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英雄波兰舞曲英雄性的音乐语言浅析

合集下载

浅谈肖邦和他的《波兰舞曲》(Op.26-Nr.1)

浅谈肖邦和他的《波兰舞曲》(Op.26-Nr.1)

6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替及指尖的爆发力有机组合并完美呈现,对充分体现肖邦的《波兰 舞曲》(Op.26-Nr.1)的音乐风格至关重要。
离他之前舞曲创作的常规,是一首典型的复三部曲式结构作品。 谱例1
主部的引子从低音区进入(如谱例1),用干脆利落的快板进 行,双手通过反附点节奏所特有的音乐推动力,形象地揭示了波兰 人民誓死保卫祖国,反抗沙俄残酷欺凌的坚定意志和斗争精神。引 子虽然篇幅短小,但足以让人心情激动,充满振奋,给人带来一种 强烈的震撼力。之后用连续的强音将音乐推向主和弦,并自然地导 引出全曲的主题乐段。主题乐段由弱起开始,配合以右手的级进上 行,音乐不但旋律性强,而且形象也显得温暖美好,仿佛肖邦是在 描绘波兰和平时期人们美好的生活状态。柱式和弦轻声进入后,经 过几次重复,停留在属和弦后引出一段新的音乐材料,好像又一次 用触击心灵般的肺腑语言对故土倾诉和抒发自己心中深藏已久的怀 念之情,这种创作手法很明显地体现出肖邦擅长于对不同类型装饰 音的灵活运用,整首乐曲的灵动性也因此得到加强。
在这首波兰舞曲中,肖邦将浪漫主义色彩与民族兴亡的感触紧 密地交织在一起,使其在演奏上多了一些随心和缥缈的感觉,在音 色与力度方面也给予了演奏者细腻而又丰富的演绎空间。最为关键 的演奏手法当属手腕力度的弧形运用,它在烘托音色和调整力度的 微妙变化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产生了温情而又富于内涵的 艺术效果。引子部分的弹奏需要在放松腕部的同时增加指尖的爆发 力,以突出肖邦在听到波兰民族起义失败后的激愤心情,演奏者应 深切体会这种来自心灵的感受并将其恰到好处地运用到二度创作的 演奏中。手腕的弧形运动使抒情部分的乐句划分更加明晰,从而为 准确地表达肖邦远离故土以及对祖国深深的眷念提供了技术保证。 手腕的弧形运动和手指在琴键上的迅速跑动使乐句之间的节奏衔接 更为紧凑,旋律线条更具有律动性,情感表达更加充分。手指灵活 运动也良好诠释这首作品的关键之处,这一基础性的技术铺垫与手 腕的弧线运动、力度的合理运用、音色的倏忽多变、节奏的缓急交

浅析肖邦钢琴音乐的风格及精神

浅析肖邦钢琴音乐的风格及精神

浅析肖邦钢琴音乐的风格及精神肖邦是世界伟大的音乐家,他将自己的全部才华、情感和思想献给了钢琴艺术,世界音乐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他的创作绝大多数为钢琴作品,体裁十分广泛,有协奏曲、奏鸣曲、叙事曲、幻想曲、谐谑曲、夜曲、前奏曲、练习曲、圆舞曲、即兴曲等,这些作品在钢琴音乐发展史中占有独特的位置。

肖邦的艺术风格独一无二,他以异乎寻常的个性和创造力,开创了钢琴创作的新风格、新学派,以卓越的才华为钢琴艺术宝库增添了至今任令世人瞩目的艺术珍品。

肖邦之所以伟大,也是因为他把浪漫主义的时代风格和爱国主义的精神内容紧密地融合在音乐作品中。

一、肖邦及其音乐创作弗列得列克·肖邦(1810---1849),波兰音乐家。

1810年生于华沙,他的父亲是法国人,年轻时迁居波兰。

他的母亲是一个很有音乐才能的波兰人,善弹钢琴,并且有一副好嗓子,爱唱波兰民歌。

由于母亲的熏陶,肖邦从小爱上了波兰民间音乐。

肖邦6岁开始有系统的学习钢琴,7岁发表第一首作品,8岁举行第一次公开的演奏。

1826年,肖邦中学毕业后进入华沙音乐学院学习,师从约瑟夫爱尔斯涅尔学习作曲,19岁毕业于华沙音乐学院,20岁时逐渐成为全波兰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于1829年6月出国演奏,并于1830年11月告别祖国,到法国巴黎定居,在巴黎度过了后半生。

