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点情况下地铁列车间隔的实时调整方法
东京地铁的晚点问题及其对策

国外城轨东京地铁的晚点问题及其对策0 前言日本铁路因其周密的运营计划,实现了世界上少有的列车定时运行。
但是,在东京圈早高峰时段,拥挤导致的乘降时间增加、赶乘和伴随的夹门、车内救护危急病人等小麻烦,使列车晚点时常发生。
在东京圈繁忙线路上,依然有很多线路的拥挤度大于 180%(日本国土交通省铁道局对拥挤度的定义是:100% 指乘客均有座位乘坐、扶手可抓;150% 指可轻松阅读报纸;180% 指非得将报纸折起才能阅读;200% 指乘客接触有压迫感,勉强可以翻阅周刊;250% 指身体会跟着车厢摇晃、无法移动,手也不能自由行动),车站站台上过多的乘客导致了拥挤的状况(图 1),改善逐步形成的拥挤和晚点状况成了轨道交通最重要的课题。
特别是,近年来的相互直通运输,使得晚点情况在各铁路公司间传播蔓延。
实际上,东京圈这种小规模麻烦导致的晚点相当频繁,铁路对 5 min 以上的晚点会提供“晚点证明书”,发行率还挺高。
这种小规模麻烦导致的旅客乘降时间增加,在接近市中心处表现得尤其明显。
本文对上述问题中的东京地铁晚点发生状况、迄今采取的晚点对策进行介绍,同时对今后的对策也提出建议。
1 晚点的发生和传播状况在东京地铁,早高峰时段列车以 2~3 min 的间隔运行。
运行图已经设定的非常稠密,列车超过规定的停车时间,后续车就要减速或在站间停车,进而会有多个后续车相继晚点的情况蔓延。
为了详细分析这种现象,运营部门充分利用列车实际到发时刻的列车运行数据,使其数据化,详细地分析每天的运行状况。
为进一步从视觉上直观地把握晚点发生状况,采用了彩色运行图,彩色运行图将晚点对应的晚点时间以青色到红色的变化表现出来(图2、图 3),能够通过彩色运行图从视觉上直接把握晚点图 1千代田线北千住站的拥挤状况图 2 彩色运行图(2008 年 6 月东西线中野方向)西船桥原木中山妙典行德浦安南行德西葛西葛西东阳町南砂町木场门前仲町茅场町日本桥大手町竹桥九段下饭田桥神乐坂早稻田高田马场落合中野830930(s )10 40 70 100 130 160 190国外城轨传播蔓延状况。
地铁行车组织中的调度调整方式

应急情况下的行车调度指挥工作,是对全局性 的行车组织进行安全、科学、灵活的调整,最大限度 地发挥地铁设备、设施的潜能,维持一定限度内的地 铁降级运输能力,把突发事件对运营的影响降到最 低。
2调度调整的基本原则
在地铁行车组织中,调度调整的基本原则是:安 万方数据
·54·
全、快速、全面、服务。 安全——是运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任
(2)列车加开、替开。由于客流的增加或故障 列车下线的影响,可以组织加开列车,一般使用备用 车或出厂列车。对在终点站退出服务的列车,可以 使用备用列车替开,仍按原交路运行。加开、替开的 目的是为了保证列车服务的数量,即运能满足运量。
(3)列车在车站扣车及区间临时停车。当前方 列车或车站设备故障时,要对后续列车进行扣车或 区间I临时停车。扣车是将列车扣停在后方车站,基 本原则是“谁扣谁放”。在区间临时停车是通知司机
19:57,1021次空车前往鼓楼存车线,在玄武门 站越站通过(由于故障车利用自身动力前进比由后 续列车救援所需时间短,故采用此方式)。1205次 列车在南京站随即投入服务,并限速40 km/h运 行,与故障列车保持适当间距。
万方数据
·56 ·
20:05,小交路列车2121次开往张府园站。 20:10,1021次列车进入鼓楼存车线,1205次列 车恢复正常运行。 20:20,全线列车恢复正常运行。 后来的调整过程中,对部分列车车次进行了变 更,并将1022次、1023次、1121次列车抽线,使实际 运行图与计划运行图一致。 本次事件的影响如下:清客2列(0222次新街 口站清客,1021次新模范站清客);1205次南京站清 客后又上客;抽线3列(1022次,1023次,1121次); 加开1列(2121次);全线退票21张,无乘客投诉。 4.3事件分析 本次故障处理中,行调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合理 地采取了多种调度调整方式,如车站扣车、列车下 线、小交路运行、越站通过、列车抽线、限速运行、始 发站推迟发车、变更车次、增加停站时间、救援准备 等,并遵守了“安全、快速、全面、服务”的原则,将故 障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总结本次事件的处理,其可取之处如下: (1)故障救援准备及时。1205次南京站及时 清客,1021次新模范站及时清客退出,及时通知车 站作好救援准备。事后证明该方式非常正确:运营 结束后,故障列车回厂时失去牵引力,由后续列车进
