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服饰研究----服饰与文化论文

合集下载

中国的传统服饰与民族文化的作文范文

中国的传统服饰与民族文化的作文范文

中国的传统服饰与民族文化的作文范文中国的传统服饰与民族文化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服饰和民族文化。

这些传统服饰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展示。

通过研究和了解中国的传统服饰,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

中国的传统服饰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传统服饰。

例如,汉族的传统服饰主要有汉服,它们通常采用华丽的刺绣和丝绸材料,给人一种庄重典雅的感觉。

而藏族的传统服饰则以藏袍为代表,它们以精湛的手工艺和颜色鲜艳的刺绣成为了藏族文化的重要象征。

中国的传统服饰不仅在外观上体现了中国民族文化,更在形态上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举个例子,传统汉族妇女的服饰中常常有“对襟”这一设计,它象征着汉族人民追求和谐和礼仪之美。

而传统的褶皱裙则代表了传统中国人的节俭和谦虚。

除了对襟和褶皱裙,中国的传统服饰还有许多其他独特的元素,如缠腰、宽袖和盘扣等。

这些元素使得中国的传统服饰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事实上,许多中国传统服饰的设计元素都被现代时尚界所借用和吸收,使得中国传统服饰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独特的美感和魅力。

传统服饰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一种装饰,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每一个传统服饰背后都有着特定的寓意和象征。

例如,中国传统婚礼中新娘通常会穿戴红色的婚服,红色象征着喜庆和幸福,寓意新婚生活的美好和吉祥。

这种将喜庆和幸福寄托于传统婚礼服饰中的做法是中国特有的。

通过传统服饰,我们也能够了解到中国民族文化中对家庭、婚姻、孝道和友情等价值观的重视。

传统服饰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能够讲述一个故事,传达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传统服饰的传承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体现。

许多手工艺都在制作传统服饰的过程中得以保留和发扬。

比如,绣花、刺绣和染色等技艺在中国传统服饰的制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这些技艺的传承不仅仅使得传统服饰更加精美,也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动力。

民族服装服饰文化及其图案纹样设计的研究

民族服装服饰文化及其图案纹样设计的研究

民族服装服饰文化及其图案纹样设计的研究伴随着全球进入互联网工业时代,民族服饰因其精美的艺术风格掺杂历史文化的独特设计,引起时装界的强烈关注,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给设计师带来新的时尚灵感,为世界时装舞台增添新的色彩。

将中国民族服饰文化融合当代艺术以及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皆丰富了现代服装设计水平,也是中华民族服饰和文化的传承,予以东方服饰美学新的灵魂。

标签:民族;服装服饰;文化;图案纹样20世纪90年代以来,服装服饰设计元素已经跨越了国家民族的界限。

人们追求安稳的生活和内心的满足,时代的发展给现代服饰文化的发展平添了新的美好与气息。

与此同时民族服饰逐渐汉化并且融合了国际化的服饰特色,这将直接导致民族服饰文化从人们的记忆中慢慢消失。

如果不对民族服饰加以传承和保护,不久的将来民族服饰文化将永远湮灭在历史的长河里。

一、湘西民族服饰研究(一)服饰文化湘西民族服饰融入了浓厚的历史文化与民族情感,是千百年来历史文化的累积。

湘西地区民族服饰文化在世界各方面多元化的今天,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时装界异常夺目。

湘西服饰文化受汉族影响,具有典型的东方民族朴实、含蓄的审美特点,又因战乱年间为避祸躲进深山,特殊生活环境的影响产生了独具特色民族服饰文化。

(二)图案纹样湘西民族历史文化、生活环境的最直观反映体现在民族服饰图案上,其图案纹样朴实无华、色彩明亮,具有鲜明的湘西民族文化特性,表现出当地民族历史文化生活的变迁。

图案从素材到构图,以及寓意上都深藏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和艺术风格,独特的文化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图案夸张抽象,反映了湘西民族的内心世界和主观感受,相比外形更重视如何传神,逐渐形成了湘西特有的民族图案文化[1]。

