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负强化、消退、惩罚的区别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幼儿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在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是其二者的交叉学科。
它主要研究幼儿学习规律与特征,以及教师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共识:教育心理学是以心理学为基础,研究幼儿学习和有效教学的各种问题的学科。
它不单纯是心理学,还有探讨幼儿教育教学问题;它又不是单纯的教育学,而是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心理活动来考察幼儿的学习与教育。
强化物概念:凡是能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强化物。
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惩罚:是指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
观察学习是幼儿通过观察、模仿榜样而习得某种行为的学习活动,但它不是简单、刻板地模仿榜样行为。
教师效能感训练:是指鼓励教师运用诸如积极倾听与解决冲突等技术,建立开放、真诚的课堂沟通情境。
程序教学:是指将学习材料重新组织成短小的框架内容,由易到难安排好幼儿学习的进程。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利用电脑多媒体展示程序教学内容。
支架式教学:是教师为儿童搭建向上发展的平台,引导教学的进行,使儿童掌握并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并为下一阶段的进一步发展再构建平台。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
塑造:指通过安排特定的强化关系,使幼儿做出他们原先行为模式中不曾有过的复杂动作。
消退:是指通过有差别的强化,缓慢地减少两种(或两种以上)刺激的特征,使幼儿最终能对两种只有很小差异的刺激做出有辨别的反应。
(斯纳金把这种技术称之为刺激控制。
)替代学习:只凭观察所见即产生学习的现象。
价值澄清:也称价值观辨析,是美国心理学者拉斯等人提出的一种人本主义教学方法。
他认为:儿童必须经过一步步的辨别和分析,才能形成清晰的价值观念,用以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
习惯化:是个体不断或重复受到某种刺激而对该刺激的反应逐渐减弱的现象。
正强化、负强化、惩罚、削弱

正强化、负强化、惩罚、削弱正强化:即奖赏,是指个体在某一情境下发生某种行为,如果得到奖励,下次遇到相同情况时,再次发生这种行为的机率就会提高。
这种令个体满意的奖物,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称为增强物。
正强化在学校行为中的正用情境反应立即效果长期影响作业练习文财觉得自己老师拿出纪录肯定积极练习的行为课笨,沮丧、无精他将可加强打彩早自修岳珍认真写功老师夸奖并请她发认真写功课的行课作业为增加家庭作业静怡写得很仔老师称赞她并给她作业会做得更认细奖励卡真写字课育纯向来潦草老师给了优,并特以后认真写字的应付,今天意外别当众鼓励行为增加认真自修课同学闹得厉害老师发现叫他到办安静写功课行为但广升安静写公室特别予以鼓励强化了字强化物的正用《姐姐教书》永华来自一个环境很差的家庭背景,到过他家的人都知道,破旧的窗户、杂草丛生的院子、脏乱不整的房间……环境的确令人不敢领教,再加上不好的名誉,他的哥哥被送到少年辅育院管训中,使他在同学中抬不起头来,无法与同学打成一片,因此从来不参加班上的任何活动。
辅导老师尝试如何改变此种偏差,并且也希望班上同学不要用异样的眼光来看他。
他想到一个法子,有一天上课时,老师借机会问永华:“你的姐姐在哪里教书?”许多同学注视他,他的脸上显出光彩的样子……从那天起,情况改变了,他开始积极参与班上活动,有时同学会跟他聊天。
这一年下来,表现日渐进步。
正强化在上课行为中的误用情境反应立即效果长期影响上课中雄飞扰乱秩序以老师叫他坐前面扰乱秩序以引起注引起同学注意意的行为加强了上课中明通扮鬼脸同学大笑,老师也扮鬼脸的行为增加忍不住笑了了上课中文源与老师唱反同学拍手,老师没唱反调的行为增多调有办法第4节课耀德吵着老师下老师最后同意吵着要下课的行为课强化情境反应立即效果长期影响上课中启清念错课文师生笑起来启清故意念错恺翔不乖被罚看到老师转身写黑老师没有发现,恺翔觉被罚站的行为增站到后面去板就往前捉弄小朋得有趣加友美劳课折蝴蝶冠均哭着不会做老师帮他做了哭叫不会做的行为增加体育课跑运动俊洋谎称肚子痛老师准予不跑借口行为增多场削弱:是指有意忽视某一不当行为,对之不作直接反应,任其自行消失。
负强化与惩罚的区别和联系