地铁非正常行车的组织调整

浅谈地铁非正常行车的组织调整摘要:地铁运营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在运营中的各种情况都具有随机性、复杂性,这对地铁的行车组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客流的增减、列车的晚点、运营秩序的紊乱、突发事件及设备故障等的影响,都要求行车调度在日常的运营组织工作中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合理地采取调整措施,保证乘客服务和行车安全。
本文主要介绍行车调度在特殊情况下组织列车运行过程中常采取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地铁运营;正常行驶;组织调整中图分类号: u23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常用行车调整方法1、多停、扣车此方式为行调常用方式,可通过操作ats信号设备和向司机发布口头命令来实现。
对于局部间隔大的区域可使用单独扣车,局部扣车或通知车站扣车,而对于较大影响的故障常使用全线扣车的方式达到行车调整的目地。
但由于扣车增加了列车停站的时间,如果扣车时间过长则会降低乘客的舒适感,所以在以调整行车间隔为目的时应考虑停站对乘客服务造成的影响,不建议在一个站停留时间过长,可采取多站多停的方式。
或者个别列车区间限速运行,减少站停时间,同样达到降低列车平均速度,延缓运行周期的目的。
2、始发站提前或推迟发车始发站的调整余地较大,因此,在始发站组织提前或延迟发车,可以有效地调整运营间隔。
中途站减少停站时间也作为一种手段应用于调整之中。
3、列车下线对有故障并影响服务的列车,要组织“下线”,使该列车退出服务。
该方式主要在始发站、终点站使用, 对中途运行的列车也可组织进入中间站存车线或回车辆段检修。
但行调一般会采取措施进行调整,比如加开备用车上线替开,以此不会造成正线列车总数减少这种情况,即不会“抽线”。
实际运行图的列车运行线条比计划运行图少,即为“抽线”,“抽线”是针对列车运行图列车计划线而言,“下线”是针对正线运营的实际列车而言。
4、加开、替开列车,车辆段提前发车由于客流的增加或故障列车下线的影响, 势必会拉大列车的行车间隔或者造成一个较大的“洞”,对于正常的运营是不利的,作为调度人员在考虑客流的同时也考虑组织加开空车,一般使用备用车或出段列车,西安地铁在会展中心和车辆段,即线路南北各准备1辆备用车。
地铁运营中的行车调度调整策略

地铁运营中的行车调度调整策略摘要:文章对地铁运营中的各种行车调度调整策略进行分析,认为在遭遇突发事件或设备故障时,科学合理、及时灵活地运用各种有效的调度调整策略,并遵守"安全、快速、全面、服务"的原则,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影响、减少损失、维持运营、确保服务。
关键词:调度调整;策略;地铁运营;行车;前言本文首先对地铁行车调度调整的原则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主要的原则包括了服务原则、安全原则和全面原则,然后对地铁行车调度调整方式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了立车在车站扣车或者多停晚发、地铁越站运行、地铁加开和替开、地铁停运和下线、地铁反向运行。
一、行车调度调整在地铁运营中的作用及原则1.作用行车调度指挥是地铁运营的核心工作,特别在设备故障和突发事件直接影响地铁正常运营时,调度指挥的安全、高效、及时性显得尤为重要,科学合理的调度调整策略是降低突发事件及设备故障对地铁运营影响的首要环节。
地铁运营的特点是根据不同时段的断面客流,合理地安排一定数量的列车,按照固定的交路间隔均匀地循环运行。
在考虑行车间隔满足客运服务水平的同时,某一时段单方向的运能必须满足该时段最大断面客流的需求,即"运能"满足"运量"。
地铁运营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运营中的各种情况都具有随机性、复杂性。
客流的增减、列车的晚点、运营秩序的紊乱、突发事件及设备故障的影响,都要求行车调度在日常的运营组织工作中,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合理地采取调整措施,使列车尽可能按图行车。
应急情况下的行车调度指挥工作是对全局性的行车组织进行安全、科学、灵活的调整,最大限度地发挥地铁设备、设施的潜能,维持一定限度内的地铁降级运输能力,把突发事件对运营的影响降到最低。
2.地铁行车调度调整的原则(1)服务原则地铁运行期间,工作人员服务品质不断提升是行车调度调整的最终目的。
