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功率的衰减分析

合集下载

光伏组件衰减

光伏组件衰减

光伏组件衰减是指太阳能光伏组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环境因素及其它原因,其输出功率会逐渐降低的现象。

这种衰减的程度取决于太阳能光伏组件的质量、使用环境和使用方式等因素。

光伏组件衰减的主要原因有:(1)光伏组件的老化:太阳能光伏组件的材料在长期的暴露于紫外线和高温环境下,会导致其失去吸收太阳能的能力,从而出现衰减现象。

(2)太阳能光伏组件的污染:太阳能光伏组件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受到灰尘、沙尘等污染物的腐蚀,也会导致太阳能光伏组件的衰减。

(3)电路结构的变化:太阳能光伏组件的电路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紫外线辐射等因素,往往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太阳能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从而出现衰减现象。

(4)组件的拉绳:太阳能光伏组件在安装过程中,如果拉绳过紧,也会导致太阳能光伏组件的衰减。

(5)超负荷运行:太阳能光伏组件如果长期在超负荷的运行状态下,也会导致太阳能光伏组件的衰减。

正确的使用太阳能光伏组件和定期的维护,有助于减少太阳能光伏组件的衰减,提高太阳能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

为了减少太阳能光伏组件的衰减,有必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

首先,应确保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安装环境良好,避免长期暴露在高温、强紫外线环境中,以免老化。

其次,要定期清理太阳能光伏组件的表面,除去灰尘、沙尘等污染物,以保持组件的表面光洁度。

此外,要定期检查太阳能光伏组件的电路结构,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维护保养。

同时,要避免太阳能光伏组件运行时超负荷,以减少衰减现象。

此外,还要注意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安装,避免拉绳过紧,以免太阳能光伏组件受到外力的损坏。

另外,一定要使用正规的太阳能光伏组件,确保其质量,以减少衰减现象。

正确的使用太阳能光伏组件和定期的维护,有助于降低太阳能光伏组件的衰减,提高太阳能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光伏发电的效率,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光伏组件光衰减现象及影响因素有哪些

光伏组件光衰减现象及影响因素有哪些

光伏组件光衰减现象及影响因素有哪些1.0绪论太阳能组件制作完成之后,进行功率测试时,组件功率正常,但是客户接收到组件,安装并运营时发现功率衰减较大。

这种现象大多是由于电池片的光致衰减引起的。

本文将系统、简要的阐述光致衰减现象。

2.0光致衰减光伏组件光致衰减可分为两个阶段:初始光致衰减和老化衰减。

1.初始光致衰减初始的光致衰减,即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在刚开始使用的最初几天内发生较大幅度的下降,但随后趋于稳定。

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P型(掺硼)晶体硅片中的硼氧复合体降低了少子寿命。

通过改变P型掺杂剂,用稼代替硼能有效的减小光致衰减;或者对电池片进行预光照处理,是电池的初始光致衰减发生在组件制造之前,光伏组件的初始光致衰减就能控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之内,同时也提高组件的输出稳定性。

光致衰减更多的与电池片厂家有关,对于组件厂商的意义在于选择高质量的电池片来降低光致衰减带来的影响。

2.老化衰减老化衰减是指在长期使用中出现的极缓慢的功率下降,产生的主要原因与电池缓慢衰减有关,也与封装材料的性能退化有关。

其中紫外光的照射时导致组件主材性能退化的主要原因。

紫外线的长期照射,使得EV A及背板(TPE结构)发生老化黄变现象,导致组件透光率下降,进而引起功率下降。

这就要求组件厂商在选择EV A及背板时,必须严格把关,所选材料在耐老化性能方面必须非常优秀,以减小因辅材老化而引起组件功率衰减。

3.0光致衰减机理P型(掺硼)晶体硅太阳电池的早期光致衰减现象是在30多年前观察到的,随后人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

