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古诗三首练习题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基础与运用1.看拼音写词语。

rì mùnán tílú shān yuán gùgé xiàfèi yòng cè miàn hú xū2.选字组成词语。

(暮墓)地色(吟怜)可诵(提题)问高(峰锋烽)火雷山3.解释下面的词语。

可怜九月初三夜。

可怜:。

题西林壁题:。

只缘身在此山中。

缘:。

梅雪争春未肯降。

降:。

4.用诗句回答问题。

(1)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

(2)《暮江吟》一诗中含有比喻的诗句是:。

(3)《雪梅》一诗中雪和梅对比的诗句是:,。

5.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6.对于本文中三首诗的理解,错误的是()A.《暮江吟》表达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B.这三首诗都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C.《雪梅》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雪梅争春的情趣,表达了诗人对雪梅的喜爱之情。

7.理解诗句的意思。

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与理解8.课堂回放(1)把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后面习题。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2)《题西林壁》是朝诗人观后的总结,借说理,富有理趣。

题目的意思是:。

(3)苏轼的诗还有很多,全是苏轼的诗的一组是_____A.《望庐山瀑布》《饮湖上初晴后雨》B.《惠崇春江晓景》《饮湖上初晴后雨》C.《春晓》《饮湖上初晴后雨》(4)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题西林壁》中的诗句,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5)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练习题含答案-百度文库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练习题含答案-百度文库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练习题含答案-百度文库一、看拼音写词语。

磨擦黄河墙地洋流河畔薇城。

一民。

模天二、给划线的字或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解释。

剑外忽传收蓟(jì)北,初闻(①听说。

②闻到)涕(tì)(①鼻涕②眼泪)泪满衣裳。

三、选择题1.读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不确切的一项是()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地写了一个“喜”字。

B.一个“满”字,表露了诗人高兴的眼泪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示了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此地喜不自禁的感情。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自己在欢庆之时急于还乡的心情。

D.一个“下”字说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一个“向”字表明从“洛阳”到“襄阳”已改换了陆路。

2.关于《从军行》,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前两句描写壮阔悲凉的环境,直接抒发了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

B.“孤城遥望玉门关”中的玉门关,是一座军事要塞。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中的“百战”是虚数。

D.本诗的结尾没有体现出悲伤的情调。

四、填空。

1.《从军行》的作者是唐朝诗人XXX,他尤其擅长写叙事诗。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XXX,此诗被称为他的“抒情之作”。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作者是唐朝诗人XXX,这首诗是一首七绝。

4.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这句诗中的“黄沙”“百战”写出了战士们戍边时间的漫长,战事的频繁和战斗的艰苦、激烈。

在这样的环境下,战士们却说出了“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誓言,抒发了对祖国深沉的热爱和豪情。

2)请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这两句诗改写成一句话。

只要黄沙百战穿金甲,就一定不会放弃保卫楼兰。

5.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从巴峡穿过巫峡,就可以到达襄阳并向洛阳前进,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期待和向往。

六、6.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句子是:“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RJ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练习题含答案

RJ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练习题含答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练习题一.看拼音,写词语。

mù sè yín shī tí mù cè miàn lú shā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yǒu yuán jiànɡluò fèi lì wén zhānɡshān fēn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给下列加二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可怜..九月初三夜()A.可爱B.怜悯C.可惜2.题.西林壁()A.题目B.书写,题写C.品评,评论3.只缘.身在此山中()A.顺着B.因为C.因缘,机遇4.梅雪争春未肯降.()A.服输B.降服C.投降三、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月似弓。

..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5.写出诗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吟:___________瑟瑟:__________可怜:__________真珠:____________6.这首诗按_________顺序,描写了从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这段时间江边的景色变化,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7.下列对于“铺”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写出了残阳几乎是贴着水面照射过来的景象B.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C.写出了霞光非常强烈,把江水映得通红的景象D.给人亲切、安闲的感觉8.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本诗前两句的景象。

