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上居住区规划设计任务书

合集下载

住宅设计综合任务书

住宅设计综合任务书

都市住宅设计一、教学目旳住宅是实际建造活动中最为量大面广旳建筑类型,也是最与人生活息息有关旳生存居所。

在建筑学专业学生旳人才培养规定中,住宅设计是重要旳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学习旳目旳在于完毕如下任务规定:1.初步理解国内住宅设计实践旳发展过程与现状。

2.学习住宅设计旳基本原理与设计措施。

3.初步训练实际工程能力,熟悉住宅设计所波及旳规范内容。

4.理解都市居民家庭生活行为规律及对住宅室内空间规定。

5.具有户型分析能力,为下阶段接续学习旳规划设计奠定基本。

二、任务规定具体规定分为调研任务和设计任务两部分。

调研任务:调研工作,以班内小组形式完毕,分为如下三部分工作:1.以滨州在建高层住宅为调核对象,涉及整体综述和个例分析,个例分析重点关注其开发模式、强度、基本配套、环境设施、户型设计等方面;2.设计调查表格,开展民意调查,理解教工群体旳意愿、规定,应充足关注其家庭人口、年龄构造、生活习惯、人际交往、收入条件等方面,在各自相相应建筑面积内有效解决好多种生活需求;3.对住宅旳设计实践发展、优秀典例、规范原则、措施技巧等进行收集整顿,并将觉得最值得分享旳内容加以分析总结,以达到互相学习、资源共享旳效果,并为下一步设计旳展开拓宽思路。

以上调研成果以 PPT多媒体形式课堂报告。

设计任务:在任务书所提供旳片区规划中自行选定设计组团,设计以教工住宅为主,兼顾商品性住宅,在满足功能旳前提下可进行户型创新设计,具体规定如下:1.所选组团能形成完整旳交往空间;2. 形体组合考虑都市设计;3. 住宅楼旳数量和层数根据选定旳组团规划图拟定,规定有完整旳住宅单元平面图4. 户型设计:户型组合自定,三种户型各占总户型面积旳30%,具体户型规定如下:(1)90㎡如下户型,两室两厅一卫(2)120㎡左右户型,两室两厅两卫/三室两厅一卫(3)144㎡以上,三室两厅两卫/四室两厅两卫5. 住宅地下室设计:住宅地下一层为地下储藏室,每间储藏室面积8-15㎡(含公摊)四、设计原则住宅设计原则:1.满足国家规范规定;2.考虑气候特点、节能环保;4.进一步优化户型构造,尽量提高使用率;5.注意立面解决手法五、设计成果平、立、剖面、彩色效果图混排(涉及尺寸标注、室内家具布置、房间名称和面积),所有原则A1(594*841)图纸。

《 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 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020212 学分:6 总学时:102居住区规划设计 020212 (a)总学时:51 大纲执笔人:姚栋大纲审核人: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本课程属于建筑学本科专业基础课,课程目的在于培养与提升学生的专业基本知识,尤其是与居住区规划和住宅建筑设计相关的技能。

二、课程基本要求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保证学生初步掌握居住区规划、住宅建筑设计、团队组织等三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1.城市居住区详细规划的基本教学要求包括两个方面,即理解并落实相关规范、规划指标等技术要求(包含容积率和建筑面积、退界、间距、朝向和日照、道路组织和分级、停车、绿化、消防、套型,以及空间布局与用地平衡等10个知识点);以及掌握并运用规划结构、功能布局、空间组织、景观要素等设计技能。

2.2.住宅建筑设计的基本教学要求由基础技能与实验性设计的两个环节组成。

基础技能包括掌握公共住宅建筑设计的基本要点,了解住宅建筑与街区的历史演变、类型发展、地区规范、功能要素、空间形态、建筑防火和绿色节能等方面的要求,具备应对综合问题的设计能力。

实验性设计则强调在对现实批判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思考与设计能力,对大量性的住宅设计课题提出实验性的解决方案。

