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粪大肠菌群测定的滤膜法研究_胥学鹏
水质粪大肠菌群的测定(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HJ347-2017.pdf

水质 粪大肠菌群的测定粪大肠菌群是总大肠菌群中的一部分,主要来自粪便。
在44.5℃温度下能生长并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大肠菌群称为粪大肠菌群。
用提高培养温度的方法,造成不利于来自自然环境的大肠菌群生长的条件,使培养出来的菌主要为来自粪便中的大肠菌群,从而更准确地反映出水质受粪便污染的情况。
粪大肠菌群的测定可以用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
第一篇 多管发酵法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及废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测定。
2原理多管发酵法是以最可能数(most probable number)简称MPN来表示试验结果的。
实际上它是根据统计学理论,估计水体中的大肠杆菌密度和卫生质量的一种方法。
如果从理论上考虑,并且进行大量的重复检定,可以发现这种估计有大于实际数字的倾向。
不过只要每一稀释度试管重复数目增加,这种差异便会减少,对于细菌含量的估计值,大部分取决于那些既显示阳性又显示阴性的稀释度。
因此在实验设计上,水样检验所要求重复的数目,要根据所要求数据的准确度而定。
3 培养基和试剂本标准所用试剂除另有注明外,均为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化学试剂;实验用水为新制备的去离子水。
3.1单倍乳糖蛋白胨培养液:成分:蛋白胨10g牛肉浸膏3g乳糖5g氯化钠5g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1mL蒸馏水1000mL制法:将蛋白胨、牛肉浸膏、乳糖、氯化钠加热溶解于1000mL蒸馏水中,调节pH为7.2~7.4,再加入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1mL,充分混匀,分装于含有倒置的小玻璃管的试管中,于高压蒸汽灭菌器中,在115℃灭菌20min,贮存于暗处备用。
3.2 三倍乳糖蛋白胨培养液:按上述配方比例三倍(除蒸馏水外),配成三倍浓缩的乳糖蛋白胨培养液,制法同上。
3.3 EC培养液:成分:胰胨20g乳糖5g胆盐三号 1.5g磷酸氢二钾(K2HPO4)4g磷酸二氢钾(KH2PO4) 1.5g氯化钠5g蒸馏水1000mL制法:将上述成分加热溶解,然后分装于含有玻璃倒管的试管中。
试论水中粪大肠菌群检测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等 方法 , 对水中粪大肠菌群检 测结果更具备使用价 值。
【 关键词 】 水体 ; 粪大肠 菌群 ; 检测 方法 【 中图分类号 】 R 1 2 3 . 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2 0 6 6 ( 2 0 1 5 ) 1 4 — 0 0 0 3 — 0 2
1 粪大肠菌群检 测方法的介绍
l l前 已有 的 粪 大 肠 茵 群 的检 测 方 法 包括 多 管 发 酵 法 、 f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快
1 - 3 快速 纸 片法
通 过 纸 片 上 呈现 的 红 色菌 落 . 对粪大肠茵群进行判 断, 如 速 纸 片 法 以及 滤膜 法和 酶 底 物 法 、 荧光 原 位 杂 交技 术 和 R P R 技 术等 , 因 为 荧 光 原位 杂 交技 术和 R P R技 术 需要 消 耗 大 量 的 果 茵落 的 周 围 出现 黄 圈是 因 为 粪 大 肠 茵 群在 对乳 糖 产 酸进 行 仪 器费用, 且 操 作 不 方便 . 因此 在 实 际的 检 测 中很 少用 这 两 眼 分 解 时 产 生 的 变 色现 象。 检 测方 案 : 技术. 本 文 将 通 过 对 多管 发 酵 法 、 滤 膜 法 以及 快 速 纸 片 法 和 酶
该 方 法 是 通 过 大肠 菌群 中产 生 的 B 一 半乳糖苷酶对 P G 进 行分解 , 使 其 培 养 液 呈现 出黄 色 , 以及 通 过 大肠 埃 希 氏 茵 中 产
养液; 取容量 为 l mL的 等量 水样 , 分 别 添加 到 5支 试 管 中 . 该 试 管 中舍 有 容 量 为 1 0 m L且 浓 度 一 般 的 乳 糖 蛋 白胨 培 养 液 :
