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质量通病预防措施方案

合集下载

质量通病预防及治理措施

质量通病预防及治理措施

质量通病预防及管理措施
质量通病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通常是由于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常见错误或者不良操作引起的。

为了预防和管理质量通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和执行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包括质量检查和测试的流程和标准,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2. 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确保员工了解和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质量要求,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

3. 强化过程控制:建立和执行严格的生产过程控制措施,包括工艺参数的监控和调整,以及对关键环节的把控,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4. 加强供应链管理: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符合质量要求,同时加强对供应链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质量问题。

5. 引入先进的质量管理工具和技术:如六西格玛、质量功能展开等,以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质量通病的发生。

6. 加强质量反馈和改进:建立健全的质量反馈机制,及时采集和分析质量数据和客户反馈,发现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防止质量通病的再次发生。

7. 加强质量监督和审核:定期进行质量监督和审核,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预防和管理质量通病,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一、低质量的通病
1、质量标准不一:不同企业的质量标准可能存在差异,例如同样属于一类产品,一家企业的质量标准可能只有别的企业的一半,从而在同样的投入下产生的产品质量就会有不同。

2、生产流程不严格:一般来讲,如果生产流程不够严格,会导致质量出现问题,例如计量不准,工序控制不严,环境控制不严等,都会影响产品的质量。

3、人员技术能力不足:受技术水平限制,如果操作人员技术能力不足,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4、设备质量不合格:设备质量不合格,例如不按照规定,使用质量差的耗材和设备,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差。

5、工艺设计不合理:如果工艺设计不合理,如对工艺参数过分的压缩,缩短了生产时间,但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

二、预防低质量的措施
1、制定质量标准:企业应制定完善的质量标准,保证产品质量在合理范围内,并适时进行调整。

2、严格控制生产流程:企业应对生产流程进行严格控制,加强计量控制、工艺控制和环境控制,保证产品质量稳定。

3、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员:企业要培养能够提高产品质量的高素质技术人员,严格把关技术水平,才能达到质量高的要求。

消除质量通病的方法和措施

消除质量通病的方法和措施

消除质量通病的方法和措施1、砼工程(1)质量通病:砼和易性不良。

消除措施:控制水泥标号与砼强度等级之间的合理比值,严格遵守施工规定的最大水灰比的最小水泥用量;严格按试验确定的配合比施工;配料准确,并保证足够的搅拌时间;选用正确运输方法,控制运输时间;测定拌制地点和浇筑处的坍落度,控制后者的数值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2)质量通病:砼表面蜂窝麻面。

消除措施:控制砼配合比和搅拌时间;防止运输中漏浆、离析和运输时间过长;控制浇筑时的坍落度符合要求;采用合适的浇筑顺序和方法,控制自由下落高度不超过2m,浇筑分层进行,分层厚度根据捣实方法按施工规范要求确定;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防止漏振和过度振捣;随时检查模板及支架的变形情况,尤其防止漏浆。

(3)质量通病:砼表面裂缝。

消除措施:检查水泥出厂合格证,进厂抽检报告单;砂石质量符合有关标准规定,石子含泥量高时冲洗,不采用细砂;对温度影响的裂缝采用低热水泥,合理选用骨料和配合比,以降低水泥用量,并加强养生。

2、钢筋工程(1)质量通病:钢筋严重锈蚀。

消除措施:对颗粒状或片状老锈必须清除;钢筋除锈后仍留有麻点者,严禁按原规格使用。

(2)质量通病:钢筋弯曲不直。

消除措施:采用调直机冷拉或人工方法调直;对严重曲折钢筋,曲折处圆弧半径较小的硬弯,调直后检查有无裂纹;对矫正后仍不直的钢筋,不准用作受力筋。

(3)质量通病:咬边焊缝与钢筋交接处有缺口。

消除措施:选用合适电流,防止电流过大;焊弧不可拉得过大;③控制焊条角度和运弧方法。

3、砌石工程(1)质量通病:石材强度等级和规格不符合设计要求,尺寸形状偏差过大。

消除措施:选用符合要求的料场,进料前对料场进行调查;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加强石料验收和保管工作;外形尺寸不合格的石料重新加工修整,合格后方准使用。

