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铅中毒的诊断的需要依据、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预防医学考试辅导——慢性铅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慢性铅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1.临床表现 (1)神经系统 神经衰弱综合征 是早期常见征候。
有头痛、头晕、睡眠障碍、记忆⼒减退、乏⼒、肌⾁、关节酸痛。
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多发性神经炎 可表现为感觉型、运动型或混合型。
感觉型表现为肢端发⿇,四肢末端呈⼿套、袜套样感觉障碍。
运动型表现为握⼒减退,伸肌⽆⼒甚⾄⿇痹,出现“垂腕症”、“垂⾜症”、鱼际肌萎缩等。
严重中毒病⼈可出现癫痫样发作、精神障碍或脑神经损害的中毒性脑病。
(2)消化系统 ⼝内有⾦属味,有⼈齿龈可见蓝⾊铅线。
如出现顽固性便秘,则常为腹绞痛的先兆。
腹绞痛是铅中毒的典型症状之⼀,多为突然发作,呈持续性绞痛,部位多在脐周,发作时患者⾯⾊苍⽩,⼤汗淋漓,常伴呕吐,烦躁不安,⼿按压腹部疼痛可缓解。
检查时腹部平坦柔软,⽆固定压痛点,⽆反跳痛,肠鸣声减弱。
⽬前典型的腹绞痛发作已少见,多表现为腹部隐痛,腹胀等。
(3)⾎液系统 表现为铅容和贫⾎。
患者⾯部及肢端呈灰⽩⾊,贫⾎常呈低⾎红蛋⽩性,周围⾎中可见点彩红细胞、织红细胞及碱粒红细胞的增多。
此外⼥性患者常有⽉经不调、流产及早产等。
2.诊断 (1)铅吸收 有密切铅接触史,尿铅量增⾼。
(2)轻度中毒 尿铅量增⾼,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可伴有腹胀、腹隐痛、便秘等症状,尿粪卟啉阳性或碱粒红细胞增多。
(3)中度中毒 除上述表现外,⾄少具有下列表现之⼀者,可诊断为中度中毒:腹绞痛;贫⾎;感觉型多发神经炎或伸肌⽆⼒。
(4)重度中毒 除以上表现外,具有下列⼀项者,可诊断为重度中毒:铅⿇痹;中毒性脑病。
3.防治 (1)治疗及处理 轻度铅中毒,可做驱铅治疗和对症治疗,⼀般不必调离原⼯作。
考 试 ⼤ 站整理常⽤:依地酸⼆钠钙,每天0.5~1.0g,稀释后静脉注射或滴注。
⽤药3~4天后间隔停药3~4天为⼀疗程。
⼆巯基丁⼆酸钠,每天lg,稀释后静脉注射,疗程同前。
中度中毒除治疗外,原则上应调离铅作业。
重度中毒必须调离铅作业,并给予积极治疗。
慢性铅中毒

(六)治疗
驱铅治疗:首选依地酸二钠钙 次选二巯基丁二酸钠 对症治疗:铅绞痛→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 或皮下注射阿托品 一般治疗:适当休息,合理营养, 补充维生素
治疗处理:
防 治 原 则
轻度铅中毒 一般不必调离原工作,可作驱铅 治疗。常用依地酸二钠钙、二巯基丁 二酸钠,每天1g,静脉注射,3~4天 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天~4天。
此外,某些药品也含有铅,如樟
丹、黑锡丹治疗癫痫和支气管哮喘,
如达到中毒剂量,可引起中毒。
(四)临床表现
消化系统 神经系统 造血系统 其他
消化系统:
铅线 (PbS, 蓝黑色)、 口内金属味、 便秘、 铅绞痛(lead colic)
腹绞痛是铅中毒的典型症状之一, 表现为腹部阵发性绞割样疼痛,检查 时腹软、喜按,无固定压痛点,多伴 有呕吐、面色苍白、烦躁冷汗、体位 蜷曲等。
毒物存在的形式:气溶胶。 气溶胶**:空气中的雾、烟、粉尘。
毒性分级(LD50/LC50):剧毒、高毒、中等毒、 低毒
二、职业性铅中毒
接触机会 毒理作用 临床表现 诊断 预防控制
(一)理化特性
柔软、灰白色的重金属
比重11.3
400~500℃时大量铅蒸汽逸出→铅烟
诊断
我国现行的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 及分级标准如下:
1.铅吸收:
有密切铅接触史,尿铅量增高,尚 无铅中毒的临床表现。
2.慢性铅中毒:
①轻度中毒: 除尿铅含量增高外,出现轻度神经 衰弱综合征,可伴有腹胀、腹隐痛、便 秘等症状, 尿粪卟啉阳性或碱粒红细胞 增多。
②中度中毒: 在轻度中毒基础上,尚有腹绞痛、 贫血、中毒性周围神经病三者中之一, 可诊断为中度中毒。 ③重度中毒: 除以上表现外,具有铅麻痹或铅中 毒性脑病之一者,可诊断为重度中毒。
铅中毒诊断标准

铅中毒诊断标准铅中毒是由于长期接触铅及其化合物而引起的一种慢性中毒症状。
铅中毒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及早发现并进行有效诊断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铅中毒的诊断标准,帮助医务人员和公众更好地了解铅中毒的诊断方法。
一、临床症状。
铅中毒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疲劳、失眠、食欲不振、腹痛、便秘、肌肉酸痛等。
在儿童中,铅中毒还会导致智力发育受损。
因此,医务人员在诊断铅中毒时,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进行综合分析。
二、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诊断铅中毒的重要手段。
血铅浓度是诊断铅中毒的主要指标,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血铅浓度应低于25微克/升。
另外,还可以通过尿液、头发等样本进行铅含量的检测,以帮助确认诊断。