滤膜法检测粪大肠菌群方法

滤膜法检测粪大肠菌群方法摘要:在水质分析中,采用粪大肠菌群滤膜法所需的仪器简单,操作简便快捷,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等杂质较少水样。
对此实验方法易产生的问题及影响测定值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几个关键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以提高粪大肠菌群测定的效率及精度。
关键词:粪大肠菌群滤膜法注意事项C35 A大肠菌群是卫生防疫和环境保护监督执法的重要评价指标。
多年来大肠菌群作为卫生环境评价的指标,在传染病防治、食品卫生质量监测、污水综合排放控制评价、水资源生态环境变化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目前国内的粪大肠菌群检测方法有多管发酵法、滤膜法、酶法、LTSE法和纸片法等。
其中,滤膜法检测粪大肠菌群,是利用微孔滤膜过滤一定量水样,将水样中含有的细菌截留在滤膜上,然后将滤膜贴在选择性培养基上,经培养和证实试验后,直接计数滤膜上生长的典型粪大肠菌群菌落,并计算出每升水样中含有的粪大肠菌群数。
本研究主要是针对滤膜法再实际监测工作中的可行性,利用实际水样对滤膜法与发酵法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并对滤膜法的重复性和准确性进行统计与评价。
一、概述粪大肠菌群是总大肠菌群的一个亚种,直接来自粪便,它除了耐热,在44~44.5℃的高温条件仍可生长繁殖并将色氨基酸代写成吲哚处,其他特性均与总大肠菌群相同。
总大肠菌群中的细菌除了生活在肠道中,在自然环境中的水与土壤也经常存在,但在这些自然环境中生活的大肠菌群培养的最适合温度为25℃,如在37℃培养则仍可生长,但如果将培养温度上升至44℃则不可生长,而直接来自粪便的大肠菌群,习惯于37℃左右生长,如将培养温度升高至44.5℃仍可继续生长。
因此,可用提高培养温度的方法将自然环境中的大肠菌群与粪便中的大肠菌群区分开。
在37℃培养生长的大肠菌群,包括粪便内生长的大肠菌群成为总大肠菌群 Total colifrom,在44.5℃仍能生长的大肠菌群称为粪大肠菌群 Fecal colifrom,粪大肠菌群细菌在卫生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多管发酵法与滤膜法测定粪大肠菌群对照实验

多管发酵法与滤膜法测定粪大肠菌群对照实验【摘要】本文采用传统多管发酵法与滤膜法对水中粪大肠菌群进行比对实验,比较两者监测结果的一致性。
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结果一致性方面相关性好,与多管发酵法相比,滤膜法具有简便快速、结果准确的特点,实验过程污染的可能性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关键词】多管发酵法滤膜法粪大肠菌群引言;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测定是污水处理的重要指标之一,环境监测的重要意义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从而指导工艺。
然而面对每天繁重的监测工作,如何使实验更准确,方法更简便,是我们实验人员更加关注的问题。
本文主要讨论多管发酵法与滤膜法测定粪大肠菌群这两种方法,通过实验对照,确定一个最佳方法用于工艺指导。
粪大肠菌群是水质污染的重要指标之一。
目前,我国地表水及废水中粪大肠菌群的监测方法主要有传统的多管发酵法(MTF)及滤膜法(MF)。
无论是哪一种方法,都是利用其可在高温生长并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特点,所以实验过程最终要的环节是严格地控制好温度。
本实验通过采用传统多管发酵法与滤膜法,对大量实际水样中的粪大肠菌群同步检测,进行比对实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一、实验部分1、多管发酵法1.1培养基的准备① 乳糖蛋白胨培养液:称取23.3g乳糖蛋白胨培养液于1L超纯水中,分装于有倒立发酵管的试管中,120度高温灭菌15分钟。
单倍培养液取10ml,准备10支。
三倍培养液取5ml,准备5支。
② EC肉汤:称取3.7g EC肉汤于1L超纯水中,分装于有倒立发酵管的试管中,120度高温灭菌15分钟,每管8ml,准备10支。
1.2实验方法①根据我厂的出水情况,接种量分别为10ml、1ml、0.1ml,接种体积10ml的水样装入3倍乳糖蛋白胨培养液中,共5支。
