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在皮肤病中的临床应用
火针疗法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

疗法,提高疗效
疗法,减轻症状 疗法,缓解心理压力 疗法,促进术后恢复
4
火针疗法的安全 性及注意事项
火针疗法的安全性
操作人员需经 过专业培训, 具备相关资质
01
操作过程中, 注意控制火针 温度,避免烫 伤
03
操作结束后,注 意观察患者恢复 情况,如有不适, 及时就医
05
02
火针需经过严 格消毒,防止 感染
02
促进愈合:火 针疗法能够加 速皮肤病患处 的愈合,如痤 疮、疤痕等。
03
04
05
抗炎作用:火 针疗法具有抗 炎作用,能够 减轻皮肤病患 处的炎症反应, 如湿疹、皮炎
等。
调节免疫:火 针疗法能够调 节机体免疫功 能,提高皮肤 病患处的免疫 力,如银屑病、
白癜风等。
改善皮肤状况: 火针疗法能够 改善皮肤状况, 如皮肤粗糙、 色素沉着等。
04
操作过程中,注 意观察患者反应, 及时调整火针深 度和力度
火针疗法的注意事项
严格消毒:火针必 须经过严格消毒, 防止感染
01
操作手法:操作者 必须熟练掌握火针 操作手法,避免烫 伤
02
适应症:火针疗法 仅适用于部分皮肤 病,需在医生指导 下进行
03
04
术后护理:术后注 意保持创面清洁, 避免感染,必要时 使用抗生素软膏
火针的拔出:拔出火 针时要注意避免二次
损伤皮肤
3
火针疗法与其 他疗法的比较
火针疗法优势
1
见效快:火针疗法 具有较强的刺激作 用,能够迅速缓解
症状
2
操作简便:火针疗 法操作简便,易于
掌握
3
适应症广:火针疗 法适用于多种皮肤 病,如痤疮、湿疹、
火针疗法在皮肤科的应用

火针疗法在皮肤科的应用摘要:火针疗法是一种常见的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在皮肤科应用广泛,主要适用于疣、痤疮、酒渣鼻、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白癜风、湿疹、斑秃、神经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色素紫癜样皮炎、黄褐斑等疾病的治疗。
近年来,火针在治疗皮肤病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临床研究也在不断增多,疗效显著,本文对火针治疗酒渣鼻和斑秃的临床应用状况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火针;酒渣鼻;斑秃;皮肤病;综述0引言火针,是将针在火上烧红后于病变部位或穴位速刺疾出,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本法具有温经散寒、散毒止痒、祛风除湿、通经活络的作用,因此在临床可用于对多种疾病的治疗。
火针疗法源远流长,随着针灸学的发展,火针在治疗酒渣鼻和斑秃方面有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现就火针在皮肤科临床的运用总结如下。
1火针的来源1.1火针来源火针疗法是中医外治疗法之一, 治疗皮肤病最早的文献记载应是《五十二病方》, 在其所记载的以“砭石热熨疗痔”的论述中,既有原始针具“砭石”之“针”,又有热熨之“火”,二者合一则可作为火针疗法的雏形记载。
始名早在《黄帝内经》出现,名为“焠刺”、“燔针”。
“凡刺有九,以应九变……九曰焠刺,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
”张仲景《伤寒论》名为“烧针”,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正式定名为“火针”。
《千金要方》“凡痈按之大坚者,未有脓……用铍针脓深难见,肉厚而生者用火针。
”明代杨洲《针灸大成》记述:“频以麻油蘸其针,针上烧通红,用方有功。
若不红,不去病,反损于人。
”明代高武《针灸聚英》记载“人身诸处皆可行针,唯面上忌之。
凡季夏,大经血盛皆下流两脚,切忌妄行火针于两脚内及足……火针者,宜破痈毒发背,溃脓在内,外皮无头者,但按肿软不坚者以溃脓。
”火针经过历代的继承与发展而流传至今,并且被广泛应用于内、外多科,近年来皮肤科开始广泛应用,收效甚佳。
2火针的治疗机制及功效2.1中医治疗机制2.1.1补火助阳火针针体加热至红后刺入皮内,引外来之热入内寒之躯,鼓舞阳气,增强阳气的温煦、推动、气化等作用。