肖邦是一位爱国主义者,对祖国命运的关注一直伴随着他的生活和创作。

1849年10月,肖邦病逝在巴黎,临终前他要求亲人把死后的心脏运回祖国波兰。

肖邦的音乐创作分为4个时期,即华沙时期、华沙起义时期、在巴黎全盛时期、晚期。

肖邦一生创作了大约二百部作品,主要作品有:钢琴协奏曲2首、钢琴三重奏、钢琴奏鸣曲3首、叙事曲4首、谐谑曲4首、练习曲27首、波罗乃兹舞曲16首、圆舞曲17首、夜曲21首、即兴曲4首、埃科塞兹舞曲3首、歌曲17首;此外还有波莱罗舞曲、船歌、摇篮曲、幻想曲、回旋曲、变奏曲等,共21卷,56首玛祖卡舞曲、27首练习曲、26首前奏曲、15首圆舞曲、12首波洛奈兹舞曲、4首民谣、4首谐谑曲、20首夜曲、2首钢琴协奏曲和3首钢琴奏鸣曲。

肖邦钢琴曲波兰舞曲《英雄Op.53》的分析研究

肖邦钢琴曲波兰舞曲《英雄Op.53》的分析研究

肖邦钢琴曲波兰舞曲《英雄Op.53》的分析研究
王慧芳
【期刊名称】《黄河之声》
【年(卷),期】2012(000)010
【摘要】经典的作品是民族的和人民的,代表一种民族奋进精神.本文从波兰舞曲的起源、特点和演奏,肖邦波兰舞曲《英雄》的历史背景和曲式以及演奏三方面分析研究这首民族的和人民的乐曲.
【总页数】2页(P52-53)
【作者】王慧芳
【作者单位】山西艺术职业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肖邦钢琴曲波兰舞曲[英雄]的民族特色析读 [J], 王卉
2.肖邦英雄波兰舞曲英雄性的音乐语言浅析 [J], 王昌逵;朱国权
3.浅析肖邦音乐风格与演奏分析——以《英雄波兰舞曲》为例 [J], 张楠
4.肖邦《英雄波兰舞曲》不同钢琴家演奏风格对比 [J], 王星辰
5.肖邦英雄波洛涅兹Op.53的演奏技巧及情感表达 [J], 刘品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肖邦军队波兰舞曲听后感

肖邦军队波兰舞曲听后感

肖邦军队波兰舞曲听后感
肖邦军队波兰舞曲是一首非常经典的乐曲,它的旋律优美动听,
让人听了之后深深感受到了波兰民间舞蹈的风情,同时也能够感受到
肖邦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爱情的憧憬。

这首乐曲让我感受到了肖邦的独特魅力,他以他自己的音乐语言,将波兰民间舞蹈与浪漫主义风格结合起来,创作出了这首充满活力和
激情的乐曲。

我尤其喜欢其中的第二个主题,它如清泉般古朴纯净,
让人感受到了肖邦对牧场、田野生活的喜爱。

这首乐曲也让我想起了肖邦的生平事迹。

他出生于波兰贵族家庭,从小就展现出了音乐天赋,但是在他成名后,波兰却遭受了历史上最
严重的分裂和划分,肖邦也在这个时候流亡到了法国,但是他一直心
系祖国,也曾经多次试图为祖国争取独立和自由。

在这首乐曲中,我
也能够感受到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总之,肖邦军队波兰舞曲是一首非常优美动听的乐曲,它的旋律
感人至深,让人陶醉其中。

这也让我更加喜欢肖邦的音乐和他作为一
个人的品质,他用他的音乐承载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他的音乐不仅仅是音乐,更是一种情感和精神的表达。

