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诺沙星诱导土壤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最低选择浓度的调查

恩诺沙星诱导土壤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最低选择浓度的调查
恩诺沙星诱导土壤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最低选择浓度的调查

细菌耐药及应对措施

本课重点介绍临床抗菌药物在使用过程中,给我们带来最大挑战的细菌耐药问题。由于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耐药细菌出现。这是一个矛盾的两方面:如果正常、合理使用,耐药就出现的晚、慢;如果滥用抗菌物,细菌受到的压力更大,它出现的耐药能力就越大,出现耐药的机会就越高,耐药的强度也会强。这将导致临床可用药物越来越少,治疗愈加困难。 举例: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被称为MRSA,其我国调查大约为60%;从国外耐药后导致的结果看,在美国,发生耐药菌感染和非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死亡率分别为21%和8%;每个患者的治疗费分别为3万4千美元和3万1千5百美元。可见,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细菌耐药导致更多患者死亡及更多医药资源浪费。因此,必须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在用药中,治疗性运用抗菌药物及预防用抗菌药物都要合理。在我国医院,抗菌药的患者使用率达70%多,使用最多的在外科,大约95%患者以上都需使用抗菌药物,其中大部分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所以,做到预防性抗菌药的合理使用,会大幅度减少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的比例,它包括内科与儿科预防用药和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1.内科与儿科预防用药 2004年卫生部颁布的指导原则中明确指出,对于内科和儿科的预防用药,相对比较严格。对于其应用范围具有以下相关规定: (1)预防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起的感染,可能有效;如目的在于防止任何细菌入侵,则往往无效。 (2)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长期预防用药,常不能达到目的。 (3)患者原发疾病可以治愈或缓解者,预防用药可能有效。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缓解者(如免疫缺陷者),预防用药应尽量不用或少用。 (4)通常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2.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外科的预防用药在我国较宽松,需要明确的是,它是预防手术切口的感染以及这个切口深在部位的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并非预防手术以后所有发生的感染。

细菌耐药机制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_丁元廷

·实验技术及其应用·细菌耐药机制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 丁元廷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贵州贵阳550001) 摘要:全球性的细菌抗生素耐药是近年来感染性疾病治疗所面临的一大难题,细菌可对某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也可 同时对多种化学结构各异的抗菌药物耐药。随着各种新型抗生素在临床的应用,细菌的耐药也越来越广。本文对细菌耐 药机制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并探索有效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细菌耐药性;耐药机制;进展 中图分类号:R44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8507(2013)06-1109-03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mechanism of bacterial resistance at home and aboad DING Yuan-ting.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College of Guiyang, Guiyang550001,China Abstract:A big problem we meet during the trea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s the global antibiotic resistance of baceria.Bacte- ria can develop resistance to not only a certain kind of antimicrobial agent,but also a variety of different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antimicrobial drugs.With a variety of new antibiotics applied in clinical practice,more and more extensive drug-resistant bacteria appear.The aim of this paper was to give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progress of bacterial resistance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and also to explore effective control measures. Key words:Bacterial resistance;Mechanisms of resistance;Progress 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尤其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细菌在抗生素及环境压力下,细菌群体中的敏感株被灭杀,耐药株被选择或诱导出来并繁殖生长而成为优势菌群,通过多种形式获得了对抗生素耐药性。细菌耐药性不仅可通过基因水平在相同或不同种属细菌中传播,而且结构完整的耐药菌株还可以在医院之间乃至全球播散,所致感染治疗棘手,病死率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1]。而临床在应用抗生素过程中,不适当治疗和滥用更加速和扩大了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据报道,一种新抗生素从研制到临床应用一般需要5~10年,而产生细菌耐药仅需要2年[2]。因此,在临床上减缓耐药性产生与追求抗菌疗效同等重要。了解细菌耐药发生机制的研究状况对于指导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菌株耐药和有效抗感染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有关细菌耐药机制主要从基因水平、蛋白质水平及细菌多重耐药性角度对近年来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细菌耐药性概况 细菌在接触过抗菌药物后,就会千方百计地制造出能灭活抗菌药物的物质,例如各种灭活酶,或通过改变自身代谢规律来使抗菌药物失效,这样就形成了细菌的耐药性。早期细菌的耐药性主要表现在某种细菌对某类药物的耐药,20世纪30年代末磺胺药上市,40年代临床广泛使用磺胺药后,1950年日 作者简介:丁元廷(1975-),男,硕士,副主任检验技师,研究方向:分子生物学本报道80%~90%的志贺痢疾杆菌对磺胺药耐药了;1940年青霉素问世,1951年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β-内酰胺酶灭活青霉素;60~70年代,细菌耐药性主要表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一般肠道阴性杆菌由于能产生β-内酰胺酶使青霉素类和一代头孢菌素抗菌作用下降;80~90年代,阴性杆菌产生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染色体介导的I类酶,三代头孢菌素在内的多种抗生素耐药的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阳性球菌中出现了非常难治的多重耐药菌感染。近年来由于出现了万古霉素中介金葡菌,关注对耐万古霉素MRSA的监测。近年来还开始注意红霉素耐药β-溶血性化脓性链球菌的发展,特别是耐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链阳霉素B的β-溶血性化脓性链球菌的耐药性发展。 2细菌耐药机制 2.1基因水平(耐药性产生的遗传方式)遗传学机制 细菌可通过自身基因的突变产生耐药性,也可以通过染色体垂直传播和通过质粒或转座子水平传播而获得外源耐药性基因,还可通过整合子捕获外源基因并使之转变为功能性基因来传播耐药性基因。包括细菌先天固有耐药和染色体突变或获得新的脱氧核糖核酸分子。 2.1.1固有耐药天然或基因突变产生的是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的代代相传的天然耐药性,亦称突变耐药。通过染色体遗传基因DNA发生突变,细菌经突变后的变异株对抗生素耐药。一般突变率很低,由突变产生的耐药菌生长和分裂缓慢,故由突变造成的耐药菌在自然界中不占主要地位,但染色体介导的

