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用电工程课程设计.
某学校供配电课程设计

某学校供配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供配电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电力系统组成、电力传输和配电的基本原理。
2. 使学生了解供配电系统中常用设备的功能、原理及运行维护要点。
3. 帮助学生掌握电力系统中电压、电流、功率等基本参数的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供配电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进行简单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和分析。
2.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正确使用供配电设备,进行安全、高效的供配电线路搭建。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计算机软件,进行供配电系统的模拟与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供配电领域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电力科学的精神。
2. 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供配电系统运行中的安全风险,并掌握预防措施。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使他们意识到供配电系统对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课程内容紧密联系课本,注重实用性,旨在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供配电理论基础,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安全意识。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以此为基础,确保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选择以下内容进行科学、系统的组织:1. 供配电系统概述:包括电力系统组成、电力传输与配电的基本原理,涉及课本第一章内容。
2. 供配电设备:介绍常用供配电设备的功能、原理及运行维护要点,如变压器、断路器、配电柜等,对应课本第二章。
3. 电力参数计算:讲解电压、电流、功率等基本参数的计算方法,包括单相和三相电路的计算,涉及课本第三章。
4. 供配电系统设计: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简单供配电系统设计和分析的能力,涵盖课本第四章内容。
5. 供配电线路搭建与操作:教授学生动手操作供配电设备,进行安全、高效的供配电线路搭建,涉及课本第五章。
6. 供配电系统模拟与优化: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计算机软件,进行供配电系统的模拟与优化,对应课本第六章。
供用电工程课程设计.

供用电工程课程设计通用机器厂供用电设计院、部: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桂友超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气本1104班学号:11401240430课程设计任务书主要内容:对中小型工厂的供配电系统进行设计,采用10kV供电电源,在金工车间东侧1020m处有一座10kV配电所,先用1km的架空线路,后改为电缆线路至本厂变电所,将6—10kV的高压降为一般低压用电设备所需的电压,然后由低压配电线路将电能分送给各用电设备。
其它各项设计,均应根据本厂用电负荷的实际情况,并适当考虑到工厂生产的发展,按照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进行设计。
参考资料:[1] 刘介才.工厂供电[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44-48[2] 王健明,苏文成.供电技术[M] .西安: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3] 何仰赞,温增银.电力系统分析[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4] 张桂香.机电类专业毕业设计指南[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5] 江文,许慧中.供配电技术[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目录1 设计要求 (1)2 工厂负荷计算及配电系统的确定 (1)2.1 工厂实际情况的介绍 (1)2.2 工厂负荷计算和无功补偿计算 (3)2.3 主要车间配电系统的确定 (5)3 电气设备选择与电器校验 (7)3.1 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 (7)3.2 电器校验 (8)4 继电保护系统的设计 (12)4.1 继电保护的选择、整定及计算 (12)4.2 防雷与接地 (12)5 变电所平面布置设计及设计图样 (13)5.1 变配电所平面布置设计 (13)5.2 设计图样 (14)结论 (15)参考文献 (16)1 设计要求(1)根据本厂所能取得的电源及本厂用电负荷的实际情况,并适当考虑到工厂生产的发展,按照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确定变电所的位置与型式。
供用电课程设计摘要

