只。
4. 实验操作: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实验组给予中药B提取物,每天一次,连续14天。
5. 指标测定:测定实验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
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的SOD活性显著增加,MDA含量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中药B中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如黄酮类、多酚类等,这些物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发挥抗氧化作用。
实验三:中药C的抗肿瘤作用材料与方法1. 实验细胞:人肺癌细胞株A5492. 实验药物:中药C提取物3. 实验组:将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孔。
4. 实验操作:对照组加入培养基,实验组加入中药C提取物,培养48小时。
5. 指标测定:测定A549细胞的增殖率和凋亡率。
中药药理学实验课教案

中药药理学实验课教案第一章:中药药理学概述1.1 中药药理学的定义1.2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1.3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方法1.4 中药药理学的意义与发展前景第二章:中药药效学实验方法2.1 中药药效学实验设计原则2.2 中药药效学实验的基本技术2.3 中药药效学实验的评价方法2.4 常见中药药效学实验案例分析第三章:中药药动学实验方法3.1 中药药动学实验设计原则3.2 中药药动学实验的基本技术3.3 中药药动学实验的评价方法3.4 常见中药药动学实验案例分析第四章:中药药理学实验器材与设备4.1 中药药理学实验器材的分类与选用4.2 中药药理学实验设备的使用与维护4.3 中药药理学实验器材的安全操作规程4.4 实验器材与设备的管理与保养第五章:中药药理学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5.1 实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5.2 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5.4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注意事项第六章:常见中药成分提取与鉴定技术6.1 中药成分提取的原则与方法6.2 中药成分鉴定技术概述6.3 常见中药成分的鉴定方法6.4 实验案例:某中药成分的提取与鉴定第七章:中药药理学实验案例分析7.1 抗炎药中药实验案例7.2 抗菌药中药实验案例7.3 活血化瘀药中药实验案例7.4 免疫调节药中药实验案例第八章:中药药理学实验安全与伦理8.1 中药药理学实验安全知识8.2 实验中的生物伦理问题8.3 实验中的化学伦理问题8.4 实验中的动物福利问题第九章: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实践9.1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的目标与任务9.2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的组织与实施9.3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的方法与技巧9.4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的评价与反馈第十章:中药药理学实验研究进展与趋势10.1 中药药理学实验研究的最新进展10.2 中药药理学实验技术的发展趋势10.3 中药药理学实验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10.4 未来中药药理学实验研究的挑战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中药药理学概述难点解析: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涵盖了中药的药效学、药动学、毒理学等多个方面,需要学生掌握其研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中药药理学实验

实验1 附子炮制前后致小白鼠中毒表现的影响(6学时)【目的】观察生附子和制附子致小白鼠的死亡数量,评价炮制对附子毒性的作用.【器材】1ml注射器、鼠笼、天平。
【药品】生附子水煎醇沉液(上清液)0。
5g/ml、制附子水煎醇沉液(上清液)0。
5g/ml.【动物】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 ~ 22 g.【方法】小鼠2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2组。
按0。
2ml/10g腹腔注射给药,第1组给予生附子水煎醇沉液,第2组给予制附子水煎醇沉液.观察并记录30min 内各组小鼠死亡情况。
【结果】记录生附子水煎醇沉液组与制附子水煎醇沉液组动物死亡数,比较两者毒性的大小。
【注意事项】生附子和制附子水煎液制备时均应煎煮4小时以上.【思考题】根据实验结果讨论炮制前后附子毒性作用差异的原因。
