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一单元第一课_文化与社会_复习课件(共24张)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1单元第1课 12文化与经济、政治 课件 (共23张PPT)

美国 通过强大新闻帝国、好莱坞电影等构造了一个美国神话 。
俄罗斯
日本
反击西方文化侵略,重振俄罗斯大国雄风,实施“文化扩张”战略.。
提出“文化立国”的主张,使日本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文化基地。
上述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材料一说明我国文化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二、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1.地位:
2. 相互交融
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B文化产业、文化消费、文化生产力
1.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并不意味着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 始终是亦步亦趋的,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2.不同形态的文化、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B国际
(2) 与政治 A国内
牛刀小试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 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多偏远地区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 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相
文化价值观念,正不断入侵世界各国并蚕食他国本土文化。
美国有官员在《失去控制》一书中指出:“削弱民族国家主 文化关系国家安全---要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权,增强美国的文化作为世界各国的‘榜样’的文化和意识
形态力量,是美国维持其霸权地位所必须实施的战略。”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国内 (1)政治文化化
阅读材料思考:为什么只有美国能制作出了如《变形金
刚》这样投资巨大、规模宏大、科技含量非常之高的电影?
启示一: “变形金刚”与经济、政治
《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6月27日在中国及 北美同步上映,当年的中国内地票房排行 榜冠军变形金刚4拿下了19.79亿元人民币 ,也以10.87亿美元问鼎当年全球电影票房 。拉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更加巩固了美 国经济政治大国的地位。
俄罗斯
日本
反击西方文化侵略,重振俄罗斯大国雄风,实施“文化扩张”战略.。
提出“文化立国”的主张,使日本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文化基地。
上述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材料一说明我国文化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二、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1.地位:
2. 相互交融
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B文化产业、文化消费、文化生产力
1.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并不意味着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 始终是亦步亦趋的,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2.不同形态的文化、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B国际
(2) 与政治 A国内
牛刀小试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 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多偏远地区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 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相
文化价值观念,正不断入侵世界各国并蚕食他国本土文化。
美国有官员在《失去控制》一书中指出:“削弱民族国家主 文化关系国家安全---要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权,增强美国的文化作为世界各国的‘榜样’的文化和意识
形态力量,是美国维持其霸权地位所必须实施的战略。”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国内 (1)政治文化化
阅读材料思考:为什么只有美国能制作出了如《变形金
刚》这样投资巨大、规模宏大、科技含量非常之高的电影?
启示一: “变形金刚”与经济、政治
《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6月27日在中国及 北美同步上映,当年的中国内地票房排行 榜冠军变形金刚4拿下了19.79亿元人民币 ,也以10.87亿美元问鼎当年全球电影票房 。拉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更加巩固了美 国经济政治大国的地位。
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课件新人教必修3

D说的是文化的含义,与本题无关。
命题点二
文化的特点和作用
[典例 2]
(2013· 天津高考)茶文化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东
“东方美人”茶,由台湾当地客家人种植,得 方美人”是台湾苗栗出产的一种名茶,它由当地客家人种植,是 名于英国女王的一次偶然品尝时对此茶的赞叹, 被小绿叶蝉咬过的乌龙茶叶。很久以前,英国女王偶然品尝到此 人们在生活中用冰水浸泡此茶,体验此茶的美 妙之处,这说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 茶,将悬在茶杯里的茶叶赞叹为“正在跳舞的东方美女”,茶名 文化
从文化与 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文化是人类社会
社会的关 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
系看 特 文化
从文化与 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 个人的关 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 系看 从文化与 物质的关 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 物质载体,需要通过物质载体呈现出来
理由:先进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3.优秀文化反映时代的潮流,决定时代的走向 (2011· 福建卷· T26) B)( ×
理由:优秀文化反映时代的潮流,引导时代的走向。
二、选择题常考点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优秀的艺术作品都必须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实 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 践中,“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 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可见, 这表明优秀的文化源于时代的实践;优秀的 艺术作品“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表明优秀 优秀的文化 ( ) 的文化可以引领时代的发展
②精神文化总是
③精神文பைடு நூலகம்的价值不因时代变迁而改变
命题点二
文化的特点和作用
[典例 2]
(2013· 天津高考)茶文化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东