绿色食品兽药使用准则

绿色食品兽药使用准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生产中兽药使用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生产AA级和A级绿色食品的兽药使用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食品畜禽及其产品的生产与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630.1 有机产品第1部分:生产 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兽药管理条例 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兽药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进口兽药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35号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78号兽药停药期规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AA级绿色食品 AA grade green food 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T 391的要求, 遵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生产,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渔药、添加剂等物质,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3.2

A级绿色食品 A grade green food 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T 391的要求, 遵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生产,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3.3 兽药 veterinary drug 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动物疾病,或者有目的地调节动物生理机能的物质。包括化学药品、抗生素、中药材、中成药、生化药品、血清制品、疫苗、诊断制品、微生态制剂、放射性药品、外用杀虫剂和消毒剂等。 3.4 微生态制剂 probiotics 运用微生态学原理,利用对宿主有益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特殊工艺将一种或多种微生物制成的制剂。包括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和酵母菌等。 3.5 消毒剂 disinfectant 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的制剂。 3.6 产蛋期 egg producing period 禽从产第一枚蛋至产蛋周期结束的持续时间。 3.7 泌乳期 duration of lactation 乳畜每一胎次开始泌乳到停止泌乳的持续时间。 3.8 休药期 withdrawal time;withholding time 停药期 从畜禽停止用药到允许屠宰或其产品(乳、蛋)许可上市的间隔时间。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

福建金谷科技专栏 由福建金谷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供搞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 梅景良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随着磺胺药和抗生素等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和长期使用,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株已逐年增多,导致抗菌药物的疗效越来越差。如对青霉素的耐药菌株,开始使用时仅有+,,近年来已达--,,有的报道认为在.$,以上。因此,细菌的耐药性问题已经成为细菌性疾病化学治疗中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对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的研究在临床兽医学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地介绍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 大家知道,自然界中存在的致病菌种类繁多,人们所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也很多,即使是同一种致病菌,对不同抗菌药其产生耐药性的机制也有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级为复杂。但是,通过大量的研究结果,人们发现细菌耐药性的生成只不过是细菌在生存中发挥其对药物的适应性或细菌偶然发生遗传基因突变所产生的后果。具体地说,细菌有可能是自发的,也有可能是在外界药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了遗传基因的改变,产生了耐药基因,然后在耐药基因的介导下,进行/0*1的转录和蛋白质及酶的转译,从而导致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机能等发生了变化,使细菌获得了耐受抗菌药的能力。由此可见,遗传基因发生改变并产生耐药基因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第一步骤,在耐药基因介导下转录/0*1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第二步骤,以/0*1为模板转译合成蛋白质或酶,并最终导致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机能发生改变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第三步骤。当然,这三个步骤的划分是为了阐述的方便而人为界定的,其实这三个步骤是不可分的,因为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是一个统一而完整的过程。 2细菌遗传基因发生变化细菌的遗传物质包括3*1和0*1两种,其中3*1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也有少量3*1存在于质粒当中。不管是染色体中的3*1,还是质粒3*1,都能单独地进行准确地复制,将其遗传信息稳定地传给下一代。但是,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也有可能受到一些外界因素影响或自发突变,使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并有可能出现耐药基因,导致细菌的某些性状发生了改变,使细菌产生了耐药性。 根据引起细菌3*1遗传基因发生变化的原因不同,可将之分为三种情况:!天然存在耐药基因;"突变产生耐药基因;#质粒传递产生耐药基因。 2)2天然存在耐药基因这是在细菌与任何抗菌药接触之前就已经存在于染色体3*1或质粒3*1之种的遗传基因,它是细菌的遗传特征,由细菌的遗传信息所决定,一般是不会改变的。天然耐药基因的出现和存在与外界因素的影响无关,因此,天然存在的耐药基因所介导产生的细菌耐药性我们称之为先天耐药性。如对许多抗生素具有屏障作用的细菌细胞壁,就是先天耐药性的表现形式之一。 2)#突变产生耐药基因各种理化因素,如各种超短波辐射、高温诱变效应、低浓度诱变物质及细菌自身的代谢产物,尤其是过氧化氢的长时期综合作用,都可诱发细菌发生基因突变。除此之外,突变也可为细菌3*1在没有任何人为因素干扰条件下自发变化所产生。突变以后,新形成的突变基因中就有可能出现耐药基因。有人认为,自发突变是产生突变耐药基因的主要方式。2)%质粒传递耐药基因质粒是存在于染色体外的3*1。质粒常带有多种耐药基因而成为耐药质粒,它广泛存在于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中,并可通过转化、转导、接合、转座等方式将耐药基因从耐药菌转移到敏感菌体内,由此而使敏感菌产生了耐药基因。 一般来说,先天存在的耐药基因所介导产生的先天耐药性是造成抗菌药具有不同抗菌谱最主要的原因,对细菌而言也是一种最重要的耐药性。由耐药质粒传递的耐药基因介导产生的耐药性由于具有横向传播性,可在短期内造成耐药菌的大量出现,因此,这种耐药性是人们在进行临床化学治疗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耐药性。由突变耐药基因介导的耐药菌的生长和细胞分裂变慢,对其它细菌包括未发生突变的细菌的竞争力也变弱,因而突变产生的耐药性仅居次要地位。 #细菌/0*1发生变化细菌3*1遗传基因因变化而产生了耐药基因后,就可以耐药基因为模板进行转录,并形成相应的/0*1,这是细菌体内原先所没有的新的/0*1。新的/0*1是细菌产生耐药性所必需的,它是连接耐药基因和最终耐药性之间的桥梁。 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不同的耐药基因其转录/0*1的状态是不相同。有些细菌虽然具有耐药基因,但因其尚未进入转录状态,不能合成相应的/0*1,因此,细菌就不具备抵抗抗菌药的能力,即不具有耐药性。有些细菌从一开始,其耐药基因就处于不断转录之中,从而导致细菌产生了天然耐药性。另外,有些细菌则必需要有抗菌药的存在,其耐药基因才进入转录状态而产生耐药性,一旦抗菌药不再存在,其耐药基因的转录就停止,从而导致耐药性消失而恢复敏感性。因此,根据研究结果,现在一般认为,当细菌处于生长状态下,在任何特定时刻仅有大约",的基因组是处在高活性和转录之中,其它基因组或者沉默,或者以十分低

