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栽培学》课程教学指南

合集下载

《蔬菜栽培》学习指导书

《蔬菜栽培》学习指导书

蔬菜栽培教学学习指导书(园艺技术专业)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9月1日《蔬菜栽培》教学学习指导书说明本指导书根据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0-2013级园艺技术专业(三年制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蔬菜栽培课程标准制订。

蔬菜栽培是园艺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用于指导蔬菜商品生产和种苗生产的应用性课程。

蔬菜栽培是植物生长与环境等专业支撑课的后续课程,同时也是园艺植物育种、蔬菜种子生产等课程的前导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蔬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栽培制度和蔬菜栽培的基本技术。

学生在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后,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积极推广并创造性地应用蔬菜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新技术,并能根据本地区蔬菜生产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名优新特蔬菜及绿色食品蔬菜的生产和推广,为发展蔬菜生产和农业现代化服务。

蔬菜栽培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以职业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基本原则。

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同时兼顾农时季节,选择生产任务、编排授课顺序。

课程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接受工作任务后,独立地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评估计划,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

单元一蔬菜栽培入门一、目的要求了解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趋,掌握蔬菜的生育周期、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商品质量要求、蔬菜的栽培制度及无公害蔬菜生产理念。

重点掌握蔬菜的分类与识别及蔬菜种子的形态特征与发芽特性。

二、教学内容1.一般了解蔬菜栽培概述:蔬菜的定义;蔬菜的营养价值;蔬菜栽培及其特点;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无公害蔬菜生产相关知识:无公害蔬菜的含义;发展无公害蔬菜的重要意义;无公害蔬菜的产地环境标准;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技术措施。

2.一般掌握蔬菜栽培基础知识:蔬菜的生育周期;蔬菜的栽培环境;蔬菜的商品质量。

蔬菜栽培制度:连作和轮作;间混套作;栽培季节与茬次。

3.重点掌握蔬菜的识别与分类:植物学分类法;食用器官分类法;农业生物学分类法。

《蔬菜栽培技术》电子教案

《蔬菜栽培技术》电子教案

《蔬菜栽培技术》电子教案第一章:蔬菜栽培技术概述1.1 蔬菜栽培的意义和价值1.2 蔬菜的分类及栽培特点1.3 蔬菜栽培技术的基本原则1.4 蔬菜栽培的发展趋势第二章:蔬菜种子和播种2.1 蔬菜种子的结构和质量2.2 蔬菜种子的处理和保存2.3 蔬菜播种的方式和方法2.4 蔬菜苗期的管理第三章:蔬菜土壤和施肥3.1 蔬菜土壤的要求和改良3.2 蔬菜施肥的原则和技巧3.3 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的应用3.4 蔬菜灌溉和排水的管理第四章:蔬菜病虫害防治4.1 蔬菜主要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4.2 蔬菜病虫害的防治策略和措施4.3 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应用4.4 蔬菜病虫害的防治注意事项第五章:蔬菜的整地和种植5.1 蔬菜整地的要求和操作5.2 蔬菜种植的密度和排列5.3 蔬菜栽植的方式和方法5.4 蔬菜种植后的管理措施第六章:蔬菜生长周期与繁殖方式6.1 蔬菜生长周期的理解6.2 蔬菜的发育阶段及其特点6.3 蔬菜的繁殖方式6.4 提高蔬菜繁殖效率的方法第七章:蔬菜田间管理7.1 蔬菜田间的杂草控制7.2 蔬菜的营养调控与激素应用7.3 蔬菜的修剪和整枝7.4 蔬菜的立体栽培和间作套种第八章:蔬菜的采收与处理8.1 蔬菜采收的标准和时期8.2 蔬菜的采后处理技术8.3 蔬菜的包装和运输8.4 蔬菜的储藏方法和技术第九章:蔬菜病虫害的监测与预警9.1 蔬菜病虫害的监测方法9.2 蔬菜病虫害的预警系统9.3 蔬菜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预测9.4 蔬菜病虫害的抗性育种与栽培抗性提升第十章:蔬菜栽培的案例分析10.1 常见蔬菜栽培案例介绍10.2 蔬菜栽培中的成功经验与启示10.3 蔬菜栽培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10.4 蔬菜栽培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趋势第十一章:蔬菜栽培设施与技术11.1 蔬菜栽培设施的种类与功能11.2 温室、大棚等设施栽培技术11.3 蔬菜无土栽培技术11.4 蔬菜栽培机械化与自动化第十二章:蔬菜栽培的环境影响与适应性12.1 蔬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2.2 气候变化对蔬菜栽培的影响12.3 蔬菜的适应性培养与改良12.4 蔬菜逆境栽培技术第十三章:蔬菜栽培的生态农业实践13.1 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13.2 蔬菜栽培与生态平衡13.3 蔬菜栽培中的生态技术应用13.4 生态蔬菜的认证与营销第十四章:蔬菜栽培的可持续发展14.1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蔬菜栽培中的应用14.2 蔬菜栽培的资源高效利用14.3 蔬菜栽培中的生态环境保护14.4 蔬菜产业的绿色发展战略第十五章:蔬菜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15.1 蔬菜栽培新技术的推广策略15.2 蔬菜栽培技术培训与转移15.3 蔬菜栽培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案例15.4 蔬菜栽培技术发展的未来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蔬菜栽培技术》电子教案全面覆盖了蔬菜栽培的各个方面,从基本概念到实际应用,从单一技术到综合管理,旨在为蔬菜栽培提供全方位的指导。