(2)质量通病:石料未坐实或坐稳,砂浆不饱满。

消除措施:认真清理基底;先铺砂浆后坐浆砌石;砌筑时大面朝下,对于较大的缝隙应用石块填充。

质量通病的预防与防治措施

质量通病的预防与防治措施

质量通病的预防与防治措施质量通病是指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导致产品质量下降或产生缺陷。

为了预防和解决质量通病,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一、常见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1.设计不合理:设计不合理是导致产品质量问题的一个常见原因。

为了预防设计不合理,应加强设计工作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包括需求分析、方案选择、设计验证等环节。

同时,加强设计与制造的协同合作,及时解决设计问题,确保产品的可制造性和可靠性。

2.材料问题:材料选择不当或材料质量不过关是会引起产品质量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解决材料问题,应建立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确保选用合格的原材料。

同时,引入先进的材料检测方法和技术,对原材料进行全面检测,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3.工艺不规范:工艺不规范是导致产品质量问题的一个常见因素。

为了预防工艺不规范,应建立严格的工艺管理制度,明确各工序的操作规程,借助先进的工艺设备和技术手段,提高生产工艺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此外,加强工人的技术培训和素质教育,提高工人的操作技能和意识。

4.设备故障:设备故障是导致产品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解决设备故障,应加强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修复,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同时,建立设备故障记录和分析制度,对设备故障进行及时分析和处理,找到故障根源并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5.人为失误:人为失误是引起产品质量问题的一个常见原因。

为了预防人为失误,应加强员工的职业培训和素质教育,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质量意识。

同时,建立员工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鼓励员工参与质量管理活动,提出改进意见。

1.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符合国家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控制、质量检验和质量改进等各个环节。

通过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和程序,确保产品能够符合设计要求和客户需求,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

2.引进先进的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引入先进的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如六西格玛、质量功能展开等,对产品制造过程进行全面控制和优化,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和可靠性。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最全版)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最全版)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最全版)质量通病是指在各个行业和领域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它们可能影响产品的性能、功能、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

为了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我们需要针对质量通病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从不同行业的角度出发,为大家介绍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1. 制造业(1)材料选择:采购过程中要严格把关原材料的质量,确保材料符合设计和生产要求,避免因材料质量问题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

(2)生产过程控制:建立科学的生产工艺和制度,明确各个工序的操作要求和质量标准,并且进行严格的监控和检验,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

(3)设备维护: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生产质量问题。

2. 建筑业(1)设计规范: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建筑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建材质量控制:建材是建筑的基础,要选择符合质量标准的建材,并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测,避免使用质量不合格的建材。

(3)工程施工管理: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严禁违规操作和使用劣质材料。

3. 医药行业(1)临床试验:在新药开发过程中进行临床试验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试验,并进行必要的监管和检验。

(2)药品生产过程控制:严格按照药品生产的标准和流程进行生产,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3)药品监管:加强药品的监管力度,对市场上的药品进行抽检和质量检验,严厉打击假药和劣药的生产和销售行为。

4. 食品行业(1)食品安全管理: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和管理,建立食品安全的追溯体系,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2)生产过程控制:建立科学的食品生产工艺和流程,进行严格的生产控制和质量监控,确保食品的质量合格。

(3)食品检测和抽检:加强对食品的检测和抽检工作,确保市场上的食品质量合格,杜绝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

5. 电子产品行业(1)原材料选择:选择符合质量要求的电子元器件作为原材料,并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测和认证。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
1. 背景介绍
在制造和生产过程中,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是常见且不可避免的。

质量通病是指
多个产品具有相同或相似缺陷的问题。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减少生产成本,必须建立有效的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