2019年恩诺沙星质量标准

恩诺沙星质量标准 恩诺沙星 质量标准 制定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批准人: 批准日期: 生效日期: 恩诺沙星 Ennuoshaxing Enrofloxacin C 19H 22FN 3O 3 359.40 本品为1-环丙基-6-氟-4-氧代-1,4-二氢-7-(4-乙基-1-哌嗪基)-3-喹啉羧酸。按干燥品计算,含C 19H 22FN 3O 3不得少于98.5%。 [性状] 本品为微黄色或淡橙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遇光色渐变橙红色。 本品在氯仿中易溶,在二甲基甲酰胺中略溶,在甲醇中微溶,在水中极微溶解;在氢氧化钠试液中易溶。 熔点本品的熔点(附录45页)为221~226℃。熔融时同时分解。 [鉴别] (1)取本品约50mg ,加稀醋酸10ml ,使溶解,加碘化铋钾试液数滴,即生成橘红色沉淀。 (2)取本品约50mg ,置干燥的表面皿中,加丙二酸约50mg 与醋酐1ml ,在水浴上加热5~10分钟,即显红棕色。 (3)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4)本品的红处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一致。 [检查] 氟喹啉酸取本品,加0.1mol/L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并稀释成每1ml 中含10mg 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取氟喹啉酸对照品5.0mg ,加6mol/L氨溶液制成每0.05ml 与水适量使溶解,并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适量,用水稀释成每1ml 中约含0.02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30页)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 254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正丁醇-冰醋酸-水(50:9:25:15)为展开剂,直立展开,晾干约15分钟,置紫外光灯(254nm )下检视。供试品溶液如显与对照品溶液相同的杂质斑点,其颜色与对照品溶液的主斑点比较,不得更深。 环丙沙星取本品适量,加流动相制成每1ml 中含0.5mg 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盐酸环丙沙星对照品适量,用流动相制成每1ml 中含环丙沙星5μ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含量测定项下的色谱条件,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各5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

恩诺沙星溶液生产工艺规程

制药有限公司 恩诺沙星溶液生产工艺规程 颁发单位:GMP办公室

工艺规程批准程序

目录 1、产品概述 (3) 2、生产的工艺流程图 (4) 3、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4) 4、生产质量控制要点 (6) 5、设备一览表及主要设备生产能力 (6) 6、工艺验证及具体要求 (7) 7、中间品的控制 (7) 8、验证工作要点 (7) 9、工艺卫生和环境卫生 (7) 10、技术经济指标计算 (8) 11、技术安全及劳动保护 (9) 12、劳动组织与岗位定员 (9)

一、产品概述 (1)产品名称 商品名: 通用名:恩诺沙星溶液 (2)剂型:溶液 (3)规格:500ml:25g;包装规格:500ml/瓶(4)处方:300L水+7.5kg恩诺沙星 (5)依据:二OO五版《中国兽药典》一部(6)有效期:二年 (7)成品贮存方法及注意事项: 成品贮存方法:遮光、密闭保存。 注意事项:按用法用量使用。 (8)原辅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质量标准:参见:塑料瓶质量内控标准 标签、说明书内控质量标准 纯水内控质量标准 恩诺沙星内控质量标准 恩诺沙星溶液半成品内控质量标准 恩诺沙星溶液成品内控质量标准 (9)原辅材料贮存注意事项: 贮藏:遮光、密封,在阴凉处保存(10)半成品检查方法及生产质量控制 恩诺沙星口服液半成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11)包装要求:20瓶/件 (12)标签、说明书(附样本):

