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语三上古诗两首(枫桥夜泊)
古诗两首(枫桥夜泊)

1、同学们还收集到了哪些带“愁”的诗句?
出示:梧桐更兼细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移舟泊烟诸,日暮客愁新。
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
生自由读,指名读。
2、小结:是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欢声笑语,也会有忧郁哀愁。而张继,是变忧愁为诗,留下了这千古绝唱。师生齐背全诗。
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纸那么长那么大,可就是没有他的名字。竟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那两个字。
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画写在榜单上,天下皆知。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觉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这使他羞惭沮丧。
离开京城吧!议好了价,他踏上小舟。本来预期的情节不是这样的,本来也许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然而寒窗十年,虽有他的悬梁刺股,琼林宴上,却没有他的一角席次。
揭题:枫桥夜泊。齐读课题
3、解题。
(1) 指导“泊”读音并多音字组词。
查字典理解“泊”在两个不同读音情况下的意思。
(2) 生理解《枫桥夜泊》题目的意思。
过渡:就在那个夜晚,诗人张继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篇——《枫桥夜泊》,板书:张继
简介张继。
师:这《枫桥夜泊》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呢?今天老师带大家走进《枫桥夜泊》,一起去感受感受。
生交流讨论,指名回答。
师相机提示:张继漂泊在他乡,这时他心里有点儿(引说:思乡), 有点儿(引说:忧愁、孤独、寂寞)
小结:宁静、幽暗、寒冷、凄凉、遥远、美丽的江南秋夜图。
师:带上这种感受,我们来读这首诗。
生诵读诗句。
2、品味“愁”字,感悟诗人内心的愁绪。
江苏省三年级上册必背古诗

三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诗文:1.夜书所见(宋)叶绍翁(wēng)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解字: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蝈蝈。
说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诗文:2.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解字:坐:因为。
石径斜: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
说文: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飘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二月里鲜艳的花。
这首诗描写了山行途中所见,全篇画意与诗情相互生发,随着诗人悠然自得的行迹展开,信笔写来,尤以最后一句意味无穷,表达了诗人奋发向上的精神,极富感染力。
诗文:3.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解字:泊:停船。
到:传到。
说文:月亮已落下,乌鸦不停啼叫,秋霜满天,江边的枫树映衬着船上渔火点点,只剩我独自对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悠扬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
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
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诗文: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zhūyú)少一人。
解字:忆:想念。
异乡:他乡,外乡。
说文:我在异乡做客人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辰时总会思念起家乡。
虽然我人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少了我一人不在。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9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课件

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石径 ﹒(jìn 苏州 ﹒ (sū
寺庙(sì ﹒
jìng)
shū) shì)
停泊(bó pō) ﹒ 乡愁(cóu chóu) ﹒ 枫林(fēn fēng) ﹒
二、看拼音,写字词。
bó chuán
zhōng shēng
gū sū
泊 船
shuāng yè
钟 声
chóu sī
2.理解诗的主题,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 3.背诵课文,默写课文,积累语言。(难点)
走近作者
张继:唐代诗人,字懿孙,襄
州(今湖北襄阳)人。生卒年不详。
代表作品:《枫桥夜泊》等。
我会写
bó
泊
书写指导
左窄右宽。“白”的横 画分布要均匀。
sū
苏
书写指导
“艹”的点撇向内收。
sì
寺
书写指导
六、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 误的打“×”。 1.“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对”是“正确”的
意思。( × )
2.“姑苏城外寒山寺”中的“姑苏”指的是苏州。 ( √ )
课后作业
串珠问题: 1.《山行》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山行》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 人家、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山行》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课文结构
远景 ——寒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山 行
近景 ——枫林 霜叶
秋景迷人
课文主旨