2. 质量通病分析
在制造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包括但不限于:
•工艺问题导致的产品不合格
•原材料问题引发产品质量下降
•设备故障导致生产中断
•人为因素引起的生产差错
3. 预防措施
3.1 加强质量管理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控制流程、质量标准和质量检测方法,确
保产品质量可控。

3.2 优化生产工艺
定期检测和改善生产工艺,降低产品生产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的可能性。

3.3 强化原材料采购
加强对原材料的供应商管理,确保原材料符合标准,避免原材料问题对产品质
量造成影响。

3.4 提升员工培训
定期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和质量意识培养,提高员工对产品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减少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4. 应急措施
4.1 引入质量审核机制
建立定期质量审核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产品质量问题,避免质量通病扩大影
响规模。

4.2 及时处置质量问题
一旦发现质量问题,要立即停止生产,追踪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避免产品批次受到影响。

5. 结语
质量通病是企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如何有效预防和处理质量通病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生产工艺,强化原材料采购和员工培训,以及建立应急处置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产品质量问题的发生率,提高产品质量,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

住在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住在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住在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一、住宅工程的质量通病1、墙体开裂:常因设计、施工和材料质量不过关造成。

2、水泥外墙开裂:常因施工过程中忽略预防和施工技术不到位所致。

3、屋面渗漏:常因屋面材料选用不当、工艺施工不规范以及未能及时维修所致。

4、楼梯裂缝:常因设计、施工要求和操作要领不当造成。

5、家居电气火灾:常因设计施工材料质量和后期维护管理不到位所致。

二、预防和治理方案1、加强设计和施工过程监管。

工程设计阶段,应加强对设计图纸的审查,确保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

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操作和施工人员的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各项操作符合规定,材料符合质量要求。

3、加强材料管理。

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材料的采购和使用管理,保证材料的品质,防止使用劣质材料。

4、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和整洁,提高施工质量。

5、加强质量检验。

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检验,确保工程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

6、加强后期维护管理。

业主、物业公司应加强对房屋的日常维护管理,确保房屋的安全和舒适度。

7、强化建筑质量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建筑质量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责任人,引导和规范工程建设过程。

8、加强社会监督。

加强对工程建设过程的社会监督,提高公众对工程质量问题的关注度,促使相关部门和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保障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三、结语工程质量通病不仅影响房屋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也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对工程质量通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在加强相关方面的管理和监督的基础上,才能有效预防和治理工程质量通病,保障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希望有关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推动工程质量的全面提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和舒适的居住环境。

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一)汽机部分1、总结以往施工经验,引起热力系统漏水、漏汽的因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阀门的泄露;法兰的泄露;焊口的泄露;疏水漏斗的冒汽等等。