二、流程图: 注:加粗部分为主要控制点 三、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1 生产前的检查与确认 1.1是否还留有前批生产的产品或物料,是否已清洁并取得“清场合格证”。 1.2检查确认生产现场的机器设备和器具是否已清洁并准备完毕挂上“合格”标示。 1.3所使用原辅料是否准备齐全。是否有质量检验报告单,合格品才能使用。 1.4 检查确认与生产品种相适应的批生产指令、配套文件及有关记录是否已准备齐全。 2 称量、配料 2.1原辅料或中间产品,除去外包装、经净化处理后,经缓冲区进入称量室。对称量室 内的案称、天平、量筒等计量器具进行校零。称量人核对原辅料、中间产品的品名、

细菌耐药机制huanglulu

专题二——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与新药研发总结 黄璐璐基础兽医学学号: 2014107031 一、抗菌药应用与耐药性发展 细菌多重耐药现象日益严重,耐药机制也趋于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耐药机制:细菌水平和垂直传播耐药基因的整合子系统;细菌可同时产生多种水解酶和修饰酶;细菌膜基因改变而形成的外排泵出系统;细菌生物膜的形成;细菌使药物作用的靶位改变等。因此分析研究细菌耐药机制、耐药基因的传播与转移,掌握细菌耐药性的变迁,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已成为一关注的话题。 对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构成威胁的动物源耐药菌:G-的耐药性,对Salmonella& E. coli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产生耐药的药物:Fluroquinolones氟喹诺酮类,3rd Cephalosporins第三代头孢,Aminoglycosides氨基糖甙类,Sulphonamides磺胺类;对Campylobacter弯曲杆菌产生耐药的药物:Fluroquinolones氟喹诺酮类,Macrolides 大环内酯类。G+的耐药性,对Enterococci 肠球菌,Streptococci链球菌,Staphylococci葡萄状球菌产生耐药性的药物:Vancomycin万古霉素和Streptogramins链霉素。 实例:丹麦1998年爆发一起FQs耐药沙门氏菌DT104感染,源自猪,通过食物传播。Fey等2000年报道了美国western Nebraska一例由牛传给儿童的头孢曲松耐药沙门氏菌DT104感染的病例。这是首次报道家庭获得耐药菌。 二、细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固有耐药(intrinsic resistance):基于药物作用机制的一种内在的的耐药性,又称天然耐药,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代代相传。另外,细菌遗传基因DNA 都有一个极低的突变率,当细菌细胞分裂105~109 代后就有一次突变出现,故对某一抗生素产生耐药现象。如:肠道阴性杆菌—青霉素;绿脓杆菌—氨苄西林 获得性耐药(acquired resistance)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获得性耐药来源于原基因的突变或获得新基因。为防御抗生素的破坏,细菌常常从附近其它细菌细胞摄取耐药基因。事实上,在整个微生物界可以看成为一个巨大的多细胞有机体,细胞间可以很随意地进行基因交换。耐药菌死亡后所释放的耐药基因,可以很容易地被另一个细菌“拾起”而获得耐药性。耐药基因可存在于细菌染色体,也可由质粒携带,耐药基因也可嵌入转座子中。最常见的质粒是对抗生素耐药性编码的耐药质粒(R质粒),耐药质粒在细菌间穿梭而将耐药性传播。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因突变(mutation):如氟喹诺酮类耐药;

恩诺沙星质量标准

恩诺沙星 质量标准 制定人: 日期: 审核人: 日期: 批准人: 批准日期: 生效日期:

恩诺沙星Ennuoshaxing Enrofloxacin C 19H 22 FN 3 O 3 359.40 本品为1-环丙基-6-氟-4-氧代-1,4-二氢-7-(4-乙基-1-哌嗪基)-3-喹啉 羧酸。按干燥品计算,含C 19H 22 FN 3 O 3 不得少于98.5%。 [性状] 本品为微黄色或淡橙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遇光色渐 变橙红色。 本品在氯仿中易溶,在二甲基甲酰胺中略溶,在甲醇中微溶,在水中极微溶解;在氢氧化钠试液中易溶。 熔点本品的熔点(附录45页)为221~226℃。熔融时同时分解。 [鉴别] (1)取本品约50mg,加稀醋酸10ml,使溶解,加碘化铋钾试液数滴,即生成橘红色沉淀。 (2)取本品约50mg,置干燥的表面皿中,加丙二酸约50mg与醋酐1ml,在水浴上加热5~10分钟,即显红棕色。 (3)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4)本品的红处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一致。 [检查]氟喹啉酸取本品,加0.1mol/L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并稀释成每1ml中含10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取氟喹啉酸对照品5.0mg,加6mol/L 氨溶液制成每0.05ml与水适量使溶解,并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适量,用水稀释成每1ml中约含0.0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 谱法(附录30页)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 254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正丁醇-冰醋酸-水(50:9:25:15)为展开剂,直立展开,晾干约15分钟,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溶液如显与对照品溶液相同的杂质斑点,其颜色与对照品溶液的主斑点比较,不得更深。

