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蛋白质分子设计
理学蛋白质分子设计

• 先讲理论 • 后面举几个例子
蛋白质分子设计策略
• 理性设计策略
– 前提:充分了解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 随机突变+功能筛选
– 前提:不了解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 理性设计+随机突变+功能筛选
– 前提:不完全了解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分子设计的种类
小改:少数残基的替换,突变或修饰 中改:分子拼接,肽段或结构域的替换 大改:从头设计,全新蛋白质的设计
具体方法:
利用R55受体的结构 模建R75受体的结构
根据淋巴毒素与R55 的作用情况,模拟肿 瘤坏死因子与R55受 体的相互作用情况。
根据肿瘤坏死因子与 R55受体的相互作用 情况,模拟肿瘤坏死 因子与R75受体的相 互作用情况。
Gln67与R55作用不明显,但与R75的Asp有静电作用, 将它突变为结构相似但带电相反的Glu会降低TNF与 R75的作用,但不会改变与R55的作用。
0 0.02 0.2 2 20 200
Protein (ng)
mTSA BSA SEA
融合蛋白与A431细胞结合的剂量曲线
mTSA与A431细胞结合的特异性试验 A.Positive control EGF; B. pmTSA ; C. mTSA binding blocked by EGF; D. Blank control :PBS
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
确定靶蛋白的结合口袋,以结合口袋的结构环境设 计药物; 未知受体结构时,根据具有相同或相似生物学活性 的已知化合物的结构叠合,反推受体结合口袋的可能 结构环境,根据推测的受体结合口袋进行新型药物设 计。
蛋白质分子的模拟肽设计
骨架残基设计,肽库筛选 以结构为模板的分子设计。
试述蛋白质分子设计的概念和它的基本内容

试述蛋白质分子设计的概念和它的基本内容1. 哎呀呀,你知道蛋白质分子设计吗?这就好像是我们给蛋白质这个“小宝贝”来个大变身!比如说,就像给一个普通的玩具熊精心打扮,让它变得超级特别!它的概念呢,就是人为地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改造和设计呀,是不是很神奇?基本内容包括对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改造,就像是给玩具熊换一件更酷的衣服一样。
2. 嘿,蛋白质分子设计,这可不是一般的酷哦!它就像是个魔法棒,可以让蛋白质变得不一样!举个例子,就像我们打造一个独一无二的机器人,给它各种厉害的功能。
它的基本内容呢,有对蛋白质的活性中心进行修饰,这相当于给这个神奇的“机器”关键部位进行优化升级啊。
3. 哇塞,蛋白质分子设计呀,是超级有趣的事情呢!好比是我们给一只普通的小狗训练出各种高难度技能!它的概念呢,简单说就是有目的地去改变蛋白质哦。
基本内容还包括构建全新的蛋白质结构,这感觉就像凭空创造出一只全新的、超级厉害的宠物一样令人兴奋。
4. 来呀,了解一下蛋白质分子设计嘛!你想想,这不就是给蛋白质来个大改造嘛,像给一辆普通汽车改装成超级赛车!而它的基本内容里,优化蛋白质的稳定性,就如同让赛车在高速行驶中更稳定、更可靠,多棒啊!5. 哎呀呀,蛋白质分子设计呀,可有意思啦!可以把它想象成我们给一个普通的房子进行大改造,变得超级豪华!它的概念当然就是有计划地对蛋白质进行改变啦。
基本内容中的改变蛋白质的折叠方式,就像是重新设计房子的布局一样重要呢。
6. 嘿嘿,蛋白质分子设计,这简直太让人着迷啦!就如同我们把一个平凡的角色打造成超级英雄!它的概念就是主动地去塑造蛋白质,而其基本内容里的融合不同蛋白质的功能域,不就像给超级英雄赋予各种无敌的能力一样嘛!总之,蛋白质分子设计太神奇、太有意义啦,可以让我们创造出各种我们想要的蛋白质来帮助我们解决好多问题呢!。
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引言蛋白质是生物体内基本的生物大分子之一。
在生物化学和生物学教学中,了解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对于理解其功能和作用至关重要。
本文档描述了一种针对蛋白质分子结构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蛋白质分子的组成和三维结构。
教学目标- 了解蛋白质的组成,包括氨基酸的基本结构和连接方式;- 掌握蛋白质分子的一级、二级和三级结构的概念;- 理解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能够使用一些基本的工具和方法解析蛋白质分子的结构。
教学内容和方法1. 蛋白质的组成和氨基酸(约占教学时间的20%)蛋白质的组成和氨基酸(约占教学时间的20%)- 介绍蛋白质的组成,包括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解释氨基酸的结构和分类,重点介绍20种常见氨基酸的特点;- 通过示意图和示例展示氨基酸的连接方式和多肽链的形成过程。
