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有规章制度,罚款违法吗

合集下载

公司扣钱规章制度合法么

公司扣钱规章制度合法么

公司扣钱规章制度合法么篇一:关于用人单位规定罚款等处罚措施的合法性分析关于用人单位规定罚款等处罚措施的合法性分析一些用人单位规章对职工处予罚款,这类做法引发了三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和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有权按照《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的规定对本企业的职工处予罚款;第二种意见是各种用人单位均有权按照经过本单位制定通过的规章制度、管理规定对职工处予罚款;第三种意见是按照现行有效的劳动法律,用人单位不能对职工处予罚款。

1982年4月10日国务院发布、同日施行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12条规定:“对职工的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

在给予上述行政处分的同时,可以给予一次性罚款。

”第16条规定:“对职工罚款的金额由企业决定,一般不要超过本人月标准工资的百分之二十。

”该条例的上述两条规定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企业和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的全体职工。

这是我国劳动法律中对企业职工罚款的直接法律渊源。

以前,确实有不少企业的规章制度中规定了对职工处予罚款的内容,一些企业在实际处理职工的违法、违纪行为中也采用了罚款的处罚方法,在一些仲裁机构的裁决、法院的裁判中也有支持全民所有制企业和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对违法、违纪职工采取罚款的案件。

但是国务院20XX年1月15日公布、同日生效的《关于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令第516号)明确规定,《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已被1994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XX 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5号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代替。

因此,《企业职工奖惩条例》中包括对职工处予罚款在内的内容已经废止。

可见,第一种意见显然是不正确的。

第二种关于各种用人单位均有权按照经过本单位制定通过的规章制度、管理规定对职工处予罚款的意见也同样是错误的。

按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对职工罚款没有法律规范依据,只能按照现行有效的劳动法律规定,对职工违反法律、规章制度或劳动合同造成用人单位的实际损失要求赔偿,或者按照《劳动合同法》第22条和第23条中的规定,要求按在劳动合同中的约定支付培训费或违约金。

企业规章制度扣款合法吗

企业规章制度扣款合法吗

企业规章制度扣款合法吗
在中国劳动法中,有关扣款的规定是明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45条,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不得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

在扣除或者变相扣除劳动者工资、发放工资不足法定标准等情况下,违法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被扣除劳动者工资数额的百分之百向劳动者赔偿。

这就意味着,企业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如果扣款不符合法律规定,员工有权要求退还所扣款项。

当然,企业制定扣款规定也是有一定法律基础的。

例如,企业可以根据员工的违纪行为在规章制度中设立相应的扣款规定,用来惩罚员工的不当行为。

但是,在设立扣款规定时,企业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扣款规定必须合理合法。

企业制定的扣款规定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不能随意扣款,否则可能带来法律责任。

企业应当在规章制度中明确扣款的依据、标准、程序和方式等内容。

其次,扣款数额必须合理。

企业在制定扣款规定时,应当根据员工的违纪行为以及扣款的目的来确定扣款数额,不能设置过高或者不合理的扣款标准。

再次,扣款必须经过程序。

企业在执行扣款规定时,必须经过程序,并且通知员工相关扣款事项,确保员工知情、同意并签署相关文件。

最后,企业在实施扣款规定时必须依法行事。

在执行扣款规定时,企业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避免出现违法行为。

总之,企业规章制度中的扣款是合法的,但必须合理合法,并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

企业应当在制定扣款规定时慎重考虑,确保员工的权益得到保障。

同时,员工也应当自觉遵守企业规章制度,避免触碰扣款规定,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

企业和员工应当共同努力,建设和谐的劳动关系,实现共赢发展。

按公司规章制度罚款合法吗

按公司规章制度罚款合法吗

按公司规章制度罚款合法吗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公司规章制度是公司内部自行制定并确立的规范,其罚款规定具有
法律效力。

公司作为法人实体,在法律上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有权制定内部规章制度,
以维护公司的正常秩序和合法权益。