细菌主要耐药机制

细菌主要耐药机制 1.产生灭活抗生素的各种酶 1.1 β—内酰胺酶(β-lactamase)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都共同具有一个核心β—内酰胺环,其基本作用机制是与细菌的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从而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产生β—内酰胺酶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可借助其分子中的丝氨酸活性位点,与β—内酰胺环结合并打开β—内酰胺环,导致药物失活。迄今为止报道的β—内酰胺酶已超过300种,1995年Bush等将其分为四型:第1型为不被克拉维酸抑制的头孢菌素酶;第2型为能被克拉维酸抑制的β-内酰胺酶;第3型为不被所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抑制的金属β-内酰胺酶(需Zn2+活化)。可被乙二胺四乙酸和P-chloromercuribenzate所抑制;第4型为不被克拉维酸抑制的青霉素酶。临床常见的β—内酰胺酶有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头孢菌素酶(AmpC酶)和金属酶。 1.1.1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 ESBLs是一类能够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单环类抗生素的β—内酰胺酶,属Bush分型中的2型β—内酰胺酶,其活性能被某些β—内酰胺酶抑制剂(棒酸、舒巴坦、他唑巴坦)所抑制。ESBLs主要由普通β-内酰胺酶基因(TEM—1,TEM—2和SHV—1等)突变而来,其耐药性多由质粒介导。自1983年在德国首次发现ESBLs以来,目前已报道的TEM类ESBIs已有90多种,SHV类ESBLs多于25种。TEM型和SHV型ESBLs主要发现于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亦发现于变形杆菌属、普罗威登斯菌属和其他肠杆菌科细菌。 国内近年来随着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使用,产ESBLs菌的检出率逐年增加。NCCLs规定,凡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氏菌和克雷伯氏菌均应监测是否为产ESBLs菌株;若产生,无论体外对第三代头抱菌素、氨曲南的药敏结果如何,均应报告对三代头孢菌素及氨曲南耐药。另外,ESBLs菌株不仅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很高的耐药率,而且对氨基糖苷类、喹喏酮类耐药率也在60%左右,因此,临床遇到由ESBLs引起的感染时,建议首选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方抗生素制剂或亚胺培南;对于头孢吡肟等四代头孢,尚有争议。 1.1.2头孢菌素酶(AmpC酶)届Bush分类中的1型(Ⅰ型) β—内酰胺酶。 通常将其分为由染色体介导产生的AmpC β—内酰胺酶和由质粒介导产生的AmpC β—内酰胺酶,前者的产生菌有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后者主要由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产生。AmpC酶可作用于大多数青霉素,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和单环类抗生素。而第四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不受该酶作用。该酶不能被β—内酰胺酶抑制剂所抑制。AmpCβ—内酰胺酶的产生有2种可能:①在诱导剂存在时暂时高水平产生,当诱导剂不存在时,酶产量随之下降,三代头孢菌素、棒酸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诱导型AmpC酶的强诱导剂;②染色体上控制酶表达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AmpC酶持续稳定高水平表达。由高产AmpC酶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死亡率很高。 实际上,所有的革兰氏阴性菌都能产生染色体介导的AmpC头孢菌素酶,在多数情况下为低水平表达;在肠杆菌、柠檬酸杆菌、沙雷氏菌、铜绿假单胞菌中可高频诱导产生,且常为高产突

恩诺沙星溶液(0.5%)

恩诺沙星溶液(0.5%) 本品为恩诺沙星的水溶液,含恩诺沙星(C19H22FN303)应为标示量的90.0%~110%。 [处方] [制法] [性状] 本品为淡黄色粘稠液体。相对密度本品的相对密度(附录33页)为1.01~1.02。 [鉴别] [检查] pH值应为9.5~11.5(附录40页)。 装量按最低装量检查法(附录67页)检查,应符合规定。 有关物质照含量测定项下方法测定,如相对保留时间约为0.72(1)与0.53(2)处出现杂 质峰,与主峰面积比较(1)不得过1.5%,(2)不得过1.0%。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24页)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柱温40℃;检测波长 为278nm;理论板数按恩诺沙星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流动相配制:取庚烷磺酸钠1.10g,磷酸二氢钾2.27g,加水800ml使溶解,加乙腈200ml 混匀,用磷酸调节pH至2.2即可。) 测定法取本品适量(约相当于恩诺沙星50m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用甲酸液

(0.1mol/L)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精密量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 105℃干燥至恒重的恩诺沙星对照品,同法测定,按外标法,用相对密度将供试品量换算成 m1数,计算,即得。 [功能与主治]/[作用与用途] 抗菌药。用于防治猪大肠杆菌所致的胃肠道疾病。[用法与用量]/[用法与判定] 仔猪用给药器经口给药一次量每3kg体重1ml 连用3天 [注意事项] [规格] lOOml:0.5g [贮藏] 遮光,密封保存。 [制剂] 《进口兽药质量标准》2003年增补