蔬菜栽培学实验指导书

蔬菜栽培学实验指导书

蔬菜栽培学实验指导书适用专业:园艺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西南大学园艺实验室园艺实验室学生实验守则1、实验前认真预习、阅读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目的、步骤、原理和方法.熟悉实验所用仪器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方法。

2、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制度和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不得高声喧哗,不得随意串走,不得随意搬动室内仪器设备。

3、实验中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及时完成实验报告。

4、实验时要服从指导教师安排,正确使用仪器设备,节约能源和实验材料,维护实验室环境设施,保持环境整洁。

5、实验完毕,及时清理仪器设备及场地,经指导老师检查同意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6、学生不得无故迟到、早退、旷课;教师将根据每次实验课学生的实验操作表现及实验报告确定成绩。

园艺实验室园艺专业实验课程实验报告格式及评分标准根据学校教学评估对实验课程的要求,结合园艺专业实验课教学特点,制定如下关于实验课课程报告格式及评分标准。

一、报告格式1、实验题目2、材料与用具3、内容及主要方法4、实验步骤或程序5、实验场地6、作业(1)获得的主要实验结果(2)结果分析与讨论针对所获得的实验结果,结合教材以及参考文献进行。

二、评分标准1、实验报告(60%)(1)按照实验要求独立、熟练完成实验操作;(2)报告内容写作通顺流畅,书写整洁;(3)作业内容完整、无遗漏;(4)对获得的实验结果能够结合相应的参考资料进行合理、正确的分析。

得出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并根据实验结果正确理解相关理论内容。

2、实验表现(40%)(1)是否做有关实验前的预习,了解实验的目的和内容;(2)实验过程中涉及的一些实验器材的基本操作是否熟悉;(3)做实验的认真程度、实验中同组同学之间的配合情况,实验课的出席率及课堂纪律情况作为实验成绩的一部分。

未出席实验课的该实验成绩记零分;因特殊情况未能参加实验者,必须补做相应实验内容;否则该实验成绩记零分。

目录实验一蔬菜作物的分类 (4)实验二蔬菜种子的识别 (6)实验三蔬菜幼苗的识别 (11)实验四蔬菜播种材料的播前处理 (14)实验五无性繁殖蔬菜的形态与繁殖方式 (16)实验六根菜类的形态与结构观察 (18)实验七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配制及在果菜上的应用 (20)实验八葱蒜类蔬菜形态结构的观察分析 (22)实验九瓜类幼苗的嫁接技术 (23)实验十茄果类蔬菜的分枝结果习性与整枝技术 (25)实验十一瓜类蔬菜的形态、结果习性及其整枝技术 (27)实验十二豆类蔬菜的形态特征、开花结果习性及根瘤的观察 (29)实验十三蔬菜标本的浸制 (31)实验一蔬菜作物的分类一、目的识别蔬菜作物的主要类别,初步掌握分类的依据和方法。