供用电课程设计摘要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供用电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掌握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电力传输的基本规律,熟悉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进行电路的分析和设计,能够运用电力传输和分配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电力传输的基本规律,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具体包括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电力传输的基本规律,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通过讲授法,能够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知识;通过讨论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法,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通过实验法,能够使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的原理和方法。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教材和参考书能够提供系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指导;多媒体资料能够提供丰富的图像和声音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实验设备能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讨论,作业主要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考试主要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的评估方法包括课堂讨论、作业批改、考试评分等,评估标准应明确,以便学生能够清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包括教学进度、教学时间和教学地点等。
教学进度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供用电工程课程设计

1 电力负荷及计算1.1电力负荷计算的内容和目的计算负荷又称需要负荷或最大负荷。
计算负荷是一个假想的持续性的负荷其热效应与同一时间内实际变动负荷所产生的最大热效应相等。
在配电设计中,通常采用30分钟的最大平均负荷作为按发热条件选择电器或导体的依据。
尖峰电流指单台或多台用电设备持续1秒左右的最大负荷电流。
一般取启动电流上午周期分量作为计算电压损失、电压波动和电压下降以及选择电器和保护元件等的依据。
在校验瞬动元件时,还应考虑启动电流的非周期分量。
平均负荷为一段时间内用电设备所消耗的电能与该段时间之比。
常选用最大负荷班(即有代表性的一昼夜内电能消耗量最多的一个班)的平均负荷,有时也计算年平均负荷。
平均负荷用来计算最大负荷和电能消耗量。
1.2负荷的确定本设计是为某纺织厂设计一座高压配电所,该纺织厂主要生产化纤产品,大部分车间为三班制,少数车间为两班或一班制。
该厂有二级负荷和三级负荷。
二级负荷也属于重要负荷,供电变压器可由一台或者两台变压器。
当只有一台变压器的时候可采用高压联络线由邻近的单位取得备用电源以满足二级负荷的要求,工厂不致中断供电。
只有当负荷较小或者当地供电条件困难时,二级负荷可由一回路10kV 及以上的专用架空线路供电。
这是考虑架空线发生故障时易于发现且易于检查和修复。
当采用电缆线路时,必须采用两根电缆并列供电,每根电缆应能承受全部二级负荷。
该纺织厂中锻工车间、纺纱车间、软水站是二级负荷,其余均为三级负荷。
工厂负荷计算及无功补偿(1).有功计算负荷:e d c P K P •= (1-1) (2).无功计算负荷:c Q =c P φtan (1-2) (3).视在功率负荷:c S =φcos cP (1-3) (4).计算负荷: Nc c U S I 3=(1-4)而在NO.1车间里的合计中:...21++=c c c P P P...21++=c c c Q Q Qc S =22c c Q P + (1-5)因为变压器上有功率损耗,所以计算高压配电线路的计算负荷总c P '应该是该线路所供车间变电所低压侧计算负荷总c P 加上变压器的功率损耗。
电气供配电课程设计

电气供配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气供配电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理解电力系统中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等主要设备的功能和作用。
2. 使学生了解电力系统的负荷特性,掌握负荷计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电气供配电工程的设计和计算。
3. 帮助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的保护原理,了解常见保护装置的原理和配置方法,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电气CAD软件绘制电气原理图和施工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相关计算软件进行电气供配电工程计算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 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气工程领域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2. 引导学生关注电力工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 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电气供配电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素养,为我国电力工程领域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收获成长。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未来在电力工程领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气供配电系统基本原理与组成:介绍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等主要设备的原理和功能。
2. 电气负荷计算:讲解负荷特性的概念,介绍常见的负荷计算方法,如需量法、等效负荷法等。