三、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在诊断铅中毒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X线检查可以发现铅中毒患者骨骼系统的异常情况,如铅积聚在骨骼中的情况。
此外,还可以通过腹部超声、CT等检查手段了解内脏器官的情况,帮助诊断铅中毒的病情。
四、病史调查。
在诊断铅中毒时,医务人员还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调查。
了解患者的职业暴露史、居住环境、饮食习惯等情况,有助于确定患者是否存在铅中毒的可能性。
此外,还需要了解患者的个人习惯、生活方式等情况,综合分析患者的铅中毒风险。
五、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常规的诊断手段外,还可以结合其他辅助检查手段进行铅中毒的诊断。
例如,神经系统功能检查、肝肾功能检查等,都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确定诊断。
综上所述,铅中毒的诊断需要综合运用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史调查以及其他辅助检查手段,进行全面、准确的诊断。
对于怀疑患有铅中毒的患者,及时进行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因此,医务人员和公众应加强对铅中毒的认识,提高对铅中毒的警惕,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减少铅中毒对健康造成的危害。
慢性铅中毒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黄金祥职业性慢性铅(lead,Pb)中毒是由于接触铅烟或铅尘所致的以神经、消化、造血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一、诊断及分级标准(一)轻度中毒1.血铅≥2.9 μmol/L(0.6 mg/L、600 μg/L)或尿铅≥0.58 μmol/L(0.12 mg/L、120 μg/L);且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可诊断为轻度中毒:①尿δ-氨基-r-酮戊酸(δ -ALA)≥61.0 μmol/L(8mg/L、8000 μg/L)者;②血红细胞游离原卟啉(EP)≥3.56 μmol/L(2 mg/L、2000 μg/L);③红细胞锌原卟啉(ZPP)≥2. 91 μmol/L (13.0 μg/gHb);④有腹部隐痛、腹胀、便秘等症状。
2.诊断性驱铅试验,尿铅≥3.86 μmol/L(0.8 mg/L、800 μg/L)或4.82 μmol/24小时(1mg/24小时、1000 μg/24小时)者,可诊断为轻度铅中毒。
(二)中度中毒在轻度中毒的基础上,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①腹绞痛;②贫血;③轻度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三)重度中毒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①铅麻痹;②中毒性脑病。
二、诊断依据根据确切的职业史及以神经、消化、造血系统为主的临床表现与有关实验室检查,参考作业环境调查,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类似疾病,方可诊断。
(一)职业接触铅为柔软略带灰白色的重金属。
职业接触常见于铅矿的开采、烧结和精炼,含铅金属和合金的熔炼,蓄电池制造,印刷业铸字和浇板,电缆包铅,自来水管道、食品罐头及电工仪表元件焊接,拆修旧船、桥粱、建筑物时的焊割作业等。
此外,在用铅化合物作颜料、釉料、油漆、橡胶、塑料、玻璃、陶瓷、炸药等工业也可有职业接触。
国内以铅熔炼、蓄电池制造行业发生铅中毒的人数较多。
(二)临床表现职业接触铅及其无机化合物主要引起慢性中毒。
因中毒程度不同,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通常呈隐匿发展过程,以神经、消化和造血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为主。
铅中毒诊断标准

铅中毒诊断标准铅中毒是指人体长期或大量接触铅及其化合物而引起的中毒症状。
铅中毒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因此及早发现并进行诊断十分重要。
下面将介绍铅中毒的诊断标准,以便医务人员和相关从业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患有铅中毒。
首先,铅中毒的诊断需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
铅中毒患者常常表现为头痛、乏力、易激动、记忆力减退、失眠等神经系统症状,同时还可能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食欲减退、腹痛、便秘等。
因此,医务人员应当重点询问患者的症状,尤其是与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相关的症状,以便及时发现铅中毒的可能性。
