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郴州旅舍

合集下载

踏莎行·郴州旅舍

踏莎行·郴州旅舍

踏莎行·郴州旅舍宋代: 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译文及注释译文雾迷蒙,楼台依稀难辨,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

望尽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无处觅寻。

怎能忍受得了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春寒料峭,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远方的友人的音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

郴江啊,你就绕着你的郴山流得了,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注释踏莎行:词牌名。

郴(chēn)州:今属湖南。

雾失楼台:暮霭沉沉,楼台消失在浓雾中。

月迷津渡:月色朦胧,渡口迷失不见。

桃源望断无寻处:拼命寻找也看不见理想的桃花源。

桃源: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指生活安乐、合乎理想的地方。

无寻处:找不到。

可堪:怎堪,哪堪,受不住。

杜鹃:鸟名,相传其鸣叫声像人言“不如归去”,容易勾起人的思乡之情。

驿寄梅花:陆凯在《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这里作者是将自己比作范晔,表示收到了来自远方的问候。

鱼传尺素:东汉蔡邕的《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 另外,古时舟车劳顿,信件很容易损坏,古人便将信件放入匣子中,再将信匣刻成鱼形,美观而又方便携带。

“鱼传尺素”成了传递书信的又一个代名词。

这里也表示接到朋友问候的意思。

砌:堆积。

无重数:数不尽。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赏析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赏析
词的下片,侧重写情。作者被放逐在偏远的地方,没有因远方来信而稍感宽慰,反而勾起了他的辛酸。他说,“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驿[yì]即驿站,古时大路上的交通站,是供来往官员和信使休息、换马的地方。“尺素”是用来写信的尺许长的白绢。“砌”是把砖石垒起来的意思。南朝宋人陆凯曾托传送公文的驿使给友人范晔寄去梅花和书信。古乐府有“客从远方来,遗[wèi]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秦观在这里用这两个典故来表达友人书信的慰问,使文字显得很丰满;还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他因此而加深的痛苦比作垒砌成多得数不清层次的传石,使抽象的感情转化成了可以感触的形象。
他四十八岁时,被撤职流放到郴[chēn]州(在今湖南省郴县)。这首词寄居的客舍向外望去。看到的只是一片朦胧。漫天的雾气遮掩住周围的楼阁,暗淡的月光,使河边的渡口(津渡)也变得模糊难认了。至于那个被晋朝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世外桃源”,那个与世隔绝的理想的乐土,他费尽了眼力(望断),怎么也看不到。作者为什么要寻找桃源呢?一来,据说这个世外桃源就在武陵郡,它和郴州同属于今天的湖南省,寻找桃源出于地理上的联想。二来,据说那个世外桃源是秦朝的老百姓由于不满社会动乱而找到的避难的地方,那里没有暴政,人民可以安居乐业。作者寻找桃源,表明他向往那个理想的乐土,也就透露了他对现实状况的不满。作者在词的头三句所描绘的,就是这样一个迷茫的、使人希图逃避的环境。
接下去,作者告诉我们,他身边既无亲人又无好友,这时的季节虽已到了春天,但天气并未转暖,阵阵逼人的寒气使他难以出屋,他只得只身闷居在异乡孤单单的客舍里:在夕阳残照的暮色之中,偏偏不断传来杜鹃鸟那好似叫人“不如归去”的凄惨的叫声。此情此景,使他感到今人窒息的苦闷。“可堪”,是哪里受得住的意思。“可堪”二字突出了他这种难以忍受的心情,并且把以上景色涂上了浓重的凄苦的感情色彩。

踏莎行·郴州旅舍原文翻译及赏析

踏莎行·郴州旅舍原文翻译及赏析

踏莎行·郴州旅舍原文翻译及赏析踏莎行·郴州旅舍原文翻译及赏析1踏莎行·郴州旅舍原文: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译文雾迷蒙,楼台依稀难辨,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

望尽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无处觅寻。

怎能忍受得了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春寒料峭,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远方的友人的音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

郴江啊,你就绕着你的郴山流得了,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注释津渡:渡口。

可堪:那堪。

驿寄梅花:陆凯在《赠范晔诗》中有“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鱼传尺素:《古诗》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幸自:本自,本来是。

