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幻灯

合集下载

最新二甲双胍的历史及作用机制幻灯片课件

最新二甲双胍的历史及作用机制幻灯片课件

6
-50
0
2
4
6
8 10
0 2 4 6 8 10
随机分组后时间 (年)
随机分组后时间 (年()
UKPDS Group. Lancet 1998; 352: 854-865.
格华止
• 历史 • 作用机理
• 临床证据
• 体重 • 用法与剂量 • 与仿制品的比较
格华止主要研究
UKPDS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
Cochrane协作组
• 最具权威性的循证医学数据库 • 最严谨、最公正的评价 • 科学证据的最佳来源
格华止显著降低超重/肥胖 T2DM患者死亡率和并发症率
1 格华止vs磺脲类或胰岛素
相对危险度(95%CI) P值
糖尿病相关并发症 全因死亡
0.78 [ 0.65, 0.94 ] 0.73 [ 0.55, 0.97 ]
P=0.009 P=0.03
0.4 0.6 0.8
利于格华止
1 25
利于对照治疗
Saenz A, et al.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5; 20:CD002966
格华止®显著降低超重/肥胖 T2DM患者死亡率和并发症率
2格华止® vs传统治疗(主要是饮食控制)
二甲双胍的历史及作用机制
格华止50年
• 历史
• 作用机理 • 临床证据 • 体重 • 用法和剂量 • 与仿制品的比较
2型糖尿病乳酸酸中毒发生率
国家
格华止治疗前 美国 格华止治疗后 美国 美国
年份
1993-1994 1995-1996 1995-1997
治疗人年数 总病例数 病例数/1000人年
转为2型糖尿病患者数(人数/1000人)

二甲双胍(幻灯)

二甲双胍(幻灯)


B
L
D
10p.m. 4a.m. B
时间
T2DM患者应用不同的胰岛素治疗方案3个月后,日间胰岛素水平均较基线有明显增加 研究结论:胰岛素方案治疗易引起高胰岛素血症
OADs:口服降糖药,格列吡嗪/格列本脲±二甲双胍 B:早餐 L: 午餐 D:晚餐 Yki-Jä rvinen H, et al. N Engl J Med. 1992; 327(20): 1426-1433. GLU/2016/SLXX Valid until Feb.2017
随着病程延长,启用胰岛素是形势所需
生活方式+口服降糖药 β细胞功能(%)
起始胰岛素治疗
优化调整胰岛素治疗 强化胰岛素治疗
从起始到强化不断调整的胰岛素治疗
Kahn SE. Diabetologia. 2003;Valid 46(1): 3-19. Inzucchi SE, et al. Diabetologia. 2012; 55(6): 1577-1596. GLU/2016/SLXX until Feb.2017
一项荟萃分析显示2:
562,043名患者中有14,085名 罹患癌症,胰岛素治疗导致总体 癌症发生的相对风险RR 为1.39 (95%CI 1.14-1.70) 尤其是胰腺癌的风险升高更显著, RR为4.78 (95%CI 3.127.32)
mTORC1 胞
蛋白质合成 细胞生长 增殖1
促进 抑制
-1.0 -1.5 -2.0 -2.0 -1.4
-1.0
-0.8
-0.8
-3.5
1.谷伟军, 等. 中华糖尿病杂志 . 2015; 7(4): 213-217. 2.Nathan DM, et al. Diabetes Care. 2009; 32(1): 193–203. GLU/2016/SLXX Valid until Feb.2017

二甲双胍用药历史PPT课件

二甲双胍用药历史PPT课件

升高
NA
显著下降
无作用
Ann Intern Med. 1999;131:281-13503
二甲双胍对体脂分布的作用
体重 (kg) BMI (Kg/m2) 总体脂 (L) 总皮下脂肪 (L) 腹部皮下脂肪 (L)
内脏脂肪 (L)
肌肉质量
均数,治疗时间: 6个月。
与基础状态 与基础状态 相比的改变 相比的下降%
美国
1993-1994
二甲双胍治疗后 美国 美国
1995-1996 1995-1997
治疗人年数 总病例数 病例数/1000人年
41,436
7
1,000,000
47
2,893,900
93
0.169 1
0.047 2 0.032 3
1 Brown. Diabetes Care 1998; 21: 1659-1663
2006
ADA/EASD共识推荐二甲双胍作为T2DM唯一的一线治疗 近期多项研究提示二甲双胍可降低肿瘤风险
3
为什么二甲双胍和苯乙双胍不一样?
4
二甲双胍不会造成乳酸酸中毒机制
Stumvoll et al. N. Engl J. Med5. 1995
2型糖尿病乳酸酸中毒发生率
国家
年份
二甲双胍治疗前
磷酸烯醇丙酮酸 (PEPCK) 葡萄糖-6-磷酸酶 (G6Pase)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 (SREBP1) -脂肪酸合酶(FAS) -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1
葡萄糖转运体1 (GLUT1) 葡萄糖转运体4 (GLUT4) 胰岛素受体底物1 (IRS1)
脂肪酸
甘油三酯
葡萄糖
10
二甲双胍具有胰岛素增敏作用 和类胰岛素作用