为消除这些问题,应采取如下措施,提高工艺质量。

1)防止阀门泄露主要采取以下措施a、认真检修阀门,阀门的盘根一律更换为石墨盘根。

b、安装前对于每一个阀门进行水压试验,合格后再进行安装。

c、阀门的压兰紧力要均匀,松紧适当,以保证不沿门杆漏气漏水。

d、检修时格外注意保证门盖螺栓的紧力均匀,不能保证要求时换垫,特殊垫要求厂家提供备用垫。

e、安装过程中,各种阀门的安装规格和参数必须和设计相符,严禁以小参数的阀门用于高参数。

f、阀门检修后要有检修记录,检修编号和阀门领用记录,以防止错用阀门和使用未经检验的阀门。

g、阀门检修合格后,在阀门合适位置用钢字头打上阀门检修编号和检修人代号,并同检修记录对应一致。

h、合金部件须经光谱检验,合格后投入使用。

i、对于安全门的检修要求做好原始记录,对门口要进行研磨,保证接触良好,防止因门口不严造成漏水、漏汽。

j、阀门在安装后,进行成品保护,交叉作业做好隔离。

k、对于抽汽管道的止门门盖一旦出现泄漏要重新换垫。

l、油系统阀门门盖与阀体间垫片应为耐油石棉垫或金属缠绕垫。

2)对于法兰的漏汽、漏水采取以下措施a、法兰在安装时认真检查法兰密封面,不能有径向沟槽,结合面平整没有变形,法兰厚度要和设计相符。

对于中、低压管道平焊法兰的焊接要采用里、外焊的施工方法。

c、紧固法兰螺栓时,要采用对称紧固方法,用力应均匀。

d、除循环水、工业水、冷却水系统外的所有法兰垫片一律采用石墨缠绕垫片。

e、在现场施工中取消齿形垫片,禁止使用双层法兰垫片。

f、对于高温、高压的蒸汽管道法兰螺栓要考虑螺栓的热紧,一般在施工过程中预留出法兰不保温,在系统运行参数下热态紧固法兰后再保温。

g、对于热工的阀门和仪表的垫片采用退火后的紫铜垫。

h、法兰螺栓的材质要和设计相符,安装前仔细核对高温高压的法兰螺栓,合金螺栓应有光谱合格标记及相应硬度检验标记,避免用错,防止运行中发生蠕变造成法兰漏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台200MW海上风电项目陆上集控中心设备安装工程消除质量通病预防措施施工单位项目部(章)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批准: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审核: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编写: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目录1 工程概况 (1)2 编制目的 (1)3 编制依据 (1)4 人员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责 (2)4.1组织机构 (2)4.2管理职责 (2)5 质量目标: (2)6 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措施 (2)6.1变配电设备及母线安装 (2)6.2电缆线路施工及二次接线 (3)6.3接地施工 (9)6.4电气照明、消防、智能系统装置安装 (11)1 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东沙南部,东沙垦区边缘,场区中心离岸距离约36km,涉海面积为29.8km2。

工程场区泥面高程1m~-8m。

风电场总装机容量200MW,配套建设50台4.0MW风电机组,一座220kV海上升压站,35kV 场集电线路、220kV送出海缆和一座陆上集控中心。

本工程50台风电机组所发电力由集电线路(35kV海缆)就近汇集送至220kV海上升压站35kV配电装置,并通过海上升压站升压至220kV后,经1回220kV海缆送至陆上集控中心,最终送入系统。

集控中心位于东台市东南约70km弶港镇川水港闸现有海堤公路的外侧,属黄海潮间带滩涂地貌单元,场区呈矩形,现有场区为外侧滩涂。

集控中心位于现在有海堤的外侧。

集控中心集控中心南侧拟新修一进场道路与海堤路连接。

陆上集控中心设有置综合楼、220kV配电装置楼、SVG楼(含消防泵房和水池)及辅助建(构)筑物。

252kVGIS、SVG、开关柜为户布置,降压变、高抗为户外布置。

2 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的要求,规开展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落实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提高质量通病防治工作效果,进一步提高本工程的工程质量,针对本工程设备安装调试工程的一次设备安装调整、母线施工、屏柜安装、电缆敷设、接线与防火封堵等方面的质量通病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保障本工程的安全、高质量的完成。

3 编制依据《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示手册》《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Q/GDW248-2008)《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典型大纲》(火电、送变电部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GB50147-20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GB50148-20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GB50149-20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GB50168-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GB50169-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GB50171-2012《110~75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GB50233-20144 人员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责4.1组织机构组长:飞副组长:许强成员:郭兴磊、宋联法4.2管理职责组长职责:组织工程施工,指导质量控制工作的实施,对工程质量控制工作进行安排、检查和总结。

副组长职责:参与工程整体质量控制策划,根据总体策划制定阶段质量控制实施目标,并组织和指导责任部门进行质量控制、通病防治工作的实施,并对阶段目标的实施情况定期监督、检查和总结。

成员职责:相关质量控制、通病防治工作的具体实施、总结与汇报。

5 质量目标:施工全过程严格把控施工工艺,消灭质量通病,施工质量业主不满意为零。

确保《强制性条文》实施率100%,安装单位工程优良率100%。

做好设备调试工作保障整套启动一次成功。

6 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措施6.1变配电设备及母线安装6.1.1变压器油箱、法兰连接处渗漏油原因分析:各部件密封处理不当,未按规要求进行整体密封试验。