二、土家族服饰研究(一)服饰文化土家族传统服饰包括毡呢帽、耳环、束腰、古老头饰扭达等,经过从古到今的发展,服饰配件设计不再只注重单件的造型,而是服饰的实用性及自身装扮的整体搭配。

土家族服装面料多以棉、麻为主,自己纺织、扎染土布做衣料,通常采用大麻所编织的稍显细腻的土布,用轻丝细棉织造颜色绚丽、技艺精巧的织锦。

服饰文化---浅谈藏族服饰文化

服饰文化---浅谈藏族服饰文化

浅谈藏族服饰文化一、藏族服饰渊源民族是历史的产物,一个民族往往是古代许多部落或民族长期融合形成的。

藏族是在大约6世纪前后我国西北和西南各地区一些部族同西藏土著长期交往、分化、融合而形成的。

现在藏族服装基本特征在藏族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之前就已存在。

藏装的基本结构是肥腰、长袖、大襟。

牧区的皮袍、夹袍,过去官吏、贵族的锦袍,都具有这种特点;拉萨、中甸等地区的“对通”(男短衣)也具有这种特点。

至于工布地区的“古休”(无袖袍)其基本结构也是和肥腹、大襟的袍式服装一脉相通的。

藏族服装结构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它的一系列附加装束。

穿直筒肥袍行走是不方便的,腰带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了。

束袍腰带又是附着饰品的主要衣物。

各种精美的“吃穷”(腰刀)及其他饰品都系在腰带上。

目前我们看到的直接描绘藏区先民羌人服饰的人物形象,有晋宁石寨山战国至秦仅时期墓葬群出土的青铜器人物图像。

石寨山青铜器上有近三百个人物图像,服饰各有不同。

其中有一部分辫发者,其服饰特点是:男女均梳双辫,均穿袍式衣服或毛皮披风并且袒露一臂或双臂,头都有发饰。

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有古干尸出土。

测定结果肯定古干尸距今有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古尸出土时,头发梳成许多辫子。

男尸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筒皮靴,靴筒外有毛织带裹腿,有的在胸际佩戴着小铜刀;女尸穿毛布长袍,腰间束袋,脚穿长筒皮靴,毛织袋裹腿,皮靴上附有小件铜饰品。

毛织物多以红、绿、褐、黑等色组成方格和彩条,美观大方。

这位在沙漠中沉睡了三千年的女子是当地居民,从其辫发习俗来看与羌人相似。

尽管学术界对该女尸所属人种尚有争议,但其生活的地区和时代都同古代羌人社会有密切联系是不容怀疑的。

服饰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有它的时代的延续性,也有它的区域文化的共融性,因此在不同地区的同一民族的服饰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同时在同一个地区的不同民族中,又可能找到服饰的相同之处。

在一个文化区域里,各族文化除有其民族特色外,又具有整个区域文化的特征。

民族服饰研究----服饰与文化论文

民族服饰研究----服饰与文化论文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研究摘要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服饰文化象一朵奇芭熠熠生辉。

中国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服饰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不断演变,形成美丽而具有东方特色的形制风貌,在世界民族之林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关键词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服饰的起源与人类文化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同的民族在其特有的人文环境中获得了各自的存在方式,不同的服饰反映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

如果说,一些大民族或者现代民族的服饰反映的是现代的文化色彩和社会思潮,那么,种类繁多、进步程度不一、处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的少数民族或前资本主义时期的民族的千奇百怪的服饰所包含的文化内容就更为丰富了。

服饰是社会文化现象的反映,是区分族群的标志。

由于每个民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信仰、审美等方面的差异,服饰的材料、样式、色彩、图案、配饰、制作工艺等也都千姿百态,风格迥异。

不同的少数民族服饰,反映出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装饰习俗和其中蕴藏着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审美追求。