恩诺沙星残留检测方法标准(试行)牛可食性组织中恩诺沙星残留量检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试行)2020版

恩诺沙星残留检测方法标准(试行)牛可食性组织中恩诺沙星残留量检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试行)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牛可食性组织中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残留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牛的肌肉、肝脏、肾脏、脂肪中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残留量的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3原理 试料中残留的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经提取液提取,离心后取上清液,以正己烷净化,弃正己烷层,下层溶液氮气流吹干后复溶,离心,上清液以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残留量,内标法定量。 4试剂和材料 以下所用的试剂,除特别注明者外均为分析纯试剂;水为符合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4.1 对照品:恩诺沙星,含量≥95%;盐酸环丙沙星,含量≥95%;盐酸恩诺沙星-d5,含量均≥95%;盐酸环丙沙星-d8,含量≥90%。 4.2 乙腈:分析纯。 4.3 乙腈:色谱纯。 4.4 甲醇:分析纯。 4.5 甲醇:色谱纯。 4.6 甲酸:分析纯。 4.7 甲酸:色谱纯。 4.8 正己烷。 4.9 1%甲酸乙腈溶液:准确量取甲酸1mL,置100mL 容量瓶中,用乙腈稀释至刻度,充分混匀。 4.10 1%甲酸乙腈溶液-甲醇(95:5, V/V)溶液:准确量取甲醇5mL,置100mL容量瓶中,用1%甲酸乙腈溶液稀释至刻度,混匀。 4.11 0.1%甲酸溶液:准确量取甲酸(色谱纯)1.00mL,置1L容量瓶中,用超纯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4.12 0.1%甲酸溶液-乙腈(95:5, V/V):准确量取乙腈(色谱纯)5mL,置100mL 容量瓶中,加入0.1%甲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混匀。 4.13 乙腈饱和的正己烷:取一定量的正己烷加入适量乙腈,直至充分混匀静置后有分层为止。 4.14 标准储备液:根据各对照品的含量,精密称取各对照品适量,恩诺沙星、环丙沙星配制成浓度为200μg/mL的储备液,恩诺沙星-d5、环丙沙星-d8配制成浓度为100μg/mL的储备液。将精密称取的单个对照品分别置于10mL 棕色容量瓶中,加入甲醇(色谱纯)约5mL,涡旋、超声使溶解,再用甲醇(色谱纯)稀释并定容至10mL。-20℃保存,有效期3个月。使用时将标准储备液按需要用甲醇(色谱纯)逐级稀释为标准工作溶液(10μg/mL、1μg/mL或100ng/mL),现配现用。 5仪器和设备 5.1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配电喷雾离子源。

细菌耐药知识介绍

1、如何依据药敏结果判断细菌是产ESBLs或AmpC的的肠杆菌? ESBLS是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的简称,由质粒编码产生,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以及其它肠杆菌科细菌,在临床上可能耐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和单环类抗生素。目前实验室主要检测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四种细菌。产ESBLS细菌不论其体外药敏结果如何,应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和氨曲南药物治疗时无临床疗效。 AmpC酶属于Ambler C类或BushⅠ型β-内酰胺酶,由染色体介导产生,亦可由质粒介导产生,主要由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属、沙雷菌属、摩根摩根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细菌产生。AmpC酶能水解大多数青霉素、第一、二、三代头胞菌素和头霉素类抗菌素,高水平AmpC酶产生有两种机制: ①在诱导剂存在时暂时高水平产生,当诱导剂不存在时,酶产量随之下降。三代头胞菌素、棒酸、头胞西丁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该酶的强诱导剂。当使用三代头胞菌素治疗上述细菌引起的感染时,开始几天治疗奏效,而随后发生耐药时,应高度怀疑高产诱导型AmpC 酶细菌的感染。 ②染色体上控制酶表达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AmpC酶持续稳定高水平表达。 CLSI尚未提供可靠而简便的AmpC酶检测方法,临床可从体外药敏试验耐药表型进行初步推断,如果感染菌对第一、二、三代头胞菌素、加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和头霉素类抗生素耐药而四代头胞菌素敏感的可高度提示产AmpC酶,产AmpC酶感染菌的治疗首选四代头胞菌素、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则高度敏感。 2、学术期刊上常见的一些耐药性简称的含义及代表的监床意义。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VRSA);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包括NDM-1)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泛耐药不动杆菌(PDR-AB) 产ESBL肠杆菌科细菌(ESBLS);多重耐药结核杆菌(XTB) 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PNSP);高水平氨基糖苷类耐药肠球菌(HLARE)MRSA:临床首选糖肽类抗生素(如万古、替卡拉宁等),可联合利福平、磷霉素合用。MSSA:1、β-lactamases阴性株,大多抗菌物敏感。2、β-lactamases阳性株,可用酶稳定的抗菌药物如一、二代头孢菌素。临床可根据药敏结果判断。若青霉素敏感,那么所有β-内酰胺类、头孢类均敏感。若青霉素(R),苯唑西林(S)那么所有酶稳定青霉素(阿莫、氨苄)及头孢类均敏感。 VRE:治疗选利奈唑胺、替加环素。无上药时可测试氯霉素、红霉素及利福平的敏感性。HLARE:对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耐药,与氨苄西林等B-内酰类联合无协同作用。PNSP:有三种基因型1、PSSP,轻中度感染:青霉素、阿莫西林首选。2、PISP,轻、中度感染:青霉素和第三代头孢菌素,加大剂量。重度感染(如脑膜炎、败血症)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吡肟之一联合万古霉素。3、PRSP:万古霉素、其他恶唑烷酮类联合用。ESBLS:主要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其他肠杆菌,非发酵菌中亦存在。ESBLS菌株可水解各种B-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三代头孢的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以及头孢吡肟和氨曲南等含氧亚氨基侧链的头孢菌素。多数可被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舒巴坦、三唑巴坦所抑制。对亚胺坦南、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素高度敏感。对头霉素(头孢西丁)、舒普深、哌拉西林/三唑巴唑等酶抑制复方制剂多数仍呈敏感。对其它类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氟喹酮类等的耐药率较非产酶的明显增高。 产AmpC酶菌株的意义可参考答1,稍作补充。对头霉素类、第三代头孢和酶抑制剂复方制剂耐药,并可同时对氨基糖苷类、氟喹酮类、大环内脂类耐药。如为ESBLS+AmpC酶株对第四代头孢如头孢吡肟亦耐药。

