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最新共识PPT课件

合集下载

最新二甲双胍专家共识

最新二甲双胍专家共识
AMPK,促进脂肪酸进入线粒体进行脂肪酸β氧化,减少脂肪合成, 从而减轻IR; 改善IR,提高胰岛β细胞对血糖的应答; 升高GLP-1水平。
二、作用机制
2.二甲双胍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 IR是T2DM的主要病理生理特征之一。机体在IR的代偿反应是分泌更多
的 胰岛素,以维持正常的糖代谢。胰岛素增敏剂通过改善IR,增加胰岛素 刺激的葡萄糖利用,减少脂肪酸氧化代谢,抑制肝糖输出。二甲双胍通 过抑制肝糖原分解。降低肝的摄取和利用,改善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回顾性和前瞻性的临床研究结果均显示: 二甲双胍在正常体重、超重、肥胖的T2DM患者中的疗效相当,因此 ,体重不是使用二甲双胍治疗与否的决定因素(I级)。无论对于超重患 者还是体重正常的患者,国内外主要糖尿病指南均推荐二甲双胍为治 疗T2DM的首选用药。
3、对于糖尿病的预防作用:
二甲双胍是第一个被证明能预防糖尿病或延缓糖尿病发生的药物。二 甲双胍能有效地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T2DM的风险,且具有良好 的耐受性和长期的有效性。但在我国预防糖尿病尚不是二甲双胍的适 应证。
2.65岁以上老年患者使用注意事项:
2013年IDF老年糖尿病指南和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都 把二甲双胍作为一线首选用药,对二甲双胍的使用没有具体年龄限制 。老年糖尿病患者合理应用二甲双胍治疗可以达到良好的降糖效果, 较少的低血糖风险对老年人有一定益处,但需要定期监测肾功能(3~ 6个月检查1次)。年龄并非二甲双胍治疗的禁忌,但需要监测肾功能 。老年患者的eGFR在45~60 ml/(min·1.73m2)者,应减少剂量, 如果eGFR<45 ml/(min·1.73m2)则不能使用。
三、剂量与临床疗效
二甲双胍的最佳有效剂量为2000mg/d, 使用时应遵循“小剂量起始,逐渐加 量”的剂量调整原则。

最新二甲双胍的历史及作用机制幻灯片课件

最新二甲双胍的历史及作用机制幻灯片课件

6
-50
0
2
4
6
8 10
0 2 4 6 8 10
随机分组后时间 (年)
随机分组后时间 (年()
UKPDS Group. Lancet 1998; 352: 854-865.
格华止
• 历史 • 作用机理
• 临床证据
• 体重 • 用法与剂量 • 与仿制品的比较
格华止主要研究
UKPDS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
Cochrane协作组
• 最具权威性的循证医学数据库 • 最严谨、最公正的评价 • 科学证据的最佳来源
格华止显著降低超重/肥胖 T2DM患者死亡率和并发症率
1 格华止vs磺脲类或胰岛素
相对危险度(95%CI) P值
糖尿病相关并发症 全因死亡
0.78 [ 0.65, 0.94 ] 0.73 [ 0.55, 0.97 ]
P=0.009 P=0.03
0.4 0.6 0.8
利于格华止
1 25
利于对照治疗
Saenz A, et al.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5; 20:CD002966
格华止®显著降低超重/肥胖 T2DM患者死亡率和并发症率
2格华止® vs传统治疗(主要是饮食控制)
二甲双胍的历史及作用机制
格华止50年
• 历史
• 作用机理 • 临床证据 • 体重 • 用法和剂量 • 与仿制品的比较
2型糖尿病乳酸酸中毒发生率
国家
格华止治疗前 美国 格华止治疗后 美国 美国
年份
1993-1994 1995-1996 1995-1997
治疗人年数 总病例数 病例数/1000人年
转为2型糖尿病患者数(人数/1000人)