负强化与惩罚的联系与区别——杨春负强化和惩罚是行为主义理论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在行为矫正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很多时候,人们常常容易把负强化和惩罚混淆。
其实,负强化和惩罚有一定的联系,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绝不是相同的。
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区别,不能够将它们混为一谈。
负强化的概念:有机体做出某一行为后,导致了刺激的消失或刺激强度的降低,并且结果也提高了该行为在今后发生的频率。
例子:小明不喜欢洗衣服,经常把衣服放很久才洗。
他的母亲看到后就骂了他一顿,他就把衣服拿去洗了,母亲就不再骂了。
以后每次他不洗衣服,他的母亲就骂他,他洗了衣服,他的母亲就不再骂他,这样,他洗衣服的概率就增加了。
在这里,小明洗衣服是一个行为,母亲的骂是厌恶刺激(负强化物)。
小明为了逃避厌恶刺激(母亲的骂),就增加了洗衣服的概率。
惩罚的概念:有机体做出某一行为反应的结果,降低了该行为以后发生概率的过程。
例子1:小明喜欢破坏东西。
有一次,小明把凳子弄坏了,他的爸爸就让他把凳子修好。
百般无赖下,小明修好了凳子。
以后每一次小明把东西给破坏了,就让他把破坏的东西修好。
这样,小明以后就不再破坏东西了。
在这里,小明破坏东西是一个行为,修好破坏了的东西是一个厌恶刺激(惩罚物)。
小明为了逃避厌恶刺激(修好破坏了的东西),就不再破坏东西了,目标行为的发生概率就减少了。
联系2:负强化和惩罚都是施加一个消除厌恶刺激。
都具有三个基本要素:个体做出某一行为,在行为之后跟随一个结果,这一结果对将来该行为的出现产生影响。
区别:负强化是有机体为了消除厌恶刺激或降低厌恶刺激的强度,以增加目标行为(通常指希望出现的行为)发生概率的过程,强调的是目标行为出现的概率的提高。
而惩罚是指有机体为了消除厌恶刺激或降低厌恶刺激的强度,以减少目标行为(通常指不希望出现的行为)出现概率的过程,强调的是目标行为发生的概率的降低。
例子3:小明平时喜欢玩游戏,但是特别讨厌运动。
由于小明在游戏上花了很多的时间,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
酷学网国考教师资格证:强化”和“惩罚”概念的区分

“强化”和“惩罚”概念的区分在武汉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中,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这部分的内容考察比重大、频率高。
而考察频次之最莫属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操作性条件作用基本规律里面“强化”和“惩罚”概念的区分。
在考试中绝非单纯的考概念文字性的表述,而是让考生区分在教育教学实践实例中利用了强化规律还是惩罚规律,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是呈现性惩罚还是取消性惩罚。
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推荐几种区分“强化”和“惩罚”的方法。
一、依据概念区分直接依据概念区分,需要记忆准确,考察各位考生的记忆能力。
如果善于记忆,记忆精准,那这个方法是极好的。
强化:通过某种刺激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
惩罚:通过某种刺激降低反映发生的概率。
正强化:呈现愉快刺激提高反应概率刺激的方法。
负强化: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刺激的方法。
呈现性惩罚:呈现厌恶刺激降低反应概率的方法。
取消性惩罚:取消愉快刺激降低反应概率的方法。
二、运用记忆口诀运用记忆口诀,可以达到复习备考时省时、省力的效果。
而且这次小编我提供的可是一个顺口溜的记忆口诀,读起来朗朗上口,着实不错。
记忆效果是减轻了,但是提醒各位考生千万不要记混淆。
给他他想要的叫正强化,给他他不想要的是呈现性惩罚,不给他他想要的叫取消性惩罚,不给他他不想要的叫负强化。
三、巧用表格表格清晰、直观,能够达到一目了然的目的。
四、分步走分步走,就是分两步走。
先区分是强化还是惩罚,然后进一步区分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是呈现性惩罚还是取消性惩罚。
如果反应的概率增加了那就是强化,反应的概率减少了就是1惩罚。
然后再看是呈现或取消的什么性质的刺激。
这种方法,在第一步就可以排除两个选项,小编认为这对加快考生做题的速度是大有裨益的。
巩固练习:小明做完作业,妈妈给她看一个小时电视的奖励。
(正强化)小鼠拉线可以避免电击,所以它会不断拉线。
(负强化)小明没做完作业,老师罚她抄写一遍课文。
(呈现性惩罚)小明没做完作业,妈妈把看一个小时电视的特权收回了。
强化理论强化与惩罚

