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的训练技巧

合集下载

民族唱法的训练技巧与演唱要点

民族唱法的训练技巧与演唱要点

民族唱法的训练技巧与演唱要点民族唱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民间歌谣、山歌、戏曲唱腔等多种形式。

民族唱法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民俗性,传承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情感色彩。

如何进行民族唱法的训练和演唱,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和要点。

一、唱法训练技巧1、正确的呼吸方法:民族唱法需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以保证歌曲的形体完整和声音质量。

要通过饱满的吸气和缓慢的呼气来实现良好的呼吸,不要过度用力或呼吸不顺畅。

同时,要注意腹肌的控制,让声音产生深厚的共鸣。

2、发声技巧:民族唱法通常需要用较高的声音唱出高亢的情感。

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掌握一些发声技巧,如喉音、颤音、卷舌音等。

这些技巧需要获得适当的训练,以充分发挥声音的表现力。

3、音调训练:音调是民族唱法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要做到精准的音调,需要经过严格的音调训练。

这包括练习各种唱调、唱宽度和音高等要素,以达到唱法的熟练程度。

4、节奏训练:民族唱法中的节奏感觉不仅包括唱腔的节拍,还需要对歌词中的重音和轻音进行强化。

要掌握好节奏感,需要多练习,可以听歌、打歌、跟唱等方式进行。

5、口腔调整:民族唱法要求唱法具有特殊的地域特色和民族色彩。

为了达到这个要求,需要调整口形,让唱腔更加饱满、富有力量和美感。

二、演唱要点1、清晰的发音:民族唱法通常需要表达深刻的情感,因此需要表达清晰的发音,以便观众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

2、充分的情感表现:民族唱法的特点是情感饱满,表现力极强。

演唱时,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情感,让观众感受到歌曲所传达的情感。

3、掌握好速度:民族唱法的速度和尺度有时会很快,有时会很慢。

唱腔的速度要根据歌曲的整体风格和情感需要进行调整。

4、正确的姿势:演唱民族唱法的时候,要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避免过度张扬或不当的动作。

唱腔时眼神也很重要,要与观众建立良好的眼神交流。

5、感情投入:演唱民族唱法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感情投入,不要只顾技巧而忽略情感。

唱腔时要体现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领悟,以达到演唱的最佳效果。

歌曲的四种唱法

歌曲的四种唱法
摇滚唱法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摇滚唱法是一种充满力量和激情的演唱 方式,通常用于表达强烈的情感和音乐 主题。
VS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特点
使用深呼吸和强烈的共鸣,通过重低音和 即兴演唱来传达音乐的情感和节奏。
代表歌手与作品
代表歌手
艾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鲍 勃·迪伦(Bob Dylan)、滚石乐队 (Rolling Stones)等。
技巧与训练方法
• 节奏感:培养良好的节奏感,使歌曲的演绎更加准确、流 畅。
技巧与训练方法
01
02
03
发声练习
通过一系列的发声练习, 提高声音的稳定性和音色 的表现力。
曲目练习
选择适合自己的歌曲进行 练习,逐渐提升自己的演 绎能力。
听音乐和观察学习
多听不同类型的音乐和歌 曲,观察和学习其他优秀 歌手的演绎方式和技巧。
个性化演绎
歌手在演绎歌曲时,会根据自 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个性化的
表达。
代表歌手与作品
代表歌手
邓紫棋、周杰伦、林俊杰等。
代表作品
《光年之外》、《青花瓷》、《不为谁而作的歌》等。
技巧与训练方法
呼吸控制
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能够更好 地支持声音的稳定和情感的表达 。
音色控制
通过训练,使自己的音色更加丰 富、有层次感。
02
民族唱法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民族唱法是指以中国传统歌唱技巧为 基础,融合了民族情感和音乐元素的 一种歌唱方式。
特点
音色自然、明亮,旋律优美、动听, 注重情感表达和声音的抑扬顿挫。
代表歌手与作品
代表歌手
李谷一、蒋大为、宋祖英等。
代表作品

