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和寒潮 教案(简案)
6.1气象灾害—台风和寒潮学案

6.1气象灾害—台风和寒潮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学习目标:1.利用地图,指出常见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与分布地点。
2.举例说明几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结合实例或材料,认识不同气象灾害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差异。
自主学习1.判断正误。
(1)台风是旋转的。
( )(2)台风中心降水强度最大。
( )2.下列关于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强烈发展的温带旋涡B.主要发生在秋冬季节C.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受台风危害大D.西北大西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3.台风是否百害而无一利?试举例说明。
问题探究21.判断正误。
(1)寒潮主要发生在南半球。
( )(2)我国南方地区不会发生寒潮。
( )2.下列地区最容易发生寒潮的是( )A.华北平原 B.海南岛C.南亚地区 D.四川盆地3.哪个季节寒潮对我国北方农业危害最大?巩固练习2017年第20号台风“卡努”于10月16日凌晨到上午在海南文昌到广东湛江市一带沿海地区登陆。
据此完成1~2题。
1台风“卡努”带来的主要灾害有( )①风暴潮②地震③狂风④暴雨⑤沙尘暴⑥洪涝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C.①③④⑥ D.①②③⑤2我国台风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是( )A.春夏多、秋冬少B.内陆重、沿海轻C.春夏少、秋冬多D.沿海重、南方重中新社东京2017年10月23日电超强台风“兰恩”23日在日本静冈县御前崎市附近登陆,经过关东地区向东北海上挺进。
多地大雨、强风持续,已造成5人死亡。
据此完成3~4题。
3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不低于( )A.6~7级B.8~9级C.10~11级D.12级4有人说台风是一种“小面积受灾,大面积受益”的气象灾害。
其“益”不表现在( ) A.增加水量,利于捕捞B.解除或缓解旱情C.增加水库蓄水量D.调节气温,降温消暑2018年1月25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警报,强冷空气袭击我国大部分地区。
据此完成5~6题。
学案3:6.1.2台风与寒潮

课时2 台风与寒潮一、台风灾害1.定义: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级以上。
2.分布(1)世界:海域。
(2)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多发于季节。
3.危害:台风常伴随着等,并带来严重的自然灾害。
(1)狂风: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通信设施等。
(2)暴雨: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并危害近海养殖。
(3)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
二、寒潮灾害1.定义:因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气温24小时内下降8 ℃及以上,且使得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并伴有大风、雨雪、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2.分布(1)世界: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时节,势力强大的甚至可以影响到低纬度地区。
(2)我国:冬半年发源于地区,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3.危害(1) 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
(2)伴随的会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
合作探究知识点1 台风灾害问题探究2019年8月10日,第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从浙江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6 级(52米/秒);11日夜间,再次登陆山东,中心附近最大风力9级(23米/秒,热带风暴级)。
截止2019年8月14日10时,“利奇马”共造成中国140万人受灾,57人死亡(其中浙江45人,安徽5人,山东5人,江苏1人,台湾1人),失踪14人(浙江3人,安徽4人,山东7人),209.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直接经济损失537.2亿元人民币。
据此探究以下问题:(1)分析台风的实质是什么?如何衡量台风的强度大小?(2)台风会造成哪些危害?典例剖析例题 1 下图为某台风由台湾岛东部向西偏北方向移动路径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当台风中心正由西海岸中部的乙点附近出海时,甲、乙、丙、丁四处海岸,受风暴潮危害最大的是(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2)该台风移动到闽、赣交界处减弱为热带低压,其对安徽长江沿江平原的影响主要是( )A.狂风毁坏大量房屋B.暴雨引发特大洪涝C.暴雨引发泥石流D.降水缓解旱情对点训练1.形成于热带洋面的台风,登陆时伴随狂风、暴雨、风暴潮,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
寒潮教案(2)

寒潮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天气与气候》中的第三节《寒潮》。
教材主要介绍了寒潮的定义、形成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寒潮的定义和形成原因,提高学生对天气现象的认识。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教育学生学会应对寒潮天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寒潮的定义、形成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难点:寒潮形成的原因及应对措施的具体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气温曲线图。
学具:笔记本、课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寒潮来临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寒潮的威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讲解寒潮的定义:寒潮是指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使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雨雪等恶劣天气现象。
(2)分析寒潮的形成原因:寒潮主要是由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向低纬度地区侵袭所致。
(3)阐述寒潮的影响:寒潮会导致气温下降、道路结冰、农业受损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
(4)介绍应对寒潮的措施:关注天气预报、加强保暖、储备食物和水、防止感冒等。
3. 例题讲解:以一次具体的寒潮过程为例,让学生分析寒潮的路径、强度及影响范围。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寒潮的定义2. 寒潮的形成原因3. 寒潮的影响4. 应对寒潮的措施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简述寒潮的定义和形成原因。
2. 列举寒潮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3. 给出应对寒潮的具体措施。
答案:1. 寒潮是指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使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雨雪等恶劣天气现象。
寒潮主要是由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向低纬度地区侵袭所致。
2. 寒潮会导致气温下降、道路结冰、农业受损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
3. 应对寒潮的措施有:关注天气预报、加强保暖、储备食物和水、防止感冒等。
台风寒潮和梅雨教学案

