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探究 精讲
教学设计 实验探究-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

《实验探究-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教学设计庆阳五中 刘丽萍内容属性: 探究为主 体验为主 知识介绍为主 复习练习为主课型选择: 问题引探型 任务活动型 整体三学型梳理练习型【2013-庆阳中考】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练掌握酸碱盐的有关知识。
2.学会分析化学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及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创境激趣 铺垫导入把握核心 认定目标问题探究一:酸 + 碱 → 盐 + 水√ 课时主题:质量守恒定律 问题引学—理性探究1.例题解析:小兰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
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及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提出猜想】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猜想1:所得溶液可能呈,溶质是;猜想2:所得溶液可能呈,溶质是;猜想3:所得溶液可能呈,溶质是。
2.实验探究,引导发现(为了减少探究的盲目性,先确定探究内容)方案一:取样,滴加几滴石蕊试液,若观察到,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观察到,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三: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四:取样,加入生锈的铁钉,若观察到,,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教师点拨】:酸和碱是否完全中和的验证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进行上述内容。
(在此期间教师巡视各组,检查、纠正学生实验操作中的问题)【设计意图】:希望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
【学生活动】1.例题模拟:化学课上,老师向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了白色沉淀,滤出沉淀后,老师提出如下问题,请回答。
(1)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小明认为有以下四种情况,请你替他补充完整。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实验探究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教学设计

2.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提炼出一般性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2)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内容的设想: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实验现象,提出解决方案。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具有梯度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教学方法:采用自主练习、互评互改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评价能力。
3.教学活动:
(1)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教学设计具体内容如下: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溶液现象,引发学生对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溶质、溶剂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为学生后续实验探究打下基础。
3.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究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2)加强实验操作指导,注意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同时,强调实验安全意识,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3)采用小组合作模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教学策略:
(1)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
(2)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时,既要关注知识掌握程度,也要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情感态度。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课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及结论
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及结论
3、
NaOH和
Na2CO小3 组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步骤验证猜想二和三
猜想
2
NaOH 和Ca(OH)2
实验步骤
取反应后溶液加入适量的 酸钠溶液
实验现象及结论
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反应后 溶液中溶质为NaOH和Ca(OH)2
猜想
3
NaOH和 Na2CO3
实验步骤
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
(科学探究)
学
1. 掌握化学实验探究的基本环节
习
2. 学会用所学的化学基础知识来解决
目
化学实验探究问题。
标
- Learning objectives -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 制定计划 →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注意: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 虑 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Thank you Have a rest
没有明显现象
假设 ①成立
(3)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在上述滤液中加入足
量稀盐酸,视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产生该现象的化 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 。 因此得出的结论是只有假设 ② 成立,该假设成 立说明实验是 Na2CO3过量 (选填“恰好完全反
应”“Ca(OH)2过量”或“Na2CO3过量”)。
②若剩B: 则为B+生成物
2、验证: 找准对象→对症下药→排除干扰 ①反应本身有明显现象的可互相检验。
3、反思: ②不溶于水的物质不能做为溶质考虑。(如CaCO3)
2018年中考化学(3)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精练

(三)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1.(玉溪中考)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同学们在实验室制取CO2后残留的废液。
小红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作出猜想】小红认为废液中溶质只有CaCl2。
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HCl__(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1)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__紫色石蕊试液__,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_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其他合理答案均可)__。
(2)若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要想使处理后的废液中只有CaCl2溶液,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__碳酸钙__,反应完成后过滤。
2.(西宁中考)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稀盐酸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1所示的三个实验。
, A B C,图1)),图2)(1)A试管中的反应现象是__铁片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__。
(2)C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Na2CO3+2HCl===2NaCl+H2O+CO2↑__。
(3)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B、C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如图2所示),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同学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作出猜想】甲同学猜想:有NaCl乙同学猜想:有NaCl、CaCl2丙同学猜想:有NaCl、CaCl2、HCl你的猜想:有__NaCl、Na2CO3__。
【交流讨论】你认为__丙__同学的猜想一定不正确,理由是__白色沉淀是CaCO3,能与盐酸反应,两者不能共存__。
【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_无色__溶液变红__我的猜想成立酚酞试液__【反思与评价】判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除要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反应物是否有剩余__。
3.(2017乌鲁木齐中考)实验探究小组将Na2CO3溶液滴加到Ca(OH)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
科学探究之有关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酸碱盐化学性质的应用)初中化学公开课教学PPT课件