为谁:为什么。

赏析:此词为作者绍圣四年(1097)作者因坐党籍连遭贬谪于郴州旅店所写。

表达了失意人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绍圣四年,作者因新旧党争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州酒税,后又被罗织罪名贬谪郴州,削去所有官爵和俸禄;又贬横州,此词作于离郴前,写客次旅舍的感慨。

元祐六年七月,苏轼受到贾易的弹劾。

秦观从苏轼处得知自己亦附带被劾,便立刻去找有关台谏官员疏通。

秦观的失态使得苏轼兄弟的政治操行遭到政敌的攻讦,而苏轼与秦观的关系也因此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有人认为,这首《踏莎行》的下阕,很可能是秦观在流放岁月中,通过同为苏门友人的黄庭坚,向苏轼所作的曲折表白。

踏莎行·郴州旅舍原文翻译及赏析2踏莎行·郴州旅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赏析一词的上阕在写景物,“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出语便已入哀景之中,从后句“桃园望断无寻处”可以想到,楼台、津渡都是因情所设之景,可能现实中并不存在。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赏析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赏析

《踏莎行·郴州旅舍》赏析闽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13物本非吴培炼绍圣初年,旧党遭到清洗,秦观也受到牵连。

被贬官监处州酒税,远谪郴州,又谪雷州。

徽宗时被赦还,但是在滕州就去世了。

回想少游晚年,唯凄凉二字而已。

此首词作于绍圣四年,时秦观被贬郴州。

词中流露出了作者流徙偏远之地的凄凉失望,和思念家乡的伤感惆怅之情。

词的上阕在写景物,“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出语便已入哀景之中,从后句“桃园望断无寻处”可以想到,楼台、津渡都是因情所设之景,可能现实中并不存在。

是由词人内心的不被人理解的情怀,无处宣泄所生出无人问津之感。

桃花一语又让人联想到了桃花源记一文,诗人人也正是想表达出一种离世厌俗的情感。

常常文人在政治上不得志后的第一反应大多数也是出世,出离。

浸淫于佛道的太虚,更是如此。

在其稍晚些的作品《宁浦书事》中就提到了“我岂更求荣达”之语。

在《反初》中也流露出了对田园隐居生活的向往。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又将情景拉入到了悲凉之谷底,可堪孤馆和一个寒字,写尽了词人心中的孤苦凄凉,杜鹃啼血,本就凄凉又怎堪残阳日暮。

自古日暮是归途,词人或许是在感叹自己生命将暮,或许在感叹仕途将暮。

独在异乡,偏听子规,子规子规,何时子归。

诗人或许又在感叹自己离别亲人,远离家乡的哀愁吧。

在《题郴阳道中一古寺壁》中,少游哀叹“行人到此无肠断,问尔黄花知不知”,“北客念家浑不睡,荒山一夜雨吹风”从景物之凄凉,过渡到了内心之凄凉。

在《宁浦书事》“骨肉未知消息,人生到此何堪”一语中,他更加直白地流露出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感。

有理由相信,词人此时听到子规啼夜的心情是无比惆怅的,加上孤苦一人,念及家乡也是情理之中。

词的下阕在主要在抒发对家人的思念和不满党争的呐喊。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可以猜想这是在被贬后的他在和苏门友人之间的书信往来。

可能是他还在做最后的挣扎,也可能是他在申辩,也可能是他在向他们反思自己幼稚的政治思想,乞求得到他们的原谅。

《踏莎行·郴州旅舍》上海语文

《踏莎行·郴州旅舍》上海语文

踏莎行·郴州旅舍宋·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译文雾迷蒙,楼台依稀难辨,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

望尽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无处觅寻。

怎能忍受得了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春寒料峭,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远方的友人的音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

郴江啊,你就绕着你的郴山流得了,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注释⑴踏莎行:词牌名。

⑵郴(chēn)州:今属湖南。

⑶雾失楼台:暮霭沉沉,楼台消失在浓雾中。

⑷月迷津渡:月色朦胧,渡口迷失不见。

⑸桃源望断无寻处:拼命寻找也看不见理想的桃花源。

桃源: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指生活安乐、合乎理想的地方。

无寻处:找不到。

⑹可堪:怎堪,哪堪,受不住。

⑺杜鹃:鸟名,相传其鸣叫声像人言“不如归去”,容易勾起人的思乡之情。

⑻驿寄梅花:陆凯在《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这里作者是将自己比作范晔,表示收到了来自远方的问候。