接种体积1ml和0.1ml的水样各装入单倍乳糖蛋白胨培养液中,分别5支。
共15支。
②在37℃±0.5℃下培养24±2h,产酸和产气的发酵管表明实验阳性。
滤膜法与酶底物法检测污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比较分析

滤膜法与酶底物法检测污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比较分析滤膜法与酶底物法检测污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比较分析摘要粪大肠菌群是污水中常见的指标菌,其检测与评价对于污水处理过程的监测和卫生保障非常重要。
本研究采用滤膜法和酶底物法两种方法对污水中的粪大肠菌群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滤膜法具有操作简单、准确性高的优点,适用于对粪大肠菌群进行定量检测;而酶底物法快速、便捷,适用于快速筛查和初步评价。
两种方法在不同场景和实际应用中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应根据具体需求选取合适的检测方法。
1. 引言粪大肠菌群是一类常见的从属于大肠杆菌科的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和水体中,为评估环境水质状况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指标。
粪大肠菌群来源于人体和动物的消化系统,其存在与污水中表明该水源可能受到了粪便污染。
因此,对于污水处理厂和水源地的管理和监测,粪大肠菌群的检测是必不可少的。
2. 滤膜法检测粪大肠菌群滤膜法是一种常用的粪大肠菌群定量检测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滤膜将样品中的粪大肠菌群分离并聚集,然后用染色剂进行着色,并在显微镜下进行计数。
滤膜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准确性高,可以快速定量检测粪大肠菌群的数量。
其缺点是耗时较长,需要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和计数,有一定的操作难度。
3. 酶底物法检测粪大肠菌群酶底物法是一种基于粪大肠菌群特定酶的检测方法,通过检测粪大肠菌群特异酶的活性来间接反映其存在量。
常用的酶底物法是利用3-苯基-六胺葡萄糖(X-GAL)和X-α-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进行检测。
该方法操作简单、迅速,只需在特定培养基中添加相应底物,通过观察底物转化后的色素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粪大肠菌群。
酶底物法的优点是快速、便捷,适用于大规模样品的筛查和初步评价。
然而,酶底物法只能定性判断粪大肠菌群的存在与否,无法精确定量。
4. 比较分析滤膜法和酶底物法是常用的粪大肠菌群检测方法,两种方法在检测原理、操作步骤、检测结果及适用范围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滤膜法与酶底物法检测污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比较分析

滤膜法与酶底物法检测污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比较分析滤膜法与酶底物法检测污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比较分析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污水处理成为一项重要的环保任务。
污水中的粪大肠菌群是评估水质和卫生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了准确快速地检测污水中的粪大肠菌群,科学家们发展了各种检测方法。
其中,滤膜法和酶底物法是常用的两种方法,本文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二、滤膜法滤膜法是通过将粪大肠菌群附着在滤膜上,再通过计数形状与颜色进行检测。
其操作包括取样、滤膜萃取、滤膜染色和计数四个步骤。
滤膜法具有简单、直观、操作便捷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然而,滤膜法的检测结果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干扰,例如水质的浑浊度、背景物质的影响等,这可能导致结果的不准确。