猜想一:Na2SO4 猜想二:Na2SO4和NaOH 猜想三:Na2SO4和CuSO4 【实验与验证】小亮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请把表格补充完整: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 一 实验 二 实验 三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 仔细观察现象
溶液为 无色
猜想 三 不成立
向实验一所取滤液中 滴入酚酞溶液 溶__液__为_无__色__ 猜想二不成立
常温下,再取少量滤 液,测溶液酸碱度
pH=7
猜想 一 成立
【拓展延伸】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及前面的金属__不__能____(填 “能”或“不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小结
可溶性生成物一定有
探究反应后溶 液中溶质的成 分需注意
要考虑可溶性反应物是否 过量
利用关键物质的性质探究 它的存在,但是要注意排
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CaCl2、 BaCl2等
盐
酸
稀盐酸、
稀硫酸等
盐
Na2CO3
金属单质
碱
Ca(OH)2、 Ba(OH)2等
探究的实质: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Na2CO3
同学甲:NaOH
同学丁: NaOH和Na2CO3
(3)同学们经过实验验证,证明了丁同学的猜想是
正确的,请把表格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进行实验】丁同学取少量滤液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 一种物质,发现有无色气泡生成。
(4)你认为丁同学向滤液中滴加的物质___稀__盐_酸_____。 【得出结论】 (5)猜想___一___成立。
链接中考3
3.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常温下能与氧气、水等物质发生反应。钠与 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 2NaOH+H2↑。在实验室, 小亮先取少量的硫酸铜溶液于烧杯中,再取一小块钠投入硫酸铜溶 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蓝色滤渣,并对滤液的成分进 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呈中性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2SO4 猜猜想 想二三::N__a_2SN_O_a42_和S_ON_4_a、O__CH_u_S_O_4_____________ 猜分想 析四::其中Na,2S猜O想4、_C__u_S四_O_4不和合Na理O,H理由是 __C_u_S_O_4_+_2_N_a_O_H__=_C__u_(O__H_)_2 _↓_+_N__a_2S_O__4 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人教版化学实验探究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课件课件PPT