民族唱法的训练技巧与演唱要点

民族唱法的训练技巧与演唱要点

民族唱法的训练技巧与演唱要点民族唱法是指以民族音乐为基础,运用民族音乐特色的声乐唱法。

不同民族的唱法各具特点,如蒙古族的呼麦、彝族的花喉、藏族的共鸣唱法等,都需要通过训练技巧和演唱要点来掌握。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民族唱法的训练技巧和演唱要点。

蒙古族呼麦:1. 运用腹式呼吸:呼麦需要长时间维持呼出声,保持足够的气息支持十分重要,所以要掌握腹式呼吸。

2. 嘴唇的调整:呼麦时要保持嘴唇相对放松,呈半合状态,扩大嘴唇面积,使呼出的气流更加稳定。

3. 舌头和声带的协调:舌头尽量向下弯曲,牢牢贴合下颚,使空腔变小,增加共鸣,同时要控制好声带的振动,产生独特的颤音效果。

彝族花喉:1. 控制气息发声:花喉需要通过颤音技巧产生共鸣效果,所以要掌握气息的适度流动,避免过分用力或不够用力。

2. 嘴唇的调整:花喉唱法中嘴唇要呈半合状态,在齿龈之间形成一个小的缝隙,从而产生特殊的音色效果。

3. 舌头的位置:花喉需要保持舌头的弯曲,牢牢贴合下颚,形成一个狭窄的空腔,从而加强声音的共鸣。

藏族共鸣唱法:1. 呼吸控制:共鸣唱法需要对气息进行精准的控制,通过深腹式呼吸和注意气息的维持来保持持久的声音。

2. 嘴唇和腭的调整:共鸣唱法要求嘴唇微微张开,使口腔空腔气压增大,形成共鸣效果,同时调整软腭的位置,合理控制音色。

3. 声带的协调:共鸣唱法要求声带的振动和口腔空腔的共鸣协调一致,从而产生清晰、宽广的声音效果。

除了以上几种民族唱法,其他民族唱法也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训练技巧。

在进行民族唱法的训练时,需要有专业的教师指导,针对个人的声音特点和音域范围进行训练,逐步掌握唱法的要点和技巧。

要多听多模仿,通过模仿民族唱法的专业歌手,学习他们的发声技巧和表达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

还要注重身体的锻炼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音乐素养和身体状态,以更好地演绎民族音乐。

通俗唱法技巧: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通俗唱法技巧: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通俗唱法技巧: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有什么区别与联系通俗唱法技巧 No.1 声情并茂唱好通俗音乐要想唱好通俗音乐,首先歌者肯定要做到 "声情并茂'!声:指的是发声的技能(也就用那些动作去唱歌)情:演唱时所要表达的一种心情或一种气氛(一般被视为是不是投入,是不是有歌者的气质)就算一个发声技能超群的人,他的声音还是会有瑕疵的,因为在声乐表现中,人声始终是精益求精的,假如缺少了感情的支撑,那他充其量是一部发声机器,而且是有瑕疵的。

反之,假如凭一时之勇,一时之情去发泄的话,那就往往脱离不开K歌,叫喊等行为了。

误区:声、情两者不能良好的结合起来,盲目训练导致成为一个麻木的发声工具,而过分的热忱似火又太简单染上市井演唱之气,今后就难改了!No.2 声、情入手探规律我们下面就分为声、情这两方面来探讨通俗音乐的演唱规律!当然,在字面表达以及动作训练的过程中,是以声为主,情为辅,但盼望大家在运用表演的过程中反之,衡之。

提高声乐技能主要分为四大门功课:气息,发声,传声,咬字。

情:在一开头的时候,主要是要能听得出好声音的"质',"气',"词',"乐'。

(在演艺,观赏歌曲的过程中要学会从感性变为理性再回到感性)许多人盲目的练习唱歌,但他并不知道在唱歌的过程中,声的四大部门都在工作,这才叫唱歌,练习是有效的。

但同时,歌曲演唱的好坏是在观赏一个整体,一个心情,不是在检验这四门功课的凹凸!No.3 什么是气息?既然谈到四门功课,我们就来一一阐述一下:首先,什么是气息?唱歌必需用气,通俗音乐中的气,是由一呼一吸这两个动作交替构成的。

