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梳理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梳理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梳理一、教学目标:1.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理解并识记文言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

3. 通过对文言文实例的分析,掌握文言文的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

4.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阅读方法与技巧的讲解。

2. 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的举例分析。

3. 文言文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的阐述。

4. 文言文翻译的训练和指导。

三、教学重点:1. 文言文阅读方法的掌握。

2. 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的理解。

3. 文言文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4. 文言文翻译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的理解和运用。

2. 文言文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阅读方法,分析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阐述文言文的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

3. 练习法:进行文言文翻译训练,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4. 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教学课时: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安排,建议每章内容安排2-3课时。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文言文的重要性和高考语文考试中文言文题目的特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文言文阅读方法:教授学生如何快速准确地阅读文言文,如断句、推测词义、理解句式等。

3. 分析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举例讲解文言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4. 阐述文言文的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通过分析典型的文言文作品,阐述文言文的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

5. 翻译练习: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或短文,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指导学生如何准确表达文言文的意思。

七、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文言文总复习教案

文言文总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文言文的基本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文化素养。

3. 通过对文言文的复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通过复习经典文言文篇目,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 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对文言文的常见知识点进行梳理,包括实词、虚词、句式、语法等,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

3. 文言文翻译技巧: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提高翻译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文言文知识点进行系统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文言文篇目,使学生了解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翻译方法。

3. 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文言文的重要性和复习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对文言文的基本知识点进行讲解,包括实词、虚词、句式、语法等。

3. 阅读与分析:学生阅读指定的文言文篇目,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讲解阅读技巧和翻译方法。

4. 练习: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5. 总结: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练习和测试,评估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3. 翻译能力:通过翻译练习和测试,评估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4.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测试,评估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1. 文言文阅读策略:教授学生如何快速捕捉文言文中的关键信息,提高阅读效率。

2. 文言文写作技巧:通过分析经典文言文作品,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和特点。

3. 文言文文化背景:介绍与文言文相关的古代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文言文专项复习教案

文言文专项复习教案

文言文专项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文言文的基本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文言文解题技巧,提高应试成绩。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素养,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阅读理解技巧的复习。

2. 文言文实词、虚词的复习。

3. 文言文翻译技巧的复习。

4. 文言文句子结构分析的复习。

5. 文言文文段概括和分析的复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与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

2. 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熟悉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用法。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文言文翻译方法和句子结构分析技巧。

4. 定期进行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步骤1. 复习文言文阅读理解技巧,引导学生掌握快速阅读和分析文言文的方法。

2. 复习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用法,通过实例让学生熟悉常见实词、虚词的词义和用法。

3. 讲解文言文翻译技巧,让学生学会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子。

4. 分析文言文句子结构,使学生能够理解句子的构成和成分。

5. 复习文言文文段概括和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文段理解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文言文阅读测试,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

2. 学生互评,相互学习和提高。

3.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练习情况,给予评价和指导。

六、教学内容1. 文言文篇目解析与鉴赏能力的复习。

2. 文言文文学常识的复习。

3. 文言文人物形象分析的复习。

4. 文言文主题思想的复习。

5. 文言文艺术特色的复习。

七、教学方法1. 通过解析经典文言文篇目,使学生掌握文言文鉴赏方法。

2. 讲解文言文文学常识,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

3. 引导学生分析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和命运。

4. 通过讨论和分析,让学生领会文言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八、教学步骤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言文篇目,进行详细解析和鉴赏,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言文。

2. 复习文言文文学常识,让学生掌握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语言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典型文言文例句,学会推断文言文词义的方法,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运用,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理解。

2. 教学难点:文言文词义的推断,文言文翻译的准确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进行教学。

2. 利用多媒体展示文言文例句,辅助学生理解。

3.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引导学生进入文言文复习状态。

2. 讲解与示范:分析典型文言文例句,讲解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用法,示范翻译过程。

3. 练习与讨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分组讨论,互相解答疑问。

4.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文言文现象,提高运用能力。

5.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收集学生反馈,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提前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1. 篇章分析:选取一篇高考真题文言文,进行篇章分析,讲解文章结构、主旨大意。

2. 题目解析:分析文言文题目,指导学生如何抓住题目的关键信息,提高答题效率。

七、教学过程1. 篇章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概括主旨大意。

2. 题目解析:讲解文言文题目的类型及解题策略,学生进行练习。

3.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解题心得,互相学习,提高解题能力。

八、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进行教学。

2. 利用多媒体展示文言文真题,辅助学生理解。

3.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九、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文言文基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句式等。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和赏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汇的复习:重点回顾常见的文言文词汇和成语,解释其含义和用法。

2. 文言文语法的复习:复习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和常用的语法规则,如主谓宾、定状补等。

3. 文言文句式的复习:重点复习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等常见的文言文句式。

4. 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讲解:介绍快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