蔬菜栽培生理学理论课课程教学指南

蔬菜栽培生理学理论课课程教学指南

园艺专业课程教学指南《蔬菜栽培生理学》课程教学指南1课程信息课程编号:0432626课程名称:蔬菜栽培生理学开设时间:园艺本科第7学期选用教材:蒋先明,蔬菜栽培生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10月第一版参考书目:[1]张振贤,《高级蔬菜生理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2]李合生,《现代植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2课程介绍《蔬菜栽培生理学》是我校园艺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是将植物生理学和蔬菜栽培学有机结合起来、探讨并解决蔬菜栽培与产量形成过程有关的生理问题的交叉学科。

主要研究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蔬菜的生长发育和分化、种子萌发、育苗生理、根菜、茎菜、花菜产品器官形成、瓜菜花芽分化、性别分化调控等,为从事相关研究及其产业应用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教学目的:《蔬菜栽培生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理论,更要求其具有从事研究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并重,充分利用研究式教学和创新教学等相结合的复合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自学和讨论为辅的方式组织教学,部分重点和难点内容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

讲课与实验、现场教学、幻灯辅导、教学实习、第二课堂等环节相结合;以能力培养为主,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突出重点,强调自学。

每章留有一定量的习题,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3教学要求理论部分主要教学内容:系统地介绍蔬菜的生长发育和分化、种子萌发、育苗生理、根菜、茎菜、花菜产品器官形成、瓜菜花芽分化、性别分化调控等。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了解蔬菜生长发育和分化规律,以及对这一过程有重要影响的环境因子(特别是温度和光照)的作用,是蔬菜高产、优质和高效生产的理论基础理论,能联系实际,解决蔬菜产量形成的有关生理问题。

4评估评价课程成绩按百分制记分,60分为及格。

作业、实习,以及参加学习小组活动和集中辅导答疑、出勤情况等占总成绩的30%。

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

《蔬菜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蔬菜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蔬菜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蔬菜栽培学是以生物科学为理论基础,与应用技术相结合,研究蔬菜作物生长和发育规律及相应的栽培管理技术和原理,以实现蔬菜优质高产均衡供应的一门应用性科学,同时也是蔬菜学的主干模块课程之一。

作为蔬菜育种及设施蔬菜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使园艺专业学生了解蔬菜生产的基本状况、主要蔬菜的生物学特性和实用栽培技术;探讨优质、高产、高效、无公害生产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

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蔬菜栽培学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了解国内外蔬菜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2.能力目标:课堂教学重点突出基本概念和蔬菜栽培实用技术,要把课堂讲授与蔬菜生产紧密结合备课过程中随时补充新内容,及时介绍国内外的先进理论和技术及优良品种,使学生及时了解到本学科的重要进展及发展动向。

同时联系山东省蔬菜生产的实际情况,灵活进行蔬菜的生产管理,为将来从事蔬菜专业的工作打下基础。

3.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蔬菜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前沿问题,掌握蔬菜栽培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现代蔬菜基地规划设计以及组织管理的能力,掌握主要蔬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品种选用、生产方式、生产季节及其主要栽培技术等,掌握我国北方露地栽培、设施栽培技术的特点和重点,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创新意识浓、应用型的专业型人才,为从事蔬菜生产和科研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主要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蔬菜的概念,蔬菜产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2、熟悉山东省蔬菜产业现状及特点3、了解蔬菜生产历史、地位和作用【教学设计建议】首先讲授蔬菜的概念及生产意义、蔬菜生产的历史地位及作用,然后结合蔬菜生产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等讲授山东蔬菜的产业现状及特点,最后讲述蔬菜栽培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讲授内容】1.蔬菜的概念,蔬菜生产的意义;2.蔬菜生产历史、地位和作用;3.蔬菜产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4.山东蔬菜产业现状及特点;5.蔬菜栽培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蔬菜栽培技术》电子教案