服饰样式的变化、材质的运用、色彩的搭配、纹样的选择,不但记录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生产力状况和科技水平,而且反映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烙有特定的时代印痕。

服饰的构成要素按一定文化的传统模式所作的编码,就是服饰的符号化形式,它由丰富的符号学“词汇’’构成,这些构成要素可以产生出独立的审美意义。

透过不同的服饰,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在长期社会实践和文化环境中所形成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也就可知其大概[1]。

下面就介绍几种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及其特点:(1)满族的传统服饰。

满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

其服饰高雅华丽,在我国民族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曾对我国的服饰发展有过很大的影响。

现在,旗袍、马褂等不但仍深受满族人民喜爱,而且还受到了汉族等其他民族的欢迎。

旗袍经过改进,更是成为现代流行服装之一,享誉海内外。

(2)绚丽多姿、色彩鲜明的维吾尔族服饰。

维吾尔族是我国古老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论文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论文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论文服饰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服饰的发展受社会、经济、文化和心理等因素影响,同时又反过来影响到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

服饰具有自身的特性,作为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求之一,它的发展与演变是人类文明和文化的象征。

服装的首要特征是实用性,即:保护身体,防寒避暑。

在此基础上,服装又起到装饰的作用。

美观、舒适、实用是服饰的重要功能。

社会时尚从不同角度影响到服饰的变化,同时服饰又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历史文化的变迁。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

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嬗变。

无论是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还是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人的审美设计倾向和思想内涵。

中国服饰文化所崇尚的就是“天人和一”。

“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之精髓,是儒、道两大家都认可并采纳的哲学观,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深远的本质之源,这种观念产生了一个独特的设计观,即把各种艺术品都看作整个大自然的产物,从综合的,整体的观点去看待工艺品的设计,服饰亦不例外。

这种设计观在我国最早的一部工艺学著作《考工记》中就已记载,《考工记》说:“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工匠就已意识到,任何工艺设计的生产都不是孤立的人的行为,而是在自然界这个大系统中各方面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

天时乃季节气候条件,地气则指地理条件,材有美为工艺材料的性能条件,而工有巧,则指制作工艺条件。

对服装而言,则指服装的着装季节,着装环境,及衣料的质地和剪裁手法,只有这四者和谐统一,才有精妙设计。

中华民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衣冠古国。

自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初步打通了东西方的枢纽丝绸之路,使明亮、柔软的丝绸以商品形式源源不断地被运往西域、中亚细亚、印度及欧洲诸国。

少数民族服饰研究综述——以纳西族服饰为例

少数民族服饰研究综述——以纳西族服饰为例

纺织报告| T extile Reports1151 少数民族服饰少数民族服饰研究成果丰硕,已有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各民族服饰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后人研究民族服饰提供了典范。

目前,学界对少数民族服饰的研究集中于服饰的变迁、功能、社会学、文化象征意义以及传承与保护发展等方面。

1.1 服饰变迁研究认为,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制作传统服饰的原材料也在逐渐消失。

范玮钰[1]在《理县羌族服饰文化变迁研究》一文中提到,传统的理县羌族服饰面料以棉麻为主,过去人们都是自给自足,如今越来越多的民族服饰原材料在市场上出售,机器生产的面料比传统的棉麻布料价格低廉、种类繁多,导致一些地区传统手工制作的服饰逐渐消失。

由于机器生产的引入,传统民族服饰的制作流程简化、制作时间缩短,不利于传承和保护传统手工业。

随着城镇化、现代化的推进,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少数民族服饰研究综述—以纳西族服饰为例杨 璇(西南民族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西南民族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41)Survey of ethnic minority clothing research: taking Naxi clothing as an exampleYang Xuan(School of Ethnology and Sociology, Institute for Southwest Nationalities,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 China)Abstract As one of the ancient ethnic minorities in China, the Naxi Nationality has a long history and splendid culture. Naxi clothing has always been a hot topic of scholars and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quite rich. This paper sorted out the research results and some thoughts of ethnic minority clothing and Naxi clothing. Clothing culture is a unique expression of integrating national culture, customs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makes everyone wearing clothing become a special cultural carrier. Naxi clothing show the splendid culture of Naxi and their yearning for a better life.Key words ethnic minority clothing; Naxi clothing;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摘 要 纳西族作为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