判断
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 的溶质是NaCl和NaOH
溶液不 判断 变色
恰好完全反 应,溶液中 的溶质是 NaCl
盐酸过量, 溶液中的溶 质是NaCl和 HCl
进一步 判断
1.加石蕊试液 2.活泼金属 3.碳酸盐 4.金属氧化物……
探究问题二: 盐 + 碱 → 新盐 + 新碱
化学课上,老师向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一 定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了白色沉淀,滤出沉淀后,老师 提出如下问题,请回答。 (1)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小明认为有以下四种情况,请你替他补充完整。 ①NaOH;②NaOH和Na2CO3;N③aOH和Ca(OH。)2 ④ NaOH、Na2CO3和Ca(OH)2 小琪认为只有三种情况,其中情况 ④不可能,理由是
应”“Ca(OH)2过量”或“Na2CO3过量”)。
注意: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 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探究问题三: 碳酸盐 + 酸 → 新盐 + CO2↑+H2O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做完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用石灰石与 稀盐酸制取),对反应后反应器中剩余溶液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 趣,他们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分析推断】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可以确定剩余溶 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钙,但其中是否含有氯化氢需要通过实验来 证明。若剩余溶液显酸性(含有H+),说明含有氯化氢。
兰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一:取样,滴加几滴石蕊试液,若观察到石蕊试液变红,则 所取溶液呈酸性;若观察到石蕊试液仍呈紫色 ,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 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2HCl=ZnCl2+H;2↑若无明 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三: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 有气泡产生 , 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课件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课件
以下是一个关于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课件的例子:
Slide 1: 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当发生化学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会发生什么变化?
Slide 2:引入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变化来了解化学反应的影响。
实验材料:两种不同的溶液、滴定管、试管。
Slide 3:实验步骤
步骤1:在两个试管中分别取等量的不同溶液。
步骤2:将两种溶液混合。
步骤3:通过滴定管将混合溶液滴入试管中。
Slide 4:观察结果
观察结果:根据实验现象来推测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变化。
Slide 5: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记录溶液的颜色、溶液的浓度等参数,并与初始溶液进行对比。
Slide 6: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溶液中溶质成分在化学反应后会发生变化,比如颜色的改变、溶液浓度的增加或减少等。
Slide 7:实验思考
实验思考:为什么溶液中溶质成分会发生变化?是化学反应的结果还是其他因素的影响?有哪些其他因素可能导致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变化?
Slide 8:扩展实验
扩展实验:根据本实验的结果,设计一个更复杂的实验来进一步研究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变化。
Slide 9:总结
总结:通过本实验的探究,我们了解到化学反应会对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产生影响,进一步认识了化学反应的过程。
Slide 10:提问环节
提问环节: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在化学反应后,溶液中溶质
成分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其他因素可能导致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变化?。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实验探究专题之——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11张PPT)

(1)得到的固体A是_______________
(2)取少量滤液B滴加K2SO4溶液,始终没有看到白色沉淀。 (3)取少量滤液B滴加足量的Ba(NO3)2溶液,没有沉淀出现。
综合分析可知:滤液B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
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
2.鉴别失去标签的五瓶溶液:稀盐酸、稀硫酸、 Ba(OH)2溶液、NaCl溶液和Na2CO3溶液。 将其随意编号为A、B、C、D、E后,进行试验: (1)取样后分别滴加酚酞溶液,发现溶液A和B 使酚酞变红色,可确定A和B呈 碱 性; (2)取少量A分别与C、D、E的样品混合时, 发现C和E中产生气泡、则A为 Na2CO3 溶液;
实验三
澄清石灰水与碳酸钠 溶液反应
可能有 一定有
CuO+2HCl=CuCl2+H2O
可能有 一定有
Ca(OH)2+Na2CO3=CaCO3↓+2NaOH
可能有 可能有
一定有
化学反应后溶液中成分的判断方法: 1.生成的可溶物(一定有) 2.两种可溶反应物(可能有)
例2.将稀硫酸、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同一个烧杯
(4)将A、B、C三个实验后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烧杯 中,发现有气泡产生,最后只得到了无色溶液,则最后得 到的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NaCl CaCl2 。
Ca2+ OH-
H+ Cl-
酚酞
Na+ CO32-
CaCO3
分析 (4)最后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
是 NaCl CaCl2
(解析)将三个实验后的所得物倒入同一 个烧杯中,最后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溶液 中一定不存在OH-或CO32混合后有气泡产生,最后得的是溶 液,说明CaCO3沉淀被稀盐酸中的 HCl溶解,生成CaCl2,一定存在Ca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考分析
考查的知识点:酸碱盐的相关知识,复分解反应,常见离子的鉴别方法。
试题多以酸碱盐溶液反应后混
,策略攻略
进行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要先根据题意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典题精讲
云南中考)某同学在课外阅读中得知:实验室用电石
CaC+C
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并对滤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C a
Na
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
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
,充分反应,产生的现象是 。
,专题过关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用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做探究实验。
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
)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无明显的现象,为了使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的氢氧
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
C O气体
昆明中考
泡和白色沉淀产生。
为了进一步探究,小乐同学将充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得固体
【查阅资料】
①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氯化镁和氢氧化钠会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共存
【结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钠不能将位于它后面的金属从该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中置换出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