恩诺沙星在养猪上的临床应用

恩诺沙星在养猪上的临床应用 恩诺沙星是氟喹诺酮类(第3代)专供动物用的广谱抗菌剂,该药首先由德国Bayer公司在1987年开发成功,颇受国内外兽医的青睐。 恩诺沙星的性状 恩诺沙星又名乙基环丙沙星、恩氟沙星,为淡黄色结晶性粉末,微溶于水,无臭,味微苦。此药在临床上不能直接投给,要制成一定剂型方可使用。对猪来说,我国批准生产和上市的剂型有: 恩诺沙星注射液,是几乎无色至淡黄色的澄明液。有含量为2.5%、5%、10%等几种。 无味恩诺沙星微丸制剂。因为恩诺沙星味苦,对于偏爱甜食的猪来说直接投喂易拒食,采食到的药物很少。恒丰强公司猪用恩诺沙星(利诺)使用进口材料经分子级技术加工制成的恩诺沙星微丸制剂,解决了适口性问题,便于混饲给药。规格:10%,为白色或淡黄色球形颗粒,流散性强,所用辅料安全,无毒副作用,在胃肠中缓慢释放,药效持久。 药理作用 恩诺沙星对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旋转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同时阻断细菌DNA的复制而呈杀菌作用,抗菌广谱。对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有效;对支原体有特效;对衣原体亦有效,但对厌氧菌无效。此药生物利用度较好,在注射部位能快速吸收,注射后经过30分钟~60分钟血药浓度即达到峰值,且可保持4小时~6小时。而治疗浓度(除脑脊液外,大部分组织均可达到)则可持续24小时。对治疗那些需要长效型抗菌剂的感染病例(胸膜炎、肺炎等)极为有利。适应症 恩诺沙星可用于治疗包括皮肤感染、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和伤口感染。但对由厌氧菌、病毒、寄生虫或霉菌引起的感染无效。对子猪黄痢、子猪白痢、猪水肿病、沙门菌病(又称子猪副伤寒)、猪萎缩性鼻炎、猪气喘病(支原体性肺炎)、子宫炎、乳房炎、无乳综合征(母猪无乳综合征)、猪的链球菌病等猪病很有效。剂量和用法 注射液:以10%恩诺沙星注射液为例,对猪的剂量和用法是:按每千克体重有效成分2.5毫克或每40千克体重1毫升,注射液肌肉注射(颈部肌肉的中间部位),每天1次。疗程持续时间取决于疾病轻重,一般为3天~5天。如果是子宫炎、乳房炎、无乳综合征,疗程则为1天~2天。但要注意每个注射点剂量不能超过2.5毫升。如果超过2.5毫升,药液必