浅析肖邦《军队波兰舞曲》音乐特征与演奏技巧

浅析肖邦《军队波兰舞曲》音乐特征与演奏技巧

在 左 手 伴 奏 为 一 个 八 分 音 符 加 上 两 个 十 六 分 音符 , 之后 连 接 四 个八 分音 符 时 , 同 时 右 手旋 律 为 主题 旋 律 , 这 是 波 兰 舞 曲节 奏 的典型特 征之 一 : 最后, 从 本 曲 曲 式 结 构上 看 , 本 首 作 品 运 用 了 当时 传 统 波 兰 舞 曲 中 最 为 典 型 的 三 部 曲式 写 咸 , 构 成 为 “ AB A” 三 段 体 曲式
全 曲的 总 的 强 弱 力度 合 理 地 安 排 好 。 我们 应 强 调 一 下 每 小节 第 一 拍 的第 一 个 和 弦 , 同时 注 意 节 奏 和气 口 , 要 弹得 神 气 、 威风 、 庄严 , 不要 有 拖 泥 带 水 的 感 觉 。 四、 结 语 肖邦 的 波 兰 舞 曲 处 处 露 出 自 己对 祖
希 望通 过 本 文 的 分析 论 证 , 能使 更 多的 音 乐爱 好 者 、 钢 琴 学 者 了解 肖邦 的 波 兰 舞 曲 , 更好地演奏、 欣 赏本 首 作 品 。 关键词 : 肖邦

波 兰舞 曲 艺 术特 征 演 奏 技 巧
铿 锵 的 曲风 , 曲 目中 运 用最 广 泛 的 左 手 伴 奏 的节 奏 型 是 一 个 比较 固定 的节 奏 公 式 : ( 三) 弹 奏 和 弦 的 时候 , 手 掌 应 很 好 地

作 者 和 作 品简 介
弗雷德里克・ 弗朗锁瓦・ 肖邦 . 被 世 界 人 民美 誉 为 “ 钢琴诗人” , 是 波 兰 最 伟 大 的 钢 琴 家、 作 曲 家 之 一 。 幼 年 的 肖邦 便 开 始 了钢 琴 的学 习 , 儿 时 的 他 对 波 兰 民族 民 间
音 乐表 现 出浓 厚 的 兴 趣 。 肖邦 一 生 之 中 ,

浅析肖邦《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的演奏特点

浅析肖邦《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的演奏特点

浅析肖邦《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的演奏特点1. 引言1.1 介绍《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以其轻快欢快的曲调而闻名,节奏明快,富有活力。

肖邦运用了丰富的音乐语言和技巧,表现出他对旋律和和声的独特理解。

这首曲子不仅在旋律上有着独特性,同时也展示了肖邦对和声的深刻理解和运用。

这首曲子在技术上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演奏者具备足够的技巧和表现力。

《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是一首充满情感表达和音乐性的作品,演奏起来要求演奏者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力都有相当高的要求。

这首曲子展示了肖邦作为作曲家和钢琴家的杰出才华,也是钢琴演奏的经典之作。

1.2 肖邦及其作品背景肖邦(Fryderyk Chopin,1810年3月1日-1849年10月17日),波兰作曲家和钢琴家,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具有独特的音乐才华和创作风格,作品充满了诗意、细腻和浪漫情感。

肖邦的钢琴作品是他音乐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每一首作品都展示了他对钢琴的深刻理解和对音乐的热爱。

他的作品大多以钢琴独奏为主,包括练习曲、圆舞曲、波兰舞曲等多种形式,其中不乏经典之作。

《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作为肖邦的代表作之一,展示了他对波兰民族音乐的独特理解和创新。

这首舞曲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轻快欢快的旋律与和声交织在一起,展现出肖邦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能力。

肖邦的作品具有极高的技术要求,要求演奏者具备出色的技巧和表现力,同时还需要有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他的作品挑战了钢琴演奏者的技术水平,同时也要求演奏者能够通过音乐表达出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考。

肖邦的作品横跨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巅峰时期,他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高超的音乐才华,深深影响了后世音乐家和钢琴演奏家。

《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展示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波兰民族音乐的独特理解,是钢琴演奏中的经典之作。

2. 正文2.1 轻快欢快的曲调肖邦《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是一首充满轻快欢快氛围的作品,其曲调简单明快,富有活力和活泼的节奏感。

浅析肖邦《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的演奏特点

浅析肖邦《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的演奏特点

浅析肖邦《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的演奏特点肖邦《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是浪漫主义作曲家肖邦的一首风格独特的钢琴独奏作品,充满了波兰舞曲的特色和肖邦独特的旋律和和声。