火针疗法在皮肤科的应用举隅

3 4 0 4・
光 明中医 2 0 1 6年 1 2月 第 3 1卷 第 2 3期
C J G MC M D e c e m b e r 2 0 1 6 . V o l 3 1 . 2 3
火 针 疗 法 在皮 肤 科 的应 用举 隅
王秋 英
摘要: 火针疗法具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火针” 一词始见于唐代医家孙思邈著的《 千金要方》 。在此之前, 《 黄帝内经》 中称 火针为“ 埠针” “ 燔针” 。 《 伤寒论》 称之为“ 烧针” 。在此之后, 《 针灸资生经》 称之为“ 白针” , 蜀地人称之为“ 煨针” 。自明代 以来, 《 针灸大成》 《 针灸聚英》 《 针灸集成》 等均称之为“ 火针” 。现火针已广泛应用于皮肤科及美容领域。对顽固性痤疮、 带状疱疹及后
度 视 皮损 而定 , 快进快出 , 若皮损为丘疹、 黑头 、 脓包 ,
常点 刺一 下 即可 , 会 出现 白色 或 淡 黄 色 碎 米粉 汁样 物
治 疗 皮 肤 科疾 病 上 得 到 了广 泛 应 用 。本 文 对 火 针 治
疗 皮 肤 病 的 基本 操 作 方 法及 在不 同 皮 肤 病 中 的 具 体
应用论述如下。
质或 血水 , 然 后用 消毒 棉球 擦干 净 。若皮 损 为结 节 , 可
从 周 围 向 中心 多 处 点 刺 , 刺 入 结 节 中部 为 宜 , 若 为 囊
肿, 刺 破后 有 落空 感 , 并 用 消 毒 棉 签轻 轻挤 出囊 内物 ,
若 皮损 面 积大 者 , 可 分 次进行 点 刺 , 一 般 1周后 点 刺 皮
使 湿热 毒邪 从 此孑 L 而出, 通过 温 热刺激 , 舒 畅 浅表经 络 气血 , 使经 络疏 通 , 气 血 调达 , 同时增 强人 体 阳气 , 调 节
火针在皮肤附属器疾病、病毒性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

5 4・
Ju lo xe a h rp f CM r2 2。1 2 o ma fE tr lT ea y o n T Ap 01 2 (
火 针 在 皮 肤 附 属 器 疾 病 、 毒 性 皮 肤 病 治 疗 中 的应 用 病
李 领 娥 , 洞仙 邱
( 北 省 石 家庄 市 中 医院 皮 肤 科 , 北 河 河 石 家庄 005 ) 50 1
展 。 针 得 以继 承 和 创 新 , 床 应 用 范 围也 不 断 扩 大 。 火 临
黄蜀 等 对 16 0 8例痤疮 患者进节或囊 肿顶 部 中央及 基底 部 , 整体 取肺 俞、 脾俞和膈俞 。点 刺次数每个皮损部 位控制在 5次 内 , 稀疏均
火针疗法是 我 国传统 医学 宝库 中一种 独 特的 针刺 治疗 方 法 , 民间广泛 流传 , 着悠久 的历 史 , 有疗 效好 、 效快 、 在 有 具 见 施 治简便 的特点 , 在治疗疑难病 症方面有独特 的疗 效 。火针疗法 ,
古 称 “ 刺 ” “ 针 ” , 将 针 在 火 上 烧 红 后 于 病 变 部 位 或 穴 蟀 、烧 等 是
摘要
火针疗 法是 祖 国医学传承 下来的独特的针 刺 治疗方 法 , 具有 疗效好 、 效快 、 治 简便 的特 点 , 皮肤 科 多种 见 施 在
疾病 的治疗上具有 良好 的疗效 , 尤其对于皮肤 附属 器疾病 和病毒性皮肤病 的治疗具有显著效 果。
关键词 : 针 ; 火 皮肤 附 属 器 疾 病 ; 毒 性 皮 肤 病 ; 床 应 用 病 临 中图 分 类 号 :7 8 7 1 5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6— 7 x( 0 2 O 0 5 0 R 5. ;72 1 D 10 9 8 2 1 ) 2— 0 4— 2
火针疗法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

火针点刺治疗总疗效 痊愈 好转 无效 2%
26%
72%
聂苗等火针点刺疣体中心治疗传染性软疣62例。结果:62例患者中痊愈45例,占 72.6%,好转1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4%。
操作流程
皮肤常规消毒
火针在酒精灯上烧红,由疣的中央迅速刺入,深达疣 的根部。
若疣体较大或呈密集状者,可在周围加刺,直至整个疣体呈焦痂状。 如扁平疣遍布面部,不可1次烧灼过多,可分次烧灼;寻常疣,点刺 时要仔细查体,将高出于皮面的疣体一次清除。
.