3. 电气设备选择与配置:分析各类电气设备的选择原则,如断路器、接触器、保护装置等,并介绍其配置方法。
4. 电力系统保护:阐述电力系统保护的原理,分析常见保护装置的原理及在电气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
电力工程供配电课程设计

电力工程供配电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力工程供配电的基本原理和主要设备,了解供配电系统的组成和运行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电力工程供配电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供配电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了解电力工程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熟悉电力系统的保护和控制。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分析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判断供配电系统的问题;能够设计简单的供配电系统,并进行调试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电力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电力工程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供配电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电力工程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电力系统的保护和控制。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如下:1.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力系统的定义、电力系统的等级和分类、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
2.供配电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供配电系统的定义、供配电系统的组成、供配电系统的运行原理。
3.电力工程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发电机、变压器、开关设备、电缆、电线、保护设备等的主要功能和应用。
4.电力系统的保护和控制:电力系统的保护原理、保护设备、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力工程供配电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这些教学资源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力工程供配电的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进行评估;作业将根据学生的完成质量、理解程度和创造性进行评估;考试将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考察学生对电力工程供配电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学校供配电技术课程设计

学校供配电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学校供配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电路构成、电力传输和分配等。
2. 掌握供配电系统中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如变压器、断路器、保护装置等。
3. 了解我国电力系统运行的相关法规和标准,以及在学校供配电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阅读和分析学校供配电系统的电路图,并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计算。
2. 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和仪器进行供配电设备的检查、维护和故障排除。
3. 能够针对学校供配电系统的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学校供配电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明白安全操作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与他人有效沟通和合作。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培养具备一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技術人才。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学生和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课程的预期成果,并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1. 学校供配电系统概述:介绍学校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及重要性。
- 教材章节:第一章 供配电系统概述- 内容列举:电路构成、电力传输与分配、学校供配电系统的特点。
2. 供配电设备及其功能:详细讲解变压器、断路器、保护装置等主要设备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 教材章节:第二章 供配电设备- 内容列举:变压器、断路器、继电保护、配电设备。
3. 供配电系统设计及计算:学习如何进行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和计算。
- 教材章节:第三章 供配电系统设计- 内容列举:电路设计、设备选型、短路计算、负荷计算。
4. 供配电系统运行与管理:了解学校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管理、维护保养及故障排除。