三、酶底物法酶底物法是通过检测粪大肠菌群特有的酶活性来间接测定其存在。
常用的指示剂是3-indoxyl-β-D-glucuronide(X-Gluc),它能与酶β-D-葡萄糖苷酸酶反应产生可见的蓝色产物。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结果的准确性较高,而且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但是,酶底物法需要较长的检测时间,操作较为复杂,并且对仪器设备要求较高。
四、比较分析(1)准确性方面:滤膜法和酶底物法在检测粪大肠菌群方面均有较高的准确性,但是酶底物法的结果更为精确。
滤膜法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结果的偏差。
(2)操作方面:滤膜法操作简便,流程清晰,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
酶底物法的操作较为复杂,需要仪器设备支持,所需时间较长。
(3)受环境因素影响方面:滤膜法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如水质浑浊度、背景物质等因素会干扰检测结果。
酶底物法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结果更为稳定。
(4)适用范围方面:滤膜法适用于对大量样品进行快速筛查,特别是现场检测。
酶底物法适用于对粪大肠菌群的高灵敏度检测,尤其适合于研究或实验室内的检测。
五、结论综上所述,滤膜法和酶底物法是常用于检测污水中粪大肠菌群的两种方法。
滤膜法在测定水中大肠菌群中的应用

滤膜法在测定水中大肠菌群中的应用社会快速发展,各个行业也随之发展,加大了对水污染程度,特别是对生活饮用水的安全性及可靠性越来越重视,为了保证生活饮用水更加安全可靠,人们寻找更快速、更灵敏的饮用水监测方法。
而大肠菌群作为评价饮用水卫生质量重要评价指标,可将水污染程度予以反映,对人们饮用水安全做以支撑,滤膜法作为检测水中大肠菌群方法之一,其具有操作便捷、结果可靠等特点,被人们所普遍应用。
那么什么是滤膜法?测定水中大肠菌群有什么意义?滤膜法测定水中大肠菌群的原理是什么?滤膜法测定水中大肠菌群的过程及注意事项有哪些?滤膜法检测水中大肠菌群有哪些优势?下面将详细介绍。
1.什么是滤膜法?滤膜法作为检测水样中大肠菌群的常用方法,具体而言,将一定水量注入已经灭菌的微孔薄膜滤器中,通过对其进行抽滤,细菌被保留在滤膜之上,再将滤膜放置于贴满品红亚硫酸的培养基上,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对滤膜上的大肠菌群菌落数量予以计算及鉴定,以每升或每100毫克水样作为基础,计算其大肠菌群数量,此方法具有操作简单、速度快、结果可靠等特点,通常适用于杂质较少的水样。
1.测定水中大肠菌群的意义是什么?通过检查水中是否存在病原菌,从而可判断水质的安全性及可靠性,但是因为病原菌种具有种类繁多、培养困难等特点,使直接从水中进行对病原菌检测难以实现,因人类肠道病原菌主要来源为粪便污染水,与水体中病原菌相比较,其粪便中病原菌数量较少,所以通过检测水中是否存在肠道正常细菌种类,从而判定水质质量安全性及可靠性。
若检测水中存在大肠菌群,表明水样受到粪便污染,存在病原菌被污染的可能。
1.滤膜法测定水中大肠菌群原理?滤膜法检测水中大肠菌群原理,采取过滤器将水样予以过滤,使其中细菌存留在过滤膜上,然后将滤膜存放在特定培养基上予以培养,大肠菌群通过在滤膜上不断生长,从而直接对其数量予以计算,所用滤膜通常使用乙酸纤维膜。
1.滤膜法测定水中大肠菌群的过程及注意事项?滤膜法测定水中大肠菌群的过程重要为四个方面:4.1准备工作将滤膜放入烧杯中,在烧杯中注入一定量蒸馏水,将其放置于沸水中煮沸灭菌三次,每次保持在15分钟左右。
粪大肠菌群的测定滤膜法方法验证报告

方法验证报告项目名称:粪大肠菌群的测定方法名称:水质粪大肠菌群的测定滤膜法报告编写人:参加人员:审核人员:报告日期:1 实验室基本情况1.1人员情况表1参加验证的人员情况登记表1.2 检测仪器/设备情况表2使用仪器情况登记表1.3 检测用试剂情况表3使用试剂登记表1.4 环境设施和条件情况实验室具有检定合格的温湿度计,环境可以控制在温度18⁓26℃,湿度45%⁓65%的要求范围内,满足检测环境条件,实验室人员每天对环境条件进行监控。
另外实验室配备了洗眼器、喷淋设施、护目镜、灭火器等的安全防护措施,符合实验室安全内务的要求。
2 实验室检测技术能力2.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粪大肠菌群的的测定。