二甲双胍金标准ppt课件

二甲双胍金标准ppt课件
平均最大变化值 正常范围(4~6.1mmol/L)
精选ppt课件
6
(1961) Treat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 with NN-dimethildiguanide. La Medecin en France, September, 29-37
(1961) Traitement du diabetesucre par le NN Dimethylbiguanide expericence de 177 cas. Semaine des Hopitaux, 37, 247-254
Aron 实 验 室 记 录 了 超 过 10 万 次分娩的详尽资料,没有证据 显示在这些个体中存在有新生 儿的缺陷或者围产期的异常死 亡等方面的问题
UGDP研究提示:甲苯磺丁脲和苯乙双 胍能增加患者死亡引起人们对二甲双胍 临床应用的担忧
随后的UKPDS第34 研究证实: 二甲双胍具有心血管方面的保 护作用
二甲双胍金标准
庆祝二甲双胍(格华止)临床研究 和应用50年
导言
全球范围内曾经用约400多种草药或植物源性物质来治疗糖尿病
(2005) Goat’s rue – French lilac – Italian fitch –Spanish sainfoin: gallega officinal精is a选ndpmpettf课orm件in: the Edinburgh connection. The Journal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Physic2ians of
糖尿病的进行性决定了需要增加降糖治疗力度
英国糖尿病前瞻研究证实: 二甲双胍、磺脲类或胰岛素的降糖效果在治疗后7~8年逐渐消失
加加量量 OOrr 加加药药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循证证据PPT幻灯片PPT共30页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循证证据PPT幻灯片PPT共30页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吡格列酮联合二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循证证据PPT幻灯片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PPT课件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PPT课件
• 各种剂型的主要区别在于给药后制剂中药物的溶出释放行为不同。普通片剂在胃内崩解释放;肠溶片在从 胃排空到肠道后崩解释放;缓释片和缓释胶囊在胃肠道内缓慢地溶出、释放;肠溶胶囊在肠道内溶出、释 放。
第19页/共44页
• 普通片剂在胃内的溶出速度较快,肠溶片和肠溶胶囊次之,缓释片再次之。因每种制剂给药后血药浓度峰 值、达峰时间、表观半衰期等参数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多剂量给药后的达稳时间也不一致。
第31页/共44页
五、安全性
• 1.禁忌证 • 2.常见不良反应 • 3.对维生素B12 的吸收的影响 • 4.是否损伤肝肾 • 5.二甲双胍与乳酸酸中毒
第32页/共44页
1.禁忌证
• ①血清肌酐水平,男≥132微摩尔/升、女≥124微摩尔/升,或eGFR<45 毫升/分钟禁用;②需要药物治疗 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其他严重心、肺疾患;③严重感染和外伤、外科大手术、临床有低血压和缺氧等;④ 已知对盐酸二甲双胍过敏;⑤急、慢性代谢性酸中毒,包括有或无昏迷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⑥酗酒者; ⑦接受血管内注射碘化对比剂者,应暂时停用;⑧维生素B12、叶酸缺乏未纠正者。
第14页/共44页
2.剂量调整原则
• 二甲双胍的剂量调整原则为“小剂量起始,逐渐加量”。开始时服用500 毫克/天或<1000毫克/天,1~2 周后加量至1000毫克/天,继续1~2 周加量1 次。最佳剂量为2000毫克/天(1000 毫克,2次/天,或 2000毫克/天,分3次服)。
第15页/共44页
5.肝功能不全患者
• 二甲双胍不经过肝脏代谢,无肝脏毒性。肝功能严重受损会明显限制乳酸的清除能力,建议血清转氨酶超 过3倍正常上限时应避免使用,血清转氨酶轻度升高的患者使用时应密切监测肝功能。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PPT课件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PPT课件