2.3.团队组织作为本课程基本要求,不仅取决于建筑学本科设计基础课序列中第一个团队成果的性质,也取决于居住区规划的工作方式。

在教学中应强调团队合作设计的组织与协调,提高田野调查、程序规划、模型制作、汇报交流与成果表达等五个环节中的团队组织与合作能力。

并通过团队合作启发学生对于社会性问题的关注,尝试从专业视角对社会议题做出反馈。

三、课程基本内容课程的设计主题为特定城市地块的居住区规划与住宅单体建筑设计,相应形成两个教学单元,第一个规划教学单元由小组团队合作完成,后一个住宅单体建筑设计单元由个人完成。

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居住区原理讲授、基地参观、调研与资料收集、规划设计、建筑单体设计、材料与细部深化与公开讲评等教学环节。

居住区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ppt课件

居住区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ppt课件
• 注:居住区公园中应设置 10% ~15 %的 体育活动场地。
➢开放社区与公共空间 对城市的开放 对居民的开放(公众利益优先)
居住区配套设施
标准划定
表5.0.3
➢ 建立“都市核心带” ——开放空间 ➢ 公共空间优先设置 ➢ 大型公建结合公交设置
武汉城市花园
都市核心带
PART 03
• 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 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 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
• 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 • 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提高到8公里/平方公里
• 居住区应采取“小街区、密路网”的交通组织方式,路网密度不应小于 8km/km2;城市道路间距不应超过300m,宜为150m-250m,并应与居住街坊 的布局相结合。
1)不同年龄的居民和不同收入阶层的居民构成
老人和儿童的存在为社区注入活力
邻里设计
混合型居住人口能够增加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不同需求,从而有助于街区商业走向繁荣
2)不同的住宅类型:公寓、独户住宅、联排住宅等
住宅在户型、面积和价格方面具有多样性是社区混合的前提
不同的居住建筑根据需要位于邻里中不同的位置,同时考虑绿化空间和公共空间的营造
1500-4000 300
300-1000 -
户数 人口
面积(公顷)
居住区 1~1.6万
3~5万
50~100
居住小区 3000~5000
1~1.5万
15~35
组团 300~1000 1000~3000
4~6
道路系统的规划布置
➢融入城市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

房地产设计任务书

房地产设计任务书

《规划设计任务书》目录《规划设计任务书》 (1)目录 (1)一:项目背景状况 (1)二、项目设计依据 (4)三、概念设计要求 (4)四、规划设计理念定位 (5)五、总平面布局建议 (6)(一)、结构规划 (6)(二)、功能规划 (7)六、建筑设计建议 (9)(一)、在宏观上诠释简约主义现代建筑风格 (9)(二)、在微观上张扬现代建筑风情 (10)七、园林景观环境设计建议 (12)(一)、园林景观绿地的功能分类及设计建议 (12)(二)、主要景观轴线及景观节点设计建议 (13)(四)、园林景观应充分注意节奏的把握 (17)(五)、园林建筑小品设计建议 (17)八、户型设计建议 (19)(一)、住宅的七大属性: (19)(二)、户型创新设计建议 (20)(三)、个性化设计建议: (22)(四)、实用设计建议 (23)九、专业设计要求 (23)(一)、结构设计要求 (23)(二)、给排水设计要求 (23)(三)、电气及电讯设计要求 (24)(四)、管道暖通设计要求 (24)(五)、消防设计要求 (24)十、设计成果要求 (24)十一、成果提交要求 (25)十二、设计文件提交要求 (25)一:项目背景状况1、项目名称XX花园(暂定名)2、项目地点————————交汇处。

3、项目基本经济指标及设计要点(1)本项目位于临淄商业繁华区,北接单家新村、东泰商厦,南靠齐国商城,西连杨坡路,东交大顺路,桓公路横穿本案,齐鲁石化俯首而及,步行5分钟可达莆园,一刻钟便至临淄一中(桓公路)、胜利油田第二十四中学(桓公路)。

该项目用地性质为居住用地为主,部分为商业用地,主要经济指标如下:(2)其退让间距、出入口等设计按照合深圳规划局对本项目的有关规划设计要点执行:Ø总体:须注重街景及总体景观,合理组织内部交通及绿地配置,功能分区明确,路网清晰,做到协调、适用、美观、统一。