“东方美人”茶,由台湾当地客家人种植,得 方美人”是台湾苗栗出产的一种名茶,它由当地客家人种植,是 名于英国女王的一次偶然品尝时对此茶的赞叹, 被小绿叶蝉咬过的乌龙茶叶。很久以前,英国女王偶然品尝到此 人们在生活中用冰水浸泡此茶,体验此茶的美 妙之处,这说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 茶,将悬在茶杯里的茶叶赞叹为“正在跳舞的东方美女”,茶名 文化
从文化与 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文化是人类社会
社会的关 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
系看 特 文化
从文化与 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 个人的关 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 系看 从文化与 物质的关 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 物质载体,需要通过物质载体呈现出来
理由:先进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3.优秀文化反映时代的潮流,决定时代的走向 (2011· 福建卷· T26) B)( ×
理由:优秀文化反映时代的潮流,引导时代的走向。
二、选择题常考点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优秀的艺术作品都必须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实 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 践中,“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 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可见, 这表明优秀的文化源于时代的实践;优秀的 艺术作品“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表明优秀 优秀的文化 ( ) 的文化可以引领时代的发展
②精神文化总是
③精神文பைடு நூலகம்的价值不因时代变迁而改变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1课第1框《文化与社会》ppt课件

【创新体验】(提升做题能力!) 1.2012年元旦期间,安徽省博物院精心布展 安徽文明史、徽州古建筑、文房四宝、江淮 撷珍、新安画派等五大陈列,省图
书馆公益讲座“新安讲堂”早早迎来了预约 听课的热心读者。安徽省此举是基于( ) A.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B.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 能够培养人的文化素养
区
化世界
程度
别
文化包括人类活动的整个
表 过程以及活动方式、活动 文明主要是人类活
现 手段,其中既有积极成果, 动的积极成果
也有消极成果
联系
文化
文明
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果就是文明; 文明是文化中积极、进步与合理成 分的总和。一个社会的文化进步程 度越高,社会文明的发展水平相应
地也就越高
[易错警示] 1.纯粹“自然”的东西也是一种文化 提示: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是 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纯粹 “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
思考探究 1.透过下图你能发现文化现象有何特点?
【提示】 不同区域的人们都有 自己的文化生活,这些文化生活, 无不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二、文化是什么
精神活动
1.“意文识形化态”是相对于经济非意、识政形治态 而 言的人类全部___________及其 产品。包括具有
_____________ 性 质 的 部 分 和
【问题】 (1)你了解的文化内涵是怎样的? (2)为什么说“铜臭”无法掩盖文化的芬芳? 【提示】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 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 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印度纸币上的甘地头像、 澳洲纸币上的牛仔……钞票上承载着大量的文 化信息,透过五彩缤纷的钞票,我们可以体味 其中的文化芬芳。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学案课件:阶段复习课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段复习 课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共99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学案课件:阶 段复习 课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共99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学案课件:阶 段复习 课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共99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学案课件:阶 段复习 课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共99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学案课件:阶 段复习 课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共99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学案课件:阶 段复习 课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共99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学案课件:阶 段复习 课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共99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学案课件:阶 段复习 课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共99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学案课件:阶 段复习 课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共99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学案课件:阶 段复习 课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共99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学案课件:阶 段复习 课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共99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学案课件:阶 段复习 课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共99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学案课件:阶 段复习 课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共99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学案课件:阶 段复习 课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共99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学案课件:阶 段复习 课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共99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学案课件:阶 段复习 课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共99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学案课件:阶 段复习 