强化理论强化与惩罚引用:强化理论--强化与惩罚强化与惩罚--强化是想要好结果的增加,惩罚是要坏结果的减少。
拒绝吃药下的强化与惩罚:强化: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核心概念。
分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
正强化指的是,当个体做出一个行为后,给予一个积极强化物,这会增加个体做出该行为的频率。
负强化:指的是当个体做出一个行为后,给予一个消极强化物撤去的事件,这也会增加该行为的出现频率。
惩罚:分正惩罚和负惩罚。
正惩罚:指的是当个体做出一个行为后,出现惩罚物,这也会减少该行为的出现频率。
负惩罚:指的是当个体做出一个行为后,他所想望的东西不出现,这也会减少该行为的出现频率。
行为:做(吃药)这件事情的好处:事情本身给与正强化--给予一个好刺激--有收获,行为增加(吃药会好或允许做感兴趣的)。
行为:做(不吃药)这件事情的坏处:事情本身给与负强化--去掉一个坏刺激--无收获,行为减少(不吃会死或不做不感兴趣的)。
行为:不做(吃药)这件事情的坏处:事情之外给与正惩罚--施加一个坏刺激--有亏损,行为减少(需要做不感兴趣的)。
行为:不做(不吃药)这件事情的好处:事情之外给与负惩罚--去掉一个好刺激--无亏损,行为增加(不允许做感兴趣的)。
1.正强化:给与一个好的刺激。
(胆小的孩子发言后)2.负强化:去掉一个坏刺激。
(不躺着看书就停止批评)3.正惩罚:给与一个坏刺激。
(饭前不洗手)4.负惩罚:去掉一个好刺激。
(不完成作业就不让看电视)负强化和惩罚的区别1操作与未操作:负强化是去掉一个刺激,惩罚是给予一个刺激。
2刺激的性质:负强化是去掉的往往是好的刺激(能使行为发生率增加的刺激),惩罚给予的是坏的刺激(能使行为发生率减少的刺激)。
相同点:都能使减少不好的行为的发生率。
以下的概念理解1)正强化正强化就是给予一个好刺激。
为了使儿童能够建立一个适应性的行为模式,通过运用奖励的方式,使这种行为模式得以重复出现并保持下来。
奖励的方式可以给予对方喜爱的实物,代币,金钱,也可以是微笑,点头,称赞及表扬等。
行为强化、惩罚、消退解读

隔离的有效运用
必须防止在罚时未结束之前从禁闭室离开。 避免争斗,否则会起强化作用,减弱效果。 家长不能防止孩子从隔离逃脱或避免强化 的争斗,不能使用隔离。
保证没有社会互动
必须平静,没有任何情绪反应;
不能对当事人有社会性的相互作用。
隔离的有效运用
隔离时限5分钟左右(1-10分钟)。 实施者必须了解特征和操作 确定程序在具体的治疗环境中是可以接 受的; 家长必须接受才能实施隔离。
奖励对教师的影响
奖赏指导教师而不是学生,结果会使指导 教师变得爱批评、不耐心、爱发命令,他 们的学生会出现更多的学习上的错误。 而未受奖赏的指导老师能创造一个更好的 学习气氛,取得更优成果。
有效奖励的条件
突出内在兴趣而不是外部奖励。 奖励与效绩的挂勾。 如果因为做了某件事就获取奖励,那 么内在兴趣会受到影响。此时,人更可能选择 较简单的任务,活动积极但质量低下,更多刻 板定型而较少创造性和灵活性。例如教师的 “课时费”和学生的“交作文” 。 外部奖励是肯定成绩而不是限制人的行为。 因为能力强而给以奖励,会促进内在 兴趣;如果为了控制别人的行为,或依据是不 是“听话”来给以奖励,就会损害内在动机。
行为的结果
未来的行为 刺激物的出现 刺激物的移除
未来行为 被加强
正强化
负强化
未来行为 被削弱
正惩罚
负惩罚
第二节 惩罚物的分类与选择
一、体罚 二、斥责 三、矫枉过正 过度 惩罚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一、惩罚的特点
1.立即性
间歇行为强化程序——行为维持
补充:外部奖赏的负作用
大量实验证明,即使是奖赏,处理得不好, 也会带来负作用——降低对学习本身的兴趣。 一位校长说:“对学习结果给以奖赏,似乎 告诉学生学习结果本身的价值还不够大!”
河源教师招聘教综中那些傻傻分不清的“强化”和“惩罚”