读古诗,完成下列练习。

题西林壁,。

,。

9.“题西林壁”中的“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

10.诗人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角度观察了庐山。

初三语文古诗三首练习题

初三语文古诗三首练习题

初三语文古诗三首练习题(正文开始)题目一:《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题目二:《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题目三:《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以上是三首经典的古诗,分别是《登鹳雀楼》、《静夜思》和《望庐山瀑布》。

这三首诗语言优美,内涵深远,正是我们初三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首先,我们来品读《登鹳雀楼》。

这首诗描绘了壮美的自然景色和人们远大的志向。

诗人通过描述白日西斜,黄河入海的景象,表达登高远望的愿望。

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味着不满足现状,追求更高更远的境界。

《登鹳雀楼》通过景物烘托人的情感,启示读者们要有追求进步的精神。

接下来是《静夜思》。

这首诗以质朴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明月的光芒洒满了床前,让人产生了对故乡的无尽思念。

《静夜思》表达了每一个远离故乡的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引起读者共鸣。

最后一首是《望庐山瀑布》。

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瀑布从三千尺高空直接垂落下来,宛如银河从天而降。

这首诗语言诗意并茂,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庐山瀑布壮丽景色的钦佩之情。

通过学习古诗,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卓越的艺术成就,还可以培养自己的情感和表达能力。

在初三语文学习中,古诗的学习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并且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除了学习古诗本身,我们还可以通过写作来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

可以尝试模仿古诗的形式和风格写一些自己的作品,锻炼自己的创作能力。

写作可以是描述景色、表达思想或者抒发情感,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在初三这个阶段,我们应该积极参与语文学习,从古诗的学习中汲取营养,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古诗无论是在考试还是在实际生活中都有重要的作用,它是我们文化传统的精华,也是我们情感世界的表达方式。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古诗的魅力,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练习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练习试题(含答案)

9.古诗三首一、认真拼读,规范书写。

重阳节到了,他dú()自一人在yì guó tā xiāng(),回想当初和xiōng dì姐妹在一起品尝měi jiǔ jiā yáo(),对酒高歌,líng hún()不知在 hé fāng()。

二、选择合适的选项,填入括号中。

1.“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曈曈”的意思是()A.太阳刚出来时光辉灿烂的样子。

B.放开C.释放2.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包括()。

(多选)A.扫墓B.吃粽子C.登高D.踏青E.猜灯谜3.《清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A.愤恨 B.伤心欲绝 C.兴奋 D.哀思4. “欲”在字典里有多种解释,选择正确的一项。

A.想要 B.将要 C.需要 D.欲望(1)台风来了,楼顶的木架子摇摇欲坠。

()(2)他欲言又止,不知道怎么办。

()(3)晓东感冒了,一点食欲都没有。

()三、填一填。

1.照样子写词语:千门万户2.写一写你所知道的其他传统节日:(3个)3.《九月九日忆以山东兄弟》中,哪句话写出了作者对家乡无比思念的情感:“,。

”你还知道哪句诗也写出了思乡之情“,。

”四、阅读古诗,比较这两首诗的异同,完成练习。

元日除夜雪爆竹声中一岁除,北风吹雪四更初,春风送暖入屠苏。

嘉瑞天教及岁除。

千门万户曈曈日,半盏屠苏犹未举,总把新桃换旧符。

灯前小草写桃符。

1.时间不同,《元日》描写(),《除夜雪》描写()A.除夕夜 B.春节2. 两首诗都写了什么风俗?()(多选)A.放爆竹 B. 贴春联 C.喝屠苏酒3.天气不同,《元日》中的天气是(),《除夜雪》中的天气是()A.晴天 B雪天4. 给读者的感受不同,《元日》让人感到( ) ,《除夜雪》让人内心()。

A.平静 B.欢乐5.万物始于春。

你知道跟春天有关的诗句吗?写一写。

,。

9.古诗三首(答案)一、认真拼读,规范书写。

重阳节到了,他dú(独)自一人在yì guó tā xiāng(异国他乡),回想当初和xiōng dì(兄弟)姐妹在一起品尝měi jiǔ jiā yáo(美酒佳肴),对酒高歌,líng hún(灵魂)不知在 hé fāng(何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9.古诗三首一、根据语境,看拼音,写汉字。