5. 文言文翻译和赏析的练习:通过翻译和赏析文言文片段,提高学生的翻译准确性和对文言文的理解深度。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文言文词汇、语法、句式等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和复习。

2. 练习法:学生通过翻译和赏析文言文片段,巩固所学知识。

3. 互动法:教师与学生进行问答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促进学生的思考和理解。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翻译和赏析练习的情况,纠正错误并提供反馈。

3. 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在期末考试中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和翻译技巧运用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文言文教材:提供相应的文言文教材或阅读材料,供学生复习和练习。

2. 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展示文言文词汇、语法、句式等知识点的讲解和示例。

3. 练习题库:准备一定量的文言文翻译和赏析练习题,供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后进行练习。

六、教学步骤:1. 复习文言文词汇: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词汇,通过例句和练习巩固记忆。

2. 复习文言文语法:教师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规则,如主谓宾、定状补等,并通过示例进行分析。

3. 复习文言文句式:教师介绍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如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等,并通过例句进行解释。

4. 阅读技巧讲解:教师讲解快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如抓住关键词、理解上下文等。

文言文复习课教案

文言文复习课教案

文言文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熟练朗读和背诵已学过的文言文篇目;(2)理解并掌握文言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3)运用文言文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熟练朗读和背诵已学过的文言文篇目;(2)理解并掌握文言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语法结构;(2)文言文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教师简要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篇目,引导学生回顾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文言文篇目,说明喜欢的原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复习已学过的文言文篇目,标记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式;(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篇已学过的文言文篇目进行翻译和解读;(2)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共同完成翻译和解读任务;(3)各小组汇报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和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1. 教师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进行解答;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3. 学生汇报答案,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复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课后作业1. 抄写并背诵已学过的文言文篇目;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复习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3. 选择一篇文言文进行翻译和解读,提高翻译能力。

七、教学反馈1. 教师在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2.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3.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讲解。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理解其意义和用法。

2. 能够分析并运用词类活用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古文素养,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词类活用的概念及分类2. 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举例3. 词类活用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4. 词类活用的辨别方法5. 词类活用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及用法。

2. 难点:辨别词类活用,并在阅读中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类活用的概念、分类及用法。

2. 举例法: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深入理解词类活用。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词类活用的概念,引导学生进入复习状态。

2. 讲解:讲解词类活用的分类及用法,举例说明。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分组讨论练习题中的难点,共同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6. 拓展:布置课后作业,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词类活用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堂练习:课堂上进行词类活用知识的问答或填空练习,实时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3. 阅读理解:选取一些文言文段落,要求学生分析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七、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词类活用知识,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词类活用的理解。

八、课程延伸1. 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深入讲解词类活用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古代文学中的应用。

2.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古代文化遗址,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九、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关词类活用的章节。

2. 参考书:古代汉语词典、文言文阅读指南等。

3. 网络资源:相关词类活用的在线教程、练习题及阅读材料。

文言文复习教案

文言文复习教案

文言文复习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文言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特点;2. 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方法和技巧;3. 文言文写作的常用句式和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的句式结构和文言虚实;2. 对于生僻字和病句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准备:1. 教材:备有文言文教材和练习册;2. 辅助教具:黑板、文具。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们提问,复习之前学过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如文言文的时代背景、特点等。

2. 让学生们通过口头回答或写在黑板上的方式回顾文言文的常见病句。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教材讲解文言文的句式结构和常见的句型,如主谓宾结构、主谓宾补结构、主谓结构等。

2. 分析文言文中的虚实关系,让学生们了解文言文中的典型的文言虚词和文言实词。

三、例题解析(20分钟)1. 教师选取一篇适当难度的古文讲解,引导学生们逐句解读,理解全文的意思和脉络。

2. 分析句子结构和词语的用法,引导学生们分析句子的主干和修饰部分。

3. 解析句中的生僻字和病句,帮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正确的解读方法。

四、练习巩固(15分钟)1. 教师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做一些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检验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设计一些写作练习题,让学生们进行文言文写作练习,锻炼他们的文言文写作能力。

五、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复习梳理,帮助学生们总结所学的知识和技巧。

六、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适量的作业,要求学生们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巧。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讲解和解析古文,学生们对于文言文的句式结构、文言虚实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通过练习巩固了文言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例题和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文言文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堂导入(以温故提问的方式导入)1、提问: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原则是什么?第一: 忠于原文,力求做到_____、 _____、 _____ 。

(信达雅)第二: 字字落实,以_____为主,以_____为辅 (直译意译)(①让学生用自己语言表述文言文翻译“信、达、雅”三字原则的理解②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愿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2、提问: 文言文翻译的“六字决”?①对:一般指把原名中的文言单音词对译为现代汉语的双音或多音词。

②换: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

③留:人名、地名、年号、国号、庙号、谥号、书名、物名都保留不译;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可保留。