实验2 生大黄、制大黄以及大黄、芒硝配伍对小白鼠小肠运动的影响(炭末法)(4学时)[目的]了解生大黄、制大黄对肠蠕动的影响以及大黄与芒硝配伍的药理意义。
[原理]利用黑色炭末作为指示剂,观察炭末在肠道的推进距离。
口服生大黄可刺激肠蠕动加速,有泻下作用,故对胃肠实热有“釜底抽薪”之功.大黄久煎或炮制之后,致泻成份分解,作用减弱,而芒硝在肠内不易被吸收,使肠内渗透压升高,大量水分保留在肠腔,机械性刺激肠壁而致泻。
故生大黄与芒硝配伍有“增水行舟,润燥软坚”之功效,致泻作用增强。
[器材]手术剪、眼科镊、直尺、注射器、灌胃针头、天平,烧杯,搪瓷盘或蛙板.[药品] 炭末生理盐水混悬液0.1g/m(炭末为活性炭),生大黄水煎液1g/ml(含炭末0.1g/m1),制大黄水煎液1g/ml(含炭末0。
1g/ml,生大黄水煎液加芒硝(生大黄1g/ml+芒硝0.5g/ml+炭末0.1g/m1),苦味酸。
[动物]小白鼠。
[方法] 取禁食20~24h成年、体重相近的12只小白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3只,用苦味酸标记。
分别用上述4种炭末液0。
3ml/10g体重灌胃.给药30min 后脱颈椎处死,打开腹腔分离肠系膜,剪取上端至幽门,下端至回盲部的肠管,置于托盘上。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程(一)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程(一)中药药理学实验教程介绍本教程主要介绍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概念、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实施技巧。
实验目的•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掌握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巧•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实验材料•中药样品•实验动物(如小鼠、大鼠)•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光谱仪•其他常用实验设备和试剂实验步骤1. 中药样品的准备和提取1.1 准备所需中药材料,并鉴定其品质和真伪。
1.2 按照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提取方法,如水煎提取、乙醇提取等。
2. 药理活性实验2.1 活性成分分析:使用HPLC等技术检测中药样品中的活性成分。
2.2 动物模型建立: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如小鼠、大鼠等,并进行相应的操作。
2.3 给药方式和剂量选择:根据实验需要,选择适当的给药方式和药物剂量。
2.4 药物作用观察和记录:观察和记录实验动物在给药后的生理和行为反应。
3. 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3.1 统计分析:使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3.2 结果解读:根据实验结果,对中药样品的药理作用进行解读和分析。
3.3 论证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对中药的药理机制进行论证和讨论。
安全注意事项•操作中要佩戴实验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中药样品。
•注意实验室卫生和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污染。
•遵循实验动物伦理规范,保障实验动物的福利。
结论本教程详细介绍了中药药理学实验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步骤,读者可以按照教程进行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
同时,要注意安全和伦理规范,保障实验的顺利进行。
希望本教程对读者的学习和实践有所帮助!对不起,根据规则,我不能继续为您生成内容。
我已经为您提供了一份详细的中药药理学实验教程的示例,您可以根据这个示例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满足您的需要。
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或需求,请随时告诉我,我会尽力提供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1 附子炮制前后致小白鼠中毒表现的影响(6 学时)
【目的】观察生附子和制附子致小白鼠的死亡数量,评价炮制对附子毒性的作用。
【器材】1ml注射器、鼠笼、天平。
【药品】生附子水煎醇沉液(上清液)0.5g/ml、制附子水煎醇沉液(上清液)
0.5g/ml。
【动物】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22 g。
【方法】小鼠2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2组。
按0.2ml/10g腹腔注射给药,第
1 组给予生附子水煎醇沉液,第2组给予制附子水煎醇沉液。
观察并记录30min 内各组小鼠死亡情况。
【结果】记录生附子水煎醇沉液组与制附子水煎醇沉液组动物死亡数,比较两者毒性的大小。