民族服饰文化传承与创新探讨

民族服饰文化传承与创新探讨

民族服饰文化传承与创新探讨民族服饰是每个民族的文化符号,体现了民族的特色和传统。

民族服饰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不断创新,使得民族服饰在时代的变迁中焕发出新的魅力。

本文将探讨民族服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以及现代社会中的相关问题和挑战。

一、民族服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1. 传承民族文化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它承载了民族的历史、传统和审美观念。

通过传承民族服饰文化,可以让后人了解和感受到民族的独特魅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维护民族特色每个民族的服饰都具有独特的特色,包括图案、颜色、款式等方面。

传承民族服饰文化可以帮助维护民族特色,使得民族服饰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辨识度和吸引力。

3. 促进民族交流民族服饰是民族的一种语言,通过服饰可以传达出对特定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传承民族服饰文化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进友谊和合作。

二、民族服饰文化创新的意义1. 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传统的民族服饰可能无法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对民族服饰进行创新是必要的,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2. 增强吸引力传统的民族服饰虽然具有独特的魅力,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可能显得过时或者不够时尚。

通过创新,可以赋予民族服饰新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喜欢。

3. 传承与发展民族服饰文化的创新并不意味着抛弃传统,而是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发展。

通过创新,可以使得民族服饰在不断变化的时代中得以延续和发展。

三、现代社会中的民族服饰问题与挑战1. 商业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民族服饰逐渐被商业化,有些服饰品牌为了追求利润,放弃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导致一些低劣的仿制品充斥市场,严重损害了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 文化混杂现代社会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日益频繁,一些非民族的元素混入民族服饰之中,使得原本具有独特性的服饰失去了民族特色,严重影响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 价值观念的改变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一些传统的民族服饰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不再受到重视,导致传承受阻。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研究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研究

中国传统服装文化的研究摘要: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只有以古老中国的传统文化为设计源泉,创作出凝结着中华民族神韵和精神风采的现代服装,让世界从我们民族的当代服饰中看到更多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民族服饰才能够真正成为世界的。

随着本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本国的文化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他们对本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出色运用,向国内专注于服装设计的人们提出新的挑战。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中国传统服饰对现代服饰有重大影响。

关键词:回溯历史现代服饰正文:中国素有“衣冠礼仪之邦”之称,上起史前,下至明清,中华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创造了无数精美绝伦的服饰。

中国传统服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各民族创造的宝贵财富,在世界服饰上有着十分重要和特殊的地位。

在各个朝代、各个领域、各民族、各阶段有其不同的特点。

中国服装款式的发展和演变,面料和色彩的选用和搭配,着装的特定场合和等级规定,反映着特定时期的社会制度,经济生活,民俗风情,也承载着人们的思想文化和审美观念等,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文化百科全书。

中国民族服装服饰可谓是:种类繁多,异彩纷呈;百花齐放,各展风采;源远流长,连续不断;随时升华,大放光芒。

中国民族服装服饰,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独特文化传统的结晶,是与自然生态和谐的象征,又是生产生活方式的具体体现。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人类社会历经数千年,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各种人群的衣着装饰,也是由低到高,由遮体保暖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逐步发展变化着的。

各个民族的先民们遵循本民族的发展脉络而传承,在服装服饰上,有的民族在质和形上都与其他民族无区别,但细品确也有某些相异之处。

我们一定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服装服饰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只有这样才能把“穿在身上的民族历史”解释清楚,通过服装服饰了解这个民族的历史变迁和发展。

中国完整的服饰制度虽在汉朝确立,但其得到重大发展的阶段却在唐朝和清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研究
摘要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服饰文化象一朵奇芭熠熠生辉。

