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同步练习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四试题:专题3+虞美人 蝶恋花 雨霖铃 声声慢+课时作业+Word版含答案

词别是一家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一、课外阅读(一)(2017·宁夏育才中学高二期中考试)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1~2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周莘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②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
②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A.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
律诗是一种诗歌体裁,盛行于唐代,属于古体诗一种,因为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B.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联点明了“野泊”之因:逃难在外,漂泊无家。
C.后人评周莘此诗“最近杜味”。
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D.诗歌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
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
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E.颈联写了酒化成了过客之眼泪如愁绪低溅,浪花仿佛卷动归客之心使人暗自惊叹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所思、所感、所痛。
解析:AD A项,律诗是近体诗。
D项,上句是静景,下句是动景。
2.本诗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解析:解答此题,一要注意题目中的设问“分别表达了”,二要注意用概括性的语言表述情感,三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诗句阐释。
答案:①漂泊思归之情。
“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羁旅,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消愁,依旧愁心难抑,“归心”则透露诗人思归之情。
②忧国伤时之情。
“欲问行朝近消息”一句表现诗人对朝廷的关切,“眼中群盗尚纵横”一句则勾勒出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
(二)(2017·吉林油田实验中学高二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
登岳阳楼望君山①[明]杨基洞庭无烟晚风定,春水平铺如练净。
君山一点望中青,湘女梳头对明镜。
复习《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

临清二中齐保良
目标
一、背诵四首诗词,默写其中名句 二、训练鉴赏诗词能力 1. 《虞美人》 2、《蝶恋花》 3、《雨霖铃》 4、《声声慢》
《虞美人》鉴赏 问 君 恰 能 似 有 一 几 江 多 向 春 东 水 流
愁
使用比喻、夸张 手法
愁思像春水汪 洋恣肆,一泻千里, 写出了愁思的多; 又像春水之昼夜不 停,无穷无尽,写 出了愁思的绵长 。
叠字、叠词:
1.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 2. 起强调作用 3、表达某种感情
2、鉴赏意象
① “淡酒/急风”:
并非酒淡,而是愁浓,酒力压不住心 愁;借酒浇愁,而大风砭骨,又让诗 人意绪全无。只因作者愁太重,酒入 愁肠愁更愁。一个“淡”字突出作者 晚年的凄凉,心境的凄苦。
鉴赏意象
② “雁”: 秋天大雁由北往南迁徙,李清照南下避难, 故觉得大雁是旧相识,而自己却漂流困顿, 寄寓他乡。以前尚可鸿雁传书,现在丈夫已 死,家人疏散,就算是有千言万语,也无人 可托,无处可传,从而抒发对家乡的怀念。
三、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 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 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 离别时的依依不舍 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 何人说。
1、赏析: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 天阔。(4分)
小结
1、鉴赏诗句妙处 2、鉴赏手法 3、鉴赏语言 4、鉴赏情感
完
③“黄花”:
诗人任凭黄花盛开,此时也无心攀摘, 甚至让菊花在枝头堆积,直至凋落。 在往年,她定能和丈夫一起来赏花, 而今谁又有这兴趣呢?看到花的憔悴, 想到自己漂零的身世,憔悴的容颜, 凄凉的心境与残秋败花融为一体,更 是愁上加愁。
上课用《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