能力。
PART 03
二甲双胍的临床应用
糖尿病治疗
降血糖作用
二甲双胍通过抑制肝葡萄糖输出, 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增加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而降
低血糖。
心血管保护作用
二甲双胍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发 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改善血脂
和血压水平。
减少糖尿病并发症
长期使用二甲双胍可以减少糖尿 病患者的慢性并发症,如心血管 疾病、肾脏疾病和视网膜病变等。
避免饮酒
酒精会加重二甲双胍的胃肠道 不良反应,服药期间应避免饮 酒。
谨慎与其他药物合用
某些药物可能与二甲双胍相互作用, 影响其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PART 05
二甲双胍的未来研究方向
新剂型研究
缓释剂型
通过改变剂型,使药物在体内缓慢释放,减少服药次数,提高患者 的依从性。
改善胰岛素抵抗
二甲双胍能够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 降低餐后血糖。
抑制肠道葡萄糖吸收
二甲双胍能够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从而减少糖类的摄入,有 助于控制血糖。
心血管保护作用
降低血脂
二甲双胍能够降低血脂水平,包 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 醇和甘油三酯,从而减少心血管
疾病的风险。
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
二甲双胍可以用于治疗某些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和阿尔 茨海默病等。
PART 04
二甲双胍的不良反应与注 意事项
不良反应
01
02
03
04
胃肠道反应
二甲双胍可能会引起恶心、呕 吐、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
乳酸性酸中毒
二甲双胍可能导致乳酸性酸中 毒,这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并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 版)》解读PPT课件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 版)》解读PPT课件

用药注意事项
禁忌症
严重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 、缺氧及高热患者禁用。
不良反应
二甲双胍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 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
泻等,多为一过性。
药物相互作用
二甲双胍与其他降糖药物或胰 岛素联合使用时,需注意调整 剂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同 时,与某些药物(如西咪替丁 、硝苯地平等)联用时,可能 会影响二甲双胍的疗效或增加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建议
孕妇用药建议
在孕妇中使用二甲双胍时,需充分评估其风险和益处。若孕妇患有2型糖尿病且通过饮 食和运动无法有效控制血糖,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二甲双胍。同时,孕妇应定期进行
血糖监测和胎儿生长发育评估。
哺乳期妇女用药建议
二甲双胍在哺乳期妇女中的安全性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因此在使用时应谨慎。若哺乳期 妇女需要使用二甲双胍,建议在用药期间暂停哺乳,或咨询医生以获取更详细的用药指
二甲双胍与造影剂
使用造影剂前若不停用二甲双胍,可能导致急性肾功能损伤。因此 ,在接受造影检查前,患者应暂时停用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与酒精
酒精可增强二甲双胍的降血糖作用,易导致低血糖反应。因此,服用 二甲双胍期间应避免饮酒。
联合用药的优缺点分析
优点
联合用药可发挥不同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提高降糖效果;同时,可减少各自用药剂量,降低不良反 应的发生率;此外,针对不同病理生理机制的联合用药方案有助于全面控制血糖及相关代谢紊乱。
二甲双胍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联合应用时,可进一步降 低餐后血糖,并减少各自用药剂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率。
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联合应用
二甲双胍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联合应用时,可改善胰岛素 抵抗,增强降糖效果。但应注意监测心功能,避免水肿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胍类
二甲双胍(metformin, DMBG,甲福明,格华止,降糖片) 苯乙双胍(phenformn,DBI,苯乙福明, 降糖灵) 丁双胍(buformin , 国内少用)。
【药理作用及机制】对正常人几乎无
降血糖作用,对糖尿病人可降低血糖 ◇减少葡萄糖的吸收,减少糖异生 ◇促进组织摄取葡萄糖
◇改善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增强胰岛素作用
◇拮抗胰高血糖素及其他拮抗胰岛素物质的作用
◇抑制VitB12在肠道的吸收,亦可减轻体重
主要内容
1
历史
2 指南中地位变化
3 药物化学与药代动力学
4
作用机制
5
适应症
6
不良反应
7
禁忌症
8 潜在新适应症
二甲双胍近期的历史
首次应用于 T2DM
1957
证实 ‘抗高血糖’ 非 ‘致低血糖’作用
1980s
心血管保护作用 (UKPDS 34)
2009年ESAD/ADA共识及ADA指南
首选: 充分验证的核心治疗
一经诊断 生活方式干预
+ 二甲双胍
第1步
次选:尚未充分验证的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 +
基础胰岛素
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 +
磺脲类a
第 2步 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
+ 吡格列酮 -无低血糖 -水肿/CHF -骨丢失
既是起始方案 又是拯救方案
口服降血糖药分类
磺脲类 双胍类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噻唑烷二酮类 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
磺酰脲类
【化学】共同的结构是苯磺酰脲,只是两端侧链不同
【品种】甲苯磺丁脲 (tolbutamide, 甲糖宁) 氯磺丙脲(chlorpropamide, P-607) 格列本脲(glibenclamide,优降糖) 格列喹酮(gliqridone, 糖适平) 格列齐特(gliclazide,甲磺吡脲,达美康) 格列吡嗪(glipizide, 瑞易宁,美吡哒) 格列波脲(glibormuride, 克糖利) 格列美脲(glimepiride)
Diabetes Care 2009;32(1):193-203 9
中国糖尿病治疗防治指南-2007