中国《SGLT2i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专家共识》解读 PPT课件

中国《SGLT2i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专家共识》解读 PPT课件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疑虑,给予针对性的解答和 建议,增强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感。
心理干预在联合治疗中应用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改变患者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 的压力和挑战,提高治疗信心。
放松训练
教授患者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 等放松技巧,以减轻焦虑、抑郁等 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滴定策略
滴定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血糖、血压、体重等指标,并根据患者反应及时调整 剂量。滴定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增加低血糖风险。
长期随访管理建议
定期监测血糖
联合治疗后需定期监测 患者血糖水平,确保血
糖控制达标。
关注心血管事件
SGLT2i具有心血管保护 作用,长期随访中需关 注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
生情况。
心理支持小组
组织患者参加心理支持小组,让患 者之间互相交流、分享经验,增强 患者的归属感和自信心。
家属参与和社会支持网络构建
家属培训
对家属进行相关知识培训,让他 们了解SGLT2i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的重要性、注意事项等,以便更
好地照顾患者。
家庭访视
定期对患者进行家庭访视,了解 患者的治疗情况和家庭环境,给
意义
共识的制定有助于规范SGLT2i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治 疗中的应用,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和水平,促进患者合理用 药和血糖控制达标;同时,共识的推广和实施有望为我国糖 尿病防治工作带来积极影响。
02
患者选择与评估
适用人群特征及筛选标准
年龄及性别:适用于 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 ,无明确性别差异。
安全性良好
SGLT2i和二甲双胍均具有较低的低血糖风险,且对体重、血压和血脂 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有积极影响。

二甲双胍幻灯

二甲双胍幻灯
1998
多个治疗指南支持 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
和前糖尿病 的基础治疗药物 (IDF, ADA/EASD)
2005–07
1960
证实改善胰岛素作用
1995
进入美国
2002
首次证实具有预防 2型糖尿病发病的潜在作用
(DPP)
IDF: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ADA: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EASD: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iabetes
延缓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8. 抑制糖化终末产物(AGE)的生成。 9. 抑制甲基乙二醛(丙酮醛,Methylglyoxal,MG)的生成,MG,为一种反应性a-
二羧基物,与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有密切关系。二甲双胍可直接抑制MC生成, 还可通过降低血糖而间接降低对组织的损害。
二甲双胍适应症
适应症
适用于 1.肥胖2型糖尿病人
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
瑞格列奈(repaglinide)(诺和龙) 那格列奈(Nateglinide ) (唐力)
作用机制:与磺酰脲类药物相同 作用特点:模拟胰岛素生理分泌 临床应用:II型、老年人 、糖尿病肾病者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阿卡波糖(拜糖平)、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 【临床应用】 1)轻II型在饮食治疗基础上加用; 2)采用磺脲类治疗,餐后高血糖控制不理想的II型者。 3)胰岛素治疗而血糖波动大的I型者
二甲双胍普通制剂存在的问题
生物利用度低:二甲双胍具有突释现象。二甲双胍易溶于水,口服 后药物迅速溶出,超过了机体的吸收能力;
胃肠道不良反应高:由于突释现象,局部药物浓度超过饱和浓度,刺 激胃肠道粘膜。腹泻,便泌,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20%-30 %。