其次,铅中毒的诊断还需要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血铅浓度是诊断铅中毒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成年人的血铅浓度超过100μg/dl(微克/分升)即可诊断为铅中毒。
此外,尿铅浓度和骨铅含量也可以作为辅助诊断的指标,对于潜在的铅中毒患者,应当进行定期的血铅、尿铅和骨铅浓度检测,以便及时发现铅中毒的风险。
另外,铅中毒的诊断还需要考虑患者的暴露史。
铅中毒通常是由于长期接触铅及其化合物而引起的,因此医务人员在诊断铅中毒时,应当询问患者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等,以便了解患者是否存在铅暴露的可能性。
此外,患者的个人史、家族史和社会史也对铅中毒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最后,铅中毒的诊断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相似症状的疾病。
铅中毒的临床症状并不特异,很容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因此在诊断铅中毒时,医务人员需要进行全面的鉴别诊断,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相似症状的疾病,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总之,铅中毒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暴露史和鉴别诊断等多方面的因素,以便及时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患有铅中毒。
医务人员在进行铅中毒的诊断时,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和检查结果,全面了解患者的暴露史,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为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慢性铅中毒的诊断标准

慢性铅中毒的诊断标准慢性铅中毒是一种常见的职业病和环境污染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因其症状缓慢出现且缺乏特异性,容易被忽视和误诊。
因此,正确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防至关重要。
慢性铅中毒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
下面将详细介绍慢性铅中毒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慢性铅中毒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疲劳、失眠、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便秘或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以及关节痛、肌肉无力、神经系统症状等。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贫血、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等全身性症状。
医生应当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对慢性铅中毒进行初步判断。
二、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诊断慢性铅中毒的重要手段。
常规检查包括血铅浓度、尿铅浓度、血红蛋白、血清铁、血清肌酐等指标。
其中,血铅浓度是最常用的诊断指标,正常值应低于25μg/dL。
此外,还可以进行骨髓、尿液、头发等的铅含量检测,以及神经电生理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辅助诊断手段。
三、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是诊断慢性铅中毒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患者的职业史、生活史、饮食史等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其可能的铅暴露源和途径。
同时,还需对患者所居住或工作的环境进行调查,了解周围环境中铅的污染情况。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慢性铅中毒。
综上所述,诊断慢性铅中毒需要综合运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三大手段。
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这些手段进行综合分析,以确诊或排除慢性铅中毒。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还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相似症状的疾病,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最后,对于已确诊患有慢性铅中毒的患者,医生还需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总之,慢性铅中毒的诊断需要综合运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等多种手段,医生应当在诊断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确保诊断的准确性,为患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重金属中毒诊断标准