2. 蛋白质的一级和二级结构(约占教学时间的30%)蛋白质的一级和二级结构(约占教学时间的30%)- 讲解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即氨基酸序列的排列方式;- 介绍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包括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卷曲;- 使用实例和模型展示不同类型的二级结构。
3.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约占教学时间的40%)蛋白质的三级结构(约占教学时间的40%)- 说明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即通过氨基酸间的各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立体结构;- 突出蛋白质的折叠和空间构象,以及与功能的相关性;- 引入X射线晶体学和核磁共振等方法解析蛋白质的三维结构。
4.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约占教学时间的10%)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约占教学时间的10%)- 强调蛋白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紧密关系;- 举例说明蛋白质的不同结构对其功能的影响;- 解释蛋白质结构变化与疾病发生的关联。
教学评估- 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和解析蛋白质分子的结构相关问题;-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蛋白质结构相关问题;- 进行小测验,测试学生对蛋白质结构知识的掌握情况。
蛋白质分子组成课程设计

蛋白质分子组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掌握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和分类。
2. 学生能够阐述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解释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
3. 学生了解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并能举例说明。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蛋白质的组成和性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实验技能进行蛋白质的提取、分离和鉴定,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生物学科的兴趣,认识到蛋白质研究在科学领域的价值。
2. 学生通过学习蛋白质相关知识,增强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意识。
3.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本课程设计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蛋白质分子组成的知识点,注重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课程目标既包括对蛋白质基础知识的掌握,又强调实验技能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蛋白质的相关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培养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分类及性质。
2. 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转录、翻译及蛋白质折叠。
3. 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氨基酸序列、空间结构及功能多样性。
4. 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酶、激素、抗体、肌肉蛋白等实例分析。
5. 蛋白质研究方法:实验原理及操作技能(蛋白质提取、分离、鉴定)。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
具体安排如下:1. 第一节课: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重点讲解氨基酸的结构、分类及性质。
2. 第二节课: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引导学生理解转录、翻译及蛋白质折叠过程。
3. 第三节课: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蛋白质多样性。