⑼鱼传尺素:东汉蔡邕的《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另外,古时舟车劳顿,信件很容易损坏,古人便将信件放入匣子中,再将信匣刻成鱼形,美观而又方便携带。

“鱼传尺素”成了传递书信的又一个代名词。

这里也表示接到朋友问候的意思。

⑽砌:堆积。

无重数:数不尽。

⑾郴江: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湖广》载:郴水在“州东一里,一名郴江,源发黄岑山,北流经此……下流会来水及自豹水入湘江。

”幸自:本自,本来是。

⑿为谁流下潇湘去:为什么要流到潇湘去呢?意思是连郴江都耐不住寂寞何况人呢?为谁:为什么。

潇湘,潇水和湘水,是湖南境内的两条河流,合流后称湘江,又称潇湘。

赏析一上片写谪居中寂寞凄冷的环境。

开头三句,缘情写景,劈面推开一幅凄楚迷茫、黯然销魂的画面:漫天迷雾隐去了楼台,月色朦胧中,渡口显得迷茫难辨。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踏莎行·郴州旅舍》作者:秦观原文: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注释:1、踏莎行:词牌名。

2、郴(chēn)州:今属湖南。

3、雾失楼台:暮霭沉沉,楼台消失在浓雾中。

4、月迷津渡:月色朦胧,渡口迷失不见。

5、桃源望断无寻处:拼命寻找也看不见理想的桃花源。

桃源: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指生活安乐、合乎理想的地方。

无寻处:找不到。

6、可堪:怎堪,哪堪,受不住。

7、杜鹃:鸟名,相传其鸣叫声像人言“不如归去”,容易勾起人的思乡之情。

8、驿寄梅花:陆凯在《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这里作者是将自己比作范晔,表示收到了来自远方的问候。

9、鱼传尺素:东汉蔡邕的《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另外,古时舟车劳顿,信件很容易损坏,古人便将信件放入匣子中,再将信匣刻成鱼形,美观而又方便携带。

“鱼传尺素”成了传递书信的又一个代名词。

这里也表示接到朋友问候的意思。

10、砌:堆积。

无重数:数不尽。

11、郴江: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湖广》载:郴水在“州东一里,一名郴江,源发黄岑山,北流经此……下流会来水及自豹水入湘江。

”幸自:本自,本来是。

12、为谁流下潇湘去:为什么要流到潇湘去呢?意思是连郴江都耐不住寂寞何况人呢?为谁:为什么。

潇湘,潇水和湘水,是湖南境内的两条河流,合流后称湘江,又称潇湘。

翻译:雾迷蒙,楼台依稀难辨,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

望尽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无处觅寻。

怎能忍受得了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春寒料峭,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远方的友人的音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

郴江啊,你就绕着你的郴山流得了,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赏析:上片写谪居中寂寞凄冷的环境。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原文译文鉴赏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原文译文鉴赏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原文|译文|鉴赏《踏莎行·郴州旅舍》是宋代词人秦观的作品。

此词大约作于绍圣四年春三月作者初抵郴州之时。

而下面是小编整理这首诗的相关资料,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踏莎行·郴州旅舍》原文宋代: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译文及注释译文雾迷蒙,楼台依稀难辨,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

望尽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无处觅寻。

怎能忍受得了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春寒料峭,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远方的友人的音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

郴江啊,你就绕着你的郴山流得了,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注释踏莎行:词牌名。

郴(chēn)州:今属湖南。

雾失楼台:暮霭沉沉,楼台消失在浓雾中。

月迷津渡:月色朦胧,渡口迷失不见。

桃源望断无寻处:拼命寻找也看不见理想的桃花源。

桃源: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指生活安乐、合乎理想的地方。

无寻处:找不到。

可堪:怎堪,哪堪,受不住。

杜鹃:鸟名,相传其鸣叫声像人言“不如归去”,容易勾起人的思乡之情。

驿寄梅花:陆凯在《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这里作者是将自己比作范晔,表示收到了来自远方的问候。

鱼传尺素:东汉蔡邕的《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 另外,古时舟车劳顿,信件很容易损坏,古人便将信件放入匣子中,再将信匣刻成鱼形,美观而又方便携带。

