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性能研究
自密实混凝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SCC)的特性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 掌握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原则和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自密实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和力学性能。
二、实验材料1. 水泥:华润牌P·O42.5R水泥。
2. 粉煤灰:粒径0.125mm以下,含量为每立方米混凝土160~240升(400~600kg/m3)。
3. 矿粉:粒径0.125mm以下,含量为每立方米混凝土160~240升(400~600kg/m3)。
4. 砂:粒径介于0.125~4mm之间,含量应达到砂浆体积的38%以上。
5. 粗骨料:粒径D>4mm,含量一般为总体积的22~35%。
6. 减水剂:适量。
7. 水: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
三、实验设备1. 混凝土搅拌机。
2. 混凝土试模。
3. 砂浆流动度仪。
4. 压力试验机。
5. 水泥胶砂搅拌机。
四、实验方法1. 配合比设计:根据实验要求,按照体积法设计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确保水/粉料(粒径0.125mm以下的水泥、粉煤灰、矿粉、石粉等)的体积比在0.8~1.0范围,粉料(粒径0.125mm以下)含量为每立方米混凝土160~240升(400~600kg/m3),砂含量应达到砂浆体积的38%以上,粗骨料含量一般为总体积的22~35%。
水/灰比按混凝土强度、耐久性选择确定,用水量不宜超过200kg/m3。
2. 混凝土制备:将水泥、粉煤灰、矿粉、砂、粗骨料按设计配合比准确称量,放入搅拌机中,加入适量的减水剂和饮用水,进行搅拌。
3. 坍落度测试:使用砂浆流动度仪测定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扩展度,以评估其流动性。
4. 浇筑试验:将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入试模中,观察其在重力作用下的填充性能。
5. 力学性能测试: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力学性能测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坍落度测试:实验测得自密实混凝土的坍落度为260mm,扩展度为600mm,满足实验要求。
高性能混凝土自密实技术及应用规范

高性能混凝土自密实技术及应用规范一、前言高性能混凝土自密实技术是近年来建筑行业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创新,其主要应用在高层建筑、桥梁、隧道、水利工程等领域。
本文将从自密实技术的概念、特点、优点以及应用规范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二、自密实技术的概念自密实技术是指在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特殊材料,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作用使混凝土中的孔隙自动填充,从而形成一种具有自密实功能的混凝土材料。
自密实技术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混凝土中的渗漏和开裂,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耐久性。
三、自密实技术的特点1、自密实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混凝土中的渗漏和开裂,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耐久性。
2、自密实技术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渗透性和气孔率,从而减少混凝土中的水分和空气含量,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冻性。
3、自密实技术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变形,从而提高混凝土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4、自密实技术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从而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和保养成本。
四、自密实技术的优点1、自密实技术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和品质,从而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性。
2、自密实技术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成本和施工周期,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和减少施工成本。
