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图
福州大学新校区山北行政楼湖水源热泵空调系统设计

办公区 及 空 间 小 的 管 理 房 间 采 用 风 机 盘 管 机 组 , 低速风管 , 气流组织采用侧送上回或上送上回 的方式 。
大空间会议室 、多功能厅 、门厅大堂 、集中档 案室采用落地柜式空调机组 , 低速风管 , 气流组织 采用上送 (散流器或喷口) , 集中上 、下回的方式 。
Lake Water Source Heat Pump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of Shan Bei Administrative Building of Fuzhou University
GUO Yu1 , ZHQNG Yi1 , CHEN Zuming1 , GUAN J un2 , YANG Jiankun3 (11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 ,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Guangzhou 510640 , China ; 21Tsinghua
蒸发器 : 水流量 = 124 m3/ h 、水压降 = 60kPa 、 冷冻水进/ 出水温度 = 12 ℃/ 7 ℃;
冷凝器 : 水流量 = 66 m3/ h 、水压降 = 30kPa 、 冷却水进/ 出水温度 = 28 ℃/ 33 ℃;
冷冻水泵 : Q = 136 m3/ h 、H = 30 mH2O 、N = 22 kW (2 用 1 备) ;
3 中央空调系统介绍
(1) 空调冷/ 热源采用 2 台螺杆式水源热泵机 组 , 单机制冷/ 热量分别为 722 kW/ 811 kW , 其中一 台为单冷螺杆式水源热泵机组 , 配置 3 台冷冻水 泵 、2 台热水泵及 3 台冷却水泵 , 与主机匹配运行 。 空调制冷主机 、水泵均放置于首层的空调主机房 内 , 膨胀水箱放置于天面 。
福州地区大学城福州一中新校区方案设计说明111

福州地区大学城福州一中新校区方案设计说明一、新校区规划设计指导思想与要求(一)新校区规划的指导思想福州第一中学新校区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与大学城总体规划设计指导思想协调,融入大学城;根据21世纪基础教育的新特点,塑造“教育为本”、“以人为本”的多重交往空间。
同时充分考虑福州一中原有的人文环境,尊重历史,体现福州一中特色;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体现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空过渡和形式变化,把新校区建成起点高、前瞻性强、富有时代气息、令人耳目一新的学校,成为我省中学对外交流的窗口。
新校区规划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 继承和弘扬福州一中光荣传统的原则福州一中是一所百年老校,办学成绩卓著,名闻海内外。
福州一中的前身是创建于1817年和1870年的四大书院中的两大书院——“凤池”、“正谊”书院。
1902年,根据清政府谕旨,两书院合并成福建省第一所公立新型学校——“全闽第一大学堂”,迄今为止已有186年的校史,为学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长期以来福州一中坚持先进的办学理念,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培养二十一世纪创造者”,到新时期的“培养二十一世纪具有优良素质和健全人格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精英”,学生以“心术端正、文行交修、博通时务、讲求实用、植基立本、成德达材”的校训自勉,形成了“勤奋、严谨、竞取、活跃”的优良校风。
2. 以人为本的原则总体规划要以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为首要任务,以系统论为指导,整体、全面、系统地考虑问题。
充分考虑校园的管理和运作模式,以及各种人员的行为特征,以此为基础进行空间和环境设计。
优化建筑群的合理功能分区及其相互关系,形成整体的建筑群体关系。
注重室内外空间环境的渗透及景观视线效果,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创造满足使用要求的建筑空间环境。
体现自身特色,利用自然景观,同时创造新的人文景观,倡导具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文化。
用发展的眼学看问题,充分考虑校园规划建设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发展的弹性,力求远期发展和近期建设的平衡,体现规划设计的现实性、经济性和可操作性,形成建设发展的良性循环。
福州结果汇总