本方法的检出限为:当接种量为100ml时,检出限为10CFU/L;当接种量为500ml时,检出限为2CFU/L。
2.2 样品保存采样后应在2h内检测,否则,应10℃以下冷藏但不得超过6h。
实验室接样后,不能立即开展检测的,将样品在4℃以下冷藏并在2h内检测。
2.3检测步骤2.3.1样品过滤根据样品的种类判断接种量,最小过滤体积为10ml ,如接种量小于10ml时应逐级稀释。
先估计出适合在滤膜上计数所使用的体积,然后再取这个体积的1/10和10倍,分别过滤。
理想的样品接种量是滤膜上生长的粪大肠菌群菌落数为20-60个,总菌落数不得超过200个。
当最小过滤体积为10ml 时,滤膜上菌落密度仍过大时,则应对样品进行稀释。
1:10稀释的方法为:吸取10ml样品,注入盛有90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混匀,制成1:10稀释样品。
用灭菌镊子以无菌操作夹取无菌滤膜,贴放在已灭菌的过滤装置上,固定好过滤装置,将样品充分混匀后抽滤,以无菌水冲洗器壁2-3次。
样品过滤完成后,再抽气约5秒,关上开关。
2.3.2培养用灭菌镊子夹取滤膜移放在MFC培养基上,滤膜截留细菌面朝上,滤膜应与培养基完全贴紧,两者间不得留有气泡,然后将培养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内,(44.5±0.5)℃培养24h±2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滤膜法和发酵法的对比实验
3.1 污水对比实验 取地表水水样 5 个,5 组平行实验,发酵法和滤
膜法同步进行。滤膜法结果见表 1。
表 1 滤膜法污水对比实验结果
类别
1
2
3
4
5
1
202 198 186 324 244
2
256 226 198 346 256
滤膜法 / (个·L- 1)
3
222 188 196 336 260
稀释倍数 10- 7 10- 8
表 6 准确度试验滤膜法结果 菌落数
50 58 66 70 69 45667
个 /L
平均值
59 62
5
6
分散分布,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4)水样接种量要根据水样污染的程度确定,
如果水样污染的程度不确定,可适当增加不同的接 种量,以保证取得合适的结果。
7 结论
滤膜法适用于地面水、生活污水、工业混合排放 污水以及海水等。方法精密度为 4.29%~7.76%。方法 准确度:通过与平板发酵法比较,滤膜法的相对误差 为-7.46%,略低于平板发酵法。
从表 1 和表 2 中可以看出,发酵法的测定值要 比滤膜法的值高,滤膜法相对标准偏差在 0.625%~ 1.175%之间,发酵法在 4.29%~7.74%之间。滤膜法相 对标准偏差比发酵法小,精确度优于发酵法。 3.2 清洁水对比实验
取清洁水样,发酵法和滤膜法同步进行。滤膜法
测试结果见表 3。
表 3 滤膜法清洁水对比实验
1 引言
大肠菌群是卫生防疫和环境保护监督执法的重 要评价指标。多年来大肠菌群作为卫生环境评价的 指标,在传染病防治、食品卫生质量监测、污水综合 排放控制评价、水资源生态环境变化等方面发挥了 巨大作用。目前国内的粪大肠菌群检测方法有多管 发酵法、滤膜法、酶法、LTSE 法和纸片法[1]等。其 中,滤膜法检测粪大肠菌群,是利用微孔滤膜过滤 一定量水样,将水样中含有的细菌截留在滤膜上, 然后将滤膜贴放在选择性培养基上,经培养和证 实试验后,直接计数滤膜上生长的典型粪大肠菌 群菌落,并计算出每升水样中含有的粪大肠菌群 数。
本研究主要是针对滤膜法在实际监测工作中的 可行性,利用实际水样对滤膜法与发酵法的监测结 果进行比对,并对滤膜法的重复性和准确度进行统 计与评价。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M-FC 培养基;EC 培养基;标准菌株:大肠埃希
氏菌(Escherichia coli)、鼻臭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肺 炎 克 雷 伯 氏 菌 (Klebsiella pneumoniae)、痢疾志贺氏菌(Shigella dysenteriae)、鼠
参考文献
[1]ISO9308-2:1990(E),Water quality--Detectionandenumeration of coliform organisms, thermotolerant coliform organisms and presumptive Escherichia coli--Part 2: Multiple tube (most probable number)method[S]. 1990.