二甲双胍PPT课件

二甲双胍PPT课件

7
谷伟军, 等.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5; 7(4): 213-217.
让人唏嘘的“凯卡波尔塔小门”
• 公元15世纪 • 东罗马帝国依托拜占庭坚
固的城防,抵抗着土耳其 人的进攻 • 拜占庭眼看胜利在望,却 忘记了城中有一道专供厨 师进出的“凯卡波尔塔小 门”从未设防
这道小门让土耳其人长驱直入,风光无限的东罗马帝国轰然崩溃。
机制互补,相得“胰”彰
—— 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之证据与策略
精选ppt课件最新
1
GLU/G2L0U1/62/0S1L065/SVL1XVXaVliadliudnutniltFileFbe.2b0.210717
概要
现状:胰岛素治疗的必要性 得失:胰岛素治疗的“凯卡波尔塔小门” 机制:二甲双胍与胰岛素机制互补 证据:二甲双胍与胰岛素协同增效及多重获益 策略:T2DM的二甲双胍全程治疗
中国T2DM治疗的患者使用胰岛素高达48.8% 而单纯胰岛素治疗达21.8%
Diabcare-China研究
胰岛素应用比例 48.8%
24.4%
使用率
2009年一项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旨在比较中国T2DM患者在1998年和2006年的人群特点、血糖控 制、并发症及治疗方面的特征
分别在1998年和2006年纳入2246例(平均年龄59.7岁,平均病程8.2年)和2702例(平均年龄
时间
中晚期由于胰岛素 治疗,可能导致
医源性高胰岛素血症
β细胞功能 完全丧失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糖尿精病选杂p志p.t2课01件4最; 6新(7): 447-498. 2. Kendall DM, et al. Eur J Intern M1ed1. 2009; 20(Suppl 2G)L:US/322091-63/3SL9X.X3V.李al秀id钧un主ti编l F.e代b.谢20综17合征(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第二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P93.

2024恒格列净二甲双胍缓释片(II)PPT

2024恒格列净二甲双胍缓释片(II)PPT

“一天一次”用药,提高依从性,降低不良结局事件发生
u “一天一次”用药,全年减少服药730片*
bid3片/天, 10列净二甲双胍缓释片(II)(5mg:1000mg)*1片,qd
恒格列净(5mg)*1片,qd 二甲双胍(500mg)*2片,bid
BE研究4显示恒格列净二甲双胍缓释片与单组分(工艺、纯度、稳定性)具有生物等效性
文献来源/说明: 1.Weng, Jianpingetal. Diabetes,obesity&metabolismvol. 23,8(2021):1754-1764. 2.Yang,Wenyingetal. Journalofdiabetesvol. 8,6(2016):796-808.3. Häring, Hans-Ulrichetal. Diabetescarevol.37,6(2014):1650-9. 4.恒格列净二甲双胍缓释片(I)生物等效性研究数据及提交CDE注册文件
恒格列净是首个中国自主研发的SGLT-2i,具有诸多理化优势



引入 L - 脯氨酸基团及 F 原 子 后 带 来 的 优 势 ,
文献来源/说明: 1.缪正兴, 等.L-脯氨酸的生产及其应用[J].发酵科技通讯,2004(02):21-22. 2.邢莉, 等.特殊基团在药物分子结构优化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21,31(07):541-555.
-0.93%(-1.38%~-0.63%)
1
卡格列净
-0.67%(-0.83%~-0.56%)
2
艾托格列净
-0.65%(-0.87%~-0.44%)
3
恩格列净
-0.61%(-0.72%~-0.52%)