福建医科大学新校区三期 学生生活区设计
泉州肉品加工厂陆域形成 工程设计
福建省连江县医院病房大 楼工程
林丛振、杨家炎、
林芳、何世忠、叶 福建省地科勘测规划有
兴敏、张孝樑、叶 限公司
杰夫
叶建周 张仕根 缪
旭照 林生 姚广峰 福建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刘春生 陈田方
陈奕贤、郑伟灵、
王健亮、黄良贵、 邱元兴、蔡玉华、
城市建设研究院
陈庆城
石狮服装城服务综合大楼 方案及施工图设计
叶华宁、王振宏、 陈振铁、黄建孟、 陈朝煌
海口市城市规划设计研 究院
永泰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修编项目
王龙彬、林丛振、 叶兴敏、林芳、何 福建省地科勘测规划有 世忠、唐信秀、张 限公司 光华
兰万贤、施嘉琴、 方晓、黄挺、张挺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连国清、黄良贵、 张元碧、刘昌祖、 洪晓辉
厦门中建东北设计院有 限公司
黄剑飞、郑伟灵、
邓安妮、邱元兴、 李澎、赖峥、洪晓
福建西海岸建筑设计院
晖
福安市经济适用房工程勘 薛健、方晓、林锦 福建众合建筑设计研究
察及设计招标
聪、陈鸿、潘耀民 院
闽江学院4区学生公寓5座 (5#至9#)工程勘察设计
宋金元、郑宇雄、 戴华挺、黄建业、 福建省地科勘测规划有 吴剑源、黄赐文、 限公司 张金
省信访接待综合楼项目设 计
南安市市民中心安置房工 程方案设计
李志信、黄培伟、 欧阳玉娣、黄余水 、张建忠、李滨、 陈源河
福建省龙岩市建筑设计 研究院、福建建科建筑 设计院有限公司
福州第六中学分校项目勘 察设计
何宇飞、潘跃红、 张哲生、郑立勇、 陈书平
基于湿地影响下的闽南高校新校区规_省略_原则初探_以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为例_温佳骏

2011年第04期总第154期福 建 建 筑Fujian A rchitecture &Co nst ruc tionN o04·2011V ol ·154基于湿地影响下的闽南高校新校区规划原则初探———以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为例温佳骏 刘塨(华侨大学建筑学院 福建厦门 361021)摘 要:高校校园湿地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如何保护和合理规划,是当前校园规划的热门话题。
本文重点在基于校园湿地影响下,根据城市生态、景观生态学等相关原理,结合华侨大学厦门校区的生态规划构思,提出了有湿地特色的闽南高校新校区规划原则。
关键词:闽南 湿地 新校区 规划 原则中图分类号:T U984.1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6135(2011)04-0001-05Research on programming principles of south Fujian province newly -built campuses based on the wetlandsinfluence :A case study of HuaQiao University CampusW en Jiajun L iu Go ng(Scho ol of A rchitectural ,N atio na l H uaQ iao U niver sity Xiamen 361021)A bstract :Wetlands in campuses are precious g if ts g iven to human being s .T his special kind of w etland has aro used public 's con -cer n about pro tection and project to war ds it .The main point of this the sis is an idea fo r prog ramming w etla nds of univer sities lie in the south Fujian pro vince ,w ith the idea o f Ecolog ical P lanning in H uaQ iao U niver sity campus ,based o n the theo rie s o f U rban E -co log y and Landscape Eco log y .Keywords :South Fujian pro vince Wetlands New ly -built campus P ro ject Principles 作者简介:温佳骏,男,1985年8月出生,专业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我国大学城概况