特别是最近几年,科学研究发现它与硅片中的硼氧浓度有关,大家基本一致的看法是光照或电流注人导致硅片中的硼和氧形成硼氧复合体,从而使少子寿命降低,但经过退火处理,少子寿命又可被恢复,其可能的反应为:据文献报道,含有硼和氧的硅片经过光照后其少子寿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减,硅片中的硼、氧含量越大,在光照或电流注人条件下在其体内产生的硼氧复合体越多,其少子寿命降低的幅度就越大。

《光伏组件功率衰减检验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光伏组件功率衰减检验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光伏组件功率衰减检验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按照2019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民政部印发的《团体标准管理规定》具体要求,为促进团体标准化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广东省太阳能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经审查委员会审核,广东省太阳能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19年6月10日下达了《光伏组件年度衰减抽样检验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制修订的任务,由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负责起草,广东华矩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南方电网综合能源有限公司和佛山市顺德区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参编。

2019年6月26日,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召开了起草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

会上介绍了任务来源,讨论了标准制定的总体思路、标准框架、制定标准的工作安排、编写分工等事项,确定成立标准的编写组、编写原则及要求、工作日程安排等。

2019年7月17日,起草小组对标准各部分内容进行汇总并召开标准讨论会。

会上讨论了标准标题的变更、标准内容的着重点、相关引用文件的增减、章节先后顺序的调整、篇幅的控制、标准相似内容的合并、标准多余内容的删减、术语和定义的补充以及标准是否添加基准组件内容等问题。

2019年7月31日,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召开了第二次标准讨论会,会上对标准内容进行了讨论修改,形成标准草稿。

1、对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的标准进行增添和删减,增加引用的标准年号;2、修改术语和定义的部分内容;3、修改抽样方案中的抽样数量要求;4、将样品清洁的章节改为样品前处理,并修改该章节内容;5、将功率衰减率要求和功率衰减抽样检验判定章节合并为判定章节;6、增加报告要求的章节。

2019年8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标准起草小组走访组件厂5家、业主单位5家、施工单位5家和检测机构5家,征求各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并对草稿进行修改,形成讨论稿。

1、对标准结构框架进行调整;2、对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的标准进行删减;3、修改术语和定义中的基准组件定义;4、修改判定要求。

光伏组件的性能分析与评价

光伏组件的性能分析与评价

光伏组件的性能分析与评价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新能源逐渐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光伏发电作为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新能源,具有无污染、可再生、低碳、交互性等优点,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

而光伏组件成为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对其性能评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光伏组件的性能分析与评价进行探讨。

一、光伏组件性能分析1. 效率光伏组件最重要的性能指标是转换效率,也就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能力。

太阳能电池的效率通过其最大输出功率与辐射照度之比来衡量。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光伏组件的效率不断提高,现在商业化的光伏组件效率普遍在15%-23%之间。

2. 透过率光伏组件每一块太阳能电池后面通常都有一层硅薄膜,其透过率会影响整个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

高透过率会使更多的光能进入太阳能电池,并转化为电能,提高发电效率。

为了提高光伏组件的透过率,现在通常使用双面太阳能电池,能吸收上表面透过的光线,从而提高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

3. 耐久度光伏组件是一个长期持续运行的设备,因此其耐久性能也非常重要。

光伏组件的耐久性包括其抗风、抗震、抗腐蚀、抗紫外线等能力。

此外,光伏组件在其生命周期中必须经受住风吹日晒雨淋的考验,因此耐用性也是衡量光伏组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4. 温度系数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温度系数是能表述这种变化的量。

通常情况下,当温度高于25℃时,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会下降。

因此,温度系数必须尽可能的小,以保证光伏组件在各种温度下可以有更稳定的输出功率。

二、光伏组件性能评价光伏组件的性能评价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

1. 标称功率光伏组件在标准测试条件下(即太阳能辐射强度为1000W/m2、温度为25℃时),其最大功率为标称功率。

标称功率是描述光伏组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它并不能体现光伏组件在实际使用中的性能。

2. 巻曲程度在光伏组件的生产过程中,如果过分弯曲太阳能电池表面,会导致太阳能电池表面产生裂纹,从而影响整个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