愁
使用比喻、夸张 手法
愁思像春水汪 洋恣肆,一泻千里, 写出了愁思的多; 又像春水之昼夜不 停,无穷无尽,写 出了愁思的绵长 。
小结
诗句赏析
要点:什么手法,怎样使用,有什么效果,意 境感情。
宰相词人——晏殊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江 西抚州)人。北宋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 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四六、书法皆工, 而以词最为突出,被称为“宰相词人”。他 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 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他的 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写景重其精神, 赋予自然物以生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
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 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 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 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008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 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 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1)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 分析。(4分) 上阕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 哀啼之杜鹃等残春的寥落凄凉的景象,寓情于景,表现伤 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叠字、叠词:
1.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 2. 起强调作用 3、表达某种感情
2、鉴赏意象
① “淡酒/急风”:
并非酒淡,而是愁浓,酒力压不住心 愁;借酒浇愁,而大风砭骨,又让诗 人意绪全无。只因作者愁太重,酒入 愁肠愁更愁。一个“淡”字突出作者 晚年的凄凉,心境的凄苦。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训练:第3单元+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Word版含解析.doc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春花秋月何时了.了:完结B.雕阑玉砌....应犹在雕阑玉砌:代指现在所住的宫殿C.欲寄彩笺.兼尺素笺:信笺D.昨夜西风凋.碧树凋:使……凋落【解析】B项,“雕阑玉砌”代指故国的宫殿。
【答案】 B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08902031】A.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D.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解析】B项,正确的停顿应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答案】 B3.下列对词句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槛菊愁烟兰泣露。
(“兰”和“菊”被人格化,作者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B.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燕子的双飞,反衬出词人心中对感情的向往) C.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在时间上由“今晨”回到“昨夜”) D.昨夜西风凋碧树。
(“昨夜”承上句“到晓”)【解析】B项,燕子的双飞,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
【答案】 B4.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导学号:08902032】A.⎩⎨⎧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年复一年)满地黄花..堆积(菊花) B.⎩⎨⎧斜光到晓穿朱户..(即朱门,指富贵人家)明月不谙.离别苦(熟悉,知晓) C.⎩⎨⎧独自怎生..得黑(怎么)留恋处、兰舟..催发(对船的美称) D.⎩⎨⎧多情自古伤.离别(悲伤)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情形,光景) 【解析】 D 项,伤:为……忧伤。
【答案】 D5.名句默写。
【导学号:08902033】(1)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2)____________,燕子双飞去。
(3)昨夜西风凋碧树。
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对长亭晚,____________。
(5)此去经年,________________。
《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练习题

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课内巩固1.给下列加点注音。
暮霭.()??凝噎.()?怆.()然???荠.()麦夜雪初霁.()萧.()条??今宵.()??黍.()离凝噎.()彩笺.()暮蔼.()憔悴.()绣闼.()熟谙.()雕阑玉砌.()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春花秋月不堪回首无语凝噎和蔼良晨好景晓风残月骤雨初歇时辰乍暖还寒不黯世事波澜壮阔谰言风情万种寒蝉凄切罗暮轻寒凄惨3.下列诗句中使用想像来抒情的一句是()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B.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C.过春风十里,尽荞麦青青。
D.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4.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句子的一句是()A.斜光到晓穿朱户B.欲寄彩笺兼尺素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D.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5.下面词牌名、作者名全对的一组是()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②寒蝉凄切,对长亭晚③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④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⑤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A.水调歌头??毛泽东雨霖铃??苏??轼清平乐??李清照扬州慢??柳??永忆江南??张志和西江月??范仲淹B.沁园春??柳亚子扬州慢??柳??永如梦令??张志和雨霖铃??姜??夔渔歌子??白居易浣溪沙??辛弃疾C.念奴娇??郭沫若水调歌头??李清照清平乐??辛弃疾西江月??苏??轼渔家傲??范仲淹浣溪沙??张志和D.沁园春??毛泽东雨霖铃??柳??永如梦令??李清照扬州慢??姜??夔渔歌子??张志和西江月??辛弃疾6.下列对词的有关知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A.早期的词,本是一种配乐的歌词,可以歌唱,所以称为“曲词”或“曲子词”B.词逐渐与音乐分离后,成为诗的别体,称为“诗余”,又因为句子长短不齐而成为长短句。
C.词还有别的名称,如“乐章”“歌曲”等,《东坡乐府》中的“乐府”也是词的别称。
D.词牌指词调的名称,一首词,可以只有词牌,没有词题,也可以只有词题,没有词牌,还可以词牌词题同时出现。
苏教版语文高一《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练习