火针结构
针尖
针体
尖而不锐,稍圆 钝为佳。因为火 针是在烧红的情 况下刺入皮肤的, 经反复烧灼使用, 针尖易变脆折断。
坚硬、挺直、表 面光滑,使进出 针顺畅,便于针 孔恢复。
针柄
铜制环柄,针柄 长度不低于4cm, 使其具有隔热性, 不烫手,便于操 作。
.
火针型号
细火针
直径0.5mm,适用于面部、老人、儿童。
.
3、掌跖脓疱病
.
操作流程
皮肤常规消毒
火针在酒精灯上烧红,从脓疱的中央迅速刺入,点刺 深度为1-2mm。 用棉签稍加挤压,使脓液从针孔流出。若脓疱较大可在周围
加刺,尽可能将所有脓疱治疗完全。
4次为一个疗程。
.
4、治疗口腔扁平苔藓
.
操作流程
皮肤常规消毒
用棉签轻轻撑开口唇,将消毒棉球塞到牙床外侧 细火针烧红均匀轻刺患处,火针治疗处焦白色 每5天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
火针点刺加拔罐治疗带状疱疹369例
方法:
1、火针点刺疱疹部 位,以刺破为度。
250 241
200
150
2、迅速将罐拔在疱 疹部位,留罐3-5min, 待疱内体液充分流 出后起罐。
火针在皮肤疾病中的运用

火针在皮肤疾病中的运用摘要】目的:就火针对皮肤病的治疗及体会以供同仁切磋共勉。
方法:将火针烧至通红发白,刺入皮损治疗皮肤病。
结果:火针治疗皮肤病疗效显著。
结论:火针治疗皮肤病具有操作简便,价廉,容易掌握可广泛普及疗效显著等特点。
【关键词】火针皮肤病【中图分类号】R245.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6-0264-02火针祖国医学称之为燔针焠刺,《灵枢?官针》篇中载:“凡刺有九,以应九变,……九曰焠刺,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
”目前临床上所以使用的火针大多选用钨锰合金类材料制成,使其既能耐火烧,又能保持其硬度。
烧针:以前用麻油灯,现改用酒精灯烧针,烧针的程度则是指“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者,反损于人,不能去病。
”通常在应用中则需把针烧至通红发白,方可刺入皮损,刺入的深浅依照皮损的大小、性质而定。
火针对一些皮肤病的治疗疗效显著,现举例如下:扁平疣治疗方法:充分暴露皮损部位,常规消毒皮损,用平头火针在酒精灯上烧至发白,垂直快速点刺疣体,至疣体松解,然后用消毒棉签头掀掉疣体,观察到疣体全部脱落,露出潮湿面为止,不需包扎,保持2天不沾水即可,一般5~7天自然结痂脱落,扁平疣即告治愈。
如有新发及漏治按上述方法重复治疗,直至疣体全部脱落为止。
按语:通过火针的高温直接破坏疣体,使疣体迅速脱落;亦可通过腧穴将火热导入人体,激发经气,鼓舞血气运行,温壮脏腑阳气;现代医学也表明火针其局部烧灼伤引起的炎症反应,可增强局部非特异性防御机能,提高吞噬细胞的数量和吞噬功能。
典型病例:患者,女,颜面部见圆形或椭圆形等不规则皮色扁平丘疹,病史3年,无痒痛不适。
诊断:扁平疣。
用平头火针点刺疣体,10天后复诊,漏治或新发者继续点刺,后复诊未见明显丘疹,痊愈。
痤疮治疗方法:痤疮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后,火针在酒精灯上烧至通红发白,迅速准确地刺入痤疮的脓疱、丘疹、囊肿处达基底层为度,然后用暗疮针轻轻挤出其内容物,脓出血未流尽者可用灸条点燃悬灸至干,有黑头、白头者再用暗疮针清出即可,一周后基本消除,如有新发再用上述方法重复治疗直至痊愈。