因此,公司制定的规章制度罚款规定是合法有效的。

其次,对员工进行罚款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根据《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公司对
员工进行罚款应当符合以下几个原则:合法性原则、正当性原则、合理性原则。

也就是说,公司对员工进行罚款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不能违反法律规定;罚款的目的必须合法,不能滥用职权进行罚款;罚款的金额和方式必须合理,不能损害员工的合法权益。

另外,公司对员工进行罚款必须注重程序规定。

在执行罚款时,公司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
度的程序规定,确保员工在罚款过程中享有申诉和辩护的权利,避免滥用职权或不当处理
的情况发生。

只有在程序规定合法、公平的情况下,公司对员工进行罚款才能被认定为合
法有效的。

此外,公司对员工进行罚款还需考虑与员工的劳动合同约定。

在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
公司和员工双方应当明确劳动报酬、职责分工、工作时间等相关事项,也可以约定违反规
章制度的罚款规定。

因此,公司对员工进行罚款应当遵循劳动合同约定的规定,确保罚款
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总的来说,公司规章制度罚款是一种合法有效的管理手段,但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和程序规定,确保合法性和合理性。

只有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程序规定的情况下,公司对员工进
行罚款才能有效执行,起到维护公司正常秩序和高效运转的作用。

公司对员工处罚的依据

公司对员工处罚的依据

企业是否可以对员工进行罚款?相应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在目前的情形下,如果企业不能对员工进行罚款,哪么企业如何处理员工日常工作中违反企业规章制度且不构成解除合同的行为?企业如何以合法的行为达到罚款的同样目的?对于用人单位能否对劳动者进行罚款在业界是个颇有争议的话题,基本有二种观点:第一种观点:罚款属于公权力,公权力的行使必须有法律依据;根据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只有国家机关在法定权限内可以对行政相对人进行罚款,即体现“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基本原则。

《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国发[1982]59号)授予了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处罚的权利,但此条例已于2008年1月15日废止。

也就是说,2008年1月15日以后,用人单位已经不能再根据该条例的规定对劳动者进行处分;即用人单位处罚劳动者于法无据,处罚不具合法性。

第二种观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劳动法律法规对用人单位能否对劳动者进行罚款没有作出禁止,按照“法无禁止皆可为”的原则,用人单位可以依据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合法的规章制度对劳动者进行处理,只要不超过《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各省的《工资支付条例》中当月工资的20%即可。

业界支持第一种观点的居多,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如果无权对员工进行行政处分和罚款,大部分企业的奖惩制度在处罚部分将变为一纸空文;中国现阶段员工职业素养并不高,完全依靠员工的个人操守和自律来维系企业良好的工作秩序是很难办到的。

而且,如果在出现坏事苗头时如果企业不及时进行处置,以示惩戒,其他人就会群起而效之,企业就很难管理。

因此作为人力资源从业人员,改变原有的思路找到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必然的选择。

基本思路为: 1.避免罚款字眼的出现,罚款是国家行政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采取的具体行政行为,显然用人单位不是合格主体,故不宜适用。

2.用人单位可以依据制定的规章制度对员工进行处罚,其合法性为《劳动合同法》第四条,除了规章制度所要求的三个要点,处罚时的要点是金额的合理性(所谓合理性是指员工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与被扣金额的合理对应),且这部分的金额不能超过当月工资的20%,否则无法被仲裁或法院所支持;如果处罚的金额超出大众理解的合理度时,仲裁或诉讼环节出于保护劳动者的角度出发,对用人单位的行为多持否定态度。

公司规章制度扣款违法吗

公司规章制度扣款违法吗

公司规章制度扣款违法吗一、公司规章制度扣款的合法性1. 公司规章制度扣款是基于劳动法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当依法缔结、履行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明确劳动合同中的内容,包括工作时间、工资、奖金、劳动保护、劳动条件等。