(决不要有第三个动作产生,例如停顿、重吸、重呼、偷气、漏气等)就一呼一吸而言,唱歌是呼的艺术,切勿本末倒置。

(现在市面上,大多的练气方法,太强调吸气,这样会大大减弱歌者的表现力量,沟通力量)练习要领:要用气,就要一呼一吸,交替工作,稳定气口,连贯动作。

民族唱法的发声技巧

民族唱法的发声技巧

民族唱法的发声技巧民族唱法的发声技巧发声是歌唱的第一步。

你知道民族唱法中如何发声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民族唱法发声技巧,欢迎阅读。

一. 技巧1.体会胸腔共鸣:微微张开嘴巴.,放松喉头,闭合声门(声带),象金鱼吐泡泡一样轻轻地发声..或低低的哼唱,,体会胸腔的震动.2.降低喉头的位置:(同上);喉部放松.3.打牙关:所谓打牙关,就是打开上下大牙齿(槽牙).给口腔共鸣留出空间,用手去摸摸耳根前大牙的位置,看看是否打开了.然后发出一些元音,如"a".感觉感觉自己声音的变化.4.提颧肌;微笑着说话.,嘴角微微向上翘,同时感觉鼻翼张开了,试试看,声音是不是更清亮了.5.挺软腭;打一个哈欠,顺便长啸一声.注意:在大声说话时,注意保持以上几种状态就会改善自己的声音.切记,一定要"放松自己",不要矫枉过正,更不要只去注意发音的形式,而忘了说话内容.二..气息问题发音*震动,震动*气息,要使声音洪亮,中气十足,就要有饱满的气息.呼吸要深入.持久,要随时保持一定的呼吸压力.平时可以多做些深吸缓呼的练习.最好在练习说话的时候先站起来,容易找到呼吸状态,要坐的话,也要坐直,上身微微前倾.运用气息的时候,千万不要"泄气",要在上述的呼吸压力中缓缓的释放,并且要善于运用,嘴唇把气拢住.这样来保持胸腹和嘴唇的压力平衡.三..声线问题我们的发音,有一个不容易察觉的线路,比如打呼哨,声音很响亮,道理就在于气息畅通,声音集中,通行无阻.说话也是这样,要尽量让自己的气息贯通,让气音尽量沿着口腔内部的中纵线穿透而出. 这样才能使声音集中而响亮.下面我们说下唱歌的基本方法一:姿势身体要直 2.重心要稳 3.上胸要开 4.双肩要松 5.面部自然 6.精神振奋二:呼吸(呼吸方法有多种...我们应曲风而异)锁骨呼吸法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一般我国的美声唱法多才用与第4种:胸腹失联合呼吸法....通俗就较为随意点了)练习呼吸的方法:可分无声呼吸练习:快吸快呼快吸慢呼慢吸慢呼(二)发声呼吸练习..顿音.连音或连顿结合的练习再说下唱歌时应该如何起音;第一,要防止用过多和过猛的'气息去冲击声带.第二.要防止声带过于松垮,不积极*拢闭合去挡气第三,要防止起音时喉头挤,卡,压,使喉头失去弹性.起音时,一定要做到发生自然,气息柔和,打开喉咙,稳定喉头,声音流动,并将打哈欠,放下喉头,空气通过声门而吹的三个动作,在同一时间完成.同时还要掌握好气息,声带.共鸣的协调配合速度.闭合哼鸣的练习方法:1.正确站立的歌唱姿势和积极兴奋的歌唱状态2.用口鼻垂直吸气,鼻孔兴奋张开.哼唱时,要有流鼻涕的感觉,要均匀.柔和地从鼻腔向外叹气,一定要有叹气感.通畅感.横膈膜有各显的支持点.3.哼唱时,嘴似闭非闭,上下齿不要咬死,舌头平放,舌头舔在下牙床上,喉头下沉轻轻提气.4.哼唱时,声音是从上口盖以上发出的,眉心和鼻深处有轻微的振动感,而且每个音都是从同一位置上哼出来的。

民族与通俗唱法比较

民族与通俗唱法比较

民族与通俗唱法比较概要:了解了二者在演唱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两种唱法的相融即衍生出的“民通唱法”便不难理解。