原料内控质量标准

1 阿莫西林内控质量标准 (2) 2 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内控质量标准 (4) 3 维生素C内控质量标准 (6) 4 乙醇内控质量标准 (8) 5 甲砜霉素内控质量标准 (10) 6 氟苯尼考内控质量标准 (13) 7 甲氧苄啶内控质量标准 (15) 8 烟酰胺内控质量标准………………………………………………………………… 9 盐酸左旋咪唑内控质量标准………………………………………………………… 10 酒石酸泰乐菌素内控质量标准……………………………………………………… 11 氨苄西林内控质量标准……………………………………………………………… 12 单硫酸卡那霉素内控质量标准……………………………………………………… 13 盐酸多西环素内控质量标准………………………………………………………… 14 硫氰酸红霉素内控质量标准………………………………………………………… 15 硫酸黏菌素内控质量标准…………………………………………………………… 16 硫酸庆大霉素内控质量标准………………………………………………………… 17 替米考星内控质量标准……………………………………………………………… 18 盐酸大观霉素内控质量标准………………………………………………………… 19 盐酸林可霉素内控质量标准………………………………………………………… 20 硫酸安普霉素内控质量标准………………………………………………………… 21 泛酸钙内控质量标准………………………………………………………………… 22 硫酸新霉素内控质量标准…………………………………………………………… 23 磺胺氯吡嗪钠内控质量标准………………………………………………………… 24 维生素C钠内控质量标准…………………………………………………………… 25 碘内控质量标准……………………………………………………………………… 26 碘化钾内控质量标准………………………………………………………………… 27 酒石酸吉他霉素内控质量标准……………………………………………………… 28 恩诺沙星内控质量标准……………………………………………………………… 39 维生素B1内控质量标准…………………………………………………………… 30 维生素B2内控质量标准…………………………………………………………… 31 维生素B6内控质量标准…………………………………………………………… 32 聚维酮碘内控质量标准……………………………………………………………… 33 戊二醛内控质量标准………………………………………………………………… 34 盐酸甜菜碱内控质量标准…………………………………………………………… 35 阿苯达唑内控质量标准……………………………………………………………… 36 地美硝唑内控质量标准……………………………………………………………… 37 氯化钠内控质量标准………………………………………………………………… 38 氯化钾内控质量标准…………………………………………………………………

B 恩诺沙星粉(水产用)

恩诺沙星粉(水产用) 本品为恩诺沙星与淀粉配制而成。含恩诺沙星(C 19H 22 FN 3 O 3 )应为标示量的 90.0%~110.0%。 【性状】本品为类白色粉末 【鉴别】(1)取含量测定项下的供试品溶液,照分光光度法(附录页)测定,在277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2)取本品适量,加0.1mol∕L盐酸溶液制成每1ml含0.4mg的溶液,振摇使恩诺沙星溶解,摇匀,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恩诺沙星对照品,加0.1mol∕L盐酸溶液制成每1ml含0.4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页)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1,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 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浓氨溶液(15:10:3)为展开剂,展开,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溶液所显主斑点的颜色和位置应与对照品溶液的主斑点相同。 【检查】干燥失重取本品,在1050C干燥4小时,减失重量不得过10.0%(附录69页)检查,应符合规定。 【含量测定】取本品适量(约相当恩诺沙星25mg),精密称定,置250ml量瓶中,加0.1mo l∕L盐酸溶液适量,振摇使溶液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继滤液5ml,置100ml量瓶中,用0.1mo l∕L盐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附录页)在277nm波长测定吸收度;另取恩诺沙星对照品,同法测定。计算,即得。 【作用与用途】抗菌药。用于治疗水产动物由气单胞菌、假单胞菌、弧菌、屈挠杆菌、链球菌、巴斯德氏菌、诺卡氏菌、爱德华菌、分枝杆菌等细菌引起的疾病。【用法与用量】内服每1Kg体重10~20mg(以恩诺沙星计)连用5~7天【休药期】500度日 【规格】(1)100g:5.0g (2)100g:10.0g 【贮藏】密封,在阴凉干燥处保存。 【有效期】2年

蛋鸡用药准则

NY 5040-2001 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无公害食品的蛋鸡饲养兽药使用准则和允许使用的兽药种类、剂型、用法与用量、休药期、注意事项。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无公害食品的蛋鸡的饲养、管理和认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T 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 5027 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 NY 5039 无公害食品鸡蛋 NY 5041 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NY 5042 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饲料使用准则 NY/T 5043 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管理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规范 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兽药管理条例 进口兽药质量标准 兽药质量标准(第一册) 兽药质量标准(第二册)

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蛋鸡layer:人工养殖的长大后用于生产供人类食用蛋的鸡。 3.2幼雏/中雏期chickling period:从孵化出到接近10周龄的一段时期。 3.3育成期replacement period:从10周龄到产第一枚蛋(大约20周龄)的一段时期。 3.4产蛋期egg producing period:从产第一枚蛋至产蛋周期结束。 3.5兽药veterinary medicine: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畜禽等动物疾病,有目的地调节其生理机能并规定作用、用途、用法、用量的物质(含饲料药物添加剂)。包括: a)血清、菌(疫)苗、诊断液等生物制品; b)兽用的中药材、中成药、化学原料及其制剂; c)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 3.6抗菌药antibacterial drugs:能够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的药物,其中包括中药材、中成药、抗生素及其制剂。 3.7抗寄生虫药antiparasitic drugs:能够驱除或杀灭动物体内、体外寄生虫的药物,其中包括中药材、中成药、化学药品、抗生素及其制剂。 3.8药物饲料添加剂medicated drug addition:为了预防、治疗动物疾病而掺人载体或者稀释剂的兽药的预混物,包括抗球虫药类.、驱虫剂类、抑菌促生长类等。 3.9疫苗vaccine:由特定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螺旋体、支原体等微生物以及寄生虫制成的主动免疫制品。 3.10消毒防腐剂disinfectant and preservative:用于杀灭环境中的有害微生物、防止疾病发生和传染的药物。 3.11休药期withdrawal period:食品动物从停止给药到许可屠宰或它们的产品(乳、蛋)许可上市的间隔时间。 3.12弃蛋期withdrawal period for eggs:蛋鸡从停止给药到它们所产的蛋许可上市的间隔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