公司规章制度扣款是在双方约定下实施的,是劳动合同的一部分,所以是合法的。

2. 公司规章制度扣款是为了维护公司的利益。

员工在公司工作时,有可能会出现违规行为或者对公司造成损失的情况。

公司规章制度扣款是为了惩罚员工的不当行为,保护公司的利益,确保公司的正常运营。

3. 公司规章制度扣款是为了规范员工的行为。

公司规章制度扣款可以对员工迟到、旷工、违规操作等行为进行处罚,起到警示和约束的作用,促使员工自觉遵守公司规章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公司规章制度扣款的违法性1. 扣款超出法定范围。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如果公司规章制度扣款超出法定范围,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就属于违法行为。

2. 无正当理由扣款。

公司规章制度扣款必须有明确的依据和程序,不得凭主观臆测或片面之词随意扣款。

如果公司扣款无正当理由或者违反规章制度的规定,就属于违法行为。

3. 扣款方式不合理或不合法。

公司规章制度扣款应当合理、合法,不得侵犯员工合法权益。

例如,公司扣除员工工资用于公司运营或个人私利,就是不合理或者不合法的扣款方式。

综上所述,公司规章制度扣款本身并不违法,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违法行为。

因此,公司应当建立合理、合法的规章制度,明确扣款的依据和程序,确保员工权益不受损害,并严格依法办事,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

同时,员工也应当自觉遵守公司规章制度,避免违规行为,保障公司和个人的共同利益。

一般公司对员工罚款是否合法?

一般公司对员工罚款是否合法?

What we are most proud of is not that we never fall, but that we can get up every time we fall.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一般公司对员工罚款是否合法?导读:公司不属于行政机关,对员工罚款是不合法的。

如果员工在工作中出现差错,公司可以采取合法方式对其进行处罚,比如,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员工未完成劳动定额或承包任务,公司可以发放最低工资。

如果员工因在工作中出现差错而被公司罚款的,可以去申请劳动仲裁处理。

一、一般公司对员工罚款是否合法?公司对员工罚款是不合法也不合理的。

在我国,对公民的财产行使经济处罚权的主体只能是法律法规赋予的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有授权的主体,且应严格依照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程序执行。

结合中国国情和劳动法的立法精神来看,在我国立法并未明文规定企业罚款权。

而劳动者和企业之间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平等主体,双方的关系应当受劳动法等社会法来调整。

企业行使经济处罚权是以剥夺劳动者的经济利益为代价的,对劳动者是不公平的。

假如允许,由于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事实上的弱势地位,企业很容易凭借其优势地位,滥用罚款权,随意处罚劳动者,故司法机关不应支持企业依据内部罚款制度对劳动者克扣工资。

二、公司可以采取何种方式对员工进行处罚?根据《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单位对职工的处罚有行政处分或者经济处罚。

其中,对职工的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

有下列特殊事情之一者,予以警告:1、未经许可,擅自在厂内推销物品者。

2、上班时间,躲卧休息,擅离岗位,怠忽工作者。

3、因个人过失致发生工作错误,情节轻微者。

4、妨害生产工作或团体秩序,情节轻微者。

5、不服从主管人员合理指导,情节轻微者。

6、不按规定穿着服装或佩挂规定标志或穿拖鞋上班者。

7、不能适时完成重大或特殊交办任务者。

除此之外,如果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员工未完成劳动定额或承包任务,公司可以发放最低工资。

单位的规章制度是否属于法

单位的规章制度是否属于法

单位的规章制度是否属于法
《单位的规章制度是否属于法》
单位的规章制度是组织内部行为的规范和规定,是为了管理和保障单位的正常运转而制定的。

但是,单位的规章制度与法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在法律体系中,单位的规章制度并不直接属于法律,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单位的规章制度又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单位的规章制度是由单位根据法律法规制定的,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单位的规章制度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否则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在单位内部,规章制度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员工在单位内必须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规定。