《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练习课内巩固1.给下列加点注音。
暮霭.()凝噎.()怆.()然荠.()麦夜雪初霁.()萧.()条今宵.()黍.()离凝噎.( ) 彩笺.()暮蔼.()憔悴.()绣闼.()熟谙.()雕阑玉砌.()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春花秋月不堪回首无语凝噎和蔼良晨好景晓风残月骤雨初歇时辰乍暖还寒不黯世事波澜壮阔谰言风情万种寒蝉凄切罗暮轻寒凄惨3.下列诗句中使用想像来抒情的一句是()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B.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C.过春风十里,尽荞麦青青。
D.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4.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句子的一句是()A.斜光到晓穿朱户B.欲寄彩笺兼尺素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D.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5.下面词牌名、作者名全对的一组是()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②寒蝉凄切,对长亭晚③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④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⑤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A.水调歌头毛泽东雨霖铃苏轼清平乐李清照扬州慢柳永忆江南张志和西江月范仲淹B.沁园春柳亚子扬州慢柳永如梦令张志和雨霖铃姜夔渔歌子白居易浣溪沙辛弃疾C.念奴娇郭沫若水调歌头李清照清平乐辛弃疾西江月苏轼渔家傲范仲淹浣溪沙张志和D.沁园春毛泽东雨霖铃柳永如梦令李清照扬州慢姜夔渔歌子张志和西江月辛弃疾6.下列对词的有关知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A.早期的词,本是一种配乐的歌词,可以歌唱,所以称为“曲词”或“曲子词”B.词逐渐与音乐分离后,成为诗的别体,称为“诗余”,又因为句子长短不齐而成为长短句。
C.词还有别的名称,如“乐章”“歌曲”等,《东坡乐府》中的“乐府”也是词的别称。
D.词牌指词调的名称,一首词,可以只有词牌,没有词题,也可以只有词题,没有词牌,还可以词牌词题同时出现。
课外提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声声慢李清照,,。
沪教版语文七下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同步测试 (2)

《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同步练习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槛菊(jiàn)不谙(ān)彩笺(qiān)B.凝噎(yē)暮霭(ǎi)玉砌(qì)C.纶巾(ɡuān)豆蔻(kòu)跬步(ɡuǐ)D.商贾(ɡǔ)忏悔(chàn)松柏(bó)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雕零山青水秀戍边相形见绌B.甘霖良辰美景皈依融会贯通C.凄残源远流长娇健功亏一篑D.憔悴被水一战漂泊海市蜃楼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各地兴起的农民运动,一时形成不可的革命洪流。
(2)日本右翼势力公然举行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反集会,我们怎么能满腔怒火?(3)收工时,他还把散落在地上的水泥一点点地起来。
(4)“神舟号”在辽阔的宇宙空间遨游21小时10分,了大量珍贵的科学数据。
A.遏制遏止收集搜集B.遏止遏制收集搜集C.遏止遏制搜集收集D.遏制遏止搜集收集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的现象仍然习以为常。
B.当前,我国市场仍大量使用难以处理的塑料袋盒包装商品,不少人对“白色污染”的危害执迷不悟,为“节省”成本,不肯使用纸袋或可以降解的塑料袋盒。
C.语言训练,实际是思维训练,若思维混乱,就会语无伦次。
D.有些同志为了把工作干好,竭尽心智,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唐朝武则天亲授的、被称为传世之宝的第三颗佛牙舍利,新近在湖北省当阳市玉泉寺铁塔地宫被考古工作者发现。
B.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杨绛在把稿酬版税捐赠给清华大学的仪式上说:“我以代表的身份在这里讲话,我一个人代表三个人:我、已去世的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瑗。
”C.四十年代出现了电子计算机,成为所需要的信息开发工具。
D.全国人民之所以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迎接党的十六大,是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分不开的。
虞美人 蝶恋花 雨霖铃 声声慢 学案(含答案)