防治措施:1)仔细处理每个密封面,所有大小法兰密封面或密封槽在安装密封垫前均应清理干净,密封面光滑平整,显出本色;采用与各封面尺寸配合良好的耐油密封垫圈,并将变形、失效垫圈全部更换;对于无密封槽的法兰,将密封垫用密封胶粘在有效密封面上;紧固法兰时,采用对角线方向,交替、逐步拧紧各个螺栓,最后统一紧一次,以保证压紧程度一致。

2)变压器注油完毕,按制造厂要求做整体密封试验,对渗漏处进行处理。

治理措施:更换密封圈或重新均匀紧固螺栓。

6.1.2架空线架设松弛度不一致原因分析:架空线下线尺寸计算不合理。

防治措施:架空线下线采用统一计算公式计算导线长度,下线时将导线尽量放直测量,保证测量准确。

治理措施:重新下线。

6.1.3管型母线不平直、不美观原因分析:安装方法不当。

防治措施:1)安装前母线对焊时,可根据经验预留一定弯度,安装时母线上凸,受重力作用使母线趋于平直;2)正确采取防风振动措施。

治理措施:重新安装,包括增加防风振动措施。

6.1.4硬母线连接螺栓规格不符合要求,连接不紧固原因分析:对规程不了解,图省事,未按要求力矩进行螺栓紧固。

防治措施:1)母线孔径不应大于接线端子直径1mm,螺栓长度宜露出螺母2~3扣;2)严格按规定紧固力矩紧固螺栓,紧固完后应进行检查。

治理措施:对不符合要求的螺栓予以更换;采用力矩扳手重新紧固。

6.1.5架空线与线夹连接处出现灯笼现象,导线有损伤原因分析:线夹安装方法不当,导线未进行相应保护。

防治措施:1)在切取铝绞线时,应在切口的附近用铁丝扎牢,以防止松股。

一般对于设备连线采用反压法,即从线夹管口向引流板方向依次压接;2)放线时,平整一块场地,铺上旧胶皮或苇席,架起导线盘后,在上面放线、测量、切割、压接。

放线过程中,注意保护导线不受外力损伤。

治理措施:1)将端头切除重新压接;2)导线有扭结、断股、明显松股或同一截面损伤面积超过导电部分总截面的5%的情况的,应予以更换,不得使用。

6.2电缆线路施工及二次接线6.2.1电缆保护管敷设不到位,排管管口不齐,保护管口有毛刺,敷设后封堵管口不及时原因分析:设备接线位置不清,保护管弯制弧度不统一,对规程不了解,质量要求不严,图省事。

防治措施:1)电缆保护管施工前应参照安装图纸确定电缆接线盒位置;2)保护管弯制严格控制弯度长度;3)保护管切割后,立即修整管口毛刺,敷设完后及时封堵管口;4)严格按照规要求进行质量控制和验收。

治理措施:1)排管管口不齐,进行切割取齐;2)采用火焊切割的重新切割或用磨光机打磨管口;3)管口有毛刺,采用锉刀打磨光滑;4)未封堵管口的及时封堵。

6.2.2电缆保护管弯曲半径太小,有扁、凹、裂现象,敷设时弯头露出地面,不美观原因分析:保护管制作采用弯管模具不合适,保护管敷设深度不够。

防治措施:1)电缆保护管弯制应采用合适的模具并控制保护管弯制角度;2)保护管敷设时应控制敷设深度。

治理措施:1)保护管有扁、凹、裂现象的不得使用,重新弯制使用;2)弯头露出地面的保护管重新敷设。

6.2.3电缆敷设不整齐,交叉处理不好原因分析:未做好敷设工作的合理规划,敷设次序不正确。

防治措施:1)电缆施工采用微机辅助管理;2)电缆敷设时,合理配备人员分段指挥并现场控制质量;3)电缆敷设时同一路径电缆尽量一批敷设完,敷设时按先长后短,先上后下,先后外顺序敷设,敷设一根及时整理绑扎固定一根,排列应整齐;4)增加中间验收环节,敷设整理不合格,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治理措施:对已敷设电缆进行整理,绑扎固定。