4. 第四节课: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举例说明蛋白质的功能。
5. 第五节课:蛋白质研究方法,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蛋白质相关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1教学设计-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生物化学第二章第二节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完氨基酸、肽、稳定蛋白质分子的作用力的知识后,转入难度较大的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学习。
蛋白质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生物大分子,部分学过生物的同学对蛋白质的了解也只是基础知识。
学生没有建立起蛋白质分子结构的概念。
因此本堂课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
它与前面所学的氨基酸、肽等内容联系紧密:也为今后学习酶、理解其它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掌握蛋白质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结构的概念及其作用力②掌握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基本类型和结构特点。
③理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总结、推理等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总结和创造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发现问題、解決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素精神。
使学生完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属于微观世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通过展示图片,动画讲解来帮助学生理解,仍要学生发主观能动性,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蛋白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难点是白质的空间结构。
四、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取启发式学法。
作为理解蛋白质功能的重要理论,蛋白质的结构是一个极其抽象的知识。
对于学生米说,蛋白质的创设一种氛国,引导学生进入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就很重要了。
而启发式教学就重在教师的启发,创设问题情景,以此调动学生内在的认知需求,激发学生的探究蛋白质结构的兴趣。
五、教学手段充分发挥电脑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
多媒体以图片、动画等多种形式强化对学生感观的刺激,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増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完成重点、难点的学习,从面完成教学日标。
六、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第二节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一、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1、蛋白质的二级结构(1)α-螺旋(2)β-折叠(3)β-转角(4)无规则卷曲2、蛋白质的三级结构3、蛋白质的四级结构二、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一)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二)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学设计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人教版必修模块1《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中第二节内容。