3、自密实技术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污染和浪费,从而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五、自密实技术的应用规范1、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应根据混凝土的用途、强度等级和自密实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择。
2、自密实材料的选择应根据混凝土的用途和环境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择,常用的自密实材料有硅灰、硅烷、聚合物、纳米材料等。
3、混凝土的施工应按照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施工工艺要求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出现成分不均匀、浇注不均等问题。
4、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混凝土的硬化时间和环境温度等要素进行合理的控制,避免出现龟裂、开裂等问题。
5、混凝土的检验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严格的检测,避免出现品质问题和安全隐患。
六、高性能混凝土自密实技术应用案例1、上海中心大厦上海中心大厦是中国第一高楼,采用了高性能混凝土自密实技术,从而提高了建筑物的结构强度和耐久性,有效地防止了混凝土中的渗漏和开裂问题。
超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研究

超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研究一、概述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简称UHPC)是一种新型的高性能混凝土,它具有高强度、高韧性、高耐久性、高密实性、高抗裂性、高耐久性等优点。
由于其优异的性能,UHPC在桥梁、隧道、高楼大厦、核电站、航天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现代建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建材之一。
本文将围绕UHPC的应用技术进行研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案例,并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二、UHPC的优点1.高强度:UHPC的强度相比普通混凝土大大提高,其抗压强度可达到150MPa以上,抗折强度可达到20-30MPa。
2.高韧性:UHPC的韧性是普通混凝土的5-10倍,其抗裂性和抗冲击性能得到了明显提高。
3.高耐久性:UHPC具有优异的耐久性,其使用寿命可达到100年以上。
4.高密实性:UHPC的密实性优于普通混凝土,其孔隙率可控制在3%以下。
5.高抗裂性:UHPC的抗裂性能是普通混凝土的10-20倍,具有较好的自修复能力。
三、UHPC的应用案例1.桥梁领域UHPC在桥梁领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其高强度、高韧性、高耐久性等优点使其成为了桥梁建设中的理想材料。
以法国的米利桥为例,该桥梁的主桥面板采用了UHPC材料,其抗弯强度可达到20-30MPa,抗压强度可达到150MPa以上,有效地提高了桥梁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2.隧道领域UHPC在隧道领域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其高密实性、高耐久性等优点使其成为了隧道内衬材料的首选。
以中国的港珠澳大桥为例,该隧道采用了UHPC材料作为内衬材料,其密实性和耐久性得到了有效提高,能够有效地防止渗漏和腐蚀。
3.高楼大厦领域UHPC在高楼大厦领域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其高密实性、高强度、高韧性等优点使其成为了高楼大厦结构材料的首选。
以美国芝加哥的Sears Tower为例,该建筑采用了UHPC材料作为结构材料,其高强度和高韧性使得建筑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和耐久性。
新型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

2 0 —0 —1 06 7 5 2 0 —0 —1 06 7 5 20 0 6—07—1 6 20 0 6一O7—1 6 20 0 6一O7—1 6 20 0 6—07—1 7 20 0 6—0 —1 7 7 20 0 6—0 7—1 7 20 0 6—0 7—1 8 20 0 6—07—1 8 20 0 6—07—1 8 20 0 6—07—1 9 20 0 6—0 7—1 9
一
2 试验
2 1 原材 料 .
2 1 1 水 泥 ..
水泥的主要问题是 与外加剂的相容性 、 标准稠
度用 水量 和强 度 问题 。水 泥 与 外 加 剂 是 否 相 适 应 , 决 定着 所配制 的 自密 实 混 凝 土 的 质量 。经 比较 , 我
般 常采用粉煤灰 、 磨细矿渣粉 、 硅粉等。利用它们
满足浇注 的技术要 求, 还大 大加 快 了施 工进度 , 节省 了施工 成本 , 确保 了工程 质量 , 具有较好 的经济效益。
砂在混凝土 中存在着双重效应 , 一是 圆形颗粒 的滚 动 减水效 应 ; 是 比表 面积 吸水 率 高 的需 水 效 二
应 。这 两种效 应 的相 互矛 盾 , 定 了必须 根 据水 泥 、 决
2 13 粗 骨 料 ..