“民通”这一新型的唱法不仅给人们听觉上更大的震撼,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对民族与通俗两种唱法的挑战。

一、民族唱法的发声技巧民族唱法从广义上讲,它包括戏曲、曲艺、民歌几个方面。

从狭义上讲,主要是指演唱民族风格较强的声乐作品时所用的演唱的方法,不论从广义或狭义上,它都是建立在我国传统唱法的基础上并吸取借鉴其它国家的科学发声方法所融合得出的一种唱法,即民族唱法。

下面我们就对这种唱法的发声技巧进行分析,分别从它的气息、咬字、共鸣腔和声音位置四大发声技巧要素为分析点:气息:即歌唱的呼吸,主要用丹田呼吸或叫胸腹式呼吸,从开始将气吸入胸部和肺部保持,演唱过程依靠横膈膜下沉和两肋肌肉扩张,一直伴随着吸气肌肉群的参与,到句子结束放松再吸,一整个循环过程。

用法有“偷气、取气、换气、歇气、就气,所以说民族唱法的呼吸运用得掌握的很好才能运用的灵活,因为它很注重表现不同歌曲地域性、风格性和方言性的有。

咬字:民族唱法的咬字讲究字正腔圆,咬字吐字必须清晰准确,咬字不仅是行腔的手法更是它的灵魂。

演唱过程中要经过字头、字腹和字尾,嘴巴咬完字头后立即放松,剩下的留在发声位置上去说字换字,并且它们的发声、延长与最终的归韵对吐字的清晰与否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声母即字头对情绪的表达从字头咬的力度夸张或集中与否都得准确的把握到位。

共鸣腔:民族唱法中运用的共鸣腔体分别是鼻咽腔、胸腔与头腔,其中不同音的区域所使用的共鸣腔体分配成分不同,更不能只用其中一个共鸣腔体。

关于如何打开各个腔体,首先鼻咽腔的打开要求:正确的气息吸入丹田保持,打哈欠使喉咙打开小舌头上提,放松下巴、舌头和喉头,笑肌微提即鼻咽腔打开;胸腔共鸣:在气息吸入时腰腹部位应该是向外扩张的,腰两侧向外扩张即小腹向内收紧,使胸腔前后左右充分打开便可拥有胸腔;头腔共鸣是在鼻咽腔有很好的基础上,本来声音只有向眉心向前方走,当鼻咽腔用的好音域达到一定高度,原来的声音由单向扩散到四周扩散,这时边有了头腔共鸣。

通俗唱法、民族唱法、美声唱法的区别

通俗唱法、民族唱法、美声唱法的区别

通俗唱法、民族唱法、美声唱法的区别声乐的唱法基本有三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唱法,源自意大利的美声唱法,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盛行的通俗唱法。

这三种唱法各具特色,在嗓音运用上也存在异同。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一、呼吸的运用
美声唱法有一整套训练呼吸的方法,可见其对呼吸的重视,它多运用胸腹式联合呼吸,要求吸得深而饱满,气息流畅自如,声音托在气上。