火针疗法在皮肤科常见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火针疗法在皮肤科常见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作者:刘翠阚丽君刘方芳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07期【摘; 要】文章对火针疗法在皮肤科常见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简述,包括痤疮、带状疱疹、疣、白癜风、结节性痒疹等,并提出火针操作的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R245;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7-0044-01火针疗法是指将针具烧红后,快速割、烙、点刺穴位或病变部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1]。
火针疗法简便易行、安全性高、效果立竿见影的优势决定了其在皮肤病治疗中广泛应用。
1 痤疮痤疮是一种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多类型的皮疹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火针治疗痤疮的方法是以火针垂直点刺皮损,进针深度小于2 mm,以不伤及皮肤基底层为度。
若皮损为脓疱、丘疹、白头粉刺选用毫火针点刺,并将内容物排出。
若皮损为结节、囊肿可用1mL注射器,在结节中心周围点刺,在囊肿囊壁薄弱点点刺排出囊内容物[2]。
火针在痤疮治疗中起到加快愈合、促进消散、防止反复的作用。
火针针孔破坏了痤疮杆菌的无氧生存环境,火针热度对其有直接杀灭作用;火针使痤疮内容物排出,促进炎症的消退;火针在痤疮处烫灼促进局部皮肤修复、再生促进结节及瘢痕消散。
陈纯涛等[3]以单纯火针治疗痤疮,有效率为90.68%。
证明火针治疗痤疮的疗效确切。
2 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以疱疹、疼痛为特征的皮肤病。
火针治疗是用毫火针于疱疹及疼痛处用火针每隔1cm散在点刺,针刺深度3-5mm,将疱液排出,在疱疹边缘外1cm围刺,起到排出疱液、杀灭病毒、止痛、防止面积扩大的作用。
有研究证明火针疗法通过减轻炎性反应,减少P物质的释放,起到止痛作用[4]。
唐艺芯[5]以采用口服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以药物联合火针疗法为治疗组,结果显示加用火针疗法在缓解疼痛起效时间、减轻疼痛、缩短疼痛病程、止疱及结痂时间、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方面有优势。
火针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机理及临床应用1

火针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机理及临床应用摘要:瘙痒性皮肤病是皮肤科常见的一类疾病,常见的病种主要有慢性湿疹、结节性痒疹、神经性皮炎等,这些疾病常发展为慢性病程。
因其瘙痒剧烈,患者经常搔抓,病久之后皮损呈浸润肥厚或苔藓样变,因而外涂药物难以渗入皮肤深层,临床疗效较差。
祖国中医应用火针治疗瘙痒性皮肤病,可以明显减轻瘙痒症状,改善皮损状态,临床疗效较为显著。
关键词:瘙痒性皮肤病,慢性病程,火针1.火针的发展火针疗法始源于先秦时期,早在《黄帝内经》中,对火针的适应症及禁忌症就有初步的描述,称火针为“燔针”“焠刺”,但对火针的整体认识却不够全面,如《灵枢·经筋》记载:“焠刺者,刺寒急也,热则筋纵不收,无用燔针。
”说明当时运用火针仅限于治疗寒证,而热证则不能用。
唐宋时期,经过古代医家的整理,火针疗法不断趋于系统化,适应症已从痹症、经筋、骨病,扩大到内科、外科、眼科、五官科等的治疗。
如唐·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首先将火针应用于外科,治疗疮疡、瘰疬痰核等。
至明清时期,火针已进入成熟阶段,如明代医家高武首次提出火针治疗的机理,认为“火针亦行气,火针惟借火力,无补虚泄实之害。
”新中国成立后,针灸得到了普及和提高,由此,火针也重新得到了重视,治疗范围远远超出了古籍所记载的相关内容。
在治疗传统疾病痈疽、痹痛的基础上,不断扩展应用于临床上各科疾病。