引言
自密实混凝土是利用其 自身重力来达到密实填
充效 果 的新 型 混凝 土 , 最 显 著 的特 点 是 具有 极 好 其
的流动性 , 不需要振捣即可充满模型和包裹钢筋 , 具
有 良好 的施 工性 能和 填 充性 能 , 而且骨 料 不离 析 , 混
凝土硬化后有更高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 。 新 型高性 能 自密实混凝 土集 多项新技术 于一 身, 它是在不增加混凝 土用水量的情况下 , 运用新型 混凝土高效减水剂 、 型高性t 1 气剂等多种 混凝 新 iI 土外加剂 , 同时大量选用矿物掺合料 , 并应用新 的混 凝土配合 比设计理论配制的新型混凝土。
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质特性和应用

1 引 言 自密实性混凝 土的填充能 力也就 是其流 动性 ,是 自密实 混凝 土 的重要 特性 ,即在无 需 振捣 的 情况 下 就 可 以完 成 对模 板 的整 个空
混凝 土进行试验性 检测 ,并且利 用这些试 验可 以获得 不同配合 比例 的混凝 土的拌 合物 各 种性 能 参 数 ,并 且 利用 这 些数 据进 行 分 析和
要 : 自密实高性能混 凝土在制备 时的 独特工作性 能与普通 的混凝 土不同 ,能够在 无 需振 捣的 情况 下靠 自重成型 。 突出的性 能包括 了 填
充能力、穿越 能力 、稳定性 。 因此在 d_. r中的到 了广泛 的观注 ,并在 特殊 工程 中获得和较好 的使用效 果。 -
关 键 词 : 自密 实 高 性 能 混 凝 土 ;性 质 特 征 ;施 工 应 用
与表冷器 匹配 的产品 ,增加 品种 ,扩充 系列 ,为设 计 提供较 大 的选
阻力 比较大 ,有利于水 系统的水力 平衡 ,再加 上本 特性 ,它给供 水
半 径较 小的异程式水 系统 的应用 提供 了根 据 。 在超高层建筑空词设计 中,往往 在中间层设置 二次换热器来减小 低 区静水压力 ,从而提高了高区 的供水温度 ( 一般 85~ . ℃) . 9O 。从表
差为 1.1Jk ,说明换热 器处 理空气 的能力仍 然 比较 大,一般 情况 33k/ g
下, 高区的风机盘管型号并没有 必要因供水 温度升高而加大。 风机 盘管 减少风量 运 行时 ,送 风 温度 会降 低 ,送 风 温度 太低 ,
容 易造成金属送 风 口结露 ,同时 ,也增 加 了风机 盘管外 壳结 露 的可
检验 并 了解 配 合 比例 所 形 成 的施 工 性 能 。
硅灰自密实高性能道面混凝土性能研究

cn rt e - o at g hg p r r n e p v m n cn rt (C P )fr p vme t poe t a o fce o cee l cmp ci ih e oma c ae e t ocee S H C o ae n rjcs s e netd ,s f n f w
mii g sl a u , t e p r r n e o S xn ii f me h e o ma c s f CHP ae x eln a d me t u cin r q ie n s f ip r c f C r e c l t n e e f n t a e u rme t o aro t ol
( 空军 工 程 大 学 工程 学 院 ,10 8 西 安 ) 703 ,
摘 要 :针对 机 场道 面 混 凝 土的技 术 要 求和 自密实 混 凝 土 的特 点 , 通过 掺 入 优 质硅 灰 和 高效 减 水 剂 , 制 配 出 了适 用于 道面 工程 的 自密实 高性 能道 面混 凝 土 , 对硅 灰 自密实 道 面混 凝 土 的工 作性 、 学性 能和 抗冻 耐 久 并 力
Ab ta t Ai n t e h ia e urme t f ar ot p v me t o c ee nd p o e t s o ef o a t g sr c : mig a tc nc lr q ie n s o i r a e n c n r t a rp ri sl-c mp ci p e f n
PRoPERTⅡ oF Ⅱ CA S FU= S I 江E ELF— CoM PACTD m GH G
PERF0RM_ NCE 队 VEM匝NT A CoNCRETE W ElZh g,CAJ i g c ,FU -wei en Lan - ai Ya
C50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性能研究

C50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性能研究摘要:我国对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较晚, 20 世纪 80 年代初高性能混凝土首先在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中得到应用。
到 21 世纪,随着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和大跨径桥梁建设的发展, C50 ~ C80 超高强度的自密实型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
对于某些重载、大跨径特殊建筑物,其结构复杂、配筋稠密,普通混凝土很难满足其使用要求。
所以,为了满足建筑物个性化外形和复杂内部结构要求,一种高流动度、高稳定性的自密实混凝土被开发出来。
关键词:C50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强度性能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是具有典型自密性和填充性的特种混凝土, 其组成材料比例对技术性能和应用效果影响显著。