6.2.4电缆封堵不密实、不美观,个别地方漏刷防火涂料原因分析:封堵方法不合理,对封堵工作不重视。

防治措施:1)编制有针对性的作业指导书,明确封堵要求,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2)加强质量检查。

治理措施:1)封堵不密实处,重新封堵;2)漏刷处补刷防火涂料。

6.2.5电缆存放及敷设后做头前电缆端头未封堵,电缆受潮原因分析:工作人员不重视。

防治措施:1)技术人员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2)加强质量检查。

治理措施:将受潮的电缆端头切除,不予使用。

6.2.6金属电缆管生锈原因分析:电缆管除锈防腐不符合要求或购买的镀锌管质量差。

防治措施:1)金属电缆管应先进行除锈,然后刷漆;2)加强采购质量控制。

治理措施:金属电缆管应在外表涂防腐漆或涂沥青,镀锌管镀锌层剥落处涂以防腐漆。

6.2.7金属电缆管连接采用直接对焊原因分析:对规要求不清、图省事。

防治措施1)编制有针对性的作业指导书,明确要求;2)准备相应规格套管管材或加工制作套丝短套管;3)金属电缆管连接采用短套管焊接或螺纹连接,管接头的长度不应小于电缆管外径的2.2倍;4)金属电缆管连接牢固,密封良好,两管口应对准。

防治措施:将电缆管切断重新制作。

6.2.8只在电缆两端挂设电缆标识牌,电缆牌标识容过少,个别电缆标识牌挂设错误原因分析:1)质量要求不严;2)认为按规要求挂设电缆牌无用;3)工序安排不当,统一安排在二次接线完成后更换正式电缆牌;4)挂设标识牌不认真、图省事。

防治措施:1)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明确要求;2)加强质量监督检查力度;3)二次接线完成后统一挂设电缆牌存在困难时,应在接线过程中挂设电缆牌;4)标志牌上应注明线路编号。

当无编号时,应写明电缆型号、规格及起迄地点;并联使用的电缆应有顺序号。

治理措施:1)在电缆接头、拐弯处、夹层、隧道及竖井的两端、井等地方,电缆上补装标志牌;2)对不符合要求或挂设错误的标识牌予以更换。

6.2.9除规允许情况外,仍出现电缆对接头原因分析:1)电缆敷设前未进行有效规划;2)敷设电缆时对设备位置不清楚,敷设位置错误。

防治措施:1)电缆敷设前根据购买的每盘电缆长度对电缆进行规划,确定各盘电缆敷设哪几根电缆;2)电缆敷设时应由熟悉设备位置及接线位置的施工人员,在电缆两段负责确定电缆预留长度;3)必要时与电缆厂协商,特殊加工超长电缆。

治理措施:1)尽量更换不够长的电缆,并用于其他短电缆敷设,重新敷设本根电缆;2)按规要求做对接头,并做好相应记录。

6.2.10金属软管连接不美观原因分析:金属软管过短,用胶布包裹固定,图省事。

防治措施:1)金属软管两端应固定牢固,避免一段时间后滑下;2)电缆保护管敷设应到位,原则上金属软管长度不超过0.8m。

治理措施:1)金属软管连接不牢处进行固定;2)电缆软管过长的更换钢管配合金属软管敷设电缆。

6.2.11直埋电缆埋设深度不够,电缆间距不够原因分析:对规要求掌握不够、图省事。

防治措施:1)电缆埋设深度不小于0.7m,并应埋于冻土层以下;2)电缆之间平行、交叉最小净距见下表。

电缆之间平行、交叉最小净距治理措施:1)电缆埋设深度不够应继续挖深电缆沟;2)间距不够的对电缆沟进行加宽,重新整理电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