贺氏火针疗法指出:“凡属寒热虚实,病灶轻重远近,无所不宜。
”2.火针的作用及临床应用概况2.1慢性湿疹湿疹患者多由于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或过食辛辣刺激之品,导致脾胃受损,失其健运,从而湿热内蕴,又外感风邪,内外两邪相搏,风热湿邪阻于肌肤而发病。
且湿性黏滞留恋难去,故病程易致慢性,迁延不愈。
应用火针治疗湿疹,可开启腧穴腠理,点刺后针孔不会很快闭合,能使体内郁结的风热湿毒之邪有所出路,从而减轻瘙痒。
“久病入络”,“若风寒湿之气在于经络不出者,宜用火针以外发其邪。
”慢性湿疹因病久邪气侵入血络后,经脉瘀滞失于濡养而发瘙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针在皮肤病中的临床应用火针是古代针灸中的一种针灸法,古称燔针、焠刺、烧针、白针、煨针。
是将其针体烧至通红,然后快速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称之为火针疗法。
火针最早在《内经》称为燔针、焠刺。
《灵枢·官针》云”凡刺有九,以应九变……九曰焠刺”。
《灵枢·筋经》也云:”治在燔针劫刺也”。
而对于火针针具,《灵枢·九针十二原》云:”九曰大针,长四寸……大针者,尖如挺,针锋微圆…”。
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强调了火针的适应症及体质因素。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方》记载了火针能治疗热证,并首先将火针疗法的适用范围从寒证、痹证,扩展到治疗外科的疮疡疖肿。
宋·王执中《针灸资生经》开创了火针记载医案的先例,明·高武《针灸聚英》从针具选材、加热方法、刺法、针刺深度、适应症等进行了深入论述。
现针对我科临床工作中,火针治疗皮肤病的过程中疗效显著的病种,举例如下:1火针在我科常见皮肤病中的应用1.1斑秃取穴:阿是穴(斑秃区)。
体位:患者取坐位。
针刺方法:针具消毒后,以多根火针烧红同时针刺脱发区,采用速刺疾退法从脱发区边缘向脱发区中心密刺。
按语:火针治疗斑秃可温通经络,活血行气。
火针针刺可导热入人体,直接激发阳气,鼓舞气血,温通经脉,同时可使腠理开从而开启脉络外门,给贼邪出路,活血行气,去瘀生新,有利于改善病变部位微循环,加速局部血流量,提高局部新陈代谢。
《针灸聚英》中指出:”风致难疾,尤宜火针而获功效,盖火针大开其孔穴,不塞其门,风邪从此而出。
”典型病例:患者,女,46岁,于2015年11月3日就诊。
主诉:斑秃半年余,近期加重,睡眠不佳。
查体:头部3处脱发区,面积最大的一处为2cm×3cm。
病史:患者半年前出现头发脱落,3月前脱发面积突然增大,伴怕冷、胸闷、寐差、多梦、头皮刺痛、腰膝酸软、入睡易惊醒、平时注意力难以集中,舌暗,脉沉细涩。
诊断:斑秃肾虚血瘀型。
治疗方法:取穴:阿是穴(斑秃区)。
体位:患者取坐位。
针刺方法:多根火针烧红同时针刺脱发区,采用速刺疾退法从脱发区边缘向脱发区中心密刺。
注意事项:针后不作处理,若出血,用干棉签按压。
一般1次/3d,针后2d内勿洗患处,同时忌烟酒及辛辣之品。
针后患者感觉针刺处有热胀感,头皮发痒。
第1次复诊,患处出现黑色毛点,第2次复诊,患处长出灰白色细软毳毛,随后脱发面积逐渐减小,斑秃区新发从边缘开始长起,逐渐向内扩展。
经2个月的治疗,患区全部长出粗健毛发,新发牢固,色黑,密度、粗细同健发。
随访无复发。
1.2扁平疣治疗方法:充分暴露皮损部位,常规消毒,用火针在酒精灯上烧至发白,垂直快速点刺疣体,至疣体松解,然后用消毒棉签头掀掉疣体,观察到疣体全部脱落,露出潮湿面为止,不需包扎,保持2d不沾水即可,一般5~7d 自然结痂脱落,扁平疣即告治愈。
如有新发及漏治按上述方法重复治疗,直至疣体全部脱落为止。
按语:通过火针的高温直接破坏疣体,使疣体迅速脱落;火针治疗将火热导入人体,激发经气,鼓舞血气运行,温壮脏腑阳气;现代医学也表明火针其局部烧灼伤引起的炎症反应,可增强局部非特异性防御机能,提高吞噬细胞的数量和吞噬功能。