混凝土每年的需求量巨大。
自密实混凝土拥有众多优点,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国内很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研究,自密实混凝土对原材料有着较高的要求。
配合比设计时要考虑原材料检验结果,不同地区在原材料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所以应该根据本地区材料性能,通过在原材料的选择和优化设计参数上配制出了 C50 自密实混凝土,并对其主要性能进行分析。
一、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高性能混凝土,其新拌混凝土具有很高的流动性, 不泌水、不离析,流动性经时损失小,可不振捣而达到自流平的效果,并能充满模板和包裹钢筋。
与普通混凝土相比 ,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组分多 ,均匀性与致密性高 ,技术性能明显改善。
大量研究表明,采用多功能复合型外加剂、超细矿质掺合料及合理比例的组成材料,是获得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重要技术途径。
因此 ,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显得更为复杂和重要。
通常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遵守以下原则:(1)选择优质的原材料, 包括水泥品种和性能,砂石材料规格和级配等。
(2)满足工作性的条件下 ,采用尽可能小的水胶比、最优的砂率及适量外加剂。
(3)满足强度的前提下 ,使水泥或胶凝材料的用量尽量小 ,即混凝土浆体体积率应尽可能小(全部胶凝材料与水的体积占混凝土总体积的百分比),最好不超过 35 %。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其性能试验研究

规划设计
Zi mi shi hun ning tu pei he bi she ji ji qi xing neng shi yan yan jiu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及其性能试验研究
周志国
自密实混凝土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有着良好的力学性 能和工作性能,因而在土木工程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有着相 当好的应用效果。文章从这一点出发,分析了应用全计算 法的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
三、SCC 测试 为了达到自压缩性能,需要高效减水剂和大体积混凝 土粉体。因此,自密实混凝土在大多数人眼里是混凝土的 高端产品,只适用于高强混凝土的应用和不规则结构的 浇筑。同时,目前我国自密实混凝土的技术水平参差不 齐,检测方法统一,性能水平差异很大,这使得很多人对 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和性价比提出质疑。自密实混凝土是 混凝土性能的核心技术。在保证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的基础 上,对不同要求的混凝土应提供不同的配合比设计方案。 我们可以设计出不同强度等级、不同防渗等级以及一些特 征的癌症,如低压大型混凝土建筑和热癌症。当然,我们 也可以根据需要设计符合。需要注意的是,提供给用户的 SCC 解决方案是相同的,即使它们有相同的要求,即使 它们位于不同的地区,也应该使用当地的原材料特性,以 确保最佳的自压缩。性能和经济性。为了满足强度要求和
自密实混凝土是指进行混凝土配置的过程中,拌合物 仅仅依靠自重,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振捣就可以充满模板, 包裹钢筋,并表现出良好的均匀性和不离析特性,是目前 土木工程实践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种技术。
匀分散特点,因而很多试验过程都会应用这一方式进行研 究,能够有效对多因素进行处理过程。混凝土进行配比试 验的过程中,必须要总结出充分客观能够反映规律的公式, 才能够确保后续的工作效果并获取更加科学合理的配合比。 通常来说,进行配合比计算的过程中,都需要重点确定用 水量单位和水灰比等,国内外一些学者根据不同的设计、 配合比原则或配合比应力腐蚀开裂特性、应力腐蚀开裂机 理及计算方法、普通混凝土配合比及设计参数控制方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9·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改进,原有的“肥梁胖柱”现象已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结构灵巧、造型奇特的新型结构。
由于新型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的不断提高,内部配筋状况也发生了变化,较密集的配筋布置已成为现实。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用普通混凝土已不能满足施工要求,而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却能解决这些难题。