0 20 45 12 19 9
2
滤膜法 / (个·L- 1)
3
4
8 26 46 10 25 15 8 18 40 8 16 16 10 14 38 8 22 10
5
6 22 46 12 20 12
取对数后的结果
1
1.000 1.301 1.653 1.079 1.279 0.954
5
2.394 2.305 2.301 2.556 2.373
均值 (/ 个·L-1) 2.359 2.311 2.295 2.536 2.396
标准偏差
0.037 0.027 0.015 0.016 0.015
相对标准偏差 (/ %) 1.585 1.175 0.632 0.643 0.625
多管发酵法结果见表 2。
计数呈蓝或蓝绿色的菌落,计算出每升水样中 的粪大肠菌群数。
粪大肠菌群菌落数(个/L)=滤膜上生长的粪大肠 菌群菌落数×1 000/过滤水样量(mL)
收稿日期:2011-12-06;修订日期:2012-01-22。 作者简介:胥学鹏,男,1971 年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监测及环境管理工作。
54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1
2.897 6 2.690 2 2.518 5 2.845 1 2.518 5
2
3.230 4 3.230 4 2.380 2 2.845 1 2.518 5
3
2.897 6 3.113 9 2.380 2 2.518 5 2.230 4
4
2.690 2 3.230 4 2.230 4 2.897 6 2.230 4
2
0.903 1.415 1.663 1.000 1.398 1.176
3
0.903 1.255 1.602 0.903 1.204 1.204
4
1.000 1.146 1.580 0.903 1.342 1.000
5
0.778 1.342 1.663 1.079 1.301 1.079
均值 (/ 个·L-1) 0.917 1.292 1.632 0.993 1.305 1.083
3
4
25 32 58 16 26 6
15
8 50 20 28 10
36 20 26 16 16 9
5
22 16 36 15 30 6
取对数后的结果
1
1.000 1.114 1.613 0.903 1.204 0.903
2
1.398 1.505 1.763 1.204 1.415 0.778
3
1.176 0.903 1.699 1.301 1.447 1.000
地表水和清洁水水样。 2.4 试验方法
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制的 《水和废水监测 分析方法 》(第四版)[3]进行试验。 2.5 试验结果判定
粪大肠菌群菌落在 M-FC 培养基上呈蓝色或蓝 绿色,其他非粪大肠菌群菌落呈灰色、淡黄色或无 色。正常情况下,由于温度和玫瑰酸盐试剂的选择作 用,在 M-FC 培养基上很少见到非粪大肠菌群菌落。 必要时可将可疑菌落接种于 EC 培养液,44.5±0.5 ℃培 养 24±2 h,如产气则证实为粪大肠菌群。 2.6 试验结果的计算与表述
表 2 多管发酵法污水对比实验结果
类别
1
2
3
4
5
1
790 490 330 700 330
2
发酵法 / (个·L- 1)
3
4
1 700 1 700 240 700 330 790 1 300 240 330 170 490 1 700 170 790 170
5
790 790 240 490 240
以下为对 MPN 结果进行取对数后的计算
环境监测
53
Envir onmental Monitor ing
水中粪大肠菌群测定的滤膜法研究
胥学鹏
(辽宁省城市污水处理管理中心,辽宁沈阳 110033)
摘 要:本方法主要研究滤膜法在实际监测工作中的可行性,利用实际水样对滤膜法与发酵法的监测结果进行比对,并对滤
膜法的重复性和准确度进行监测研究。
关键词:粪大肠菌群;滤膜法;比对;重复性;准确度
[2]APHA,AWWA,WPCF. Standard Methods for the Examination of Water and wastewate[r M]. 1976.
[3]魏复盛.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 4 版. 北京:中国环境 科学出版社,2003:704-706.
平板发酵结果见表 7。
标准偏差
0.091 0.100 0.039 0.088 0.072 0.108
相对标准偏差 (/ %) 9.973 7.776 2.366 8.876 5.542 9.992
多管发酵法测试结果见表 4。
表 4 多管发酵法清洁水对比实验
类别
123456
1
10 13 41 8 16 8
2
发酵法 / (个·L- 1)
4
1.556 1.301 1.415 1.204 1.204 0.954
5
1.342 1.204 1.556 1.176 1.477 0.778
均值 (/ 个·L-1) 1.295 1.205 1.609 1.158 1.349 0.883
标准偏差
0.191 0.199 0.120 0.134 0.120 0.091
55
表 5 重复性试验室内比对结果
组别
1234 56
1
122 130 166 160 48 112
2
126 121 170 170 54 124
3
110 128 178 166 44 122
4
130 132 168 164 46 120
5
128 126 162 172 50 122
均值 (/ 个·L-1)
filter method.
Key words:fecal coliforms; membrane filtration method; comparison; repeatability; accuracy
中图分类号:X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021(2012)02-0053-03
4
220 212 206 354 250
5
248 202 200 360 236
以下为对结果进行取对数后的计算
1
2.305 2.297 2.270 2.511 2.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