“鱼传尺素”成了传递书信的又一个代名词。

这里也表示接到朋友问候的意思。

砌:堆积。

无重数:数不尽。

郴江: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湖广》载:郴水在“州东一里,一名郴江,源发黄岑山,北流经此……下流会来水及自豹水入湘江。

”幸自:本自,本来是。

为谁流下潇湘去:为什么要流到潇湘去呢?意思是连郴江都耐不住寂寞何况人呢?为谁:为什么。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找出主要意象和关键动词和形容词
主要意象:雾、楼台、月、津渡、桃源、杜 鹃、斜阳、驿、梅花、尺素、郴江、郴山
关键动词和形容词:失、迷、望、寻、闭、 寄、传、砌
“雾”、“月” 是指什 么 本身?的虚无缥缈 ,喻不可克服的现实阻碍 。
“失”“迷”的用法及其表现 作使用动用法:使…失;使…迷。 既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 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
“闭”有何妙处? 锁住了料峭春寒中的馆门,也锁住了那颗希冀的心
灵。 一是衬托荒凉而又寂寞的环境。 二是逃避袭人的“春寒”,闭户不出。 三是妄图借此阻止进入耳鼓的杜鹃的哀啼。 四是妄图阻挡映入眼帘的落山的夕阳。
有人认为“斜阳暮”语义重复 ,你是如何认为的? 夕阳在渐渐西沉 人生在慢慢耗费 理想在缓缓磨灭 痛苦在时时滋长 这三字表明着时间的推移,为“望断”作注。夕阳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有情芍药含春泪, 无力蔷薇卧晓枝。
秦观,字少游 ,一字太虚,号淮 海居士 。被苏轼誉为“屈宋之 才”,有《淮海集》 《淮海居 士长短句》 。秦观为苏门四学 士之一(其余三人是黄庭坚、晁 补之、张耒lěi)。秦观是北宋后 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 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 怨,文字工巧精细,风调凄迷幽 婉,清丽曲雅,音律谐美,情韵 兼胜。代表作有《鹊桥仙》等。
此三句所营造的境界,所描绘的画面。 夜雾凄迷、月色朦胧的画面 ,凄楚迷茫、黯
然销魂的境界。 此三句所用的表现手法 对仗,用典,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莫道不销魂,一失一迷一望断!孤馆春寒今又是, 杜鹃斜阳正伤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观
秦观(1049-1100):
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北宋婉 约派词人。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宋 神宗元丰八年进士。曾任太学博士、秘书 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生性豪爽,洒脱 不拘,溢于文词,颇得苏轼赏识,与黄庭 坚、张耒、晁补之共称为“苏门四学士”。 诗、词、文皆工,尤以词著称,其词淡雅 清丽,含蓄温婉。有《淮海词》,或称 《淮海居士长短句》。
极力渲染一份 迷茫、落寞、凄凉 的氛围;
下片以 抒情 为主,
抒写了 贬谪之后愁苦、孤独以及不满 的心境。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首二句是虚构之景,作者因情造景,勾勒出 一幅凄楚迷茫的画面:漫天迷雾隐去了楼台, 月色朦胧中,渡口显得迷茫难辩。表现了一 个屡遭贬谪的失意者的怅惘之情和对前途的 渺茫之感。也为下句“望断”铺垫。 “桃源”句则更直接表现出作者无处寻觅理 想境地的失望、怅惘。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可堪”将作者的思绪从幻境拉回到现实。 “孤”字突出了词人客居他乡的孤独愁苦, “馆”字点出了作者羁旅谪人的身份。一 个“闭”字,既指锁住了料峭春寒,也指 锁住了词人追求理想的心灵。 “杜鹃”与“斜阳”更以惨淡、凄厉的景 物,渲染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愁苦。
历代名人对秦观本词的评价:
1、借眼前之景,而含万里不尽之情。
——米芾《跋米元章书秦少游词》
2、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何酷似少游也?
——周辉评毛滂《惜分飞》
3、秦郎淮海领宗风,小阕苏门亦代雄。
等是百身难赎语,郴江北去大江东。 ——《瞿髯论词绝句》
拓展阅读: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 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 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此词为作者绍圣四年(1097)作者因坐党籍连 遭贬谪于郴州旅店所写。表达了失意人的凄苦和哀 怨的心情,流露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绍圣四年,作者因新旧党争先贬杭州通判,再 贬监州酒税,后又被罗织罪名贬谪郴州,削去所有 官爵和俸禄;又贬横州,此词作于离郴前,写客次 旅舍的感慨。元祐六年七月,苏轼受到贾易的弹劾。 秦观从苏轼处得知自己亦附带被劾,便立刻去找有 关台谏官员疏通。秦观的失态使得苏轼兄弟的政治 操行遭到政敌的攻讦,而苏轼与秦观的关系也因此 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有人认为,这首《踏莎行》的 下阕,很可能是秦观在流放岁月中,通过同为苏门 友人的黄庭坚,向苏轼所作的曲折表白。