在进行行车调度调整中,要排除服务不到位而产生的品质影响,同时服务原则也是行车调度中重要思考的问题。
地铁运营非正常情况下的调度调整方式分析

地铁运营非正常情况下的调度调整方式分析摘要:在地铁运营非正常情况下,优先考虑可变更的监控方式,逐次降级,避免一降到底。
充分考虑由于运营突发事件对乘客造成的影响,要求各岗位相关人员做好对广大乘客的安抚和告知。
避免由于行车调整引起的客诉,争取获得广大乘客的尊重和理解。
关键词:地铁运营;非正常;调度调整1地铁行车组织非正常情况下的分类1.1 运营生产类运营生产类事件包括设施设备故障(信号系统故障、通信系统故障、供电系统故障、车辆故障、轨道电路故障、特种设备故障等)、建筑物坍塌、异物侵线、突发大客流、火灾、人员伤亡等。
1.2 自然灾害类自然灾害事件包括恶劣天气(汛情、雪天、其他恶劣天气)、地震、重污染天气等。
1.3 社会安全类社会安全类包括恐怖袭击、安检事件、治安事件等。
1.4 公共卫生类公共卫生类事件包括有毒气体侵入、突发疫情、食物中毒等。
2地铁行车组织调度调整的原则2.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地铁行车组织的安全生产方针。
地铁行车组织中为了更好优化行车调整的效果,首先应该积极关注安全性原则的践行,要求确保行车调整方式的应用较为适宜合理,避免因为行车调度不当,在地铁运行中出现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1]。
2.2 先通后复、预判预控地铁运营出现突发情况时,行车调度员要做出快速响应。
应当遵循先通后复的原则进行处置,要做到反应快、动作快、处置快、汇报快。
充分收集事件现场的全面信息,结合经验与事件特征,充分预判可能的发展趋势,提前做好控制与调整措施。
将事件影响范围降到最低,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营。
2.3 统揽全局、全面精准行车组织调度调整时,能够统揽全局,做到点、线、面兼顾,关注线路全局的列车运行,保证合理的行车间隔。
信息的来往沟通应全面精准,避免反复沟通占用应急处置时间。
3地铁行车组织调度调整的方式3.1 临时限速临时限速是指通过限制列车最大运行速度,增加列车在区间的运行时长,以达到行车调整的目的。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晚点预测与准点优化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晚点预测与准点优化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在现代城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伴随着列车数量的增多和交通流量的加大,列车晚点问题也日益突出。
针对这一问题,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部门和研究人员们开始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晚点预测与准点优化研究,以提升列车运行效率和乘客出行体验。
一、晚点预测晚点预测是指在列车运行过程中,根据历史数据、实时数据和一定的算法模型,通过对车次运行状态和客流情况进行分析,以预测列车的到站时间是否会晚点,以及晚点的预测时长。
晚点预测对于提前解决问题、提高运输命中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晚点预测中,数据采集是关键的一步。
首先,需要对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进行采集和整理,包括列车到站时间、车次运行速度、列车开行时间和停站时间等。
其次,需要收集乘客出行数据,包括高峰期客流量、热门站点客流量等。
最后,这些数据需要进行分析和建模,以预测列车晚点情况。
不同的算法模型可以应用于晚点预测中。
常用的有基于统计学方法的模型如回归模型和时间序列分析模型,以及基于机器学习的模型如支持向量机和深度学习模型。
这些模型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学习,分析列车晚点的原因和规律,并通过实时数据进行验证和调整,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准点优化当列车晚点问题出现时,准点优化就变得尤为重要。
准点优化旨在通过改进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管理策略,减少列车晚点发生的概率,提高准点率。