一旦违反规定,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判决时也会参考单位的规章制度。

单位的规章制度可以作为一种证据,来证明员工的违规行为。

如果单位的规章制度是合法的,那么员工违反规定将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可以说,单位的规章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尽管单位的规章制度并非直接属于法律,但是它们与法律具有一定的互动关系和衔接关系。

单位的规章制度是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制定和执行的,它们的存在和实施有助于落实法律精神和规定。

因此,单位的规章制度不能脱离法律的约束,必须遵循法律的规定,合法合规地进行制定和执行。

单位奖罚制度管理制度合法吗

单位奖罚制度管理制度合法吗

单位奖罚制度管理制度合法性探讨引言单位奖罚制度是指企事业单位根据员工工作表现和绩效,设置一套奖励和惩罚机制的管理制度。

这种制度在组织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激励员工积极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约束员工的行为,减少不当行为的发生。

然而,单位奖罚制度的合法性一直备受争议。

本文将从法律的角度探讨单位奖罚制度管理制度的合法性,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1. 法律依据单位奖罚制度的合法性主要取决于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我国,单位奖罚制度主要受以下法律法规的约束:•劳动法及相关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权利和单位的义务,包括单位必须按约定支付劳动者工资、保障劳动安全等。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单位奖罚制度应当符合公正、合理、合法的原则,不得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企业内部管理规定:企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内部管理规定,包括单位奖罚制度。

这些规定可以通过单位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说明书等内部文件进行体现。

•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双方的约定,企事业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奖罚制度的内容和条件,员工在签订合同时即表示接受相关规定。

综上,单位奖罚制度的合法性需要遵守劳动法及相关行政法规的规定,并符合企业内部管理规定的要求。

2. 合法性分析2.1. 合理公正性单位奖罚制度在设计和执行过程中必须保证合理公正性。

具体来说,单位应当确保以下几个方面的合理性:•标准公正性:单位应当制定明确的奖罚标准,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绩效进行评估。

奖罚标准应当与职责和岗位要求相匹配,不得存在任意性或歧视性。

•过程公正性:单位在执行奖罚制度时,必须确保公正的决策过程。

这包括员工有权了解自己的评估标准和结果,有权提出异议并得到妥善处理等。

2.2. 保障员工权益任何单位奖罚制度都不能损害员工的合法权益。

具体来说,单位应当保障员工的以下权益:•工资支付: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员工工资,并不能以任意罚款等手段减少员工的工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有规章制度,罚款违法吗
篇一:单位规章制度规定违反制度扣工资是否合法
(徐律):单位规章制度,规定违反制度扣工资,到底是否合法?《工资支付暂行条例》规定,单位不得扣工资,但法律规定代扣的可以。

《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有一条:劳动者有下列特殊情形之一,但提供了正常劳动的,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其中非全日制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小时最低工资标准:
(一)在试用期内的;
(二)因用人单位实行预付部分工资、分批支付工资的;
(三)违反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被用人单位扣除当月部分工资的;
(四)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用人单位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以及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的规定需要从工资中扣除赔偿费的;
似乎给单位扣工资合法化了。

()毅然律师: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16条的规定:“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

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

但每
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

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前提是给单位造成损失。

如果迟到,不开会,等,没造成损失的,就不宜扣工资。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是劳动关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由《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和有效的劳动合同约定的,除此以外,用人单位没有特殊的处分或处罚权。

徐律师:
但是规章制度规定了,也民主表决了
郑州毅然律师:
1、不得超越规范任意处罚。

2、处罚时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做出,否则处罚无效。

3、经济处罚必须遵守法定的限度。

员工过错给企业造成损失应当进行适当赔偿。

现在企业没有权利对员工进行罚款,因为政企分离以后,企业已经没有行政管理权,所以也就不能对员工进行罚款,除非是员工的行为给企业造成了损失。

目前我国境内无论何种类型的企业,都因为没有了行政管理权,而没有权利对本企业的员工进行罚款。

因此,目前所有企业的任何规章制度中只要有罚款的处罚方式就是没有法律依据的,都是违法的,都因为违法而无效。

既然企业关于罚款的规定是违法无效的,那么企业从员工的工资里扣罚款的行为也是没有依据的,属于违法行为。

员工因个人原因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公司可以按照合同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这个损失赔偿可以从工资里扣,但是最多不能超过当月工资的20%。