《蔬菜栽培技术》电子教案

《蔬菜栽培技术》电子教案绪论1、教学要求:使学员了解蔬菜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蔬菜生产的发展趋势。

2、本章重点和难点:蔬菜的营养价值。

3、要求掌握:蔬菜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蔬菜生产的发展趋势。

4、教学建议:分析当地蔬菜生产的发展趋势。

第一章白菜类1、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员认识白菜类蔬菜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基本特征和特性。

掌握秋大白菜高产优质的栽培技术。

熟悉甘兰生长发育规律和对环境条件的需求,能根据当地市场消费需求,选择优良品种,在周年生产中,合理安排春、夏、秋甘兰栽培茬口,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2、本章重点和难点:大白菜、结球甘兰、花椰菜的主要栽培技术,春甘兰“先期抽苔”的防治方法。

3、要求掌握:大白菜、结球甘兰、花椰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春甘兰“先期抽苔”的原因;花椰菜的栽培季节与品种选择的关系;大白菜、结球甘兰、花椰菜的生育周期。

4、教学建议:了解适宜当地栽培的大白菜、结球甘兰、花椰菜品种和栽培季节。

第二章根菜类1、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员认识根菜类蔬菜的种类,有何异同点;了解萝卜、胡萝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栽培技术;影响肉质根质量的因素如糠心、裂根、岐根、辣味、苦味、先期抽苔等产生的原因以及防止措施;胡萝卜出苗不齐的原因以及防止措施。

2、本章重点和难点:萝卜、胡萝卜的栽培技术;影响肉质根质量如糠心、裂根、岐根、辣味、苦味、先期抽苔等的防止措施;胡萝卜出苗不齐的防止措施。

3、要求掌握:萝卜、胡萝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影响肉质根质量如糠心、裂根、岐根、辣味、苦味、先期抽苔等产生的原因;胡萝卜出苗不齐的原因;萝卜和胡萝卜的生长发育时期。

4、教学建议:了解适宜当地栽培的萝卜、胡萝卜品种和栽培季节。

第三章葱蒜类1、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员了解大蒜、大葱、洋葱、韭菜的类型和品种,比较其异同点;了解大蒜、大葱、洋葱和韭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栽培技术;蒜苔和大蒜鳞茎的形成及生产措施;韭菜的分蘖、跳根与产量的关系;防止洋葱“早期抽苔”的措施。

《蔬菜栽培学》实验教学大纲

《蔬菜栽培学》实验教学大纲

《蔬菜栽培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课、必修适用专业:园艺专业本科学时数:20学时一、制定本课程实验大纲的依据依据2000级本科园艺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为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而制定。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的作用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和深入理解每个实验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原理解决实践中有关问题。

要求学生有强烈的事业心,热爱园艺栽培事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动手解决实践相关的问题。

实验中要认真、仔细,爱护公共财产,并能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以保证顺利完成每次实验。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及学生能力标准1.通过实验教学验证部分蔬菜栽培学的基础理论,加强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掌握。

2.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蔬菜栽培学的研究方法。

3.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蔬菜栽培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实践中有关问题能力,并能制定合理的栽培计划。

四、学时分配、教学形式及实验性质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为80学时,其中实验20学时。

教学形式: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

实验课上指导教师概述实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及仪器的使用,井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具体实验过程,包括实验的实际操作和室内的各项分析,并有针对性组织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性质:实验为基础型实验。

五、实验成绩评定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及实验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结合实验报告情况综合评分。

实验成绩单独记分。

六、实验项目、内容及学时分配序号实验项目学时实验内容提要1蔬菜种子的形态学识别2通过观察使同学们具有从形态上识别蔬菜种子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其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