台风、寒潮和梅雨教学案
一、东南沿海的台风 1、气旋及其天气特征 2、热带气旋的等级
中心风力<8级 热带低压 中心风力8-9级 热带风暴 中心风力10-11级 强热带风暴 中心风力≥12级 台风或飓风 3、台风的结构和形成条件 螺旋云带、台风眼壁、台风眼 4、世界台风分布
台风多形成于纬度5~20度间的热带洋面 5、登陆我国的台风路径: 1)西移 2)西北移 3)转向 6、谁为台风取名
我国提供的10个名字是龙王、玉兔、风神、杜鹃、海马、悟空、海燕、海神、电母、海棠。
讨论:
1、台风会带来哪些危害?
2、台风对人类生活就没有好的一面吗?
二、上海的寒潮
1、上海的寒潮标准
(1)24小时内降温10℃以上,日最低气温低于5℃
(2)24小时内降温7℃以上,日最低气温低于-6℃
2、反气旋及其天气特征
3、寒潮出现的时间:
秋末至第二年春初
冷空气南下:每隔3~8天南下一次
大寒潮:平均每年4次
4、寒潮影响的地区:
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西南部以外的大部分地区
5、影响上海的寒潮路径
思考:a、强寒潮对上海有什么灾害性影响?
b、寒潮与商机、寒潮与疾病、保健有什么关系?
三、江淮的梅雨
1、锋:冷暖气流相遇的交界地带
2、冷锋--冷空气主动向暖空气一侧移动的锋
3、暖锋――暖空气主动向冷空气一侧移动的锋
4、准静止锋--冷暖空气势均力敌形成的锋
天气--阴雨连绵
(1)江淮准静止锋――6月中旬到7月上旬;江淮地区
(2)昆明准静止锋――冬半年;云贵高原
思考:当副热带高压的轴线如图所示时,江淮地区的天气情况如何?。
初二地理教案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

初二地理教案: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一、教学目标1.了解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的形成原因2.掌握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的影响和防御措施3.培养学生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二、教学过程1. 寒潮(1) 寒潮的概念和形成寒潮是指寒冷空气从北方或西伯利亚流入我国中、东部地区,引发的一种自然灾害,是冬季气候的重要特征之一。
寒潮主要由西伯利亚高压南下所带来,一般是10℃以下,1—3天的时间内,气温明显下降。
寒潮会导致酷寒天气、道路结冰、农作物冻死等严重后果。
(2) 寒潮的影响和防御措施寒潮天气会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对于人类和动植物来讲,寒潮的危害都不容小觑。
人们应采取以下措施来防御寒潮灾害:•防寒保暖:在室外行动时,要选择适当的服装,穿戴保暖的衣物,尤其是注意保护好头、手、脚等易受寒的部位。
•防止冻伤:注意保暖的同时,要做好冻伤预防工作,如涂抹防冻膏、多喝热水等。
•防止石化:寒潮天气还容易导致建筑物和道路的出现石化现象,特别是连续的寒潮天气容易导致路面或墙面的石化和盐蚀,对行车和建筑物的安全产生较大隐患。
2. 台风(1) 台风的概念和形成台风是海洋上一种强烈的气旋风暴,它由气压低而强劲的风暴潮组成,是我国南方沿海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一般每年6月至11月是台风季节。
台风是随着海洋水温升高,气压变化导致的风暴。
(2) 台风的影响和防御措施台风天气会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对于人类和动植物来讲,台风的危害都不容小觑。
人们应采取以下措施来防御台风灾害:•尽量不要在台风天气出门,避免危险。
•及时关好窗户、门窗,锁好栅栏,尽量保证房屋的稳固。
•在风强较大的地方,要加固电线杆、防护栏杆等物品,以免被风吹倒。
•遇到危险的情况时,一定要及时报警或求助。
3. 水旱灾害(1) 水旱灾害的概念和形成水旱灾害包括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是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水旱灾害的形成原因有多种,如台风、暴雨、雪灾等天气变化,以及气候变化等。
(2) 水旱灾害的影响和防御措施水旱灾害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 寒潮 》教案