中国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服饰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不断演变,形成美丽而具有东方特色的形制风貌,在世界民族之林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关键词中国少数民族服饰
服饰的起源与人类文化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同的民族在其特有的人文环境中获得了各自的存在方式,不同的服饰反映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

如果说,一些大民族或者现代民族的服饰反映的是现代的文化色彩和社会思潮,那么,种类繁多、进步程度不一、处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的少数民族或前资本主义时期的民族的千奇百怪的服饰所包含的文化内容就更为丰富了。

服饰是社会文化现象的反映,是区分族群的标志。

由于每个民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信仰、审美等方面的差异,服饰的材料、样式、色彩、图案、配饰、制作工艺等也都千姿百态,风格迥异。

不同的少数民族服饰,反映出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装饰习俗和其中蕴藏着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审美追求。

服饰样式的变化、材质的运用、色彩的搭配、纹样的选择,不但记录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生产力状况和科技水平,而且反映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烙有特定的时代印痕。

服饰的构成要素按一定文化的传统模式所作的编码,就是服饰的符号化形式,它由丰富的符号学“词汇’’构成,这些构成要素可以产生出独立的审美意义。

透过不同的服饰,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在长期社会实践和文化环境中所形成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也就可知其大概[1]。

下面就介绍几种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及其特点:
(1)满族的传统服饰。

满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

其服饰高雅华丽,在我国民族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曾对我国的服饰发展有过很大的影响。

现在,旗袍、马褂等不但仍深受满族人民喜爱,而且还受到了汉族等其他民族的欢迎。

旗袍经过改进,更是成为现代流行服装之一,享誉海内外。

(2)绚丽多姿、色彩鲜明的维吾尔族服饰。

维吾尔族是我国古老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

维吾尔人民勤劳勇敢,热情奔放,性格豪迈,并且能歌善舞,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

绚丽多姿的服饰便是维吾尔服饰文化的组成部分。

维吾尔服饰形式清晰、纹路多样、色彩鲜明。

(3)追求宁静风格的藏族服饰。

藏装的基本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肥大。

藏族服饰追求宁静的风格,同时又强调华美、富丽。

但是,出于藏族劳动生息在雪域高原之上,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加上宗教信仰的影响,所以藏族服饰并非清一色的宽袍大袖,而是丰富多采的。

(4)回族服饰——最洁净之色的服饰。

回族的服饰与其他民族之不同处,
主要在于头部。

回族男子普遍戴白色或黑色无檐小圆帽,也称礼拜帽。

而回族妇女有戴盖头或披头巾的习惯,她们披戴各色盖头、纱巾,婀娜多姿,十分俏丽。

在服饰色彩上,回族人崇尚白色,这是宗教信仰所致。

穆罕默德曾教导教民,白色衣服是最好的衣服;同时,回族视白色为最洁净之色。

(5)蒙古族的服装。

蒙古族的衣饰尚青.黑色,以皮衣为多,男女都穿袍子。

男子穿的长袍和围腰,妇女衣袖的花边图案,上衣的高领,都与内蒙蒙古族相近。

妇女们的服饰颇有特色,精致、美观。

再配上工艺考究,造型美观的饰物——“哈布特格”在袍子上,不仅是把美点缀在了蒙古族妇女身上,同时,更表现了她们的勤劳和智慧。

(6)秀丽淡雅的傣族服饰。

傣族妇女讲究衣着,追求轻盈、秀丽、淡雅的装束,协调的服装色彩,极为出色。

青年妇女结发于顶,是傣族服饰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傣族人民十分崇拜孔雀和大像。

他们常将孔雀和大像的图案编制在筒裙、包、手巾等日用品上。

傣族服饰在各民族艺术中享有较高的声誉。

(7)素雅、轻盈,自成一格的朝鲜族服饰。

朝鲜族长期生活在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的我国东北地区。

中国的朝鲜族是部分人从明末清初陆续从朝鲜半岛移居东北逐渐形成的一个少数民族,其文化与朝鲜半岛的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