- 教材章节:第四章 供配电系统运行与管理- 内容列举:运行管理、维护保养、故障排除、安全操作。
5. 案例分析与实践:分析学校供配电系统实际案例,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供配电课程设计教学

供配电课程设计教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供配电的基本原理、设备和系统,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供配电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供配电的基本概念、电力系统的组成、电压等级、电力线路、变压器、开关设备等;掌握电力系统分析的方法,了解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供配电系统进行设计和分析,熟练使用相关软件进行电力系统仿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够进行电力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力行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电力系统的组成;2.电压等级和电力线路的类型、结构及参数;3.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变压器的安装、调试和维护;4.开关设备及其控制原理,高压开关设备的结构、功能和应用;5.电力系统分析的方法和指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经济性;6.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实际工程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备;2.讨论法: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过程;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熟悉电力设备的结构、功能和操作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4.实验设备:配置完善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支持,我们将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用电工程课程设计通用机器厂供用电设计院、部: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桂友超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气本1104班学号:课程设计任务书主要内容:对中小型工厂的供配电系统进行设计,采用10kV供电电源,在金工车间东侧1020m处有一座10kV配电所,先用1km的架空线路,后改为电缆线路至本厂变电所,将6—10kV的高压降为一般低压用电设备所需的电压,然后由低压配电线路将电能分送给各用电设备。
其它各项设计,均应根据本厂用电负荷的实际情况,并适当考虑到工厂生产的发展,按照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进行设计。
参考资料:[1] 刘介才.工厂供电[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 王健明,苏文成.供电技术[M] .西安: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3] 何仰赞,温增银.电力系统分析[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4] 张桂香.机电类专业毕业设计指南[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5] 江文,许慧中.供配电技术[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目录~1 设计要求 (1)2 工厂负荷计算及配电系统的确定 (1)工厂实际情况的介绍 (1)工厂负荷计算和无功补偿计算 (3)主要车间配电系统的确定 (5)3 电气设备选择与电器校验 (7)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 (7)电器校验 (8).4 继电保护系统的设计 (12)继电保护的选择、整定及计算 (12)防雷与接地 (12)5 变电所平面布置设计及设计图样 (13)变配电所平面布置设计 (13)设计图样 (14)结论 (15)参考文献 (16)/1 设计要求(1)根据本厂所能取得的电源及本厂用电负荷的实际情况,并适当考虑到工厂生产的发展,按照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确定变电所的位置与型式。
(2)确定变电所主变压器的台数与容量、类型。
(3)选择变电所主结线方案及高低压设备和进出线。
(4)确定二次回路方案。
(5)选择整定继电保护装置。
(6)确定防雷和接地装置。
(7)绘制设计图样。
2 工厂负荷计算及配电系统的确定工厂实际情况的介绍1.本次设计的机器厂厂区平面布置如图所示。
图通用机器厂长区平面图2.各车间负荷情况见表2-1。
表2-1各车间负荷表车间P/kW Q/kvar最大电动机/kW 冷作10011030装配809022仓库2020户外照明20153.金工车间设备平面布置如图所示。
4.供电电源。
在金工车间东侧1020m处有一座10kV配电所,先用1km的架空线路,后改为电缆线路至本厂变电所,其出口断路器是SN10—10Ⅱ型[4],此断路器配备有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和电流速断保护,定时限过电流保护整定的动作时间为1s。
5.气象资料。
年平均气温为℃,年最低气温为2℃,年最热月平均气温为℃图金工车间设备平面布置图6.地质资料。
本厂所在地区平均海拔450m。
土壤电阻率为100欧姆/米。
7.金工车间设备明细见表2-2。
表2-2金工车间设备明细表全厂照明密度为:12W/工厂负荷计算和无功补偿计算根据工艺设计提供的各厂房电力负荷清单,全厂都是三级负荷。
按需要系数法分别计算出各厂房及全厂的计算负荷。
注意,用电设备的总容量Pe值不含备用设备容量。