《寒潮》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寒潮的概念、成因和特点。
学生能够掌握寒潮的危害和防御措施。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关注气象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寒潮的成因和特点。
寒潮的危害和防御措施。
2、教学难点理解寒潮的形成机制。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 分钟)播放一段关于寒潮来袭的新闻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寒潮带来的影响,如大风、降温、降雪等,提问学生对寒潮的感受和了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寒潮。
(二)讲授新课(30 分钟)1、寒潮的概念(5 分钟)教师讲解寒潮的定义: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强调寒潮的标准:我国规定,冷空气侵入造成的降温,一天内达到10℃以上,而且最低气温在 5℃以下,则称此冷空气爆发过程为一次寒潮过程。
2、寒潮的成因(10 分钟)展示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结合示意图讲解寒潮的形成原因。
指出寒潮的形成与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堆积、大气环流的调整以及引导冷空气南下的天气系统等因素有关。
解释极地涡旋对寒潮形成的影响,以及中纬度地区的西风带波动如何引导冷空气南下。
3、寒潮的特点(5 分钟)教师总结寒潮的特点:降温快、温度低、风力大、范围广。
通过对比不同强度寒潮的影响,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寒潮的特点。
4、寒潮的危害(5 分钟)展示寒潮带来的灾害图片,如农作物冻害、交通受阻、电力中断等。
学生分组讨论寒潮对农业、交通、电力等方面的危害,并派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归纳学生的发言,强调寒潮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严重影响。
5、寒潮的防御措施(5 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防御寒潮的危害。
专题11 台风、寒潮、梅雨(说课稿)(4月5日).doc

专题11 台风、寒潮徐汇中学顾锦华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记住产生台风、寒潮这些天气现象的本质是两大天气系统: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
(2)通过阅读天气系统俯视图,理解高低压(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运动状况及对天气的影响,提高读图能力。
(3)通过天气形势图,学会阅读简易天气图。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各类图表,使抽象的天气系统及对天气的影响变为直观,更好理解和掌握两大天气系统。
(2)通过高压(气旋)与低压(反气旋)的对比,比较深刻地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增强防灾减灾的意识。
二、教材重点难点确定:重点:低压系统(气旋)与高压系统(反气旋)的气流运动状况及天气特征。
难点: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
三、教学方法:1、读图分析法2、对比法四、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台风录相,交流获得的台风信息。
(二)新课讲授:由学生交流的台风信息,引出热带气旋。
探究1:热带气旋等级标准(1)根据热带气旋等级表:划分热带气旋的标准是中心风力的大小。
(2)结合所学知识:风的形成与什么有关?过渡:根据热带气旋气压分布图引出低气压系统。
探究2:低气压与天气(阅读北半球低气压分布图)(1)气压分布有何特点: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
(2)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如何:由四周指向中心,垂直于等压线。
(3)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水平气流的运动方向发生如何变化: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
(4)水平气流的运动方向有何特点:气流变成了由四周流入中心的旋涡,所以低压也叫气旋。
在这里需向学生强调低气压是针对气压的分布状况而言的,而气旋是针对气流的运动而言的,他们本质上是一种天气系统。
在北半球气旋的水平气流成逆时针方向,南半球呈顺时针。
(5)中心气流的运动方向:辐合上升。
为了帮助同学们记忆,我们将借助手势帮助强化记忆。
(6)低气压(气旋)影响下的天气:阴雨(7)在地面天气图中寻找气旋: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
台风和寒潮教案(简案)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专题 12:台风和寒潮》简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描述台风的形成源地、移动路径、影响地区和防御措施②能
画出气旋和反气旋的气流图、分析中心气流方向和天气③能描述
寒潮的产生、源地、寒潮标准、移动路径、造成的影响④能阅读
给出的材料和课本、提取有用的信息。
2.方法与过程:
①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台风的形成源地、移动路径、影响地区和防御
措施,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②利用课本插图,师生共同分析北半球气旋的形成条件、画出南半球气旋
的气流图,并进一步推知中心气流方向与天气特征。
③对比气旋的学习方法,学习反气旋。
④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寒潮的形成源地、移动路径、影响地区和防御措施,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养成学以致用的思维习惯。
②强化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方向、天气
三、教学难点:
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
四、教学方法:
情景引导探究法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流程: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观看台风云图及相关文字,导入新课
学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台风的形成、源地、影响)分析气旋的形成、气流方向、天气,绘图
讲解台风的防御、多发季节
出示新情景(寒潮图片)
分析反气旋的形成、气流方向、天气,绘图
出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回答问题
(寒潮的形成、源地、影响和防御措施)
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2:台风和寒潮》简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描述台风的形成源地、移动路径、影响地区和防御措施
②能画出气旋和反气旋的气流图、分析中心气流方向和天气
③能描述寒潮的产生、源地、寒潮标准、移动路径、造成的影响
④能阅读给出的材料和课本、提取有用的信息。
2.方法与过程:
①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台风的形成源地、移动路径、影响地区和防御措施,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②利用课本插图,师生共同分析北半球气旋的形成条件、画出南半球气旋的气流图,并进一步推知中心气流方向与天气特征。
③对比气旋的学习方法,学习反气旋。
④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寒潮的形成源地、移动路径、影响地区和防御措施,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养成学以致用的思维习惯。
②强化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方向、天气
三、教学难点:
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
四、教学方法:
情景引导探究法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