课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共99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学案课件:阶 段复习 课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共99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学案课件:阶 段复习 课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共99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学案课件:阶 段复习 课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共99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学案课件:阶 段复习 课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共99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学案课件:阶 段复习 课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共99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学案课件:阶 段复习 课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共99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学案课件:阶 段复习 课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共99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学案课件:阶 段复习 课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共99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学案课件:阶 段复习 课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共99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学案课件:阶 段复习 课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共99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学案课件:阶 段复习 课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共99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学案课件:阶 段复习 课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共99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学案课件:阶 段复习 课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共99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学案课件:阶 段复习 课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共99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学案课件:阶 段复习 课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共99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学案课件:阶 段复习 课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共99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学案课件:阶 段复习 课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共99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1.1《文化与社会》ppt课件1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 解析
本题以城市雕塑为背景考查文 化生活中有关文化的特点相关 知识。①项正确,城市雕塑体 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 位,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 载体;②项错误,城市雕塑体 现着城市文化,具有鲜明的个 性特征,未体现世界文化的所 谓认同感归属感;③项正确, 每一座城市雕塑都承载着一定 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寓意。④项 错误,城市雕塑不能决定城市 发展的文化方向。
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
已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
房。并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
这体现了( )
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
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
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A.①②
B.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与 经济政治的关系,考查 学生理解材料信息和相 关基础知识的能力。 “运用3D技术制作电 影”是文化现象,“创 造27亿美元的全球票 房”“带动了3D相关 产业的发展”是强调文 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 文化生产力的重要性。 ②④与题干主旨不一致。
核心考点突破
讲解点2
全面理解文化的特点
(离的(象粹(文3(素的教2不文1),“化4))从养体育开化)从从是 自 具从物。 验 而物 产文 文人然有文质个,逐质品化化类”意化载人特步活,与的特的识与体所别培动往人实有东形人与具是养,往类质的西态类精有通出精是社来现不文个神的过来神这会看象能化体文文参的产个的,,称和的化化与。品时关文由为非关的素文离代系化人文意系关养 化不社来是所化识来系,活开会看一创。形看来是动物发,种造态,看通、质展文精、文文,过接载轨化神为化化人对受体迹是现人之是们社知。的一象所分人的会识一反种。特。的精生文个映社有一神活化时。会。种活代现纯动
答案 解析
本题以城市雕塑为背景考查文 化生活中有关文化的特点相关 知识。①项正确,城市雕塑体 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 位,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 载体;②项错误,城市雕塑体 现着城市文化,具有鲜明的个 性特征,未体现世界文化的所 谓认同感归属感;③项正确, 每一座城市雕塑都承载着一定 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寓意。④项 错误,城市雕塑不能决定城市 发展的文化方向。
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
已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
房。并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
这体现了( )
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
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
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A.①②
B.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与 经济政治的关系,考查 学生理解材料信息和相 关基础知识的能力。 “运用3D技术制作电 影”是文化现象,“创 造27亿美元的全球票 房”“带动了3D相关 产业的发展”是强调文 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 文化生产力的重要性。 ②④与题干主旨不一致。
核心考点突破
讲解点2
全面理解文化的特点