本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细胞中化合物的种类和如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之后,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通过对氨基酸形成蛋白质过程的学习,分析蛋白质多样性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从而体会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结合教材及生活实际分析蛋白质的功能,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为本书其他章的学习及高中生物课程其他模块的学习做铺垫。
2、学情分析学生在高一年级已经学习了蛋白质的相关内容,明确了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了解了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并能回答出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及蛋白质的功能。
但是部分学生对脱水缩合反应的原理理解不到位,导致相关计算问题在进行解答时出现障碍。
虽然能举例说明蛋白质的功能,但因掌握不全面,不能从根本上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针对这种现状,本节课重在构建蛋白质形成过程的知识网络,解决相关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3、教学条件P P T课件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蛋白质的相关计算题,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三、教学策略: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P P T课件辅助教学。
完成导学案预习填空,学生对蛋白质的相关内容并进行初步独立复习。
课上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设计环环相扣的为题,引领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先独立完成典型例题,然后小组合作,最后个别展示,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突破难点。
四、重点、难点:1、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五、教学设计思路(一)创设情境:上节课已经学习过了蛋白质是细胞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本节课来探究蛋白质的合成及其结构与功能,导入复习。
第二章_蛋白质分子设计

设计目标
序列生成
结构预测 合成
构建模型
检测
全新蛋白质设计过程
全新蛋白质设计包括
从头结构设计 从头功能设计
蛋白质从头设计概念
从头设计能够根据生物分子的活性 位点特征产生一系列的结构片段,通 过连接这些结构片段可以构成一个全 新分子;或者在结合腔内对一个已知 的结构骨架进行化合物的衍生化。 从头设计方法可以生成全新的分子 结构。
从头结构设计
中心问题:
稳定及独特的三维结构 序列; 基本障碍: 线性聚合构象熵;
解决方法:(1)使相互作用的强度
与数目达到最大; (2)共价交叉连接。
从头设计பைடு நூலகம்法包含的步骤
1、活性位点分析:对结合位点的具体的化学信 息进行扫描、分析和归类。这些信息的三维空 间相互关系都必须充分考虑。
第二章
蛋白质分子设计
CHAPTER TWO PROTEIN DESIGN
本章内容
基于天然蛋白质结构的分子设计
全新蛋白质设计
引言
在人体的进化过程中Pr执行了在人体及体外 的许多重要任务: 例如,酶是催化化学反应的蛋白质或者核 酸分子;抗体起到防护的作用;……
从生态角度,Pr也是非常理想的物质 生物合成不需要消耗很多能量 专一性很强 不产生副作用并且能很快降解
在全新蛋白质中引入结合位点
催化活性蛋白质的设计
膜蛋白及离子通道的设计
新材料的设计
蛋白质全新设计的现状和前景
现状
蛋白质全新设计不仅使我们有可能得到 自然界不存在的具有全新结构和功能的蛋 白质,并且已经成为检验蛋白质折叠理论和 研究蛋白质质折叠规律的重要手段。由于 我们对蛋白质全新设计的理论基础即蛋白 质折叠规律的认识还不够, 所以蛋白质全新 设计还处在探索阶段。
第二章 蛋白质分子设计

5)使用芳香-荷电-疏的相互作用
2、配体诱导组装 配位结合位点设计在结构中有几个相互作用 片断的界面处。如果这个位点对配体有很高的亲 和力,则结合配体的合适的自由能将充分克服熵 消耗并且驱动肽自组装
+
3、通过共价交叉连接实现肽的自组装
• 设计全新蛋白的主要障碍是肽链的构象熵。当几 个没有连接的肽链进行自助装时,熵势垒比较难 以克服。通过共价交叉连接可以减少构象熵。 • 自然界唯一用于交叉连接的方法是二硫键。
蛋白质分子设计的基础
蛋白质生物功能 蛋白质功能与结构的关系
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蛋白质空间构象与功能活性的关系
结构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促进蛋白质分子设计