它可以通过自流动而充实薄壁混凝土结构和钢筋密集的结构部位,可以不经振捣即可密实,这样既解决了混凝土的振捣困难,又消除了施工噪音,因此,这类混凝土极具现实意义,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 试验目标对于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是研究的重点。
分别从流动性、抗离析性、间隙通过性、填充性四个方面考虑。
要解决好流动性与抗离析性、间隙通过性与填充性之间的矛盾,混凝土高工作性与硬化后力学和耐久性的矛盾。
具体目标:(1)研制一种高工作性能的易于泵送施工、不用振捣而自行密实的混凝土。
(2)混凝土的高工作性能能保持较长时间,以满足远距离运输后的施工需要。
(3)混凝土硬化后具有理想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4)采用较常规的原材料和生产工艺,并经济合理,便于推广应用。
2 材料选择(1)水泥:鹿泉长城矿渣32.5,3d 强度19.1MPa,28d 强度36.4MPa ;(2)集料:正定中砂,细度模数2.6,含泥量1.2%;鹿泉碎石5~10mm,10~20mm,含泥量<0.5%,针片状含量<7.6%;(3)掺合料:西柏坡电厂粉煤灰,其技术指标见表1。
表1 粉煤灰技术指标种类级别活性指数(%)胶砂流动度比7d 28d 粉煤灰Ⅰ级89.0109.0110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性能研究刘福战(河北大地建设科技有限公司)[摘要]本文采用正交试验的设计方法从水胶比、砂率、掺合料掺量、碎石比例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参数。
进而通过优化配合比,又得出了混凝土的工作参数。
同时从抗渗性、抗冻性、碳化、收缩等四个方面对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自密实混凝土;高性能;配合比;耐久性;抗渗性;抗冻性;碳化(4)外加剂:采用大新外加剂厂生产的RCMG-5高效泵送剂,建议掺量2.0%~3.5%。
为了确定合理掺量,通过改变掺量进行试配,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外加剂技术指标外加剂掺量(%)坍落度(mm)扩展度(mm)7d 强度(MPa)28d 强度(MPa)56d 强度(MPa)初始90min 2.525559056033.643.247.23.027*********.844.548.03.527065059030.941.346.8从试验结果看出:改变外加剂掺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没有显著影响,但能有效改变混凝土拌合物的保塑性能,当掺量在3.0%时,混凝土坍落度、扩展度在90min 内基本保持不变,故外加剂掺量为3.0%效果最佳。
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3.1 正交试验选用L9(34)正交表。
其因素与水平的安排见表3;L9(34)正交表见表4;试验结果见表5;L9 (34) 正交设计计算表见表6。
表3 正交设计因素水平123A :水灰比0.370.400.43B :砂率%424548C :矿渣粉掺量%253035D :碎石比例3:74:65:5通过L9(34)正交计算表可知各因素对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顺序为:(1)坍落度为A >B >C >D (主次),最优配合比A1B2C2D1(或A2B2C2D3)。
(2)扩展度为A >C >D >B (主次),最优配合比A1C2D3B3。
(3)中边差为B>D>A>C(主次),最优配合比B1D1A1C1(或B2D1A1C1)。
(4)7d强度为A>B>C>D(主次),最优配合比A1B1C2D2。
(5)28d强度为A>B>D>C(主次),最优配合比A1B2D1C2。
(6)56d强度为A>C>B>D(主次),最优配合比A1C2B1D1。
由上述影响顺序及最优配合比可以作出综合评价:(1)水灰比和砂率对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坍落度,28d 强度影响较显著,而超细矿渣粉对于后期强度有一定幅度的提高,而且其长期强度的发展程度仍较大。
(2)水灰比、矿渣粉掺量及碎石比例对混凝土拌合物的扩展度影响较显著,砂率的变化对其影响甚微。
(3)砂率和碎石比例的变化对中边差有显著影响。
(4水灰比最好控制在0.40以下,砂率在40%~50%,超细矿渣粉掺量在30%左右,碎石比例3:7较好。
3.2 优化配比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得出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方案。
为了进一步研究其各项性能指标,在上述试验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特定配合比研究。
主要考虑拌合物的坍落度(包括90min后)、扩展度(包括90min后)、扩展速度、匀质性和抗压强度等几个方面。
其中扩展速度采用L-800型自密实混凝土流变性能测定仪测定,以流过400mm处所经时间t400(s)为准,匀质性采用混凝土抗离析仪测定,以圆筒法测定1h后拌合物粗骨料分布情况为准。
经过大量试验,其测试结果见表7(自密实混凝土优化配比及实测结果)。