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学案(含答案)文本文本1417虞美人虞美人蝶恋花蝶恋花雨霖铃雨霖铃声声慢声声慢李煜晏珠柳永李清照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诵读这四首词,把握朗读节奏,体会词韵之美。
2.思维与审美1了解词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2通过反复诵读,体味词中营造的意境以及词中凝聚的感情;3赏析词作的艺术手法。
任务情境宋词和唐诗一样,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路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臻于完善,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宋词的天地,去细细品味它们的动人之处。
虞美人一.诵读全词,体会词韵。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下面是这首词的结构思维导图,读后思考图后问题。
1虞美人在简单的字句中将事物变化的对比表达得分鲜明,请从“变”与“不变”.“外物”与“人事”的角度对对比对象进行归类,在图中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2虞美人在人事变化中传达出后主李煜深切的亡国之痛,又联系到自然风物,两相对比之下,自然会产生强烈的情感。
请结合词作内容,在图中处填写这种情感的具体内容。
答案不变的外物巨变的人事物是人非之痛微任务活动赏析语言,体味情感1在古典诗词中,一些虚词往往也蕴含着丰富的含义,请认真体会这首词中“又”“应”“只是”三个虚词所蕴含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又东风”点明词人降宋后,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
季节的变化引起词人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应犹在”,一个“应”字表明了词人对故国生活的强烈思念,而紧随其后的“只是”便以叹惋的语气,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
慢》同步练习
虞美人蝶恋花
雨霖铃声声慢
课内巩固
1.给下列加点注音。
暮霭()凝噎()怆()然荠()麦夜雪初霁()
萧()条今宵()黍()离凝噎( ) 彩笺()
暮蔼()憔悴()绣闼()熟谙()雕阑玉砌()
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春花秋月不堪回首无语凝噎和蔼
良晨好景晓风残月骤雨初歇时辰
乍暖还寒不黯世事波澜壮阔谰言
风情万种寒蝉凄切罗暮轻寒凄惨
3.下列诗句中使用想像来抒情的一句是()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B.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C.过春风十里,尽荞麦青青。
D.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4.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句子的一句是()
A.斜光到晓穿朱户
B.欲寄彩笺兼尺素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D.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5.下面词牌名、作者名全对的一组是()
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②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③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④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⑤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A.水调歌头毛泽东雨霖铃苏轼
清平乐李清照扬州慢柳永
忆江南张志和西江月范仲淹
B.沁园春柳亚子扬州慢柳永
如梦令张志和雨霖铃姜夔
渔歌子白居易浣溪沙辛弃疾
C.念奴娇郭沫若水调歌头李清照
清平乐辛弃疾西江月苏轼
渔家傲范仲淹浣溪沙张志和
D.沁园春毛泽东雨霖铃柳永
如梦令李清照扬州慢姜夔
渔歌子张志和西江月辛弃疾
6.下列对词的有关知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早期的词,本是一种配乐的歌词,可以歌唱,所以称为“曲词”或“曲子词”
B.词逐渐与音乐分离后,成为诗的别体,称为“诗余”,又因为句子长短不齐而成为长短句。
C.词还有别的名称,如“乐章”“歌曲”等,《东坡乐府》中的“乐府”也是词的别称。
D.词牌指词调的名称,一首词,可以只有词牌,没有词题,也可以只有词题,没有词牌,还可以词牌词题同时出现。
课外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声声慢
李清照
,,。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
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7.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文字。
8.融情于景,借秋景以渲染愁情是本词的最大艺术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9.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试举例说明。
高考链接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5
高考全国卷一)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0.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11.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虞美人蝶恋花
雨霖铃声声慢
1.略
2.D
3.D
4. C(C为设问,其余为借代)
5.D
6.C
7.略
8.全词从刻画冷清萧索的环境来烘托凄惨悲切的心境。
无论忽寒忽冷容易致病的天气,还是单薄的酒味、入夜猛起的秋风、天上的过雁、满地的黄花、窗外的梧桐和黄昏的细雨,无一不是生愁、助愁、牵愁的。
篇末托出一个“愁”字,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显得格外深广深厚。
9.运用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凄凄”“点点滴滴”等叠词,分三个层次写出词人的动作神态、外部感受和内心愁苦,由表及里,层层递进,而且多用声音比较压抑低沉的字,“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梁启超语)。
全词字音的选择和组合,也体现出明显的压抑感,具有特殊的音乐效果,真切地传达了词人内心的忧郁和沉痛。
采用了“将息”“怎生”“次第”“了得”等口语,采用了“将息”“怎生”“次第”“了得”等口语,朴素浅近而又真切自然。
10.修辞手法:对偶。
“芳树”对“春山” ,“花”对“鸟” ,“自落”对“空啼” 。
11.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诗中“花自落” 、“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之静,并透露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