蛋白质分子设计的原则
• 蛋白质来源:真菌、细胞、动物蛋白质和 植物蛋白质 • 筛选以及纯化蛋白质需要测定它们的序列、 三维结构、稳定性、催化活性等
4、在合成模板上肽的组装
• 在模板上组装合成蛋白的方法
• 特点:使用人工合成的模板代替天然蛋白中的连 接二级结构的单元 • 模板:寡肽,可形成两个反平行β折叠链。在链的 两端设计一个二硫键,形成一个环状结构。
5、线性多肽折叠为球状结构
• 不用模板或交叉连接而通过线性多肽折叠成球形 的确定的三维结构是蛋白质设计追求的目标之一 • 主要障碍:构象熵 • 实例:α-螺旋 根据α-螺旋的两亲性。形成的α-螺旋显著稳定 性是因为形成明显的疏水核,还有Glu 和Lys形成 的盐桥,螺旋偶极的电荷中和,增加了在螺旋/转 折连接处的柔性。
蛋白质从头设计的手段
1、二级结构模块单元的自组装:
优点:设计或合成都比较简单
缺点:蛋白质的稳定性(熵较大,依赖浓度) 结构的简单重复
α螺旋设计使用的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白质应用受限的原因
蛋白质没有像化学试剂那样被普遍应用,其原因:
(1)蛋白质分子量非常大(10 000-1 000 000), 不能通过化学方法生产;
(2)蛋白质的功能是在生理条件下挥发的,在其它 条件下(如在有机溶剂中)是不稳定的;
(3)专一性致使其应用范围受到影响。
蛋白质设计目前存在的问题
1、与天然的蛋白质比较,缺乏结构的独特性及明 显的功能优越性
• 替换表面荷电基团,His、Cys 以及Tyr的置换
• 专一性的改变,增加逆转数, 改变酸碱度
(二)定位突变的种类
要进行基因定位突变,改变DNA核苷酸序 列,方法有很多种,如基因的化学合成、基因 直接修饰法、盒式突变技术等。
根据基因突变的方式,分为以下三类: 插入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 删除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 替换或取代一个或多个氨基酸残基。 要达到基因定位突变的目的,多采用体外 重组DNA技术或PCR方法。
5.突变体蛋白质的检验
• 测定新蛋白质的序列、三维结构、稳定 性、催化活性等,
• 并与对应的天然蛋白质进行比较,检验 突变设计的效果,
• 同时进一步修正设计方案。
(四)蛋白质中功能残基的鉴定
根据结构信息 确定残基的突变
蛋白质中功能 残基的鉴定
突变方法鉴定突变 功能残基
利用蛋白质同源性 鉴定功能残基
2、三级结构的确定性较差
第一节 蛋白质分子设计原理
计算机模拟
基因构建
功能分析
突变蛋白质产品
Pr 设计循环
蛋白质分子设计的流程
蛋白质结构预测
天然蛋白质
蛋白质晶体学
数据 的输 入
蛋白质三维结构 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蛋白质突变体设计及结构预测 几何优化及蛋白质动力学研究
结果分析与原先的结构比较
蛋白质合成定位突变
蛋白质分子设计原理
▪金属Pr中配位残基的替换要满足金属配位几何。要 求围绕金属中心放置合适数目的蛋白质侧链或溶剂 分子,并符合正确的键长、键角以及整体的几何。
▪对于金属Pr,围绕金属中心的第二壳层中的相互作 用是重要的。氢键的第二壳层通常涉及与蛋白质主 链的相互作用。
▪最优的aa侧链几何排列。Pr侧链构象由空间两个 立体因素所决定(一是立体势垒,二是aa的位置)
OPH是目前在各方面研究最为透彻的有机磷农 药降解酶,同时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农药降解酶, 为此对甲基对硫磷水解酶的深入研究将有利于甲 基对硫磷水解酶的广泛应用。
载体污染序列的分析
在进行序列分析时,首先需确定序列是否含有载体序列的污染,如 果含有载体序列,需截去后再进行其他分析。 http://www.ncbi.nlm.nih. gov/ VecScreen/VecScreen.html在线分析。
Match to Vector: Strong
Moderate
Segment of suspect origin:
Weak
Segments matching vectorStrong match: 1-113, 3838-4071 bp。 真正的目标序列:114~3,837 bp。
同源序列搜索(Blastn :114-3837 bp )
两个基因的CDS不一致,分别匹配于MPH的398,368-1393bp
甲基对硫磷水解酶基因的分析
以1393位的TGA结束的可能的ORF有八个,MW:34.4kD –ATG:368,398 bp 典型的启动子序列结构:TTGCAA-17个氨基酸-TATACT (320-365bp) 典型的核糖体结合位点:AGGA (381 bp)
• 二是进行蛋白质分子裁剪拼接,即“中 改”。
一、定位突变
基于天然蛋白质结构的蛋白质分子 “小改”是指对已知结构的蛋白质进行 少数几个残基的修饰、替换或删除等, 这是目前蛋白质工程中最广泛使用的方 法,主要可分为蛋白质修饰和基因定位 突变两类。
(一)定位突变的设计目标及解决方法
定位突变常见的设计目标是提高蛋白质的 热、酸稳定性、增加活性、降低副作用、提高专 一性,以及通过蛋白质工程手段进行结构-功能关 系的研究等。
1. 突变引入二 硫键
2. 去除Gly或引 入Pro
3. Ser38→Asp和 Asn144→Asp
图2-3 T4溶菌酶的三维结构(Gassner, et al. 1996)