二甲双胍金标准ppt课件

二甲双胍金标准ppt课件
平均最大变化值 正常范围(4~6.1mmol/L)
精选ppt课件
6
(1961) Treat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 with NN-dimethildiguanide. La Medecin en France, September, 29-37
(1961) Traitement du diabetesucre par le NN Dimethylbiguanide expericence de 177 cas. Semaine des Hopitaux, 37, 247-254
Aron 实 验 室 记 录 了 超 过 10 万 次分娩的详尽资料,没有证据 显示在这些个体中存在有新生 儿的缺陷或者围产期的异常死 亡等方面的问题
UGDP研究提示:甲苯磺丁脲和苯乙双 胍能增加患者死亡引起人们对二甲双胍 临床应用的担忧
随后的UKPDS第34 研究证实: 二甲双胍具有心血管方面的保 护作用
二甲双胍金标准
庆祝二甲双胍(格华止)临床研究 和应用50年
导言
全球范围内曾经用约400多种草药或植物源性物质来治疗糖尿病
(2005) Goat’s rue – French lilac – Italian fitch –Spanish sainfoin: gallega officinal精is a选ndpmpettf课orm件in: the Edinburgh connection. The Journal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Physic2ians of
糖尿病的进行性决定了需要增加降糖治疗力度
英国糖尿病前瞻研究证实: 二甲双胍、磺脲类或胰岛素的降糖效果在治疗后7~8年逐渐消失
加加量量 OOrr 加加药药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合并心肾疾病患者降糖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合并心肾疾病患者降糖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患者应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控制总热量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
的摄入,有利于改善血糖控制。
02
运动治疗
运动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控制。在使用降糖药
物的同时,患者应适当增加运动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
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
03
心理治疗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在
专家共识的制定过程汇聚了众多专家的智慧和经验,有助 于促进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临床诊疗水平的 提高。
02
糖尿病合并心肾疾病的流行病学 和病理生理学
流行病学现状
发病率和死亡率
流行趋势
糖尿病合并心肾疾病患者的发病率和 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患者。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不断上升,糖尿 病合并心肾疾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 势。
口服降糖药物与注射降糖药物相比,具有使用方便、 价格相对低廉等优点。但是,口服降糖药物的降糖效 果相对较弱,且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胃肠道不适等不良 反应。
在心肾疾病患者中,不同降糖药物的选择需要根据患 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例如,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 者,需要选择不经过肾脏代谢或对肾脏影响较小的药 物。同时,还需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等 问题。
3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通过规范降糖药物的使用,有助于改善2型糖尿 病合并心肾疾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生活质量。
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
个体化治疗策略
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根据患者的 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制定个体化的降 糖药物治疗策略。
综合管理模式的探索
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要探索如何通 过综合管理模式(如生活方式干预、 心理支持等)来更好地控制2型糖尿 病合并心肾疾病患者的病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ADA与EASD的共识 看二甲双胍在高血糖治疗中
的地位
美. 国糖尿病协会与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的一致1声明
共识主要内容
• 血糖控制目标 • 选择降糖药物的原则 • 特定降糖策略的选择和比较
✓ 生活方式干预 ✓ 药物治疗 • 如何开始和调整治疗方案 • 特殊的联合治疗的合理性 • 特殊的考虑和特殊的病人
二甲双胍与生活方式干预作为起始治疗的理由
– 生活方式干预不能长期有效地控制血糖 – 生活方式干预没有使体重减轻,或出现减重后体
重再次增加 – 2型糖尿病是进展性疾病,β细胞功能进行性衰退
.
DIABETES CARE.2006; 29(8):19655
二甲双胍作为全程治疗贯穿始终的理由 ---符合降糖药物选择的原则
胰淀素激动剂
.
预期HbA1c降低(%) 1-2 1.5 1.5 1-1.5
0.5-1.4 0.5-0.8
0.5-1.5 0.5-0.7
DIABETES CARE.2006; 29(8):1964 7
单个干预措施的优缺点
干预措施
生活方式干预 二甲双胍 磺脲类 格列奈类 格列酮类 α-糖苷酶抑制剂 胰岛素
.
DIABETES CARE.2006; 29(8):1968-190
二甲双胍的胃肠道反应与剂量调节有关
• 二甲双胍总体耐受性好,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副作 用,但通过指导调节剂量可以有效避免这个副作用 – 通常最大剂量是每日2000毫克,剂量提高至3g/天疗效 增加不多,胃肠道的不良反应限制了这种剂量的使用。 在可耐受的前提下,应该在1-2月内增加到能达到最大 效果的剂量
危险变化 p值
7%
NS
20% NS
8%
NS
21% NS
UK P. 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UKPDS) Group, Lancet, 119298
唯有二甲双胍可以强效降糖同时降低体重
FPG (mg/dL)
HbA1C (%)
磺脲类和 格列奈类
60–70
1.0–2.0
.
DIABETES CARE.2006; 29(8):1965-69
二甲双胍的胃肠道反应与剂量调节有关
• 二甲双胍总体耐受性好,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副作 用,但通过指导调节剂量可以有效避免这个副作用 – 起始低剂量(500mg),Qd/Bid,餐时服用(早餐和/ 或晚餐);5-7天后,如果无胃肠道反应,则增加剂量, 早餐或晚餐前增加至850或1000mg;提高剂量后如果 发生胃肠道反应,将剂量降至之前较低的剂量,过一段 时间再尝试增大剂量
.
DIABETES CARE.2006; 29(8):1968-915
– 降糖效果 – 安全性、副作用、耐受性 – 费用分析 – 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作用
.
DIABETES CARE.2006; 29(8):1963-16972
单个干预措施的降糖效力
干预措施 生活方式(降低体重和增加活动)
二甲双胍 磺脲类
格列奈类 格列酮类 α-糖苷酶抑制剂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样肽1激动剂
二甲双胍 TZD(格列酮类) -糖苷抑制剂
60–70 1.5–2.0
35–40 1.0–1.5
20–30 0.7–1.0
TG
升高或无作用 下降
下降或无作用
NA
HDL-C LDL -C
体重
血清胰岛素
NA NA
增加
增加
轻度增加 下降
下降
显著下降
升高 升高或无作用
升高
显著下降
NA NA
NA
无作用
.
Ann Intern Med. 1999;131:281-303 13
Exenatide
(GLP-1)
普兰林肽(pramlintide)
优点
缺点
低费用,多获益
第1年大部分失败
对体重无影响、便宜 胃肠道副作用,罕见乳酸酸中毒
便宜
低血糖,体重增加
作用快
一天3次,昂贵
改善血脂谱
水潴留、体重增加、昂贵
对体重无影响
较多胃肠道副作用,一天3次,昂贵
无剂量限制,便宜, 注射,监测,低血糖,体重增加