识别蔬菜种子所属的科、属、种。

2蔬菜种子检验方法2通过实践,使学生掌握蔬菜种子质量(纯度、净度、发芽力、发芽势等)的检验方法。

3播种前的种子处理方法2通过实践,使学生掌握种子消毒和促进蔬菜早熟增产的种子处理方法。

4播种前床土、纸袋、塑料钵准备2通过实践,使学生掌握播种前床土配制的原则。

《蔬菜栽培学》课程教学指南

《蔬菜栽培学》课程教学指南

《蔬菜栽培学》课程教学指南1. 本门课程的一般信息1.1.课程名称及代码:蔬菜栽培学(代码)1.2.开设学期和学时:总学时为126,其中实验36学时。

第四学期周学时为4,总72学时;第五学期周学时为3,总学时为54。

1.3.所选教材和参考资料:本科专业选用教材为浙江大学主编的《蔬菜栽培学总论》和山东大学主编的《蔬菜栽培学各论》;专科专业选用主编的21世纪参考书有:李庆典主编的《蔬菜栽培》,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蔬菜卷等。

2. 课程的基本情况2.1.课程的性质:为园艺专业专业课;果树专业选修课。

2.2.主要内容:蔬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蔬菜栽培的技术基础,蔬菜的栽培制度与立体种植、白菜类栽培技术、甘蓝类栽培、根菜类栽培技术、葱蒜类栽培技术、绿叶菜类栽培技术、茄果类栽培技术、瓜类栽培技术、豆类栽培技术、薯芋类栽培技术、多年生蔬菜栽培技术、芽苗类蔬菜栽培技术。

另外,根据教学实际选做12~15个,有以下实验项目可供在教学中选择,蔬菜植物的分类、蔬菜生长周期与食用器官的形成、温度及光照对蔬菜生长与发育的影响、蔬菜种子形态的识别、蔬菜种子生活力测定、蔬菜种子品质的测定、苗床结构与设置和性能、蔬菜的营养诊断、蔬菜植株调整、蔬菜间作套种类型与光能利用白菜类的分类、根菜类肉质的形态和结构、葱蒜类蔬菜的形态特征和产品器官的形成、菠菜的性别、茄果类蔬菜的花芽分化、黄花菜植株形态及分蘖习性观察、芽苗类蔬菜栽培技术。

2.2.3.课堂教学的内容:课程主要内容都要求进行课堂教学。

2.2.4.学生自学的内容:要求学生自学芫荽、小茴香、茼蒿、小白菜、冬瓜、南瓜、生姜、特种蔬菜、山野菜栽培。

2.2.5.实践与练习内容:菜田土壤准备、蔬菜嫁接育苗、蔬菜定植、蔬菜植株调整、蔬菜田间管理技术。

2.2.6.其他教学活动的内容:2.3. 在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园艺专业的一门主要的专业课程;果树专业的选修课程,是讲述蔬菜生产栽培知识和基本技术,主要作用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先进的蔬菜生产技术培养即能从事生产、又能进行蔬菜科学技术研究,使蔬菜生产向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蔬菜栽培学》课程教学指南
1. 本门课程的一般信息
1.1.课程名称及代码:蔬菜栽培学(代码)
1.2.开设学期和学时:总学时为126,其中实验36学时。

第四学期周学时为4,总72学时;第五学期周学时为3,总学时为54。

1.3.所选教材和参考资料:本科专业选用教材为浙江大学主编的《蔬菜栽培学总论》和山东大学主编的《蔬菜栽培学各论》;专科专业选用主编的21世纪参考书有:李庆典主编的《蔬菜栽培》,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蔬菜卷等。

2. 课程的基本情况
2.1.课程的性质:为园艺专业专业课;果树专业选修课。

2.2.主要内容:蔬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蔬菜栽培的技术基础,蔬菜的栽培制度与立体种植、白菜类栽培技术、甘蓝类栽培、根菜类栽培技术、葱蒜类栽培技术、绿叶菜类栽培技术、茄果类栽培技术、瓜类栽培技术、豆类栽培技术、薯芋类栽培技术、多年生蔬菜栽培技术、芽苗类蔬菜栽培技术。