重金属中毒诊断标准重金属中毒是指人体长期或短期接触过量重金属元素而引起的中毒症状。
不同的重金属中毒会有不同的诊断标准,下面我将以常见的铅中毒和汞中毒为例,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标准等多个角度来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是铅中毒的诊断标准,铅中毒的临床症状包括头痛、疲乏、失眠、腹痛、便秘、贫血等,严重者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和肾脏损害。
实验室检查方面,可通过血铅浓度和尿铅浓度来进行诊断。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成人静脉全血铅浓度超过100μg/L为中毒,尿铅浓度超过100μg/g肌酐也被认为是中毒。
儿童的铅中毒标准相对较低,血铅浓度超过70μg/L即可被诊断为中毒。
此外,还可以通过骨髓铅浓度和X射线骨密度测定来评估慢性铅中毒。
综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做出铅中毒的诊断。
其次是汞中毒的诊断标准,汞中毒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神经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和肾脏损害。
实验室检查方面,可通过血汞浓度和尿汞浓度来进行诊断。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成人静脉全血汞浓度超过10μg/L为中毒,尿汞浓度超过35μg/g肌酐也被认为是中毒。
此外,还可以进行头发汞浓度和尿中有机汞浓度的检测来评估汞中毒情况。
综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做出汞中毒的诊断。
除了以上提到的两种重金属中毒外,其他重金属中毒的诊断标准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的重金属种类和病情特点来确定。
在诊断重金属中毒时,临床医生需要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暴露史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希望以上回答能够满足你的要求。
铅中毒诊断标准

铅中毒诊断标准
铅中毒是由于长期暴露在铅的环境中,铅在体内积累过多而导致的中毒症状。
铅中毒的诊断标准主要是基于铅在血液和尿液中的浓度。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指南,成人血液铅浓度大于或等于5 μg/dL(微克/分升)被认为是高于正常水平的标准。
儿童血液铅浓度高于5 μg/dL则被认为是可疑的中毒症状。
此外,儿童的血液铅浓度高于10 μg/dL被认为是铅中毒的诊断标准。
另外,尿液中的铅浓度也可以用于诊断铅中毒。
成人尿液中的铅浓度大于或等于100 μg/L(微克/升)被认为是超过正常水平的标准。
儿童尿液中的铅浓度高于30 μg/L则被认为是可疑的中毒症状。
尿液中的铅浓度通常是血液铅浓度的指标。
除了血液和尿液测试,医生还会根据病人的症状和暴露史进行诊断。
一些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肌肉疼痛等,严重的铅中毒还会导致神经系统和肾脏损伤。
总之,铅中毒的诊断需要基于血液和尿液测试以及病人的症状和暴露史。
及时发现并治疗铅中毒可以有效预防慢性中毒和其它相关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题题目:某蓄电池厂工人从事铅作业3年,2年前开始出现间断头晕、口腔内经常有甜味,偶有腹部不适、便秘、便秘时伴有腹痛,去医院职业病科就诊。
经检查,诊断结果为慢性轻度铅中毒。
问题:1.慢性铅中毒的诊断主要需要那些依据?
2.慢性轻度铅中毒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标准答案:
依据:
(1)了解该患者的职业史;(4分)
(2)调查该厂生产作业环境,测定作业场所空气中的铅浓度;(3分)
(3)同作业场所工人健康检查结果;(3分)
(4)症状与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5分)
2.慢性轻度铅中毒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1)轻度中毒诊断标准:
血铅≥2.9μmol/L或尿铅≥0.58μmol/L,且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3分)
a.腹绞痛;
b.贫血;
c.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2)处理原则:驱铅治疗后可恢复工作,一般不必调离铅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