民族唱法要求气沉“丹田”,即用横膈膜呼吸。

民歌手中,有意识运用深呼吸的人不多,由于某些风格的需要,大多利用胸式呼吸。

但民歌唱法在呼与吸的控制上还是有相同之处的,引用著名歌唱家吴雁泽先生的一句话叫做“吸气一大片,呼气一条线”。

通俗唱法不太讲究呼吸的深度,以胸式呼吸为多,吸气部位偏高,只有少数艺术型歌手,演唱深情类歌曲时,呼吸才运用较深。

二、喉位的区别
美声唱法要求喉头下降,保持在吸气时的低部位,喉咙打开,特别要把喉咙低部打开,发音管拉长,稳定喉器。

认为呼吸是歌唱的动力,开喉是发声的关键。

民族唱法认为喉咙打开的大小或喉位的高低,应就作品风格的需要而定,不能千篇一律地要喉咙开大,允许喉头上下挪动,唱山歌或某些风格性作品时,喉头可上移。

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民族唱法较美声唱法的喉位略偏高喉咙打开得也较小些。

而通俗唱法男女声都以真声为主,喉位普遍偏高,喉咙打开不大,一切服从风格的需要。

三、共鸣方面的对比
美声唱法讲究混合共鸣,强调整体歌唱感,整个声区充分发挥共。

民族唱法的基础技巧

民族唱法的基础技巧

民族唱法的基础技巧一、音域的扩展音域是指一个人能够发出的声音的范围。

在民族唱法中,要求演唱者有较宽广的音域。

因为民族唱曲的曲调多样,要求音域宽广,演唱者要有较强的音高和音低的能力。

为了扩展音域,演唱者可以通过练习发声来增加声线的柔韧性和弹性。

同时,还可以通过变声训练来帮助自己获得更广阔的音域。

二、音准的掌握音准是指音高的准确性。

在民族唱法中,要求演唱者能够准确地发出每个音符。

因为民族唱曲的旋律通常比较复杂,要求演唱者在演唱时能够精准地掌握每个音符的音高。

为了提高音准,演唱者可以通过练习音程、音阶等基本乐理知识,使自己对音符的高低有更敏锐的感觉。

同时,还可以多听多模仿优秀的唱曲,通过模仿学习来提高自己的音准水平。

三、音色的塑造音色是指声音的独特质感。

在民族唱法中,要求演唱者能够根据不同的曲调创造出不同的音色。

因为民族唱曲的音乐风格多种多样,一首曲目可能需要演唱者灵活地使用不同的音色来表现不同的情感。

为了塑造音色,演唱者可以通过练习发声技巧,加强声音的调节能力。

同时,还可以多听多学,通过模仿学习来获得更多的音色表达方式。

四、气息的控制气息是声音的源泉,是声乐演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在民族唱法中,要求演唱者能够掌握合理的气息控制技巧。

因为民族唱曲的演唱通常需要较长的音节持续时间,要求演唱者能够有一定的气息储备和控制能力。

为了提高气息控制能力,演唱者可以通过练习呼吸操等方法来增强肺活量和调节呼吸方式。

同时,还可以通过练习唱法来提高声音的持久力和表现力。

五、表演技巧的培养在民族唱法中,除了声乐技巧以外,演唱者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表演技巧。

因为民族唱曲的表演形式多样,要求演唱者能够在演唱时灵活运用舞台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为了提高表演技巧,演唱者可以通过参加各种舞台演出,积极参与戏曲演唱等方式来不断锻炼和积累经验。

同时,还可以通过学习舞台演出技巧和情感表达技巧来提升自己的表演水平。

以上就是民族唱法的基础技巧,希望对学习民族唱法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的训练技巧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的训练技巧
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是两种不同唱法,两者各有自己的特点。

熟悉这些特点才能够更好地将两种不同唱法巧妙地融合起来。

(一)民族唱法的特点运用
民族唱法演唱时,口咽腔的着力点靠前,口腔肌肉绷紧,喷弹力较大,以口腔共鸣为主,同时运用头腔共鸣。

咬字发声的因素转变
较慢,棱角较大,声音走向横竖相当,声音点面合适,高音融洽,
声音色彩明亮,声音个性较强,以味为主,手法变化多样。

音色甜、脆、圆、润。

气息灵活,以真声为主。

民族唱法讲究按照演唱语言
的发声规律处理发声共鸣,讲究五声、四呼、出声、归韵和收声。

(二)通俗唱法的特点通俗唱法
十分注重抒发人的内心情感。

一般说来,演唱时要注重语言的韵律,讲究吐词、咬字的清晰与委婉,并在演唱中注重发声轻柔。


气息运用上,要顾及颤音、滑音及音色变化。

通俗唱法一般借助音
响扩大效果,以闪耀的舞台渲染气氛,注重伴唱、伴舞、电声乐器
伴奏及说唱相结合。

演唱时大部分以真声演唱为主,假声也有运用,多采用贴近生活的语言。

演唱风格有轻柔自然的,有高亢强劲的,
有民谣风格的,有摇滚乐式的',有说唱叙事的。

通唱法在吐字上要
求的是完全的“说话式”的自然,无须考虑共鸣。

(三)两种不同唱法的异同点
从生理上进行分析,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在声带要求上相同,都要求具有两种混声机能,不然就唱不出高音。