这首作品展现了肖邦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创作技巧,也成为了钢琴演奏家们喜爱的经典曲目之一。

肖邦是一位波兰出生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大多具有浓厚的波兰民族特色。

而《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作为波兰舞曲的代表作之一,更是充分展现了肖邦对波兰文化的热爱和对祖国的深情眷恋。

这首曲目具有活泼、轻快、愉悦的特点,曲调欢快,音乐活泼,是一首适合用来展现钢琴演奏家技巧和情感的作品。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曲目的音乐特点。

《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的曲调明快活泼,节奏感强烈。

全曲分为两个主要部分,节奏明快的舞曲部分和优美的中间部分。

舞曲部分的旋律轻快明快,跳跃的音符和活泼的节奏仿佛让人置身于欢快的舞曲之中。

而中间部分则是柔和悠扬的旋律,充满了温柔和柔情。

整首曲目将舞曲和抒情的部分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了肖邦丰富多彩的音乐想象力和创作才华。

在演奏上,《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的演奏特点主要体现在技巧要求和情感表达上。

首先是技巧要求,这首曲目在演奏上要求演奏者具备良好的手指灵活性和精准的音乐表达能力。

尤其是在舞曲部分,音符的跳跃和快速转换要求演奏者有较高的演奏技巧和手指灵活度,能够清晰、准确地表现出音乐中的各种细微变化。

在情感表达上,演奏者需要展现出对音乐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舞曲部分需要表现出欢快、活泼、轻快的氛围,而中间部分则需要展现出柔和、温柔、柔情的情感,演奏者需要通过音乐,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让听众产生共鸣。

除了技巧和情感的表达,演奏时的用音也是这首曲目的特点之一。

《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的演奏要求使用丰富的音色和动态变化来表现音乐的细节和情感。

在舞曲部分,演奏者需要通过清晰而明亮的音色来表现出欢快的氛围,让听众感受到跳跃的旋律和充满活力的节奏。

而在中间部分,则需要使用柔和、温暖的音色来表现出优美的旋律和柔情的情感,让听众产生如沐春风的感觉。

肖邦《英雄波兰舞曲》的音乐分析与演奏探析

肖邦《英雄波兰舞曲》的音乐分析与演奏探析

肖邦《英雄波兰舞曲》的音乐分析与演奏探析作者:***来源:《群文天地》2021年第06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波兰有一位世界著名的人物,他被称为“钢琴诗人”,他就是弗里德里克·肖邦。

他的作品——《英雄波兰舞曲》,一首充满了战斗力与英雄气概的舞曲,在波澜壮阔中一气呵成,完美地诠释了骠骑兵捍卫祖国领土的壮烈。

1842年,肖邦把它献给了自己的国家。

一、肖邦的生平和著作(一)生平概述1810年,弗里德里克·肖邦出生于波兰。

1816年肖邦跟随著名钢琴教师沃伊切赫先生学习钢琴。

1817年,他首次谱写了B大调和g小调的波兰舞曲。

1818年在Radziwi家庭宫殿举行的慈善音乐会上,肖邦首次亮相,演奏了阿达尔伯特·吉罗维的作品,从此跻身波兰贵族的沙龙。

1822年肖邦师从音乐教育家、作曲家约瑟夫·艾尔斯内尔,一年后公开演奏了德国作曲家费迪南德·里斯的作品。

1826年高中毕业后,继续在华沙音乐学院跟随约瑟夫学习钢琴和作曲。

1829年,作为作曲家和钢琴家,在欧洲巡演。

1830年,离开波兰前往巴黎,在那里开始演奏、教学和作曲。

1837年,肖邦拒绝了“俄皇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和称号。

1848年,肖邦在巴黎举办了最后一次音乐会,并受邀访问英格兰和苏格兰。

1849年10月17日,肖邦因肺结核在巴黎的家中去世。

他的一生经常为国外同胞募捐演出,但他不愿意为贵族效力。

舒曼将他的音乐形容为“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告诉全世界:“波兰不会亡”。

在生命的后期,他过得非常孤寂,痛苦地宣称自己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

临终前告诉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二)主要作品肖邦一生创作了大约200首作品,他的主要作品包括21首夜曲、17首华尔兹、25首玛祖卡舞曲、16首波洛奈兹舞曲、27首练习曲、24首前奏曲、4首谐谑曲、4首即兴钢琴奏鸣曲、2首钢琴协奏曲、4首钢琴三重奏、4首民谣、3首埃塞克斯舞曲,以及17首歌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肖邦英雄波兰舞曲英雄性的音乐语言浅析
肖邦英雄波兰舞曲英雄性的音乐语言浅析
一、波兰舞曲与肖邦的《英雄波兰舞曲》
波兰舞曲最初是流传于波兰乡村的古老舞曲,后受到达官贵族的重视,遂流行于宫廷之中。