西yuè()华山有千rèn()高。

山中有许多古代的mó()崖石刻,是非常宝贵的历史文化yí()产。

二、给带点的字或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解释。

剑外忽传收蓟(jíjì)北,初闻(①听说。

②闻到)涕(tì...dì)(①鼻涕②眼泪)泪满衣裳。

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仰()聘()楷()抑()骋()谐()遵()堆()尊()锥()四、根据句子内容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却:A.后退;B.推辞,拒绝;C.再。

(1)却看妻子愁何在。

().(2)我见他诚意相邀,就没有推却。

().(3)山高路险,令人望而却步。

().2.漫:A.到处都是,遍;B.广阔,长;C.不受约束,随便。

(1)漫卷诗书喜欲狂。

().答案解析于尾页(2)漫山遍野开放着映山红。

().(3)我们度过了一个漫长的暑假。

().5、下列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墨客忽闻捷报后一瞬时的豪情,凸起了一个“喜”字。

B.“满”形貌了墨客眼泪犹如泉涌的模样形状,传神地展示墨客喜不自禁的豪情。

C.“青春作伴好回籍”用拟的伎俩写出了墨客欢庆之时急于回籍的心情。

D.“白天放歌须纵酒”写出了墨客听到好消息后的狂态,体现了墨客不良的糊口惯。

6、下列爱国诗不属于XXX的诗的一项是()A.《春望》B.《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C.《示儿》七、“却看妻子愁何在”中的“妻子”指的是()A.妻子C.老婆和女儿8、按照意思写诗句。

(1)满怀希望地望着江南,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失地,如此又一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三万里长的大河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华山高耸接青天。

北宋的遗民对着这样的河山也只能伤心欲绝。

四年级语文上册9 古诗三首练习题

四年级语文上册9 古诗三首练习题

四年级语文上册9 古诗三首练习题9古诗三首第一课时一、看拼音,写词语。

木犀银食腥木侧面绿杉木犀银、食腥木、侧面、绿杉)有缘讲 ___ 立文张山风有、缘、讲、___、立文、张山、风)二、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可怜九月初三夜。

可怜:值得同情的,可怜的。

2.题西林壁题:在___的墙壁上题诗。

3.只缘身在此山中。

缘:因为,由于。

4.___争春未肯降。

降:停止,结束。

三、按古诗的内容重新排列诗句。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___三分白,雪却逊___一段香。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___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排序:①③②④四、选择合适的答案。

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我们得到的启发是:()B.对于复杂的事物,应从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五、用诗句回答问题。

1.“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因为自己身处在庐山之中,无法看到庐山的真正面貌。

2.《暮江吟》一诗中含有比喻的诗句是:露似真珠月似弓。

3.《雪梅》一诗中“雪”和“梅”对比的诗句是:___雪三分白,雪却逊___一段香。

第二课时一、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一组词语是()。

C.骚客(shāo)文章(zhāng)二、选字组成词语。

暮色、墓地、吟诵、可怜、提问、高峰、烽火、雷鸣、山峰暮色吟、墓地、吟诵、可怜、提问、高峰、烽火、雷鸣、山峰)三、读句子,在括号里写出同音字。

鲁(路)舍周围生长着很多(芦)苇。

书(舒)这是一条特(色)的运(输)线。

测公路左(侧)是深不可(测)的悬崖。

缘(元)来是这个(原)故。

四、读诗句,完成练。

1.___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下列词语“逊”的意思和诗句中“逊”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稍逊一筹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梅花的白色比雪还要纯粹,但雪却散发着比梅花更加香甜的气息。

3)诗人借“梅雪争春”告诫人们不要轻易放弃,要坚持不懈,争取胜利。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阅读是语文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朗读和默读两种形式。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9古诗三首一、读拼音,写词语。

XXX、天、一、流、替、泪、屡、舞、侠二、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孤城遥望玉门关(远远的)B.青春作伴好还乡(春天)C.五千仞岳上摩天(一种旅游玩具项目)D.不破楼兰终不还(回来)正确解释:不被攻破的楼兰就不会失去,不会离开。