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朝鲜族服装比较独特,呈现出素净、淡雅、轻盈的特点。

(8)“俗尚检朴”的土家服饰。

世居于湘鄂川黔边沿地区的土家族,是一个精于纺织刺绣的民族。

早在秦汉时代,土家族的先民就已能用大麻织成一种精细的" 布"。

土家族的服饰,平时简洁朴素,便于生产劳动。

每逢喜庆节日,则讲究整洁、漂亮,充分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和浓郁的民族文化特点。

(9)银饰繁花,多姿多彩的苗族女子头饰。

苗族女子的头饰可以说是中国少数民族女子头饰中最丰富、最漂亮的,它反映出浓郁的民族习俗风尚和古老的文化传统,是崇拜图腾文化和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又是富有、婚嫁等象征性的标志。

丰富的银饰、绚丽的花衣也构成了苗族身体装饰的独特风貌。

(10 )端庄得体,朴素大方的壮族服饰。

壮族人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宁、河池、百色、柳州四个地区和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壮族的服饰端庄得体,朴素大方。

壮族的男女皆穿黎桶,服装款式以蓝黑色衣裙、衣裤式短装为主。

《天下郡国利病书》载:“壮人花衣短裙,男子着短衫,名曰黎桶,腰前后两幅掩不及膝,妇女也着黎桶,下围花幔。


(11)古朴奔放的哈萨克族服饰。

世代以游牧为生的哈萨克族是新疆最古老的部落式民族,主要聚居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北部。

哈萨克族的服装特点是宽大和结实,主要是为了骑马方便而设计的,衣袖一般都长过手指。

他们的服装多以裘皮、棉布为面料。

哈萨克族服饰色彩艳丽,富有民族特色。

(12)艳若彩虹的土族传统服饰。

土族服饰的特点是鲜艳。

土族妇女通常的装束是身穿斜襟上衣,两条袖子是用红、黄、绿、紫、蓝五色彩布圈缝制成的,远看,如同两道美丽的彩虹。

每逢喜庆节日,能歌善舞的土族青年男女,
都会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犹如山花一般,把庭院、山乡点缀得五彩缤纷。

[2] 以上各种少数民族服饰的介绍,无一不显示了起独特骄傲的民族文化特色,可以说,一个民族的服饰文化史就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史,正如郭沫若所说:“古代服饰是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料甚多,大可集中研究。

于此可以考见民族文化发展的轨迹和各兄弟民族删的相瓯影响。

历代生产方式、阶级关系、风俗习惯、文物制度等,大可一目了然,是绝好的史料。

”。

【3】少数民族服饰既是当地人们顺应自然的实用衣物,又是传统文化的象征载体,也是民族精神气质、社会意识、审美心理等形象的反映。

服饰纹样、色彩、款式、质料等外在形制,具有某种社会关系的规定性。

挖掘与整理少数民族服饰,对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研究中华民族服饰符号的特征、了解民族文化符号组合变化传达的寓意,使民族文化元素合理而丰富地运用于现代设计之中,增进与世界各民族服饰文化交流具有特殊的意义。

当然,为了便于从宏观上对少数民族服饰进行把握,有人曾将它分为南北两大类:一是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的服饰文化;二是分布在东南,中南,西南等地区的各族服饰文化。

从表面上看这种划分不失为对民族服饰的特征的一种概括,但是这种划分虽可以,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模糊了其民族服饰的民族性,事实上,少数民族服饰无论质料,款式,还是制作的工艺技术等都呈现着多元文化的特征。

而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服饰文化象一朵奇芭熠熠生辉。

它也是由56个民族所组成的大家庭,服饰文化和特征多种多样,各民族的服饰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不断演变,形成美丽而具有东方特色的形制风貌,在世界民族之林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1】刘欣《民族服饰研究》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年第23 卷第5 期
【2】刘欣《民族服饰研究》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年第23 卷第5 期
【3】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海世纪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8月,序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