典型病例:患者,女,颜面部见圆形或椭圆形等不规则皮色扁平丘疹,病史3年,无痒痛不适。
诊断:扁平疣。
用平头火针点刺疣体,10d后复诊,漏治或新发者继续点刺,后复诊未见明显丘疹,痊愈。
1.3 痤疮治疗方法:痤疮发于前胸部、颜面部这采取仰卧位,痤疮发于后背部者采取俯卧位,火针操作的穴位主要是以丘疹、囊肿、结节顶部或者中央。
左手持酒精灯,先点燃酒精灯,然后用右手拇、食、中指捏住火针的针柄,将针尖置于酒精灯的火焰上端加热,等针尖烧至发白。
右手将捏住烧红的火针迅速而轻巧的刺入丘疹、囊肿或结节中。
不可进针过深,速进速出,以免患者痛苦,每次针刺完毕后再将火针加热进行下一次治疗。
每个皮损的部位一般针刺2、3针,如果有分泌物流出,如:脓液、血液或者脂肪栓等,用棉签擦拭干净,再用碘酒消毒。
针刺囊肿或结节较多者可在针刺局部加拔火罐5~10min,使出血10ml左右,用棉签将局部血液擦拭干净,再用碘酒消毒后治疗完毕。
1次/w,治疗1个月可观察疗效。
按语:中医学认为痤疮的病因主要有肺热、湿热、血热。
如《外科启玄》曰:”粉刺属肺,……总皆血热郁滞不散。
”其病机主要为肺胃积热,上薰于颜面,病邪阻滞气血,血脉壅滞,郁而生热为脓。
《内经》的”盛而泻之”、”血实者决之”、”苑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 的治疗原则[1]。
故治疗采用面部火针联合拔罐以凉血祛毒、活血化瘀,且可直达患处其温热反应改善局部微循环失调,减少皮损炎症反应,疏畅浅表经络气血,外泄积热,软坚散结。
联合拔罐疗法则可祛瘀散结,消肿止痛,同时具有引气和发散之功,可”以热引热”,使疮内火热毒邪外散,达到清热解毒泄热的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火针点刺法及拔罐治療痤疮一方面基于热效应能改善微循环,热力通过皮肤神经的调节作用,促使皮损区微循环加快,有利于炎症和代谢物的吸收,可达到增强免疫力、消炎的作用。
另一方面火针的高温可直接杀灭痤疮内的微生物,从而达到消炎的作用。
同时可使体内性激素保持在相对平衡水平,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痤疮的目的。
现代有临床研究报道[2]指出,火针在治疗前后白细胞数值会明显发生改变,经过火针治疗的患者与之前比较,白细胞明显增高,表明火针可促进白细胞的增值,增强其吞噬能力,因而具有促进炎症吸收,起到消炎抗感染的作用。
火针不仅可以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还具有促进炎症吸收作用。
典型病例:杨某,女,21岁,学生。
面部座疮已有1年余,口服及外涂药物效果均不显著。
患者初诊时见囊肿和结节样痤疮遍布面颊及前额部,面颊部囊肿和结节痤疮融合成片,面部出油较多,吃油炸、辛辣食物以及经前加重。
舌苔黄腻,脉滑数。
诊断为痤疮,中医辨证为胃肠湿热兼血瘀型,符合囊肿及结节型痤疮的临床症状。
治疗采用火针联合拔罐治疗。
火针在囊肿和结节样痤疮局部进行,局部消毒,烧针后刺入囊肿时有落空感,不宜过深,可在局部加拔火罐5~10min,放血10ml左右,另选1~2处重复进行,1次/w。
连续治疗1个月后皮损基本消退,囊肿及结节软化,局部仅留有色素沉着,且无新发皮疹。
1.4带状疱疹治疗方法:疱疹局部消毒,火针在酒精灯上烧至通红发白快速点刺水疱,水疱破裂流出水液,并作间隔点刺,以防长出新水疱,用棉签蘸干疱液,再点燃灸条悬灸至疱液完全干燥为止,然后再悬灸患部周围穴位5~10min,根据患病部位大小一般做4~7次,疱液干涸,结痂,脱落,疼痛症状基本消除。
按语:现代医学认为火针可提高人体免疫力,而火针的高温对水疱里的病毒又有直接杀灭作用;祖国医学认为,带状疱疹是由于风湿热相搏,毒热正盛,气血凝滞,经血不通郁于肌肤所致,火针物理性的高温和机械刺激可”借火助阳”、”温经通络”,直接将火热之力导入人体,可直接激发经气、鼓舞血气运行、益壮脏腑阳气,从而达到宣散发越,开通郁闭的效果。
血行则气机行而不雍滞,湿邪无以停蕴,阳气振奋以温解湿邪。