首先,需要对轨道交通列车的运行管理策略进行优化。
包括调整列车运行间隔、优化车次编排、合理设置站点停靠时间等。
通过合理分配运力资源和改进调度方案,减少列车的拥堵和延误现象,进而提高列车的准点率。
其次,准点优化还需要加强设备维护与管理。
通过对轨道交通设备的定期检修和维护,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故障,减少设备故障对列车运行的影响,提高准点率。
此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也是准点优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轨道交通列车晚点信息反馈系统,及时向乘客提供列车晚点情况和预计到站时间,减少乘客对列车晚点的不良影响,提高服务质量。
地铁行车调度调整策略方式

地铁行车调度调整策略方式摘要:地铁运营组织中,行车调度应严格按照列车运行图指挥行车。
当列车不能按图行车需要进行调整时,必须考虑列车运行的安全以及对服务的影响,做到恢复正点运营和行车安全兼顾。
本文主要就地铁行车调整方式、运输特点等进行分析。
关键词:地铁行车;调整方式;客流特点一、常用的行车调整方法:(一)扣车——及时对前行列车和后续列车进行扣车,防止多列车进入同一区间。
(二)多停——故障发生后要立即视情况组织全线列车多停和终点站晚发,拉大行车周期,延缓列车到达故障区域。
(三)退车——根据故障处理期间的行车周期和行车间隔,算出所需上线列车数,及时组织多余列车退出服务(到终点站或中间站的辅助线、回厂、跟在载客车后空车运行),减少调整运行秩序和控制列车的压力。
(四)抽线——采用某列车停运,组织后续列车在终点站替开正点车次。
(五)小交路折返——故障发生导致较长时间的行车中断或大面积晚点时,组织列车在正常区域进行降级运行(折返、单线双向等),最大限度维持服务。
(六)加开备用车——当故障造成大间隔时,组织备用车调整行车秩序,填补空档。
(七)列车越站——为尽快恢复紊乱的行车秩序,避免堵塞后续列车的运行,恢复与前行列车的正常行车间隔,组织列车在始发站空车越站或在中间站载客越站。
(八)列车区间限速运行——组织列车限速运行,延长区间运行时间,增大单列车的行车周期。
(九)按时刻表调整车次、班次——当正线列车运行情况与时刻表严重偏离、行车间隔出现大面积不均等时、故障处理完毕后,按照运行图调整列车,使列车按图行车。
(十)救援——列车故障后,无法凭自身动力运行,需要借助其他电客车或者工程车动力运行,救援列车在被救援客车尾部推进或者前端牵引运行。
二、地铁交通客流特点与运输组织轨道交通的客流是不断变化的,客流的基本特征在于沿时间和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通过对客流数据的研究,可以逐步掌握客流特点,从而不断优化轨道交通运输组织。
(一)客流组织存在时间上的不均衡性一昼夜内各个单位时间的客流动态是不相同的。
地铁行车组织中的调度调整方式

地铁行车组织中的调度调整方式摘要:在地铁运营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调度可以充分利用地铁资源,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能够保证乘客的人身安全。
特别是地铁在运营过程中遇到的不确定影响因素很多,调度作为核心部分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及时、果断、高效率的执行调度命令,保证地铁的正常运营。
关键词:地铁运营;调度;调整方式前言地铁车辆的运营安全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作为地铁列车调度人员应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清醒的头脑,严格按照《运营时刻表》进行调度行车。
在地铁列车发生故障或设备故障时,应果断、迅速、科学地作出调整计划,采用多种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地铁设施设备的功能,确保乘客安全准时出行。
1、调度原则地铁列车的调度需要掌握好“安全、全面、快速、服务”的原则。
安全是地铁运营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发生任何突发状况下,调度工作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
快速也是地铁的优势,乘客在平常选择乘坐地铁,就是到达目的地快。