+加基础胰岛素

最有效


HbA1c≥7
+加磺脲类 最便宜
HbA1c≥7
+加TZDs
没有低血糖


HbA1c≥7

和二ຫໍສະໝຸດ 胰岛素强化+TZDs

+基础胰岛素 +磺脲类

HbA1c≥7

HbA1c≥7
加基础胰岛素或胰岛素强化 第

胰岛素强化+二甲双胍+/-格列酮类

.
DIABETES CARE.2006; 29(8):1963-14972
.
DIABETES CARE.2006; 29(8):1963-12972
血糖的控制目标---2006ADA/EASD共识
HbA1c <7%
.
DIABETES CARE.2006; 29(8):1963-13972
共识推荐高血糖治疗路径-二甲双胍贯穿始终
诊断
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






HbA1c≥7

胰岛素强化+二甲双胍+/-格列酮类

.
DIABETES CARE.2006; 29(8):1963-114972
联合用药的考虑
• 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具有更大的协同作用 • 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或TZD在降糖方面疗效特别突出,
胰岛素联合TZDs (欧盟未认可)须考虑液体潴留问题 • TZDs和二甲双胍联用也有相加作用
.
DIABETES CARE.2006; 29(8):1968-191
UKPDS 34:二甲双胍---唯一充分证据证明 具有大血管保护作用
糖尿病相关终点事件 糖尿病相关死亡 全因死亡 心肌梗死
二甲双胍 危险变化 p值
32% 0.0023 42% 0.017 36% 0.011 39% 0.01
磺脲类/胰岛素
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联合用其他药物
诊断
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






HbA1c≥7


+加基础胰岛素

最有效


HbA1c≥7
+加磺脲类 最便宜
HbA1c≥7
+加TZDs
没有低血糖


HbA1c≥7



胰岛素强化
+TZDs

+基础胰岛素 +磺脲类

HbA1c≥7

HbA1c≥7
加基础胰岛素或胰岛素强化 第
改善血脂谱
降低体重
注射,较多胃肠道副作用,昂贵, 应用经验少
降低体重
注射,一天3次,较多胃肠道副作用 ,昂贵,应用经验少
.
DIABETES CARE.2006; 29(8):1964 8
二甲双胍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 单药治疗不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 总体耐受性良好,最常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副作用 • 乳酸酸中毒非常罕见(<1/100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