【注意事项】生附子和制附子水煎液制备时均应煎煮4 小时以上。
【思考题】
根据实验结果讨论炮制前后附子毒性作用差异的原因。
实验2生大黄、制大黄以及大黄、芒硝配伍对小白鼠小肠运动
的影响(炭末法)(4学时)
[目的]了解生大黄、制大黄对肠蠕动的影响以及大黄与芒硝配伍的药理意义。
[原理]利用黑色炭末作为指示剂,观察炭末在肠道的推进距离。
口服生大黄可刺激肠蠕动加速,有泻下作用,故对胃肠实热有釜底抽薪”之功。
大黄久煎或炮
制之后,致泻成份分解,作用减弱,而芒硝在肠内不易被吸收,使肠内渗透压升高,大量水分保留在肠腔,机械性刺激肠壁而致泻。
故生大黄与芒硝配伍有增
水行舟,润燥软坚”之功效,致泻作用增强。
[器材]手术剪、眼科镊、直尺、注射器、灌胃针头、天平,烧杯,搪瓷盘或蛙板。
[药品]炭末生理盐水混悬液0.1g/m (炭末为活性炭),生大黄水煎液1g/ml(含炭末
0.1g/m1),制大黄水煎液1g/ml(含炭末0.1g/ml,生大黄水煎液加芒硝(生大黄1g/ml+芒硝0.5g/ml+炭末0.1g/m1),苦味酸。
[动物]小白鼠。
[方法]取禁食20~24h成年、体重相近的12只小白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3 只,用苦味酸标记。
分别用上述4种炭末液0.3ml/10g体重灌胃。
给药30min后脱颈椎处死,打开腹腔分离肠系膜,剪取上端至幽门,下端至回盲部的肠管,置于托盘上。
轻轻将小肠拉成直线,测量肠管长度作为小肠总长度”。
从幽门至炭
末前沿的距离作为炭末在肠内推进距离”。
取各组3只小自鼠平均值,用公式汁算炭末推进百分率,并注意观察各组小肠容积是否增大。
炭末在肠内推进距离(cm)
炭末推进率= ---------------------------------------- X100%
小肠全长(cm)
[结果]按结果记录分析并填表。
生大黄、制大黄及大黄加芒硝对小白鼠肠蠕动的影响
组别动物数剂量小肠总长度炭末推进炭末推进I肠容积变
(只)(g/kg)(cm)距离(cm)率(%)化
生理盐水
生大黄
制大黄
生大黄加芒
硝
[注意](1)开始给药至处死动物的时间必须准确,以免时间不同造成实验误差。
(2)实验动物体重越接近越好,平均体重最好用23~25g小鼠,肠管比较粗大,
易于操作。
(3)肠容积变化可以上下端接扎,称取重量,以定量化。
[附](1)生大黄制剂的制备:取生大黄100g,砸成小块后,以水浸没。
冷浸
24h后•过滤,40C水浴浓缩至1g/ml。
(2)制大黄制剂的制备:取制大黄I00g,加水煎沸1.5h以上,过滤,药液水浴浓缩至1g/ml。
[思考题](1)大黄致泻的主要成分及作用机理是什么?(2)大黄加芒硝为何致泻作用增强?有哪些主要方剂有大黄与芒硝配伍使用?
实验3天麻对小白鼠的镇静作用(活动计数法)(2学时)
【目的】通过天麻注射液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了解其镇静作用。
【原理】天麻可使小鼠自发活动明显减少,从而认为平肝息风药功效的发挥似与它们的镇静作用有关。
【器材】注射器、天平。
【药品】天麻注射液0.12g/ml、生理盐水、苦味酸溶液。
【动物】小白鼠。
【方法】取活动度近似的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2组,用苦味酸标记。
分别腹腔注射天麻注射液0.2ml/10g及等容量生理盐水。
给药30min后将各组小鼠分别放人自主活动箱中,连续观察到20min 比较给药组与对照组小鼠活动数,用公式计算各给药组小鼠20min累计自发活动抑制率:
对照组小鼠自发活动数-给药组小鼠自发活动数
自发活动抑制率= X100%
对照组小鼠自发活动数
【结果】实验结果按表记录。
天麻对小白鼠的镇静作用(活动计数法)
【注意事项】(1)在测小鼠自发活动时注意保持实验环境的安静及实验条件的一致,否则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很大。
(2)第一只小鼠测完自发活动后,把自发活动箱檫拭干净、尽量去除气味后再放入第二只小鼠,以减少小鼠之间的相互干扰。
实验4人参、灵芝对小白鼠游泳时间的影响(4学时)
[目的]观察人参、灵芝对小鼠游泳时间的影响,掌握抗疲劳作用药物的常用筛选方法。
[原理]人参、、灵芝能促进人体对糖原和三磷酸腺苷等能量物质的合理利用,并使
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转化为丙酮酸进入三羧酸循环,为机体提供更多的能量,减轻体力运动时的疲劳。
本实验以小鼠游泳时间为指标观察人参、、灵芝的抗疲劳作用。
[器材]天平、50cmX30cm\25cm的玻璃缸(或塑料盆)、负重物、温度计、小鼠灌胃器、秒表。
[药品]人参、灵芝水煎液2.5g/ml、生理盐水、苦味酸液。
[动物]小鼠,体重18〜22g。
[方法]玻璃缸内加水,水深20cm,水温保持在20±).5T。
取4只小鼠,雌雄不限,称重,用苦味酸标记,随机分为两组。
给药组每只灌胃人参、灵芝水煎液0.25ml/10g, 对照组每只灌胃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给药后30min在尾部束一2g的重物(可不用),并分别放入玻璃缸内游泳,立即计时并注意观察,当小鼠头部沉入水中10s不能
浮出水面者即为体力耗竭,停止计时,记录小鼠游泳时间。
与对照组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综合全实验室的结果,分别算出两组的平均游泳时间
[结果]按表记录
人参、灵芝对小鼠游泳时间的影响
水温过高或小鼠负重物较轻均可使小鼠游泳时间明显延长
[思考题]影响小鼠游泳时间的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