Ø建筑设计:注意色彩、造型与周围环境协调,以台地(美式)建筑风格为主。

居住区策划方案

居住区策划方案

居住区策划方案篇一: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策划书居住小区规划前期策划书Pre-planningBookofResidentialcommunityPlanning 目录一、目标的确定二、外部条件的调查■基地现状■昆明市气候■相关法规三、内部条件的调查■居住行为■小区居住人群■基地设施■调查问卷■发现问题四、案例分析及策划矩阵■案例分析■策划矩阵■理念生成五、设计任务书■设计内容■规划要求■设计成果■进度安排表[摘要]通过对居住小区规划场地的基地现状、人文环境、气候环境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基地现状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以解决问题为目的,逐渐得出设计的理念与想法,从而更加满足使用者的需求,达到理想化社区的效果[关键词]居住小区规划前期策划理想化社区一、目标的确定项目名称: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基本目的: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满足人的行为与需求,并且将社区与周边环境结合起来,让社区成为城市停驻点。

用地描述:用地位于昆明市官渡区项目规模:容积率:1.5-2.0用地规模:6-8公顷(6-8万m2)绿化率:≥25%住区出入口(可通消防车):不少于2个区内公共设施:一个8班幼儿园适量商业空间二、外部条件的调查■基地现状竣工时间:1999年建筑结构:框架结构建筑类型:板楼多层绿化率:45%容积率:2.3项目用地周边情况交通系统及绿化分布■昆明市气候最佳朝向太阳辐射分析焓湿图风环境分析气候条件:昆明属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15℃左右,年均日照2200小时左右,无霜期240天以上,年均降水约1000毫米。

昆明四季温暖如春,全年温差较小,市区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最热时月平均气温19℃左右,最冷时月平均气温8℃左右。

历史上年极端气温最高30.4℃,最低-7.8℃。

由于温度、湿度适宜,日照长,霜期短,所以鲜花常年不谢,草木四季长青,昆明“春城”的美誉由此得来。

昆明日温差较大,紫外线强度较高,一天之中有四季,有遇雨变成冬之说,在冬、春两季,日温差可达12~20℃。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总学时:1周课程设计学分:1学分课程设计主修专业:土木工程一、课程设计目的:全面训练学生的设计能力。

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和运用《房屋建筑学》知识的程度。

在理论教学和参观的基础上,通过单元式多层住宅的初步设计,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民用建筑的设计原理,初步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并提高绘图技巧。

二、课程设计任务:单元式多层住宅的建筑方案和施工图设计三、课程设计要求(一)基本设计条件1.本工程拟建于浙江某地区城市居住小区内,为单元式、多层住宅(6层)。

地段地势平坦,地质良好,由城市集中供给水、电、煤气等项,排水亦由城市配套解决。

2.面积指标:参见建设部中国建设技术发展研究中心和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共同对中国城市提出的一个多元层次的2000年小康居住目标,见下表。

3.套型及套型比可以自行选定。

4.耐火等级:Ⅱ级;屋面防水等级:Ⅱ~皿级。

5.结构类型:自定(砖混或框架)6.房间组成及要求:功能空间低限面积标准如下:起居室18~25 m2(含衣柜面积)主卧室12~16 m2双人次卧室 12~14 m2单人卧室8~10 m2餐厅≥8 m2厨房≥6 m2,包括灶台、调理台、洗地台、搁置台、上柜、下柜、抽油烟机等。

卫生间4~6 m2(双卫可适当增加),包括浴盆、淋浴器、洗脸盆、坐便器、镜箱、洗衣机位、排风道、机械排气等。

门厅:2~3 m2贮藏室;2~4 m2(吊柜不计人)工作室6~8 m2电气设备包括用电量80~120kw·h/月,负荷 1560~4000W(大套可增至 6000W);电源插座合大居室2~3组,小居室2组,厨房3组,卫生间3组,另设:公用天线、电话、空调线等。