饮食、运动、控制体重

+ 二甲双胍
\
肥 胖 患 者
3个月后HbA1c>6.5%
加用以下药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噻唑烷二酮类、磺脲类 或格列奈类 (两者之一)、α-糖苷%
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
瑞格列奈(repaglinide)(诺和龙) 那格列奈(Nateglinide ) (唐力)
作用机制:与磺酰脲类药物相同 作用特点:模拟胰岛素生理分泌 临床应用:II型、老年人 、糖尿病肾病者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阿卡波糖(拜糖平)、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 【临床应用】 1)轻II型在饮食治疗基础上加用; 2)采用磺脲类治疗,餐后高血糖控制不理想的II型者。 3)胰岛素治疗而血糖波动大的I型者
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 +
强化胰岛素
第3步 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
+ 匹格列酮
+ 磺脲类a
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 +
GLP-1激动剂b -无低血糖 -体重减轻
-恶心/呕吐
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 基础胰+ 岛素
•注释: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管理方案;每次就诊时强调生活方式干预和每3个月检测A1C水平,直到A1c<7%,然后至少每6个月检测一次。 A1C≥7%时干预方式应该改变。a. 除了格列本脲(优降糖)和氯磺丙脲以外的磺脲类药物。b.关于安全性方面缺乏足够的临床资料。
噻唑烷二酮类
罗格列酮(文迪雅)、 吡格列酮 曲格列酮、环格列酮、恩格列酮
具2,4-二酮噻唑烷结构的噻唑烷酮类化合物 , thiazolidinediones,TZD),也称格列酮类化合物
【药理作用及机制】
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高胰岛素血症和高血糖 改善脂肪代谢紊乱 对Ⅱ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防治 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
BMI≥24
加用胰岛素
中国糖尿病治疗防治指南-2007
非 超 重 患 者
饮食、运动、控制体重 +
以下药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磺脲类或 格列奈类(两者之一)、α-糖苷酶
抑制剂
3个月后HbA1c>6.5%
BMI<24
加用胰岛素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
二甲双胍 药物化学与药代动力学
二甲双胍和苯乙双胍的分子和生化差异
亲脂性 膜结合
清除 对氧化磷酸化的影 响 对血浆乳酸的影响
二甲双胍 亲水 低亲和力 表面结合 快速, 可预测 无
极小改变
苯乙双胍 亲脂 高亲和力 内部结合 较慢,不可预测 降低
显著增加
Bailey CJ, Turner RC. New Engl J Med 1996;334:574-9.; Cusi K et al.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1996;81:4059-67; Leverve XM et al. Diabetes Metab 2003;29(4 Pt 2):6S88-94; Bosisio E et al.
Glucophage® monograph; IDF () Nathan DM et al. Diabetologia 2006;49:1711-21
Alberti KG et al. Diabet Med 2007;24:451-63 Nathan DM et al. Diabetes Care 2007;30:753-9
1998
多个治疗指南支持 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
和前糖尿病 的基础治疗药物 (IDF, ADA/EASD)
2005–07
1960
证实改善胰岛素作用
1995
进入美国
2002
首次证实具有预防 2型糖尿病发病的潜在作用
(DPP)
IDF: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ADA: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EASD: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iabetes
二甲双胍的立体结构特性
Metformin 二甲双胍
NH
NH2+
CH3
NH2 – C – NH – C – N CH3
Phenformin 苯乙双胍
NH2+ NH
H
NH2 – C – NH – C – N
Prugnard E et al. Handbook of Experimental Pharmacology (19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