典型病例:患者崔某,女,38岁,大腿内侧疼痛,伴红斑,成簇的水疱3d,饮食差,疱疹局部消毒,火针在酒精灯上烧至通红发白快速点刺水疱,水疱破裂流出水液,用棉签蘸干疱液,再点燃灸条悬灸至疱液完全干燥为止,然后再悬灸患部周围穴位5~10 min,3d后复诊,继续火针治疗;1w后复诊,疱液干涸,结痂,脱落,疼痛症状基本消除。
1.5神经性皮炎治疗方法:充分暴露针刺部位,用75%酒精消毒皮损处,将火针在酒精灯的外焰处烧至通红,迅速垂直点刺皮损,深度大约为0.1 cm,不超过皮损的基底部,点刺间隔距离大约0.2~0.3 cm。
通常会有血水混合的渗出液,再用棉签蘸干即可。
3d治疗1次,一般3次痒止,皮损基本痊愈,如反复者再用上述方法直至治愈为止。
按语:神经性皮炎又名慢性单纯性苔藓[3],是以阵发性剧痒和皮肤苔藓样变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常与内分泌紊乱、胃肠功能障碍、感染病灶、精神紧张及搔抓、日晒、饮酒、机械物理性刺激有关。
随着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也越来越快,该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
神经性皮炎对患者所造成的皮肤侵犯不仅引起剧痒,且影响了患者的皮肤表观,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祖国医学认为,神经性皮炎为风湿热邪阻滞肌肤,肝火淤滞,造成气血运行失和,经脉失疏,日久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4]。
神经性皮炎引起的瘙痒或丘疹或浸润肥厚的症状,虽然在临床上治疗方法甚多,但大多都反复难愈,但火针疗法却疗效显著。
中医学认为,”风动则痒”,即痒是一种风动的表现,而引起痒的既可来源于外风,又可来源于体内的血虚风燥,火针以其开门祛邪之功,火针可导入火热之性,可通过温助人体之阳气,鼓舞血气之运行,使血热而行,血循正常,体表腠理得养而燥除风熄,痒自停,无论新病后病,均能立竿见影。
典型病例:患者李某,男,41岁,全身泛发性皮疹1年余,先后于颈后、两肘伸侧、下肢等处起成片皮疹,瘙痒无度,昼轻夜重,难以入眠,屡治无效,平素工作压力大,睡眠欠佳,饮食尚可,二便正常。
充分暴露患者皮损部位,常规消毒,用火针在酒精灯上烧至发白,垂直快速刺入皮损部位,针后若出血,用干棉签按压。
针后1w内勿洗患处,同时忌烟酒及辛辣之品。
1w后复诊,患者自诉皮损局部瘙痒症状明显缓解,局部皮肤皮疹减退,继续给予火针治疗。
1w 后复诊已无瘙痒感,继续给予火针治疗后,皮损基本恢复。
一般需治疗3~4次,1月为1疗程。
2火针在皮肤病治疗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方法2.1针具的选择细火针:直径为0.5mm的火针2.2针刺的部位皮损局部2.3针刺的方法2.3.1消毒先用碘伏棉球,从皮损中心向四周化同心圆消毒,然后用75%的酒精棉球以同样的方法化同心圆脱碘,待酒精干后即可施术。
2.3.2烧针消毒后点燃酒精灯,左手将针移至針刺部位,右手以握笔式持针,将针尖针体伸入外焰,根据针刺的深度决定针体烧红的长度,等针尖烧至通红可使用。
烧针是使用火针的关键步骤。
2.3.3进针将烧至通红的针迅速刺入针刺部位,然后迅速的将针拔出,这一过程大约只需1/10s。
要求术者全神贯注,动作熟练敏捷。
2.3.4 出针出针时医生要手拿消毒干棉球,以备出血、出脓搽拭或按压时使用。
火针后一般不需要特殊的处理,只需要用干棉球按压针孔即可。
一则可以减轻疼痛,二则可以保护针孔。
2.3.5具体的刺法一般选用密刺法,是用火针密集地刺激病灶局部的火针方法。
密集程度取决于病变的轻重。
2.3.6 火针后注意事项嘱患者1w之内针刺部位勿用水洗,清淡饮食,忌食辛辣刺激之品。
2.3.7 针刺意外及处理火针疗法有着自身的特色及其操作方法,它与普通毫针针刺方法有很大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