(离的(象粹(文3(素的教2不文1),“化4))从养体育开化)从从是 自 具从物。 验 而物 产文 文人然有文质个,逐质品化化类”意化载人特步活,与的特的识与体所别培动往人实有东形人与具是养,往类质的西态类精有通出精是社来现不文个神的过来神这会看象能化体文文参的产个的,,称和的化化与。品时关文由为非关的素文离代系化人文意系关养 化不社来是所化识来系,活开会看一创。形看来是动物发,种造态,看通、质展文精、文文,过接载轨化神为化化人对受体迹是现人之是们社知。的一象所分人的会识一反种。特。的精生文个映社有一神活化时。会。种活代现纯动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共19张PPT)

1.“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是一座千古文化名山。
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庐山图》,以艺术的形式展现了庐山的
自然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D
B.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C.《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
D.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课堂巩固训练
2.下列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说法正确的是( )
的喜爱。各类与“佩奇”相关的产品应运而生,包括玩具、
服装、毛绒产品、图书零食等,年零售额高达10亿美元。这
说明( )
A.文化发展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B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与经济同步
D.文化对经济具有促进作用
文化建设
定文明底线。用好制度管出好习惯,是涵养“车厢里的文明”
的必然之举。“以制度划定文明底线”体现了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优秀文化对政治建设有促进作用
B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④以制度文明引领良好的文明风尚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课堂巩固训练
4.《小猪佩奇》是一部英国学前动画片,神兽儿童和年轻人
考点二:文化的社会作用
考点二:文化的社会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 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 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3.文化与综合国力
贰
易混易错知识
易混易错知识
1.峨眉山、青城山的美丽景色属于文化现象。(纯自然、 纯经济、纯政治的东西都不是文化。)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一课__文化与社会__(共36张PPT)

➢ (2)文化素养是一种素养,它是在 文化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培养出来的
➢ (3)文化作为精神活动和产品离 不开物质载体
2018年4月4日,针对社会舆论强烈关 注的“今日头条”、“快手”两家网站播 出有违社会道德节目等问题,国家广播电 视总局高度重视,立即会同属地管理部门 严肃约谈了“今日头条”、“快手”两家 网站主要负责人。
自2013年以来,我国连续几年汽车产销量稳居 世界第一,中国已经跨入汽车社会。但是驾驶者的 汽车文明意识还停留在“后觉醒”时代。一系列的 不文明交通行为反映出驾驶者的不健康驾驶心态, 也折射出当前社会汽车文明的缺乏。
文化有时会落后于经济政治的发展
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0世 纪之初的“新文化运动”;在西欧,中世纪末的 “文艺复兴”,18世纪的“启蒙运动”,都是预示 社会大变革的著名思想运动。这又说明什么?
文化有时会先于经济政治而发展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 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政治、经济以 重大影响 。
3.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并 不是和经济政治的发展完全同步。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参加村委会或居委会选举,考虑“我这一票投给谁”。 ➢参观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的各种展览。 ➢到市场上购物,挑选中意的商品。 ➢到银行贷款买房或承包一片林地、开一家小餐馆。 ➢就交通管理或环境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参加一项精神文明共建活动。 ➢旁听一次听证会。
一、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经济 政治 文化
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发展都起正面作用吗?
➢ (3)文化作为精神活动和产品离 不开物质载体
2018年4月4日,针对社会舆论强烈关 注的“今日头条”、“快手”两家网站播 出有违社会道德节目等问题,国家广播电 视总局高度重视,立即会同属地管理部门 严肃约谈了“今日头条”、“快手”两家 网站主要负责人。
自2013年以来,我国连续几年汽车产销量稳居 世界第一,中国已经跨入汽车社会。但是驾驶者的 汽车文明意识还停留在“后觉醒”时代。一系列的 不文明交通行为反映出驾驶者的不健康驾驶心态, 也折射出当前社会汽车文明的缺乏。
文化有时会落后于经济政治的发展
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0世 纪之初的“新文化运动”;在西欧,中世纪末的 “文艺复兴”,18世纪的“启蒙运动”,都是预示 社会大变革的著名思想运动。这又说明什么?
文化有时会先于经济政治而发展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 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政治、经济以 重大影响 。
3.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并 不是和经济政治的发展完全同步。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参加村委会或居委会选举,考虑“我这一票投给谁”。 ➢参观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的各种展览。 ➢到市场上购物,挑选中意的商品。 ➢到银行贷款买房或承包一片林地、开一家小餐馆。 ➢就交通管理或环境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参加一项精神文明共建活动。 ➢旁听一次听证会。
一、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经济 政治 文化
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发展都起正面作用吗?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特点 课件 (共40张PPT)

易错剖析
对应训练:(2015·四川卷,5)短短几年间,M创新科技有限公 司从仅有几个合伙人的公司发展成为全球民用小型无人机的领 航者。该公司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它专注于产品的态度,在 于它“激极尽志,求真品诚”的企业精神。这说明( )
A.优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起决定作用 B.打造优秀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目的 C.科技进步是企业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D.优秀企业文化能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
1.定考点:文化的作用
2.抓关键:一是明确文化不能 起决定作用,二是文化有先进 和落后之分。
3.析选项: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 息点“强调读书的文化意义”, 结合教材分析应该是考查文化的 作用,只有③④的观点正确,所 以选D。①错在主导地位,经济在 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的文化 生活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②错 在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才是 根本动力
于 政 治 活
下列活动是文化吗?