(二)基本设计要求(1) 本设计为城市型住宅,位于城市居住小区内,设计2个单元,1梯2户。

用地总长度控制在38米以内,总深度在12.5米以内。

总高度在20米以内。

(2) 面积指标:每套建筑面积:小套,80-90(2室2厅1厨1卫1阳台),大套110-120m2(3室2厅1厨1卫1阳台,或者3室2厅1厨2卫2阳台)。

居住建筑及社区规划任务书——社区规划

居住建筑及社区规划任务书——社区规划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系课程设计任务书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学系三年级教学组2014年2月编号:Ⅲ-03 Ⅲ-04日期:2014.02专业:建筑学开课学期: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三下)课内学时:128课时题目:居住建筑设计及社区规划一.课题构成本次教学课题包含两个部分,分别对应两个教学环节,即:第一部分:居住行为及居住建筑——居住建筑单体设计(1-7周)第二部分:居住行为与社区规划——居住小区规划设计(8-16周)二.教学目的导向型设计方法的训练,人的行为——空间需求——空间建构——单元组合——群体建筑组合——外部空间环境居住行为及居住建筑:1.城市住宅基本知识、概念的认知。

从社会、经济、文化、技术等多角度对城市住宅进行认知、分析。

了解城市住宅的沿革及成因,对当代城市住宅进行广泛的了解。

2.通过实例的收集和分析,对当今城市住宅的功能、空间模式、结构体系、设备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认知。

3.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了解人的普遍居住行为和不同人群特有的居住行为,发现调研对象存在的问题。

根据建筑使用主体的行为特征,研究其对居住空间的直接需求和潜在需求,最终制定相应的设计计划书,并用建筑的方式给出解答方案。

4.结合生活经验,进一步研究人体尺度与建筑尺度之间的关系,了解人体尺度,家具尺寸,活动空间与房间面积、尺度之间的必然联系,进而作为住宅设计的依据。

5.熟悉《住宅建筑规范》,《住宅设计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昆明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等相关文件,学习如何在规范条件的种种限制下进行设计。

6.根据《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来计算住宅各部分的面积,并在设计中学习如何精准地控制建筑面积。

居住行为与社区环境:在居住校小区规划的环节中,对特定人群的居住行为的观察和分析依然是规划的出发点。

与前一个训练不同的是,在规划的环节里更加关注研究使用群体在户外的行为习惯与特征,培养学生对现有城市社区问题的分析认识能力,培养综合的空间构成能力,以规划设计手段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居住区(小区)规划设计课程任务书、指导书

居住区(小区)规划设计课程任务书、指导书

居住区(⼩区)规划设计课程任务书、指导书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任务书、指导书陈扶云编写⽬录⼀、居住组团设计任务书(⼀)1. 设计内容2. 图纸要求3.时间安排⼆、居住⼩区设计任务书(⼆)1. 设计课题2.建设⽤地3.设计条件4.设计成果5.时间安排三、居住组团规划设计课程指导书(⼀)1.设计步骤2. 图纸内容深度要求3.参考图集及资料四、居住区⼩区规划设计课程指导书(⼆)1.设计步骤4-1-1 构思4-1-2 进⾏结构分析图的设计4-1-2-1 ⽤地功能分区4-1-2-2 道路⽹布置4-1-2-3 绿化后组织4-1-3 住宅单元设计4-1-4 住宅组团布置4-1-1-1 住宅类型不同处理4-1-4-2 居住组团布置形式4-2 图纸内容深度要求4-2-1 功能分区4-2-2 住宅公建的布置4-2-3 效果图4-2-4 绿化规划图4-2-5 编写规划设计说明书4-2-5-1 规划意图4-2-5-2 有关指标4-3 参考图集及资料居住⼩区设计任务书(⼀)⼀、设计内容1、该居住⼩区为昌北开发区详细规划的第⼀期⼯程,占地⾯积为22公顷。