河源教师招聘教综中那些傻傻分不清的“强化”和“惩罚”正强化、负强化、出现性赏罚、撤销性赏罚这几个常识点是心理学部分考试的要点,而且涵义极易混淆,所以也是考试的难点,接下来,华图教师为广大考生详细解析这四个概念的差异。
期望咱们可以很好的把握此重难点。
一、正强化和负强化强化是指随同行为出现的任何能添加该行为在将来出现概率的事件。
强化有正强化(施行奖赏)与负强化(撤销赏罚)之分,又称为积极强化和消沉强化。
首要咱们看正强化和负强化的界说,正强化通过出现某种影响,往往是愉快的影响增强反响发作的概率;负强化通过中止某种影响,往往是讨厌的影响,来增强反响发作的概率。
从界说中可以看出,强化都是为了进步某种行为发作的概率。
举例来说,妈妈想让小明快点写作业,对小明说:“假如你写完作业的话,那就允许你看半个小时的动画片。
”这儿写作业这种方针行为是添加的,所以挑选强化,动画片是一个愉快影响,让他看一个小时的动画片,便是给他出现一个愉快影响,因此这儿运用的是正强化原理。
那么换一种思路,妈妈想让小明快点写作业,对小明说:“假如你写完作业的话,今日晚上你就不用刷碗了。
”这儿写作业的这种方针行为也是添加的,挑选强化,刷碗是一个讨厌影响,不让他刷碗便是撤销这个讨厌影响来添加小明写作业这种行为。
为了更好的区别正强化和负强化,咱们做几道例题稳固下:例1:爸爸告诉小安,只要他进入班级前三年名,就给他买土豪金。
爸爸运用的是( )。
A.正强化B.负强化C.赏罚D.衰退答案:A解析:做这道题之前先找方针行为,方针行为是考试成果进步,爸爸想让小安的成果进步,也便是方针行为添加,然后咱们再看外界的影响改变,“土豪金”对小明来说是愉快影响,给他买土豪金,便是给小明出现一个愉快影响,所以这道题挑选正强化。
例2:古时对“戴罪建功”的犯人一般会“从轻发落”是( )。
衰退 B.赏罚 C.正强化 D.负强化答案:D解析:首要咱们找到方针行为便是“建功”,很显然,这儿的是想要“建功”的行为添加,接着咱们再看外界的影响改变,“从轻发落”意味着减轻赏罚,刑法对犯人而言是一种讨厌影响,减轻赏罚意味着消除这个讨厌影响来添加犯人的“建功”行为,因此,这道题挑选负强化。
安徽教师考编之教育心理学易混淆知识点辨析-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消退

安徽教师考编之教育心理学易混淆知识点辨析-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消退总结全国各地历次教师招聘考试,发现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消退这几个知识点是心理学部分考试的重点,而其中负强化与惩罚两者的涵义极易混淆,也是考试的难点,本文结合定义及具体实例为广大考生解析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消退这四者之间的区别。
希望考生能够很好的掌握此重难点。
一、正强化正强化:通过呈现愉快刺激来增强良好行为发生的频率。
【例题】爸爸告诉小安,只要他进入班级前三年名,就给他买土豪金。
爸爸运用的是( )。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答案】A。
中公专家解析:通过呈现愉快的刺激买土豪金来促进小安好好学习,是正强化行为。
二、负强化负强化:通过撤销厌恶刺激来增强良好行为发生的频率。
【例题】1.妈妈对小安说,若是能进入班级的前三名,就可以在暑假中不做家务。
妈妈运用的是( )。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答案】B。
中公专家解析:做家务对小安来说是厌恶刺激,通过撤销做家务这个厌恶刺激,来激励小安好好学习,所以是负强化。
2.当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时,我们会给他一个处分,经过一段时间教育,发现该生表现越来越好,为了巩固其良好行为,才撤销了处分,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叫( )。
A.消退B.惩罚C.负强化D.正强化【答案】C。
中公专家解析:处分是厌恶刺激,通过撤销处分来巩固良好行为,是负强化。
3.古时对“戴罪立功”的犯人一般会“从轻发落”是( )。
A.消退B.惩罚C.正强化D.负强化【答案】D。
中公专家解析:判刑是厌恶刺激,从轻发落意味着减轻刑罚,通过撤销厌恶刺激来增强立功的行为,属于负强化。
三、惩罚惩罚: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降低行为发生的频率。
【例题】1.小明经常上课偷玩ipad,王老师发现立刻打电话告诉其父母,王老师的这种行为属于( )。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答案】C。
中公专家解析:被告诉父母对小明来说是一种厌恶刺激,王老师呈现这种厌恶刺激,来降低小明偷玩ipad行为的发生频率属于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