1.西双版纳野象谷大象活动 (不是) 2.购买水果蔬菜 (不是) 3.参加文学社、读书俱乐部 (是) 4.某国议员竞选 (不是)
文化的含义
(而非动物或自然界)
文•化文的化特—点—之人一的:精文神化活是动人及类其社产会品特有 的现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而非经济或政治)
响。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x)
(2)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
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个人、对社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A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反动的、腐朽
没落的文化会把人引向歧途。
文化的
双重性 B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④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20/12/18
8
3、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
静态:形式丰富多样(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 于文化; (产品)
动态:活动过程(生产、传播、积累)
发展: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范围: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 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2020/12/18
21
四、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地位和作用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2020/12/18
13
三、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区别 • 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 所谓经济,就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以
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所谓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它是指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
•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 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2020/12/18
11
二、文化的社会作用
• 具有表现: • ①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落后的、
2020/12/18
16
• (2009福建卷31)2008年6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封。 《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形象地展示了海峡两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由此可见
• 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 B.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 C.邮票成为展示文化软实力的载体 • D.发行邮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 ①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
所决定。 • ②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
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 A.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 B.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给经济以重大影响。某市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 吸引了大量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某市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促进了经济 的增长,
• ③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某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了劳动 者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2020/12/18
7
• (广东卷21)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 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享誉中外。这说明
•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 ③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在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 是一种文 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 化素养 开生活、实践和教育。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离不开物 质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 观历史文物.观察人们的社会行为,都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看到历史上 的和现实中的文化,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态的文化一般没有阶级性,但有民族性和和区域性。
2误区一: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属于文化现象。 • 注意: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具有的 • 误区二:文化就是音乐、戏剧等艺术。 • 像音乐、戏剧等艺术属于文化的范畴,但文化不只是艺术。它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一
单元第一课_文化与社会_复习课 件(共24张)
体味文化
文化是什么
文化与社会
文
化
在
综
合
三者关系、文化对社
国
文 化
文化与经济、政治
会发展的作用
力 竞
与
争
生
中
活
的
地
位
2020/12/18
2
一、文化的内涵
• 1、文化的内涵 • (1)从本质上看:“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 (2)从范围上看: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
2020/12/18
19
• (2009山东卷29)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应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该区某市致力于打造良 好的人文环境,吸引了大量投资;成分整合地方民俗文化资源,开发了“逍遥乡村游”旅游线路;同 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各种技术培训,培养了各类高素质人才。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做法的理论依据。
• 误区二: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唯一力量。 •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
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辨题看 到了文化的重要力量有一定的道理。 • (2)不同的文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 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所以只有先进、健康的文化才会对社会发展起 推动作用。 • (3)文化是重要的力量,生产力、科技等也是重要的力量。所以,辨题中把文化说成是唯一力量是不 对的。
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其核心是国家 政权问题; •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 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2020/12/18
14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用来区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区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人的活动。这种广义的“文化”概 念与“文明”的含义相近。例如,考古学中讲的“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等)通常 就是这种广义的文化。 • ②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 ③我们这里所讲的“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它既不同于那种 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那种狭义的“文化”。
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2020/12/18
12
注意以下几个误区
• 误区一: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所以任何文化的发展对社会的 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注意:并非任何文化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起到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 没落的文化则起到阻碍作用。
2020/12/18
5
2、文化的特点
特点
理解
是一种精 神现象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晶。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 部分。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 是一种社 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会现象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
2020/12/18
6
注意以下几个误区
• 误区一: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 • 注意:文化素养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
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 • 误区二: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 注意: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但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
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 准确把握文化的概念应注意以下四点: • 第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具有的。人是文化活动的主体,没有人就没有文化; • 第二、文化是精神的而不是经济的和政治的。 • 第三、文化既指精神活动,也指精神产品。 • 第四、文化具有意识形态文化和非意识形态文化之分。意识形态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非意识形
2020/12/18
20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 ①文化与民主政治相互交融,影响政治文明的发展。 •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 ②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
比较:不同区域的文化生活各具特色
2020/12/18
9