主要意象:雾、楼台、月、津渡、 桃源、杜鹃、斜阳、驿、梅花、尺 素、郴江、郴山 关键动词和形容词:失、迷、望、 寻、闭、寄、传、砌
意象的运用
“楼台”,登高望远的场所;“津渡”,指引 道路、使人走出困境的场所;“桃源”,与 世隔绝的理想境界。此句表现了一个屡遭贬 谪的失意者的怅惘之情和对前途的渺茫之感。 “杜鹃”,表现游子思归的情怀;“斜阳”, 萧瑟惨淡的景象渲染诗人内心的凄苦愁怀。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连用两则友人 投寄书信的典故,极写羁旅的孤寂和遭贬谪 的幽怨。
心中的理想与希望,胸中的抱负与出路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①选择了哪些意象?作用如何? (实写)
通过孤馆、杜鹃、斜阳等意象渲染环境的凄清。 ②“孤”字的作用如何? 既写出了旅馆的地处偏僻,更突出了词人贬谪 客居他乡的孤独愁苦之状。 ③“闭” 字的作用如何?
“闭”写孤馆内凝聚的冷寂气氛,衬托作者郁 闷的心境。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 寻处。
“失”、“迷” 二字好在哪里? 描摹词人久伫苦寻幻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失望 痛苦的心情 “断”字作用如何? 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 烘托了作者凄迷、失落的情绪,同时为下句 “桃源望断无寻处”作铺垫。
“雾”、“月” 是指什么? 本身的虚无缥缈 ,喻不可克服的现实阻碍 。 “失”“迷”的用法及其表现作用 使动用法:使„失;使„迷。 既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 ,又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 “楼台”“津渡”喻指什么?
踏莎行·郴州旅舍 踏莎行· 郴州旅舍 秦观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 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 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 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 潇湘去?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 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 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 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 流下潇湘去?
词的上阕中词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词上片中描写了哪些景色?这些景色 哪些是实些,哪些是虚写? 楼台
孤馆 虚
实 斜阳
津渡
桃源
由此看,词的上片除了借景抒情,还用了 什么艺术手法? 虚实相生
一、整体感知: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 被贬僻远之地后孤独、苦闷的 心 情。 全词上片 写景 ,描写 贬谪之地的环境 ,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砌字的作用如何?
砌字把抽象的微妙的感情形象化,比喻词人心中 的积恨也如砖石垒成的城墙般深厚沉重。
结合三句谈谈作者“恨”什么?
用郴江的水也不耐山城的寂寞流向远方象征自己 却卷入一场政治斗争贬居在此不能为朝廷做一番 事业的苦闷凄凉与对自己处境怨愤的情绪。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连用两则有关友人投寄书信的典故,表现 出词人身为贬谪之人,北归无望,反而因 书信触动飘零无依、孤寂伤痛的心情。以 一个“砌”字将内心的痛苦形象化,表现 离恨的沉重坚实和无法消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此句化实为虚,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作者 内心的苦闷凄凉与对自己境遇的不满情 绪。
找出主要意象和关键动词和形容词
桃源(注释)
理想的寄托,心中的乐土,作者苦苦追 寻,多方探寻。却是“望断无寻处”。
“望断”写出了词人怎样的情态和心情?
“望穿秋水,无处可觅”,“为伊寻得 人憔悴,桃源乐土无处觅!”,词人寻觅 理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心情。
此三句所营造的境界,所描绘的画面。 夜雾凄迷、月色朦胧的画面 ,凄楚迷 茫、黯然销魂的境界。 此三句所用的表现手法 对仗,用典,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