2、规划现状图(图⼀)3、第⼀期居住组团的⼏项技术经济指标要求:总⾯积为:22公顷总建筑⾯积为:264150平⽅⽶住宅建筑⾯积为:247500平⽅⽶公共建筑⾯积为:16650平⽅⽶居住⼈数:16042⼈居住户数:4583平均每户建筑⾯积为:54平⽅⽶住宅平均层数为:5层居住建筑⾯积密度:11250平⽅⽶/公顷居住建筑净密度:1200平⽅⽶/公顷⼈⼝⽑密度:729⼈/公顷平均每⼈绿化⾯积为:1.5平⽅⽶公共建筑指标:邮电、银⾏:1200平⽅⽶各类商店(菜场、饭店、修理、服务、粮店等):4200平⽅⽶托⼉所(1-2所):1200平⽅⽶幼⼉园(2所):2000平⽅⽶⼩学16班(1所):5200平⽅⽶卫⽣站:250平⽅⽶⽂化娱乐:1500平⽅⽶废旧物质回收站:800平⽅⽶会所:1800平⽅⽶合计:16650平⽅⽶⼆、图纸要求1.1/200住宅单元设计平、⽴、剖⾯图2.1/1000居住⼩区规划图3.居住⼩区中⼼鸟瞰图⼀张(表现图)4.结构分析图(⽤地功能分区、道路⽹布置)5.⼩游园平⾯设计图6.说明书(规划)三、时间安排:三个星期第⼀阶段:收集资料、现场踏勘、完成结构分析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住区规划任务书
(2017.8)
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城乡规划学专业三年级2017-2018学年第1学期
居住区详细规划任务书
一、阶段教学目标
(1)培养处理单个建筑与群体建筑、建筑群体布局与道路系统、建筑与场地、建筑与绿化环境之间的能力,完成从住宅单体的建筑设计(住宅设计)——→简单建筑群体+简单环境组合(住宅设计中总平面布置)——→复杂功能建筑群体+复杂环境组合(居住小区规划)的规划设计教育过程,提升学生认知环境与城市、建筑关系的能力,建立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正确观念。

(2)了解我国的居住区发展历史、住房制度、居住现状和居住标准,巩固和加深对现代居住区规划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调查分析与综合思考的能力。

(3)初步了解包括《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在内的相关城市规划规范在规划设计的要求与作用。

(4)提高手绘及计算机绘制设计图纸能力,合理运用图、文及口头介绍等多种方式来综合表达设计思想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2.1概况
项目基地位于马鞍山太白大道与花园路交叉口西北角,基地与市政公园隔路相望,西临朱然文化公园,配套设施完善。

太白大道在地块东侧,为地块的开发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设计要求尊重周边城市环境,体现城市重点区域的文化和商业价值。

2.2设计条件和控制指标
(一)技术经济指标
1.用地面积:14.8公顷;
2.容积率:不大于
3.0;
3.建筑密度:不大于30%;
4.绿地率:不得小于30%;
5.绿线范围内建筑限高:24米;
6.机动车停车位:0.8个/户,商业建筑0.8个/100平方米,地面停车不得大于20%;
非机动车停车位:3平方米/户,商业建筑2个/100平方米,结合建筑或室外场地统一设置。

建筑后退红线:
太白大道为次干路,红线宽度50米,最小建筑红线宽度80米;
花园路、昆仑路为次干路,红线宽度30米,最小建筑红线宽度60米。

采秣路为城市支路,红线宽度12米,最小建筑红线宽度32米。

其他建筑退让按照《马鞍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相关条例执行。

7.(二)总体布局要求
1. 满足有关法规、规范及马鞍山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要求
2. 场地内规划商业、社区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其中配套社区、物业、医疗卫生等按相关规定配置。

3. 场地内应考虑无障碍设计。

建筑以高层为主,考虑与周边城市环境的关系。

(三)项目定位
1.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地块进行策划定位
2. 建筑风格:不限
3. 功能定位:满足业主的居住需求,同时充分开发地块的商业、休闲等公共服务功能。

(四)户型要求
1. 鼓励多种户型设计,包含花园洋房、多层与电梯高层。

2. 户型比例,根据对本方案的定位自主设计。

如中高档楼盘户型比例示意:
三、课程主要环节和方法
本课程以专项调研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以个别指导和理论性授课的方式相结合。