④删:一些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如表敬副词、发语词、部分结构助词等,同义复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和偏义复词中陪衬的词应删去。

⑤补:省略的部分;词语活用相应的部分;代词所指的内容;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等。

⑥调: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前四种方法是用于解词,后二种方法是用于调整文言文特殊句式造成的语序不合现代规范现象。

二.文言句子翻译题的解题步骤:(一)总体分五步: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第五步:(二)分步解析:第一步:通读语句、整体理解这一步其实是很重要的,告诉学生,翻译的第一步要从整体理解句意入手,不要一拿到题目就一个字一个字的去抠,会出现前后不照应、句意不通顺等毛病,而且也这样容易走入死胡同。

初次读句,只要理解句子的大意就行,这为下面推断词义打下基础。

第二步:找得分点、发现“生词”这一步是关键,因为挑出来让学生翻译的句子,一定有几个得分点,突破这些点是解题成功的关键。

另外,每一位学生由于情况不同,在这些句子中总有几个字是他们一时难以断定词义甚至根本不知词义的“生词”。

在这一步中,要让学生用笔把这些字圈出来,然后逐个解决。

具体解释词语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下面的方法:第三步:理清句式、调整语序有很多情况下,因为没有看出句子中所隐藏的特殊句式,导致很多学生翻出来的句子很乱,不合现代文的句子规范。

所以,翻译句子一定要把语序理顺。

告诉学生,要掌握以下几种文言文特殊句式:第四步:草拟底稿、连词成句这一步可以在草稿纸(考试时可以在试卷上)上先大致草拟一下答案,结合上面几步连词成句。

第五步:调整至答卷这最后一步即把第四步的草稿再作调整,然后誊写到答卷上,这样既可以保证答案的思路清晰,又可以保持卷面清洁。

总结规律:①做翻译题的时候,应该有踩点得分的意识,要洞悉命题者关键想考查你哪些地方。

要抓住翻译的两个关键点:一是关键词,二是特殊句。

②借助字音、字形判断;借助成语(词语)判断;借助课内文言知识积累;借助上下语境推断;借助语法结构推断……三.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一)“留”字诀☆指定学生翻译下面一个句子: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游褒禅山记》参考译文:至和元年七月某一日,临川王安石记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

课堂练习:①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②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二)“换”字诀☆指定学生翻译下面一个句子: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出师表》参考译文:先帝不因我地位低、见识浅,委屈了自己降低了身份(前来拜访我)。

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

古汉语中还有一些词类的活用现象,也应该用现代汉语的相应的词语加以置换。

课堂练习: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

②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中山狼传》(使动)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三)“删”字诀☆指定学生翻译下面的一个句子: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文: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很久了。

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减。

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课堂练习:①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②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四)“补”字诀☆指定学生翻译下面的句子:①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译文: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②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庄暴见孟子》译文:(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齐宣王)回答说:“不如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得通顺。

单音实词对译成双音实词,如①句;省略句中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如②句;课堂练习:①《书》曰:“谦受益,满招损。

”②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③然()是说也,余犹疑之。

④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⑤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

⑥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五)“调”字诀☆指定学生翻译下面句子: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劝学》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黄土,向下喝到黄泉,(是由于):用心专一的缘故。

所不同,译文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

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短语后置等。

课堂练习:①古之人不余欺也。

(宾语前置)②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宾语前置)③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宾语后置)④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省略句)译: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⑤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主谓倒装)译: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现在哪里呢?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译:历史悠久的千古江山,再也找不到英雄孙仲谋的地方了。

四、布置作业(见附卷)五、教师归纳总结:《文言文句子翻译歌》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字字落实。

切勿漏译,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完整。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附卷:课外综合练习1、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05年福建高考试题)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焉。

”他日,董祁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

”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

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

欲而得之,又何请焉?”【注】①系援:(作为)绳梯攀援(上去)。

这里指通过婚姻关系往上爬。

②董祁:范献子妹妹,嫁给董叔后,改称董祁。

③纺:系①范氏富,盍已乎!(2分)译:②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3分)译:③欲而得之,又何请焉?(3分)译:2、齐人伐燕,胜之。

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不取,必有天殃。

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它哉?避水火也。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 (2005年广州市一模)①②③3、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2002年北京高考试题)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译:②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译:4、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曾子衣敝衣以耕。

鲁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

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①曾子衣敝衣以耕。

译:②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译:③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译: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①之中,萧然自得。

时人莫之知也。

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

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

问驿吏日:"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

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

及命表,又出意外。

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已官让之。

则天日:"卿能举贤,美矣。

朕岂可无一官进贤耶?"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

翌日,拜监察御史。

" (选自《大唐新语》)注:①环堵,四围墙,常形容居屋狭小简陋。

(1)解释加点的字①以( )御史出②还次( )蒲州驿(2)翻译加横线的句子①时人莫之知也。

②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