《山行》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 白云、人家、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 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而且暗示了夜的深沉,衬托出诗人孤寂忧愁的心情。
小学三年级语文《枫桥夜泊》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枫桥夜泊》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枫桥夜泊》原文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1、枫桥: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枫桥街道阊门外。
有人说“枫江古为封江”、“枫桥旧作封桥”(宋周遵道《豹隐纪谈》),也有人说,“旧把此桥误作封桥,到王珪才改正为枫桥”(《吴郡图经续记》),还有人说,“本为封江、封桥,王珪改封为枫,人们震慑权势,只得趋附”。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2、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3、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
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
“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
柯继承等指出,“唐以前早先枫桥称作封桥,吴语封、枫同音,以封桥误为枫桥,因河边有经霜红叶树之故。
根据张诗所表明的物候及月相分析推算,张诗当作于农历十月深秋时分,江南水边多植乌桕之类树木,经霜叶红,古人诗中多混作为‘枫’。
故江枫,是泛指江边的红叶类树,不必是枫。
”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全唐诗》“渔火”作“渔父”。
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
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4、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
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
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
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
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5、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
第三届全国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活动——《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教材依据: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两首》之二。
教材分析:《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
深秋的夜晚,月亮西沉,寒霜满天,只有孤舟、渔火相伴,点点愁思满怀,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苏城外的寒山寺传来的钟声,沉重而悠远。
感物伤怀,残月、鸟啼、霜天、江枫、渔火、寺影、钟声,与诗人愁苦的心境交织在一起,让人品到的就是那浓浓的寂寞惆怅。
在教学的时候,我紧紧抓住诗眼“愁”进行教学,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到诗人出自内心的忧愁。
教学目标:1、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作者对环境的描写,体会诗人思乡、思念亲人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情感。
3、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感受古诗意境,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明白诗人为何而愁。
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认识张继,理解题意。
1.师:有一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座名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为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这首诗就是《枫桥夜泊》。
2.出示课件,板书课题,强调“泊”的读音。
同学们看看图,你知道“泊”是什么意思吗?(停靠)3.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的张继。
(出示张继的图片)张继的诗作并不多,然而他却能像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一样名垂千古,由此可见《枫桥夜泊》的影响是多么深远。
4.通过预习,你们还知道哪些跟作者、诗句有关的内容?百度百科——张继:/view/43371.htm百度百科——寒山寺:/view/21511.htm【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本诗的深远影响,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汇报预习成果,是为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初读,读准诗句,读通读顺。
1.下面请同学们听一下老师的朗读。
(教师范读诗句)2.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诗吗?想读一读吗?请大家自由练读这首诗,这首诗里面有几个生字,老师都把它们注上音了,你们在读的时候可以借助这些拼音,把这首诗读正确。
枫桥夜泊古诗原文及意思解释翻译

枫桥夜泊古诗原文及意思解释翻译《枫桥夜泊》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古诗,由唐代诗人张继所著。
以下精心整理了《枫桥夜泊》古诗的原文、意思翻译、词语解释、作者简介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学习。