学生在完成教学课程过程中以图纸设计、模型制作(体量分析模型)和口头介绍的方式相结合。

3.1调研及综合分析
3.1.1调研内容
要求每位学生充分认识基地现状,明确上一层次规划对该地块的具体要求(特别是公益性公用设施的配套要求),了解城市居住区规划所涉及到的相关技术规范和国家规章。

(1)基地环境调研(根据选用地形实际情况):
——区位关系
——周边交通及开发条件
——基地地形条件
——上一层次规划要求
(2)规划背景资料调研:
——当前最新国家规章收集
——相关技术规范调研(如《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相应优秀规划实例收集
3.1.2分析内容及成果(图文结合)
(1)周边环境条件、上层次规划要求及区位关系分析。

(2)拟定规划居住区类型。

(3)相应规划实例简介。

3.2规划方案设计
完成从整体功能结构组织、规划布局、住宅选型、方案细化、技术设计,到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确定的全过程。

3.2.1规划“一草”阶段
(1)居住区相关控制指标估算
(2)拟规划用地条件分析
(3)方案立意及构思规划结构
3.2.2住宅单体及公建设计
(1)平面设计
(2)立面设计
3.2.3规划“二草”阶段
(1)按照国家相应规章要求确定住宅选型
(2)深化总平面,细化道路系统、绿地系统、公建系统规划
(3)初步体量模型分析
(4)完成相应阶段的经济技术指标计算
(5)根据任务书要求,准备“二草评图”成果内容
3.2.4“正草”及正图阶段
(1)按照“二草评图”意见深化修改方案,完成正图成果内容
3.2.5组团放大与中心绿地设计
(1)组团放大
(2)中心绿地设计
3.3规划方案评价
评价内容如下表:
3.4正式成果要求
1.图纸内容
(1)区位分析图(在城市总体规划或上一层次规划图中表明基地的位置,并加以分析)和基地现状分析图(比例不限);
(2)规划概念和设计构思图(规划设计的思想方法、理论形态的战略构筑,规划概念的演化过程示意,设计构思全过程再现);
(3)规划分析图(规划结构、道路交通、绿化系统、空间形态,可在图中附加文字说明);
(4)规划设计总平面图(图纸比例1:1000,图纸标明用地方位和图纸比例,所有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屋顶平面图,建筑层数,建筑使用性质,主要道路中心线,停车位(地下车库和建筑底层架空部分用虚线表现出其范围),室外广场、铺地的基本形式,河湖水面的位置,绿化部分应区别乔木、灌木、草地和花卉等。

);
(5)总体鸟瞰效果图(彩色效果图,其它表现空间的效果图自定)
(6)主要住宅、公建单体设计或选型的平、立面图(1:200)。

(7)方案构思说明(可结合总平面图)
2.文字
(1)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包括地理区位和工程概况介绍以及设计构思说明。

设计构思内容应包括:总体布局、规划结构、道路交通组织、绿地系统、公建系统、景观空间组织、住宅选型及住宅组群的规划布置、技术经济分析等。

(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用地平衡表
2、其它要求:将上述内容绘制为3-4张A1标准彩图(841×594mm)
线稿可用CAD出图,色彩及光影表达部分手绘,可自由选择表现方式
四、推荐参考资料
4.1政策法规
A.《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版)
B.《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年版)
C.《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2005)
D.《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E.《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F. 马鞍山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G. 其他国家标准及规范
4.2参考书目
A.胡纹,(高校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业教材)《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第1版
B.朱家瑾,(建筑设计指导丛书)《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第二版
C.周俭,《城市居住区规划原理》,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
D.聂兰生等,《21世纪中国大城市居住形态解析》,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E.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中国低层低密度住宅规划设计要点及适用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第1版
F.其他相应参考书目及规划设计资料集
G.近3年来《建筑学报》、《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学刊》、《规划师》、《住宅产业》、《住区》、《时代楼盘》等期刊杂志
五、进度计划(设计时间为14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