在声道的调节上,民
族唱法和通俗唱法都要求声道不堵塞。

即使因效果需要而打开声道,也只需前后打开,因为在唱高音时,通俗和民族唱法不需要喉头向下。

在气息运用上,两种唱法都要求气息畅通。

在吐字上,民族唱法
强调“字正腔圆”,使发音服从吐字:通俗唱法则要求像说话一样
的自然,不需要考虑共鸣问题。

民族唱法声音追求高难度技巧:通
俗唱法声音追求浓厚的情感的融入,追求以情来感人。

在演唱技巧
的难度上,通俗唱法稍易,便于传唱。

(一)语气的变化。

一般来说,通俗唱法语气性更强,声音含蓄深沉;民族唱法的声
音追求高亢明亮。

但在演唱作品《为了谁》时,要注意语气性的变化。

如朗诵“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一句,其前半句声音
要含蓄深沉,采用通俗唱法的语气性,后半句声音要高亢明亮,采
用民族唱法的语气性。

如果后半句依然用通俗唱法的语气,那么声
音表现就会缺乏对比,语气相同,声音就会黯淡无味。

(二)咬字的变化。

通俗唱法的咬字要放松如同说话式的自然;民族唱法咬字讲究归
韵行腔。

例如在《为了谁》中,“谁”(shui)与“谁”(shei):在
民族唱法中,“谁”一般唱“shui”,强调声音归韵行腔;在通俗唱
法中,“谁”应唱成“shei”,采用口语的发音,不强调归韵问题。

(三)腔体的变化。

通俗唱法在胸腔发声,声音低沉浑厚;民族唱法在头腔发声,
声音干净明亮。

例如《为了谁》的第一乐句:“泥巴裹满裤腿,汗
水湿透衣背”。

前半句采用含蓄深沉的胸腔,后半句采用明亮的头腔,由通俗唱法转变成民族唱法,形成了腔体的对比,同时音色也
形成了鲜明对比。

(四)情绪的变化
通俗唱法非常注重情感的抒发,表现出含蓄低沉浓厚的情感;民
族唱法情绪处于激昂饱满状态。

例如《为了谁》中“谁最美,谁最累”一句,采用通俗唱法,情绪含蓄深沉,而“你是谁,为了谁,
我的战友你何时回”一句,采用民族唱法,情绪处于激昂状态。


两种情绪形成了鲜明对比,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五)气息的变化
通俗唱法气息平稳舒缓。

例如《为了谁》中“泥巴裹满裤腿”一句气要平稳。

民族唱法的气息推动力较强。

例如《为了谁》中“你是谁,为了谁,我的战友
你何时回”一句,演唱时气息的推动力应较强,表现出音量的扩展,情绪达到激昂饱满状态,与前一句在音乐力度上形成了鲜明对比,
使音乐达到完美境界。

“民通唱法”既保留了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
在演唱方法上的不同点,又通过二者演唱技能技巧的相互转换,使
声音达到完美统一,形成一种具有创新风格的演唱方法。

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技能技巧的融合,是指在演唱时,演唱者通过演唱技能技巧的变化,使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这两种不同风格的
唱法之间产生密切联系,进而相互“揉合、化合、融合”,形成一
种完整的、全新的、为我国广大听众所喜闻乐见的演唱艺术形式。

例如谭晶演唱的《妻子》、《天空》,汤灿演唱的《祝福祖国》,
祖海演唱的《幸福山歌》、《在那东山顶上》等等,都在民族唱法
的基础上,增加了现代通俗的元素,属于“民通唱法”。

例如,在
演唱民通歌曲时,要特别注意声音位置的调整、咬字的调整、情绪
的调整以及气息的控制,使“民通唱法”的歌唱技巧不断提升,逐
渐达到娴熟准确,才能科学准确地表现出“民通唱法”所独有的音
乐表现力。

如何实现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在演唱技能技巧上的巧妙
融合,就成为唱好“民通作品”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