地铁在运营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故障之类的问题,遇到故障应快速反应,且全面考虑由此引发的社会负面影响。
我们是服务于乘客,通过相关的设备传播告诉乘客情况,安抚乘客情绪,尽可能地减少损失。
2、调度调整方式2.1组织列车反向运行。
目前国内地铁线路均为按上、下行分别设计,在同一线路上列车是连续的单方向运行。
运营过程中当一个方向由于列车故障救援、联锁失效等因素可能造成这个方向列车密度较大,而另一方向列车密度较小时,行车调度员为恢复列车正点运行,可利用有岔站的渡线,将列车转到密度较小的线路上组织反方向运行,以缩小列车间隔。
2.2组织列车减速运行并增加列车停站时间。
当列车或车站行车设施设备发生故障,为了保证故障列车或车站有充分的处理时间,使行车间隔均匀,应该对后续相关列车进行限速并增加停站时间控制,从而调节整体运营节奏。
2.3组织列车越站通过。
为使晚点列车正点终到,可以组织列车不停站通过,但必须充分考虑对站台压力及乘客的影响,相关车站及司机必须做好站台候车乘客及列车上乘客的解释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晚点情况下地铁列车间隔的实时调整方法
作者:吴洋, 王月明, 曾理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0031
刊名: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英文刊名:ELECTRIC LOCOMOTIVES & MASS TRANSIT VEHICLES
年,卷(期):2003,26(5)
被引用次数:3次
1.SandidzadehM;李鹏;Bmenhaj M;Ghadrdani S一种用于地铁轻轨的智能行车控制方法[期刊论文]-中国铁道科学2000(02)
2.毛保华城市轨道交通 2001
3.饶忠列车牵引计算 1996
4.朱世麟;蒋影斐电牵引计算 1990
1.吴洋.罗霞.WU Yang.LUO Xia一种晚点地铁列车实时调整策略及其动态速控模式[期刊论文]-中国铁道科学2005,26(6)
2.吴洋.罗霞.王月明.曾理.WU Yang.LU Xia.WANG Yue-ming.ZENG Li地铁列车在出站晚点情况下的"压赶结合"运行调整方法[期刊论文]-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4,2(2)
3.孙林祥.Sun Linxiang地铁运行发车间隔和旅行速度指标下降的分析[期刊论文]-都市快轨交通2007,20(2)
4.张星臣.杨浩.胡思继京沪高速铁路高中速列车共线混行模式下中速列车晚点影响的仿真分析[期刊论文]-铁道学报1998(5)
5.李兰波关于提高旅客列车正点率的思考与分析[期刊论文]-铁道运输与经济2002,24(3)
6.路飞.宋沐民.李晓磊.田国会.LU Fei.SONG Mu-min.LI Xiao-lei.TIAN Guo-hui基于事件的控制技术在地铁列车运行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铁道科学2006,27(4)
7.陆越.张德明.LU Yue.ZHANG De-ming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列车运行调整模型[期刊论文]-铁道运输与经济2007,29(8)
8.路飞.宋沐民.田国会.李晓磊基于Multi-agent的地铁列车智能控制集成框架[会议论文]-2007
9.沈洪波.吴方平.Shen Hongbo.Wu Fangping关于CTCS-2级列控系统应急预案的探讨[期刊论文]-铁道通信信号2007,43(12)
10.李国斌.Li Guobin铁路建设中信号设计方案的选择及系统集成的考虑[期刊论文]-铁道通信信号2007,43(1)
1.徐瑞华.江志彬.邵伟中.朱效洁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延误及其传播特点的仿真研究[期刊论文]-铁道学报2006(2)
2.肖鹏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自动调整模型算法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3.吴洋.罗霞.王月明.曾理地铁列车在出站晚点情况下的"压赶结合"运行调整方法[期刊论文]-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04(2)
本文链接:/Periodical_dljcjs200305007.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