关于波兰舞曲的起源有几种说法,起源于古代波兰武士胜利凯旋所跳的舞蹈这种说法受到广泛认可。

最早的波兰舞曲普遍描写的是古代波兰男性英雄勇敢的骑士精神,其内容明确,形象清晰,威武庄严的曲调展现了波兰民族骑士的英雄主义风貌。

肖邦作品的明显特征是英雄气质、民族情怀贯穿作品的始终,其中创作于1842年的《英雄波兰舞曲》将这种气质表现得淋漓极致,它的音响效果使人如置身于管弦乐队,震撼人们的心扉。

《英雄波兰舞曲》之所以能让钢琴发出如此震撼而又不失细腻的音响,得益于肖邦善于运用了丰富的钢琴音乐语言,如《英雄波兰舞曲》的和声密集充实具有丰富的色彩,音乐织体浑厚坚实充满自信高傲的气质,旋律高贵优雅而辉煌有力,使每个音符都注入了英雄属性。

研究肖邦不同时期的波兰舞曲,我们发现在音乐形象上,肖邦的波兰舞曲从早期炫丽辉煌,灿烂幻想的风格逐渐发展成内涵深刻,激昂慷慨的风格。

他把这种原本是舞曲的形式完全发展成为表达内心情感的音乐体裁,从他的《英雄英雄波兰舞曲》的音乐语言可以感受到肖邦不屈不挠的反抗激情,更加使我们产生对波兰英雄战士们的崇高敬意。

要演奏好这首作品,首先必须了解《英雄》独特的英雄性音乐语言。

二、肖邦bA大调英雄波兰舞曲“英雄性”钢琴音乐语言特征
笔者通过分析,将肖邦的英雄性音乐语言概括为四个方面:威武的节奏、丰富的调性色彩、半音级进的旋律模式、缜密的和弦织体表现。

(一)威武的节奏表现群体的英雄形象
波兰舞曲的舞蹈以每四分之三米为一步,这种特殊的舞步决定了其特殊的音乐节拍。

最早的波兰舞曲就是为这种舞蹈伴奏的、带歌词的舞曲,后来演变成为一种无歌词的纯粹由乐队演奏的器乐曲,使其成为音乐会性质而不是伴舞性质的舞曲。

波兰舞曲中经常出现的典型
节奏型是XXX X X XX或XXXXX X XX,第一拍后半拍常常是同音反复,并结束于第三拍。

肖邦继承了古波兰舞曲典型的节奏型,把重音放在第一拍和第二拍,音乐形象象征英雄群体,具有庄严、威武而神气的贵族气息特征。

这种特征无论是在《英雄波兰舞曲》开始的英雄主题部分,还是乐曲中部的抒情旋律部分都明显地突出波兰舞曲经典的节奏,成了肖邦波兰舞曲的重要特征。

难怪李斯特这样评论:“肖邦的波兰舞曲强有力的节奏能使最冷酷无情的人激动,并且像中了电流一样”。

(二)丰富的调性色彩表现民族的英雄形象
从调性来看,这首作品调性色彩异常丰富,明暗对比十分强烈。

肖邦的和声风格丰富多彩,大胆新颖,非常精致。

将和声与旋律有机地融合在同一首作品中是肖邦和声风格的一大特点,在传统功能和声的基础上大胆使用乐句之间的远关系转调,频繁造成旋律片断的移调和调性对置,尤其是使用了浪漫乐派常用的变音和弦,混合调式色彩和弦,自由运用色彩性的三度调性并置等创作手法,大大强化了音乐的艺术表现力。