5.开始建设时间 2003 年。
十五、上海松江大学城 1.规划设计单位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现代华建建筑设
15
计院、上海雅道建筑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建筑 学院。
2.用地和人口规模 占地约 8000 亩。 3.入驻院校 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 院、东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复旦大 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七所学校。 4.建设和管理模式 C.异地建设分校模式。 5.开始建设时间 不详。
6
C.异地建设分校模式。 5.开始建设时间 不详。
7
七、广东深圳大学城 1.规划设计单位 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 计院。 2.用地和人口规模 深圳大学城坐落在深圳南山西丽湖畔,目前占地约 2 平方 公里。到 2005 年,在校生规模达到 1 万人,研究生比例达 到 70%。
深圳大学城北大校区
3.入驻院校 引进的名校主要是从国内进入“211 工程”的大学,特别 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面向世界一流的 9 所重点大学;和国外世 界排名前 100 名的大学中选择。目前,已经引进的学校包括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三所著名高校。2003 年 9 月,以深圳市政府投入为主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
4.建设和管理模式
19
C.异地建设分校模式。 5.开始建设时间 2000 年 12 月。 十九、浙江宁波高教园区 1. 规 划 设计单位 浙江省 城乡规划设 计研究院。 2. 用 地 和人口规模 规划范 围总用地 405.5h ㎡ 。园区总人口规模合计约 5.5 万人-5.9 万人。 3.入驻院校 浙江万里学院、宁波工学院、宁波华茂学院、宁波市服 装学校、宁波市卫生学校,另加一所重点高中。 4.建设和管理模式 C.异地建设分校模式。 5.开始建设时间 2001 年。
福州地区大学城福州一中新校区方案设计说明111

福州地区大学城福州一中新校区方案设计说明一、新校区规划设计指导思想与要求(一)新校区规划的指导思想福州第一中学新校区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与大学城总体规划设计指导思想协调,融入大学城;根据21世纪基础教育的新特点,塑造“教育为本”、“以人为本”的多重交往空间。
同时充分考虑福州一中原有的人文环境,尊重历史,体现福州一中特色;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体现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空过渡和形式变化,把新校区建成起点高、前瞻性强、富有时代气息、令人耳目一新的学校,成为我省中学对外交流的窗口。
新校区规划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 继承和弘扬福州一中光荣传统的原则福州一中是一所百年老校,办学成绩卓著,名闻海内外。
福州一中的前身是创建于1817年和1870年的四大书院中的两大书院——“凤池”、“正谊”书院。
1902年,根据清政府谕旨,两书院合并成福建省第一所公立新型学校——“全闽第一大学堂”,迄今为止已有186年的校史,为学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长期以来福州一中坚持先进的办学理念,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培养二十一世纪创造者”,到新时期的“培养二十一世纪具有优良素质和健全人格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精英”,学生以“心术端正、文行交修、博通时务、讲求实用、植基立本、成德达材”的校训自勉,形成了“勤奋、严谨、竞取、活跃”的优良校风。
2. 以人为本的原则总体规划要以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为首要任务,以系统论为指导,整体、全面、系统地考虑问题。
充分考虑校园的管理和运作模式,以及各种人员的行为特征,以此为基础进行空间和环境设计。
优化建筑群的合理功能分区及其相互关系,形成整体的建筑群体关系。
注重室内外空间环境的渗透及景观视线效果,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创造满足使用要求的建筑空间环境。
体现自身特色,利用自然景观,同时创造新的人文景观,倡导具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文化。
用发展的眼学看问题,充分考虑校园规划建设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发展的弹性,力求远期发展和近期建设的平衡,体现规划设计的现实性、经济性和可操作性,形成建设发展的良性循环。
学校建筑规划设计探讨——以福州地区大学城福建江夏学院校区详细规划为例