【原文】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翻译】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词语解释】1.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2.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3.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4.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5.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
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
“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而改为“枫桥”。
6.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7.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
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8.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9.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
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
10.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
【作者简介】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
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
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
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
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
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
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赏析】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
枫桥夜泊的注释译文

枫桥夜泊的注释译文1.诗词原文:《枫桥夜泊》作者:张继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字词注释1)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诗题目也作《夜泊枫桥》2)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3)乌啼:-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鸟啼镇。
4)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5)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
另外有人主张指「江村桥」和「枫桥」,「枫桥」在吴县南门(闻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为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后来才改为「枫桥」。
6)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
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襄山寺对面的山名。
7)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8)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
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
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
寺管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
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9)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不再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
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近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3.诗词译文:深秋的夜色,漫天遍野都是白白的霜花,月亮在西边的天际落下去了,偶尔听到几声鸟鸦的惨叫更加感到凄凉。
松江岸边枫树下,停泊着几只渔船,劳苦了一天疲备不堪的渔夫们和衣而眠。
生活的愁苦挂在脸上,他们相视无言。
《枫桥夜泊》原文及译文

《枫桥夜泊》原文及译文《枫桥夜泊》原文及译文古诗文主要指中国古代的诗歌和散文,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枫桥夜泊》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枫桥夜泊》原文:张继〔唐代〕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枫桥夜泊》赏析: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
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
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全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
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
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
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
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
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全诗抓住一个“愁”字展开。