T4溶菌酶的三维结构 红色强调的为α螺旋结构域核心中被蛋氨酸置换的10个残基 红色强调的为α螺旋中被置换的残基
例:甲基对硫磷水解酶(Methyl parathion hydrolase, MPH )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五)定位突变的应用
• RNase T1的结构改造是分于设计中的一 个成功实例
• T1核糖核酸酶含有104个aa残基,天然酶 有两对二硫键(Cys2-Cys10,Cys6Cys100,日本大阪大学的Niskikawa等人 在Tyr24和Asn84位引入第三个二硫键, 热稳定性增加。
T4噬菌体溶菌酶
结论:MPH基因的CDS: 398—1393(331aa)
MPH与OPH的序列比对
二者同源性仅为13.6%,确定MPH是一个有别于OPH的蛋白质。 二者在功能上的相似性不能用蛋白的一级序列的相似性加以解 释,推测二者功能上的相似性与其一级序列构成的高级结构中 活性中心结构的相似性有关。
C值表示切割点的可能性, S值表示具有信号肽的可能性
第二章 蛋白质分子设计
Chapter two Protein Design
引言
在人体的进化过程中蛋白质执行了在人体及体 外的许多重要任务:
酶是催化化学反应的蛋白质或者核酸分子; 抗体起到防护的作用; ……
从生态角度,蛋白质也是非常理想的物质: 生物合成不需要消耗很多能量 专一性很强 不产生副作用并且能很快降解
(三)定位突变的程序
1.建立所研究蛋白质的结构模型
可以通过X射线晶体学、二维核磁共 振等测定结构,也可以根据类似物的结 构或其他结构预测方法建立起结构模型。
2.找出对所要求的性质有重要影响 的位置
• 在改造中如何恰当地选择突变残基 是一个关键问题,这不仅需要分析 残基的性质,同时还需要借助于已 有的三维结构或分子模型。
1.根据结构信息确定残基的突变
• 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
• Alan Fersht和GregWinter等测定了酪氨酰tRNA合成酶突变体的三维结构,通过分析该 酶的Cys35被结构相似的丝氨酸所取代后的结 构,发现Cys35可能与酪氨酰腺苷酸中间体中 的3’羟基形成氢键,突变效应降低了酶的活性, 证实了Cys35在结合腺苷酸部分的作用。
▪结构及功能的专一性。这是Pr设计最困难的问题
序列设计
• 设计α螺旋时,应选择象Leu、Glu等易 于形成α螺旋的残基;
• 设计全β结构时,应选择Val、Ile等易于 形成β折叠片的残基;
• 而在设计转角时常选择Pro-Asn残基对。
溶菌酶结构
• 例如:鸡卵清蛋白溶菌酶活性 分子的设计
• Cutte成功设计了一个具有明显 的核酸酶活性的34肽,该肽可水 解下列底物,但活性依次降低: polyC、polyA、polyU、polyG。
2.突变方法鉴定突变功能残基
• 通过引进另外一种突变来检测 • 随机突变技术 • 删除分析及连接片段扫描突变
3.利用蛋白质同源性鉴定突变功能残基
• 高度保守的残基与同源蛋白的共同功能以及维 持结构有关 。
• 非保守残基是分析的靶位点,特别是对于专一 性研究。
• 探测突变蛋白质的结构整体性质,以鉴定突变 残基。
其主要活性源于二聚体;而 天然核酸酶仅消化polyC、polyU、 polyA。
• 设计步骤
设计目标
蛋白质数据库
修正设计
检测
建立结构模型
获得目标蛋白质
结构信息分析
序列合成
蛋白质分子设计步骤图
第二节 基于天然蛋白质结构的分子设计
基于天然蛋白质结构的分子设计有两类 :
• 一是进行蛋白质修饰或基因定位突变, 即“小改”;
❖Pr设计的成功与否,必须要有理论与实验 的紧密相结合
❖在上述的设计工作完成后,要进行合成或 突变实验并经分离、纯化及表征后得到所要 求的新Pr;
❖Pr设计的成功与否,必须要有理论与实验 的紧密相结合
一、蛋白质分子设计的分类
• 设计的目的主要有两个:
• 一是为有目的的蛋白质工程改造提供设计方案和 指导性信息,如以此提高蛋白质的热、酸稳定性, 增加活性,降低副作用,提高专一性等;
1 2 3
1 The nucleotide sequence including mpd from Pseudomonas sp. WBC-3 2 Plesiomonas sp. M6的甲基对硫磷水解酶基因
匹配区为134~1866,Identities=1720 bp/1733 bp(99%) CDS: 331aa (398-1393bp) 3 Pseudomonas putida的甲基对硫磷降解蛋白基因 匹配区为168~1393,Identities=1025/1026(99%) CDS: 341aa (368-1393bp)
3.预测突变体的结构
根据所选定的氨基酸残基位点及突 变后的氨基酸种类,利用相关软件进行 突变体的结构预测,将预测的结构与原 始的蛋白质结构比较
4.构建突变体,获得突变体蛋白
依据所设计好的突变,利用化学合 成或PCR等方法构建突变体。进行基因 测序验证突变体后,将突变体进行表达, 纯化蛋白质,获得所设计的新蛋白质。
MPH信号肽的分析预测:神经网算法 结论:信号肽(1-35氨基酸)。
信号肽的一般结构为: 正电荷的n-region; 疏水的h-region; 中性极性的c-region。
MPH信号肽的分析预测:马尔可夫算法 MPH具有典型的信号肽的三部分结构 结论:可能的信号肽为1-35氨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