2 总平 面设计
校 园总平 面( 见图 1 ) 设 计 由五个 区块组成 , 即校园 中心 区、 教学实验 区、 科研开发区和两个体育运动 区。五区统筹 布 局, 形成“ 动” 、 “ 静” 分 明, “ 内、 外” 有别 的布局结构 。四个路 口
区建设 , 改变福建省高 等教育发展相对 滞后 , 推进高等 教育 布局调 整 , 提 高办学水平 , 按 福建省人 民政 府的部署及福 州 市城市 规划的总体要 求 , 规划和建设福 州地 区大学城 , 福 建
江夏学院也在福州地 区大学城规划 系列之 中。 本文 以福州地
分别设在沿闽江中路 、 学园路 、 厚庭路 、 3 1 6国道 。 主入 1 2 1 设 在 闽江 中路上 , 其 中轴 线是 图书馆 , 与办公楼群形成 中心 区域 。 西南面 的学 园路上设有次入 1 2 1 ,使校 区与学生生 活区相接 ,
3 1 6国道 主要为企业工厂用地 ,东南西南 两面主要 为村庄用
地, 基地 中部偏东还有一所变 电站 。
图 1校 园总平面 图
・
・
建 医科 大学新校 区 , 南 临福州大学新校 区 , 基地 四周 皆为城
合 成一个 自然生 态和环境相结 合的具很强 向心性 的校 园中
心 区, 并以此作 为校园的标志性建筑( 见图 2 ) 。
市规划道路 , 呈 斜 向“ 口” 字型几何形状 , 其 东北面 临 3 1 6国
道, 东南 面临的闽江 中路 是城市交通 主干道 , 西南面 的学 园
教学实验 区有两个教学楼群和一个实验楼群 , 是本校 的主要 学 习建筑场所 。图书馆在校 园的主 中轴线上 , 是本校 的标 志
建筑案例分析ppt课件

结束语
综上,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规划系馆的设计一 开始就希望能具有浓郁的个性特色,能体现 建筑学本身的学科特点。设计不停留于肤浅 的或哗众取宠的视觉表面,更注重与使用功 能与造型形式的融合。一个纯粹的建筑,通 过对光和玻璃的巧妙运用,对局部、细节的 精致处理,将因其和谐统一而更具有感染力。 当然建筑往往是遗憾的艺术,具体效果还有 待建筑落成后进一步的分析与评价。
力求将室外美丽的湖景全收入室内。大面积落地玻璃与清水混凝土山墙 形成强烈的虚实与质感对比,加上随机交错的木格栅百叶,共同形成丰 富变化的韵律。(附图3、4、5、6)
36
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方面,三角形共享大厅是笔者考虑的重点。三层高的共享中庭, 给设计带来了不少难题,特别是消防方面的防火分区问题,排烟问题等 等。最初的方案做了不少调整,比如增加防火卷帘,增加中庭玻璃天棚 排烟口,取消三面玻璃幕墙,二、三层改为开敞外廊以保持良好通风等。 通过努力还是保留了共享大厅的最初创意。中庭两层交错的开敞直跑楼 梯成为大厅的视觉焦点,布置方法比较独特,是个性化追求在室内的重 要体现。局部楼梯栏板采用红色铝塑板装饰,跳跃的红色给整个空间带 来极富动感的活力与激情。设计最大限度的保持自然光线的引入,通透 的玻璃是空间的主旋律,强调室内外的有机沟通与融合。大面积的楼层 地面材料拟采用无缝的自流平水泥加专用地面聚酯漆,大方又经济。另 外在室内总体色彩把握上与建筑外立面对应,以黑白灰的主旋律,点缀 以局部跳色,保持素雅纯粹的建筑味道主题。(附图7、8、9)
38
39
4
设计要点分析
1 建筑总平面三角型布局呼应地形,在现有方正的 校园总体布局中显得另类而独特,符合建筑系馆的 个性定位。人流、车流路线分明,入口富引导性。 2 采用围合式布局,三大功能单元(专用绘图教室 美术教室、行政办公教研室、多媒体教室多功能厅) 相对分区,围合成高达12米玻璃天棚共享中庭,适 应建筑系馆的特殊要求,保证建筑专业学生交流学 习的大空间。 3 北侧建筑通过主连廊直接连接到共享中庭,并结 合一条辅助连廊,使南北侧建筑完全融为一体,交 通便捷,流线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