金工车间负荷计算1.金属切削机床组设备容量Pe=(×14++×3+×4+×2++1×2+×2++×2+×2+×2+63++++×2+×3++)kW=对于大批生产的金属冷加工机床电动机,其需要系数:Kd =—()0.25取cosφ=,tanφ=有功计算负荷:P30=KdPe=(×)kW=无功计算负荷:Q30=P30tanφ=(×)kVA=2.桥式起重机容量Pe =PN=(+×2)kW=对于锅炉房和机加、机修、装配等类车间的吊车,其需要系数:Kd=—(取),tanφ=,cosφ=有功计算负荷:P30=KdPe=(×)kW=无功计算负荷:Q30=P30tanφ=(×)kVA=3.金工车间照明车间面积:60×24=1440(m2)设备容量:Pe=(12×1440)W=17280W=对于生产厂房及办公室、阅览室、实验室照明,其需要系数:Kd=—1()1取,tanφ=0,cosφ=(tanφ和cosφ的值均为白炽灯照明数据)有功计算负荷:P30=KdPe=(1×)kW=无功计算负荷:Q 30=P 30tan φ=(×0)kVA =0 kVA全厂总负荷1.变压器低压侧: 有功计算负荷:P ()302=∑30=×(+++100+80+20+20)kW =无功计算负荷:Q ()302=∑30=×(++110+90+20+15)kVA =视在计算负荷:S ()302= 功率因数:cos φ2=P ()302/Q ()302==SL7型变压器属于低损耗电力变压器,其功率损耗可按简化公式计算。
有功损耗:∆T ≈()302=(×)kW = 无功损耗:∆T ≈()302=(×)kVA = 2.变压器高压侧: 有功计算负荷:P ()301=P()302+T P ∆=(+)kW =无功计算负荷:Q ()301=Q ()302+∆Q T =(+)kVA =视在计算负荷:S ()301== 功率因数:cos φ1=P ()301/S ()301== 3.无功功率的补偿。
由于要求工厂变电所高压侧的功率因数不得低于,而目前只有,因此,需进行无功功率的补偿。
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分为改善自然功率因数和安装人工补偿装置两种。
安装人工补偿装置的方法既简单见效又快,因此,这里采用在低压母线装设电容屏的方法来提高功率因数[5]。
考虑到变压器无功功率补偿损耗远大于有功功率损耗。
一般∆Q t =(4-5)∆P T ,因此在低压补偿时,低压侧补偿后的功率略高于,这里取cos φ=。
而补偿前低压侧的功率因数只有,由此可得低压电容屏的容量为:Q C =P()302(tan φ-tan 'φ)=()()392.34tan arccos0.6tan arccos0.92⨯-⎡⎤⎣⎦kVA = 取Q C =360kVA 。
4.补偿后变压器容量和功率因数: 补偿后变电所低压侧的视在计算负荷:S ()'302=主变压器的功率损耗:()()''3020.0150.015424.78 6.37T P S kW kW ∆≈=⨯= ()()''3020.060.06424.7825.49T Q S kVA kVA ∆≈=⨯=变压器高压侧的计算负荷:有功计算负荷:P ()()'301392.34 6.37398.7kW kW =+=无功计算负荷:Q ()()'301522.8136025.49188.3kVA kVA =-+= 视在计算负荷:S ()'301= 功率因数:cos 'φ=P ()()''301301/398.7/440.940.904S ==功率因数满足要求。
计算电流:I ()())''301301440.94/1025.46N S kVA kV A ===全厂变电所负荷计算如表2-3所示。
主要车间配电系统的确定工厂的低压配电线路有放射式、树干式和环行三种基本结线方式。
放射式结线的特点是:其引出线发生故障是互不影响,供电可靠性较高,而且便于装设自动装置。
但有色金属消耗量较多,采用的开关设备也较多。
放射式结线方式多用于设备容量大或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的设备供电。
而树干式结线的特点正好与放射式结线相反。
很适于供电给容量较小而分布较均匀的用电设备。
环行结线供电可靠性较高,但其保护装置及整定配合比较复杂[6]。
因此,根据金工车间的具体情况,本系统采用放射式和树干式组合的结线方式,能满足生产要求。
变电所低压负荷取K p∑=K q∑=补偿电容-360补偿后低压负荷配电设计方案1如图所示。
配电设计方案2如图所示。
方案比较:1.方案1和方案2对金工车间的供电都是可行且都能达到目的。
2.方案1和方案2中,方案1中的干线⑤⑥⑧③和方案2中的干线⑤⑥⑦③是同样的。
对功率较大的靠近变电所的设备采用放射性供电,放射式线路之间互不影响,因此供电可靠性较高。
3.方案1中的干线①跨过20多米把设备10、11、12连接,电能损耗大,金属损耗多,这样既不经济,供电也不可靠[7]。
而方案2中,设备1—9由一干线树干式供电,能减少线路的有色金属消耗量,采用的高压开关数量少,投资少,能弥补以上的缺点。
图金工车间配电方案1图金工车间配电方案24.方案1中的干线②供电范围中,包括功率较大的设备30和29。
由于其他设备功率小,这样起动电流大,供电不可靠。
方案2中干线②只对13—21、31只对小功率的设备供电,功率平衡,供电可靠性相对提高。
大功率设备30、29直接采用放射式供电。
5.方案1中,三台桥式起重机用同一干线⑦,采用树干式供电,若有一台起重机出故障,则三台起重机均不能使用,供电可靠性极差。
而对于方案2中,用干线10、11对起重设备49、50和48供电,若一台起重机出故障,至少还有一台起重机可工作。
这样,供电可靠性就提高了。
6.方案2中的干线④把22—27、32—38及10—12的设备采用树干式供电,减少电能损耗,减短导线长度。
从经济上看,节省开支,且不影响供电可靠性。
结论:经以上比较,从经济性、供电可靠性两方面考虑,方案2比方案1好。
因此采用方案2对金工车间供电。
3 电气设备选择与电器校验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变压器的选择对于SL7-630kVA 变压器,考虑本地年平均气温为℃,即年平均气温不等于20℃,则变压器的实际容量应计入一个温度校正系数K θ[8]。
对室内变压器,其实际容量为kVA kVA S S K S N av N T 44.559630100202.2392.01002092.0.0=⨯⎪⎭⎫ ⎝⎛--=⨯⎪⎭⎫ ⎝⎛--==θθ大于,因此,变压器的选择满足要求。
低压补偿柜的选择本系统拟采用无功功率自动补偿屏,装在变电所低压母线侧集中补偿。
选用总电容容量为360kVA。
电容屏型号选:PGJ1—2一台,PGJ1—3三台。
低压配电屏的选择根据前面所确定的车间配电系统及多路额定电流,本设计选用固定式低压配电屏PGL2型,因为该厂为三级负荷,选用PGL2型即可满足要求[9]。
若要更可靠,则可选用抽屉式GCK或多米诺。
高压开关柜的选择本次设计中,确定用630kVA的变压器把10kV的高压降到动力设备所需要的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