光伏组件发电功率衰减测试标准与方法

光伏组件发电功率衰减测试标准与方法

a n d c o m b i n e d w i t h t h e P V mo d u l e p o w e r a t t e n u a t i o n t e s t , t h e f u t u r e o f p h o t o v o l t a i c c o mp o n e n t s p o w e r g e n e r a t i o n a t —
t e n u a t i o n t e s t w o r k c a r r i e d o u t t h e p r o s p e c t . Ke y wo r d s :P V mo d u l e; p o we r a t t e n u a t i o n; t e s t s t a n d rd; t a e s t me t h o d
a c c e l e r a t e d a g i n g t e s t me t h o d a n d t h e i f e l d t e s t me t h o d o f p h o t o v o l t a i c p o w e r p l a n t .T h e t wo me t h ds o a r e c o mp a r e d
参考 I E C 6 t 2 1 5标 准 , 试 验 程 序 包 含 如 下
项 目: 1 ) 绝 缘试 验 ; 2 ) 湿度 系数 的测 量 ; 3 ) 电池标 称 工 作温度 的测 量 ; 4 ) 标 准测 试 条件 和标 称 工 作 温度 下 的性 能 ; 5 ) 低 辐 照 度 下 的性 能 ; 6 ) 室 外 曝 露 试验 ; 7 ) 热 斑 耐久试 验 ; 8 ) 紫 外 预处 理 试验 ; 9 )

光伏并网项目的效率及损耗

光伏并网项目的效率及损耗

将各种损耗都算进来后光伏并网电站系统效率通常为多少呢?光伏组件虽然使用寿命可达25—30年,但随着使用年限增长,组件功率会衰减,会影响发电量.另外,系统效率对发电量的影响更为重要。

1组件的衰减1,由于破坏性因素导致的组件功率骤然衰减,破坏性因素主要指组件在焊接过程中焊接不良、封装工艺存在缺胶现象,或者由于组件在搬运、安装过程中操作不当,甚至组件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冰雹的猛烈撞击而导致组件内部隐裂、电池片严重破碎等现象;2,组件初始的光致衰减,即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在刚开始使用的最初几天内发生较大幅度的下降,但随后趋于稳定,一般来说在2%以下;3,组件的老化衰减,即在长期使用中出现的极缓慢的功率下降现象,每年的衰减在0。

8%,25年的衰减不超过20%;25年的效率质保已经在日本和德国两家光伏公司的组件上得到证实。

2012年以后国内光伏组件已经基本能够达到要求,生产光伏组件的设备及材料基本采用西德进口。

2系统效率个人认为系统效率衰减可以不必考虑,系统效率的降低,我们可以通过设备的局部更新或者维护达到要求,就如火电站,水电站来说,不提衰减这一说法.影响发电量的关键因素是系统效率,系统效率主要考虑的因素有:灰尘、雨水遮挡引起的效率降低、温度引起的效率降低、组件串联不匹配产生的效率降低、逆变器的功率损耗、直流交流部分线缆功率损耗、变压器功率损耗、跟踪系统的精度等等。

1)灰尘、雨水遮挡引起的效率降低大型光伏电站一般都是地处戈壁地区,风沙较大,降水很少,考虑有管理人员人工清理方阵组件频繁度一般的情况下,采用衰减数值:8%;2)温度引起的效率降低太阳能电池组件会因温度变化而输出电压降低、电流增大,组件实际效率降低,发电量减少,因此,温度引起的效率降低是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设计时考虑温度变化引起的电压变化,并根据该变化选择组件串联数量,保证组件能在绝大部分时间内工作在最大跟踪功率范围内,考虑0。

45%/K的功率变化、考虑各月辐照量计算加权平均值,可以计算得到加权平均值,因不同地域环境温度存在一定差异,对系统效率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因此考虑温度引起系统效率降低取值为3%。

光伏组件热红外衰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光伏组件热红外衰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光伏组件热红外衰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光伏组件热红外衰减是目前光伏发电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

对于光伏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发电效率的提升,光伏组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红外衰减效应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热红外衰减主要指的是光伏组件在高温环境下,特别是持续高温条件下受到的性能衰减。