如果说“月落乌啼霜满天”多少透示着凄清悲凉,那么“江枫渔火”难道不给诗人一点光明与温暖吗?然而,“对愁眠”却凸现在人们面前。
旅途的孤独、寂寞,牵起诗人的满怀愁绪,更遇上残月衔山、乌鸦悲啼,满目寒霜洒遍江天,一个迷茫、凄清、寂寥的背景已经形成,奠定了全诗以“愁”为中心的基调。
人在逆境中(从诗的字里行间可以品味出来),最忌的是景物伤怀,诗人泊船于枫桥之下,本来心情就已凄恻,却偏逢残月。
外出旅游者(也许作者不是旅游家)往往会对家人无限牵挂,可谓归心似箭,盼望与家人团圆,然而,他却客舟孤苦、愁怀难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古诗的方法
①知诗人,解诗题。 ②抓字眼,晓诗意。 ③入诗境,悟诗情。
①知诗人,解诗题。 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
人。唐代宗李豫宝应元年(公元762年)10月,张继被录用为员外郎就职
于征西府,官至洪州盐铁判官。相当于江西省南昌市委副书记,分管财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月亮渐 乌鸦 寒霜 这里指 江边的 渔船上 伴随 船上的人因愁 渐落下 啼叫 到处 枫树 的灯火 相伴 闷难以入睡。
诗意:月亮渐渐落下,乌鸦啼叫,到处弥漫着寒霜,夜空充满凉意。
江边枫树一片,江上渔火点点,我与愁思相伴难以入眠。 赏析:“ 月落 ”和“ 乌啼 ”是诗人的所见和所听,点明了题中的 “夜” 。 渔火 ”是对岸和水面的景物,点明了题中的 “ 江枫 ”和“ “泊” 。 诗中 霜天、残月、江枫、渔火 勾画了一幅幽美的秋江夜泊图。
传到船上来。
赏析: “ 夜半钟声 ”不但衬托了夜的 静谧 而且暗示了夜的 深沉 。 深夜卧听钟声,充分表达了诗人 孤寂、愁闷 的情怀。
诵读诗文
枫桥夜泊
唐 杜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①知诗人,解诗题。 ②抓字眼,晓诗意。 ③入诗境,悟诗情。
枫桥夜泊
唐 杜牧
月亮渐渐落下去了,寒霜满天,枫桥边的树木郁郁葱葱,江上渔 火点点,那几声乌鸦的啼叫更叫人难以入睡。正在这时,从寒山寺传
来了报时的钟声,在寂静的夜里,钟声显得是那么悠远、绵长,还带
着淡淡的忧伤。
①知诗人,解诗题。 ②抓字眼,晓诗意。 ③入诗境,悟诗情。
位满面愁容的年轻人。他叫张继,刚刚从京城赶考回来,由于科考名
落孙山,他心里难受极了,于是怀着满腹的愁绪,收拾行囊,返回家 乡。这一天,他坐船来到了苏州城边,由于太晚,无法进城,所以只
能睡在江边的小船上。
同学们,你们说他能睡的着吗?是的,他整夜无眠,江南水乡秋 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空怀一颗赤胆忠心无奈报国无门的游子。
那情、那景、那种难以描绘的心情,张继走到船头,不由自主地吟出
一首流传千古的 《枫桥夜泊》。
①知诗人,解诗题。
枫桥夜泊
唐 杜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①知诗人,解诗题。
枫桥夜泊
唐 杜牧
月落 ∕∕ 霜∕ 满天, ∕ 乌啼
江枫 ∕ 渔火 ∕∕ 对 ∕ 愁眠。
姑苏 ∕ 城外 ∕ ∕ 寒山寺, 夜半 ∕ 钟声 ∕∕ 到 ∕ 客船。
①知诗人,解诗题。
枫桥夜泊
地名 夜晚 停泊、 停船
题意:夜晚把船停靠在枫桥边。
走近枫桥
枫桥镇一景
走近枫桥
枫 桥
走近枫桥
枫桥夜泊之客船
走近枫桥
枫桥 张继诗中之“江枫”指的是江村桥和枫桥。
江村桥
其实,枫桥只是一座江南常见的单孔石拱桥。大运河在此通过,这里
又是官道所在,南北舟车在此交会,旧时每到夜里航道就要封锁起来,这
里便成了理想的停息之地,此桥便因此得名为“封桥”,后因张继的诗而 易名“枫桥”,并沿袭至今。也因这首诗,游人常来此领略枫桥的诗情画
意。
①知诗人,解诗题。 ②抓字眼,晓诗意。 ③入诗境,悟诗情。
枫桥夜泊
唐 杜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①知诗人,解诗题。 ②抓字眼,晓诗意。 ③入诗境,悟诗情。
• 石径 (jìn • 姑苏 ( shū • 夜泊 ( bó
jì cóu chóu )
√
√
我会读
chù
到处
远处
处
chǔ
处理 处分 交警正在对随处(chù 款处(chù chǔ)理。
√
chǔ)停车的车主进行罚
√
我会做
愁 ( 发愁 )
chóu
仇 ( 仇恨 ) 城 ( 长城 ) chéng 成( 成长 )
夜晚把船停靠在枫桥边。
月落乌啼霜满天,
月亮渐渐落下,乌鸦啼叫,到处弥漫着 寒霜,夜空充满凉意。
江边枫树一片,江上渔火点点,我与愁 思相伴难以入眠。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在这充满寒意的深夜里,
只有城外寒山寺的钟声悠扬回荡,传到 船上来。
课文回顾
月落 寒霜 江枫 乌啼 所闻 钟声 渔火 秋江夜泊图
走近寒山寺
走近寒山寺
走近寒山寺
走近寒山寺
走近寒山寺
听钟楼
走近寒山寺
走近寒山寺
①知诗人,解诗题。 ②抓字眼,晓诗意。 ③入诗境,悟诗情。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苏州 别名 枫桥附近的 一座寺院。 深夜 寒山寺 的钟声 送到、 传到
诗意:在这充满寒意的深夜里,只有城外寒山寺的钟声悠扬回荡,
古诗两首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我会读
jìng shuānɡ bó chóu
径
石径
霜 泊 愁
霜叶 停泊 乡愁
我会读
sū chéng
sì zhōng
苏
姑苏
城 寺 钟
城外 寺庙 钟声
选择正确的读音
• 寺 ( sì
• 枫 (fēn fēnɡ ) 林
√
shì ) 庙
• 霜(shuānɡ √ suānɡ)叶
所见
枫桥夜泊
表达了诗人孤寂、愁闷的情怀。
看画面,说诗句
月落乌啼霜满天
看画面,说诗句
江枫渔火对愁眠
看画面,说诗句
姑苏城外寒山寺
看画面,说诗句
夜半钟声到客船
①知诗人,解诗题。 ②抓字眼,晓诗意。 ③入诗境,悟诗情。
赏析
通过这首诗,我们真的能体会到科考落榜、孤身在外的诗人的心
事,他的失眠,他的忧愁,他的孤单:
政。大历末年,张继当“副书记”仅一年多便病逝于任上。死后家里穷 得连丧事都办不了,可见其清廉。如果张继活在今天的话,那一定是与 孔繁森、焦裕禄一样爱民如子、深受广大人民拥戴的清官! 他所写的诗不事雕饰, 富有自然美, 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 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①知诗人,解诗题。
创作背景 1200多年前,在一个秋天的夜晚,苏州城外的江边小船上,有一
这两行诗表达了诗人 孤寂、愁闷 的情怀。
①知诗人,解诗题。 ②抓字眼,晓诗意。 ③入诗境,悟诗情。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了解寒山寺
走近寒山寺
寒山寺:坐落于苏州城西阊(chāng)门外5公里处的枫桥镇,始建 于南朝梁代,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因唐初一个名叫寒山的和尚曾 在地里住过而得名。枫桥有了这所古刹,显得更加丰富,引人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