另外,根据教学实际选做12~15个,有以下实验项目可供在教学中选择,蔬菜植物的分类、蔬菜生长周期与食用器官的形成、温度及光照对蔬菜生长与发育的影响、蔬菜种子形态的识别、蔬菜种子生活力测定、蔬菜种子品质的测定、苗床结构与设置和性能、蔬菜的营养诊断、蔬菜植株调整、蔬菜间作套种类型与光能利用白菜类的分类、根菜类肉质的形态和结构、葱蒜类蔬菜的形态特征和产品器官的形成、菠菜的性别、茄果类蔬菜的花芽分化、黄花菜植株形态及分蘖习
性观察、芽苗类蔬菜栽培技术。

2.2.
3.课堂教学的内容:课程主要内容都要求进行课堂教学。

2.2.4.学生自学的内容:要求学生自学芫荽、小茴香、茼蒿、小白菜、冬瓜、南瓜、生姜、特种蔬菜、山野菜栽培。

2.2.5.实践与练习内容:菜田土壤准备、蔬菜嫁接育苗、蔬菜定植、蔬菜植株调整、蔬菜田间管理技术。

2.2.6.其他教学活动的内容:
2.3. 在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园艺专业的一门主要的专业课程;果树专业的选修课程,是讲述蔬菜生产栽培知识和基本技术,主要作用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先进的蔬菜生产技术培养即能从事生产、又能进行蔬菜科学技术研究,使蔬菜生产向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2.4开设本门课程的目的:目的在于引导将要从事园艺生产、管理等工作的技术人员掌握了解蔬菜栽培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2.5.教学目标:通过本门的教学,主要使学生按照蔬菜的分类学习蔬菜生物学特性、类型和品种、对环境条件要求、栽培管理技术、种子生产技术等。

并能进行商品化生产和经营管理。

2.6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法为主,采用多媒体课件,中间穿插VCD影象教学内容,结合采用讨论法、提问法、辅导法、总结归纳法进行教学。

2.7考核要求:要求以闭卷考试为主,以实验实习、操作技能和平时考核成绩综合评定,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

2.8 章节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见下表(学时分配包括实验实习学时)。

3. 教和学的责任和要求
3.1 对教师的责任和要求:要求本门课程的任课教师要熟练蔬菜的基本形态特征、生物学习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具备基本的相关
知识和栽培技能,并能较熟练进行北方常见蔬菜栽培和产业化生产。

并能制作较为实用的电子教案或多媒体课件,能熟练应用多媒体教学。

并按教师的基本要求进行备课、按时上好每一节课,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答疑,成绩考核中作到认真、负责。

3.2 学生的权利、义务和要求:学生有了解本门课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学时、时间安排和教学进度、对本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提出改进、对教学内容中不清楚的知识有提问的权利;学生的义务是在教师的安排下,认真完成本门课程的学习任务,达到教学要求的目的,并按照教师的要求认真听课、及时复习和掌握所学的内容,并积极参加技能训练,对教师安排的各种论文设计、新知识的查询、教学见习等教学活动认真参加,保质保量保证按时完成。

4. 教学评估评价
4.1. 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和成绩评定:评价的标准和原则是: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是否达到了本门课程的要求;评价的方法和要求是:采用闭卷考试、考察、实践操作等方法进行考核,注重基本知识和实际应用知识能力的考察;采用期末考试成绩、中期考试成绩、实验实习成绩、专业技能操作成绩的比例依次为40%、20%、20%、20%。

4.2. 学生对本门课教师的评价:主要对教师在教学中讲授思路是否清晰,理论与当地实践是否能很好的结合,知识和技能、技术是否新颖,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教学的基本功是否良好,教学效果是否良好,是否达到了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

5. 本门课程的上课时间和活动安排:从开学到期末,全部进行安排教学活动,如遇节假日造成缺课,可根据时间安排补课,保证完成计划教学时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