除此以外,除了法定的代扣工资情形以外,企业不可以以任何理由扣减员工的工资。

篇二:用人单位不可以在规章制度中规定罚款权
用人单位不可以在规章制度中规定罚款权
作者:吕炎焱
目前,一些用人单位往往根据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员工手册等的规定,对员工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予以一定数额的罚款。

那么,用人单位的这种罚款的行为是否合法?用人单位能否在规章制度中设定罚款条款,是否拥有对员工罚款的权利?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罚款只能由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设定,用人单位无权在规章制度中设定罚款条款。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权不受侵犯。

罚款,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剥夺公民的财产权。

因此,罚款属于财产罚的范畴。

依照《立法法》和《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对财产的处罚只能由法律、法规和规章设定。

各用人单位无权在规章制度中设定罚款条款,除非有相关法律法规的明确授权。

其次,1982年国务院颁布施行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已经于20XX 年1月15日废止,用人单位已经不能再根据该条例的规定,在单位的规章制度中设立罚款条款。

1982年国务院颁布施行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对
于有下列行为之一(共七项)的职工,经批评教育不改的,应当分别情况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经济处罚:(一)??(七)”。

该《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在给予上述行政处分的同时,可以给予一次性罚款”。

这是我国劳动法律关系中对企业职工罚款的直接法律渊源,现实中很多用人单位也是参照了这两条规定在其规章制度中赋予自己对员工罚款的权利。

这种做法被法律理论和实践所接受。

然而,国务院20XX 年1月15日发布的《关于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令第516号)明确规定:《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已被1995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20XX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所代替,《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已经废止。

也就是说,20XX年1月15日以后,用人单位已经不能再根据该条例的规定,在单位的规章制度中设立罚款条款了。

第三,《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并没有对用人单位的罚款权做出任何规定。

《劳动法》第四条提到了:“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

”至于对用人单位如何“依法”、依据哪部法律,来制定内部处罚规章制度没有给出明确规定。

但这也进一步说明了,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的要求。

对于涉及需要法律授权内容的,必须有明确的法律授权。

《劳动合同法》第90条规定:“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22条和第23条规定:劳动者违反劳动
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可见,根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对于劳动者严重违反法律、规章制度以及严重失职、营私舞弊造成用人单位重大损害的行为,用人单位只能采取解除劳动合同、要求劳动者赔偿损失以及按约定支付违约金等措施,而并不能采取罚款的处罚。

综上分析,劳动者的财产权受法律保护,用人单位对员工罚款应当有法律的授权。

按照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用人单位对员工罚款是没有法律依据的,用人单位在规章制度规定或员工手册中约定,对于员工的违章行为采取罚款措施是没有法律授权的。

对员工的违规违纪行为,用人单位不享有罚款权,如无特别规定,只能按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行使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要求员工支付违约金和赔偿损失的权利。

因此,笔者建议劳动者,面对没有法律依据的处罚、违反法律的责任承担方式,要敢于说“不”,维护自己的权益。

篇三:企业是否可以罚款
企业是否能对员工实行罚款
企业有权对违纪员工罚款吗
自劳动合同法颁布后,诸多企业纷纷就劳动合同、企业规章制度等内容进行了调整,其中关于员工违反企业内部劳动纪律,企业是否有权对其进行罚款,及企业规章制度中的经济处罚规定是否合法的问题,成为企业与员工共同关注的焦点,法律实践中亦存在较大争议,让许多企业感到无所适从。

本律师现结合自身办案经验对该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以供企业及员工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