分析数据可知:当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控制在坍落度≥240mm,扩展度≥550mm,扩展速度≤20s,中边差≤25mm,用抗离析仪测定的粗骨料之差控制在±10%时,其流动性、抗离析性和间隙通过性能都已很好,且振捣前后抗压表6 正交设计计算表试验序号A B C D试验序号A B C D 1111111111 2122221222 3133331333 4212342123 5223152231 6231262312 7313273132 8321383213 9332193321坍落度(mm)18158058008107d强度180.679.573.874.6 2815815815800276.878.076.776.5 3790800805810368.668.575.574.9 R25151510R12.011.0 2.9 1.9扩展度(mm)1187518301810181528d强度1113.797.599.3100.1 217851830185018352100.4104.099.697.5 31840184018401850382.294.897.498.7 R90104035R31.59.2 2.2 2.6中边差(mm)17585757556d强度1119.7112.5106.8111.9 2908585952111.5107.2113.4107.0 31009510595396.1107.6107.1108.4 R25103020R23.6 5.3 6.6 4.9表4 正交试验试验序号因素水平水泥砂子石子水矿渣粉外加剂A B C D1111140571198320013516.2 2122237876293220016216.2 3133335181388020018916.2 42123350729100620015015.0 5223132578095520017515.0 6231237583390220012515.0 73132302744102720016314.0 8321334979797420011614.0 9332132585092120014014.0表5 正交设计试验结果试验序号A B C D拌合物性能抗压强度(MPa)坍落度(mm)扩展度(mm)中边差(mm)7d28d56d111112706101527.538.141.2 212222756302528.639.540.0 313332706353524.536.138.5 421232756053027.333.339.5 522312755903026.335.236.8 623122655903023.231.935.2 731322606154024.726.131.8 832132656103023.129.330.4 933212656153020.826.833.9·40·表7 自密实混凝土优化配比及实测结果W/C 砂率(%)掺量(%)比例坍落度(mm)扩展度(mm)中边差(mm)扩展速度(s)抗压强度(MPa)匀质性0min90min0min90min免振28d振捣28d上中下0.3341333:7270260625610181653.251.81 1.04 1.01 0.3344353:7275270630625162055.452.910.98 1.03 0.3546333:7275265635605201347.647.81 1.02 1.04 0.3746303:7265255600580141545.344.610.96 1.05 0.3848323:7270255615605211641.542.71 1.01 1.05强度基本一致。
这说明优化的配合比其自密实性能已达到最佳状态,不需要再机械振捣。
4 耐久性研究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在配制过程中掺入了较多的活性掺合料,同时流动性较大,硬化后对混凝土的耐久性是否有影响,值得研究。
现从混凝土抗渗性、抗冻性、碳化、收缩四个方面加以考虑。
4.1 混凝土抗渗性混凝土的抗渗性是耐久性的首道防线,抗渗性好,反映了结构致密,混凝土的密实性是决定抗冻性、抗侵蚀性的主要因素,可以说混凝土结构致密是优良耐久性的保证。
采用不振捣方法制作的抗渗试件,标养28d后进行抗渗试验,水压从0.1MPa开始,隔8h增压0.1MPa,逐级加至2.0MPa,加压结束,劈开试件测试渗水高度,其结果见表8。
从表中可以看出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渗性能。
表8 抗渗试件试件编号 2.0MPa水压时渗水高度(mm)1262183324395256314.2 混凝土抗冻性采用不振捣方法制作的抗冻试件,标养28d后进行冻融试验,饱水试件放在-20℃冰箱内冻4h,然后放入20℃水中融化4h,作为一次冻融循环。
连续做50次,其试验结果见表9。
表9 抗冻试件循环次数抗压强度(MPa)强度损失(%)重量(kg)重量损失(%)冻融后相当龄期冻融前冻融后5043.244.53 2.572 2.5500.943.545.34 2.394 2.368 1.141.544.26 2.640 2.6190.8从表中可以看出,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损失和重量损失均明显低于规定要求的25%和5%,说明它具有良好的抗冻性。
4.3 混凝土的碳化由于掺入了较多的超细矿渣粉,因此需对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加以研究。
碳化试验试件成型采用不振捣成型方法,尺寸为100mm×100mm×300mm,碳化箱内二氧化碳浓度20±3%,湿度70±5%,温度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