肖邦在《英雄波兰舞曲》的第一分部分中,旋律由bA大调转到上方四度bD大调的关系小调bb小调,由于大小调调式的相互交替转化从而使主题旋律富于色彩的变化,使听众感受到波兰民族音乐独特的艺术风味。

(三)半音级进的旋律表现光明向上的英雄形象
在16小节的引子之中,由极具力度的左右手八度音程开始,然后迅速出现由弱到强暴风骤雨般急驰的半音向上进行,这种向上半音级进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内心驱动,由下至上的运动,动力感逐渐增强,体现着不断高涨的反抗情绪。

由左手和右手构成的柱式大三和弦的第一转位,辉煌鲜亮的音色使我们体会到肖邦内心向往光明的渴望,给人以巨大的鼓舞和斗志。

引子中,这种音程半音级进的动机重复了4次,全曲的1、4、8、10小节中可以看到,在不同的调性上保持着不中断的运动形态,使坚定不移的英雄形象得以体现。

完美演奏好此曲,要求演奏者对乐曲中绚烂的双音技巧要具备极强的控制力和灵活性,和声要准确、整齐、同时发出通透浑然一体的音响。

不仅如此,还要将这几组双音演奏得层层递进、干脆利落,力度由弱渐强有细微变化、线条要求均匀流畅,好似暴风雨来临前的一阵狂风,具有横扫千军的英雄气魄。

(四)缜密的和弦织体表现铿锵有力的英雄形象
肖邦成熟期的波兰舞曲音响宏大,像乐队一样,他将钢琴的强大音响性能发挥至极致。

洛甫磋夫在《肖邦的创作》中写到:“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运用了各种各样的手段,尤其喜欢用缜密的和弦织体。


当第155小节英雄主题再现时,肖邦采用大量的柱式和弦,通过这种钢琴独有的音乐语
言,使人的内心有了强有力的共鸣。

第33至38小节以及65至70小节,主题提高八度,使我们不禁联想到波兰战士在战场上英勇搏杀的场面,也好像看到波兰战士们那霸气的神色和威武的身姿。

这种和声织体不但赋予了作品雄伟庄严、具有英雄气概的和声效果,也大大提升了作品的表现性能。

在作品的最后部分,象征着波兰英雄主题的动机音型以节奏缩紧的形式反复强调了五次,最终结束在两个斩钉截铁的和弦上。

要把这一英雄主题弹得神气、威风,那么弹奏和弦时,演奏者必须调动全身的力量使和弦音准确、整齐、同时发出声响。

而在弹奏跳跃和弦时,又要注意用力统一、连贯。

肖邦的波兰舞曲中的大和弦随处可见,而且连续的大和弦是肖邦写作波兰舞曲常用的钢琴音乐语言,演奏好此曲,一定要注意每个和弦音都要有很好的音质,音响要达到整齐集中饱满、充满爆发力的效果。

(五)强有力的持续八度表现战斗不息的英雄形象
在《英雄波兰舞曲》中部长达数十小节最典型、最著名的段落中,肖邦运用八度这种钢琴音乐语言使音乐主题独树一帜。

音乐在E大调和降E大调的交替融合中不断展开,左手在低音部以八度固定音型,由弱到强持续不断地演奏着十六分音符,以有力的触键引导出豪壮无比的曲调,描绘出波兰骑兵马队在旷野上奔驰,由远而近、挥舞马刀、蜂拥而至的宏大场面,右手双音旋律庄严坚定,仿佛雄壮的号角声,左右手两者交融唱出英雄的壮美绝唱。

《英雄波兰舞曲》左手八度的快速跑动可以说是许多钢琴演奏者的绊脚石,大幅度的左手八度快速弹奏极其考验演奏者的耐力与爆发力。

要求演奏具有非常好的清晰触键和较快均匀的速度,音量和音色统一,声音集中,音色富有弹性。

在肖邦的笔下,钢琴发出了强大的交响乐队般的音响效果,充满了戏剧性、英雄性,高难度的八度技巧使乐曲显得雄伟壮大,光芒四射。

通过上述,笔者认为《英雄波兰舞曲》鲜明的英雄形象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主要来源于肖邦出神入化的“英雄性”音乐语言的运用,肖邦成功通过音乐语言中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塑造出经典的民族英雄形象,使充满“英雄性”的《英雄波兰舞曲》成为跨时代的艺术精品。

-全文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