)三、对课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本课三首古诗全部都是描写边塞的诗。

B.《从军行》的第一句既描绘出了边塞防线的景色,也渲染了战争将至的紧张气氛。

C.《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后两句抒情做了铺垫。

D.《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抒发了诗人听到XXX结束的消息时无比欣喜的心情。

四、根据课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1.《从军行》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边塞诗人XXX,这首诗中的“黄沙”、“百战”、“穿金甲”写的是当时西北戍边将土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

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2.XXX《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云露”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又”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著名诗人XXX写的,XXX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这首诗中的“狂喜”,“长安”紧承上联从生活细节上细致地刻画了诗人的狂喜,上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

本诗抒发了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五、品析句子,完成练。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穿”是“穿戴”的意思,“金甲”是指金属盔甲,“穿金甲”的意思是穿上金属盔甲,从中感受到战争的艰苦、危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

mù sè yín shī tí mù cè miàn lú shān
()()()()()
yǒu yuán jiànɡ luò fèi lì wén zhānɡ shān fēnɡ
()()()()()
二、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可怜
..九月初三夜。

可怜:
2.题.西林壁题:
3.只缘.身在此山中。

缘:
4.梅雪争春未肯降.。

降:
三、按古诗的内容重新排列诗句。

①雪却逊梅一段香
②梅雪争春未肯降
③梅须逊雪三分白
④骚人阁笔费评章
排序:
四、选择合适的答案。

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我们得到的启发是:()
A.对于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于复杂的事物,应从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会、去分析。

五、用诗句回答问题。

1.“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

2.《暮江吟》一诗中含有比喻的诗句是:。

3.《雪梅》一诗中“雪”和“梅”对比的诗句是:,。

9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答案
一、暮色吟诗题目侧面庐山有缘降落费力文章山峰
二、1.可爱。

2.书写。

3.因为。

4.服输。

三、②④①③②④③①
四、C
五、1.只缘身在此山中 2.露似真珠月似弓。

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逊梅一段香。

9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一、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一组词语是()。

A. 降.落伞(xiánɡ)阁.楼(ɡé)
B.萧瑟.(shè)投降.(xiánɡ)
C.骚.客(shāo)文章.(zhānɡ)
D.谦逊.(xùn)浪费.(fèi)
二、选字组成词语。

暮墓()地()色吟怜可()()诵
提题问()()高峰锋烽()火雷()山()
三、读句子,在括号里写出同音字。

lú()舍周围生长着很多()苇。

shū这是一条特()的运()线。

cè公路左()是深不可()的悬崖。

yuán ()来是这个()故。

四、读诗句,完成练习。

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下列词语“逊”的意思和诗句中“逊”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出言不逊 B稍逊一筹 C黄帝逊位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3)诗人借“梅雪争春”告诫人们。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解释词语:可怜:真珠:
(2)诗中作者把比作,把比作,两个贴切的比喻,抓住了事物的特征,形象的描写了江边美丽的月色景色,表达了诗人
的心情。

(3)晶莹的露珠还像什么?写一个比喻句。

五、对于本文中三首诗的理解,错误的是()。

A《暮江吟》表达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B这三首诗都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C《雪梅》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雪梅争春的情趣,表达了诗人对雪梅的喜爱之情。

六、古诗赏读。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1.把这首诗写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诗人。

2.解释词语:
题:缘:不识:
3.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庐山的感觉。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4.所谓“当局者迷”,诗中表示这个道理的诗句是:
,。

5.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七、看图,先根据图意写出两句诗,用上比喻句,说说这两句诗描写的景色。

古诗:,。

景色:
9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答案
一、D
二、墓暮怜吟题提烽锋峰
三、庐芦殊输侧测原缘
四、1. (1)B
(2)梅花比不上雪花的洁白,雪花却没有梅花的清香。

(3)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

2. (1)可爱珍珠
(2)露珠珍珠月亮弓愉悦
(3)示例:晶莹露珠像一颗颗钻石在草茎和树叶上闪闪发亮。

五、B
六、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代苏轼
2.书写、题写因为、由于不能认识,辨别
3.横竖远近高低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都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B
七、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如火的夕阳映照在平静的江面上,江面上一半像的碧绿的翡翠,一半像满天的云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