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和温度的升高,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和输出功率都将逐渐下降,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光伏系统的发电效能,也对光伏组件的寿命和稳定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热红外衰减的主要原因包括光伏组件在高温环境下的光学特性发生变化、载流子复合速率的增加以及材料膨胀系数差异引起的应力漏失等。

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光伏组件内部电子和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了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

为了解决光伏组件热红外衰减问题,研究人员采取了多种策略。

一方面,通过改进光伏组件的材料和结构,可以提高组件的耐高温性能和热稳定性,减小热红外衰减效应。

另一方面,利用散热技术和温度控制手段,可以有效降低光伏组件的工作温度,从而减缓热红外衰减的速度。

总之,光伏组件热红外衰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材料学、光学、热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通过研究和解决热红外衰减问题,可以提升光伏系统的发电效率和稳定性,推动光伏发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光伏组件热红外衰减的具体要点及其对光伏系统的影响,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与结论。

文章结构部分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成和内容的简要概括。

下面是对文章1.2文章结构的参考内容: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以探讨光伏组件热红外衰减为主题,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首先概述光伏组件热红外衰减的背景和重要性。

我们将介绍光伏组件在热红外辐射方面的性能特点,并阐明热红外衰减的意义和挑战。

同时,我们还会说明本文的目的和研究方法。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重点讨论光伏组件热红外衰减的关键要点。

具体而言,2.1节将介绍光伏组件热红外衰减的第一个要点,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进行探讨。

光伏电站pid(电势诱导衰减)效应解决方法研究

光伏电站pid(电势诱导衰减)效应解决方法研究

光伏电站pid(电势诱导衰减)效应解决方法研究近年来,随着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光伏电站的建设和运营成为了热门话题。

然而,在实际运行中,人们逐渐发现光伏电站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那就是PID效应,即电势诱导衰减效应。

PID效应的出现会大大降低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影响光伏电站的长期运行。

对于PID效应的解决方法研究成为了当前光伏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PID效应是什么?PID,即电势诱导衰减(Potential Induced Degradation),是指光伏组件在特定条件下在负载电压作用下,表现出功率下降。

主要原因是在逆变器和接地之间形成了一个电位差,导致了电场的形成,从而引发了PID效应。

在实际应用中,PID效应会导致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下降,严重影响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和经济效益。

针对PID效应,目前已经有了一些解决方法和研究成果,下面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来讨论解决PID效应的方法。

1. 结构优化:对于光伏组件的结构进行优化是解决PID效应的一种重要途径。

采用双玻璃封装的光伏组件能够有效降低PID效应的发生,因为双玻璃封装可以阻止湿气和盐雾等物质的渗透,从而减少PID效应的发生。

通过改变电池片的结构设计,增加玻璃、背板和灌封胶的附着力,也可以有效降低PID效应的发生。

2. 地面电位均衡系统:在光伏电站设计中,地面电位均衡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PID效应的发生。

地面电位均衡系统可以消除组件电势之间的差异,改善组件间的电场分布,从而减少PID效应的影响。

通过在设计阶段合理设置地面电位均衡系统,可以降低PID效应并提高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

3. 逆变器优化:逆变器在光伏电站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逆变器的参数设置和优化可以对PID效应产生影响。

通过合理设置逆变器的电压、频率和功率因数等参数,可以减小地面与极间的电压差,从而减少PID效应的发生。

逆变器的绝缘设计和材料选择也可以对PID效应产生影响,应选择耐高温、抗紫外线等特性的材料,以减少PID效应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伏组件功率的衰减分析
在实际中,光伏组件在制造出来后就一直处于衰减的状态,不过在包装内未见光时衰减非常慢,一旦开始接受太阳光照射后,衰减会急剧加快,衰减一定比例后逐渐稳定下来,如图4-1所示的第一年衰减曲线模型示意图:
图4-1 光伏组件第一年衰减曲线模型
图4-1中第一年3%的总衰减数据取自正泰太阳能多晶硅组件的25年衰减保证当中,其25年衰减保证如图4-2所示,
图4-2 光伏组件衰减曲线
从图4-2中可以看出第一年光伏组件最大衰减值为3%,后面24年每年衰减值为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