1.在我们身边,既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又有转瞬间已不再惊奇的网络文化.还有企
业文化、乡土文化等。这表明(
)
A.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
B 文化现象无时不有
C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D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文化
C
2020/12/18
8
3、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
静态:形式丰富多样(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 于文化; (产品)
动态:活动过程(生产、传播、积累)
发展: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范围: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 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2020/12/18
21
四、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地位和作用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2020/12/18
13
三、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区别 • 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 所谓经济,就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以
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所谓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它是指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
•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 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2020/12/18
11
二、文化的社会作用
• 具有表现: • ①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落后的、
2020/12/18
16
• (2009福建卷31)2008年6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封。 《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形象地展示了海峡两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由此可见
• 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 B.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 C.邮票成为展示文化软实力的载体 • D.发行邮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 ①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
所决定。 • ②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
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 A.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 B.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给经济以重大影响。某市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 吸引了大量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某市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促进了经济 的增长,
• ③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某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了劳动 者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2020/12/18
7
• (广东卷21)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 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享誉中外。这说明
•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 ③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在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 是一种文 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 化素养 开生活、实践和教育。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离不开物 质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 观历史文物.观察人们的社会行为,都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看到历史上 的和现实中的文化,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态的文化一般没有阶级性,但有民族性和和区域性。
2误区一: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属于文化现象。 • 注意: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具有的 • 误区二:文化就是音乐、戏剧等艺术。 • 像音乐、戏剧等艺术属于文化的范畴,但文化不只是艺术。它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课件第一
单元第一课_文化与社会_复习课 件(共24张)
体味文化
文化是什么
文化与社会
文
化
在
综
合
三者关系、文化对社
国
文 化
文化与经济、政治
会发展的作用
力 竞
与
争
生
中
活
的
地
位
2020/12/18
2
一、文化的内涵
• 1、文化的内涵 • (1)从本质上看:“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 (2)从范围上看: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
2020/12/18
19
• (2009山东卷29)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应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该区某市致力于打造良 好的人文环境,吸引了大量投资;成分整合地方民俗文化资源,开发了“逍遥乡村游”旅游线路;同 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各种技术培训,培养了各类高素质人才。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做法的理论依据。
• 误区二: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唯一力量。 •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
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辨题看 到了文化的重要力量有一定的道理。 • (2)不同的文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 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所以只有先进、健康的文化才会对社会发展起 推动作用。 • (3)文化是重要的力量,生产力、科技等也是重要的力量。所以,辨题中把文化说成是唯一力量是不 对的。
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其核心是国家 政权问题; •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 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2020/12/18
14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用来区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区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人的活动。这种广义的“文化”概 念与“文明”的含义相近。例如,考古学中讲的“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等)通常 就是这种广义的文化。 • ②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 ③我们这里所讲的“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它既不同于那种 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那种狭义的“文化”。
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2020/12/18
12
注意以下几个误区
• 误区一: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所以任何文化的发展对社会的 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注意:并非任何文化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起到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 没落的文化则起到阻碍作用。
2020/12/18
5
2、文化的特点
特点
理解
是一种精 神现象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晶。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 部分。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 是一种社 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会现象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
2020/12/18
6
注意以下几个误区
• 误区一: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 • 注意:文化素养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
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 • 误区二: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 注意: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但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
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 准确把握文化的概念应注意以下四点: • 第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具有的。人是文化活动的主体,没有人就没有文化; • 第二、文化是精神的而不是经济的和政治的。 • 第三、文化既指精神活动,也指精神产品。 • 第四、文化具有意识形态文化和非意识形态文化之分。意识形态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非意识形
2020/12/18
20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 ①文化与民主政治相互交融,影响政治文明的发展。 •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 ②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
比较:不同区域的文化生活各具特色
2020/12/18
9
1.在我们身边,既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又有转瞬间已不再惊奇的网络文化.还有企
业文化、乡土文化等。这表明(
)
A.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
B 文化现象无时不有
C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D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文化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